登陆注册
13106000000013

第13章 王阳明的著述观(1)

在《传习录上》中,所录徐爱与阳明先生问答的最后几段,集中记录了王阳明的著述观。虽然这些论述不如“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说能突出地集中体现阳明思想的特质,但亦是阳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这对于全面了解王阳明的思想是不可或缺的。

王阳明的著述观,涉及对孔子删述的评说、后儒拟经的宜否、经与史的离合、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著述的统一等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说,阳明先生提出了不少与俗儒不同的振聋发聩的观念。由王阳明的这些观念,我们又可深切体悟到为何徐爱诸弟子“备录先生之语”,著为《传习录》,“固非先生之所欲”(《传习录·序》。)。

一、著述的目的在明道

著述的目的在明道,只是在道不明的情形下,才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著述,这是王阳明对著述的基本观念。王阳明说:

著述以明道……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传习录上》,本文以下凡引《传习录上》将不再注明出处。)。

明道是著述的目的,著述只是明道的手段,若道明于天下,连六经都可不必著述。孔子删述六经,是因道不明而不得不采取的行为。这表明,王阳明并不推崇著述,只是在明道的前提下,他才肯定著述的必要性。

明道的表现不在美辞善言,而在于使人朴淳实行:

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饶饶于世也?天下之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

而为了追求朴淳实行之道,反对美辞善言乱道,王阳明主张,凡著述都应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其宗旨,并将其推尊为孔门家法:

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于存天理、去人欲之事则尝言之。或因人请问,各随分量而说,亦不肯多道,恐人专求言语。故曰:“予欲无言。”若是一切纵人欲、灭天理的事,又安肯详以示人,是长乱导奸也。故孟子云:“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此便是孔门家法。

王阳明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皆取决于心,存天理、灭人欲亦由人心所决断,所以他讲正人心在先。人心正,自然天理存,人欲灭。在他看来,一切著述都需以正人心、存天理、灭人欲为其宗旨,才算合于孔门家法,才是有价值的著述。否则,就是长乱导奸的邪恶之作。这是王阳明判定一切著述宜否的价值标准。

自汉以来,儒学独尊,《易》、《诗》、《书》、《礼》、《乐》、《春秋》被尊奉为经。班固著《艺文志》,以“六艺略”冠各略之首,晋以后四部分类渐行,经史子集四部以经最尊。故拟经之作常受到正统世俗儒学的攻评,王阳明则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反对非难所有拟经之作,提出“拟经恐未可尽非”的惊世骇俗之论。

徐爱曾请教王阳明,对王通与韩愈二人当如何评价。王阳明回答说,韩愈只能算是“文人之雄”,王通则是一位“贤儒”,韩愈远远不如王通,后人只重文词,所以,把韩愈尊崇有加。然而,《文中子世家》称王通“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并仿《论语》著《文中子》,故徐爱讲王通有“拟经之失”,对其师之说提出疑难。而徐爱所讲“拟经之失”,乃是当时思想界的通识,包含着对所有拟经之作的非难与否定意识。

针对徐爱的疑难,王阳明明确提出:

拟经恐未可尽非。

从这里的一个“恐”字可见,当时思想界非难否定拟经之作的势力多么强大,连王阳明这位心学大师在讲其反对命题时,也要婉转地用“恐”字,而不是直接理直气壮地讲出“拟经未可尽非”来。

难怪徐爱听了先生的回答后,仍要与王阳明再三诘辩:

爱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无然,期以明道,拟经纯若为名。”

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曰:“孔子删述六经以明道也。”

先生曰:“然则拟经独非效法孔子乎?”

在王阳明看来,拟经不可尽非,是因为拟经是效法孔子删述六经,是以明道为其宗旨的。这里的“效法孔子”,既包含着肯定后儒拟经的含义,更包含着一种观念:孔子是能够效法的。因此,孔子并不是只能崇拜的偶像,而是一位后儒可以学习的圣人。

拟经本是儒学中著述的形式问题,但对拟经是否予以肯定,则是儒学中一个重大问题,它关系到儒家六经、孔子地位、儒学发展等根本方面。俗儒以六经、孔子为神圣,坚决否定任何拟经之作,并随着儒学的发展,至宋明几成为思想界的律条。王阳明敢于在明代肯定拟经的合宜性,实是认为拟经只是著述的形式问题,著述应重在思想内容,具有重内容、轻形式的一般方法论意义。这对于提倡各种不同著述形式,形成著述的活泼多样性,打破著述形式的禁锢律条,以充分抒发其思想内容有着积极的作用。

与此观念相联系,王阳明亦反对经史相异、史不如经的观念,而倡言“经史合一”之说:

爱曰:“先儒论六经,以《春秋》为史,史专记事,恐与五经事体终或稍异。”

先生曰:“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羲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儒学自汉以来,就有经史两分之说,尤其是四部分类法固定后,经史严格相分,经高于史、史不如经的观念成为定式。故徐爱根据流行之说,提出六经中《春秋》为史、与五经相异的观念求证于师。王阳明则以经史合一,经即史、史即经之论,对此予以否定,认为经只是就《易》诸书所讲之道而言,史则是就《易》诸书所说之事而言,二者并无高低之别,只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罢了。

王阳明这一经史合一、道事不离之说,虽仅是就六经而言,但却有极大的意义。一方面,它反对了流行的严格经史之分的观念,对于神化经典与贬低史籍的两种倾向都有所矫正;另一方面,它包含着道不离事、事中有道、事道统一的观念,对离事言道、离道言事的分裂道事为二的观念给予了否定。王阳明这一理论,在神化儒经、贬低史籍的明代,具有不迷信经典、提倡思想解放的意义。

由经史合一之说,王阳明认为,因其五经亦史,才可通过“明善恶,示训戒”,来达到正人心、存天理、灭人欲的效果:

五经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善可为训者,特存其迹以示法;恶可为戒者,存其诫而削其事以杜奸。

爱曰:“存其迹以示法,亦是存天理之本然;削其事以杜奸,亦是遏人欲于将萌否?”

先生曰:“圣人作经,固无非是此意。然又不可泥着于文句。”

对善恶的价值判定是道,而道所言善恶必须借史以明。圣人将善的史实存留于经,以向人们昭示为善之法,而将恶的史事予以删削,以免后人学坏,杜绝奸恶发生。徐爱将其存善削恶,理解为存天理、灭人欲,正合王阳明之意,故深得王阳明的赞许。由此亦可看出,王阳明的心学虽与程朱理学相异,但同样以善为天理,恶为人欲,具有相同的价值判定标准。

王阳明的上述论说,同时申明了他的一个著述原则:著述应当宣扬为善的东西,以存天理即明道为宗,凡属明道、正人心的史事都应予以著明宣扬;相反,凡属人欲的恶的东西,就不能写、不能保留,以免人们去学习,使奸恶得以不断滋生。根据这一原则,著述的范围就应是与善相关的事实领域,超越这一领域就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一般的善恶而言,王阳明这一著述原则,具有著述以善为追求的正面价值。在今天文化界某些人以金钱为追求目标、根本忽视著述应当是对人类善的表彰与追求的风气下,王阳明的这一著述原则是有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的。

围绕着这一著述原则,徐爱进而与其师讨论了今存《诗经》的问题:

爱又问:“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何独于《诗》而不删郑卫?先儒谓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然否?”

先生曰:“《诗》非孔门之旧本矣。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又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此是孔门家法。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谓雅乐,皆可奏之郊庙、奏之乡党,皆所以宣畅和平,涵泳德性,移风易俗,安得有此?是长淫导奸矣。此必秦火之后,世儒附会,以足三百篇之数。盖淫邪之词,世俗所喜传,如今闾巷皆然。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是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此处涉及今本《诗经》是否经秦火而残破,其中的《郑风》、《卫风》是否淫恶之作,恶是否能惩治人的逸志等儒家著述的问题,亦是经学史所关注的问题。

秦始皇焚书,史有明文,中央政府所藏的书不在焚禁之列,只是焚烧百姓私藏的诸子百家书,儒家著述是焚禁的重点。但《易》为卜筮之书,《诗》能口头讽诵,故虽经秦火,却完整保留下来,只是《书》、《礼》诸书经秦火散亡颇多,这本是汉以来儒家多数人的通论,故王阳明之说是不合于史实的。且秦火之后,《诗》三百篇以外仍有诸多逸诗可见,若世儒为凑足三百篇,为何仅取《郑》、《卫》?且秦火之焚,难道仅焚《郑》、《卫》,而于其他风诗、二雅、三颂无所焚损,后儒所补仅及《郑》、《卫》?若《郑》、《卫》早经孔子删削(笔者曾撰《左传与诗经》一文,根据对《左传》所存诗的全面研究,认为孔子并无删《诗》之举。请参见《孔孟学报》第六十七期(1993年)。),又何需秦火之焚,既经孔子删削,又经秦火所焚,《郑》、《卫》仍得以保留下来以供后儒补足《诗经》,岂非奇迹?这些都是王阳明难以回答的。

古代《诗》与《乐》相互依存。孔子讲“郑声淫”,是指郑卫一带的音乐,并不是指诗而言。诗虽配乐,才能歌之咏之,但诗与乐毕竟为二。故孔子讲郑卫之音之淫,仅说“声”、“音”,而不讲“郑风”、“卫风”,又不讲“郑诗”、“卫诗”。再看今存《郑风》、《卫风》,与其他国风大体风貌一致,难以认定为孔子所删淫诗。因此,以“郑声淫”,绝不能推出“郑风(或郑诗)淫”来,至于王阳明由此断定孔子删削郑、卫之诗,今本《郑风》、《卫风》为秦以后世儒所补,更不足详加辩说。

同类推荐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人智慧全书

    本书对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财箴》和《诺未门》中浩若烟海的智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其分为三个类别:经商智慧、处世智慧和教育智慧,全面揭示了犹太人的思维方式、致富策略、处世哲学以及教育方法。让读者在读智慧的同时增长智慧。《犹太人智慧全书》是一本经历了数百年社会发展的举世经典,一本塑造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巨著,西方每一个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成功人士推荐的传世典籍,读后,您也可以成为一名睿智而智慧的人,无论是在商海中还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 诸子的声音

    诸子的声音

    本书通俗地叙述了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分析了个中优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入门级读物。从春秋到战国,从老子到韩非子,这本书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呈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主张,以及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多位思想家的学说及其流变,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样貌,同时展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交流、学术论辩、理念争锋、门派兴衰。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热门推荐
  • 下一个七年

    下一个七年

    平凡女孩夏落,妖孽一样的米诺,一直逃不开命运深受继父暴力的唐小音。惊艳了时光的萧逸瑾,温柔了岁月的黎歌。一群花季少年,他们以喜剧开始却以悲剧结尾,本该幸福美好的生活却与他们背道而驰,花季般的年龄却承担着青春路途上一次次失去的疼,最终颠沛流离各自渐渐远行。是背叛是固执还是倔强,只是谁的青春没有忧伤?
  • 江湖朝露

    江湖朝露

    一个家族用两代三世的时间来谋划一场绝世阴谋一个组织用残缺的身体令江湖上的人闻风丧胆一座囚牢关押着古今最是桀骜不驯的狂徒一个少年,一把刀,拔刀,挥刀,一击必杀记住:江湖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 逆天攻略

    逆天攻略

    “妹妹可曾修过仙?”“不曾,只练过三年气。”“妹妹可曾逆天?”“没。”“妹妹可曾私奔?”“不曾,想来私奔是件罕事,岂是人人都能私奔的。”“好妹妹…哥带你去私奔,去修仙,可好?”“好哥哥…我爱你…亲亲…”血气方刚的小卿狂,与我见犹怜的性感小师妹夕儿,魔道公主等由此拉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双修之旅……
  • 拐个总裁来亲亲

    拐个总裁来亲亲

    林柒离此时真正明白了原来誰先动心谁就输的道理。钟莫轩真的很后悔干嘛要设计这场误会,看到她的眼泪那一刻心真的碎完了。
  • 柔情蚀骨:神秘老公请宠我

    柔情蚀骨:神秘老公请宠我

    “谎话连篇”“恶毒阴狠”的当红小花旦颜汐,向来是社会大众眼中的强悍人物。直到她遇到了被称作国民男神的腹黑高级军官陆之谨,她才发现跟他一比自己简直是纯良无害的小白兔。不过拿他一块军功章罢了,他竟然还想让她搭了后半辈子去。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提出抗议:“陆先生,说到底我还是要嫁人的,咱们的关系应该到此为止!”“嫁人?”他清眸一厉,笑得瘆人:“拿了我的东西,还想嫁给别人?颜汐,你试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奈女耆婆经

    佛说奈女耆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入圣系列3

    入圣系列3

    凌腾云,一位爱情事业双受打击的孤儿,感觉人生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却不想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获得了百年前武林中竞相争夺的绝世武学秘籍,死而复生的凌腾云的继续续写人生的精彩。(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假如人类是外来者

    假如人类是外来者

    假如人是地球的外来户。后羿为何要艰苦射日,嫦娥又为何要苦守寒宫,女娲又为何捏土造人,诺亚方舟,是真实存在的吗?想知道吗?来吧,我来给你瞎白活白活。【本故事纯属虚构,完全是没事瞎想出来的结果】
  • 总裁的弃妇新娘

    总裁的弃妇新娘

    冷雨夜,灰色的大厅,火热的激情,女人的娇媚合着男人的勇猛在她眼前活生生上演!那么丑陋,那么恶心!她从未想过她以为的幸福的婚姻会出现‘第三者’。而这个第三者不是别人,竟是她最亲最爱的妹妹。她亲眼看着她的亲妹妹和自己的老公纠缠。那放浪的声音,她心碎了一地。既然爱情没了,婚姻脏了,那么她卫婉便不要了。她要,就要全部,不要,亦全都抛掉。她永不会后悔!然后,她离婚了,成了弃妇!
  • 卿莫长独

    卿莫长独

    一个冰冷(?)师傅无意间被两个徒弟缠上(?),却不想引出一系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