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6000000037

第37章 王闿运与廖平的经学(1)

——清末今文经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王闿运(1833-1916),湖南湘潭人,字壬秋,号湘绮,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由门人辑为《湘绮楼全书》。廖平(1852-1932)四川井研人,字季平,晚号六译,近代著名经学家,其著作有《六译馆丛书》。王闿运以诗文见称于时,廖平则以经学蜚声全国。

廖平虽以经学名家,但他的经学却师承于王闿运。王闿运治经主《春秋公羊传》的今文经学,廖平发挥其师的今文经学,构成了清末今文经学发展中上承龚自珍、魏源,下启康有为的重要环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都对此有所论述,但语焉不详。拙文从王、廖的师生关系入手,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王闿运对廖平的影响

王闿运是在主讲尊经书院时给廖平传授今文经学的。尊经书院是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采纳在籍工部右侍郎薛焕等人的建议,于1875年在成都设立的。尊经书院成立之初,薛焕就聘请过王闿运主讲。后来,四川总督丁宝桢又五次相请,王闿运才于1878年12月17日来到成都,次年2月就任尊经书院山长。

由于王闿运的学识和声望,他的到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王闿运在《致裴樾岑书》中说,其时“自督部将军皆执弟子礼,虽司道侧目,而学士归心”(《湘绮楼笺启一》。)。尊经书院由是气象一新,王福源叙说当时情景:“诸生喜于得师,勇于改辙,宵昕不辍,蒸蒸日上。”(《尊经初集序》。)王闿运执掌书院,直到1886年春才去职。此间他曾三次返回湘中,1881年10月回到湖南,因代替郭嵩焘主持思贤讲舍,未能抽身,至1883年5月才回到尊经书院。在王闿运主持尊经书院的数年中,他对四川学界作出了很大贡献,培养了一批全国知名之士,廖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王闿运主持尊经书院以前,书院盛行的是重考据的汉学。这是由尊经书院创始人张之洞所定下的基调。张之洞在书院成立之初,就以纪(昀)、阮(元)之学相号召,规定了重文字考据的办学方向。而重文字考据的汉学,推崇东汉古文经学家贾(逵)、马(融)、许(慎)、郑(玄),奉《说文》为圭臬,在治学方法和学风等方面接近汉代的古文经学,具有重名物训诂、学风朴实的特点,但又有烦琐和脱离实际的弊端。清代汉学兴盛的乾、嘉年间,兴起了《公羊》学的今文经学。今文经学是与古文经学相对立的经学基本派别,其特点是好讲微言大义,不重名物训诂。讲求今文经学的学者,常把自己的社会政治观点,与今文经学联系,说成这是圣人微言大义之所在。因此,讲今文经学的学者就多附会之风,其说往往流于怪诞。

王闿运笃好《公羊传》。《近代名人小传·王闿运》说:“(闿运)二十八而达《春秋》微言,张《公羊》,申何学。时则学者习注疏,文章皆法郑(玄)、孔(颖达),有解释,无纪述;重考证,略辩论。读者竟十行辄引几卧,慨然曰:‘文者,圣人之所托,礼之所寄。……’遂溯列、庄,探贾、董。”这一段话说明王闿运在经学上不满重考证的汉学,而信从以《公羊》学为主的今文经学。他不仅著探求《春秋》微言大义的《春秋公羊笺》,而且把今文经学的治学方法运用于《诗》、《礼》的研究。因此,叶德辉曾这样指责他:“笺《礼》补《诗》,抹杀前人训诂,开著书简易之风。”(《经学通诰》。)

王闿运主讲尊经书院后,打破了这个书院以前重汉学的风气。在他的诱导下,学生们纷纷由信守汉学变为接受今文经学,王福源所谓诸生“勇于改辙”,正是对这一学风转变的描述。不到一年时间,王闿运自己也说:“此来居然开其风气。他日流弊,恐在妄议古人。”(《湘绮楼笺启三·与黄运仪书》。)“开其风气”一语,正指今文经取代汉学而言。“妄议”则是指牵强附会地解经之流弊。

廖平在尊经书院成立第二年,以优异的科试成绩,被张之洞调入尊经书院就学。他早年本笃好程、朱宋学,但在书院汉学学风熏陶下,改而喜爱考据训诂。《经学初程》叙说这一转变:“余幼笃好宋五子书、八家文。丙子(1876),从事训诂文字之学,用功甚勤,博览考据诸书。冬间,偶读唐、宋人文,不觉嫌其空泛无实,不如训诂书字字有意,盖聪明心思至此一变矣。”王闿运执教后,廖平勤于请业。他在老师的今文经学影响下,感到名物训诂的破碎,遂改而信从专讲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经学初程》说:“庚辰(1880)以后,厌弃破碎,专事大义,以视考据诸书,则又以为糟粕而无精华,枝叶而非根本,……是心思聪明至此又一变矣。”从此,廖平的经学就沿着今文经学的方向发展了。

廖平改从今文经学之初,特重《春秋穀梁传》,这与其师王闿运重《公羊》不同。《穀梁》亦属今文经学,但为鲁学,而《公羊》为齐学,二者虽同重微言大义,可是又存在不少差异。廖平弟子蒙文通在《廖季平先生传》中说:“湘绮言《春秋》以《公羊》,而先生治《穀梁》专谨,与湘绮稍异。其能自辟蹊径,不入于常州之流者,殆在于是。”的确,廖平经学上造诣最深的是《穀梁传》,他对此精研而写的著作有数十种,其中《穀梁春秋古义疏》十易其稿,为《穀梁》学研究之集大成者。他的平分今古的经学第一变,也直接启悟于《穀梁》学的研究,而平分今古是廖平在经学上最重大的理论贡献,它与阎若璩辨证《伪古文尚书》、顾炎武发明古音一起被学术界并誉为三大发明。但是,就廖平一生的思想而论,对他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他老师的《公羊》学,而不是《穀梁》学。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就学风来看。在今文经学内部,《穀梁》的鲁学较多原始儒学的成分,而《公羊》的齐学多杂纬候术数,因而齐学学风较之鲁学学风,多放肆无衍。廖平治《穀梁》,王闿运治《公羊》,理应王肆廖谨。然而奇怪的是,王、廖的经学学风恰恰相反。尊经书院学生刘子雄(《近代名人小传》有传)评论王、廖说:“师(指王闿运——引者)解经,九处可通,一处不通,则九处皆不通。廖解经,一处可通,九处不通,亦必强通之,此谨肆之分也。”(《刘子雄日记》。)书院同学甚至认为,“廖盖王伯之流而加利害者”(《廖平年谱》。),王伯是经学史上以说经放肆而著称的人物。廖平去世后,其弟子胡翼(曾任广州大学教授)在挽诗注中说:“先生从王湘绮于尊经,初以《王制》话《春秋》,同学有根据其文呈对湘绮者,湘绮辄批曰:‘此廖平新例,尚未颁行。’”廖平好“自创新例”,正是典型的放肆学风。在廖平后来的思想发展中,这个说经放肆的特点愈演愈烈。因此,廖平一生的思想实属《公羊》风格。

其次就廖平经学理论的基本内容而论,也是沿着《公羊》学的方向发展的。他一生学经六变,除经学第一变以外的其余五变,都是以《公羊》学的素王改制说作根据,来建构其理论的。他一生的经学理论,都可以说是对《公羊》学素王改制说的发挥(参阅拙作《廖平与经学的终结》,《哲学研究》1987年第10期。)。所以,就廖平一生的思想而论,无疑是《公羊》学的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而这个影响又显然来自王闿运。

二、廖平的经学特点

廖平师承王闿运的《公羊》学而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清末今文经学发展的新环节。廖平在今文经学上的造诣,大大超过了王闿运。因为王的成就主要是文学,对经学却造诣不深。他虽讲《公羊》,但主要是对历史上《公羊》学进行某些研讨,并未以发挥微言大义的形式,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清代学术概论》说他“经学所造甚浅,其所著《公羊笺》尚不逮孔广森。”这一评价基本上是正确的。廖平则充分发挥《公羊》说经放肆的学风,借助讲求微言大义的形式,建立了自己的今文经学理论,直接开启了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

康有为接受廖平的今文经学影响,主要是《知圣篇》和《辟刘篇》(此书后经修改更名《古学考》问世)两部著作。他据前书撰写了《孔子改制考》,据后书撰写了《新学伪经考》。梁启超认定康有为是清末今文经学的代表,乃“斯学之集成者”(《清代学术概论》),即就康有为这两部书而言。因此,王、廖作为从龚、魏到康有为的中间环节,是通过《知圣篇》和《辟刘篇》两部著作来连接的。要认识清末今文经学发展的这一环节,就应当对这两部著作进行一番研究。

《知圣篇》以“知圣”为中心内容。而所谓“知圣”不过是发挥《公羊》学的素王改制说,对孔子和相传孔子删定的儒学经典予以神化。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第一,孔子素王说。此说始于西汉《公羊》大师董仲舒,后来在谶纬中得到恶性发展。廖平在《知圣篇》中,继承了先前的理论,广引经传,博征子纬,以论证孔子是受命于天的圣人,西狩获麟是孔子受命于天的瑞符,但因孔子有天子之德,无帝王之位,因此只能称素王。同时,廖平把孔子素王说抬到经学根荄的高度,总领《六经》:“素王一义,为《六经》之根株纲领,此文一立,则群经皆有统宗,互相启发,箴芥相投。自失此义,则形体分裂,南北背驰,《六经》无复一家之言。”(《知圣篇》。)这是前人没有的新说法。

第二,孔子托古改制说。廖平认为,孔子作为受天命的圣人,负有代天立法的神圣使命,《六经》就是他的代天立法之作。“帝王见诸事实,孔子徒托空言,《六艺》即其典章制度。”(同上。)帝王可以依借权势,把理想变为事实,而素王则有德无位,故孔子只好把代天立法之意寓于《六经》之中。这种说法把《六经》神化成了体现天意的经典。

同类推荐
  • 忍经(国学大书院)

    忍经(国学大书院)

    忍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韬略“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毛泽东在1944年时对“忍耐”所做的一段精辟的剖析。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马南邨
  •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本书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各篇均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自然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社会历史观。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三篇最能集中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当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车夫鞭打着一匹不愿动的马时,尼采内心的某种东西断裂了。当汉娜·阿伦特看到犹太集中营的资料时,她痛苦地质问,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而面对最爱的弟子的早逝,孔子只能向天哀叹不公。拉奥孔的雕像在静默中痛苦的哀号,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无声的质问。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思考痛苦,面对苦难,是你与哲学的第一次照面。
  •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本书是法国著名博物学者布封所写的一本关于动物之美的小册子,分为文艺理论、动物肖像、科学论文三个部分。布封对于动物的描写全部来自于对描绘对象认真充分的科学观察,是透过人生写出来的,往往借物讽世,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物肖像》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范希衡,他的译文文雅而情感充沛,为读者充分展示了法国十八世纪博物学著作的风貌。
热门推荐
  • 宿主她是虐文女主

    宿主她是虐文女主

    华桃本是三千世界管理局虐文部门的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员工,被派去完成任务。她的任务就是虐虐虐!然后,华桃发誓要让读者们在玻璃渣中哭泣!只是……那些任务对象是怎么回事,啊?那谁,你配合一下,虐虐人好吗?某人无辜眼:“我不想虐人,我想宠你~”正被煎咸鱼的华桃死鱼眼。然后读者们也来补刀:“哇啊啊,好甜好甜啊啊!!”华桃看见后暴风哭泣,呜呜呜,她真的真的是虐文女主啊!(甜宠哇!一对一哦!)
  • 罗羽传

    罗羽传

    一代气功大师,死后来到九州大陆,崛起的故事。
  • 我要用我的一生来纪念你

    我要用我的一生来纪念你

    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放开你的手,我会好好的保护你,永远在你身边。青春是美好的,但也是珍贵的,错过了就没有了,我们曾经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相遇,但都错过了彼此。有人说:爱一个人不是一定要去拥有他,只要彼此相爱就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是猫而是我

    不是猫而是我

    他在另外一个世界遇到她,但是另外一个世界却出现了另外一个她,他在寻找她,她却在寻找他,因为他,导致了她在不同世界的不同命运。
  • 学生精品美文:吹着口哨起床

    学生精品美文:吹着口哨起床

    本书选取的文章大多刊发于《做人与处世》、《意林》、《辽宁青年》、《思维与智慧》、《青年博览》、《山东青年》、《当代青年》等知名大刊,这些文章犹如喧嚣世界喷涌而出的一股清泉,涤荡去蒙在心灵上的浮尘;更像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你感知生命之美,并带你悄然提升人生的境界。
  • 混沌悲仙

    混沌悲仙

    “仙”的存在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可为什么没人见过“仙”?“仙”的存在真的不符合天意吗?还是说,“仙”的伟大已经超过了天?一个武学、魔法、玄法的世界,一个科技与文明的世界,一个未知的世界,“仙”是否还存在?
  • 长江后浪

    长江后浪

    遇世、遇人,又有谁能提前预知,又有谁能躲过。可若是躲不过,也就知道了,原来世间还有人情世故一说,无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异世重生之天怒

    异世重生之天怒

    她本是冥界主宰,却因他落入尘世百年。百年轮回,他世世寻他,她终不识他。一朝记忆恢复,她却只视他为仇敌。天怒突起,他救她危难之间,
  • 网游之魔种降世

    网游之魔种降世

    “明明只是一次游戏而已”。如果你真的这么想,为什么还会难过呢?回来吧,取回你的荣耀。(将星系列第一部魔种降临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