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047

第47章 胡适讲国学——儒与道(17)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这一段说是非善恶随时势变化,说得最明白。如今的人,只是不明此理,所以生在二十世纪,却要去摹仿那四千年前的尧舜;更有些人,教育二十世纪的儿童,却要他们去学做二三千年前的圣贤!

这个变化进化的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有些和德国的海智尔相似。海智尔说人世的真伪是非,有一种一定的进化次序。先有人说“这是甲”,后有人说“这是非甲”,两人于是争论起来了。到了后来,有人说:“这个也不是甲,也不是非甲。这个是乙。”这乙便是甲与非甲的精华,便是集甲与非甲之大成。过了一个时代,又有人出来说:“这是非乙。”于是乙与非乙又争论起来了。后来又有人采集乙与非乙的精华,说“这是丙”。海智尔以为思想的进化,都是如此。今用图表示如下:

(1)这是“甲”。

(2)这是“非甲”。

(3)这是“乙”。

(4)这是“非乙”。

(5)这是“丙”。

(6)这是“非丙”。

(7)这是“丁”。

这就是庄子说的:“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以上所说,意在指点出庄子名学的一段真理。但是庄子自己把这学说推到极端,便生出不良的效果。他以为是非既由于偏见,我们又如何能知自己所见不偏呢?他说:

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耶?(《齐物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主》)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其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秋水》)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我们有限的知识,如何能断定是非,倒不如安分守己听其自然罢。所以说: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司马彪云:莛,屋梁也。楹,屋柱也。故郭注云:夫莛横而楹纵),厉与西施,恢诡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齐物论》)

这种理想,都由把种种变化都看作天作的运行。所以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既然都是天道,自然无论善恶好丑,都有一个天道的作用。不过我们知识不够,不能处处都懂得是什么作用罢了。“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四句是说无论什么都有存在的道理,既然如此,世上种种的区别,纵横、善恶、美丑、分合、成毁……都是无用的区别了。既然一切区别都归无用,又何必要改良呢?又何必要维新革命呢?庄子因为能“达观”一切,所以不反对固有社会;所以要“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他说:“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即是庸言庸行之庸,是世俗所通行通用的。所以说:“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既为世俗所通用,自然与世俗相投相得。所以又说:“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因即是“仍旧贯”;即是依违混同,不肯出奇立异,正如上篇所引的话,“物之生也,若驰若骤,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万物如此,是非善恶也是如此。何须人力去改革呢?所以说: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

这种极端“不谴是非”的达观主义,即是极端的守旧主义。

庄子的人生哲学

上文我说庄子的名学的结果,便已侵入人生哲学的范围了。庄子的人生哲学,只是一个达观主义。达观本有多种区别,上文所说,乃是对于是非的达观。庄子对于人生一切寿夭、生死、祸福,也一概达观,一概归到命定。这种达观主义的根据,都在他的天道观念。试看:

化其万化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因为他把一切变化都看作天道的运行;又把天道看得太神妙不可思议了,所以他觉得这区区的我哪有做主的地位。他说: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那《大宗师》中说子舆有病,子祀问他,“女恶之乎?”子舆答道:

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而乘之,岂更驾哉?且夫物之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后来子来又有病了,子犁去看他,子来说:

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又说子桑临终时说道:

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我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这几段把“命”写得真是《大宗师》篇所说:“物之所不得遁。”既然不得遁逃,不如还是乐天安命。所以又说: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揖(一本作捐,一本作揖)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养生主篇》说庖丁解牛的秘诀只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八个字。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只是这八个字。所以《养生主篇》说老聃死时,秦失道: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安时而处顺”,即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都是乐天安命的意思。《人间世》篇又说蘧伯玉教人处世之道,说:

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这种话初看去好像是高超得很。其实这种人生哲学的流弊,重的可以养成一种阿谀依违,苟且媚世的无耻小人;轻的也会造成一种不关社会痛痒,不问民生痛苦,乐天安命,听其自然的废物。

庄子的哲学,总而言之,只是一个出世主义。因为他虽然与世人往来,却不问世上的是非、善恶、得失、祸福、生死、喜怒、贫富,一切只是达观,一切只要“正而待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他虽在人世,却和不在人世一样,眼光见地处处都要超出世俗之上,都要超出“形骸之外”,这便是出世主义。因为他要人超出“形骸之外”,故《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所说的那些支离疏、兀者王骀、兀者申徒嘉、兀者叔山无趾、哀骀它、崎支离无脤、瓮大瘿;或是天生,或由人刑,都是极其丑恶残废的人,却都能自己不觉得残丑,别人也都不觉得他们的残丑,都和他们往来,爱敬他们。这便是能超出“形骸之外”。《德充符》篇说: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地。

这是庄子哲学的纲领。他只要人能于是非、得失、善恶、好丑、贫富、贵贱,种种不同之中,寻出一个同的道理。惠施说过“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庄子只是要人懂得这个道理,故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的名学和人生哲学,都只是要人知道“万物皆一”四个大字。他的“不谴是非”、“外死生”、“无始终”、“无成与毁”,都只是说“万物皆一”。《齐物论》说: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我曾用一个比喻来说庄子的哲学道:譬如我说我比你高半寸,你说你比我高半寸。你我争论不休,庄子走过来排解道:“你们二位不用争了罢,我刚才在那爱拂儿塔上(Eiffel Tower在巴黎,高九百八十四英尺有奇,为世界第一高塔)看下来,觉得你们二位的高低实在没有什么区别,何必多争。不如算作一样高低罢。”他说的“辩也者,有不见也”只是这个道理。庄子这种学说,初听了似乎极有道理。却不知世界上学识的进步只是争这半寸的同异;世界上社会的维新、政治的革命,也只是争这半寸的同异。若依庄子的话,把一切是非同异的区别都看破了,说太山不算大,秋毫之末不算小;尧未必是,舜未必非。这种思想、见地固是“高超”,其实可使社会国家世界的制度习惯思想永远没有进步,永远没有革新改良的希望。庄子是知道进化的道理,但他不幸把进化看作天道的自然,以为人力全无助进的效能,因此他虽说天道进化,却实在是守旧党的祖师。他的学说实在是社会进步和学术进步的大阻力。

同类推荐
  •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煌劫经的100周年(1908-2008年),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其实已经远远地超过了100年。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敦煌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敦煌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特别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以对《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的大历史背景作以介绍,以飨我国学术界。
  • 中华姓氏大探源

    中华姓氏大探源

    本书集丰富有力资料性、充满趣味的娱乐性、论证严密的学术性和文采斐然的文学性于一炉,给读者朋友们烹制出了一份美味无比的姓氏大餐,能让你在入口之后,犹入时空隧道,遨游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身监其境地感受姓氏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一次趣味非常的寻根之旅。
  • 塞上古史钩沉

    塞上古史钩沉

    本书为描述宁夏历史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神奇香山、枸杞种植考略、枸杞饮食史话、宁夏丝绸之路新考、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成吉思汗病殂海原天都寨行宫考证、成吉思汗陵寝建寻踪等章节。
  • 老子

    老子

    本书包括道经、德经两部分。介绍了道家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和主张,并对其进行精要翻译。
  • 安定史话

    安定史话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安定区的地理环境、地质风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详尽地介绍了安定区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和安定区内丰富的文化遗存,并对安定区的民俗与传统工艺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热门推荐
  • 高僧西域记

    高僧西域记

    古印度距离东土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高僧曰:这十万八千里,不过是人身上的十恶八邪。除十恶灭八邪,便睹弥陀......
  • 充实青少年的100个经典童话故事

    充实青少年的100个经典童话故事

    《促进青少年的千万个成长故事》一书,在故事的海洋中,为你精心挑选了若干个精彩故事,它们或睿智、或感人、或生动,它们将会在你人生的航程上,点燃你的心灵之灯,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使你成功地迈入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
  • 紫藤萝花开

    紫藤萝花开

    她是一位富家纯情才女,集色艺双馨于一身却为爱失去声音,他是一位背负使妹妹致残的愧疚而离家出走的俊俏才俊,他们因为一场意外使得兄妹相知却不相见,苦苦相思,命运使得他们受尽考验,但他们的执着的爱在亲情,友情,爱情上演绎了唯美浪漫而又另人惊羡的感人故事!他们的故事由一幅紫藤萝画开始,也将由它而收获幸福,并得到灵魂上的解脱。
  • 护花兵王在都市

    护花兵王在都市

    身为雇佣兵之王的他,厌倦了刀头舐血般的生活,回归都市。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接二连三的麻烦,再一次将他置身于漩涡之中!且看他如何吊打高富帅,纵横大都市!且看他如何征服白富美,逍遥花丛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本书阐述了建设潘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建设目标、以及潘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批复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实施规划的总体构想等,具体包括:我们的母亲湖、通向未来的天路、从二元到一元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巫女的诅咒

    巫女的诅咒

    他是秦始皇身边护国将军她是无父无母的孤女,去凤凰山拜师学艺,成了驱魔龙族第二十四代传人,以守正辟邪,降妖除魔为已任的巫女她与他在经历过生死后相爱,并对天地立誓不能同生只愿同死,千秋万世,至死不渝秦始皇的一道圣旨,他亲手杀了他心爱的女人,她临死前并立下诅咒以示后人,决不能为男人流一滴眼泪,否则法力尽失。
  • 天爵本纪之温情江湖

    天爵本纪之温情江湖

    一个看似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初入江湖一个看似飞扬跋扈的王世子逃离王府一个看似卑贱无闻的店小二暗中相助几千里奔走与追逐,从稚弱孩童到风姿少年,从蔚蓝海滨到白雪深谷。这里是血染的江湖,这里有泪染的情误,这是天爵在滚滚红尘中历练苦楚。家国命运,何去何从?爱恨情仇,前世今生,韶华与谁共?等我来写,待你来读……【天爵本纪】三部曲,首发正传【温情江湖】预计150W字。风格:淡茶味,轻武侠,不香艳,无OX。起于微时,止于洪荒。【10W存货,不断更,不成神。安心收藏,马上写新!】【天爵侠客茶吧180935047】
  • 明明你就是喜欢我的

    明明你就是喜欢我的

    爱不知道从何时起,不知不觉的走进你的心里面,它来的那么悄然无声,来的那么突然,让你猝不及防,让你不知所措,一句:明明你就是喜欢我的,为何你就不能正视自己的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