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061

第61章 胡朴安讲国学——文字学ABC(4)

(甲)明了六书:中国的文字,都可用六书来包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造字的四法,很容易明了;况且四法中形声最多(《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文,象形三百六十四;指事一百二十五;会意一千一百六十七;形声七千六百九十七。)。形声的方法,尤其是简便;属于鱼部的文字,必是关于鱼的;配合的是什么音,便读什么音。其他从乌、从金、从水、从火无不如此。用字的二法,假借比较复杂些,但是能明了借音借义的原则,也没有什么困难。

(乙)认识字母:中国文字,虽不是拼音母而成,却也是由少数字母组合而成。《说文》中五百四十个部首,便是中国的字母;五百几十个文字,自然不难记熟;记熟了,再用六书造字的条例,分析一切的中国文字,便可以触类而通了。

[附注]《说文》五百四十个部首,有许多不是纯粹的字母。章太炎先生著《文始》,举出准初文仅五百十个。

(丙)略明文字变迁的源流:中国文字,因经过几次体例上的变更,许多文字失去了制造的条例;例如:“鸟”有四足;千里草为“董”。倘能明白六书的条例,再略有点文字变迁的知识,明了变迁的痕迹,这困难也不难解决的。

上举三则,(甲)(乙)两则,是文字的本身;(丙)则是文字的历史。三则中以(甲)则“明了六书”最为重要。

四组织的原素同,而组织的条例不同,音义不同

中国文字,虽可归纳于六书的条例,但往往有组织的原素同,而组织的条例不同;组织的条例同,而音和义不同。研究中国文字,不能忽略这种事例。

举例于下:

(甲)一是会意,一是会意兼形的:例如“天”是会意;“立”“夫”是会意兼形;同是从“一”“大”。

(乙)一是会意兼形,一是会意兼声的:例如“术”是意兼形;“市”是意兼声;同是从“屮”“八”。

(丙)一是象形,一是形声的:例如“易”是象形;“昒”是形声;同是从“日”“勿”。

(丁)同是会意,而音义不同的:例如“屯”同是从“屮”“一”。

(戊)一是会意,一是形声的:例如“善”是会意;“詳”是形声;同是从“羊”“口”。

(己)同是形声,而音不同的:例如“吟”“含”同是从“今”“口”。

古人制造文字,只用少数的初文,互相配合,以避重复;有不能避免重复的,便将组合的位置,变更一下,既达出事物的形意,又不背六书的条例。但是有意义的变更组合位置,指事、会意是如此;而形声却不如此。形声的配合位置,完全是避免重复,大都是没有意义。例如“忠”解释忠诚,“忡”解释忧愁;倘造字时,“忡”作忠实,“忠”作忧愁,也没有关系的。

(第二章)象形释例

一象形概说

八卦、结绳之后,便产生象形的文字。象形即是描画物体的形状,和绘画的线条,没有差别;用金文,龟甲文来证明,更是明显。

象形的性质,有下列几种:

(甲)属于天象的例如“日”“月”

(乙)属于地理的例如“水”“水”

(丙)属于人体的例如“子”“吕”

(丁)属于植物的例如“艸”“木”

(戊)属于动物的例如“牛”“羊”

(己)属于服饰的例如“冃”“巾”

(庚)属于宫室的例如“門”“户”

(辛)属于器用的例如“刀”“弓”

象形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甲)从前面看的例如“日”“山”

(乙)从后面看的例如“牛”“羊”

(丙)从侧面看的例如“鸟”“马”

(丁)变横形为直形的例如“水”当横看为“?瘙椾”

(戊)省多为少的例如“吕”象脊骨,用两个概括多数。

象形文字,是中国文字的渊源;虽然指事也属于独体的初文,但是许多指事文字,是根据象形文字而造成的。例如上章(一)节所举的“刃”字便是。《说文》中象形文字计三百六十四;除去不纯粹的,还余二百四十二;再除去重复的,和由一个形体而演化的,只得一百几十个,占现在的文字,不到百分之一。所以说:“中国文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化的”,是可以的;说:“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便不通了。

二象形分类

象形分类,有下举三位学者的分法:

(甲)郑樵的分法:(一)正生:又分天地、山川、井邑、草木、人物、鸟兽、虫鱼、鬼物、器用、服饰十类;(二)侧生:又分象貌、象数、象位、象气、象声、象属六类;(三)兼生:又分形兼声、形兼意两类。

(乙)郑知同的分法:(一)独体象形;(二)合体象形;(三)象形兼声;(四)象形加偏旁;(五)形有重形;(六)象形有最初本形。

(丙)王贯山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

这三种里面,郑樵的分法,最不可靠;混合指事、会意、形声三例在象形的类别里,太没有辨别的眼光。郑知同的分法,虽比较明晰,但是他主张不守《说文》一定的形体,似乎不适于初学,现在本王贯山的分法,在下节详述。

三象形正例

象形正例,即象物的纯形,可分五类:

(甲)天地的纯形:例如“日”外面象太阳的轮廓;里面象太阳闪烁的黑影。“月”象月的缺形。

(乙)人体的纯形:例如“口”“目”纯象口目的形状。

(丙)动物的纯形:例如“隹”象短尾的禽;“鸟”象长尾的禽。隹是水禽;鸟是山禽。“牛”“羊”象牛羊从后面看的形状。

(丁)植物的纯形:例如“艸”象草的丛生;“木”象树木的冒地而生。

(戊)器械的纯形:例如“户”象半门;“门”象两户;“豆”“皿”象食器。

上举五例,纯然象物的形状,毫没有意义,这是象形的正例。

四象形变例

象形变例,即是用事、意、声辅助象形,使字义明显;但是不能属于指事、会意、形声的条例,因它仍以形为主,所以叫做象形变例。可举下列八例:

(甲)一字象两形:例如一象草木深函的形;一象花未发的形。

(乙)减文象形:例如象羊角,由“羊”字减省。

(丙)合体象形:例如“臼”外象臼形,中象米形。

(丁)象形兼意:例如“果”“田”是象果形;“木”是会意。

(戊)形兼意而略异:例如“为”母猴,形兼意;但爪由猴生,和果由木生略异。

(己)形兼意别加一形:例如,“厂”象眉形;“目”会意;加象额理形。

(庚)形兼意兼形:例如“齿”,象齿形;(口犯切,象张口。)“一”(齿中间虚缝)两文会意;“止”形声。

(辛)似无形而仍为象形:例如“衣”,“亠”(篆文作)象衣领;(篆文作)象衣襟。

[附注]“衣”字本是纯形,因《说文》所解有疑问,所以另作一例。许叔重的解释是:“象覆二人之形”。王贯山说:“以意为形”。都不能通顺。

上举八例,都是象形变例,较象形后起。所以不能属于象形正例者,因不是独体的初文,而须借助于他种条例。所以不能直接属于他种条例者,因以形为主,而不以声意为主。

(第三章)指事释例

一指事概说

指事一例,古今异说很多,要以许叔重之说为主。许氏说:“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六书中指事字最少,而最难分辨。许氏所举“上”“下”两例,恰巧是最纯粹的,以致弄得异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代小学专家,若段玉裁只心知其意,不能说出定义。即江艮庭精研六书,也往往认会意为指事。其他唐宋元明各家,如贾公彦、徐锴、张有、戴侗、杨桓、刘泰、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朱谋讳、张位、吴元满、赵宧光等,或拘泥于许氏所举的“上”“下”二例;或误认会意为指事;或与象形、会意相混杂;或举例不明确;或发挥不精到详尽;都不能得指事的真旨。只有清代王贯山的解释,最明白易懂,他说:“所谓视而可识,则近于象形;察而见意,则近于会意;然物有形也,而事无形。会两字之义,以为一字之义,而后可会;而‘丄’‘丅’两体,固非古本切之‘丨’,於悉切之‘一’也。明于此,指事不得混于象形,更不得混于会意矣。”根据王氏的主张,我们可以替指事下一个简明的定义如下:

“凡独体文,或两体三体而有一体不成文或全体不成文的文字,没有形可象,没有意可会者,叫做‘指事’。”

[附注]“不成文”即不是独立的字母。

二指事分类

指事分类,有下举三家的分法:

(甲)郑樵的分法:(一)正生;(二)兼生,又分事兼声、事兼形、事兼意三类。

(乙)杨桓的分法:(一)直指其事;(二)以形指形;(三)以意指意;(四)以意指形;(五)以形指意;(六)以注指形;(七)以注指意;(八)以声指形;(九)以声指意。

(丙)王贯山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

这三家中,郑樵的分法,条例虽不错,而每类所收的字例,标准混乱,往往把合体的会意,混作指事。杨桓因误认指事在会意之后,所以有九类的分法,错误自不必说;至于他所收的字例,较郑樵更乖谬,没有采取的价值。现在本王贯山的分法,在下节详细说明。

三指事正例

凡独体的初文,不是象有形之物的,都属于指事的正例,略举几例于下:

“一”、“上”、“下”、“亅”、“八”、“纠”、“口”、“丿”、“乙”、“九”、“乃”、、、“入”、“出”、“行”、“齊”。

观以上所举,我们应该知道指事和象形的界限,应该以文字的性质区别,不应该以文字的形式来区别。例如:“八”“纠”“口”“丿”四文,许叔重说是象形,其实和“上”“下”没有区别。“八”虽是象分别的形状,但究竟是什么物件的分别;“纠”虽是象纠缭的形状,但究竟是什么物件的形状;和“上”“下”的虚指其事,同一条例。至于“齊”三文,虽有一定的形状,但是花叶的下垂,不是花叶;是果实的累累貌,不是果实;“齊”是禾穗的整齐,不是禾穗;仍是虚事而不是实物,这是不能和象形相混的很明显的界限。

四指事变例

独体文不是象有形之物的,都属于指事,上节已经说明了。但是也有合体文字,不象有形之物;而其组合的原素,一成文一不成文,或几个个体中有一个不成文;在六书的条例上,不能归于会意、形声的,便是指事变例。举八例于下:

(甲)以会意定指事:例如天象的表示和观察示象的意义;从“二”(即上)是会意,指日月星的下垂,是指事。

(乙)以会意为指事:例如“喦”多言的意思;“品”从三口是会意,不是山水的“山”字,不成文,是指事。

(丙)指事兼声:例如艸木水火的形状,从“八”声。

(丁)增体指事:例如树木曲头止不能上的意义;增在“木”上,表示曲头。

(戊)省体指事:例如张口,省“口”以指事。

(己)形不可象变为指事:例如“刃”用“、”表示刀刃。

(庚)借形为指事:例如“不”从“一”从;象鸟,“一”即是天,借鸟飞上不下的形状,指出“不能”“不可”的事。

(辛)借形为指事而兼意:例如“高”,“冂”象界,“口”和仓舍的“口”同意,象筑,借台观崇高的形,指高低的事,再兼“筑”的会意。

(第四章)会意释例

一会意概说

许叔重定义会意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会意一例,许氏的解说本很明白,自从郑樵作《六书略》,会意一类,所收的文字,许多错误:例如把并木为“林”,归在会意里;把并山为“屾”,又归在象形里;重夕为“多”,重戈为“戔”之类,入于会意;而重火为“炎”,重田为“畕”,又归入象形里,以致后人每每有会意和象形相通的误解。许氏会意的定义,段玉裁、王筠二人解释最明晰;其他唐、宋、元、明各家,虽大致不违背许君宗旨;但解释不及段、王二人精到。现在根据二人的解释,再简括的定义于下:

“会合两文三文的意义,成一个字的意义,便是会意。例如‘信’字的意义,是由‘人’‘言’两文会合而成的。”

二会意分类

会意的分类,有下列七家分法:

(甲)郑樵的分法:(一)正生;又分同母之合,异母之合,两类。(二)续生。

(乙)杨桓的分法:(一)天体之意;(二)地体之意;(三)人体之意;(四)人伦之意;(五)人伦事意;(六)人品之意;(七)人品事意;(八)数目之意;(九)采色之意;(十)宫室之意;(十一)衣服之意;(十二)饮食之意;(十三)器用之意;(十四)飞走之意;(十五)虫鱼之意;(十六)生植之意。

(丙)吴元满的分法:(一)正生;又分本体会意、合体会意、二体会意、三体会意,四类。(二)变生;又分省体会意、意兼声,两类。

(丁)赵宧光的分法:(一)同体;(二)异体;(三)省体;(四)让体;(五)破体;(六)变体;(七)侧倒。

(戊)郑知同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又分重形、意兼形、反形、意兼声、省旁,五类。

(己)近人某君的分法:(一)纯例;(二)意兼形;(三)意兼事;(四)意兼声。

(庚)王贯山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

以上所举,以杨氏的分法,最无足取,其他各家,也不能尽善。这里还是本王贯山的分法,稍加变通,在下节说明。

三会意正例

会合几个文字,成一个文字,意义相附属,而没有兼其他条例的,即是会意的正例。会意的方法,可分下列四项:

(甲)顺递为义:例如分牛为“半”;八(即背)厶为“公”。

(乙)并峙为义:例如“分”从“八”(分别)“刀”;两文意不连贯,并峙见义。

(丙)配合部位为义:例如,“闰”从王在门中,“益”从水在皿上,若移置部位,便不能成意。

(丁)叠文为义:例如两目为;两木为“林”。

上举四例,以第一例最纯,正和许叔重所举“武”“信”两例相合;其余三例,也都是正例,因其所取义的都成文,和意兼形不同;所从的文都有义,和意兼事不同;并且无所兼,无所省,无所增,无所反倒,虽与第一例稍有差别,但不能归于变例。

四会意变例

会意变例,略举下列八例:

(甲)会意兼形:例如“牢”从“牛”,“冬”省;“冬”省是借为牢的形,不是意。

(乙)会意兼事:例如“登”解作上车;从是会意;从“豆”是指事,《说文》虽解“豆”为象登车形,但“登”是上车,是虚事,不是实物,所以仍是指事,不是象形。

(丙)意外加形:例如“爨”从“臼”。“门”“大”(即)“林”“火”是会意是加的形。

(丁)变文会意:例如“屯”草木难出的意思;从“一”即地,从即变形。

(戊)增文会意:例如“廴”长行;从“彳”引长,“彳”是小步。

(己)省文会意:例如“枭”,从“鸟”省,鸟头在木上。

(庚)反文会意:例如反“正”为(即乏),“正”是受矢,是拒矢。

(辛)倒文会意:例如“币”从倒;是出,倒出便是周币。

上举八例,都是会意的变例。此外还有一例,可以说是变例中的变例:——意会在文字的空白处;例如“爽”从会窗隙的意思。

讲会意的又有两例:

(甲)以展转相从的字会意。

(乙)所从都是省文的会意。

著者因上列两例,《说文》中不多见,便不举以为例了。

(第五章)形声释例

一形声概说

六书的应用,形声最广,也最便利。许叔重说明形声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解释这段话说:“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其别于指事象形者,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其别于会意者,会意合体主义;形声合体主声。”此段解释,极为明白;形声一例,本很简明;不过有纯例的,有变例的,因此发生枝节。历来解释形声的,大致都相同,这里不必多举。不过关于命名上,有“谐”声和“形”声的异见;著者以“形声”二字,比较概括符实,所以采取“形声”为名。

六书的应用,形声最广。近世研究文字学的学者,都注重声音的研究。章太炎氏著《文始》,用五百十字,演成五六千文字,可以说极声音之妙用;不过他的条例,不便于初学。朱氏骏声、戚氏学标,倡声母的学说:朱氏用一千一百三十七声母,统《说文》全部的字;戚氏用六百四十六声,统《说文》全部的字;虽不能字字即声求义,而文字底声音的应用,可以说是包括无遗了。这里将朱氏戚氏所著的书,各节录一条于下:

(甲)朱骏声的条例(见《说文通训定声》)

“东”声母,从“东”得声的四字。

“重”从“东”省声;从“重”得声的九字。

“童”从“重”省声;从“童”得声的十三字。

“龙”从“童”省声;从“龙”得声的十九字。

(乙)戚学标的条例(见《汉学谐声》)

“一”声母

“聿”“一”声;从“聿”得声的三字。

“寽”“一”声;从“寽”得声的十字

“血”“一”声;从“血”得声的三字。

“七”“一”声;从“七”得声的三字。

“立”“一”声;从“立”得声的十二字。

“戌”“一”声;从“戌”得声的二十四字。

“日”“一”声;从“日”得声的三十字。

“末”“一”声;从“末”得声的五字。

“兀”“一”声;从“兀”得声的三十字。

“不”“一”声;从“不”得声的三十九字。

“音”“一”声;从“音”得声的二十九字。

据以上所举,可见声音和文字关系的密切了。

二形声分类

形声的分类,有下列四家的分法:

(甲)郑樵的分法:(一)正生;(二)变生;又分子母同声、母主声、主声不主义、子母互为声、声兼意、三体谐声,六类。

(乙)杨桓的分法:(一)本声;(二)谐声;(三)近声;(四)谐近声。——关于配合的方法,杨氏亦分五例:(一)声兼意或不兼意;(二)二体三体;(三)位置配合;(例如左形右声,右形左声等。)(四)散居;(即一字分拆配合,例如“黄”从“田”“炗”声,“炗”散居上下。)(五)省声。

(丙)赵古则的分法:(一)同声而谐;(二)转声而谐;(三)旁声而谐;(四)正音而谐;(五)旁音而谐。

[附注]赵氏所指的声即平上去入四声;音即宫、商、角、徵、羽、半徵、半商,七音。

(丁)王贯山的分法:(一)正例;(二)变例。

同类推荐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外地人说四川人“不成器”,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到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他们也爱自由,诚如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四川人并不是默默无闻的,试看当今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哪里没有四川人的身影。
  •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
  • 中国民俗学通识

    中国民俗学通识

    本书对民俗的概念、特征、功能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民间信仰、节日风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等的研究,具体详明;讲解各种对联、请柬等民俗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深入浅出。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价值较高。《中国民俗学通识》是一门大学“通识课”教材,既适宜于文科生,也适宜于理科生。
  •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介绍了世界各地的10家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提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热门推荐
  • 我的冰山美女客户

    我的冰山美女客户

    她醉意朦胧中,双手搭着我的肩膀说道:“绍华,你说,如果没有发生当年的事情,如果没有经历这一切,我们是不是现在已经组建了家庭,甚至已经有了属于你我的孩子了呢?可是,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哪来那么多的如果呢?绍华,你说,我们是不是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四个签名与珍宝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四个签名与珍宝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侦探小说的顶级经典名著,是侦探小说中一座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神秘、刺激、曲折、惊恐的故事情节,神奇、智慧、缜密、正义的“神探”形象,使许多读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开始到喜欢侦探小说,使许多作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到走上了侦探小说的创作之路。以至于文学中的名侦探福尔摩斯,与动漫中的米老鼠和宗教故事中的圣诞老人一起,成了世界知名的“三大名人”。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学经典的力量。
  • 以钰为名

    以钰为名

    初见时,她一身男装,驾马驱前,那是何等英姿;而他卑躬低首,默立道旁,心中浅笑,念到,束发不识女儿身,轻纱不见美人面,自欺而后欺人也。再后来,她倚着他说“之前你问我要什么,我想好了,你可敢答应?”他嘻到,这世上可有我沈郎不敢的事!而后的一天,某人便真将这天下江山如约奉上……女主严钰,男主沈柯,女强男也强,一起快意江湖!
  • 我们台湾这些年

    我们台湾这些年

    60年来第一本,让13亿大陆人真正了解台湾普通民众真实生活的书。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讲述30年来政治巨变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神雕玉辰传

    神雕玉辰传

    李玉辰因被女友推入水中淹死,却重生到一个十岁遭受追杀的男孩子身上,经过了解才发现这是个神雕侠侣的武侠世界,可他一个小孩如何在这个动荡的武林中生存下去。这一世他本以为可以马上成为绝世高手,冷看世人,却没想到被杨过一个无意间的错误推入到神雕剧情无法自拔!(本书不是一开始就无敌流)
  • 做梦的少女呀

    做梦的少女呀

    26个梦。记录下我人生里做下的最难忘的26个梦啊。希望它们能成为你闲暇之余日向当空的绿荫,亦或是观赏途中奇幻昳丽的画卷。当梦与现实相互缭绕,便成了思而不解的魔幻谜团。
  • 梦想竞成

    梦想竞成

    这是怀着一群电竞少年的梦想,为梦想追逐的人是最精彩的人……
  • 穿越后掌控命运

    穿越后掌控命运

    成亦凡,穿越到另一世界,机缘得到“钥匙”,开启“命运道路”。只是,原本想象中成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大英雄,却怎地突然变成了人见人恨的恶棍,甚至连过日子都得精打细算,这可真是太难了!
  • 盗神传说

    盗神传说

    不过是一时童心未抿,喊了句“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曼!”,结果被雷劈。不过是一不小心吸收了十八罗汉一半的功力,结果被群殴。不过是和大鹏明王相互印证一下武功,结果被罚转世。不过是对夜入居室的盗贼笑了笑,结果成了他徒弟……且看我们这位倒霉的主人公,如何以小偷的身份玩转三界的。
  • 永远的三三零

    永远的三三零

    看看她她这是在哭吗她难道真的是台机器而不是个人类吗友情和仇杀,利益和爱,保持自我还是任其堕落,身处绝境的你将如何抉择……且跟随一个小机器人跨越时间寻找自我的脚步,一对基友的相爱相杀,究竟谁掌握着仅存于这个世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