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8600000031

第31章 游张 (2)

【译文】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察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慢慢浸透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猛烈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察的了。像水润物那样慢慢浸透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猛烈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解析】整部《论语》,问明的也就是子张同学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因为子张跟大家的关系都处不好,总觉得这个有这个问题,那个有那个问题,可是事实上大家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子张很困惑,很苦恼,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了解同学。于是,来问孔子。

孔子的意思就是告诉子张,同学们之间免不了经常有些背后的相互议论,而这种议论多半不是好事,你不要听风就是雨,听了就信而且坚信不疑,不要因为同学的议论就轻易得出结论。

【现实解说】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不可能与多数人有利益冲突。所以,当他与多数人的关系都不融洽的时候,说明他的判断出了问题,说明他对别人的认知太过轻率。

11.11(12.10)★★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长命百岁;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解析】对于崇德,孔子用大话套话轻轻带过,因为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辨惑。子张先问明,再问辨惑,可见得确实有点迷茫,有点整不清东西南北了。孔子告诉他,说你太死心眼钻牛角尖,认为一个人好的时候,就什么都是好的,放个屁也是香的,恨不得他长命百岁;可是某一天突然发现这个人有什么缺点,骤然不喜欢他了,就觉得他没有一点优点,简直是要诅咒他死。这你能不迷惑吗?昨天全盘肯定,今天全盘否定,那不等于是自己否定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吗?所以,看一个人要一分为二,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交他的优点,回避他的缺点。这样,你就不会困惑了。

【现实解说】我们的习惯思维很像子张,对一个人的判断是按照“好人”和“坏人”做标准的。好人什么都好,坏人什么都坏。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经常感到困惑。任何事情都要客观,都要一分为二,这样才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才不会自己困惑以及让别人困惑。

11.12(20.2)★★★★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让百姓得到好处而自已不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怨恨;有所追求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子张说:“怎样叫让百姓得到好处而自己不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让百姓得到好处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求仁得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杀戮叫做虐;不提要求只要结果叫做暴;不加督促导致超过限期叫做贼,该给别人的却拖延克扣,叫做官府。”

【解析】这句话中的“不亦”,是“不就是”、“不正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这段话很长,五美四恶,从内容来看,颇为丰富,如果不讲解,还真是云里雾里。

过去讲治理政事,孔子基本上就是讲礼。可是这一段不讲礼了,讲什么?讲法,讲治国的技巧。孔子的这一套不新鲜,是管子的理论。所以,这段时间,孔子一定钻研了管子的学说,然后大为叹服,于是讲给学生。

先说五种美德,“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兴修水利、建设道路就是典型,利国利民的事情,老百姓愿意干,而且是自带干粮,相反的是修公室修狩猎场。“择可劳而劳之”,秋收之后,大家比较闲,这个时候干活就不会有怨言,如果再有工分挣,大家还会唱赞歌。“欲仁得仁”,就是说你的目标就是为了老百姓的福利,老百姓高兴你就高兴,你当然就不会去贪。其余两条简单,不去说了。

再说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就是没有法律或者没有宣传法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标准去杀人;“不戒视成谓之暴”,你不先提要求,却要人家去做到,做不到要惩罚;“慢令致期谓之贼”,你督促管理不力,自己渎职导致超过了限期,却要老百姓承担责任;“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该给人家的工钱,你拖延克扣,就像官府一样。有司,就是官府。

虐、暴、贼的概念早就有了,不算是孔子的发明,可是把拖欠克扣工钱这种行为称为官府,这是孔子开始的。从后来的历史看,孔子的说法非常正确,官府常常比强盗还要不讲理,还要贪婪,还要无情。征税收费罚款的时候毫不留情,可是到了该给老百姓钱的时候,则能拖则拖,能赖则赖。

【现实解说】比之于那些不着边际的各种标准,“尊五美,屏四恶”是老百姓更关心的。如果以五美四恶为标准,社会离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

11.13(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解析】孔子的回答有些随意,看上去道理很好,实际上缺乏针对性,不是孔子的习惯做法。所以,这个时候孔子已经有些不喜欢子张,或者认为他这样的人根本做不了官。想想看,子张的性格不招同学们喜欢,同学们谁会在老师面前说他好话?而孔子对他的劝说也没有什么效果,孔子对他越来越不喜欢也是正常。

事实上,子张一辈子也没有做官。

【现实解说】如今有俗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1.14(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显达?”孔子说:“什么?你说的显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家做大夫必定有名望,当卿大夫的家臣也必定有名望。”孔子说:“这只不过是出名而已,不是显达。所谓显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朝廷和卿大夫的封地里显达了。至于出名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毫不疑惑,这种人,在朝廷里和卿大夫的封地里也都会出名。”

【解析】孔子对学生的问题提出了反问,这在《论语》中有过吗?没有过。很明显,孔子的反问说明了孔子对这个问题的不满或者说不耐烦。子张的回答被孔子一顿痛斥,说是你说的那种达根本不是达,而是闻,你想要做的那种人不过是伪君子。子张所说的达,也就是他的奋斗目标,所以孔子的回答几乎就等于说“你就是个伪君子”。

孔子为什么对子张如此不满呢?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在孔子的定义中,闻人不一定就是好人,或者说几乎就不是好人。

察言观色,这个成语出于这里。

【现实解说】名人、闻人、达人,三种名称,定义是不一样的。当初上海滩三大闻人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明显是没有学过《论语》的。如今不说闻人,只说名人与达人。不过,媒体记者喜欢自称“新闻人”,是不是也没有学好《论语》?

11.15(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子张说:“《尚书》上说,‘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怎么一定就是高宗呢?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听命于冢宰三年。”

【解析】按理,子张提出这样的问题,孔子应该高兴,可是孔子的态度却有些轻蔑,好像告诉子张这根本不算学问,古人都这样的,别大惊小怪。

古时候守丧三年,父母去世,守墓三年,不能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的,基本上就像是国外申请破产一样。冢宰在周初就是首相,意思就是国君守墓的时候,他就是老大,所以叫冢宰。

【现实解说】后代就没有这样的做法,三年之间不发号施令,你就根本没有机会从墓地回来了。

11.16(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出行的道理。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蛮貊地区也可以去。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有人欢迎你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做到这点,然后再出行。”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解析】孔子的话还是直接针对子张的缺点,不过这个时候孔子认为子张的缺点已经很要命了,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这话其实都是说子张的,说是你不改这些缺点,去哪里都不受欢迎。子张不知道是真傻还是不傻装傻,总之就当不知道是在说自己,还恭恭敬敬把这段话记在了裤腰带上,不知孔子当时是被感动了还是觉得好笑。

【现实解说】出门在外,一不要露财,二不要贪财。要小心谨慎,不要出格不要诈骗,因为你也不知那里的水多深。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没有害人之心,则别人也不会轻易害你。

11.17(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解析】子张的性格,讲这些大道理是很适合的。基本上,我们可以把这些话理解为孔子语录,子张都牢记在心。这段话,子张算是表扬自己。

【现实解说】见到危险就上,见到好处就躲。这样说的人,如果不是活雷锋,就必然是伪君子。

11.18(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译文】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德有道,又怎么说他无德无道?”

【解析】这段话历来的解说又是五花八门,人人不同,说什么的都有。但是,如果注意到这段话在《论语》中的位置,就能发现这段话是来攻击子夏的,说子夏对德和道都不努力去弘扬,这倒也没有冤枉子夏,子夏努力的方向不在德和道。

这里我们来尝试现场还原。

有人来询问子张:子夏这人的德怎么样?道怎么样?

子张真不愿意表扬子夏,可是也不太好公开说子夏的坏话,于是说了上面的话,意思是你说他没有吧,他还有点;说他有吧,他又不去弘扬不去坚持。到底有没有,我也不知道。说来说去,实际上还是在说子夏的坏话。

【现实解说】“道、德”这类东西很虚无,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就没有;你说多就多,你说少就少。问题是,这类虚无的东西是拿来追求的吗?不是,是拿来实现的。是拿来说的吗?不是,是拿来做的。譬如你资助了一个失学儿童,你并没有追求德,可是你就已经积德了。

同类推荐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高度浓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人们的智慧精华,从中提炼出一条条人生哲理,涵盖人生的方方面面,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从事何种职业的读者均能找到相应的哲理来指导自己。全书分为“小故事大道理”等4部分。
  •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他公然说:“我,愚人之心也。”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我们学老子什么?一是学老子的阴柔,二是学老子的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
  • 孔子做人真经

    孔子做人真经

    圣人其实最爱说常识,圣人其实是用常识治常人。本书主要依据《论语》与《中庸》,介绍了儒家做人做事的两个方面,即一个“仁”字。其实,这并非什么大道理,只不过是为人处事方面的常识而已。如果你这么想,你的为人处事也就变得更加简单。
热门推荐
  • 思梦序

    思梦序

    三千世界每一秒都有一个新的故事诞生又消失。
  • 三国1

    三国1

    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也是日本历史小说中空前的典范大作。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 请叫我穿越大佬

    请叫我穿越大佬

    不更不更不更更。。。。。。。。。。。。。。
  • 太空纯恋

    太空纯恋

    如果说我有多爱你,那么就是从我看到你的第一眼,到我消失在世界的最后一刻。
  • 新闻故事

    新闻故事

    本书用警世故事和真情故事讲述了现代石嘴山人的苦与乐,是与非。体现了石嘴山人的优良传统的强大的石嘴山精神。
  • 修真沉浮录

    修真沉浮录

    长生众皆妒,难知成道苦。一条仙凡路,望穿修士目。玄道无量处,修尽不得顾。万物分实虚,苍生有沉浮。唯有心无骛,方得真一驻。且看顾宣因为青梅竹马恋人的悔婚,而无意中踏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修真世界,在历遍万世沉浮,尝尽人生苦甜后,终于如愿悟得真一之路,原来是那最美之初。
  • 神秘霸道影帝:娇妻,请深爱!

    神秘霸道影帝:娇妻,请深爱!

    不同的家世,同样的明星梦,使他和她考进了同一所大学—帝都大学。大学时期的他,冷血无情,话少的可怜。因为从来不近女色和人长的帅,被这所学校的同学们公认为“禁欲系校草”。大学时期的她,活泼可爱,性格开朗。因为在帝都大学表演系招生的时候,长相出众,被誉为“帝都最美校花”。二人被分到了同一个班级,成为了同桌。相处的时间久了,渐渐地,二人对彼此有了感觉,选择在大学以后结了婚。婚后,二人却因为一场误会而分道扬镳。离婚后五年后,二人都成了当前最红的明星,他和她在一部电视剧里再次相遇。他止不住对她的思念,忍不住在这部电视剧的杀青会当中把她扑倒......“你...你...要干什么?”“呵,当然是干该干的事。“
  • 修罗屠录

    修罗屠录

    生于平凡,起于微末。武道之途,坎坷不平,看一人被冠以修罗之名,在武者的世界快意恩仇。
  • 迷茫魔法师与魔法少女

    迷茫魔法师与魔法少女

    迷茫魔法师忘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魔法少女却替他找到了。
  • 月光之城传奇

    月光之城传奇

    一束强光将王莽从古代带到现代,现代的高科技技术,社会生活能否让他习惯,神秘的月光之城,刻骨铭心的爱情,交织在王莽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