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8600000036

第36章 弟子 (5)

在冉有辞去管家去当季孙家的管家之后,孔子的管家职位就交给了冉雍或者原宪,也有可能是冉雍做官之后,再交给了原宪。后来,冉有派公西华出使齐国,给了八百斗的粮食补助,孔子非常不高兴(事见《论语》5.2(6.4)),为了赌这口气,也为了证明给自己当管家至少不比给季孙家出使一趟挣得少,因此决定给原宪涨工资。这就是原宪突然挣这么多粮食的原因。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孔子去世之后,因为看不惯师兄弟们的勾心斗角,同时也是受到子贡等人的排挤,原宪离开了孔家,去了卫国自耕自种,生活非常艰难,住在贫民区里。后来子贡去看他,见他破衣烂衫面带菜色,于是问他是不是病了。“我听说啊,没有财产叫作贫,学会了道理却不能去施行,那才是病呢。像我,就是贫而已,不是病。”原宪这样说,换了今天,就会说这是知识分子的气节了。

最终,原宪死于贫困潦倒。

【现实解说】为了面子而乱花钱,这是不对的。为了赌气而乱花钱,这也是不对的。对个人来说如此,对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澹台灭明

12.32(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只走大路不走小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这里来。”

【解析】径,小路。澹台是个姓,澹台灭明往往被说成是吴国人,其实不然,武城是鲁国的。

澹台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澹台灭明后来被孔子收为学生,就是通过子游的推荐。不过澹台灭明实在长得太丑,用《史记》的话说,是“状貌甚恶”。因为太丑,孔子一直不喜欢他。

后来澹台灭明在孔子那里一直不受重视,学了不到两年就离开了。之后去到了吴国,也像孔子一样开设学校,弟子三百人,后来学生中也出了不少人才。

孔子听说澹台灭明的成就之后,曾经感慨自己以貌取人看错了人。《史记》记载——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人,这个成语就是从孔子看错了澹台灭明这里来的。

【现实解说】澹台灭明就属于那种绝不私下跑关系的人,为人正直,因此受到子游的赏识。可是,如今这样的人能受到赏识吗?

陈亢

12.33(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解析】孔鲤是孔子的儿子,字伯鱼。陈亢是孔子第三代学生,可是学习成绩一般,老师并不喜欢他,能够受到老师亲自教导的机会也不多。因此,陈亢有两个怀疑,第一怀疑孔子是不是有偏私,第二怀疑孔子的学说到底有什么用处。在7.31(19.25)和7.32(1.10)中,陈亢也曾经在子贡面前质疑孔子的人品和能力。

那么,孔子真的对儿子没有偏私?事实上是,孔子对儿子确实很一般。但是,这反映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吗?不是的,孔子与孔鲤的父子关系相当平淡,这一点是有明证的。

整部《论语》,提到孔鲤的仅仅有两处(另一处在第十五篇),即便是这两处,孔子对孔鲤的态度也都很寻常,甚至语带斥责,却看不出期许来。孔子对孔鲤的学习态度非常不满,实际上孔子也不大关心儿子的学习,只是偶尔看见了说两句,多数情况下,说都懒得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孔子常年和弟子们在一起,同甘共苦,荣辱以共,而与儿子反而很少见面,几乎没有沟通;

其次,弟子们不同的个性但是共同的对老师的尊重让孔子非常受用,子路的直率忠诚,子贡的贴心和善解人意,子夏的聪明好学等等,都让孔子打心眼里喜欢。而儿子在学问上很不用心,在自己面前畏畏缩缩,这些都常常让孔子不高兴。所以看见孔鲤,孔子的心情远不如看见子路子贡们;

第三,孔子对前妻丌官氏很不喜欢,因此休妻,大致,孔鲤的性格或者长相或者性格和长相都像他娘,孔子一看就不喜欢。后来丌官氏去世,孔鲤哭母亲的时间长了一点,孔子还怒斥他“太过分了”。按《礼记》: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孔鲤不好学,而且平时的衣饰也不太讲究,这不怪他,从小就没有了娘,谁来管他的衣饰?可是,孔子最看重的就是两样:学问和衣饰。有一次,孔子看见孔鲤的穿着很不得体,叫住了他。“你看你,穿得乌七八糟,太不像话了。”孔子对儿子说话就没有对学生们说话那么循循善诱了,总是很严厉。“君子不能不学习,衣饰不能不讲究。衣饰不合适就是失礼,失礼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让人远远地看到你的外貌就喜欢你,靠的是衣饰;让人跟你打交道之后越来越喜欢你,靠的是学问。”

按《说苑》。孔子曰:鲤,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

【现实解说】父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这样,如果不是特别亲密,就是特别疏远。如果父母的关系有问题,多半父子关系都不好。而父亲对于儿子的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个难题。

公西赤

12.34(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解析】孔子还是很谦恭的人,特别是在得意弟子面前。事实上,孔子从来不以圣人自命,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仁人。正是这样的谦恭,反而得到学生们的尊重。

关于公西华,见5.2(6.4)。

公西华是鲁国公族,对于周礼的礼仪非常精通,似乎并不一定比孔子差,而人品也很谦恭。孔子很喜欢公西华,经常会带着他出去。

诲人不倦,这个成语出自这里。

【现实解说】谦虚令人尊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谦虚都令人尊重,只有在成熟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面前谦虚才能得到尊重。

诲人不倦现在常常被改为毁人不倦,糟糕的教育和老师只能制造糟糕的学生。

司马牛

12.35(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解析】对于仁的解释,孔子针对每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对司马牛的解释是“说话要慎重”?这就必须要了解司马牛的背景了。

在《论语》7.5(7.22)中记载,孔子师徒路过宋国的时候,曾经险些被宋国司马桓魋所杀。桓魋本姓向,又叫向魋。当时,向魋受宋景公宠信,担任司马,在宋国权倾朝野。向魋这人傲慢自大,和宋景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占据曹邑叛乱,结果被宋国军队攻打,向魋逃到了卫国,之后又逃到了齐国,投靠了田常。

向魋有一个弟弟叫向耕,字子牛,因为哥哥是司马,因此向耕又叫司马耕或者司马牛。司马牛这个人很诚实也很本分,哥哥被赶跑之后,他就把自己的封邑都交了出来,逃到了齐国,田常对他很好,给房子给地。后来向魋也到了齐国,司马牛觉得跟哥哥在一起就等于是哥哥的同党,就等于叛国。于是,司马牛把齐国的房子和地都交还给了田常,自己又逃到了吴国。可是在吴国待不下去,又逃到了鲁国。在鲁国,司马牛进了孔子的学校,从此也算是孔子的学生。

司马牛总是很忧郁很烦躁,常常自言自语,也常常像祥林嫂一样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困惑,对于国家和家庭的巨变总是想不通,怎么原来还是全家忠良,突然一个晚上就都变成了逆臣叛贼了呢?忧郁症,典型的忧郁症。

针对司马牛的忧郁症,孔子告诉他说话要谨慎,别整天神神叨叨的。

【现实解说】当一个人的命运突然之间发生了颠覆,他就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神神道道,自言自语,百思不得其解。很多富人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或者很多官员一夜之间成了阶下囚,都会在神经上出现问题。

12.36(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解析】孔子这又是针对司马牛的现状来说,因为司马牛就是生活在忧愁和恐惧中。孔子就是这样,无论你问什么问题,他总是针对你的弱点来。循循善诱,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孔子这样的老师真是个好老师。

对于司马牛这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孔子其实更多的是充当心理按摩师,其次才是老师。

孔子这人心胸真的很宽,司马牛的哥哥当初几乎杀了孔子,而孔子依然收他的弟弟为弟子,并且为他治疗心理疾病。

【现实解说】问心无愧就能不忧不惧了吗?有的人问心无愧,不是因为他品德高尚,而是因为他已经没有了缺德的底线,做任何无耻的事情都认为是合情合理,这样的人反而无忧无惧。

12.37(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解析】司马牛其实有兄弟,不过他的兄弟们死的死,散的散,所以他说自己没有兄弟。于是,他就问最有学问的同学子夏,子夏很聪明,他也知道司马牛的问题,于是也像老师一样开导他。

可惜的是,司马牛的忧郁症最终还是没有改善,终于,司马牛在鲁国自杀身亡。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两个成语,就出于这里。

【现实解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很有意思,就是说不要去太在意生死和富贵,只要努力了,该是自己的跑不掉,不该是自己的也抢不来。有这样的心态,在这个时代就能活得自然一点,自尊一点,自由一点。

申枨

12.38(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解析】孔子为人谦恭,说话很是注意不得罪人。从前,孔子很少用这样的全面否定的说法,记忆中只有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是用来抨击统治者的。那么,为什么孔子会这样说?因为人老了,容易偏执抱怨,孔子也不例外。

孔子认为,无欲则刚。只要有欲望,就有可能被引诱,就有可能失去原则和志向。至于申枨,也就是《史记》中记载的孔子的弟子申党,字周。

【现实解说】无欲则刚,有欲则容易受骗。如今骗子横行,利用什么骗人呢?性欲和物欲。

同类推荐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本书深入探究曾国藩的人生轨迹,提炼出10大事典。即:一生成就都在“砺志”再取得;终生在自省与自律中度过;勤奋自立者才能闯出一片天;善把用人之道与取人之术合为一体;像猎手一样紧追每一个人生机会;越是逆境越应抗得住等人生哲学。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本书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群星灿烂的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和此后发展的基本格局,并因此成为世界性的永恒研究焦点。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作者坚信人类思想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以此项研究挑战了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相对注意倾向及其相关预设。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大学》由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它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所启迪和帮助。《中庸》为孔子后裔子思所作,其主题思想就是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本书配合全民阅读,特推出该套普及经典,以满足大众读者阅读需要。
热门推荐
  • 伏魔环

    伏魔环

    这是一个关于悟道的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人世,什么是真我。
  • 我的上司是女王

    我的上司是女王

    醉酒后的我走错房间,醒来居然跟未来的女上司在一起,一对欢喜冤家展开了一段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 遮天之无敌天尊

    遮天之无敌天尊

    一位懵懵懂懂的少年在昆仑复苏,…………昆仑山,难道我是狠人她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此女有才

    此女有才

    这是一部留美女博士写的自传体小说,创作素材来自作者数十年的日记。小说围绕主人公的求学生涯展开,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洞察世事,同时读者可以体会到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在中美文化冲突下的心理挣扎和蜕变。
  • 重生之血脉吞噬

    重生之血脉吞噬

    一位宅男重生了,重生到一只血脉等级最差的云雀身上,怎么办?却突然获得《吞噬》秘术,可以吞噬其他生物的精血来提升自己的力量和天赋!
  • 四兄耍猴记之拼命耍猴

    四兄耍猴记之拼命耍猴

    《四兄耍猴记之拼命耍猴》《第一回》主角:杜老大、万老三余老二、胡老四……‘猴头’班级:七(一)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登天战神:韩修篇

    登天战神:韩修篇

    征服天道,踏破天道,所为的无不是一时的快意。如果让我从头再来,我会珍惜一切,千秋霸业也是要收入囊中!
  • 那时的光

    那时的光

    “徐愿,我在你心里重要吗?”“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到别人碰一下我都觉的是抢。”少年皱着眉头,紧紧抱着怀里的小,生怕一个不留神就再也抓不到。“呵呵,那你可别爱上我,万一哪天不要你了,你都没地方哭。”怀里的她笑的很甜,似乎整个宇宙最闪的星。“在你眼里我连一百万都不值吗?”“安筱沂,你的心,狗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