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8600000038

第38章 论仁 (2)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知,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知,他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解析】上面问过一次仁了,结果樊迟没整明白,于是过几天又问这个问题。孔子挺烦他,所以回答问题都很简单,就两个字。樊迟接着问知,孔老师又是两个字打发,樊迟弄不明白,但是他很倔,弄不明白就接着问。孔子被他问得没办法,又蹦出十个字来。别小看这十个字,这十个字在当时也是文言文,比孔子通常的话都难懂,樊迟更弄不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再问了。没办法,去问最有学问的师兄子夏,于是子夏给了解释。解释之后的樊迟更糊涂了,舜和汤再牛,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其实,子夏也是瞎扯淡。孔老师的说法,是用了好人,坏人也会变好;子夏的解说,是用了好人,坏人就会离开。

不过,最扯淡的还是孔老师。人家樊迟就是一个给你赶车的司机,你跟人家说治理天下的道理。这是孔老师的正常做法吗?当然不是。在这里,那个诲人不倦,谆谆教导的孔老师不见了,一个说话很不耐烦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了。

人老了,性格就有些怪。孔子老了,远没有从前那么有耐心。

什么是仁?这里孔子的回答是“爱人”。什么是“爱人”?樊迟没问。如果问,答案估计也是尧舜禹汤文武之道。

【现实解说】宇文士及在隋炀帝的时候是个专门拍马屁的奸臣,到了唐太宗手下,就成了仗义执言的人。问他为什么,他就说隋炀帝喜欢别人拍马屁,而唐太宗喜欢仗义执言的忠臣。

所以,有什么样的头,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有什么样的下属,就有什么样的头。

13.7(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改变。”

【解析】樊迟又来问了,孔子的回答看上去堂堂正正,其实还是不耐烦,因为这三句话都是套话,完全不是针对樊迟的不足。这三句话的意思概括为一点:别那么多问题了,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勤勤恳恳就行了。

孔子的态度和回答对樊迟的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打击,樊迟也看出来老师不喜欢自己,因此对自己的智商和前途失去信心,这才有了樊迟想回家种地的想法和对话(见第十二部分)。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老师冒出这句话来,相当于现在说“就算是捡垃圾”,可以说是很伤自尊。

孔子对樊迟,可以说确实是有失风范。当然,人老了,性格是会变的,即便是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

什么是仁?樊迟再也不想问了。

【现实解说】如果对学生讲都是空泛的大道理,那就等于是在害学生。

13.8(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解析】这是子张应该得到的答案,因为子张喜欢的就是宽泛的大道理,给他的一定也是这样的道理。

仁是什么?孔老师说:恭宽信敏惠。道理很好,适用于整个宇宙。每个人问,都可以是这个答案。所以,等于没问。

【现实解说】道理越宽泛,就越没有标准,越没有可执行性,就越没有用。用来指导个人的行为,这个没有任何用。现实生活也是这样,给人好的建议一定是具体的、简单的、可执行的。

13.9(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做不到仁,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做不到仁,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解析】这段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做不到仁,懂得礼又怎样呢?一个人做不到仁,懂得乐又怎样呢?

从这段话在《论语》中的位置来看,恰好接在“八佾舞于庭”和“三家者以雍彻”的后面,因此可以认为这段话是在指责三桓家族。孔子认为,虽然三桓在礼乐的形式上能够做得很好,但是他们违背了周礼的本质,那么就算他们能够“八佾舞于庭”和“三家者以雍彻”,又怎么样呢?

仁是什么?孔子在这里的意思,仁是周礼的本质,而各种礼制礼仪和乐不过是表象。

可是话说回来,人家三桓就算不仁,又怎么样呢?

【现实解说】这段话可以做一个现代汉语的翻译,也适合现代社会。“人如果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给领导送礼人家也不会收;人如果人际关系处不好,请同事唱歌人家也不去。”

13.10(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来源于他的生活环境。能够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就是知道仁了。”

【解析】这段话的解释历来也是没有定论,看似简单,说起来就发现不是那么简单。

要说清楚这段话,先要弄明白“党”是个什么东西?最原始的解释是“公开的秘密团体“或者”秘密的公开团体“,进一步解释是“基于利益关系而结成的同盟”。但是,在《论语》中,绝大多数的意思是“乡党”,也就是居民聚居区的意思。

那么,在这里应该是哪一种含义呢?此前的说法,多取第一种。但是,应该是第二种。

现场还原一下。

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大家批评他,孔子则为他开解,说他的家乡都是这样做的,他这做法在他家乡不算错。现在他认识到错误了,就已经是知道仁了。

【现实解说】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环境,有的好一些,有的恶劣一些。譬如有的地方,小偷小摸很正常,但是到了北京,这就是犯罪了。譬如西亚国家和南欧国家,不守时是很正常的,到了东亚和北美,这就是无法容忍的。对于这些,只要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是可以原谅可以理解的。

13.11(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毅木讷,就接近于仁了。”

【解析】刚强坚毅,内向寡言,孔子认为,这样的人就接近于仁了。基本上,这就是他自己的性格。因此,孔子在这里自我肯定。人的性格是什么?刚毅木讷。

别的性格就不能接近仁吗?孔子没说,说了得罪人。

把孔子眼里的那些仁人的性格拿来看,好像并不都是这样的性格吧?

孔子晚年,开始多疑,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性格尤其不能忍受。同时,还有点自我陶醉。

【现实解说】现在喜欢说性格决定命运,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刚毅的性格还行,但是不是特别好,现代社会需要柔软;木讷的性格更糟糕,现代社会注重沟通和自我表现。所以,刚毅木讷的性格在今天来看是远仁而不是近仁。

13.12(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讨人欢喜的样子,这种人就很少有仁德的。”

【解析】既然刚毅木讷是近仁,巧言令色当然就是远仁了。

自从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人的自我表达能力就越来越差,不知道跟孔老师这两句话有没有关系。

【现实解说】巧言令色可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性格了,能表达自己,能愉悦别人,不仅可以是能力的表现,还可以是职业。

13.13(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跟仁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仁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解析】大致是有人要买房置地,想去城里整个高尚住宅,跟权贵们做邻居,来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对此人的选择不满意,认为邻居太差,所以,说了这番话。

大致,问问题的是孔子比较喜欢的学生,因此希望他住在自己附近,而不是去城里跟富人们做邻居。不好直说,因此拐了个弯。

【现实解说】一个人发了财,于是换房子。看中一套别墅,朋友劝他别买,理由是“那片别墅区住的都是大富豪,你住进去,会感觉自己还是穷人”。又看中一个高尚小区,社区服务特别好,朋友劝他别买,理由是“那是高官聚居区,住到那里,你会觉得自己太低等。另外,还有好多衙内,你都不知道他爸是谁谁,哪天欺负到你头上,你躲都躲不掉”。此人于是问“那我该住到哪里?”朋友说了:“你打听一下李零老师住哪里吧。”

13.14(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解析】孔子的意思,不仁的人总是充满了欲望,总是有很多不好的念头,因此总是在算计别人,总是觉得自己吃亏,因此不会长久地快乐。只有仁者知足常乐,知者常足知乐。

说来说去,知者比仁者活得滋润。大致,颜回就是这里孔子说的仁者,子贡则是知者。

什么是仁?孔子这里的说法,安贫乐道就是仁。

学会了仁,就可以穷快活?穷不穷,跟仁不仁没什么关系。快乐不快乐,跟仁不仁也没什么关系。那为什么穷快乐就跟仁有关系呢?

【现实解说】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要饭的不等于不快乐,腰缠万贯的也不等于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和烦恼,跟仁挂不上钩。

13.15(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爱人和恨人。”

【解析】如果心中没有仁,那就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大致是这个意思。

孔子强调什么的重要性的时候,往往说得很绝对。年轻时候宣扬礼,礼就是仙丹灵药;如今强调仁,仁就是无往不克,礼就不重要了。前面说到“不仁者”如何,此处说到“惟仁者”怎样,似乎世上只分成两种人:仁者和不仁者。

【现实解说】俗话说:野百合也有春天。俗话还说:美国也有乞丐。所以,话不要绝对。爱和恨本是人性的原始,跟仁没关系。

13.16(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或:不会被人所憎恶)。”

【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也就不会做坏事。

在这里,孔子继续强调仁的绝对重要性。如果怎样,就怎样,这样的句子,孔子从前是很少说的。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人,有的话,就是上帝。世上也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有的话,就是宇宙的运行。所以,当一个概念被绝对化之后,这个概念及被虚化了。

当孔子将“仁”的高度提升到“绝对”级别的时候,“仁”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就已经无法实现了。

【现实解说】不知仁为何物,如何苟志于仁?我看,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在些。

13.17(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知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知者喜欢活动,仁者喜欢沉静。知者快乐,仁者长寿。”

【解析】四川地名有乐山,有仁寿,想来都是出于这里了。

为什么知者乐水呢?因为水是流动的,可以看到变化,利于观察;为什么仁者乐山?因为山是静止的,可以抑制人的欲望,利于思考。为什么知者乐?因为知者常有新想法;为什么仁者寿,因为与世无争。

孔子在把“仁”精神化之后,需要给出定义给出描绘了。所以,开始总结仁者的特征了,顺便把知者也带上。幻化到人间,就是孔子带着子贡。基本上,孔子就是按照自己和子贡的性格特点来定义仁和知的。

在这里,仁者的最大特点是沉静、爱山,孔子就是这样的。仁者的好处是什么呢?长寿。基本上,孔子说这话的时候过了七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孔子差不多是当地长寿冠军了。

同类推荐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事实与价值认同是每个生命体思想理念与行为发生的前提,所不同的是思想理念产生是以事实理性为基准,而行为的发生却是以价值性为前提的。
  • 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

    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

    本书是胡适谈人生的通俗读物。从人们最关切的人生意义问题入手,深入人生的具体问题,如做人、求学、婚嫁、生活方式、信仰等等,道理明了,文笔清新,语言通俗,事例生动。《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娓娓道来的不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某种结论,重点揭示的是指导人生过程的科学方法。
热门推荐
  • 天才邪妃:傲娇冷帝来抱抱

    天才邪妃:傲娇冷帝来抱抱

    她是地球新纪元中的高阶元素进化者和高阶修真者,一朝灭尸王遇上罕见的宇宙风暴,祖传御灵戒激活,穿越魔武大陆,蠢材?尼玛扮猪吃虎没听过啊!废物?魔武双修亮瞎你的眼!什么?你惦记她的御灵戒?素手一挥,关门,放冷帝!什么?你嫉妒她天赋要把她废了?美目一凝,冷帝,又有人欺负我!某年某月某日夜黑风高,某女偷偷钻进某大神房间,结果被大神抓个正着,某女尴尬一笑,张开双臂:“冷帝来抱抱~”【别问她为什么这么狂,有冷帝,就是任性!】
  • 京城四世

    京城四世

    四三年前辉煌世的李家为何落幕.为何被神秘人灭族.
  • 从火影岩开始签到

    从火影岩开始签到

    李羽穿越火影世界,意外激活签到系统,签到就能变强,那还等什么呢,签到走起啊这本书暂停更新了,我灵感有些堵塞,再加上要开学了,更新会成为问题,所以抱歉了,以后一定重新更新,对那些看了18章的读者说声对不起。
  • 毋宁无争

    毋宁无争

    怒其不幸,哀其不争一路走来,那身穿月白素衣的少年,丧了亲,灭了门,驼了腰,瘸了腿,手中三尺青锋亦有了残缺。唯有那怀中的一本书,和那双纯净的眸子,依旧笑看着世间天地。“本自泥泞而来,我脚下的这方土地,更令我踏实。”
  • 闲情偶寄全鉴(典藏诵读版)

    闲情偶寄全鉴(典藏诵读版)

    《闲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李渔是著名的才子与“玩家”,他的《闲情偶寄》也堪称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富盛名的一种。此书以轻快的文风,表现了当时文人蓄声伎、好歌舞,游山水、筑园林,嗜茶酒、谙美食,着蓑衣、披僧袍,读闲书、作雅事的追求自然与惬意的生活。
  • 晚饭花集

    晚饭花集

    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他以民情风俗为创作背景的小说名篇,包括《晚饭花》《邂逅》《戴车匠》《异秉》《捡烂纸的老头》等经典篇目。这些将人性之至纯至美用轻盈灵动的文笔展现出来的小品文,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民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愉。用美的眼光观察着人世生活,将必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 仙侠奇缘:上神快到碗里来

    仙侠奇缘:上神快到碗里来

    四目相对,小脸憋得通红,她吞吞吐吐怯怯的说:“你知道吗,其实我爱你很多年了,只是……”“只是什么?”男人挑眉,露出邪肆的笑容。“只是你太高冷了,我怕。”“你怕什么,今晚过来暖床。”“纳尼纳尼?原来高冷矜贵的九夜上神也会耍流氓?”众仙娥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宠文,身心干净,仙侠界高冷男神狂拽酷炫的追妻之旅,读者群:499645262】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树大招风招来了你

    树大招风招来了你

    谢树从精神病院出来,心里便住了一个小仙女,助她所向披靡,成就事业圈养男友。“你是小仙女亲选的爸爸,她说你辟邪。”谢树抱住高铭哲不放手。高铭哲咬咬牙,决定···算了,女朋友就像股票,养一养总会增值的,不管跌成什么样,都要稳住!这个世界有太多磨难,但我们要心向阳光。
  • 忆时光倒流篇

    忆时光倒流篇

    每篇都含有不同的小故事。有甜有虐。是短篇的。每片大概在1000到2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