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8600000039

第39章 论仁 (3)

【现实解说】从运动和锻炼身体的角度来说,登山和游泳是一样的。但是住在山里和住在水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了。最好的房子当然是背山面水,所谓“半山别墅”,快乐且长寿。

13.18(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者没有忧虑,知者没有困惑,勇者没有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解析】仁智勇是孔子常说的三件事,也是他认为的君子必备的三个条件。孔子说自己都不具备,有一定谦虚成分,但是也很真诚,因为他也有忧虑、也有迷惑、也有恐惧。子贡的话虽然有一定拍马屁的成分,但是也很真诚,他确实对老师非常敬佩。

为什么仁者不忧?因为无欲无求了,忧愁什么;为什么知者不惑,因为利害关系看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为什么勇者不惧?因为相信自己的力量。

这是孔子继续在为“仁”作定义,仁者的好处除了长寿之外,还没有忧愁。

没有忧虑的人是没有的,除非是傻瓜。忧虑少的人是有的,我们称之为“乐观”或者“看得开”,把它归于性格的范畴。实际上,知者没有困惑,既然没有困惑,自然也就没有忧虑;勇者无惧,认为自己什么都能搞定什么都能克服,自然也就不用忧虑。

【现实解说】这个时代,不是忧虑的时代,是焦虑的时代。生下来就面临幼儿园的竞争,之后是小学初中高中,然后面临考大学的竞争;大学毕业,面临就业的竞争;就业了,面临买房成亲的压力;成亲了,面临生孩子以及孩子户口的压力;生了孩子,面临孩子上学的压力;孩子长大了,面临父母年老多病的压力;退休了,面临自己年老多病的压力。死了,还面临火葬场乱收费和墓地涨价的压力。这么大的压力,这么惨酷的竞争,而且贯穿一生,能不焦虑吗?就算是仁者来,也会焦虑的。这也就难怪,这个年代没什么仁者了。

现在有一种病叫做焦虑症,进一步发展就是精神病。

13.19(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仁者没有忧虑,知者没有困惑,勇者没有畏惧。”

【解析】孔子总是对弟子们说:言多必失。同样的话,不要再说第二遍。遗憾的是,孔子自己没有做到,这样的话又说了一次。更加遗憾的是,果然出事了。

仔细分析一下,发现孔子的这段话是不正确的,并且是自相矛盾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论语》中就能找到驳斥这段话的根据来。

孔子说了:“我非生而知之。”后来韩愈在《师说》就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者不惑,只能说对他已经了解的知识不惑,对于他所不了解的知识,怎么能不惑呢?

孔子又说了:“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不是忧吗?后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还就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仁者怎么能无忧呢?仁者无忧,是对自己无忧,对父母、对朋友、对家庭、对国家,怎么能无忧呢?

勇者不惧。什么是勇者?子路是勇者吗?不是,用孔子的话说,子路只是“好勇者“,卖弄勇敢的人。孔子怎样定义勇者呢?孔子说了:“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才是勇者。所以,怎么能说勇者不惧呢?

孔老师,言多必失啊。

【现实解说】每个人都有忧有惧有困惑,但是要懂得破解,不要在忧惧和困惑中停留太长时间。

13.20(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流传后世),有言论流传下来的人不一定有德。仁者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

【解析】这一段解说,还是李零先生的最好。

鲁国的叔孙豹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一次,叔孙豹出访晋国,晋国上卿(相当于宰相)士匄迎接,问叔孙豹:“古人有句话叫做‘死而不朽’,什么意思?”士匄没等叔孙豹回答,自己就说了:“我们家,在虞以前就是陶唐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周朝是唐、杜两氏,现在晋国最强大,我们又在晋国是士氏,我们这个家族是不是不朽?”

叔孙豹说:“以我听说的,好像不是你说的这些。你这叫世禄,世代做官而已,而不是不朽。鲁国从前有个大夫叫做臧文仲,他死之后,他的话还能世代流传,这才是不朽。我听说啊,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其次是留下言论。能做到这些,历经多长时间都不会被废弃,这才是不朽。至于您刚才说的,也就是保留了祖上的姓氏,守住了宗庙,使祖先能够得到祭祀,这样的家族,每个国家都有。并不是官越大,钱越多,就能不朽。”《左传》原文是这样的: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里,“有德者必有言”完整地说应该是“有德者必有立言”。不朽分三等:立德立功立言,第一等的立德同时拥有第三等的立言,所以,上古的圣人都有言论流传下来,这就是“有德者必有言”。而某些统治者强迫老百姓背诵自己的言论,想要不朽,这就是“有言者不必有德”。

同样的逻辑,孔子常说仁知勇,也分成了三等,于是第一等的仁者拥有第三等的勇也就顺理成章了。既然仁已经成为了精神,对仁的追求就成为了一种理想。仁者就是有理想的人,有理想的人通常是无畏无惧的。所以,“仁者必有勇”是正确的。

说来说去,孔子还是在给仁下定义,描述仁的特征,把仁赋予更多的内涵。

【现实解说】仁者有勇,但是不一定有知,如果这样,仁者就很容易有勇无谋了。所以,有勇无谋的除了可能是傻瓜之外,还有可能是仁者。

13.21(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解析】上帝说:要有人。于是便有了人。孔子说:我要仁,于是仁就来了。心中有仁,就是仁;心中有爱,就是爱;心中有佛,就是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说来说去,仁成了禅。

围绕着仁,孔子作了很多阐述。在“仁”这个问题上,一开始是指某种行为,后来是指某种想法,后来就成了精神。这个时候孔子虽然还在说仁,实际上“仁”已经成了“道”。

最终,孔子不讲仁讲道了,也就从儒家成了道家。

【现实解说】对一个东西强调得太多,或者太依赖,最终就是把它精神化、神秘化了。造神运动,往往就是这么开始的。

13.22(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译文】孔子说:“喜欢暴力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解析】这一段李零先生的《丧家狗》解说得很好,不妨照抄过来。“好勇疾贫”,讲的是穷人不安其贫,积怨太深。“好勇”是暴力倾向,“疾贫”是恨自己太穷。苦大仇深,诉诸暴力,当然会出乱子。古代如此,现代也如此。“人而不仁”,主要是讲富人活着统治阶层不仁,不拿穷人当人,为富不仁。穷人恨富人或者统治阶层,再自然不过,但恨得太深,就会出乱子。穷人困苦无告,好勇不行,恨自己穷不行,恨富人富统治阶层特权也不行,这些都会造成乱,那该怎么办?孔子没说,李零先生替他说了:忍着吧。

自从逐渐把屁股从儒家挪到道家之后,孔子开始逐步认同老子的愚民政策,逐渐认为老百姓是愚蠢的。回顾自己的一生,从前是怨恨统治者不识货,现在则是认为老百姓没头脑。

【现实解说】不要恨自己穷,不要恨贪官污吏,稳定压倒一切。

13.23(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解析】孔子口中的小人,并非后来所说的小人。什么是小人?一种是指所有士以下阶层,另一种是指没地位没学识的人。总之,小人就是广大人民群众。

孔子开办农民工学校的时候,招收了很多小人做学生。而到了晚年,身份地位不同了,已经不需要小人的学费了。事实上,孔子到了晚年已经完全不屑于去教小人了。

由儒及道再加上老年痴呆伴随的心胸狭隘,使得孔子在晚年说了很多令人诟病的话。

【现实解说】人老了,说话更要注意。一辈子说名言警句,老了老了晚节不保,岂不是很亏?

13.24(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畏惧,就好像对于水火一样。我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为了仁而死的。”(旧译: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渴求,比对于水火的渴求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解析】历来的解说都说孔子认为老百姓渴望仁,其实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前面一句的水火被解释成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后面一句的水火怎么就成了危险物品?事实上,这句话分明就是孔子在埋怨老百姓的觉悟太低。为什么历来的解说都是黑白颠倒?因为他们要维护孔子的形象。直到李零先生的《丧家狗》,才第一次指出孔子不是在赞扬百姓,而是在贬低百姓。

整段话想要表达的是,老百姓对于仁的恐惧甚于水火。他们宁可死于水火,也不愿意接受仁。

这几段话与孔子当初讲德政的话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孔子从前认为:老百姓的仁,取决于统治者的德。

【现实解说】世风日下,是老百姓不仁吗?上无德,则下不仁。

13.25(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的水平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的水平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的水平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使用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解析】仁被神化了,那么,仁是不是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了呢?孔子说不是的,还需要两样东西。为什么神化的东西还要有辅佐的东西?一个好汉三个帮,所以,仁可以让一个人长命不老,但是要不生病,还需要有注意事项。

知、仁、庄、礼四个概念在这里,重要性排位显然是仁高高在上,礼已经被放在了辅佐的地位上。

【现实解说】这段话的现代话解释版本是这样的:好学上进可以让你娶到老婆,但是情商不够,老婆还是会跟别人跑;好学上进,而且情商很高,但是长得太对不起人,老婆就不好意思把你介绍给别人;好学上进,情商也高,还挺帅,但是挣不到钱,这也不会太幸福。

13.26(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对仁的追求,就是老师,也不让给他。”

【解析】简单说,就是仁比老师更重要。进一步,当老师与仁矛盾的时候,选择仁而不选择老师。当仁已经被神化,当仁已经至高无上,老师当然就算不了什么了。甚至,在仁和父母之间做选择,也要选仁。

当仁不让,这个成语从这里来的。

【现实解说】当从精神层面讨论问题的时候,当你面对心中神化的理想的时候,人性往往就会被摧毁。

13.27(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抛弃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解析】当仁不让于师,当仁和老师相矛盾的时候,舍老师而就仁。那么进一步,当仁和你的生命发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办?孔老师说了:去死吧。

孔子老了,想法越来越极端,整个人掉进了“仁”这个概念里。事实证明,对于“仁人”的“杀身以成仁”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如果用这条类似于狂热的标准来框定什么是仁人,整个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几个仁人了。

志士仁人、杀身成仁,这两个成语来自这里。

【现实解说】子曰:杀身以成仁。老百姓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同类推荐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要描述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及历史影响,分析了本书的主要思想,包括: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及其解体,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进行了评述。最后论述了《费尔巴哈论》对当代中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老子他说

    老子他说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书末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本书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各篇均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自然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社会历史观。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三篇最能集中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热门推荐
  • 复生经

    复生经

    世有不平事,提刀荡平之。少年自暗夜中行来,刀光纵横,涤荡腐陈。
  • 道衍符

    道衍符

    沉睡的灵魂因为内心的执念即将从沉睡中醒来深渊里的恶魔在怪笑有朝圣的使者不远万里从荆棘中而来.
  • 落花剑客

    落花剑客

    很多人入江湖,却再难出江湖。江湖岁月,像长长的流水,越过高山跨向大海,一路高歌猛进。
  • 行神途

    行神途

    强者路漫漫,少年终成神。…………………………
  • 诛明改为起点首发

    诛明改为起点首发

    争取十二月开始,争取十二月开始争取十二月开始
  • 成长的小故事

    成长的小故事

    时光匆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亦真亦假,公开与隐瞒,才是人生的记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猫妖宝贝

    我的猫妖宝贝

    当霸道冷少爱上呆萌小猫咪一场跨世的爱情一触即发梦玲一脸呆萌的问白浩你爱我吗?白浩摇摇头道我宠你。
  • 神道天途

    神道天途

    “终有一天,我会将你们的骄傲践踏在脚下。”“若举世皆敌,则镇压世间!”……少年身负天葫,自山村中走出,开启了一条无上天途……
  • 古穿今之寻夫记

    古穿今之寻夫记

    岑妙涵一睁眼,她从状元郎夫人变成了26岁“高龄”还未出嫁的现代女人,听说她的未婚夫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自诩贤妻良母的岑妙涵轻皱柳眉,复而大手一挥,既然是纨绔,那就调教吧!只是,岑妙涵看着未婚夫“欣赏”的一排儿美女,蹙眉,太瘦,太假,气质不好,姿态不佳……罢了,她亲自给他挑几位妾室吧,生的孩子都养她名下——把二世祖变成忠犬的扭曲调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