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8600000040

第40章 论孝

孔子幼年丧父少年丧母,基本上没有什么孝敬父母的机会。因此,在孝敬父母方面,孔子缺乏实践。他对孝的理解,恐怕多数还是来自周礼的部分。所以,尽管孔子强调孝,在孝的方面的言论并不多,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对自己的儿子孙子,孔子也很少用孝来教导他们。

14.1(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解析】这段话其实是孔子给学生们的操行守则,告诉大家要尊重师长,要团结不要闹矛盾,这些都做好了,才能学习知识。这段话不能在招生的时候说,否则大家一看要做到这么多才能学习,都没信心报名了。

【现实解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确实是一种美德,不要抛弃。

14.2(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因为具体的事情上他只能听从父亲的);在他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处世。三年之内他不改变父亲生前的做法,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解析】三年不改父亲的做法,为什么一定是三年?因为服孝三年,这三年时间,应当当做父亲还在世,不要违背父亲的意志。三年之后,才能施行自己的想法。

这句话与《论语》10.12(19.18)是相关联的,孔子所说的这个人就是孟庄子。

【现实解说】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这个标准完全不复存在了。

14.3(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析】同上。

【现实解说】略

14.4(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解析】这又是孔子在推销的礼治理念,什么事情都要往礼上套。孟懿子问孝,孔子的答案是“无违”,估计孟懿子的任何问题在孔子这里得到的答案都是“无违”。恰好樊迟驾车,孔子就教他一招,谁知道樊迟的悟性不够,害得老师还要解释一番。

无违,不是不要违背父亲的意志,而是不要违背周礼。如果出个选择题给孔子,在父亲的意志和周礼之间如果相对立,遵从哪一个?孔子大致会说宁可违背父亲的遗愿,也不能违背周礼。

其实,孔子之意不在孝,而在礼。

【现实解说】如今没有周礼让我们去“无违”了,怎样算是孝敬父母呢?没有准则,靠良心吧。父母在世的时候,关心父母照顾父母。父母去世了,每年清明祭祀他们,怀念他们。

14.5(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解析】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父亲身体不好的时候来向孔子问孝,孔子当然这样回答他。

孟家和孔子的关系一向是比较好的,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孟懿子和南宫敬叔的父亲孟献子在生前叮嘱两个儿子向孔子学礼,另一个是南宫敬叔是孔子的学生以及侄女婿。

父母老了,就要特别关心他们的身体了。这时候身体抵抗力差,任何小病都不要马虎。有的时候父母不舒服,怕麻烦子女而不说,子女就要多问多观察了。

【现实解说】色难?色真的很难吗?如今流行认干爹干女儿,干爹是奔驰宝马北京开会,干女儿LV爱玛仕齐B小短裙,色难吗?干女儿怎么孝敬干爹呢?日后再说。

14.6(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子游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大概孔子对子游的要求比较高,讲解也更深入一些。

大致,这是师徒俩在讨论某个人的时候,子游认为这人已经达到了孝,可是老师认为还要深究这个人的内心。不过由这段话也能够看出,当时社会在孝敬父母这个方面也并不太好。

【现实解说】对父母,不简单地要奉养,还应该从内心去尊敬。人老了容易犯糊涂,容易倔,如果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就不要同他们争执。即便有的时候必须争执,也应该采取柔和的办法。

14.7(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对老师的)孝,孔子说:“关键是态度。有了事情,弟子替老师去做;有了酒饭,弟子让老师先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解析】仅从内容看,这一段和上一段完全一样,就是说无论是孝敬父母还是老师,内心的敬意才是最重要的。

人老了,都容易多疑。孔子晚年,总是怀疑弟子们对他不够尊敬,特别是冉有为首的成功人士,因此时时要强调大家对自己的态度。

【现实解说】在孝这个方面,态度比金钱更重要。人老了,对吃喝的要求都不高了,很担心是不是成了子女的累赘,因此特别在意子女的态度。人老了容易犯糊涂,有时候唠唠叨叨,这时候子女应该有耐心,不要给父母脸色看。

14.8(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解析】这样的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对父母要讲究态度,特别是父母年老之后。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要与父母争执。即便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能放一放的就放一放,没必要一定与父母争出个结果来。

【现实解说】总之,别强求。

14.9(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解析】可以想象,在对弟子们说完前半句之后,孔子很后悔,为什么?因为那么多弟子跟着他周游列国,岂不是都是不孝之子?那么多在他这求学的外地甚至外国学生,是不是都该卷铺盖回家?所以,孔子赶紧接了下半句“游必有方”。哈哈,孔子很机警。

孔子讲漏了嘴,关键的关键还是自己没有当儿子的体会。

后来有句话叫做“好男儿志在四方”,基本上就是在批判孔子这句话了。

【现实解说】西方文化是不讲究这一点的,加上如今交通通讯发达,孔子说的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不算是个问题了。至于游必有方,除了流浪之外,当然都是有方的。不过,无论走多远,时常给父母报个平安也是应该的。

14.10(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解析】孔子讲孝,东一锤子西一榔头,信马由缰,随心所欲。

【现实解说】看似小事,其实不小,经常给父母一个惊喜,他们会很开心的。譬如父母生日的时候煮一碗面,事虽小,父母很在意你的心意。

同类推荐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 古代哲学的智慧(译文经典)

    古代哲学的智慧(译文经典)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世界范围内研究古代哲学的权威皮埃尔·阿多的代表作品,他是法兰西学院荣誉教授,法兰西学院大奖获得者。阿多是福柯欣赏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把维特根斯坦介绍到法国的主要人物。本书是皮埃尔·阿多畅销的作品,版权已销售至美国、意大利、德国、荷兰、墨西哥等14个国家。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在学院被教授的学问。何为哲学?学院传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在理论和体系中演绎,而且往往在基督教蔑视“智慧”的偏见之下推理。阿多是一个利用古代哲学来阐述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在他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的经验,而不是一堆教条。他对于“何为哲学”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回答: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甚至从前苏格拉底时期以来,直到基督教初期,哲学总是来自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普遍世界观的方式,是对于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的主动选择。古代哲学因此不是一种体系,它是为“智慧”做的准备练习,是一种精神实践。
  • 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

    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

    本书在评价当前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研究中的两种倾向,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政治理论或把他们的政治理论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理论对他们理论体系形成的作用和影响,以及这一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从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即分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阶级理论和国家理论出发,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论。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热门推荐
  • 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洞

    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洞

    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洞。这个洞,天知,地不知,你不知,我不知……这个洞却孕育生命,包罗万生。帝国水晶的散发的数字什么?守护之门又关联多少隐秘?九色文明后真如神山所述陷入轮回?在沉浮大陆上,关于它将展开一场悬念迭起,爱恨情仇,战斗纷飞,生死救寻的理想之路!敬请关注《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洞》
  • 既夕礼

    既夕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情世界

    爱情世界

    她是一个被生活逼上梁山的人,为了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她真的上了刀山,下了火海。他是个强悍霸道多金的男人,家大业大,但他不相信爱情。可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她走进了他的生命里,他竟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他给她尊严,给她爱情。他说:我不能把全世界给你,但我把我的世界全给你。
  • 豪婿

    豪婿

    饱受白眼的苏家上门女婿,其真实身份竟是京城顶级豪门的大少。“少爷,家族给你的三百亿已经到账。”“给我收购苏家的所有产业!”昔日瞧不起我的,我要让你们都跪在脚下!
  •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集(套装共6册)(名家特辑)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集(套装共6册)(名家特辑)

    意识流小说三巨头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小说奠基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伍尔夫的作品不输乔伊斯、普鲁斯特的手法而更添唯美诗意的情调。本套装作为市面上唯一全面的伍尔夫作品套装,收录著名翻译家瞿世镜译本。内容包含伍尔夫代表作、意识流小说名篇《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奥兰多》、《海浪》、《弗勒希》以及小说理论研究论文集《论小说与小说家》(含《一间自己的房间》《普通读者》等篇目)共6册。
  • 拥抱太阳的蚯蚓

    拥抱太阳的蚯蚓

    蚯蚓生于阴暗湿冷,却渴望拥抱太阳。我是邱璎,生而光明,长而温暖。父母疼,朋友爱,我是社会的宠儿,月月安宁,日日欢喜;我,是邱璎,生于阴冷,长于灰暗。无父母,无朋友,我被社会抛弃,岁岁孤独,年年寂寞。到了最后,我才明白,我从来没有拥抱太阳的资格。
  • 血元弑天

    血元弑天

    “天地不仁,视万物为草芥,竟以一己之私,而毁万物之基,夺万物之躯,实辱天地正气,故血元修者,当怀不屈之志,破桎梏,逆天行,以羸弱之躯,搏苍穹,捍苍生,以求浩然天地,正气长存。”一座残破的石碑将为世人带来怎样的机遇?峡谷深处的少年又将怎么样打破自身的桎梏逆天而行呢?
  • 海贼王之武破四海

    海贼王之武破四海

    那些年一起追过的海贼王,这些年仍没有燃烧完的热血,扬帆起航!最年轻的六段武道宗师林晓前世被奸人所害,一不小心穿越到了海贼王的世界。亲情、友情、爱情……在这里,看他如何跨过无数次生死抉择,踏上那至高无上的海贼宝座!
  • 宝石少女

    宝石少女

    异界大陆,异种来犯,各大种族能否放下偏见齐心共进,守护家园呢?
  • 文弱校草:反攻不是事儿

    文弱校草:反攻不是事儿

    谁说恋爱必须要男女?男男不行?哼!文弱书生般的校草兼学霸,竟然对一个全校所有老师都讨厌的小混混有感觉了?问题是他还是男的好不好!怎么办!我一定要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