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0900000023

第23章 事夫(7)

师父上人,这条路您走成功了,我看明白了。我很乐意让我的儿子,也是我唯一的孩子钟茂森,走您走过的路,全身心投入学习圣教、弘扬圣教的工作。

茂森1973年出生于中国广州,从1995年中山大学毕业后即赴美国留学。1999年获得金融博士学位,毕业后即在美国德州大学和肯萨斯州立大学教书,后听从您的建议而迁至澳洲昆士兰大学任教。因学术论文连年获奖,及教学工作获得优秀评价,而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前不久,厦门大学以八十万年薪(目前中国学术最高工资)聘请茂森为该校财经研究所主席教授,最近澳洲名城黄金海岸的邦德大学两次礼请茂森到该校任教授工作,等等。但茂森已立志走上师父上人的路,所以毅然舍弃,并且最近已正式向昆士兰大学提交了辞职书。商学院院长布莱斯福教授十分惋惜地说:如果您在工作上没有这些成绩,您要走那条路,我觉得很容易理解。可是现在您的情况这么好,您还是坚持要走,我只能说很敬佩。常听师父上人讲经,常忆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去追求真理,求道证道,而后觉悟众生,让天下生灵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岂不感动!我支持茂森“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做一个像佛陀那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教授!

我退休前,在广州曾做过中国食品报记者、广东食品报副主编,及广东省社会福利集团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等职,接触的人可谓广而多矣,但是在众多的人当中,有君子之风、有圣贤之德的人却是凤毛麟角。环视神州大地,放眼全球,我多么希望中华传统伦理道德遍地开花!我觉得目前世界不是缺乏经济金融人才,而是急缺伦理道德的教育与师资,所以我赞成茂森重新选择人生道路。

师父上人年轻的时候曾受教于三位老师,方东美教授教您哲学,启发您学习人生最高的哲学——佛学,章嘉大师为您指点人生的道路,李炳南先生教您学儒、学佛的课程???现在我觉得您本身兼具这三位大德的特点,遇到您,我们很幸运!我儿子拜您为师,必得兼收并蓄之美,恳请师父上人加以指导。平素我母子相依为命,今儿子立志做圣贤,我虽无孟母之德,却愿效法六祖惠能大师之母,送子出家!

师父上人,您曾说过一句名言,“圣贤是教出来的”,好得很!我今天就把儿子送给您调教,希望茂森在您的指导下,专心修身弘道,并效法您当年“不管人、不管事、不管财”,专一潜心治学,自度度他。我希望茂森将来能承传您的法脉,发扬光大!临终往生极乐世界上品莲生。至于采取什么形式,或如师父上人行做沙门,或如李炳南先生示在家相,完全听从您的指导安排。

今天我很高兴到大善知识这里送子拜师,略备束修之礼,还请笑纳。今后茂森跟您学习,“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做母亲的我当至心念佛,“常勤精进,生安乐国”。衷心感谢您的教诲,我们母子都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仰慕孔子、佛陀,从今而后,我们要过觉者的生活!至诚感恩师父上人您的教诲,我们现在更加懂得宝贵和珍惜。愿您长住弘法利生,觉者会源源不断!祝你健康长寿!平安吉祥!

赵良玉携子锺茂森顶礼敬呈。

二〇〇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于香港。

我母亲献上这封信给师父上人以后,就开始真干了。她先是回到原来自己的家里,现在就隐居在云南,每天她也是念佛听经,志求往生,不出来会客见人。我也遵从母亲的教诲,一心一意跟从师父上人学习,也就真正不管人不管事不管财,希望能够早日成就,可以为弘扬正法出一点绵力,这样做才能够安慰做母亲的心。

我们接下来看第二小段:

男入书堂。请延师傅。习学礼仪。吟诗作赋。尊敬师儒。束修酒脯。

这是讲男孩子的教育。对于孩子分男女,儿子到了读书的年龄要给他请老师。孩子到了六岁就可以读书,这是学龄儿童,就应该“请延师傅”,请明师来教诲。过去是私塾的教育,现在都是正规学校,选择学校很重要,要选择校风好、学风好的这些学校,孩子能够得到长进。过去我母亲为我选择学校,小学是在我们广州黄浦区,是我父母所在单位的小学,是一个工厂的子弟小学。因为离家近,天天能够看管孩子。

小学毕业,母亲就鼓励我报考省重点中学华南师大附中,这个中学有悠久的历史,我母亲还有我舅父、我的姨母统统都是这所中学毕业的。这所学校校风非常好,当然招考的分数线很高,母亲在我临升考的日子,她特别请假一个月在家里辅导我,当时只考三科,语文、数学、英语,母亲天天在家里陪着我读书,让我进入备考状态。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准备,所以考试也考得很好,当时我是以黄浦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这所中学的。上中学之后,确确实实在德智体方面都有长进。这所学校是要住校的,老师不仅管学业,还管生活,饮食起居都很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真的对我终身都带来益处。后来上了大学,在广州中山大学,之后出国留学,这一路都非常的顺利。

所以母亲对孩子的责任不仅是要以身教带好孩子,让他德行有根基,还要给他找好老师、好学校。学校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学校的教育必须要跟家里父母配合,父母配合老师,老师跟父母亲也是密切配合,亲师配合才能把孩子教好。

这里讲到,“请延师傅,习学礼仪”。学礼仪、学文,吟诗作赋。在古时候只是学文,四书五经这是读经典,读完经典要读史,然后要看诸子百家的学说。《五种遗规》里面第一部《养正遗规》,其中就有专门讲到孩子要如何来习学这些经典,有次第。真正按照这个次第认真地来做,从六岁入学到十三岁,可以说已经初具大儒的根基。现在当然学的科目比以前要多,不仅是学文科,过去只学一门,这很容易,而且把经典都背得烂熟,从六岁到十三岁这属于小学,主要以背诵为主。把经典都背熟了,十三岁以后就进入太学,太学就是现在讲的大学,过去没有中学,小学以后就是太学,太学老师就着重于讲解经典的义理,而且孩子开始广学多闻、博学。真正用功的,十八岁就能考进士,过去弱冠及第的,不乏其人,像宋朝朱熹朱夫子就是十八岁考取进士。那都是学术根底扎实,自己又用功,又有良好的家教,跟的老师又好,所以他成就快。

现在学的科目广,学的科目广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心并不那么专注。过去只学一门文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容易得定,心定了他容易开智慧。现在学得很杂、很多,往往智慧就少了,他知识丰富,可是定慧不如古人,这也是一个事实。你看过去古人学一门,十八岁考了进士出来能做官,能治理一方,现在的孩子十八岁你让他做一个县长,他能不能做得起来?这是什么?他知识面广,但是他的智慧不如古人,智慧是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跟他所学的内容有关。

现在也有有识之士想办点实验学校,用古时候私塾教育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或许也可以尝试,看还能不能够办成功。我们恩师也提到,学还是要用《三字经》里面讲的“教之道,贵以专”的方法,譬如说小学六年级到升中学考试的时候你要考六门功课,譬如说,每一年可能你都学很多门功课,结果学起来孩子觉得压力很重,而且心力分散,第一个钟头学语文,第二个钟头就学数学,第三学英语。他脑子转得没那么快,第一堂课下来脑子还在语文课里头,第二节课就是数学,立刻得更换题目,搞到学下来之后都不能消化,脑子就像浆糊一样。如果能够改变一下学习的方法,譬如说你要学六门课的话,一年就专学一门,你这六门功课要六年完成的话,一年学一门,学完一门再学一门,一门深入,让孩子的心力集中在所学的单一的科目上,他的吸收能力就会强。这是“教之道,贵以专”,应该来说效果会比杂学要好,看看能不能有学校去试验一下这种方法。

我自己就有这个体会,因为我也算是学得很多,读书真的就读了二十年,从小学到博士毕业,整整二十年。什么时候是真正觉得学得好?还真的是在读研究所的时候,硕士还不行,读博士的那二三年,那才感觉学得是最得力。为什么?因为那时候专,只攻一门。我写论文就专攻一门功课,非常专,就一个课题研究两年多,集中心力来搞这个研究,发现真正是这门深入了,其他的有关知识全部能贯通。我是学金融的,我研究的课题是股票价格的波动性,专门研究这个课题,但是相关的这些科目我都能贯通。所以我后来毕业之后到大学讲课,有一些我原来没上过的课我都能讲。为什么?它这个道理都能够触类旁通。比起大学时候学的,或者硕士班时候学的,那真正学到更多。好处就在于一门,精力集中攻一门,确实收益大。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这样,他的精神、心力一定是更为专注。现在的孩子注意力普遍不够集中,一个是因为他平时看电视、看计算机,娱乐太多,精神分散,另外一个就是他学的东西太杂,所以他不能够专注,不能得定。所以学得很多、很辛苦,你看他背的书包真的是很大、很重的书包,里面装的科目书本多,但是他学的这个效果不如意。

我现在辞了大学的学术工作,专门来学传统文化,我就听恩师的教诲,贵以专。你看我现在学,恩师跟我讲,说过去他求学的时候,老师要求他们只能选一门,你这一部经典你要从头到尾学完了,你才能够开第二门的经典。如果同时开两门课,学两门,那心力就分散。学的标准在哪儿?什么叫学成?就是你能上台讲了,你能讲一遍,老师听了还都觉得满意了,那你这一门才算学成。我们现在也跟着恩师用这个方法,你看我辞职跟恩师专门学经教,到现在三年半,所学的经典也不少,总有十几二十部经典,儒释道的,那当然都是扎根的经典。学的方法就是讲,你能上台讲,那你必须备课,你必须认真地学。能够讲下来,这个是学得最认真,这才算是学完一部,讲完一部然后才能开第二部。

我这三年多来,讲了一部再讲一部,没有同时开两部,自己统计统计,在台上讲了已经超过一千二百小时,每天基本上都没有断,保证两个小时,除非是外出参加活动,出去演讲就暂停,只要在家必定是每天讲两小时。儒释道的这些基础的经典,譬如说儒家的《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包括现在我们学的“四书”,等等。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文昌帝君劝孝文》等等,那都是多次的习讲。佛家的《十善业道经》、《地藏经》、《阿弥陀经》、《中峰三时系念》、《佛说盂兰盆经》等等。这些经典我们都有认真地讲习过一遍到多遍,这都是扎根的,把根扎好了,我们恩师讲将来选一部经典一门深入。

我们恩师也给我选好了,将来选《华严经》,那个是大篇、大部头。为什么选《华严经》?能够拴住人。像我们年轻人心容易浮躁,用一部大部头,像紧箍咒一样给你箍上,你要从头到尾讲一遍至少得十年,那你心??定下来了。你要成就学问没有别的,把心定下来,得定了你就能开智慧。不管你讲什么经典,只要能得定就行,那就是更加需要一门深入。我们现在习讲是为进入一门深入《华严经》的课程先做前期预备的工作,扎根,根扎得愈深愈好。

这个根首先就是扎德行的根,主要就是儒释道三个根,再加《沙弥律仪》是四个根。第二,就是文化的根,这个也很重要。特别是将来要弘法,面对的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特别我们现在也是以博士的身份来讲课,听的人就冲你这个博士的头衔来,他来听你的,那他也会很挑剔,你文化水平不够,令人耻笑。我们自己本人被人耻笑无所谓,但是他会把你所宣讲的这些内容都看低。所以现在为什么恩师让我讲“四书”,将来可能还要把道家的《道德经》也得习讲一遍,大家都熟读的儒释道的一些经典,我们自己都要熟悉,奠定文化的根。然后我们选择《华严经》,《华严经》是佛法里面的根本法轮,经中之王,想必这才能够服众。这文化里面尤其是文字这个根,就是读文言文,要有能力读文言文。我们师父讲熟读一百篇古文,这一百遍古文要能熟读,能够讲解,这都是属于文字,那里头也有文化。我们现在希望是,一百篇古文从儒释道三家里面选出一些优秀的文章,里头也含有德行的教育,对于我现在的三十七岁的年龄来讲这是属于亡羊补牢。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够在这些文化上面扎好根,将来他对于弘扬文化教育那个力度要比我们大得多。但是现在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我们现在还是从扎根开始。

“尊敬师儒,束修酒脯”,这个尊师重道是关键,父母把孩子送到老师那里,一定要为孩子表现出尊师重道。我们的恩师他跟我们讲,他小的时候也上过一段私塾。他的父亲带着他去拜老师那天,那是到祠堂里面,老师坐在当中,这些学生们旁边列队站好,老师出来迎接。父亲带着儿子,首先向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请老师上座,向着老师,父亲带着儿子也行三跪九叩。孩子看到父亲对老师这么恭敬,他哪敢不尊敬老师?尊师重道是父母跟老师配合演出来的,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个人能够尊师他才能重道,重道他必定是尊师,能尊师重道他才能学到东西。他对老师轻慢,这个人什么都学不到。

我过去在美国教书,博士毕业了,在两个大学教过,前后四年。大学里都有中国留学生,我是带硕士班,在班上发现学得最好的学生都是中国学生。不是因为中国学生的智商比美国人要好,那不一定,原因在哪儿?中国学生毕竟他有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在,他对老师还是尊敬的,这比美国学生强。美国学生跟老师他不是师生关系,顶多是朋友关系,他很平等看你,你跟他就是朋友。所以他来上课的时候他也都非常的随便,拿着汉堡包、拿着可乐,坐在那里,然后把脚往前面椅子背上一搭,就这么坐着,听你在台上讲课。老师站着讲,学生在底下坐着听,他很习惯,都是这样。

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真的对老师就比较尊敬,所以他学得好。班上的头几名的都是中国学生,因为他尊师重道,他对这门学科就能够重视,他就能够学得好。我过去在求学的时候也是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第一名,也没有别的,真的是尊敬老师。所以在听讲的时候就格外认真,听讲认真就是对老师的尊重。老师在课外的时候,有时候需要我们做一点小小的服务,我们很乐意帮忙,而且跟老师在一起也都是毕恭毕敬。不会像美国人那样跟老师在一起称兄道弟,拍肩膀,做朋友而已。我们真的不敢,毕竟是从小有传统文化的家教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家法:家风家教

    中国家法:家风家教

    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子孙恶,子不肖,孽孙生,一个家庭的和睦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家法。一个家族的家法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声誉和兴旺,更关系到家族内子女的人格塑造与培养。《中国家法》从“家风家教”“人道伦常”“修身齐家”三大方面,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地阐释了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成员该如何对子女进行有益的引导、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累积智慧,树立影响,让子孙世代受益。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

    海上丝绸之路是1840年之前中国通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两大干线组成:一是从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二是从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把世界不同的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涉及港口、造船、航海术、航线、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民间的商品贸易、外贸管理体制、货物流通、人员往来、文化传播、民俗信仰等众多方面,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由于各国学者都在关注这个领域,所以,它又具有鲜明的国际性。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本书以作者和美国教授山姆谈话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史实,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十大特征: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等等。
热门推荐
  • 三界之魔法者

    三界之魔法者

    三界界壁变薄,妖、魔、神三界生灵将会再降临地球。人类魔法者已出现。而且越来越多。地球将会打破有人类几千年以来的平静。万雄林立,各施各法,谁可以独领风骚。谁能掌控轮回,主宰万物生死;谁又可以眨眼之间,令万世浮沉。不求生生世世,只求奈何桥上等我一回。儿女情长,金言玉誓,谁又能守到天荒地老,三界毀灭……
  • 东都域王

    东都域王

    东都,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域王,一个让人屈膝的地位——看一代少年如何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 妃本红妆

    妃本红妆

    他是寒微行伍里的嗜血英雄,金戈铁马志在天下。她是神秘组织里的致命特工,身手非凡杀遍天下,意外穿越遇上狡猾如狐的他,展开一场你谋我算的智慧较量!她道高一尺,他便魔高一丈,温言软语不行便努力制造后代,都说女人的心是跟着身体走的,他就不信她不乖乖为他卖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南山风寂寥

    南山风寂寥

    十七年前,夏家惨遭陆家灭门,所幸掌门之女逃出,誓言要让陆掌门偿还,却因儿女情长……她该怎么样立足
  • 永远的疼爱

    永远的疼爱

    此书讲述了农村老王家的生活,深刻凸现出了老王对孙子的疼爱,为中篇小说。内容好不好,看了您就知道
  •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到本书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
  • 爱你,万劫不复

    爱你,万劫不复

    分娩当天,表妹拿出多年前的“艳.照”陷我于水火,我被逼净身出户,走投无路之际,一位陌生男子忽然出现。他教我反击,教我强大,教我心狠手辣……明知这场走肾的交易不能走心,我却偏偏沉迷于他的柔情,动了情。他是世上最有情的男人,将我从万丈深渊拉回。也是世上最无情的男人,将我推向万劫不复的地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只因太过深爱

    只因太过深爱

    五年前,俞菲对挡在她面前的少年说:“叫我一声姐姐,怎么样。”在她的注视下,少年精致的脸孔染红,那声姐姐最终还是没叫出声。五年后他残忍地说:“是你把我变成这个样子的,姐姐,现在该你还我的债了。”
  • 晚宁仙女要逆袭

    晚宁仙女要逆袭

    苏晚宁穿越了!还是穿越进了她曾经看过的一本大女主小说中的女配炮灰。前有重生和穿越的女主后有重生的女配她究竟该怎么办?当然是选择逆流而上完成炮灰女配的逆袭啊!(新人作家,文笔还行。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全部都是自己写的,学生党一名。)
  •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组织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方法、途径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