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56500000018

第18章 张允和,馨香雅艳清如水(3)

后来,张允和在《张家旧事》中提到过这件事,她回忆道:“这是解放后的第一次运动,我吓坏了,交上去两万字的‘交代’没有通过。紧接着,我的家就被彻底翻了一遍(那时不叫抄家),别的我都不在乎,因为本来我也没什么东西,但最让我难过的是,他们居然把周有光及朋友给我的信都拿走了。这对我的打击太大了,夫妻间的信居然被别人拿去当材料‘研究’,简直是一种耻辱,刚刚‘得意’过的我被击倒了,甚至觉得整个生活都完结了。”

张允和提到的“夫妻间的信”是她跟丈夫之间的私房信。

由于调到北京,张允和与远在上海的丈夫只能靠通信来维持彼此的联系。她是个什么话都藏不住的人,一有什么事儿,都会事无巨细地汇报给丈夫。一次,她给丈夫写信,曝光了自己不为人知的一个小秘密。啥秘密?原来,一个与她相识了几十年的小朋友写信给她,说自己已经爱了她十九年了。这事要是换了别人,还不是能藏多久藏多久,可张允和不,她不但跟丈夫说了,还让丈夫猜那人是谁。当然,说白了,还是人家周有光有胸襟,有气魄,不但不气不恼,还跟妻子逗起了乐子,看似一本正经地猜测了起来。

“是W君吧?是H君吧?那么一定是C君了。”这几位仁兄自然是周有光杜撰出来的,看看,人家多幽默。可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种幽默在别人看来,却成了特务之间沟通的密语。

审查者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到”眼光,认定这些夫妻间嬉戏的书信中的字母都是特务的代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张允和从未蒙受过这种耻辱,女儿天折时她挺了过来,儿子负伤时她挺了过来,而在别人毫无道理地怀疑她对国家对人民的忠心的时候,她顶不住了,一时间精神崩溃,像一个行将就木的病人。

张允和自小就比较瘦弱,原本只有八十几斤,两个礼拜下来,就只剩下整整八十斤了。与此同时,她还得了齿槽内萎缩的病症,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只好请假回上海治疗。这一回,便彻底丢了出版社那份工作,她这个八十斤重的“老虎”,就只好养在家里了。

这次的打击使张允和的元气大伤,过了许久才恢复过来。还好有周有光这个标准的好男人好丈夫,他想法设法把妻子从那种愁苦的情绪中拉出来,才使得她重拾生活的信心和乐观的劲头,安心地做起来家庭主妇。这一做,就是整整46年。张允和后来回忆起这件事,心态极好地把自己的遭遇称之为“塞翁失马”,并说:“如果我没有及早下岗,如果文革时‘我还在工作,那我必死无疑,不是自杀就是被整死。’”

现在看来,张允和说得确实没错,因为过了十来年,丈夫周有光便因学术研究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被发放到内蒙、宁夏等地改造,她的妹夫沈从文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压,吃尽了苦头,甚至为此自杀,差点丧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其实,早在1959年,张允和就因为严重的心脏病而被两位权威的医生“判处死刑”,认为她随时都会死掉。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她依然神采奕奕地活了下去,并做了很多事情。我想,这除了类似那次“塞翁失马”的运气之外,与她本身的那种坚忍不拔、勇敢乐观的性格也是分不开的。

张允和曾在著作《最后的闺秀中》记述了她在文革期间所受到的迫害,尽管是些辛酸的往事,在她写来却也并不尽是悲愤与伤怀,甚至还有着苦中作乐的本事,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往往在生活的危险关头,想到一些有趣的事。”

比如在《小丑》一文中,张允和就写到一个故事。

有一次,两个年轻小伙子气势汹汹地闯进她家里,要她“交代”问题,他们给她五分钟的时间未考虑。于是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她看着两个批斗她的小伙子,心想他们一个是白脸的赵子龙,一个是黑脸的猛张飞,于是又由赵子龙和猛张飞想到唱戏,想到自己曾在戏里演过的几次小丑,然后回到眼前的现实,想到自己现在又是在扮演小丑的角色了。五分钟时间到了,两个小伙子一声喝令,该交代了,她想,“如果再给我五分钟,我就可以写一篇《论小丑》了”。

看看,乐观如是,而且是在那种遭受压制与迫害的情境之下,实在不得不令人佩服。能够做到这一步的,或许也只有她张允和了。

·最小的杂志,最老的主编·

电视剧仕兵突击》许三多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许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按这个标准来评判,张允和在做家庭主妇的这几十年间,确实有意义,也确实是在好好活。

虽然人到中年,可她那种见义勇为、敢想敢做的脾气还是一点都没改变。解放后,由于元和等几位姐弟旅居国外,与他们联系有“里通外国”之嫌。张允和便告知家人:在国内她是最年长的,和国外的联系由她一人负责,有什么事由她承担。从“反右”到“文革”,有不少老朋友被打成“右派”、“反革命”,没人敢与他们接近,她就敢把人请到自己家里吃饭!这样的魄力,在那样的年代,就是大老爷们儿也不一定能够展现得出来!

张允和在步人中老年后所做的有意义的事儿,主要有两大件。

其一,是对昆曲的研究。

说起昆曲,这应该算是张允和的专长了,要知道小的时候,张冀牖重点培养她大姐元和的就是昆曲。张元和因昆曲与丈夫结缘,又因为丈夫而将自己的一生与昆曲紧密相连,而张允和则因为坎坷的人生经历,将昆曲丢了很长时间。重拾起昆曲,还是经受了“三反五反”浩劫之后的事。下岗初期,张允和返回上海,先往苏州弟弟处小住,排解忧伤,不久心情美好如初。回上海后,便开始研究昆曲,她聘请姚传芗、金彩凤来家教授身段,整理“断桥”、“琴桃”、“思凡”、“春香闹学”、“游园”、“佳期”等诸出的身段谱。她视昆曲如生命,在昆曲中重新获得了新生。在1956年,她参加了俞平伯先生的昆曲研习所,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先是任联络组长,到了1979年,又荣升为社长。在任社长期间,她广泛联系海内外昆曲大家,并从1992年到1999年的8年间,共做了82个曲谜。这些曲谜,深受社友欢迎,不仅充分显示了她那深厚的文史底子和戏曲知识,也展现了她的才思敏捷。

而张允和对昆曲的研究,主要还得力于她那数十本《昆曲日记》。出于对昆曲的热爱,张允和很早就开始以细腻、生动的文笔,记载自1956年到1985年(中间因“文革”中断了15年)京华昆曲界的点点滴滴,由于这些日记大部分以昆曲为内容,故名馄曲日洒。这些日记,为张允和以后对昆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历史参考资料,后来,她又续写《昆曲日记》,研究昆曲的唱腔、音韵、吐字、行腔,著有几十万字,历时几十年,为我国昆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其二,是续办停刊了58年的家庭杂志《水》。前面提到过,1937年,因战乱的影响,全家人离散各地,《水》也就被迫停刊了。而时隔几十年,这本杂志怎么又起死回生,办起来了呢?这事儿的发起者不是别人,正是张允和。

其实追本溯源,复刊的直接起因是一台打字机。在周有光83岁的时候,日本一家公司送给他一部中英文电脑打字机。后来,儿子又给他买了一部新的,功能更强一些,那部旧的就被闲置起来了。1995年2月21日,张允和说那天“是一个好日子”,因为她突然想试试那部打字机好不好玩,想用它写写信。尽管时年86岁的张允和是平生第一次接触电脑打字机,不会任何输入方法,但是眼前有一位现成的老师—一周有光。每当出现问题,听到她慢悠悠的一声喊,90岁的周先生就会从自己的小书房里颠颠地跑过去,耐心地帮她处理。不久以后,她居然可以慢慢地打出连贯的文字了,尤其是在掌握了使用词组输入的方法以后,速度明显加快了。

她最先使用的是“亲爱的”这个词。1995年10月28日,她给所有的姐弟们发出了一封约稿信:“亲爱的!70年前,我们姐妹兄弟办了一个叫《水》的小刊物,今天我建议继续办下去……”《水》就是这样在停刊58年之后复刊了。

这本史上绝无仅有的杂志有16开大小,二十来页,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也充满了灵性,有诗词、随笔、日记、书信、乐谱、书法、绘画甚至蜡染等,除了部分是原始材料复印,大多数都是电脑打印出来的。《水》从不收订阅费,每期都是由张允和自费去邮局寄出,《水》还秉承当年她父亲办学的精神,不接受来自任何团体、个人的资助,也不向外发行。后来这个刊物被僻肓》的记者叶稚珊女士发现,并向外界作了报道,于是全国三十多家报刊对此作了报道,有人要求订购,有人愿意出资相助,但张允和坚守初衷,都婉言拒绝了。因而可以说,它只是张允和自娱自乐的一个精神家园,也只是张允和与兄弟姐妹维系亲情的一根纽带。

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张允和自己封自己为主编,同时兼撰稿、打印、校对、发行等职务,事实上,这几乎是她一个人的杂志。尽管这本杂志很薄,但对一个早已过了知天命年龄的老人来说,办起来还是很吃力的。不过,她对它赋予了很高的热情,并没有因为辛苦而有所懈怠,相反,更加勤练电脑打字,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有时,还是半夜时分,她就起床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为了不影响老伴的睡眠,她就用衣服遮着灯光。

张允和的努力没有白费,复刊后的《水》办得更加有声有色,虽然印数很少,但它的读者越来越多,传阅范围已经穿越了国界,远及欧美。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是它的忠实读者之一,每期必看,甚至在自己的住址有变化的时候还及时打电话通知“编辑部”,以免收不到。大出版家范用先生把它誉为:“本世纪一大奇事”(《浪花集》前言)。

自己的心血能够得到如此的肯定,张允和当然十分高兴,她笑称《水》是“世上最小的杂志”,而自己则是“最老的主编”。

·到老情更好·

如果说,研究昆曲和复办杂志《水》是张允和晚年最大的精神寄托,那么写书,则让她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

作为中国最后的闺秀,年轻时的张允和才情并茂,是个十足的才女,可惜的是,由于战乱和颠沛流离的人生,文坛并没有看到一个温情版的张爱玲的诞生。张允和年龄的巅峰岁月,拥有了太多的无奈和辛酸,以至于在她耄耋之年,她才能静下心来,将自己的才情重新归拢,抒写属于自己的经典回忆。

自1999年开始,张允和先后出版了《多情人不老》、《最后的闺秀》和《张家旧事》等书,以清新的文笔、平实的叙事、睿智的思辨见长,一时甚为文化圈内人士津津乐道。这三本书一版再版,拥有许多读者,为多家报刊报道,并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栏目,张允和成了“老明星”,忙得不亦乐乎。她还常在中央电视台露面,语言俏皮,举止又有戏剧味,观众都说她是个“俏老太太”。她曾自豪地说:“我现在比周有光还有光!”

确实,那时的张允和备受出版界青睐,比周有光风头强劲多了。据说有一次,就自己的书和老伴儿的书的销路问题,张允和还有一些颇为自得的评论。大概是某一时期某一书店,《最后的闺秀》卖出200多本,周先生的《比较文字学》仅卖出19本,这令张允和很高兴,她说,自己的书销路之所以比老伴儿的书好,是因为自己的文章是以家为中心的,人人都有家,所以人人都会对写家的书感兴趣。

这话也不无道理,在张允和的心中,家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她和周有光能够一步一步,携手走过七十来年的风风雨雨,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彼此之间,都把对方当做家,当做自己最大的依靠。从相识、相爱到相守,从抗日战争到“三反五反”,从“文革”风云到白头偕老,他们都互相扶持着走过来了,并逐渐地从感情到精神、从心灵到灵魂融合为了一体。

“不拿别人的过失责备自己,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人家,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这是张允和晚年秉承的“三不”原则。无独有偶,周有光也有“三自”原则,哪“三自”?即“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鸣得意”,这与老伴的三不原则一唱一和、遥相呼应。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得不说,他们真是太有默契了。也许正是这份默契,使得几十年朝夕相对的日子,平静得一如无漾的秋水。

据叶稚珊女士回忆,张允和、周有光每天上、下午都有喝茶和咖啡的习惯。每天上午九点半,红茶冲奶粉;下午三点半,咖啡冲奶粉。夫妇每天碰两次杯,他们称之为“举杯齐眉”,这种习惯,两人一直保持了五十年。这种坚持“举杯齐眉”五十年不动摇的行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从中却读到了张、周二人浓浓的充满情感积淀的深意。

张允和有诗云:“人得多情人不老,到老情更好。”毋庸置疑,必是取自自己和丈夫的亲身体验,正因为有着不老的心,不老的情,两人才能在接近百岁高龄,还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维持一种鲜活的爱情,使得自己的人生,真正达到不老的境界。

可以肯定地说,二老如今在九泉之下,必定也如此般不老地生活。

同类推荐
  • 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世界政要刺杀史上15个最经典的案例,对刺杀经过和行刺原因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对被刺杀者的从政历程和在位期间的执政方针、功过是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15个国家元首的流亡故事,内容包括:流亡的独裁统治者、理想在政变中流亡、不懂统治的统治者三个部分。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胡雪岩

    胡雪岩

    走近《胡雪岩》,你将会了解,胡雪岩是怎样从一个跑堂的小伙计,成为一名历史上如此为后人所看重的巨贾。阅读《胡雪岩》,你将会领略到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商业智慧与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方式,并体会到其中前无古人的气势。翻过《胡雪岩》,你将会懂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去为人处世,又应该怎样去扬长避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 生死李连杰

    生死李连杰

    李连杰头上有很多光环,很多荣耀,但他身上也汇集了诸多矛盾,诸多质疑。他呼吁影迷及所有爱心人士持之以恒的捐款,称赞李光标的裸捐,但他自己花费2亿巨资打造私人豪宅;他积极创建壹基金,参与壹基金的各类救援活动,但他自己到底为壹基金捐了多少钱,却打死也不肯说;他是个深情的男人,被……
  •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热门推荐
  • 专家诊治过敏性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过敏性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过敏性疾病是种现代社会疾病。它并不是一种单病种疾病,而是包括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的一组疾病。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这些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发病机制、症状与体征、检查与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防治、监测和康复等有关病人与家属关心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介绍一些有关这些疾病的治疗技术。严德钧主编的《专家诊治过敏性疾病》内容新颖丰富,通俗实用,方便病人和家属以及高危人群随身携带阅读,是广大读者认识过敏性疾病的桥梁书籍。同时,对临床医务人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从武林外传开始的武侠之旅

    从武林外传开始的武侠之旅

    一个年轻的古武子弟,因灵气消散,无奈只好冒险修炼残缺笔记,意外得到了在武侠电视剧中穿梭的能力,他能走到最后一步吗?能回到他那家人身边吗?请关注本小说!谢谢!
  • 鬼王邪妃:逆天傻小姐

    鬼王邪妃:逆天傻小姐

    她,21世界的佣兵之王,却因盗取一枚戒指,遭天打雷劈,穿越到同名同姓的废材小姐身上。欺辱、陷害、鞭打、脚踹?哼!我命由我不由天!凡挡道者,一律杀无赦!等等,这个一脸杀气的男人怎么有点眼熟。哇哇哇!!!他不是……兽兽们,不好了!鬼王妖夫追来了,快掩护我逃跑!下一秒,令人闻风丧胆的鬼王大人身形一闪,一把将准备逃跑的她揽在怀里,邪魅道:“丫头,既然这回又落到了为夫手里,那可得乖乖跟为夫回家,要不然,为夫很生气,下场很…严重喔!”
  • 龙珠之独孤求败

    龙珠之独孤求败

    。。。。。。。。。。。。。。。。。。。。。。。一个都市宅男竟然穿越成了龙珠里绝世传说,一千年才出现一次的真正的超级赛亚人,面对每天实力翻一倍,8岁时更是成为超级赛亚人之神,面对这股力量,是救助苍生,还是毁灭一切!主角看似随和,其实更加霸道,他决定的事情,谁都不能改变,谁要迕逆他的意思,那便是通通打爆!地府敢收他的朋友?那么地府也不需要了,直接爆掉!破坏神比鲁斯敢让他朋友流泪?那么破坏神,今日起在没有这个神!刚创的读者群397701036
  • 不屈登仙录

    不屈登仙录

    心不泯,誓登仙!张航作为一名仙二代,然不具仙体灵脉,欲修仙得道,不啻于水中捞月、镜里摘花。经历无数曲折苦难,也幸遇众多仙缘奇遇,终一飞冲天,得无上大道,成三界至圣!
  • 绍兴名媛传略

    绍兴名媛传略

    《绍兴名媛传略》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翔实的材料,如椽的笔力,生动形象地为绍兴地区两百多位名媛树碑立传,似有读其传如见其人之感。此书问世,必能使广大读者受益,特别是有助于女性读者更好地继承发扬绍兴历代妇女的优秀传统美德,牢固树立自爱、自信、自主、自强的意识,与时俱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 神道太虚

    神道太虚

    天墨神帝,九州万古第一帝。于神域被四大天帝,八方神将,偷袭而死。帝躯虽碎,但帝魂却侥幸得以逃脱,重生于九州大陆。无上功法,禁忌武脉,仙武同修,重生后的陈墨,立誓重回神域,灭尽宿敌。
  • 你是我永世的劫难

    你是我永世的劫难

    兽人永不为奴特别想刷这个反正想看就看吧我也不知道该些什么
  • 我有百万亿主角光环

    我有百万亿主角光环

    苏斩穿越到玄幻大世界,觉醒主角光环系统。【主角修炼光环】:身为主角,修炼这种小事理应如喝水吃饭一般轻松!【主角不死光环】:主角会死吗?死了的还能叫主角吗?【主角意境光环】:就算是再垃圾的武学,都能修炼出意境,这才是真主角!【主角心性光环】:就算一大群妙龄女子在面前脱光了,身为主角,也不会……咳,心性光环效果不稳定,请慎用!别人有一个主角光环,已经日天日地日空气了。而我,却有一百万亿个!
  • 我的英灵很多m

    我的英灵很多m

    陆言:我的朋友很少,但是我的英灵很多。陆峰:宋家势大财雄,我是被逼无奈!我们惹不起他们的。陆言:惹不起?红白之歌出去一趟,把宋家的人都变成热兵器。莫兰侯爵:陆家的领地位置不太好,我做个好人,帮你家换个地方吧。陆言:迪妮莎,这里的领主不太像样,我做个好人,帮大家换一个吧。安德烈:本大爷可是命运之子,世界的宠儿!你们这些渣渣,在本大爷的龙傲天人生之中只配当个观众!陆言:命运之子?好了不起!花月你快去要个签名合张影。1,2,3,大家快来看啊!命运之子遭天谴啦!陆言:诸位英灵小姐姐,让你们出来是替我打发麻烦的,谁让你们去征服世界了?我只想过平静的生活。手下那么多不省心的英灵,我太难了!本文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