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28500000011

第11章 一封长电报(2)

大学毕业就要决定未来的去处,名校毕业生主流的选择无外乎医生、律师、银行家。在普林斯顿的四年让凯南对美国上流社会产生了强烈抵触,倘使仍选医生、律师、银行家的“正途”,他担心一辈子都要和这些自己讨厌的纨绔子弟为伍。他甚至因此对整个美国的社会制度都产生怀疑,希望长期离开美国。恰好这年新改组的外交部招收外交官培训生,凯南为了远走高飞报了名。他在回忆录中记述当时的选拔过程,记得自己轻松过关百里挑一的笔试和书面申请,念念不忘的却是最终面试时如何试图遮掩自己的中西部口音反而闹了大笑话。1925年末,这个自卑又自傲的二十二岁青年被外交部录取了。

凯南先在外交学院培训了几个月,然后被派往日内瓦做短期轮职。他对日内瓦的工作很满意,并惊喜地发现,生平第一回,爱自言自语的他因为工作开始关注这个目不暇接的外部世界。1927年夏,年轻的外交官凯南迎来了第一个正式职位:常驻德国汉堡的美领馆副领事。凯南所接触到的汉堡是资本主义试图向社会主义改革的实验场。在这个欧洲最大的港口城市,一面是一战战败的沉重打击和魏玛政府的无能,一面是层出不穷的新思潮新模式。在这两股势力夹缝中的城市,每一天都像一出情绪过剩、思维爆炸的戏剧。

这些戏剧的片段被凯南记录在日记本上。某个下午,他作为管海运的副领事与水手交谈,看他们辛勤地劳作,一天的工钱还不足以买一杯啤酒。某个晚上,他和一群德国人挤在成人夜校里,听一个小胡子男人朗诵纪念一战的诗歌。在朗诵者仇恨的语气和备受摧残的眼神中他领悟到,战败是如何摧毁了德国人的社会制度,却让他们的骄傲膨胀。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丑陋的废墟上,民族骄傲正催生着一种崭新而残忍的价值观。某个周末,他站在下雨的广场上第一次看到共产主义游行:一群衣衫褴褛、面色蜡黄的男人举着雨水打湿的标语走过,表情克制,他们显然在表演与平时截然不同的身份,却像孩童一样真诚。凯南想到,一到周一,这些人又要回到何等悲惨的车间劳作,这一出天真的戏剧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尾,他哭了。在汉堡目睹的悲惨世界让他感到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帮不上,冲动之下他写了辞职信,想要“接受更正式的教育”,在更多的知识里寻找拯救悲惨世界的良方。他飞回华盛顿递交辞职信,一位上司让他回心转意:“你不用辞职就可以接受更正式的教育。你想不想进大学学小语种?中文、日文、阿拉伯文、俄文,任你挑!”俄文!他立即想到了他童年时匆匆见过一面的那个同名同姓的老探险家。此时老人早就去世,可他指向的那条通往俄罗斯的路已经冥冥注定。1929年夏,凯南在外交部的资助下入学柏林大学东方研究所,学习俄语和俄国文化。毕业后,他先后轮转拉脱维亚、捷克、苏联,工作职责都是对苏政策。

从二十五岁开始学习俄语到四十二岁从莫斯科发出那封长电报之前,凯南过着平淡无奇的外交官生活,有着平淡无奇的职场烦恼:与上司不合、不受重视、工作枯燥,长距离的迁徙换来缓慢得令人沮丧的晋升。与无足轻重的事业相比,这更是一段私人的岁月,到处是隐秘的自足的惊喜。在柏林大学的最后一个5月,他认识了一个挪威女孩,浅发,苍白,修长。安娜莉丝,二十一岁,学过法语、文学、历史,正在学德语。7月,她坐船回老家宣布订婚的消息,惹得妈妈一顿骂。8月,他坐船去看丈母娘,丈母娘笑呵呵地斟上一杯最好的酒。9月,婚礼。坐船去维也纳度蜜月,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坐火车去拉脱维亚赴职,德国大使,意大利大使,比利时大使。比利时大使招待晚宴,甜点上的是热腾腾的巧克力酱蛋糕,她吃了一小勺就晕倒了。他慌忙抱着她冲出去,她嘴里还含着那一小勺巧克力。傻瓜,傻瓜,你要当爸爸啦。来了一个小女孩,格蕾丝,纪念他的亡母。女孩、女孩、男孩、女孩。格蕾丝、琼、克里斯多夫、温迪。多年后,他的自传上题:献给格蕾丝、琼、克里斯多夫、温迪,让他们明白爸爸的努力、困惑、失败和成就。

凯南在几十本日记上翔实地记录了这些私人经历。他还记录下许多次半公务半私人的旅行:第一次到达西伯利亚,缅怀那位年长六十岁同名同姓的探险家;乘坐火车从俄国到芬兰,在同样冰冷贫瘠的自然环境下,他饶有兴味地见到如何从贫穷混乱的俄国跳跃到富裕有序的芬兰;在葡萄牙的短暂任职,他看到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在每个教堂前画十字,一如虔诚的东正教俄国人。他爱上了契诃夫和托尔斯泰,并在日记里反复评论他们的作品。存在主义者萨特对记日记的人有这样的批判:过分夸大、不断窥探。不对,这些指控在凯南的日记面前是无根据的。只有在这些日记本里凯南才最精确,譬如,在婚礼当天,他的日记里诚实地记录下自己挽着新妇,却不断记起几年前在登船入舱时擦肩而过的一位胖太太,胖太太头上那顶让人说不出好坏的礼帽……他不留情地展示着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巨大差异:在身体正在经历人生重要事件时,心灵如何不断地从中逃离而关注细枝末节,记忆不断涌上来,多年前最无关紧要的一个瞬间却在此时历历在目。

可是,当这个细腻的人想把对个人经历记述的高度精确性带到政策分析中去时,却被习惯于笼统简单的政客频频误解。理解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最好的办法是看他的行动,可是历史给予他行动的机会是多么少:他前二十年的外交工作一概被上司轻视。直到1946年2月,因为大使离任,他才能以副官的身份发出那封举足轻重的“长电报”。

回到1946年2月那封刚发出的长电报。这时的凯南从资历上来讲已经是美国外交界苏联问题的专家,他是极少数自从一战结束持续关注苏联内外局面的美国人,是更少数在苏联国内亲历大清洗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外交官。从二十年前资助他带薪学习俄语起,外交部已经为培养这个苏联专家投入了大量精力物力,可惜这良好的初衷早被遗忘在官僚主义的广厦里。随着年纪增长,凯南本人也早就对自己的工作无人重视习以为常了。说实话,凯南并没有对这份长电报抱多少期望。他之前的外交通报全都石沉海底,拟出八千字电文多少有图一时痛快、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可是,电报发出没多久,******居然一反常规发来回复,表示“赞赏”。海军部长大为赞同,要求所有高级军官仔细阅读电报内容。一周之内,财政部长读了,国务卿读了,总统读了。两个月后,凯南被召回华盛顿,上级认为他的长电报已经“让他能胜任更高阶的职位”,尽管他电报中表达的观点早在十年前苏联大清洗时期就成熟了。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国家战争学院主管外交事务的副官。这个学院旨在短期培训中高阶军官,培训后的军官大多获得升迁的机会。长电报在决策圈引起的震动迅速被媒体报道,媒体该是多么喜欢这样一个一鸣惊人的“美国梦”故事呀,凯南被激动的记者描绘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者、大英雄,几天内就成了全民偶像。1946年2月的长电报为何在华盛顿激起如此反响?这其中除了命运女神的眷顾,还有另一大原因,用凯南自己的话来说:“早寄六个月,******将对它嗤之以鼻;晚寄六个月,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他只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发了一封合适的电报:在美国政客屡屡遭苏联碰壁而困惑不解的时候,凯南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虽然这个解释在凯南看来已经是持续十年的事实了。

凯南在国家战争学院的工作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学术职务,意在观察他能否胜任更重要的行政职务。果然,1947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将军把在战争学院才教了半年书的凯南叫到办公室。马歇尔将军刚从莫斯科回到华盛顿,深为西欧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局势忧虑。他很赏识凯南,认为他是现在美国国内能够清醒认清欧洲现状的少数人之一。他告诉凯南原本预计年底结束的教职必须马上中止,凯南必须在两周之内组建一个政策研究办公室,直接听命马歇尔将军。从1947年5月至1948年末,凯南在马歇尔将军的隔壁办公室工作,两间办公室由侧门相连,两人谈话议事出入自由。以长电报中所提出的观点,即“美国必须以经济手段援助西欧以防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扩散”为基础,凯南在马歇尔手下的一年半内亲手制定了一系列援欧政策,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欧洲复兴计划”),以马歇尔将军1947年6月著名的哈佛大学演讲作为系列政策的启动标志。凯南的长电报是“马歇尔计划”的直接诱因,凯南本人又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起草者,居功至伟。

在风生水起的1947年还发生了一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意外事件。1947年初,当时的海军部长与凯南私交不错,在一次私人通信中他要求凯南写一篇表达个人对目前国际局势见解的文章。不久凯南将文章呈递给海军部长,海军部长大为赞赏,并给一两个至交传阅。几个月后,著名的《外交》杂志向凯南约稿,凯南便征询海军部长能否发表年初写给他的那篇文章。通过了层层的政府内部审核后,最终决定允许此文发表,可是为了防止凯南此时的大名声引起不必要的舆论波澜,此文将略去作者真名,只署名X先生。谁知,匿名为X先生的文章刚一发表,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恰好在海军部长的办公室里看到了署着凯南真名的原文,于是不久后X先生的真实身份尽人皆知。这时的凯南已被媒体塑造成了拯救美国的英雄外交官,他的一言一行在媒体看来代表着美国政府政策的真正动向。X先生的真实身份一曝光,登时洛阳纸贵,全美上下咬文嚼字地解读文本,望从中窥知一二机密。尤其是,凯南文中用到“遏制”(containment)这一不常用的单词,更被媒体认为藏有玄机,是美国对苏政策的核心。舆论的巨大影响又反作用于政府,以至几年内美国政府的政策的确和凯南文中所预测的相仿,“遏制政策”——压制对方影响力但不直接敌对的政策——果真成为美国冷战的政策核心。“遏制”一词此后在美国政坛被反复提及,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中美政策成为美国长期外交的焦点,是否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仍是政界争论的大话题。X文档这一场颇有浪漫色彩的小意外,让凯南继长电报后又被媒体想象成了只手推动美国前行的孤胆英雄。因为X先生的美名远播,当时他正在读大学的女儿也被亲昵地称作“X小姐”。

同类推荐
  • 纵横捭阖——苏秦

    纵横捭阖——苏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吕梁山的儿子》这本记述马佩勋同志传奇人生的书问世了,这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 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

    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

    旨在解读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作者秉承严谨的创作态度,在保证细节均有出处的前提下,进行通俗的表达,让喜欢李叔同的读者了解这位艺术奇才是如何造就的。李叔同在其人生事业达至巅峰时,忽然归于平淡成为苦行僧,让很多人惋惜。他的故事是写不尽的,也是读不完的。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热门推荐
  • 庆春令

    庆春令

    安清重生后,发生了好多怪事,比如最好闺蜜要嫁和尚。大督主(太监)有了心上人,所有人不解,那不是个太监吗?还有更轰动的大事,天下第一废物要娶亲,还大言不惭,要一辈子吃软饭,扬言男人吃娘子软饭,天经地义!众人:废物就是有出息……某废物:有本事你们也出息个?羡慕嫉妒恨吧!众人……
  • 群星荟萃

    群星荟萃

    宇宙之大,一定会有其他地外文明,这些地外生物也会有他们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手段。当他们知道地球的存在后,是想摧毁?还是想守护?
  • 原来你暗恋我呀

    原来你暗恋我呀

    四岁的陆西泽见到刚出生的楚瑶,嫌弃:“真丑。”十岁的陆西泽看着六岁的楚瑶,臭屁:“谁喜欢她谁是小狗。”十五岁的陆西泽把十一的楚瑶堵在学校门口,威胁:“听说你今天收到情书了?丢掉!”十八岁的陆西泽推开十四岁的楚瑶,冰冷:“我说过,谁喜欢你谁是小狗,楚瑶,从今以后,不要出现在我面前让我恶心。”二十六岁的陆西泽俯身在二十二岁的楚瑶耳边,低语:“汪汪……”楚瑶:“陆西泽,你脸疼不?”世间最美,莫过于我明恋你,你暗恋我,我们相恋一生……
  • 清欢莫离笑

    清欢莫离笑

    女主莫离触电穿越,而穿越的故事正是之前所看小说,手握剧本的狗血剧情就此展开,但没想到,穿过去后,知道剧本也没用,因为一切都开始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原身本为男主身边死侍,武功高强,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却在一次刺杀行动中与未来世界女主互换灵魂,未来女主职业导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不料,穿过去的朝代为架空朝代,而且武功全不会,礼仪全都废。不过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看她怎样大显威力,把高冷王爷娶……咳,不是,把自己嫁过去。高能片段:楚怀瑾:“等我回来。”莫离一脸嫌弃:“等等等,不就是去皇上那里吃个晚饭嘛,怎么搞的像生离死别一样。”楚怀瑾一个冷眼过去,莫离立马换上的谄媚的表情和超做作的口吻:“等,必须等!啊,我的夫君,此去一别,我们又要半个时辰不能相见了,一想到这里,我的心就痛,我的肝也痛,我的肺也痛,我的头也痛,我哪哪都痛!啊!夫君,你出门冷不冷?要不要妾身给您拿件衣服?我看前天皇上赏赐的貂皮披风就不错,怎么样,需要妾身为您拿来穿上吗?嗯~”莫离一个媚眼过去,楚怀瑾瞬间感觉冷汗爬满了全身,他抬头看了看外面的艳阳天,心想我还是赶紧去吃晚饭吧。
  • 兽道界

    兽道界

    人有人道,兽有兽道人奸诈狡猾、贪婪,兽耿直,但凶残。当人变成禽兽,是失了人性,成了兽性还是人兽不分?心在人,身在兽已成恨,只能向前。
  • 这个声优果然有问题

    这个声优果然有问题

    魂穿岛国,明明拥有复刻动漫中人物能力的金手指,松杉祯秀却选择了成为一名声优。然而咸鱼的日常却被一个个美女打破。他看着醉倒在自家门口少女,不禁仰天长叹:“我求你了老天,别再来了,我家真住不下了!”
  • 音乐魔法师

    音乐魔法师

    这是一个喜欢音乐的少年在得到了一名半吊子魔法师的传承之后,一步步成为音乐界大师的故事。…………………………本官眼看书荒灾情严重,特奉上新书一部,还请皇上批阅。
  • 皇妃嚣张:银子呢,拿来

    皇妃嚣张:银子呢,拿来

    杀手之王穿越成了落宠皇妃?人人相欺,手段狠戾,将她的尊严随地践踏!泥煤的!老娘不就想赚点银子吗?谁知道怎么就招惹了那狗皇帝?片段一:“凤倾城!朕看你真是活腻了!竟敢辱骂朕是狗皇帝?”某女咧开嘴,神情诚恳,飞快狡辩:“呵呵,皇上,您一定听错了,臣妾没有骂您是狗皇帝,您一定是忘了淘耳屎,所以听错了,呵呵,呵呵……”
  • 冰心文选·佚文卷

    冰心文选·佚文卷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冰心的文章,包括《甲午战争》、《我所见到的蒋夫人》、《我眼中的宋美龄女士》、《日本的风景》、《纯白的婚礼》、《我自己走过的路》等。
  • 流氓特工

    流氓特工

    代特工李强回归都市,本只想过平凡生活他,却一次又一次的卷入麻烦之中,且看李强如何在这权利,金钱,美女的滔天巨浪之中势如破竹,猛龙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