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6400000019

第19章 心系苍生,清廉为官始变法(6)

第一条是“饶之以财”。王安石认为,当时朝廷对现职官吏的俸禄规定得太低。一般地说,除在皇帝身边的大官、亲信外,其他人稍微遇到一些事情的,没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维持生活的。尤其是地方上的“州县之吏”,靠“一月所得”,很难维持日常生活,更谈不上道德修养。因为,按人之常情,一般人没有起码的生活保障,就自然会道德沦丧。人没有足够的钱就会有贪心,且会想尽办法去捞钱。在中等人之上的,虽然穷但却不失为君子,在中等人以下的,虽然老实却不失为小人。只有中等的人则不是这样的,穷就是小人,老实则就是君子。而在社会上,中等之人是大多数,他们直接影响到社会的风化,因而使一般人有生活保障,才是保障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而按当时生活待遇,不但人才不能得以正常成长,社会风气也很颓糜,。

由此,王安石提出要“制禄养廉”,使知识分子出身的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由平民百姓而当官的,他的俸禄足可以代替他耕地所得的。由此而推,每个官阶的人,都应该使其有足够的俸禄以养廉,而远离贪污腐败。不但如此,就连“世禄”及其子孙,也应该使其没有身前身后之忧。

第二条是“约之以礼”。王安石认为,按照人之常情,当人有了生活保障,如果不加以严格地制约,就会成为腐败的祸根,人就会“以奢为荣、以俭为耻。”这样一来,有钱的人贪污而不知道停止,穷的人则再节省也很难够生活。因此,必须按照人的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对其生活、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加以严格地限制和管理。

第三条是“裁之以法”。王安石认为,当时的法律仅是“重禁贪吏而轻奢靡之法”,“禁其末而弛其本”。因此,他提出,在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对不服从管教的,必须施以严刑峻法,才能使前两项措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培养人才的作用。

总的看来,王安石的“养之之道”,是一条以管理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措施,其基本思路就是从“制禄养廉”出发,在增加俸禄,保障生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防止放荡、侈糜的发生,在教育和制度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就要用刑罚制裁,以保证官吏在国家政治需要的轨道上正常的发展,这对于专制集权制度下的人才管理来说,是有极其现实的针对性的。

3、“取之之道”

“取”即人才的选拔。无论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从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人才,都需要有一个认定的过程,即合理的选拔,否则,真假难辨、优劣不分,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都会失去根据。

王安石对当时的人才选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就科举考试所选拔的人才而言,只能是死背硬记而略通于文辞,这样的是贤良方正;不用强记也不必广博的,只略通于文辞,而又尝学诗赋,这样的是进士;”这是北宋科举取士的两种主要类型,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主要由此而来。此外,又有“明经”一科,总之,科举取士的内容和方法都极度的空疏,不切实用,而这样选拔出来的人,就是可能位列公卿的人。实际上,这些人中真有公卿之才,能胜公卿之任的只是极少数,多数人只会讲说章句文字和科场试文程式。相反,在这种考试中,往往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困于无补之学,郁郁不得志而屈死于深山荒野之中。更为严重的是,那些受祖宗恩泽的世家子弟,既没有经过学校教育,也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考问其才能,甚至也没有父兄家长的担保,而朝廷却按规定授与官职,这种“官人以世,而不计其才行”的做法,危害实在是太大了。还有一种“流外”的铨官办法,其危害也十分可怕。王安石指出,朝廷把那些“格子廉耻之外而限其进取之路”的不合符要求的官吏派到地方,派他们管理州县的事,实际上是把地方政权,即国家政治的基础交给他们,他们危害地方政教是必然的。由此,王安石提出了他的“取之之道”。

第一,把学校教育纳入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使学校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人才必须从学校教育中选拔。进而建立严密的人才选拔制度和体系。由人君直接控制取士大权。人君选拔公卿大夫,古代的人能得天下者,他们选择公卿是非常谨慎的,然后由公卿选拔贤能及四方之官吏,选拔的公卿是有贤能的人,他们选拔的各级官吏也就会是有贤能的人,则朝廷在各个衙门办事的人都会是有才能的人。

第二,基层推荐上级考察。他主张选拔人才要“试之以事”,最好的办法是推举与考察相结合,让大家都知道他的能力所在,然后详加考察。他提出:一、考察人才不能光凭道听途说或只听一个人的意见,而应当对审查被推举人的品德,还要审查他的才能;二、了解其才能后,还必须有实践,即在实际中考察他的才德如何。他认为,有才能无才能,在形貌上没有区别,如同千里马和劣马拴在马棚里,饮水、食当、嘶鸣、啼啮,没有异样,如果把它们从马厩里拉出来,负荷奔驰,千里马和劣马立即可判。

4、“任之之道”

“任”是指人才的使用而言。在王安石的思想中,人才的使用是人才陶冶的最后一步,是人才的完成。使用得当,就能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的价值才算实现;使用不当,人才就没有发挥作用,甚而会对人才的培养、教育起反作用。

王安石指出,当时朝廷用人,“不问其德之所宜。而问其出身之先后;不论其才之称否,而论其历任之多少”,这种只问出身先后和资历深浅的做法,已成风气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破格提拔有真才实学的非凡的人才。他还指出,当时朝廷用人任职不够专一,且调动非常频繁,这是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现的。以文学进入仕途的人,让他去治理财政;财政治理一段时间后,又让他去管理监狱;这样频繁的调动,对于经验的积累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另外,由于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朝廷用人赏罚原则也不以功过。对明知有才有德,工作称职的人却不肯加以重用,而对无真才实学,力不胜任的人,因为没有人告发,也不能撤职。

针对这些问题,王安石提出了他的“任之之道”的三原则:

一、“宜”。他认为,“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适宜不适宜并不没有贵贱之分。朝廷用人应该以称职为原则:“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

二、“久”。“设官大抵当久于其任。”久于其任,则上下相知,成绩可著,错误可彰:“上狃习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著。”这样,才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偷惰苟且之人,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僇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

三、“专”。王安石认为,“夫人才成于专而毁于杂。”从人才的使用来说,就是要信任,使人才有信心、有机会尽职尽责,“得行其意”,而不要“一二以法束缚之”,一举一动都得受到约束,否则,即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与不肖而无能者,殆无以异。”

此外,还应对任职官员加以考绩,“黜陟幽明”,才能形成完整合理的任职制度。对工作没有绩效、不合格的人,即便没有犯错误,也要撤下来,而对有工作成绩,工作尽责尽职的人,要给予奖励和提拔,即使有错误也不要紧,不要求全责备。

从王安石的诸项主张中,我们不难发现,王安石的人才陶冶及教育改革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王安石把陶冶人才与政治改革和教育改革联系起来,使陶冶人才为政治服务。他的人才陶冶的纲领,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中人才的培养、使用上的弊端提出来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从而使得他的人才理论具有坚韧的斗争锋芒。这种教育为政治服务,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人才培养教育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陶冶人才的见解,不局限于学校的狭隘范围内,而是统筹全局,把对人才的有效培养和造就同必要的生活待遇、严格的管理、合理的选拔及恰当的使用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实质是把教育改革纳入吏制改革,企图通吏制改革来解决教育的问题。因此,在他看来,教、养、取、任的人才陶冶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原则意义,又有操作意义。但根本地说,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序过程。学校教育既是培养、选拔、任用人才的基础,又是人才成长的根据。而从养士的角度来看,它本身既是人才的培养,也是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另一方面,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又直接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的学风。并且人才的教育过程最终又是通过选拔任用来完成的,选拨和任用在这里又具有严格的教育过程的意义。即“任”与“取”的关系来说,也是任取结合,取以任行,任以取合。总之,教养取任并不是一个可以截然分开的四个步骤,而是一个辨证的统一体,其根本精神是要把吏制改革与教育改革联系起来,通过教育的改革来控制选士大权。

历史的经验也表明,人才的陶冶,光靠学校是无法完成的。人才的教、养、取、任四方面,如果没有一套完全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执行措施,即使学校培养了人才,仍然会被埋没和浪费。何况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也会走入歧途,根本就不可能培养什么人才。因此,必须使人才陶冶成为整个社会的事情,成为具体的社会过程。他提出的陶冶人才的一些具体主张,无论是整顿学校的措施、物质待遇的规定,还是选拔人才的方法、使用人才的制度,其中都有不少合理因素,反映了人才陶冶过程中的某些带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比如,重视学校教育培养、造就人才的作用,强调学习有用的知识、保障必要的物质生活并加强管理,实行推荐与考察相结合的选才方法,注意长期使用,反对论资排辈,要求德才与职任相称等,都是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理论价值的。

综上所述,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针砭时弊、极言变法,并从变法的政治需要出发,论述了人才陶冶对于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针对当时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等一系列问题上压抑、浪费、埋没人才的不合理现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才思想,提出了教、养、取、任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和措施,既解决了人才的有效培养问题,又涉及到了人才的管理、选拔、使用的问题,成为他后来执政时进行教育和科举改革的基本蓝图和方案。清人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一书中,对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给予高度的评价,称它是“秦汉而下,未有及此者,”“斯文之在天壤间,终不失为悬诸日月不刊也。”并认为“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可见该文对王安石政治改革事业的影响。王安石的人才观和改革变法,基本上达到了富国富民强兵的预期目的。但新法触犯了世世荫封的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攻击。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宋神宗去世,次年,垂帘听政的高太后起用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臣为执宰。在司马光任宰相的八个月内,王安石的新法全部被废除,其他改革人物也相继被贬逐,变法失败。尽管如此,王安石按照他的人才观实现的富国强兵的功绩,仍然彪炳史册。对此,鲁迅先生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一文中说过:“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曾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和社会没有关系的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鲁迅的这些话,既是对北宋王朝灭亡原因的总结,也从侧面肯定了王安石的变法精神,肯定了王安石打破常规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人才观。

同类推荐
  • 巴蜀奇人

    巴蜀奇人

    展现了作者对于稗官野史和民风民俗这类下里巴人式的东西的熟稔。他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莫里哀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莫里哀

    在巴黎热闹的大市场附近,耸立着一幢古老的建筑。这里居住着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叫做约翰·波克兰,是一位有名的室内陈设商。他在大市场开设了一个店铺,另外,在巴黎其他地区还有几处铺面和作坊。在当时,他算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人物。
  •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朱棣善于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在就藩北平的十九年中,他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为了网罗人才,他不惜放下架子,以朋友之情礼遇,甚至割爱将镇藩之宝东珠送人。对于铁铉、方孝孺、景清几位闻名天下的大儒,朱棣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尽管遭到过他们的拒绝和奚落,他照样表现出了相当的耐心和真诚,他要让天下的读书士子看到自己的求贤若渴之心。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否则在他篡位之后,就不会有上百位的前朝骨鲠之臣自愿为其所用,包括分外傲慢的大才子解缙。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天聪崇德——皇太极

    天聪崇德——皇太极

    《天聪崇德(皇太极)》由姜正成编著。《天聪崇德(皇太极)》简介: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满洲酋长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二十二岁登后金汗,在位十七年,他完善后金的政治制度,为清王朝的统治政权的确立打下了基础。改国号为清后,尊其父努尔哈赤为太祖。在位十六年。庙号太宗。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不幸的是,他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钱意识:聊一聊99%的人都忽视的秘密

    钱意识:聊一聊99%的人都忽视的秘密

    你心里有多喜欢钱,你就会多有钱,你相信吗?很多人说自己喜欢钱,只是嘴上喜欢,并不是心里喜欢。只有在心里真正喜欢钱的人,才会成为有钱人。嘴上说喜欢钱的人,喜欢在理财方法上下功夫,这是在意识层面喜欢钱,往往收效甚微。心里喜欢钱的人,愿意从心态上下功夫,这是在潜意识层面喜欢钱,真正的有钱人都是这么做的。本书作者从与借钱、赚钱、花钱和存钱四个方面相关的潜意识层面入手,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真实案例来说事,彻底揭示一个人应该如何以正确的姿势走上成为有钱人之路。本书作者严肃提醒:你的钱意识里藏着你一生的财富。
  • 岛的那端

    岛的那端

    白冉a大高材生,毕业后在银行工作,邂逅富二代理工科直男卫明阳。然而多年前与顾小末的生死之交和约定,一直是白冉心中的一个黑洞和一缕阳光。寻爱的纠结之旅,本身就是自我的不断认知和对自我的逐渐接受过程。只有爱才能温暖我们的内心,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
  • 冥王大人,你是谁

    冥王大人,你是谁

    简介:苏小果是一个总喜欢白日做梦的傻女孩,总会把自己想成电视剧里面的女主角,可现实告诉她,她只是个普通人,天天还是要工作,赚钱生活,叹息天生没有那公主般的生活,苏小果多么希望会有一个王子出现,然后将她吻醒...然而,误打误撞,遇到一个有着华丽的外表,邪恶的内心,就和披着羊皮的狼一样,给她糖果,在给她毒药,最后他却华丽的离开....
  • 我的妖界公主

    我的妖界公主

    妖界三族鼎力,各族派都争斗着妖界霸主之位,狐族小公主在一次刺杀中不幸流落人间,且看她怎样称霸六界......
  • 万籁此都寂

    万籁此都寂

    我欲破天!必能封天!吾等小人列为人偶,苟活于世。何谓生?何谓亡?建议:每天看一章
  • 梦百死

    梦百死

    由梦而至,一次次谋杀,一次次死亡,一个个互不相识的人由此走在一起。究竟是现实还是幻梦,是抵抗还是沉沦,一切谜团等待揭示……
  • 放射科小神医

    放射科小神医

    放射科小医生,不小心被闪电劈中,却因祸得福,获得神农氏系统,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 拼出个人模样

    拼出个人模样

    真是故事改编而成,记忆里最深刻的那个ta
  • 冥之国度

    冥之国度

    近身格斗全优,远程法术都会,作为闻名大陆的天才,追风却深深地为自己的身世而苦恼,所有人都知道,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口。“既然都不愿意开口,那我就把冥之大陆翻个遍,不信找不到线索。”中途却不慎闯入了一个关乎人类幸存的巨大阴谋之中,他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