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85300000002

第2章 做人讲求原则,做事把握分寸(1)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原典】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易经·小过》

【释义】

《小过》卦:亨通,利于守正。日常小事不可以过头,国家大事不可以过头。飞鸟不宜向上飞得过高,宜向下飞,大吉。

《彖传》说:小事过而致亨通,小过之利在于守正,是说具体的情况决定过与不过,柔居中位,所以小事过则吉。刚位而不居中,因此不可大事过。飞鸟遗留下的叫声还没远离,鸟飞不宜向上过而宜向下过,大吉。这是因为向上飞则逆,而向下飞则顺。

《象传》说:山上有雷,止而不动,威尔不猛,有小过之象。智者明白“行为过于谦恭,丧事过于哀痛,用物过于俭约”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小过》卦讲的是过犹不及,做事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主张小事可以过,但大事不可过。以飞鸟设喻,旨在说明:做事不过头而能恰到当处,做事没做到恰当好处而过了头,犹如飞鸟落入网罗一样,这是凶的表现,也是自取的灾祸。

《小过》卦的积极之处在于肯定了小事稍微过一些的好处“小过之利于守正”,但是也要依时决定过与不过,贸然前往会有危险,务必戒惧,应随时处顺,不要拘泥于常规,呆板地行事。

【事典】

故事一:过与不及的区别

子僵平时最敬重的就是颛孙师和卜商君两人,甚至有时候自己也分不出哪一个更让人敬佩。

于是,子僵便向孔子求教,他问:“颛孙师和卜商君哪个更好些呢?”

孔子说:“颛孙师做事经常做的过分,而卜商君做事又常常达不到要求。”

子僵说:“您的意思是颛孙师稍微好一些了?”

孔子说:“做事过分和达不到目标都是一样的。只有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

一件事情,不是做过了头,就是做不到位,而且还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这是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情景。其实,这里的奥妙就在于一个“度”上。“度”是事物合理存在的规定性,人的想法只有符合了“度”的要求才是正确的。要想达到“度”的要求也并不是很难,只要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反复的进行实践,“度”也就已经掌握在你的手中了。

故事二:做事要留有余地

西汉末期,中央政权内部潜伏着一股暗流,外戚吕氏倚靠皇后吕雉,力图取代开国老臣,控制军政大权。精明的吕后内靠颇有心计的宠臣审食其参与谋划,赞襄政务;外则借助骁将樊哙的裙带关系,又把吕氏兄弟安插到各个要害的部位。在此情况下,有心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先在盘根错节的局势中存活下来,才能展加自己的抱负,力挽狂澜。

内忧未除,外患又起。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谋反,刘邦命樊哙率兵前去平叛。出师不久,有人就在刘邦的面前谈论起樊哙的过恶。刘邦闻言大怒,决意临阵换将,可又担心樊哙手中握有兵权,或生不测。最后还是采用了陈平的计策:以陈平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车中暗载大将周勃,待驰至军中,宣旨立斩樊哙,让周勃夺印代将。

陈平、周勃领命而去,在途中两人细心合计。自然是陈平智高一筹,他对周勃建议说:“樊哙是皇帝故交,功多劳重,况且又是吕后之妹吕须的丈夫,可谓既亲且贵。帝因一时的愤怒,便要杀他,一旦气消了或许会后悔。兼之吕后、吕须从旁掇弄,难免归罪于你我二人。你我不如拿住樊哙后绑赴朝廷,或杀或免,听凭皇上自己处置。”周勃忠厚老成,依议而行。

樊哙果然中计,被周勃当场拿下钉入囚车。周勃立即赶到中军大帐,宣旨代将,另由陈平押解囚车返回京师长安。在陈平行至中途时,突然获悉刘邦病故的消息。

陈平猜算朝中必由吕后主持政事,那样的话会使局势更险加的恶。唯一可恃的是,幸亏先前未斩樊哙,还可向吕氏曲意交代。即使如此,他也怕夜长梦多,务必在朝中忙于治丧的时候,将自己剖白干净,否则恐遭到吕氏的暗算。想到这里,他安排囚车照常行驶,自己则抢先策马返回长安。

在路上,陈平遇见了使者传诏,命他与灌婴一同屯戍荥阳。陈平想到前事还未及说明,再远离朝堂,会让吕氏疑心的。于是,他心生一计,回到长安之后立刻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跪倒在汉高祖灵前,放声悲号,且哭且诉,大意是说:先帝命我就地斩决樊哙,我未敢轻处大臣,现已将樊哙押解回京城。这分明是把话说给活人听的,在向吕后表功。

吕后、吕须得知樊哙未死,立即放下心来。又见陈平涕泪横流,忠君情义溢于言表,顿生哀怜之心。任命他为郎中令,并负责教诲、辅佐新即位的汉惠帝。不久,樊哙解至长安,立即赦免,官爵如旧。

陈平在处理樊哙的这件事上,虽然是奉旨行事(拿住了樊哙),但又没全照办(没有杀樊哙),对高祖而言,算是小过;而对吕后而言,又不是大过,从而很好的保全了自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进退自如,正是高明之举。

故事三:郗超对待政敌的态度

《世说新语》中记载,郗超与谢玄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和,当时正值苻坚进攻晋国之时,已经占领了梁州和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淮阴。于是朝廷派遣谢玄领兵北伐苻坚,这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同的议论。

郗超说:“这次北伐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我过去曾和他在桓宣武府中一起共事,被他使用的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一些极普通的人,也能得到很好的任用。由此看来,他一定能立战功。”

当谢玄大功告成以后,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赞叹他不因自己的爱憎而隐瞒别人的真实。

即使是政敌,如果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待对方,对于缓解双方矛盾和提高自己的声誉都是有益的,郗超深明此理并运用得很到位。

故事四:尉迟恭的“不流”

《说唐》里说尉迟恭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却不知在《唐史》里他也是一位以“和而不流”着称于世的君子。

有一次,李世民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但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架炮跳马,把唐太宗打了个落花流水。唐太宗顿感心中不快,又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

事后唐太宗越想越气不顺,又找来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不敬,我要借他警诫百官。不过还没有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看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如果有,我就可以定他的死罪了!”

尉迟恭听后,觉得皇上这种做法太过分。当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

唐太气愤到了极点,把手中的玉版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冷静下来仔细的思考后自觉无理。为了挽回颜面,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以上的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尉迟恭自己也免去了说假话冤屈人的罪过,得到忠直的荣誉。赏尉迟恭绸缎千匹。”

虽然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的“明正”,但同时他也为了感激尉迟恭,假设尉迟恭真的按他的话去陷害唐俭置其于死地,又安知以后唐太宗“明正”起来而不治罪于尉迟恭呢?

尉迟恭“不流”的做人行事原则实际上既救了唐俭,又帮了皇上,更是救了他自己。

不管是和朋友,还是上司、同事相处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是真心待人,就应该对他加以爱护,不但帮助他渡过难关,而且也要帮助他克服种种的弱点,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了解你的为人和品格。

人与人之间相处,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应做到谦和礼让,宽厚仁慈,多点糊涂。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则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见不义不善之举应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也应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有人行不义不善之事,却因他是长辈、上司、朋友,继而默容,这是一种自私、趋避的表现。有时候,站稳跟做人会冒风险,也可能受到暂时的委屈,受到别人的误解,但是,这种公正的品德,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所以,人际交往要恰如好处,不强交,不敬绝,不面誉以求新,不愉悦以苟合,其关系的处理恐怕用得上这么一副对联:“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也就是“君子为人,和而不流”,小事“和”而大事“不流”。

故事五:学会适可而止

有一位修道者,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孤身来到山中居住了。

而当他洗衣服的时候发现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回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位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的就给了他一块布。

他回到山中发觉,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一生都在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只好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讨要一只猫来喂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猫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也总不能和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条奶牛。

但是在山里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条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带着他来到山中居住,让他照看奶牛。

但是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修道者抱怨说:“我和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老婆,我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也和他一样过禁欲苦行的生活……

故事就这样继续的演变下去,到了后来,整个村庄就都搬到山上去了。

修道者的本意是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参悟修行,但他为了自己的方便一次又一次地向村民要这要那;他本是一个禁欲者,但他的欲望却超过一般的常人要求,这就是“过”。他本向往清静,但村庄搬上山自然是鸡犬相闻,又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呢?他为修行所做的努力也就白白的荒废掉了。

有的人总是有无止境的奢求,在他们得到部分满足的时候还不愿意收手,还希望拥有更多,忘记了适可而止,到最后只能是把原本属于自己的部分也给丢掉了。

【吉言】

做事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那样心中才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欢乐;不切实际的欲望,只会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增添挫折、忧愁和痛苦。

我们在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都要掌握个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度”。事情做得过了度,往往便会走向反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有时事物的发展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强求,也无法回避,更无法更改。所以,我们只能强迫自己去认识、了解、承认和适应这种的发展。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老是被别人欺侮的软弱者,也有发怒的一天,将那个比他厉害、比他强壮的人回击得鼻青脸肿。一个患有“妻管严”的丈夫,在妻子的监视下不敢对自己的父母尽一点点孝心。可是等忍耐到了极限以后,他也会站起来反抗,对妻子咆哮一通,结果让妻子不知所措。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凡事都不可做得太过分,否则就会招致不利于自己的后果。在与人的交往中,凡事也不要把人逼得太紧,不留回旋的余地,而是应该尽量留有相对自由的空间,为日后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掌握一定的分寸,把持适当的尺度,杜绝不顾分寸、盲目乱干的思想和行为。人生变故犹如流水,事盛则衰,物极必反,恰到好处才是不偏不倚的中和之道。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害怕犯错、过分地固守其常,而是要随时处变,要看到小错误也是一种机遇。机会常常会改装打扮以问题的面目出现,对某一重要问题的解决本身就为成功提供了良机。“悲观者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乐观者却能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错误和偶然本身虽然能够带来机会,但这种机会往往是隐藏的,只有细心和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从错误和偶然中发现机会,从而抓住机会。当事业追求中面对一个“可能”的时候,当你在人生旅途中遇有一个机遇时,要果敢地迎上前去,抓住机遇,充满信心,竭尽全力去做。因为行动就是争取机遇、实现追求、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当你一次次做过以后,你定会感到:啊,我真幸运,我能拥有这样的成功,真是没想到。而当你一次次的错过以后,你不免叹道:唉,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试一下该有多好!所以,有时我们要做到“宁可做过,莫要错过”,这才是对待生活和事业积极进取的态度。

适时退让,避免灾祸

--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原典】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易经·遁》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易经·艮》

【释义】

《遁》卦六二爻说:用黄牛革做的绳紧紧捆绑住抓来的事物,这样才不能使之解脱。

《象辞》说:用黄牛革绳捆绑,表示在思想上固执的不肯改变。

《遁》卦九三爻说:受到拖累而不能决然的隐退,就像是身染重病,情势危险。在这种的情况下,蓄养奴婢是有利的。

《象辞》说:被拖累以致不能毅然隐退造成的危险,如同被疾病折磨得疲惫不堪。蓄养奴婢则吉,意思是暂且养疾疗伤,不可贸然地去行动。

《艮》卦:适时停止所做的事情,私欲就不会缠身;两两相背行走在庭院里,相互不见对方被抑止的邪恶,就不会带来咎害。

《彖传》说:“艮”,就是抑止。当抑止时就抑止,当前行时就前行;动静适宜而不违时,抑止的道路就变得光辉明灿。《艮》卦大义是象征抑止,这是说明抑止适得其所,就不至于被咎害。

《象传》说:两座山重叠,象征抑止;有品德的人由此自我抑止内心的邪欲,所思和所虑的才不会超越本位。

《艮》卦讲的是思虑不要超越本位的智慧。《艮》卦上下卦均为艮,艮是山,两山重叠,极其稳固,岿然不动,寓安重、坚实之意。艮又有抑止的意思,君子自我抑止内心的邪欲、所思虑的不超越本位。而形体保持稳定的关键在于背部,行动保持稳定的关键在于认得内心。内心宁静,专注一物之上,就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物欲太盛,会驱使人的灵魂改变,变得永不知足,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有时人之所以不愿退让,就是因为有所系恋,为外物所困扰。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热门推荐
  • 请仙入凡

    请仙入凡

    仙人无情,人间有情。今日言念安携人间界,请仙人下凡,请仙人赴死。
  • 巨械座

    巨械座

    四颗人造恒星组成的星座,一个客居他乡的文明。茫茫黑暗,历历征程,我们的终点在何方?机械的星球,异化的文明,文明的出路在何方?
  • 一梦数年

    一梦数年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在看这个故事之前,我一定要告诉你,这个故事也许有些乏味,但就着正午被厚重的窗帘阻挡的阳光在你耳畔轻声讲述,令你昏昏沉沉的入眠却是刚刚好。
  • 曜幽圣皇

    曜幽圣皇

    最强大的刺客叶封在一次任务中死亡,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结果重生后是一个废物,但是叶封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低变强,最终站在世界巅峰!【在下不是经常更新,有什么事情可以到在下读者群交流。】读者群:547199694
  • 高冷校草你的女人好会撩

    高冷校草你的女人好会撩

    夏冉是夏氏千金,她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夏氏是全国首富排行榜第2名,她是混血儿,眼睛和平常人不一样是水蓝色的,她最大的癖好就是喜欢撩帅哥,从小就和自己的闺蜜苏琪儿被送到刑警特机部!爱一个人和恨一个人有什么区别…
  • 风止春尽

    风止春尽

    起风了,她在窗下画画。下雨了,她在窗下发呆。天晴了,她在窗下哭泣。天黑了,她在窗下睡觉。花落了,他在窗下祭奠。
  • 腹黑独宠:倾天下,傲苍穹

    腹黑独宠:倾天下,傲苍穹

    【封面自己做的,前面章节没有精修过,因为我想让你们看到我的成长。】夫冷酷妻霸气,共同点是腹黑,双黑结婚,天下无敌!二十一世纪王牌杀手带疑穿越成相府废材六小姐,呵废柴?五系灵根、神兽小弟她都有。可帅不过三秒!一场变故,她失去灵力,神兽小弟死亡。对此,女主只想去跟穿越大神谈人生。一步一步临近身世迷,她究竟是谁?她傲天一笑“若魔狱至尊,若神霸六界,若妖驭万兽,若人潇洒活!”他揽她入怀,“若你为神,六界赠你!若你为魔,陪你堕狱!若你为妖,万兽不从,我屠之!若你为人,白头偕老,永相守!”
  • 不可思议的梦游

    不可思议的梦游

    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梦游。你说梦游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哦,抱歉,我的错,不是那个梦游,是梦中游戏,一个梦中的游戏。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长梦不醒,世界各地陆陆续续出现长梦现象,原本以为是席卷世界的疾病,可后来才知道那不过是一场游戏,名为“幻”的游戏,现实生活中长梦不醒的人在梦中进入了幻界之中。
  • 世界迷踪

    世界迷踪

    你知道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呢?我们是否还沉寂在不明的世界里面生活呢?谁又是真正知道世界真相的人呢?他一个小市民,因为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慢慢认识了世界的迷雾!
  • 度大庾岭

    度大庾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