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25200000005

第5章 《孝经》全解(4)

孔子说:“虽然天地间的万物都具有各自的本性,但其中只以人秉有的本性最为尊贵。人的一切行为没有比孝亲更伟大的了。而在所有的孝行中,没有比尊崇和爱戴自己的父亲更为重要的。而尊崇和爱戴父亲,没有比在举行祭祀时以父亲配享天帝更为重要的。自古以来,能以父亲配享天帝的,就只有周公一个人做到了。从前,周公在举行郊祀时,以自己的始祖后稷来配享天帝;在明堂祭祀时,以父亲文王配享天帝。因此,每逢祭祀的时候,天下的诸侯,依各人的职位,都来参与祭祀。所以说,圣人的德行又哪有比孝道更伟大的呢?”

“人在刚一出生的时候,就懂得亲近父母,后来在父母的培养和教育下,知晓奉养父母、尊严父母。圣人就是因为看到世人能从小尊严父母,就教导众人敬亲的道理;看到世人能从小对父母很亲近,就教导众人爱亲的道理。所以,圣人的教化不须用严肃的方法就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圣人的政令不须用严厉的方法就能将天下治理完善。为何圣人能如此顺利呢?这全都归功于他懂得人的天性中孝是一切的根本。

父亲培养、教育儿子,儿子奉养、尊敬父亲,这是一种人类自然的天性,其中更包含着君爱臣子、臣子敬君这样一种天赋的义理,因为奉养父亲能够尽孝,事君才能尽忠。父母生育我们,我们生子传孙,使血脉得以相连属,没有比这传宗接代更为重要的了。君王对臣,好比严父教养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惠更厚重的了。所以,作为人子的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他人的父母,这就叫做悖德;作为人子的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的父母,这就叫做悖礼。如果认为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那就错了,人民就无从效法了。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依照善德行事,而都表现在凶德上,即使一时侥幸得到崇高的地位,但真正有才德的君子不会认为这种地位是可贵的。

君子和一般悖乱的小人是不一样的。君子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先思量能否获得人家的称赞;君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先思量能否获得人家的喜悦;君子的立德行义,都能为人尊敬;君子的事业作为,都能为人效法;君子的容貌举止,都能为人仰望;君子的一进一退,都能为人度量。君子就是以上述的六件事来统治他的人民,因而人民既敬服他又拥戴他,并处处效法和模仿他。因此,君子能轻易地完成他的德教,很顺利地推行他的政令。”

《诗经·曹风》上说:“一个善良有德行的君子,他的威仪一点也没有差错。”

【编者评析】

孔子认为在所有的孝道中,天子之孝是最重要的,这不仅仅是有关天子本人的德行问题,而是关系一个国家的命运、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孔子在此进一步论证天子如何运用孝道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说在一切生灵中惟有人最为尊贵,而在人的所有行为中孝最伟大,而在所有的孝行中尊敬父亲最为重要,在所有尊敬父亲的行为中是在祭祀祖先时把父亲与天同祭最为重要,周公第一个做到了这一点。孔子这样层层推理,就点出了一个以孝治天下的好榜样:周公。

周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圣人贤相,他使天下臣民纷纷归附,使四方之国俯首称臣,他用的秘密武器便是孝道。

孔子进而谈到以孝道而达到“圣治”而必需做的六件事:“言思可道”“行思可乐”“义德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这样君主就可以达到“圣治”了。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①,养则致其乐②,病则致其忧③,丧则致其哀④,祭则致其严⑤,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⑥。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⑦,犹为不孝也。”

【大意】

本章讲述孝子必须具备的品德。孝子供养父母要恭敬、和乐,父母有病则关怀忧愁,父母亡逝要哀痛,祭祀要严肃诚教。此外,孝子在社会生活中还要“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否则祸患临头。这样对父母供养得再好,也是不孝。“在丑不争”中的“丑”是“同类”或“众人”的意思,全句可理解为“和顺从众”。

【注释】

①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居,日常的家庭生活。致,尽、极的意思。《曾子·立孝篇》:“君子之孝也,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礼记·坊记篇》:“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礼记·内则》:“出入或先或后,而敬扶持。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有命之,应唯,敬对,皆于平居尽其子职而至于其极也。”这句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孝子在日常的起居生活中,要用最敬重的心事奉父母。

②养则致其乐:郑注:“竭欢心以事其亲。”据《礼记·内则》载,曾子云:“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居,以其饮食忠养之。”《曾子·有疾篇》:“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复者,而先施焉。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要用最愉悦的心情去服侍自己的父母。

③病则致其忧:《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礼记·文王世子篇》:“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脱冠带而养。”《礼记·曲礼篇》:“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又云:“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父母生病的时候要用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他们。

④丧则致其哀:丧,死亡。郑注:“擗踊哭泣,尽其哀情。”《礼记·檀弓篇》:“丧礼,哀戚之至也。”又云:“辟踊,哀之至也。”又云:“反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又《三年问篇》:“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苦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论语·子张篇》: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又《阳货篇》:“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又云:“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又《述而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曾子·大孝篇》:“父母既殁,以哀祀之。”又《本孝篇》:“死则哀以莅焉。”又《立事篇》:“居哀而观其贞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父母去世时要用最伤痛的心情来料理丧事。

⑤祭则致其严:祭,指用仪式来对死者表示悼念或敬意。《论语·八佾篇》:“祭神如神在。”又《为政篇》:“死,祭之以礼。”《公羊传》桓八年:“君子之祭也,敬而不黩。”《礼祀·祭义篇》:“孝子之祭也,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之也。”《中庸》第十九章:“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祭祀自己的父母时要用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他们。

⑥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丑,类,同类。《论语·学而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大学·释治国平天下章》:“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中庸》第二十七章:“居上不骄,为下不倍。”《曾子·立事篇》:“庶人旦旦思其事,战战惟恐刑罚之至也。”《礼记·曲礼篇》:“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唐玄宗曰:“居上不骄,当庄敬以临下;为下不乱,当恭谨以奉上;在丑不争,当和顺以从众。”

⑦三牲之养:三牲,指牛、羊、猪。三牲之养,即用佳餐美味,供养父母之意。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孝子在日常的起居生活中要以最诚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顾父母;奉养时,要以最和悦的心情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母生病时,要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要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都能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事奉双亲的孝子。事奉双亲的孝子,身居高官厚禄的位置上也要谦虚而不敢骄傲自大;地位低下之时也不敢悖乱违法为非作歹;在人群中不与人发生争斗、计较。身居高位的,要是因此骄傲自大,必定会招惹祸端导致身亡;身居下位的,要是悖乱违法为非作歹,必定会受到刑罚制裁而使父母受到牵连;在人群中,要是与人争斗、计较,必定难免大动干戈。这三种不除去,即使每天用三牲供养父母,仍然不能算是一个孝子。”

【编者评析】

孔子认为做一个能事奉双亲的孝子最基本的要做到五个方面: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但这仅仅是从家庭的角度、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要求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非常英明地从社会这个角度对孝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家庭和社会是紧密相联的。如果一个在父母面前行孝的人在为官时骄奢淫逸就必定会身败名裂;如果在社会上为非作歹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在人群中与人计较争斗,就会拳脚相加,打架斗殴。一个孝子在社会上惹出了这么多的麻烦和灾祸,无疑给父母增加了心灵的痛苦,说不定给父母带来的是灭顶之灾。这样的人无论在家多么孝顺父母,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孝子。

由此看来一个孝子除了具备对家庭的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将孝道由家庭引向社会,是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延伸。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①,而罪莫大于不孝②。要君者无上③,非圣人者无法④,非孝者无亲⑤。此大乱之道也⑥。”

【大意】

本章言不孝之罪。墨、宫、劓、剕、大辟五刑有三千条款,罪莫大于不孝。因为否定孝道与要胁君上,否定圣人都是大乱之道,所以罪大恶极。

【注释】

①五刑之属三千:五刑,古代五种轻重不同的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墨者,鲸面。劓者,割鼻。剕者,刖足。宫者,男割势,下蚕室,女闭幽宫中。大辟者,斩首。

②而罪莫大于不孝:罪行没有比不孝更大的。唐玄宗曰:“条有三千,而罪之大者,莫过于不孝。”《孟子·离娄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曾子·大孝篇》:“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故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乎身,敢不敬乎?”《尚书·大禹谟》:“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又《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吕氏春秋·孝行览》:“商书曰:‘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③要君者无上:要,要挟,胁迫。《论语·宪问篇》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武力威胁君王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君王的存在。

④非圣人者无法:非,诽谤,诋毁。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言语诋毁圣人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法理的存在。

⑤非孝者无亲:范祖禹云:“人之善莫大于孝。故圣人制刑,不孝,则不道先王之法言,而无法,于是乎敢非圣人。不孝,则不爱其亲而无亲,于是敢非孝。故曰此大乱之道也。明其当为莫大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心目中就没有父母的存在。

⑥大乱之道:大乱的根源。道,根源。

【译文】

孔子说:“属于五刑的犯罪条款有三千多条,在这三千多条大小不等的罪行中,以犯不孝罪所判的刑罚最重。凡是以武力胁迫君王以达到个人目的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君王的存在;凡是以言语诽谤圣人出言不逊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法理的存在;凡是不孝顺自己父母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双亲的存在。以上所说的三种人,是人间一切祸乱的主要根源。

【编者评析】

孔子在上一章谈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在这一章里主要谈什么是最大的不孝。

最大的不孝有三种:第一威胁君主,第二诽谤圣人,第三不孝敬父母。

君主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孔子的时代认为君主是上天派到人间的管理者,他是替天行道,如果有人威胁君主就是违抗上天,这当然是大逆不道;圣人代表的是一种道德典范,是得到大家认同的美德,如果有人胆敢蔑视和否定这种美德,违背大众的意志,这是不允许的;如果有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那就像没有人性的畜牲。以上这三种人是社会的破坏性因素,所以在五刑中量刑最重。

孔子认为孝道不仅仅局限在个人家庭内,而是关连到建立和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关连到一个国家的安定与和睦。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广要道①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②,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③。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④。安上治民,莫善于礼⑤。礼者,敬而已矣⑥。故敬其父则子悦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⑧。”

【大意】

本章对孝与治国的关系做进一步的阐述。要道,即《开宗明义章》中的“先王有至德要道”的“要道”,因为在此深入探讨,故称之为《广要道》。

下面《广至德章》的题意与此相仿。在这章里,首先谈到治国安民之术,孝只居其一,此外还有悌、乐、礼。随后,文中指出礼就是敬,敬在治国中十分重要。

【注释】

①广要道:从大的范围来说明孝道。

②教民亲爱:司马光曰:“亲爱谓和睦。”教民亲爱,意思是用亲善仁爱的道德去教育民众。

③教民礼顺,莫善于悌:顺,顺序,这里指长幼之序。悌,敬事兄长,尊敬长上。荀子曰:“礼者,人之所履也。”又曰:“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论语·学而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又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大学·释治国平天下章》:“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礼记·祭义篇》:“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教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尚书·伊训篇》:“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导百姓懂得长幼之序,没有比用敬事兄长的悌道更好的办法了。

④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移风易俗,指改变社会风气和习俗。乐,指音乐。郑注:“夫乐者,感人情者也。乐正则心正,乐淫则心淫也。”《礼记·乐记篇》:“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又云:“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又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又云:“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效焉。”又云:“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改革民情风俗,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了。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题宋杨维德等撰,真实作者尚待考证。尽管如此,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的《遁甲符应经》,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本书以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 孟子

    孟子

    孟子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学说与教育观念,又对其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与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也开始发展起来,孟子在百家争鸣时,有力地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并且确立了自己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成绩仅次于孔子。后来,随着儒家学说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孟子》是记录体散文,有很多长篇大论,多了一些机智的辩论。其写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创世天皇

    创世天皇

    太古之初,荒古之前,纪元之末...这是一个乱世,这有诸天百族,这里天崩地裂,这人百战不死...少年战气冲天,少年战血无尽,少年战魂不朽...一个人,一杆枪,再创一世...
  • 时空圣客

    时空圣客

    一颗本源珠,逆了时光,动荡天下;乱了空间,缭绕山河。少年刺客自七峰而出,以时空之力,闯荡这纷呈的大地,让这时空的力量,驰骋苍宇之下!
  • 妖孽王爷捉鬼妃

    妖孽王爷捉鬼妃

    谁说她不是人?她是人,不过是穿越人而已,缺点基本没有,只是略微贪睡了些!没办法,在现代日日疲于奔命去捉鬼净妖,好不容易穿越了,让她做米虫吧!老天见谅!
  • 橙甜微暖

    橙甜微暖

    第一次见到程梓,白慕发现她对跆拳道竟还颇有天赋。”这是你第一次接触跆拳道吗,打得还不错。“”多谢学长夸奖,因为我从小就是上天入地的野丫头啊!“贺扬第一次见到程梓,就对她极其不爽。”啊,谁呀!眼睛长在屁股上了吗,没看见这儿有人啊!“”臭女人,有本事再说一遍!“在顾琰眼中,第一次见到程梓,她和普通人并没什么两样。"多谢英雄救命之恩,滴水之恩定将泉涌相报,您的大恩大德,程梓没齿难忘,以后您有什么需要,无论大小······“”行了,再说吧!“······
  • 一叶剑戨

    一叶剑戨

    一场大梦,一世人生,一叶一片天,一歌一传奇,一战又一战,谁以叶腾在一战!
  • 宠婚诱罪

    宠婚诱罪

    遭遇男友背叛,姐妹陷害,失去一切,还差点消香玉损……绝望时,他如天使又如恶魔般出现!他说:“我什么都不缺,只缺一个妻子!”“那我做你的妻子!”她回!自此,她成为了洛城名门之首沐太太!
  • 暖宠田园小农女

    暖宠田园小农女

    一朝穿越,家徒四壁,一穷二白怎么破?夜呆呆靠着一头老母猪成功发家致富,走上了富贵之路。然后动用自己略微聪明的头脑发展事业,开始各种赚钱,只有钱散发出来的铜臭味才能使她安然入睡。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便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直到这位小财迷遇到了富可敌国的某皇子,她发现原来只要自己点点头,便会有数不清的银票,从此之后她在仇富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专情霸道男主VS萌萌哒女主
  • 剑网三之长风沙

    剑网三之长风沙

    唐朝天宝年间,圣人李隆基闭塞言路,宠爱贵妃杨玉环,李林甫去朝后,有宰相杨国忠把持朝政。营州杂胡安禄山为麻痹皇帝,一面搜刮民脂民膏,进献奇珍异宝取悦圣人;一面利用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职权暗中招兵买马,挑动奚族、契丹反唐,又建起“狼牙堡”,于内储备兵器甲仗,训练精锐部队“狼牙军”,为的是针对大唐最精锐的天策府,以期颠覆唐室,夺取李唐天下。安禄山蠢蠢欲动,杨国忠徇私舞弊,朝廷繁荣之下一片黑暗。而此时,大唐的江湖,也有些不平静……
  • 今天也是防掉马的一天

    今天也是防掉马的一天

    传闻,顾央是顾浔的私生女,回到家族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逃课,打架斗殴,还被警局拘留过,高中被开除过,还要重读找学校,真不知道,顾先生怎么想的,把这个麻烦精领回来干什么?回到京城后,顾央出乎意料的乖,众人问:“听说你以前打架进过局子?”顾央:“不然呢。”好,你嘚瑟,看你能混到何时!秦让:“咋的,我女朋友你们还惦记着?”秦让&顾央女主小马甲不多,但是每一个都贼厉害哈哈哈,好了打住,另外,我想说,我们家让爷超会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