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25200000006

第6章 《孝经》全解(5)

⑤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易之履曰:“君子以办上下,定民志。故礼者,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也。”《荀子·修身篇》:“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论语·宪问篇》:“上好礼,则民易使也。”《礼记·礼运篇》:“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经解篇》:“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君主安心、让百姓太平,没有比用礼节更好的办法了。

⑥礼者,敬而已矣:郑注:“礼者,敬之本也。”《孟子·告子篇》:“恭敬之心,礼也。”《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礼说到底就是一个“敬”字。

⑦故敬其父则子悦:悦,高兴,喜欢。这句的意思是有人敬重自己的父亲,作儿子的一定感到喜悦。

⑧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寡:少。郑注:“孝悌以敬之,礼乐以化之,此谓要道也。”《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敬的人少,而高兴的人却很多,这就是所说的要道啊。

【译文】

孔子说:“教化百姓和睦相处,没有比用奉养父母的孝道更好的办法了。教导百姓懂得长幼之序,没有比用尊敬兄长的悌道更好的办法了。想要改革民情风俗,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了。让君王安心,使民众太平,没有比用礼节更好的办法了。礼,诚敬而已。所以,如果有人敬爱自己的父亲,作儿子的一定感到喜悦。有人敬爱自己的兄长,作弟弟的一定感到喜悦;有人敬爱自己的君王,作臣民的一定感到喜悦;敬爱一人,而使千万人喜悦,所敬爱的人虽少,但喜悦的人却很多,这就是所谓的要道啊!”

【编者评析】

孔子在开宗明义章里提到的“要道”,在这一章里作了充分的具体的说明。

首先谈到的是实行“要道”的四种对策:第一,教民亲爱用孝;第二,教民礼顺用悌;第三,移风易俗用乐,第四,安上治民用礼。

在这四种对策中用礼是最重要的,所以孔子接着主要谈“礼”。孔子说,礼说到底就是一个敬。常言说只有敬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一个敬字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这也是我们日常交往中的体会。孔子从敬父、敬兄、敬君中推断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所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孔子在这一章里提到了一个新观点,即用音乐来改革风俗。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明确地指出了音乐的教化作用。音乐不仅仅只是悦耳,它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抗战歌曲就曾经鼓舞了民族抗战的斗志。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①。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②。’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③?”

【大意】

此章直承前章之文,对“至德”君子的敬的行为做进一步说明。文中说:

君子以孝道教人,并不是挨门挨户和每日不断地直接向人宣讲,而是尊敬普天之下的为父者,以此教导人们行孝。同样,君子还以敬天下为人兄者教人尊敬兄长,以敬人君的行为教人为臣之道。以身作则才是至德的表现,才能使人民心悦诚服。

文中之诗,引自《诗经·大雅·泂酌》。

【注释】

①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家至,家家亲自都到。日见:每天都见面。郑注:“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但行孝于内,流化于外也。”又:“天子父事三老,兄事五更。”《礼记·祭义篇》:“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悌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籍,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

②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悌,慈祥和易的。《礼记》:“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以强教之,悌以悦安之,乐而无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

③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顺民,适合民心,顺应民意。意思是没有至高无上的德行,谁能有这样伟大的顺应民心的力量呢?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孝道教化人民,并不需要亲自沿着家家户户讲述孝的意义,而是以自己日常的孝行感化人。君子教化人民都能够推行孝道,为的是要人民尊敬天下的父母。君子教化人民都能够推行悌道,为的是要人民尊敬天下的兄长。君子教化人臣奉守为臣之道,为的是要为臣的尊敬天下的君王。《诗经·大雅》上说:‘和乐有礼的君子,不愧是人民的父母。’要不是具有推行孝道这至高无上的美德,谁能有这样伟大的顺应民心的力量呢!”

【编者评析】

上一章里孔子主要讲“要道”,这一章里孔子主要讲“至德”。

怎样才能做到“至德”?孔子说:“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君子要言传身教,要为民众作出表率,具体办法是:敬父以孝,敬兄以悌,敬君以臣道。如此,才能使上下同心同德,使人知长幼之序,明君臣父子之义。

通过君子的努力,人人都能够尊敬人,人人都能爱护人,这就是君子所要达到的最高尚的道德。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①。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②,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③。”

【大意】

本章继续描述君子的优良品行,指出由于他们事亲孝,所以能够忠君;由于能尊敬兄长,所以能顺从官长;由于治家有方,所以可以治理国政。正因为如此,君子在家门之内奉行孝、悌、理三德,就可以树立自己的形象并且扬名后世。本章是对首章“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一句中“扬名”的展开,故称《广扬名章》。从这一章中,我们可以更明确地理解作者“家国一理”

的主张。

【注释】

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移,转移。感情的转移。这是孔子孝道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释齐家治国章》:“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礼记·祭统篇》:“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曾子·大孝篇》:“孝子善事君。盖孝子忠臣,相成之道也。”

②居家理:指善于料理家事。《左传》:“先王,理天下。”杜注:“理,正也。”

③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礼记·中庸》:“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黄道周曰:“君子之立行,非以为名也。然而行立,则名从之矣。事亲孝,事兄弟,居家理,此三者,有修于实,而无其名。事君忠,事长顺,居官治,此三者,有其实而名应之。”

【译文】

孔子说:“君子事奉父母能极尽孝道,那么他事奉君王时才能像精心服侍父母一样极尽忠诚。君子事奉兄长能极尽尊敬,那么他事奉年长者时才能像尊敬兄长一样恭顺。君子治理家务能极尽认真地达到完善,那么他能以这种精神去为官处事,并做得有条不紊。因此,君子在家若能遵行孝道,培养德行,然后才能在外面建功立业,声誉就可流传于后世了。”

【编者评析】

孔子认为君子能孝父就能忠君,能敬兄就能尊长,能理家就能做官,如此才能事业有成,名声远扬。

用现代观点来说,如果一个人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首先就取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对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认真去做,那么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学问就更不会马马虎虎。这些优良的品行和良好的习惯就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所以一个人要成名成家,要从培养个人的品行开始。

谏诤①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②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③矣。敢问,子从父之令④,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⑤,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⑥,虽无道,不失其天下⑦;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⑧;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⑨;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⑩。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大意】

本章讲述对孝要有辩证态度的道理。一味地恭顺父母之命,并不一定是孝,面对父母违背道义的行为或主张,儿子要进行谏争,帮助父母改正错误。

如果此时“从父之令”就是不孝。推而广之,臣之于君,亦是如此。

【注释】

①谏诤:谏,规劝君王、尊长、朋友,使之改正错误。诤,以直言相劝。

②若夫:连词,表示他转或提起,此处可译为像那些。

③闻命:谦词,意思是说对师长的教导已经领会了。

④从父之令:听从父母的命令或指示。《庄子·田子方》:“先君之令。”《释文》:“令本作命。”

⑤是何言与:这是什么话?是,代词。与,语气词。

⑥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争,同“诤”。诤臣指能直言谏诤之臣。郑注:“七人者,谓太师、太保、太傅、右辅、左弼、前疑、后丞。考此七字,非专指七人,而不得增减也。”此处七人,非实数。

⑦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虽,即使。无道,没有仁政。这句的意思是即使他一时缺乏德政,也不会失去天下。

⑧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白虎通,谏静篇》:“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荀子·子道篇》:“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⑨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司马光曰:“士无臣,故以友争,益者三友。言受忠告,则其身不离远于善名矣。”《论语·季氏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令名,好的名誉。

⑩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论语·里仁篇》:“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曲礼》:“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曾子·大孝篇》:“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论父母以道。”又《事父母篇》,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爱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又《立孝篇》:“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微谏不倦,听从而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

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郑注云:“君父有不义,臣子不谏诤,则亡国破家之道也。”又云:“委曲从父母,善亦从善,恶亦从恶,而心有隐,岂得谓孝乎?”

【译文】

曾子说:“听您阐述慈爱、恭敬、安亲和扬名的各种孝道后,我都明白了。很冒昧地再请问,作儿子的若一味听从父亲的命令,这样能算是孝吗?”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呀?这是什么话呀?从前,天子身边设有直言相劝的谏诤的臣子七人,即使天子一时触犯王道没有德政,也不会失去他的天下;诸侯身边设有谏诤的臣子五人,即使诸侯一时触犯君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封地;卿大夫身边也设有谏诤的臣子三人,即使卿大夫一时触犯臣道,也不会失去他的乡邑。一般的官吏若有谏诤的好友,就能保住一个美好的声誉;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他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中。因此,做儿子的若看到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直言相劝;为人臣的若看到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进言劝止。所以,只要是不义的事情,不管是什么人做的,都要大胆地直言相劝。做儿子的如果一味盲从父亲的命令,那又怎能称为孝子呢?”

【编者评析】

在这一章里曾子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从父之命,可谓孝乎?”

孔子连用两个反问表明了自己不同意这种说法的态度。接着孔子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及父五个方面对谏诤作了精辟的阐述,认为天子从谏才能不失天下,诸侯从谏才能不失封地,卿大夫从谏才能不失其家,士能从谏才能保住名声,父亲从谏才能不失于义,由此说明谏诤的巨大作用。

孔子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在此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故当不义,则争之。”他提倡“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这些孝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孔子的辩证思想和民主思想。正是这些积极的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亲贤纳谏,从谏如流”的君主,出现了许多以死相谏的忠臣,出现了许多为正义而牺牲的志士仁人,也出现了许多大义灭亲的英雄好汉。

感应①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②。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③。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④;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⑤。修身慎行,恐辱先也⑥。宗庙致敬,鬼神著矣⑦。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⑧。”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大意】

本章讲述孝的超凡作用。文中举昔日贤明之君为例,指出虽贵为天子也必有父有兄,天子若能孝父母、敬兄长、致敬于祖先,其作用就会大大超出凡人之孝,可以“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本章以《感应章》命名,是说明天子之孝可以感动天地神明。

文中之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注释】

①感应:古人认为人间的精诚行为能使神灵作出相应的反应。

②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易》:“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孔子曰:“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孟子曰:“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故郑注云:“尽孝于父,则事天明。尽孝于母,能事地察。”

同类推荐
  • 三十六计译注(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译注(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是古代兵家计中国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译注》对《三国志》进行白话的翻译和注释,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内容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时期,约成书于明清。本书根据计名,多选取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简介:文轩,男,80后人,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喜爱中国古代文化,向往先秦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心服儒家仁者风度,欲“为往圣继绝学”,作品有《人间词话注释》《三十六计译注》等。
  • 呼家将

    呼家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二十四史-汉书

    二十四史-汉书

    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之力,十年磨一剑,倾力打造,是年轻一代走向智慧成熟的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全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
  • 论语全解

    论语全解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们,要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温习历久弥新的人类文化经典。记载着孔子言行思想的《论语》一书,就是这样一部穿越了两千多年历史烽烟的、现代人不可不读的人类文化经典。
  •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

    《石头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之作,从传抄面世之初,各个抄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一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所以后人便称这些早期的《红楼梦》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
热门推荐
  • 天蓬与玉兔

    天蓬与玉兔

    这本书,是我闲暇时,自己随便写写的。嘿嘿嘿。大家看看就好,图个开心就成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凮

    世界不存在公道,只有实力才是王道。没有实力,只能任人宰割。而有实力没地位的人比猪生活的还惨……(实在编不下去了,哈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孰无过

    孰无过

    《孰无过》是愤世文嚎的原创小说系列《愤世文集三部曲》的首部曲。他本无名,连自己的名坊都是被一个江湖人渣赐予。本以为自己会是一个命途平凡的漂泊之人,却经历了非凡的际遇与常人所不能承受之苦,面对着江湖传说中的第一人、域外三世妖王会、黑暗王朝遗留的神降宫种种……在武林争逐中挣扎、目睹着皇朝的变革、感悟了佛道禅修、最终和挚友分离而面对外族邪魔,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超越常人的种种天赋与可能,这种蜕变解开的真相竟然只是一场注定的绝世劫难的前奏……
  • 都市邪妖传

    都市邪妖传

    大家好!我是老尔飞!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个都市类的玄幻鬼怪故事。故事讲的是张懿飞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玄学,而在一次事件内,他的兄父相继不见了踪迹,为了寻找自己的兄父,他努力学习祖传的秘术。多年后他在市区开了一家公司,且收了一个‘徒弟’,一方面帮人解决诡事,一方面寻找自己的兄父........。在一次事件中,张懿飞了解到自己的兄父可能在一个神秘组织内,为了寻找兄父,他开始调查神秘组织,随着他的调查,一个惊天大事件慢慢付出水面......。
  • 梅问题

    梅问题

    本书收录作者中篇小说6部。作品有三部发表于《黄河》,其他刊于国内其他刊物作者驾轻就熟地以先锋的笔法拉开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创建了陌生化的生活景观。以冷峻的笔触对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悲剧、人性困境予以清醒观照和深刻剖析。在其作品中,现实与先锋如两江汇流,凸显生活之波澜,尽现人性之恒久。
  • 王爷驾到:娇妃请受宠!

    王爷驾到:娇妃请受宠!

    【本文爆笑,轻松,一对一爽文!】作为佛系人类,她只想做个米虫,殊不知,一招穿越,无数麻烦上身,然而,最大的麻烦是某位纨绔王爷。某人:媳妇,替本王更衣。某女:好。某人:媳妇,本王累了,替本王捏捏。某女:好。某人:媳妇,咱们来生娃吧!某女:滚犊子!
  • 倾世宠儿杜秋扬

    倾世宠儿杜秋扬

    意外穿越,本想低调过生活,无奈她那倾世才华与容颜啊,吸引了一众男子的青睐。清贵绝伦的公子,冷静坚毅的侠客,权倾朝野的安庆王世子,个个愿为她抛头颅洒热血!喂,你们争什么争,本小姐还不想嫁呢!
  • 繁花似锦淡云流水

    繁花似锦淡云流水

    学霸的恋爱是什么样的呢,学霸和脑子有点二的少女的恋爱是怎么样的呢?没错,我就是这个貌似二货的少女是也,学霸嘛,是不错不过还是没跑得出本人的五指山,哈哈哈…某学霸“我看着呢”某二货,额头上突然出现三只乌鸦带过去一片……“嗯…刚刚谁说话了说什么呢?什么五指山没听懂,嗯,回家回家”观众懵圈了某学霸看着某二货,眼睛里露出一抹亮光,快步追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