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59600000016

第16章 心胸开阔,谦虚谨慎(4)

许多领导者喜欢顺从自己的人,认为这样的人“听话”、“好管”。隋炀帝曾对大臣宣称:“我天性不喜欢听相反的意见,所谓敢言真谏的人,都自说其忠诚,但我最不能忍耐。你们如果想升官晋爵,一定要听话。”最后他便变得骄奢淫逸,大肆挥霍,成为了一个众叛亲离,迅速走向死亡的帝王。

这是独裁者的独特性格,他说的话,不许说不对;他做的事,只能顺着他,不许违背。也就是说,他唯一喜欢的就是那些唯唯喏喏、吹牛拍马的人;最不喜欢的则是有自己的思想,善于分清是非,又敢说话的人。于是,在他的身边打转的都是那些想升官而听话的人。其实,这样的人已经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对个人、对组织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同样,古时虢国的国君也是这样一个糊涂虫。平日里他只爱听好话,听不得反面的意见,在他的身边围满了只会阿谀奉承而不会治国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国终于亡国,那一群误国之臣也一个个作鸟兽散,没有一个人愿意顾及国君的。最后,虢国的国君总算侥幸地跟着一个车夫逃了出来。

车夫驾着马车,载着虢国国君逃到荒郊野外,国君又渴又饿,垂头丧气。车夫赶紧取过车上的食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干粮,让国君进食。国君感到奇怪,车夫哪来的这些食物呢?于是,他在吃饱喝足后,便问车夫:“你从哪里弄来这些东西呢?”车夫回答说:“我事先准备好的。”国君又问:“你为什么会事先做好这些准备呢?”车夫回答说:“我是专替大王您做的准备,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饥、解渴呀。”

一听这话,国君便不高兴了,于是又问他:“你怎么知道我会有逃亡的这一天呢?”车夫回答说:“是的,我估计迟早会有这一天。”这次国君真的生气了,不满地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过去不早点告诉我?”车夫说:“您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如果是提意见的话,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爱听。我要给您提意见,您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把我处死。要是那样,您今天便会连一个跟随的人也没有了,更不用说谁来给您肉吃酒喝了。”

国君听到这里,气愤至极,紫涨着脸指着车夫大声吼叫。车夫见状,知道这个昏君真是无可救药了,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于是连忙谢罪说:“大王息怒,是我说错了。”

之后,两人都不说话了。马车走了一程,国君又开口问道:“你说,我到底为什么会亡国而逃呢?”车夫这次改口说:“是因为大王您太仁慈贤明了。”这样一说,国君很感兴趣,接着问道:“为什么仁慈贤明的国君不能在家享受快乐,过安定的日子,却要逃亡在外呢?”车夫说:“除了大王您是个贤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国君都不是好人,他们嫉妒您,才造成了您逃亡在外的。”国君听了,心里舒服极了,一边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一边美滋滋地自言自语说:“唉,难道贤明的君主就该如此受苦吗?”他头脑里一片昏昏沉沉,困乏地枕着车夫的腿就睡着了。

这时,车夫总算是彻底看清了这个昏庸无能的虢国的国君,他觉得跟随这个人太不值得。于是,车夫慢慢地从国君头下抽出了自己的腿,换了一块石头给他枕上,然后离开了国君,头也不回地走了。最后,这位亡国之君就这样死在了荒郊野外,成了野兽的口中之食。

经验要诀

大凡古今中外的成功领导者,都非常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把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

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绝不是仅仅由于他有什么惊人的智慧、过人的胆略和良好的机遇。因为这些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即便是伟人,他首先也还是一个人,而一个人的智慧、胆略、体力等等这一切构成其能力的组成必然是有限的。回首伟人们成长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成功应该是来源于他们善于学习别人,善于借鉴别人,善于利用别人,甚至是善于控制别人,能够虚心纳言,鼓励幕僚直言敢谏。所以他们成为伟人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别人、借鉴别人、利用别人、控制别人的数量的不断积累,最终成就了他们走向伟大的质的飞跃。

就是这样,别人的智慧变成了他的智慧,别人的胆略变成了他的胆略,别人的力量变成了他的力量。于是,他就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影响力,成了举世瞩目的伟人。

祁奚荐贤

有不可告人的阴暗心理,就无法成为君子。

谦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智慧与勇气的体现。

在《谦让如歌》中有这么一句话:“当你看见一个怨气难平的战友而奉献一首真诚的心曲,当你看见一个痛苦彷徨的伙伴而伸出温暖的双手,当你受到挫折伤害而能心平气和、自我调节时,你的谦让就显示了拯救别人与自己的价值。”所以说谦让是一种美德。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眼光和度量,它需要自信和坚韧的品格。能做到克己忍让的人,正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正是雄才大略的表现。

祁奚荐贤,就是历史上这样很有教益的故事。

祁奚是春秋时晋国人,曾任中军尉,是一个品德高尚且有才能的人。他老了,请求退休。于是晋侯问他,谁可以接替中军尉职务,祁奚推荐了解狐。虽然解狐是他的仇敌,但他并不因此而否认他的才能。可是在正要任命解狐时,解狐却死了。无奈,晋侯再一次向他请教。祁奚又举荐了他的儿子祁午。就在这个时候,中军尉佐羊舌职死了,晋侯又请祁奚推荐接替的人,祁奚举荐了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祁奚就是这样,他荐贤内不避亲,胸怀坦荡,因而能够公正无私地对待他人。由于他恪守道德,能够坦荡无私,因此,被人们世代称颂。

经验要诀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礼尚谦让”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传统道德。然而“谦让”并不是一味讲退让、忍让。在古人的观念中,“谦让”是指在名利、权位上的让,谓之“君子不争”才华的场所。但会走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

还是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信念的转变,第一个被挽救的就是自己,受益的也是自己。用善良的言行和信念来感染身边的人,这些人再去影响他们身边的人,逐步影响更多的人群。这样,转变社会风气,并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姜维屯田避祸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忡忡,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郤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郤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与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姜维愤愤而出,见郤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杏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经验要诀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功业建立后,自己就请求引退,这是一条以退求存的护身之术。

无论在哪个领域,多种势力在接触与较量的时候,进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退更为必要,也就是说,走为上,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甚至保全与自己相关的许多人物。

老子说,在一项事业中成就了功德,不躺在功劳薄上,所得的功绩就不会失去。过分求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势难保持长久。家财万贯,往往无法守成;因富贵而骄逸,必定给自己造成不良后果;功成名就之后,而能急流勇退,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老子的思想是以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物极必反”是指导功成身退,防止成功的人居功自傲,走向成功的反面,而采取的富有针对性的策略,同时又是防止他人对成功者的疑忌、诽谤而采取的安身避祸的谋略。

“功隧身退”既能全名,又可全身。古来帝王,多是“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患难时,他能任贤用能,以图恢复和发展;而安乐时,则会担心手下功臣良将谋夺其位。所以,只要你无志于夺其权位的话,在你功成名就之时能及早急流勇退,实为上上之策。

同类推荐
  • 知识与智慧(漫漫求知路)

    知识与智慧(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一生必须规避的50个陷阱

    一生必须规避的50个陷阱

    本书介绍了穿越人生丛林可能遇到的最致命的陷阱以及最有效的规避和解除方法。包括:犯错误别介意、有些缺陷你不必在意、做个与时间赛跑的人等。
  • 有些事你现在不懂,就会一辈子吃亏

    有些事你现在不懂,就会一辈子吃亏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很早就事业有成,有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差距就是有些事他懂你不懂。人生没有草稿,唯一能让你躲开成功路上的磕磕绊绊,避免失败打击的,就是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掌握必备的人生智慧。本书围绕生活、工作、修养、人脉、境遇、婚姻、幸福等人生的方方面面,阐述了行走于社会、打拼在职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涵盖了最经典的人生案例、最实用的处世技巧和最深刻的生存法则。年轻人若能很好地加以学习,有助于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找准前进的方向,少走弯路,顺利地迈向成功的人生。
  •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有母亲的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公司喜欢这样的员工

    公司喜欢这样的员工

    公司喜欢的员工一定是个工作态度端正的员工。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把工作当成自己谋生的手段,而且还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他们知道工作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对待工作的态度有高低之别。看一个员工是否能做好事情,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
热门推荐
  • 虚拟的入侵者

    虚拟的入侵者

    被未知力量重生到超级文明世界的王瑜,为了获得帮助自己和姐姐离开星球的船票而开始了一次次维度掠夺的道路……简单的来说就是刷通一个个世界慢慢变强的狗血剧情。
  • TFBOYS之霸道千总

    TFBOYS之霸道千总

    他是至纯的黑色,她是纯净清透的白。从遇到她起,他就不曾打算放走她,这是一种执念。哲学上这样定义它,一个人过分专注于某事某物,长时间沦陷于某种情绪,这一情结就会成为有形,将之束缚住。而他,有执念,亦有将之执行的资本。于是他终于出手,亲手折断了她的翅,从此把她禁在身边。
  • 无尽仙帝

    无尽仙帝

    天庭破碎,大道崩毁,诸天寂灭,且看少年吴尽搅动九州风云,掀起万丈狂澜!这是一个关于永恒生灵重塑天地秩序、成就万古最强天帝的故事!
  • 爱上学霸大佬

    爱上学霸大佬

    只想对你一见倾心,相信我们是命中注定,初见倾心是你,往后意亦是你,余生皆是你
  • 蓬莱

    蓬莱

    龙湾村位于山与海之间,是一个偏僻而古老的村子。相传,它的村民是上古龙伯国后裔,拥有纯正的龙族血脉。长久以来,这里每三年要举行海祭,将至纯童子献给蓬莱龙神,届时,神迹将出现在茫茫大海之上,荡起滔天巨浪,把祭品渡入山中。为了弄清此事,我们乘坐银盾号,进入冥海禁地,在混沌与迷雾中穿行。船影摇曳,鬼鲼横飞,鲛人浮没,龙鳌潜海。死亡与危险时刻与我们相伴,最终,我们历尽甘苦,竟真的寻到了蓬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威甚微

    神威甚微

    叶英在一次意外车祸后,穿越在了日月大陆。在日月大陆上附身在一名皇宫贵子身上。夺天地造化,杀人夺财,无人可挡。“你的天赋很好?呵呵,在我面前都是渣渣!”
  • 千岁秋

    千岁秋

    初知情爱的小青蛇不受宠的天族二皇子终是一腔情爱错付了人我以为我最爱你你便会爱我可你依旧是为了追求权利负了我这一错过就是一生我见过你百般模样,而你却只见过眼前的这个我?那日天边万里红霞,凡间的人们只道不知是哪位神仙娶亲,铺了这万里红妆……
  • 注余生

    注余生

    有的人注定将会是交叉线,只有唯一的交点。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每一个也只是别人生命中配角,甚至过客.
  • 瑾玉良媛

    瑾玉良媛

    上辈子,瑾玉落下一世恶名,半生凄凉,其实她什么事儿也没有做。这辈子她什么事儿都做了,便要看看在这深深宅门中,谁到底能够笑到最后。世人都说,这金陵名媛张瑾玉心地善良,可称之为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