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34400000009

第9章 人类历史的时间表——历法没有历法的时代(4)

我国古代制历方面的成就,虽然不能在此作全面的详尽的介绍,但在我们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还是作了较为系统的说明。由此不难看出,古代制历家们为了制订一部精密的历法,无不付出艰巨的劳动。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正由于此,我国古代的制历工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确实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且有一些历法还为外国所采用,从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据初步统计,仅南北朝、隋唐时期,日本就曾采用过五部中国历法。

历法的种类由前面的叙述可以知道,历法是人类进入农牧业社会以后的产物。当然世界上究竟哪一个民族制订了第一部历法,现在很难考证,但从有文字以来,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制订了自己的历法。不过,如果将古今中外所使用过的种种历法加以分析不难发现,不论这些历法如何花样翻新,就其实质来说,不外乎三种,即阴历、阳历和阴阳合历。现在分别加以介绍。

阴历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阴历又有太阴历之称。

在朔望月一节中已经指出,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大约是295306日(相当于29日12小时44分3秒),这样一个复杂的数字用起来当然很不方便。为了简化问题而且适用,就必须使历法的每个月(称为历月)只包含整数的天数。那么接近295306日的整数,显然只有9和30。如果取29H为1个月,它将短于朔望月大约半天,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产生这样的弊病,即朔的时刻(即新月)每月逐渐推迟;而如果取30日为历月的长度,它又比朔月大约长了半天,在使用过程中又会出现朔的时刻逐月提前的情形,时间长了还会出现一个月的月初和月末都是朔的错乱现象。为了使历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朔望月的长度,而且还要使历月只包含整天数,古代的编历家们便在历法中交替采用四日和30日作为历月的长度。这方法实在巧妙,它既避免了繁琐,又保证了朔必发生在每月的初一。

历月的长短问题算是解决了,历年(即历法上采用的年长)是历法家必须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历法家们自然会考虑到历年长度应尽量接近回归年的长度,因为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反应映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根据这个原则,经过反复观测发现,12个朔望月累加起来的天数最接近回归年的天数,请看事实:

295(日)×11=3245(日)比回归年约少41天。

295(日)×12=354(日)比回归年约少11天。

295(日)×13=3835(日)比回归年约多18天。

这样,编历家们就将阴历的历年定为12个月,其中6个大月。(每月30日)6个小月(每月29日),共计354日。但是,还有问题,因为朔望月的实际长度为295306日,而阴历年的实际长度为295306(日)×12=3543671(日),这个数字与354日相差03671,所以实际使用时,每过3年新月(即朔)又不在初一了。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就把第3年12月的29日改为30日,并称这一年为闰年。闰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共计355日。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阴历还是有其特点的。比如阴历的基本周期——朔望月,是月相变化的周期。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新月);十五、十六是满月(望);初七、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等,这对于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

阳历

阳历是按照太阳的运动来编算的,它的基本周期是回归年。这就是说阳历的一年以回归年为依据,但又不是简单地取回归年的长度为阳历年的长度。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即相当于365日5小时48分46秒),如果直接把它作为阳历的历年长度,就会发生如下现象:比如1979年从1月1日半夜零时开始,到了1981年就不是从1月1日半夜零时开始了,而是推迟了5小时48分46秒,即1980年是从1月1日早上5时48分46秒开始了。

到了1981年将是从1月1日上午11时37分32秒开始。依此类推,连连累加,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简便适用,制历家们只取回归年的整天数(即365日)为历年的长度,并称为平年。

可能读者会发问,那5小时48分46秒就弃而不要了吗?当然不是,历年多余的5小时48分46秒,累积四年就是23小时15分4秒,几乎等于1天了,因此就做了1条规定,即每经过4年要多算1天,这1年共计为366日,并称为闰年。4年增加1天还有问题,就是它又比回归年的实际长度多算了44分56秒。这个数字初看起来很小,但不要忘记“积少成多”这句名言,只要具体一算就会发现,积400年就要差3日呢!显然这样大的误差不容忽视。编历家们经过周密思考,一丝不苟地计算之后,想出了第2条措施:每满100年少闰1次,到第枷年再闰。这样规定之后,每400年中总共有97个闰年,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与回归年之长仅有26秒的差误,累积3300年才差1日,可见精度是很高的了。

话说至此读者可能又会发问,又是4年一闰,又是400年置97闰,怎么知道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呢?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具体说来就是,凡是公元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如1964、1972、1980年)就都是闰年,不能被4除尽的年(如1979、1981、1983年)都是平年。但是遇到世纪的年,能被400除尽的年(如1600、2000、2400年)才是闰年,不能被400除尽的年(如1700、1800、1900年)仍为平年。

以上讲的是阳历的历年。阳历的历月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阳历的历月数,大家都知道是12个月,但这种取法与朔望月毫无瓜葛,它只是承袭了阴历的办法也把一年分成12个月罢了。按平均分配的办法,历月长度应该为(3652422÷12=)304368天。为了避免小数,阳历的历月也分大月和小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7个大月,5个小月;

闰年

6个大月、6个小月。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的历月是:1、3、5、7、8、10、12月是大月31天;4、6、9、11月是小月30天;唯独二月份平年28天,闰年29天。这种参差不齐的安排难道其中有什么奥妙吗?尤其是2月为什么又是如此特殊呢?要将这个问题说清楚话可就长了,因为它涉及到阳历的由来。

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即阳历)起源于古罗马。据说古罗马最先使用的历法,分1年为10个月,共计304天,后来由于受希腊历法的影响,才将10个月增为12个月,全年354天,比回归年短11天多。为了消除差数,使历法的日期和节令符合,规定每两年增加1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只有22天或23天,将它安插在合适的地方。但是罗马帝国的统治阶级——僧侣却滥施权力,随心所欲地安插闰月,结果使得历法极端混乱,甚至寒暑颠倒,四时无序,所以有人曾幽默地讽刺说:“罗马人常打胜仗,但不知道胜仗是在哪一天打的。”这种不堪设想的混乱局面一直到公元前46年才结束,这年罗马执政官(即最高统治者)儒略·凯撒宣布了新历。

儒略·凯撒在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了新历。新历完全不考虑月亮的圆缺变化,只以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周期为准则,所以它已经是一部纯粹的阳历了。由于新历是儒略·凯撒颁发的,故又称新历为“儒略历”。

儒略历规定全年分12个月,共计365天。每4年一闰,每个月逢单为大月31天,逢双为小月30天,这样全年就不是姬天而是366天了,需要去掉1天。应该从哪个月中去掉1天呢?据说古罗马时代,被判处死刑的人一律在二月份处决,所以人们认为这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月,希望它快快过去,这样就从2月中减去了1天,于是2月就只有9天了,只有闰年才是30天。

至于2月份变为28天则还有一段故事。

据传说,儒略·凯撒的生日在7月份,而7月份又是大月,所以他常常以此而引为自豪,并夸耀自己的非凡。不料儒略·凯撒在改历后1年便遭暗算一命呜呼了。他的侄子屋大维于公元前27年继位后,一跃而成了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并享有奥古斯都的盛名(奥古斯都是“神圣”的意思,这是当时罗马人对他的尊称)。不幸的是,儒略·凯撒规定的“每隔3年一闰”的法则,被僧侣们误解为“3年一闰”了,这样从公元前42年置闰到公元前9年再闰的时候,竟已经置了闰年12次之多。比原规定多了3个闰年。令人庆幸的是,此时的奥古斯都如梦初醒,发觉现行闰法是对儒略历的误解,于是他果断地宣布,从公元前8年到公元后4年不再置闰。从公元后8年重新施行儒略·凯撒“每隔3年一闰”的科学规定。从这一点来看,奥古斯都是拨乱反正了。但他却以此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竟滥用权力又从2月份拿出1天,加在他的出生月8月上,并洋洋得意表示自己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可以与儒略·凯撒媲美了。从此8月就成了31天,2月则变成了28天,逢闰年也只有29天。又由于8月改成了大月,所以干脆从8月开始逢双都为大月,逢单都为小月了。

“儒略历”的平均历年长度是365天6小时(即36525天),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400年就多出3天多,可见“儒略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到了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发了改革历法的命令,命令有两条措施:(1)把1582年10月5日改为10月15日。(2)那些世纪年号不能被400除尽的年(如1700、1800年)不再算作闰年。只有世纪年号能被400除尽的年才算闰年,如1600、2000年都是。

这两条规定十分重要。第一,“儒略历”施行后,在公元325年曾规定3月21日为春分日,但到公元1582年格里高利颁布新历时,春分日实际上已经赶到3月11日了,与规定差了10天,就是说在从公元325年到公元1582年的1257年间,儒略历的节气和实际节气脱节了10天。新历的第一条措施便消除了这一矛盾。把春分日重新回复到了公元325年规定的3月21日。

第二,新历的第二条措施把“儒略历”400年中置100个闰年的规定,改为400年中97闰年,这样新历的平均年长是(〔365×400+97〕÷400=)3652425日,比回归年仅长00003日(即26秒)。可见新历经过3300多年才有一日的误差,新历与“儒略历”相比当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新历叫“格里历”。由于它很精确,所以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因而“格里历”就是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习惯上也叫“阳历”。我国于辛亥革命以后的1912年使用公历,其他一些国家采用公历的时间如表4所示;在介绍公历由来的过程中,读者可能产生一个疑问,即公历是在公元1582年由格里高利宣布实行的,那么公历纪元的“公元”是如何确定的呢?

纪元就是记载年代的起始点,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纪年法。我国古代采用的是所谓“王位纪年法”,即某个皇帝即位的那1年为第1年,以后为第2年,第3年……当更换了皇帝之后,纪年又重新开始。例如清代康熙于公元1662年登上了皇帝宝座,所以公元1662年即称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为康熙二年,依此类推。在西欧古罗马帝国控制的地区内,或用与我国古代类似的纪年法(它似罗马统治者狄奥克列颠称帝时为纪年的开始),或用“罗马建国”作为纪年的开始(罗马何时建国很难考证)。公元1世纪的时候,欧洲地区兴起了基督教,其势力和影响与日俱增,在所谓“罗马建国”后1284年,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基督教僧侣——狄奥尼西,他提出基督教徒不应该用“异邦”的纪年法,必须改由“基督诞生”的那1年算起。据他称(当然是编造)基督是在距当时532年以前诞生的,所以下1年应该是基督诞生后的533年。这种新的纪年法最初在教会中使用,到了15世纪中叶,在教皇发布的文告中就已经普遍采用了。当1582年格里高利颁发新历的时候,这种纪年法已经沿用成习了,因此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是从公元532年开始的,而不是从公元第1年开始的。公元元年相当于我国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年)。

至于公历的年首,则是人为的。地球绕太阳旋转是一圈又一圈,没有开头与结尾的,人们特意规定一个起点,来作为年首。按照古代的习惯,选取冬至(太阳正午高度最低的一天)后10天作为元旦(1月1日)。后来就沿用下来了。

阴阳合历

在报纸的刊头上和日历上,除了注明公历的年、月、日、星期几外,还注有农历的年、月、日、节气等等,这里的农历就是这一节要谈的阴阳合历。

我国上自秦、汉以前,下至清代末年,仅名家历法就有100余种,它们都属于阴阳合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报刊上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是由于我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的原因吧。

众所周知,阴历的基本周期是朔望月,阳历的基本周期是回归年。而阴阳合历,顾名思义是兼顾阳历和阴历的一种历法。进一步说,阴阳合历把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即朔望月)作为一个月,它又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即回归年)作为一年。这种历法的独到之处在于,历月,的日期代表着一定的月相,比如初一必为朔,满月则正当月中;另一方面它又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协调。但是制订阴阳合历的最大困难在于,朔望月和回归年没有公约数,所以一年安排几个月最为合理,就成了编历家们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了。

农历的历年长度以回归年为准,但1个回归年是3652422日,它比12个朔望月多11天左右(295306天×12=3543672天)。如果每年都是12个月,累积下去就会发生错乱现象,比如1980年春节在2月份,16年之后的1996年的春节就赶在8月份了,这是多么不方便呀!

古人在实践中想到,1年大约差11天,3年就是33天,于是就规定每过3年多加1个月,这样的年称为闰年。这样虽然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但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同类推荐
  •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依据其思想发展的轨迹顺序排列,以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考虑到阅读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写作技法作了相应注释,以期在词语运用及写作技法上有所指导。叶圣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作品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 你是那样对我好

    你是那样对我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嘴里咳出的子弹

    嘴里咳出的子弹

    《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嘴里咳出的子弹》中一个个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既离奇神秘,又真实可信。《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嘴里咳出的子弹》在手,神游世界,探古寻幽,自有乐趣。这一个个传奇故事,融中外奇闻于一体,汇古今奇趣于一书,内容翔实,洋洋大观。
  • 永远牢记的承诺

    永远牢记的承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飞碟与外星人

    飞碟与外星人

    本书内容包括:引人遐想的史前文明、飞碟与外星人的档案记载、揭露外星人的暴行、外星人留下的疑问、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文明、锁定神秘的UFO基地、窥探神秘的飞碟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月升影随

    月升影随

    原本逝世的他被复活唤醒,眼前只有一封匿名信,学院邀请函?命运似乎慢慢脱离的正轨,不远的未来究竟有什么在等待着他。
  • 回梦大唐林易的时光之旅

    回梦大唐林易的时光之旅

    穿越唐朝,回到大唐,其实是闲着无聊打发时间写着玩的,大家凑合着看呗,我只想编个故事,创作的初衷是做了一个这样的梦,然后突然醒了感觉意犹未尽就想把它补充完整点,因为梦境都是片段式的,想着想着就萌发了想要写个小说给他补充完整,也是自己开始改变自己每日两点一线的生活的开始,希望自己能锻炼出耐心。自身自己文笔有限,第一次尝试写个故意。希望大家看着开心就看看,觉得有意见就提出来,觉得不好看我也只能说尽力吧。
  • 九尺剑尊

    九尺剑尊

    琉璃月,长风庭,轩辕峰前血水艳,神石破世,一人独战傲苍穹。破乾坤,战五族,镇邪物,幻世独逍遥。听琴声潇潇,人生谈笑,世间多纷扰。无上天尊,且看一代风流天尊傲立世间。三年前你看不上我,三年后,你配不上我,永远不要瞧不起一个人,也许明天你看不起的人将会是你惹不起的神!本书粉丝读者群【天尊盟】:246966053
  • 武界神尊

    武界神尊

    一个追求武道的宗门弟子,一座玄妙无比的浮生神殿,少年楚木,偶然间获得太古大帝的武道传承,原本资质普通的他,从此出类拔萃,一飞冲天。浩然武界,武学传承悠久,三千道宗,天才层出不穷。从小地方走出,于历练中成长,小小少年,将在这个武道世界里,绽放光芒,横扫九天十地。
  • EXO之没关系我爱他

    EXO之没关系我爱他

    呀!白落颜,你怎么可以犯花痴呢?好说歹说你也是美女呀!咱们可以别把节操丢地上吗?“哎一古,落颜!来帮我洗碗嘛,我给你签名照好不好?”无疑这是个肯定句,白落颜在美色的诱惑下,跑去洗碗了。白落颜:放下节操,立地成佛。
  • 贞观最强家丁

    贞观最强家丁

    唐枫因着意外穿越大唐,成为长孙府的一名家丁。正值贞观盛世,小小家丁登上大雅之堂,游走在王侯将相中,惊得朝堂满朝风云。且看小小家丁,如何游戏人间,搅动风云。本文种田文,非考究!
  • 错误世界

    错误世界

    没有那一个人是错误的,只是这本就是一个错误的世界。但这里上演着一个个完美的故事。
  • 穿书之我竟然成圣了

    穿书之我竟然成圣了

    宅女一朝穿入修仙小说中,成为女主的送宝童子,怎么办?
  • 这个反派脑子有坑

    这个反派脑子有坑

    言卿:(拍桌)你tm这是什么杂货铺,什么种类的任务都有!系统:我是一个正经的杂货,啊呸,系统。等等,宿主,你手上拿的是什么?言卿:(皱眉)枪啊,不然还是什么?系统:……这是古代位面啊喂!……各路主角们注意了,万年坑货反派将在5秒内到达战场,请做好准备!主角们:“我去,快跑!”“不!我要弃权!”………某人:(笑)亲爱的施主哟,请问你掉的是这样的我呢(温和),是这样的我呢(清纯),还是这样的我呢(阳光)?言卿:……滚蛋,哪来的傻叉?……准备好接收入坑了吗?【剧情如有雷同,算我抄,欢迎举报。】注: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