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2000000030

第30章 走马兰台(5)

若抛开交通工具,出行的方式不单有坐船,当然包括徒步。说实话,徒步是我最喜欢的旅行方式,只要边走边看就不觉得孤独和辛苦,恍惚之间往往已走出很远很远。平日里不能出门,一旦获准出去,凡有值得看一看的景致我便舍不得坐车。只要脚板摩挲着大地,即便离家不远,也会强烈地感到自己已人在旅途。有一次自己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散步,无意中看到一只肥硕的喜鹊落在头顶的树枝上,纤细的树枝承担不起喜鹊的重量,就在它断裂的一刹那喜鹊拍打着翅膀飞了起来,看样子并没有因此受惊。后来我在心里暗笑自己,哪有长翅膀的鸟从树上摔下的道理?但目睹了这番情景,忽然在我心中拉开了和家的距离。生命成熟以后,自然面临着瓜熟蒂落,一旦经历了一定的磨砺和摔打,就会变的镇静和从容。此时你的家在哪里?相信已从心上转至肩头,由牵挂变成担当。人在旅途,才会看清人在成长。

谁能明白地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旅行?

当然,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得不探讨什么才是应当被赋予人文情怀的“旅行”,在我心里,真正的旅行不是一个人一条路地行走,更不是我们所谓的“旅游”。我始终觉得,旅行不是旅游,甚至谈不上多少娱乐的成分。旅游当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地,而且一般来说那里会带给你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放松,这一切都必须以物质财富的支持为出发点,因为你不能离开旅馆、饭店和车站而组织起任何像样的“旅游”。旅行呢?如果在你朝着可有可无的目的地驶去的路上,出现了任何值得你停留的理由,那么产生理由的地点就是你这一程旅途的终点。

旅游是自我奖励,旅行是自我放逐。旅行的动机的产生大都来自你熟悉的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产生的焦虑令你难以再俯首帖耳地原地待命。想要改善精神生活的质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冲开布满问题交集点的激流和暗滩,寻找散落在浑水之湄的意外空白。旅游呢?反是由精神上的空白扑向生命体验上的充实,寻找的恰是一股能注满人生干枯河段的清凉活水。人生的综合体验自觉贫乏,便会选择开开心心地旅游;而负累于人浮于事的数多艰难和不易,则会瞅准机会,甩下一切,把人生的浓墨重彩主动挥洒在一路寻得的空白上。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其实没有说清楚“人”以及“旅行”的任何一者,我总会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写作“人在旅途”,因为我觉得旅途是行者走出来的;而行者若无旅途的牵引,则只能算作流浪。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更不是注定要活受罪,而是人在旅途用点点的步连缀出自己的轨迹,那条轨迹,通常被叫做活下去的意义。

2010年2月18日

小镇春秋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就在心里宽慰自己:“写多长是多长,写多少是多少,累着你没关系,千万不要教你笔下的小镇露出强作欢颜的疲态。”关于小镇,我想说的话非常多,因为我喜欢小镇,也喜欢小镇里的生活;可一将下笔,又多少有些心虚,我出生在都市,生长在都市,只在上学的间隙回过几趟离城市其实并不很远的老家;至于其他称得起小镇的村落我则统统以游客的身份匆匆路过,与小镇的缘分实在是薄了点。

可为什么我仍旧觉得自己喜欢小镇,以及小镇里的生活?

首先当然得从对家乡的热爱说起。很少有人不热爱家乡,如若常年出门在外,对故土的眷恋则更为沉实。相信停留在很多人思念里的家乡符合小镇的大致样貌:村口一截古老的石桥,走过石桥是一条长长的村街,街旁会有几家门市,但绝大多数是虚掩着的各自的家门;北方小镇是砖石结构的房屋,尤其高高低低的平房房顶,从老远望去仿佛指尖刚刚划过的钢琴琴键;南方小镇多是木质结构,房屋高而瘦窄,临街的位置悄悄掀起一角窗帘,从里面或者流淌出少年潋滟的秋波,或者只是露出一豆瑟缩在春寒和秋气里的黄黄的烛火。这大概就是我们梦中的家了吧,回头望望已经走过的路,这些小镇是如此渺远,仿佛来去的音书已由重重山水永远阻断,教你担忧起自己是否真的生活在通讯便捷的时代;紧紧背上的行囊,这些小镇又是如此美丽,美丽到教你觉得有些不真实,明明是自己年轻时放在心里狠狠诅咒的穷山恶水,走过花花世界,阅尽滚滚红尘,故乡小镇是停留在记忆深处的真实——而在这宁静的真实之上,已经厚厚地覆盖了苍茫天地的缤纷碎片。家毕竟是可以让心灵放心栖息的树梢,而家之外纵横交错的枝头都不如家这样远离来往是非的威胁。因为热爱家,所以我们热爱家乡的小镇——这恐怕是世上最温暖的逻辑……

至于路过的那些小镇和在心里蜻蜓点水般的有关小镇生活的印象,我仍旧难以从记忆里删除。

在此说两句题外话,并非只有江南的小镇才应当被唤作“小镇”,在我心里凡是别有风情的村落都应当被冠以小镇的雅称。哦?“小镇”是雅称?当然。这两个字从唇齿前滑过的一瞬仿佛含着一口清甜的井水——一时间,就连心肝夺目的赤红都浸染上草木和泥土的颜色。即便平常生活中“小镇”不过是对地名俗而又俗的缀称,但这并不妨碍呼唤它而带来的雅趣。

深深感染我的当然是不同小镇的不同风貌。北方的小镇满面绽开着笑纹——那些纹路可以是平直的田垄,可以是纵横有致的沟渠,可以是地平线上枕着白云的一溜杨树,可以是各家的小院里升起的灰白的炊烟……北方小镇一如北方人一样憨直、爽朗、不间亲疏——飞驶在平原地带,没有几步,便是一丛结结实实的房屋。这些小镇一如他们哺育的黄河文明,根深深地嵌在土里,仿佛田间的麦苗和高粱,伸直了脖子不停地生长,任他如何风雨如晦、旱涝不均,也绝不停息骨子里的苍劲和内心深处的朝气。南方的状况则要不同的很。南方小镇是浮在河上的,我不能驱车从路边走马灯似的看过一座又一座,我的双脚必须踩进泥里;有时走上相当长的一段路,才能循着当地人的指引,穿过挨挨挤挤的历史风云,拨开山高水长的跌宕文情,一睹她笑靥如花的真容。我还记得周庄。尽管现在已商铺林立,酒旗如织,但一过黄昏,外客的游兴逐渐阑珊,周庄便还是那个婷婷袅袅的美丽少女——腰间别着双桥,衣襟垂下水带,一肩装饰着张厅如烟如尘的繁华热闹,一肩装饰着沈厅曲曲折折的前生福孽……南方的小镇美在“恒久如一”,它们是固体的琼浆佳酿,是雕在史书背面的缱绻云纹。我还记得乌镇。忘不了的是那里的居民。他们是真正的居民,至今还干着酿酒、制酱、印染等等的营生。有些人当然也把劳动成果摆在自家的窗前卖,游人来来往往,少有问津,从来听不到他们一句吆喝,更瞧不见他们满大街扯人家的袖子。你喜欢的话尽可买去,太愿意还价就别怪我礼貌不周——这是我从他们低垂的眼眸读出的一点暗示,准不准确一切由他。我在乌镇的一座小桥上比划相机,镜头里是小镇的河道和屋舍,感觉耳边不远忽然有气息在流动,扭头竟看到一个当地的老人紧紧靠在我的身旁。他的脸上抹着粉红的颜料,下身的一套行头还没卸掉,上身毛衣的领口仍可看到贴身的行头扮演着前朝的尊贵,也不知他从哪里刚散戏。他比划着问我是否需要帮我照相,我笑着告诉他:“我只照风景,不照人。”他朝我笑着点头,背着手走入了桥对岸的某条小巷。这果真是一方值得偏安的乡土,任何假以正义之名的刀兵搅乱这里的安宁都实在称得起罪过。然而也正是这里的安宁一度麻痹了整个华夏大地,又或者是华夏大地的傲慢和富饶连累了这里,说不清楚,一切还是由他。

自来关于南北方呈现出的不同风格的文明状态都有一番热烈的争论。从小镇的身上就可以明白地看出。北方的小镇是朴实的,是健壮的,是充满了斗志和希望的。南方的小镇是温婉的,是纤细的,是不希望被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搅乱她的宁静的。我们当然无法组织一场选美,把他们一一罗列在不同的名词后面;当然也不可能拿一种完美无缺的模板作为天下恒通的教条。挖开北方小镇壮硕的肌肉,在伤疤里塑造忸怩作态的人工河;或者拆开南方小镇平整的发髻,推成平头好开辟空空的广场。我不能讲这是南方或北方之一的胜出,也不能说这样做完全没有意义,甚至不敢苟同原封不动地保留古迹的想法……我只是担心,恐怕过些年,再没有人潮散尽后真实的周庄,再没有要为我照相的刚刚散戏的乌镇老人,也再没有梦中家乡古老的桥头和漫长的村街……

人生的大多时候,只顾醉心于向前冲锋的快意,总会忘记回头看看藏在身后的凌乱的脚印。其实,前进并不难,即便南辕北辙,教别人看来也是一种距离上的延伸,更何况人们还愿意自欺欺人;倒退更加容易,只需要原地不动,傻站在那里,自有大队人马把你踩过;难的是在急速前进中不忘回头望一望,那里往往藏着未及涉足的胜境和匆匆而过的美景——掉头回去?不可能。放在心里认真地念一念就足够了。路过小镇,更要回头望一望,回望的不止是可能遗失的美丽,更有自己曾经许下的满心感动——

毕竟,任何一个小镇,都是一些人的家;而其中的一个,还在那里等着我的归来……

2010年2月22日

火的赞歌

——谨以我赤忱的敬意聊以为火烧赵家楼之诸壮士菲薄的祭品耻辱的噩耗传递自遥远的塞纳河畔:怎可把你从伤心的记忆里偷走——我的一九一九年!可叹那些欲将奴役我、牛马我、而盗心不死的西洋与东洋;再可叹曹瞒余种、章淳余孽辱国体、丧国权、而犯我三万里皇舆周天!

卖国求荣——

难不成真要把堂皇的墓志铭随你们腐朽的肉体一同埋葬?

倾心媚外——

打湿在时代浪头的岂止是四万万中国人朴素的尊严!

我的同志,我的朋友:

“放下你手中还在穷究故纸的前朝墨笔;

抛开你身边浸淫了酸腐的史鉴和书奁!”

此行我若殒身不恤,定要请你转达给迷梦中的世人:

“我为救国而生,为抗敌而死;

死亦悲壮,虽死无怨!”

我若幸免得生,当同你一道向世人质问:

“百二山河,岂可任连夜苦雨肆意吹打?

难不成战斗的意志和生命的激情要统统摔碎在哺育我们的汉水秦川?”

书治兄,我知道你负不了责任,我也不需要你为我负什么责任!

自打冲开赵家楼的一刻起,

匡互生便誓以血钟之音震醒媚外的政府,

还有安眠在耻辱阴凉里似醉非醒的苍生黎民!

孟真兄,权且停下你劝我等止步的谆谆热语,

“我自生小出野里,腻味了世态炎凉,看厌了妥协乞怜!

我天生有荆轲的血气,更难掩专诸之凛然!

就让我在烈火中烧出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让我放手焚净国贼的赃产,

就让我淌着鲜血站到决斗台的一头吧,就让我梗着脖子高傲地倒下在铺天的落网前!”

你们听吧,这是一曲火的战歌: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你们看吧,这是一首火的礼赞:

“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

一个民族在悄悄醒来,世界将因他的决然苏醒而为之一振!

我谨以心中最赤忱的敬意挥洒在赵家楼余烬未熄的废墟上:

“壮士们——

尽管你们的壮举未必换回今天举国的称赞,

尽管你们的事业已随历史燃成一片渺远的烽烟,

尽管你们的墓前没有落下经年不息的滂沱泪雨,

尽管——

还是尽管……”

一个民族真的已经起来,

她的记忆簿里始终写着一曲火的赞歌——

每一个音节都打散成蜡炬投放在黑暗中的光斑!

一个民族真的已经起来,

她的身后匍匐着一地带血的荆棘;

她的前方汹涌着一片辽阔的海澜!

2010年4月24日

百般世味总伤怀

——火车上读张爱玲我很少读小说,即便读,除去沈从文、川端康成等有限的几位,其他的长篇也很难一口气读下来。短篇和中篇看的多一些,但即便这样,也无非徘徊在鲁迅、许地山、契诃夫、欧亨利这些巨匠的书案前,有的篇章可以几十遍、上百遍地读,有些只读梗概就略知无缘了。

小说读到这个份上可称得起懒惰和挑剔,然而更不招人喜欢的阅读取向还在后面:我很少,甚可称为“从未”喜爱过女作家的小说;我只爱读她们的散文,冰心、林徽因的文章我更是珍爱有加。有些书友和文友经常嘲弄我的这些怪癖,我也非常想像他们一样张口就能摆出俄式阔论和法美情操,但的的确确,我对长篇小说和各色女作家的小说都聚攒不起专注和衷情,可能是读散文太多太杂而生活又趋于清淡的缘故吧。

关于阅读,在我身上还有一个众人指责,而我自己也无可回避的巨大邪性——不爱读张爱玲,无论小说还是散文,甚至她的那些早已被世人奉为经典之经典的只言片语。和不爱读长篇,不爱读其他女小说家不同,不读张爱玲的原因我是了然于心而不存半点猜测的。首先是她的人,我觉得在她那里我根本找不到自我的方位,凝视她的任何一张照片都会觉得自己在被藐视,粗读她的任何一段经历都会觉得饱含着寻常人情感的世界在被她狠狠挣脱。“悲情”或“坎坷”这样的词语用在她的身上显得非常缺乏重量,“伟大”和“天才”这样的符号加在她的名下又总觉得那样滑头,忍不住教人挤出一缕苦笑。一个完全不留恋世态又尝尽百般世味的人,一只绣在阁楼屏风上的孤禽,教我不知如何去看,又如何倾情。再而是她的作品,“从来不读”而“不爱读”是自相矛盾的,早先读过一些散文,也没少听街谈巷议,同她的人一样,一眼就能从浩繁卷帙中辨认清楚她的文字,而那些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又不敢凑近逼视的模仿者与她的神韵差之千里,与她笔底的上海和香港更是来自两种时空。密封的文章格局里是裹不住的寥落和苍凉,这种悠徐的寒冷是早年读惯了大喜大悲和救国救民的我无法消受的。一直到现在,我仍无法在缺少外界压力的情况下静静地摩挲她的文字,我的生活本是一杯温吞惯了的碎末香茶,非教掺进去几滴极品的红酒,不仅色调不相宜,味觉也难以捉摸——我自以为没必要做这样无谓的探索。

前几天出远门,我想挑点书带上,可是等衣物、鞋袜满满地塞了一箱这才不得不把书减少为一本。带哪一本呢?这是会难倒所有人的选择吧,带喜爱的似乎不妥,因为喜爱的往往是一类,其中的哪一本都难以割舍;带讨厌的更加不可能,漫长的旅途,疲倦、困乏、无所事事,再加上面目可憎的文字的骚扰,时间就被锉成割肉的钝刀了。最后苦于选择艰难,就随便从枕边摸了一本塞进包里,火车缓缓启动时我才发现,那是一本张爱玲的《流言》。

同类推荐
  • 小窗幽记(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名家点评本)

    小窗幽记(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名家点评本)

    《小窗幽记》是明朝著名文学家陈继儒撰写的格言小品集,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道。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古典文学散文。
  • 赤潮

    赤潮

    本书为作者的诗集,包含“夏天的故事”“带血的眉毛”“远去的渔火”“抒情与歌唱”四部分。作者文笔细腻、视野丰富,用饱含激情的笔墨抒写胸臆,歌颂家乡的土地,热情赞美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向读者展示出其敏感的内心世界。
  •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诗,再到宋词和元曲,经典的古诗词或绮丽婉约,或豪迈壮阔,总能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奋发向上,让人们喜爱、感动,并代代传诵。但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爱之歌,还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情之思;无论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叹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拳拳报国之志向;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豪情,还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悱恻委婉,是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还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

    本套书详细记录了1901年到2013年间的106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本套书制作精美、内容品质上乘,也是收藏馈赠的佳品。
  • 我们时代的诗人

    我们时代的诗人

    本书是著名诗人陈东东讲述我国多位当代优秀诗人的创作与思考的一部散文集。写作源于《收获》杂志的专栏“明亮的星”,栏名出自约翰·济慈的诗句。作者首先讲述的是病逝于2010年的张枣,然后又继续写了昌耀、郭路生(食指)与骆一禾。作者希望通过讲述他所选择的这些中国当代诗人,提供给对当代诗不甚了解的人们一个入门指引。
热门推荐
  • 时尚与中庸

    时尚与中庸

    无论是在红尘滚滚的都市里进行生存竞争,或是在都市里的村庄做一尾可怜巴巴的书的蛀虫,小说主人公张明辉的思想始终都是既有传统(中庸)的一面,也有时尚前卫的一面。作者从各个角度切入,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展现了主人公的思想轨迹。作者还运用梦幻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的传统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西方宗教成分。古今中外的文化思想洋溢于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后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但愿我们大家共同沉浸在作品所营造的全新的境界中。
  • 一个穿越者的悲哀

    一个穿越者的悲哀

    大好男儿,岂能碌碌而为,当提三尺长剑,横扫天下,成功名,立大业!一个少年,身怀大志,毅然走向了争霸之路,南下巡查粮仓,西击川国,后野心膨胀,夺取皇位,从此征战四方!历经数十年的乱战之后,终于站在了高峰之巅,笑傲天下,领袖绝伦!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悲哀!当心爱的女人含恨望着他投湖自尽,他心冷似铁,不为所动!当心爱的女人远嫁塞外,多年之后,他满心欢喜找她回来的时候,她用仇恨的眼神看着他!因为他毁了她的家园!他是天上的太阳,也是地上的泥土,他是威严的君王,也是卑微的凡人!当心中的志向终于实现的时候,他绝望的发现,他除了霸业,什么都没有了!在绝望之中,他跳下了火海,结束了自己辉煌但悲哀的人生!
  • 浮生若梦我只喜欢你

    浮生若梦我只喜欢你

    再天宫之中,慕君曦给了白盛年一颗心。为了保全两人,仙家为两人造了一场梦。在梦中,白盛年对慕君曦一见钟情,爱惜无比。奈何坏人作恶,两人经历重重误会。君曦意外回到天宫,却遭人威胁回梦中刺杀白盛年。那天大雪纷飞,君曦一把剑刺入胸口。君曦微笑着看着白盛年,伸出双手,”你还愿意抱我吗?”白盛年一愣,缓缓上前,拥住君曦,将刺出的剑刺进了自己的胸膛。回到天宫之中的两人,能否克服阻碍相守到老?
  • 首席,偷吃请擦嘴

    首席,偷吃请擦嘴

    总裁另结新欢,要死要活要离婚?总裁,三心二意要不得,偷吃还想要转正?你有权利护航,我有长辈保底,跟我斗?你还嫩点!等等!首席要干嘛?你不要脱衣服,我……我不好男色……妈呀!不好,忍不住了!
  • 玄天上帝启圣录

    玄天上帝启圣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瓶里个仙

    瓶里个仙

    江湖传言,想要武功盖世独步天下吗?找瓶仙。想要美女入怀情之所钟吗?找瓶仙。想要堆金积玉富贵逼人吗?还是找瓶仙。平遥:不、不、不,我也木得办法!什么?你问她能干啥?平遥: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浪里个浪......
  • 王子的完美女孩

    王子的完美女孩

    晴氏四姐妹初到樱雪学院,就惹上了樱雪四王子。在和四王子打打闹闹的时候,四姐妹的心也被他们偷走了……后面有点虐心。
  • 棋局——黑夜操纵者

    棋局——黑夜操纵者

    一盘棋局,谁是棋子?谁是局中人?殊死博弈。我遇你,栉风沐雨,逐鹿天下。以命设局,以信任做棋子,迷局备好,请君入瓮。
  • 流浪三千大世界

    流浪三千大世界

    每当李秦淮从噩梦中惊醒时,他都能看到床边举刀的梦魇,而那柄锋利的刀越来越近。一个意外让他可以在诸天世界内流浪,追寻梦魇的秘密……
  • 极品修真领主

    极品修真领主

    天妒英才,巨星陨落,一代天骄林雷渡劫失败,魂穿异界,附身在了一个落魄世家的傻子少爷身上,强者之路,修仙之旅,一切尽在,修真界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