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06300000034

第34章

当我们谈到人的身体之时,显然也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自在之物来对待。虽然,身体也是被给予的,但这种被给予性却不同于一般自然物的被给予性,因为人的身体的存在受到心灵的映射、影响,并由此彰显出生成性的特征。

尼采反对传统的本体论,他的存在论在本性上是生成性的,他强调了身体、生命的存在及其生成的意义。尼采认为身体是一个大理性,而心灵、精神只是小理性,从而给予身体以优先的地位,但他却又忽略了心灵对身体的极大影响。尼采的“强力意志”的建构,以及他把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思考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这些都表明他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规限。身体的思想意义还在于,“我们基于身体的经验强化了我们对游离的思想的信念。”(Mark Johnson,The Meaning of the Body——Aesthetics of Human Understanding,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7,6.)同时,身体的经验也是心灵的感性基础。

梅洛—庞蒂从身体出发,力图消解肉体与心灵的对立,用各种概念的层次性来代替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在他看来,“因此,身体不是一个物体。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对身体的意识也不是一种思想,也就是说,我不能分解和重组身体,以便对身体形成一个清晰的观念。身体的统一性始终是不明确的和含糊的。”([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1,第257页。)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身体并不只是心灵的载体,也并不只是作为内容的心灵的形式。在本性上,身体不是心灵的附属物。

在梅洛—庞蒂看来,知觉使身体成为有意识的身体,身体是意识化了的身体,强调身心处于同一的暧昧状态。福柯从谱系学揭示了身体的历史印记,以及身体流变的本性,他强调了身体与性,而轻视了思考与心灵,也没有充分论及身体存在的心灵关涉。

作为心灵的存在的身体,它是受到心灵的影响而具有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就是心灵在身体上的独特体现,身体的存在方式如它的机能与状况等都会受到心理、心灵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身体不只是生理性的,也是心灵性的。

当然,泛心论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我说的泛心论是指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宇宙的基本物理成分不管其是否属于生命有机体,都具有心理的属性。”([法]罗狄—刘易斯:《笛卡尔和理性主义》,商务印书馆,1997,第63页。)在泛心论看来,现实是由许多独立而又相互区别的心灵存在物或精神构成的。费希纳的泛心论认为,人有人的灵魂,动植物有动植物的灵魂,地球有地球的灵魂,宇宙有宇宙的灵魂。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也具有泛心论的特点。既然宇宙万物都具有心理属性,人的身体与心灵的关联就失去了独特的意义,这是泛心论思想的致命问题。

相反,自然主义的技术哲学把技术看成是人体的一个部分,人体与技术同属于自然,这样技术就融入了身体及其存在,身体与自然物的界限也趋向消失。由此带来的问题在于,心灵的地位与作用没有得到阐明,并且还受到了极大的弱化与忽视。

在某种意义上,心灵及其存在的样式影响了身体的存在,有什么样的心灵,也就会在身体上得到体现,当然这些体现的过程与样式是复杂的。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规定。人的身体与心灵并不是简单对应的,身体也并不是心灵作用的直接产物。不同于非生命的存在如矿物等,也不同于动物的身体的存在,人的身体的存在离不开心灵的存在及其影响,也即它是有心灵性的、有精神的存在。

4.基于肉身的、身体性的心灵

把身与心完全分开,以及把身与心看成是简单的同一,两者同样是失之偏颇的。如果说,人的身体的存在是离不开心灵的,那么,也可以说,心灵的存在也是基于身体的,或者说心灵具有身体性。所以,“问我如果我不在某一特定的社会成长,我何以会思考,就像问我如果我没有以特定身体出生,不依靠任何特定的感觉与神经器官,我怎样能思考一样,都是无意义的。”(Michael Polanyi,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1962,323.)任何思想都有其不可分离的社会的、身体的基础。

在身心关系中,柏拉图强调的是灵魂作为理性的存在及其对身体的规定与支配。只有作为理性存在,灵魂才有回归理念的可能。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理性、灵魂与身体的关切,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探究与揭示。

在处理身体与心灵的关系时,既存在着偏向肯定身体与行为的物理主义、行为主义,也有偏向肯定心灵的观念论或理想主义。当然,还有很多的哲学家是兼有两者的二元论者。在这里,观念论强调精神多于身体,往往忽视了身体对心灵的影响。观念论认为,我们所见的物质、身体和一切经验到的东西,都可能是虚假的。因为,这些外在经验都是经由我们的心灵反映给我们知道的。

但是,观念论没有看到这样的事实,即心灵对外物、世界的把握与理解,离不开人的视觉、听觉,以及人的一切感官及其感知能力,因为观念需要人的感知觉器官即身体作为通道。“我相信,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是对这两种选择都加以拒斥。……”([美]约翰·塞尔:《心灵、语言和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第51页。)因为这两者都是建立在一系列错误的假定之上的。

笛卡尔的“我思”规定了“我在”,但人的存在的身体性却没有受到真正重视。同样,人的心灵的培育也离不开感知觉的滋养,没有感知觉为基础的心灵是枯燥的、缺乏生气的。在人的心灵的发育与建构中,人的各种感官及其感知觉具有重要而又分工不同的作用。

很显然,在非生命的自然物,以及动物的身体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培植与生成出人的心灵的。同时,二元论无法说明心灵对身体的认识与关切的问题。此外,“笛卡尔的后继者,鉴于他的二元结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作为整个体系的组成部分合而为一的问题。”([美]托马斯·内格尔:《人的问题》,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94页。)当然,这里仍然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其适切问题。

在这种结合上,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论”与斯宾诺莎的“身心合一论”都力图解决身体与心灵的同一性问题。但是,他们在解释身体与经验在理性、心灵中的重要作用时却遇到了困难。这种困难在于,任何这种结合,都是把二者看成是分离后的无奈之举。

康德把这种由先天理性(形式)和后天经验(质料)结合起来的命题称作先天综合判断,他以此力图解决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矛盾。但心灵的身体基础的问题,在康德那里并没有得到特别的关注。在现代,存在对思想具有一种规定性的作用,人们往往把身体、存在看成是心灵的规定,反离笛卡尔理性时代的基本思想。但是,这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规限。

值得注意的是,“因此,在试图为精神现象的本性提供描述的过程中,许多心灵哲学已被一种特别的形而上学关怀所支配:把精神现象归结为身体现象。”(Georges Rey,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Mind,Blackwell Publishers,1997,21.)这种形而上学关怀让精神消失在身体之中。视听觉是认识与审美活动中所依凭的感知觉,也是高级的、审美的感知觉,人们的心灵的建构往往主要是通过视听觉来完成的,如果人的视听觉有缺陷的话,心灵的成长就必然会受到限制与影响,虽然也会发生感官的功能补偿。

此外,还有触觉、味觉与嗅觉,它们也参与了人的认知与审美活动。这些感知觉本身就是身体性的。不仅较为低级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是身体性的,它们直接依托在人的身体之上。同时,视觉、听觉也是身体性的。

在原子论看来,我们在没有语言之前就已经有心灵了,甚至人以外的动物也有心灵。同时,整体论把心灵与大脑视为同一。这些观点都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另外,大脑经历着极其彻底的消失,因为它比其它器官更深藏在人的身体里,并被头颅骨这个罩子保护着。”(Robert Sokolowski,Phenomenology of the Human Pers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197.)这表明,大脑也同样是身体性的。机械唯物论把灵魂看成是身体这部机器上的一个部件,实际上是否定了心灵的存在及其对身体的意义。

梅洛—庞蒂认为,意识不是独立于身体的,它始终与身体在一起,从而强调了意识、心灵对身体的依赖性。各种感官及其感知觉活动,既为心灵与外界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又为心灵奠定了一个身体性的基础。这样,心灵就不再只是神秘而没有依托的,它本身就是身体性的,虽然,心灵并不可能还原为、等同于身体。

5.在冲突与交融中的身心相互生成

虽然,在前面论及了身体与心灵的相互关联与影响,并力图揭示一些为先前学术思想所忽视了的东西,但这种关联仍然是极其困难与异常复杂的问题。例如,二元论也处于变化之中,但“二元论的唯一变种是,它似乎可以为副现象论与平行论留有余地;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立场的一些困难。”(Robert Kirk,Mind and Body,Acumen Publishing Limited,2003,47.)当然,身与心的关联并非可以不通过任何媒介,而且二者沟通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作为工具的技术及其产物,既是身心关联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同时它又以其座架的本性遮蔽了二者的真切交融。在身心问题上,波普尔反对将它归结为语言的问题,并提出了人的精神状态与躯体物理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论”。

对于客观知识与身心问题的理解、解答,波普尔的“第三世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波普尔的“第三世界”理论也没有揭示身心的生成性特征。舍勒强调了身体的生成、演变在个体价值中的合法性,但他主要关注的只是身体与社会文化、价值情感的联系。

在身心关系问题上,生成论表明身体与心灵互为可能性前提。也就是说,正是身体使心灵的存在成为可能,同样,也正是心灵使得身体的存在成为可能。当然,这种可能性也是以二者的关切为基础的。这种可能性还表明,二者都为另一方提供了生成的可能,并让其生成得以实现。在这里,生成论强调的是事情自身的生成性特征。同时,这种相互生成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生成性的。

这些生成性特点,表征为流变性、过程性与消解性等,它们不仅存在于所关切的事情上,也发生在事物之间的关系上。其实,生成性是一种视角,它并不是某一事物或思想所独具的。对于身体、心灵及其关系来说,也同样如此。

在这里,“作为一种思想的运动,解构最为关注的是让我们注意到语言的不稳定性这一事实。”(Stuart Sim,Derrida and the End of History,Icon Books Ltd,1999,33.)任何概念、观念都是在历史性的语境中生成的,没有固定不变、持之以恒的思想模式与概念体系。其实,任何对某种永恒的、终极的根据、机理的偏好与依赖,都是形而上学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在这里,甚至难以实现细节上的表征,也不可能有可检验的实证结论,提供的只是生成论上的阐释视角。

生成论表明了身体与心灵之间的相互生成,这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但在本性上,生成并不等同于作用。一般所说的作用总是囿于某一学科领域的,如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以及与这些学科相关的形而上学。

还有,现代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由简单的心理元素所构成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先验的完形,这种完形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是人的经验的先决条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则揭示了人的心理、意识活动背后的潜意识及其影响、支配。从人性出发,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人的心理的发展与自我实现。在提出有意义的思想的同时,这些学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特定学科及其形而上学预设的限制。

在身心问题上,生成论力图突破这些理论架构的规限,主张把身、心都还原到一个既有冲突、又可交融的层面上,但这并不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预设。在剥离了各式限制与遮蔽的东西后,身心的相互生成才可能得以实现,进而为主体(观)与客体(观)、人与世界的各种关切提供阐释。德里达的颠覆的意义在于,“这种颠覆使我们的解构不至于停留在‘中立化’上,即一种简单地否定二分法(‘非此非彼’)的功能的努力。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因为那种等级制‘总在不停地自我重建’。”([美]劳伦斯·卡弘:《哲学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第333页。)既不是从心理学出发进行心理分析,也不是从逻辑、语言的分析方法入手,而是把身与心的相互生成作为现象学的事情本身。在这里,身体的意向性问题,成为了身心关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在这里,“身体的意象由一组复杂的意向性状态和倾向——感知、信念和态度——所组成,其中,意向性对象就是人自己的身体。”(Shaun Gallagher,How the Body Shapes the Mi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25.)先前的许多理论都是对这一问题的独特切近,都具有其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关于身体与心灵的相互生成的思想,在吸收先前各种观点的合理成分的同时,力图克服其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在这里,生成论及其在身心问题上的应用,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预设,因为这些预设违背了思想自身的生成本性。应该提到的是,在身心问题上,生成论并不否定各个学科领域研究的意义,以及学术思想所呈现出的多元性,而只是通过相互生成这一视角,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揭示一种新的可能性。

同类推荐
  •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迸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听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更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 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本书分别介绍了历史、职场、管理、谈判、人际关系、商场、投资、爱情等方面的博弈技巧,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了各种博弈的规则与理论,以便人们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存的技巧和成长的智慧。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异世界从复活开始

    异世界从复活开始

    系统:[心由所愿]升级到十级,可以为所欲为,满足任何愿望,哪怕毁灭整个世界。死亡的背后到底谁是主宰。一步步艰难前行又重头开始。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为何看不到尽头?我只想一直活下去,让你们永远记住我的名字。
  • 偏执墨总的宠妻日常

    偏执墨总的宠妻日常

    我愿焚尽生命,湮灭你所有的伤悲,倾其所有深情缱绻。纵然相思入骨,纵然万劫不复。我也只愿你眉眼如初,风华如故。??????????????????????——墨寒卿你曾眼眸含笑,轻声许诺,一生一世只爱一人,即便是沧海桑田。那一天,我一身红衣,凤冠披霞却也没能抵得过你心中的执念,终究你还是负了我。原以为我能够忘记你,可是当我遇见你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我还是会爱上你。——白芷颜
  • 分手之后还爱你

    分手之后还爱你

    分手后,苏子悦才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分手是因为知道那个男人不爱自己,如今又该何去何从?当她终于做出选择,多年前的秘密又在她面前慢慢展开……
  • 当修炼遇见系统

    当修炼遇见系统

    当资质平凡的郑峰遇见系统,他终于明白,系统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是金手指?是作弊?是一步登天?不,绝不是!系统的本质是数据反馈!它让资质平凡的修炼者在枯燥而效率低下的修炼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坚持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人生巅峰。
  • 带着房子闯兽世

    带着房子闯兽世

    她穿越就穿了呗,房子跟来也ok,父母跟来更好了,那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鬼地方!!!原始森林、远古巨兽、能变身的兽人、脾气古怪的精灵~没事没事小爷不在怕的,看我如何玩转异世界。远古基建文
  • 重回小时候

    重回小时候

    陈卿元,拥有一个普通优秀女生的平凡生活,小学二年级时喜欢上班里一个每次考第二的男孩,那是她的初恋;初中时与邻班的男生早恋,成绩下降不少,导致中考没考进重点班;高中发生了她一辈子痛心疾首的事,大她十七岁的已经成家立业的政教主任发现了她初中的恋情,结果他的规劝变成迷惑,不知人事的陈卿元稀里糊涂的没了女人最宝贵第一次------后来的高中生活,他或许是弥补她,或许是照顾她,或许是真的爱她,总之陈卿元与他纠缠不清,直到考上大学,刚好高中的校友追求她,陈卿元才真正与政教主任了断,对她的逼迫、威胁让陈卿元急需依靠而接受了那个校友。然后是如多数恋爱中男女的甜蜜,平淡,再到分手,尽管男生一直不同意,可陈卿元却坚持分手,正面临考研的她,上完自习居然狗血的遇到强奸的戏码,挣扎中被掐死了------窒息迷茫中,陈卿元默念心里唯一的念头,遗憾的事好多:让我重新来过吧,让我重新来过吧,让我重新来过吧------
  • 恶魔的贪婪游戏

    恶魔的贪婪游戏

    一次车祸引发的贪婪游戏让少年慢慢蜕变,这个游戏里的都不是人,是恶魔!
  • 斑姐再杀我一次

    斑姐再杀我一次

    娘斑,喜欢,遭拒。嫉妒,柱间,提刀。没打赢。猝。…………
  • 追夫有方

    追夫有方

    重生后。学业,事业,生活都被焦枝枝经营的风生水起。 唯有爱情,让她糟心。 有天。 她拦住经过面前的男人,面带凶气,问: “怎样才能追到你?” 男人沉默看了她一会,给出两个轻飘飘的字, “诚意。” 焦枝枝:………… 人都是他的,诚意还不够?
  • 快穿之反派boss真爱我

    快穿之反派boss真爱我

    注意:渣更随变看看吧,简介无能,具体看目录。本书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