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600000035

第35章 抬杠禅(2)

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故而指着一张竹椅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汝作么生会?”

桂琛禅师答道:“既曰唯识,又曰唯心,那就作唯识唯心会好了。”

玄沙禅师不以为然,说道:“理则是矣,无如破坏事相了,唯识唯心并不破坏宇宙万有。”

桂琛禅师指着一张桌子道:“那请问老师,您唤这个作什么?”

玄沙禅师答道:“桌子!”

桂琛禅师摇头道:“老师不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不唤作桌子,桌子者,乃是假名假相。”

玄沙禅师立刻改口气道:“的确这个不是桌子,这个的真相乃是木柴,木柴做成桌子则唤做桌子,做成窗子则唤成窗子,实则桌子、窗子的本来面目仍是木柴。”

桂琛禅师不住地点头,但玄沙禅师指着木桌又改口道:“此这个非木柴,非窗子,此乃山中大树。”

玄沙禅师见桂琛禅师正要开口,举手制止,故又再说道:“此亦非大树,此乃一粒种子为因,再集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缘而成树、成木、成窗、成椅,实则树木窗椅,乃宇宙万有之因缘所成。”

桂琛禅师道:“宇宙万有,仍是唯识唯心。”

玄沙禅师道:“汝既来此参学,不如说宇宙万有一切都是禅心。”

桂琛禅师与玄沙禅师所论,涉及唯识、性空、禅等学理,但玄沙禅师最后仍会归禅心,因桂琛禅师既从唯识而转归参禅,对过去所知所学不能舍去,怎能入禅?如一茶杯,已留有其他汁液,如今再装茶水,总会变味,桥路虽然相通,但仍应桥归桥,路归路,平等中示现差别,差别中亦平等。

深不可测

有一位研究经律论的三藏法师,问大珠慧海禅师道:“请问吾人本性真如到底变异与否?”

大珠禅师:“会变异!”

三藏法师:“您错了。”

大珠禅师:“你有没有真如?”

三藏法师:“当然有。”

大珠禅师:“如果你说真如不变动,那么你一定是个平凡的僧人。你难道没有听过真的修道者,可以转三毒贪嗔痴为三学戒定慧,转六识成六种神通,转烦恼成菩提,转无明为佛智吗?如果你说真如无变异,你就是外道!”

三藏法师语塞,认输说道:“这么说来,真如就有变动了。”

大珠禅师:“如果说真如有变动,也是外道。”

三藏法师:“您刚才说真如有变动,怎么现在又说不变?”

大珠禅师:“如果您清清楚楚地见到自性,就会知道真如和万物的关系,您说变也是,不变也是。如果你没有见性的话,说变也不是,说不变也不是。如今一听人说真如会变动就作变的解释,又听说不变就作不变的解释,你怎能称为杰出的三藏法师?”

三藏法师听后非常惭愧地说:“禅,真是深不可测!”

禅,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不是动,也不是静;变而不变,不变而变;此即是彼,彼即是此。这不是一笔糊涂账,这是禅的一统天下!

无情说法

洞山良价禅师初次见云岩禅师的时候,问道:“有情说法,说给谁听?”

云岩:“有情听!”

洞山:“无情说法时,谁能听到?”

云岩:“无情能听到。”

洞山:“你能听到吗?”

云岩:“假如我能听到的话,那就是法身,你反而就听不到我说法了。”

洞山:“为什么呢?”

这时云岩举起拂尘,对洞山道:“你听到了吗?”

洞山:“听不到。”

云岩:“我说的法你都听不到,何况是无情的说法呢?”

洞山仍不明白,再问:“无情说法出自何典?”

云岩回答说:“《弥陀经》不是记载说,八功德水、七重行树,一切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吗?”

洞山听后,不禁失声叫道:“是啊!是啊!”

洞山终于心有所得,便作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所谓无情说法,见到天空的明月,忽然兴起思乡之念;看到花落花谢,不禁有了无常之感。巍巍乎,山高愿大;浩浩乎,海宽智远。这不是无情跟我们说法吗?因此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真正的自己

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参加法眼禅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你参加我的法会有多久了?”

监院说:“我参加禅师的法会已经有三年之久。”

法眼:“为何不特别到我的丈室来问我佛法呢?”

监院:“不瞒禅师,我已从青峰禅师处领悟了佛法。”

法眼:“你是根据哪些话而能领悟了佛法呢?”

监院:“我曾问青峰禅师说:学佛法的人怎样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青峰禅师回答我说:丙丁童子来求火。”

法眼:“说得好。但是,你可能并不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意吧!”

监院:“丙丁属火,以火求火,这就是说凡事要反求诸己。”

法眼:“你果然不了解,如果佛教是这么简单的话,就不会从佛陀传承到今日了。”

监院听后,非常气愤,认为禅师藐视了自己,便离开了。

中途他想:“禅师是个博学多闻的人,而且目前是五百人的大导师,他对我的忠告,一定自有其道理。”

于是他又返回原处,向法眼禅师忏悔,再次问道:“学佛之人真正的自己是什么?”

法眼:“丙丁童子来求火。”

监院闻言,突然有所领悟。

同样的一句话,有两种不同的层次,可能有更多的层次。天上的月亮,小偷与恋爱中的情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于真理,不要钻牛角尖,“反求诸己”同然重要,广为通达更重要。

未到曹溪亦不失

石头希迁禅师,他的肉身现在还供在日本横滨总持寺,石头希迁十二岁时,见到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大师住在广东曹溪,而石头希迁正是广东人,六祖一见到他,非常高兴地说:“可以做我的徒弟。”“好啊!”于是他十二岁就做了六祖的徒弟了。但是不幸,三年后六祖就圆寂了。圆寂前,十五岁的小沙弥希迁见师父要去世了,就问他:“老师百年以后,弟子要依靠谁呢?”

“寻思去!”六祖告诉他。

希迁把“寻思”误为“用心思量去”,就天天用心思参禅。后来有一位上座告诉他:“你错了!师父告诉你‘寻思去’,因为你有一个师兄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弘法,你应该去找他。”

石头希迁听后,立刻动身前往。当他从曹溪到青原山参访行思禅师时,行思禅师问他:“你从哪里来?”

石头希迁回答道:“我从曹溪来!”说了这句话很了不起,意思是说我从师父六祖大师那里来的。

行思禅师又问道:“你得到什么来?”

“未到曹溪也未失!”

这意思是:未去以前,我的佛性本具,我也没有失去什么呀!

“既然没有失去什么,那你又何必去曹溪呢?”

石头希迁回答:“假如没有去曹溪,如何知道没有失去呢?”

这意思是说:不到曹溪,我电不知道自己有本具的佛性。像他们之间这许多对话,其中的意义,有些并不直接明白地说出,这就是禅宗的暗示教学法。

我们大家,知道自己心中有个未失去的无尽宝藏吗?

何法示人

临济禅师与风林禅师交往时,有一次风林禅师问道:“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不知您愿不愿意回答?”

临济禅师回答道:“谁不知道凤林上人是位大诗人,我可不要挖自己的肉作疮!不过我倒很好奇您的问题是什么。”

凤林:“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

临济:“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

凤林:“观风看浪起,玩水野帆飘。”

临济:“孤轮独照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

凤林:“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

临济:“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凤林至此已无话可说,于是临济禅师乃吟诵着:“大道绝同,任向西东;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后来沩山禅师看到这句颂词,就问仰山禅师道:“其速度之快,既然连石头的火花都追不上,甚至连闪电的光线也都达不到,那么古圣先贤又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后学呢?”

仰山:“老师您的意思呢?”

沩山:“只要是能言说的,皆无实义。”

仰山:“我并不以为然。”

沩山:“为什么呢?”

仰山:“凡所言说,皆是佛法;凡所佛法,皆在心源;心念一动,遍十方界;石头之火,雷电之光,均不及心快。”

沩山:“确实不错,海月也好,游鱼也好,风浪也好,帆船也好,寂静的江山,萧条的秋天,诗人剑客,天地机遇,总在心中,何关迷悟?何关迟速?”

禅者好问,因为他们对人生、佛道、禅心充满疑问,但另一方面的回答往往又答非所问,看起来答问没有关联,实际上丝丝入扣,紧密相连。所谓真理,有时同中有异,有时异中有同,其实同异皆一如,动静皆一如,东西皆一如,空有皆一如,迷悟皆一如。

进入深山

洞山禅师去访问龙山禅师。龙山禅师问道:“应该没有进入这座山的路,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洞山禅师道:“这座山有没有路,以及我怎么进来的一事暂且不谈,现在先问老师:您究竟是从哪里进入这座山的呢?”

龙山禅师道:“反正我不是从天上云和地下水来的。”

洞山禅师道:“请问老师,自从你住进这座山以来,到现在究竟有多少年了?”

龙山禅师回答说:“山中无甲子,世上的岁月推移都跟我无关。”

洞山禅师道:“那我再请问老师,是你先住在这里呢,还是这座山先住在这里呢?”

龙山禅师道:“不知道!”

洞山禅师不解地追问道:“为什么不知道呢?”

龙山禅师回答道:“我既不是凡尘的人,也不是天上的仙,我又怎么会知道呢?”

洞山禅师道:“你既不是人也不是仙,难道你已经成佛了?”

龙山禅师道:“不是佛!”

洞山禅师道:“那似什么?”

龙山禅师道:“说似一物即不中!”

洞山禅师终于提出他的主题:“你是什么缘故才住进这座深山呢?”

龙山禅师也就着主题回答道:“因为我以前曾看见有两头泥牛在打斗,一边斗一边竟坠入大海中,一直到今天也没看见牛的踪影。”

洞山禅师一听这话,不由得肃然起敬,立刻恭敬地对龙山禅师礼拜。

这里所说的深山,应该是指我们身体的五蕴山。我们怎样才会进入这座山的?当然不是从某一条路进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应该是业缘进入这五蕴山的!不过,深山好修道,借着我们这座五蕴山,所谓“借假修真”,怎能不值得恭敬礼拜呢?

宛尔不同

临济禅师有一次到襄阳去参访华严禅师,碰巧华严禅师正倚着拄杖在打瞌睡。临济禅师就轻轻地摇醒他,并婉言问道:“禅堂僧众大家莫不精进修持,老禅师为什么有空在这里打瞌睡?”

华严禅师好像无动于衷地回答道:“一个真正有修持的人,其作风与行为是不同于一般人的,你可不能随便拿我比人!”

临济禅师好像抓住了华严禅师的把柄,立即说道:“这么说,您对待不同的参学者,其摄受的方式也就不能千篇一律了!”说着便回头寻找侍者,大声呼唤着:“哪一位是侍者呀?哪一位是侍者呀?请给这位真正有修持的华严禅师一杯茶!”

华严禅师对临济禅师如此命令自己侍者奉茶并不以为忤,反而非常愉快地吩咐维那道:“维那!请你把这位远来的学僧好好地安顿在禅堂里,他能呼唤天下的禅僧!”

临济禅师对华严禅师如此安排,不但不欢喜感谢,反而拂袖而去!走到门口,回头对华严禅师说道:“你是有资格打瞌睡的,天下的禅僧没有人像你会接待禅者了。”

华严禅师听后反而生气说道:“你走吧!你叫侍者倒给我的一杯茶,我才不喝哩!”

禅门对临济禅师一向赞美他善于摄化,所谓“临济儿孙满天下”,其实临济禅师也非常受教,在他眼中“善知识也是满天下”。

临济叫侍者倒给华严的一杯茶,华严不肯回敬临济,这不是看不起临济禅师;因为自己有的,已不需要别人的赐予,自己圆满清净的自性,所谓自家宝藏,何必在乎别人的一杯茶?

有我在

云岩昙晟禅师与长沙的道吾圆智禅师,同是药山惟俨禅师的弟子,两人友谊非常亲密。道吾禅师四十六岁时才出家,比云岩大了十一岁。有一天,云岩禅师生病,道吾禅师便问道:“离却这个壳漏子,向什么处再得相见?”

云岩禅师毫不迟疑地道:“不生不灭处。”

道吾禅师不以为然,提出不同的意见道:“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

道吾禅师说后,也不等云岩的回答,就提起斗笠往外走去。云岩禅师便道:“请停一下再走,我要请教你,拿这个斗笠做什么?”

道吾禅师答道:“有用处。”

云岩禅师追问道:“风雨来时,作么生?”

道吾禅师答道:“覆盖着。”

云岩:“他还受覆盖也无?”

道吾:“虽然如此,要且无漏。”

云岩病好时,因渴煎茶,道吾禅师问道:“你在做什么呢?”

云岩:“煎茶!”

道吾:“煎茶给谁吃?”

云岩:“有一个人要吃!”

道吾:“为什么他自己不煎?”

云岩:“还好,有我在。”

云岩和道吾是同门兄弟,两人道风不同,道吾活泼热情,云岩古板冷清,但两人在修道上互勉互励,彼此心中从无芥蒂。他们谈论生死,有道在生灭处相见,有道在无生灭处相见。生灭与不生灭,其实在禅者心中均一如也。道吾拿一斗笠,主要是让本性无漏。房屋漏水,茶杯有漏,皆非好器,人能证悟无漏(远离烦恼),即为完人。病中的云岩,论生死,非常淡然;论煎茶,“还好,有我在”,如此肯定自我,不随生死,不计有无,此即禅之解脱!

一与三

玄沙师备禅师有一次向雪峰义存禅师说道:“有拄杖子吗?向你化缘一支拄杖子。”

雪峰禅师慷慨地回答道:“我有三支拄杖子,你拿一支去好了。”

玄沙禅师惊讶地说道:“每个人都只有一支,那你为什么却有三支呢?”

雪峰禅师解释道:“三支有三支的用处。”

玄沙禅师不以为然道:“是即是,我却不如此用法。”

雪峰禅师问道:“那你作么生用呢?”

玄沙禅师答道:“是三是一。”

此时,轮到雪峰禅师不以为然,他道:“三是三,一是一;三不是一,一不是三;是三是一,是一是三。此事如似一片田地,一任众人耕种,大家无不靠此为生,是一是三,你怎可只说是三是一?”

玄沙禅师道:“你凭汁么说是一片田地?”

雪峰禅师用手在虚空中一画,说道:“看!这就是一片田地!”

玄沙禅师道:“是即是,我不这么说。”

雪峰禅师问道:“你为什么不这么说呢?”

玄沙禅师道:“那是各人的事,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雪峰禅师问道:“既然人人如此,为什么跟别人借拄杖子,何不用自己的拄杖子呢?”

玄沙禅师下一结语道:“达摩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当来的则来,当去的则去,用一支拄杖子助他,莫用三支拄杖子累他!”

禅宗说的拄杖子应该是人人本其的清净本性,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不可说一,岂能说三?你无,我夺却你的;你有,我就给你。禅师与禅师之间,只是一来一去,一去一来,何必分别二三呢?

活水龙

梁山缘观禅师是宋初人,住湖南梁山,付法于大阳警玄禅师,有偈云:“梁山一曲歌,格外人难和;十载访知音,未尝逢一个。”

有一天,一位学僧来向他请示道:“知音难逢,是人生的憾事;家贼难防,更是吾人的困扰。如何提防家贼,请师道一句。”

缘观禅师答道:“认识他,了解他,变化他,运用他,何必防他?”

学僧问道:“家兵家将容易使用,家贼如何用他?”

缘观禅师答道:“请他住在无生国里。”

学僧进一步问道:“难道说连安身立命之处也无吗?”

缘观禅师道:“死水不藏龙。”

学僧问道:“那么,什么是活水龙?”

缘观禅师道:“兴云不吐雾。”

学僧不放松,再问道:“忽遇兴云致雨时如何?”

缘观禅师下床抓住学僧道:“莫教湿却老僧的袈裟!”并以偈开示道:“赫日犹亏半,乌沉未得圆;若会个中意,牛头尾上安。”

王阳明曾是禅门的高手,他说:“防山中之贼易,防心中之贼难。”“心如国王能行令,心如冤家实难防。”当吾人真正的禅心未找到时,无名的妄心确实不易预防。但缘观禅师说得好,识他、解他、化他、用他,不必防他!正如国家边防之患难除,而诸葛孔明对孟获七擒七纵,用化他之法,才能永绝后患。

心,住在哪里才好,无生国就是无住生心,以无住而住。心不能安住在五蕴之身或六尘之境上,因为这死水里不能藏龙,假如真龙兴云致雨,不可湿却老僧的袈裟,意即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日有升沉,月有圆缺”,你能从生灭中会意安住那不生不灭的真心,也就天下太平了。

不得见

曹山本寂禅师初参洞山良价禅师时,洞山禅师问道:“从什么地方来?”

曹山禅师回答道:“西院来。”

同类推荐
  • 生活就像一本故事书

    生活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来还要发生的种种的问题。愿书中的这些故事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抹亮色、一丝快乐,把难言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让我们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年轻人要懂得的做人道理(珍藏版)

    年轻人要懂得的做人道理(珍藏版)

    成大事的准则,做事先做人的学问……修养自身,塑造人际关系,洞察人性,突破自我,做人做事。从人生历程来看,做人始终是伴随始终的必修课,如果不在年少时打好基础,就如同一座大厦而无稳固的基础,如同一棵没有深入植根的树木,是绝对不可能长成参天巨树的。此所谓“大厦”和“大树”,就是青少年将来的成长定位。本书收集了青少年应懂得的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这些道理涵盖了青少年自身的修养、人际关系的营造、做人做事的方法、自我智慧的经营、洞察人性、突破自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多角度地教给青少年做人的方法。相信广大青少年们读了此书,一定会很快使自己的人格成熟起来,摆脱在人们心目中的我行我素、少不更事的形象。
  • 成长三书

    成长三书

    成长必备的传世典籍,青春必读的启悟佳作。师学孔夫子:半部《论语》治天下;问道孙武子:兵学盛典,人生锦囊;性定菜根香: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本书精心选取了《论语》、《孙子兵法》、《菜根谭》三本书中适合青年人学习的精要词句,用平易流畅的语言加以注释延展。生动但不浮浅,深刻却不晦涩。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口才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口才课

    一本书,让你成为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学者汤姆森如此断言。在很大程度上,口才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本书立足30岁这一特定人生年龄段,总结出33堂口才精华课,从求职到升迁,从交际到办事,从营销到谈判,从恋爱到婚姻,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口才训练教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口才的基本要领以及提升说话能力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这些要领,学会这些技巧,你将迅速突破语言障碍,大幅提高口才能力,30岁后你将在人生的各个领域挥洒自如,无往不利,征服人生,改变命运!
  • 时间决定成败

    时间决定成败

    本书对于每一个觉得就要被生活击垮的人来讲,都是一个绝妙的指导。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它将告诉你怎样将“要做”的事情完成,怎样开始充满激情的一天,如何改正浪费时间的习惯,如何得到两倍甚至三倍的工作效率……尤其是,《时间决定成败》将教会你如何驾驭你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而不是让它们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热门推荐
  • 星际仙侠

    星际仙侠

    一名自天而降的婴儿,在高山上被一对双胞胎爷爷捡到并抚养长大成为一个英俊的少年。他天生神力,却单纯善良、与世无争。可在一次被两个爷爷莫名其妙的送入山下踏入了大千世界后,一步步的,他从一个不谙世事的纯真少年,成长为宇宙间神话般的人物。感谢女子封面组,感谢鹿儿妖制作的漂亮封面。
  • 修仙之百步成仙

    修仙之百步成仙

    她一代医学鬼才,却因一张彩票穿越。穿就穿吧,只要好好活着就行。可那被封印的朱雀什么时候成了老娘的敌人。萧宝宝心里苦
  • 教育孩子的80种美德

    教育孩子的80种美德

    这是一部献给天下所有父母的书,同时更是一部关系到孩子们命运的书。书中荟萃了流传甚久的美德故事,这些智慧一直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深刻地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为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的指南,也给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希望带来了福音。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趋向正常,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缺点。
  • 沉香暮月

    沉香暮月

    天下三分,三国之畔,无人管辖的腹地总是最缱绻的。就连这销金软玉窝,都较之于别国的富贵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宸少的心间独宠

    宸少的心间独宠

    一群处于青春期叛逆而又各有性格的少年。各自怀揣梦想,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们相遇在一起,经历着属于他们不老的青春。他们叛逆,他们桀骜不驯,只为他们的青春不留遗憾。"在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 击鼓之愿

    击鼓之愿

    这不是一部结局总在意料之中的小说,这只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一个尚未完待续的故事。它有从朦胧到成熟的爱情,亲情和浓烈直至褪色的友情。不要猜测结果如何,因为没人知道结局。故事中的人物不是虚构的,他们真正存在于生活,只是改了名字,也活在了文字里。我希望他们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爱的人不会再分离,亲人朋友仍然相互扶持,一起面对风风雨雨,苦辣酸甜。这便是《击鼓》,一个真实的生活,一个美好的愿望。
  • 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太极拳中国功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她是天使还是魔女

    她是天使还是魔女

    失忆少年为了寻找六年前的真相。只生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那里遇到了一位有相同经历的伙伴外加女朋友。他们在一起经历一场奇妙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