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0600000010

第10章 美国对欧元区的政治、经济布局

欧元的出现,最大的意义是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这种替代作用,挤压了美国资本的国际循环空间,第一次给美国的资本创造特权,上了一个枷锁。

它的另外一个致命的地方,在于干扰了美国30多年以来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全面操控能力,美国必须担心的一点是,如果强势美元引起了各国资产泡沫的破灭,欧元会不会在美国之前下山摘桃子,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从以上两点来看,美元与欧元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美国顺水推舟引爆了希腊危机

高盛阴谋,其实是一个逻辑不清的流言

把时针拨回到2001年,当希腊靠着高盛的木马进入欧元区这座特洛伊之城后,债务的阴霾逐渐在这座诸神之国上空显现,欧元区原本坚不可摧的财政防线开始失去往日的光鲜,摇摇欲坠。希腊从高盛处获得的秘密贷款从一开始就是个代价巨大的错误。

在2005年接管希腊债务管理局的斯佩罗斯?帕潘尼克劳(Spyros Papanicolaou)说:“在2001年这笔交易达成的当天,高盛就从这笔交易中获利约6亿欧元。在这笔交易中,高盛通过衍生品的设计伪装了这笔贷款,并说服希腊不要将其透露给高盛的竞争对手。自那时起,这场交易的代价几乎翻倍,达到51亿欧元。”

美国《彭博市场》2012年3月6日,回首希腊债务危机的前因后果时,再次把目光锁定到了高盛头上,报道了高盛阴谋的一个新版本。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风险策略顾问塞提亚吉特?戴斯对《彭博市场》表示:“这些交易的结构非常复杂,高盛在确保自身利益时冷酷无情,不过这是它们这类机构的DNA的一部分。”

真的是高盛阴谋引爆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吗?其实不然,高盛与希腊的这笔交易,只是希腊所参与的众多衍生品交易中的一例而已,而希腊政府在这个交易上的损失,不过50亿欧元左右,这与希腊2 600多亿欧元的庞大债务相比,微不足道。

希腊的现任和前任政府官员都表示,外界实属过度担忧。他们指出,交易执行的时候,希腊已是欧元区成员国,而该国加入欧元区的申请是以1999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的。官员们还表示,这笔交易的规模也不足以对希腊的赤字产生明显影响。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并非什么高盛的“特洛伊木马”,更不是什么阴谋设计,从根本上而言,它是希腊缺乏高盛公司所有的那种美元资本无限创造平台的支撑而导致的。而希腊与高盛签订的衍生工具,也是一个公平的协议,只是希腊没有那个能力将它玩到底而已。

新情况需要新办法

在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就经常通过高盛发国债融资,以弥补财政开支赤字。不过,那时候,希腊发行国债是以自己的货币德拉马克为面值的,其他国家要买,就得换了德拉马克来买,还债就不是问题,大不了就印点货币,虽然这会导致本币贬值。

到1999年1月1日,欧共体12个核心成员国当中,11个国家都加入了欧元区。唯有希腊条件不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欧元区成员国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区内各国都必须将年度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二是,各成员国必须将国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下。

经过一番勒紧裤腰带,2001年1月1日,希腊终于加入了欧元区。不过,那个时候,欧元还没有正式流通,希腊还在用德拉马克,与虚拟的欧元固定挂钩。欧元正式流通的日子定在了一年之后,也就是2002年1月1日。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与希腊的财政收入情况,2001年,希腊可以发行90亿欧元的国债。

老规矩,希腊找到了自己的老伙伴高盛公司。这是一笔大买卖。不过新问题来了,德拉马克一年之后就要退出流通,自然不能像以往那样,用德拉马克来发行国债,用欧元吧,当时的欧元还没有正式流通,很不方便。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高盛建议希腊以美元和日元面值来发债(实际上是美元),日后还债自然也要用美元,高盛负责承销,实际是自己买了。这样一来,这笔债不论对高盛还是对希腊,都存在着汇率风险。因为还债付息日期,要延续到2019年。要是美元跌了,高盛就吃亏;要是欧元跌了,希腊就吃亏。

怎么办?高盛想出了一个当时看起来很公平的方案。那就是汇率互换合约,来对冲双方的风险。本来,欧元升值了,高盛是要吃亏的,当然希腊就会获益,因为希腊可以用更少的欧元,来还本付息。如何对冲这个风险?于是合约就规定,欧元升值的话,希腊要补偿高盛一笔钱。同理,欧元贬值的话,高盛就要补偿希腊一笔钱,补偿大概是一年结算一次。

那么,这个合约公平与否的关键因素,就取决于其所采纳的约定汇率。如果未来的汇率变化是围绕着约定汇率上下均衡波动的话,那么双方都会锁定风险,谁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以上就是这笔协议的大致情况。当然,由于高盛与希腊都对这一合约保密,媒体报道有各种版本,内容各有不同,比如有的报道,那笔协议其实是关于贷款的而非国债;也有的说,其实协议金额没有那么多,只有28亿美元。不过,它们的实质内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用利率衍生品互换合约,进行风险对冲,当然,你也可以叫它对赌。

这个合约太诱人,希腊无法拒绝

而魔鬼就出在这个约定汇率的确认上。

2001年是美国冷战后实力巅峰时代。当然,这一点也是10年后人们才知晓的。当时,克林顿的新经济革命,让美国经过了战后少有的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世界都认为美国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国家的距离,巅峰之后还有巅峰,美国历史学家福山甚至写了一本书,叫作《历史的终结》,认为人类社会的形态,将终结于美国模式,也就是“华盛顿共识”。

那个时候,“9·11事件”没有发生,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也没发生,中国还在苦苦地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奔波。

虽然美元指数已经连续6年上升,但距离1985年的高点还远,似乎没有理由预测美元会贬值。更何况,当时的欧元还没有正式流通,许多外汇交易商都在小心翼翼地观望,盘算一旦欧元正式流通,要配置多少欧元,很多人认为,欧元命运可能不会太好。

因此,即使是以当时欧元兑美元1∶0.9的汇率作为约定汇率,这个合约看起来都是公平的,实际上后来有半年多时间,欧元兑美元,在1∶0.82附近徘徊。当时,谁能确定这就是历史低点呢?

让希腊政府惊掉下巴的是,高盛开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难以想象的诱人条件,那就是以1∶1的汇率,而不是1∶0.9的汇率,作为合约的约定汇率。

也就是说,今后若欧元对美元汇率低于1∶1的话,高盛就向希腊政府支付赔偿;若高于这个汇率的话,希腊就要向高盛支付赔偿。合约立即生效!合约签署时,实际汇率是1∶0.9,低于1∶1,高盛就立即向希腊政府支付了10亿欧元的赔偿。

这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于是,希腊通过这个汇率互换合约,发行了90亿欧元的国债,实际却拿到了100亿欧元,那10亿欧元是高盛的赔偿。希腊很自然地拿这10亿欧元当作是财政收入,这就是“高盛替希腊做假账”一说的由来。实际上,是希腊政府介入了金融衍生品交易。

汇率衍生品交易,从本质上而言,是对冲风险的行为。交易不必向欧盟和欧元监管机构报告。更何况,高盛还与希腊政府签订了保密协议。

在2002年6月之前,希腊政府从这笔交易中一直都是赚钱的。从希腊政府的角度考虑,未来如果欧元升值的话,大不了把从高盛那里获得的钱再还回去就是。汇率本来就是上下波动的,但是没有想到的是,2002年6月之后,美元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下跌过程,更没有想到后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能够上涨整整一倍!

希腊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玩到底

2002年6月,欧元对美元超过了1∶1。这意味着希腊开始向高盛支付赔偿,2003年2月左右,欧元对美元,上升到1∶1.1,这意味着希腊政府要向高盛支付10亿欧元。

如果欧元此时扭头向下的话,那么希腊基本没什么损失。但若欧元对美元长时间保持在高价位上,希腊就会隔一段时间向高盛支付一笔赔偿。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让希腊更绝望的是,欧元兑美元没有向下,也没有盘整,而是继续向上突破。2004年上升到1∶1.3左右。

这下希腊就惨了。希腊就不得不不断地向高盛支付赔偿金,最终高盛通过这笔交易,连同手续费,一共获得了51亿欧元的利润。

不过,尽管希腊很快输了钱,但这其实也只是暂时的,因为这个合约期限是到2019年。谁能保证2004年之后,欧元兑美元不会再次跌到1∶1以下呢?

事实上,希腊政府也是这么想的。因此,2004年前后,它们要求把这个合约时间再延长一些,高盛答应了,合约其他条款不变,时间延续到了2037年,也就是说希腊实际上有足够的时间,重新赢回损失的。

不过,随着欧元的继续升值,希腊顶不住了。2005年,欧元兑美元就接近了1∶1.4,比2001年升值了50%。这意味着,希腊一年就要赔给高盛近30亿欧元,一共已经赔偿高盛50亿欧元,希腊政府没有那么多钱来继续支撑这个合约了。

于是,2005年8月,希腊要求重置合约。此时,高盛公司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又拿了一笔费用,将这个合约转给了希腊政府控股的希腊国民银行。高盛此举,等于是变相终止了这个合约。

当然,从理论上而言,希腊政府在2005年8月之后,还会继续向希腊国民银行赔偿。2008年,希腊国民银行又在高盛安排的一项交易中,将这一掉期产品转移给了一家特殊目的公司。有人猜测,这个特殊目的公司,很可能与希腊政府有关,从而让希腊政府的这笔汇率互换衍生品交易,不再给希腊造成损失。

希腊“一错再错”,美国抓住了机会

虽然说,希腊输在了对中期美元与欧元走势预测的失败上,但如果希腊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将这场对赌坚持到2037年,谁赢谁输还真说不定。至于高盛为这笔债务从德国银行那里购买10亿欧元的CDS,也无可厚非,高盛是为了防止希腊的这笔债务违约而买。

问题在于希腊自身,它先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后又过于悲观,导致中途退出赌局,完全失去了扳回的机会。这已经是错误。但接下来,希腊不是纠正错误,而是以更多的错误,来掩饰这个错误。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粉饰债务状况,希腊不得不制造更多的货币掉期交易、汇率掉期交易、债券利率互换交易等,其对手大部分都是美国金融机构。从2001到2002年,希腊又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了类似的衍生品交易,有的与汇率挂钩,有的与国债收益挂钩,有的与通货膨胀率挂钩。

希腊还有意隐瞒了其国债发售与金融衍生品挂钩的秘密,从而让欧元区的金融机构,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银行,对希腊国债的风险评估结果远远低于实际风险。这让这些机构对希腊国债收取了太低的保险费。也就是说,以与风险极不对等的低价格,出售了名义价值为数十亿欧元的CDS。这些金融机构因此而被希腊绑上了连环船。

过多的金融衍生品,放大了希腊的借债能力,在系统性风险没有发生时,这些以金融衍生品支撑的债务,被掩饰成了希腊的财政收入,使得希腊能够瞒天过海,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比如与高盛的那笔交易,当希腊从高盛那里拿到10亿欧元的赔付后,这笔钱就算到了财政收入上,希腊政府可以名正言顺地多花10亿欧元,而仍然符合欧元条约的规定。

但是,一旦发生了希腊所无法控制的系统性风险,比如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元大贬值、欧元大升值、债券收益大幅度下跌等,希腊就会以成倍的代价,输掉金融衍生品合约,使得财政问题突然恶化,短期财政赤字,甚至会在一夜之间数倍地上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让欧元兑美元达到了一个历史高点,当年年底,1欧元兑换1.6美元。这是2001年的希腊人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如果高盛的那笔合约依然有效的话,2008年,希腊一年就得向高盛赔付60亿欧元,相当于其GDP 2 500亿欧元的2.4%左右!

虽然这笔合约已经不了了之,但是,其他类似的衍生品合约的存在,还是触发了希腊的债务问题。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希腊再次过高估计了自己做假账的能力,终于顶不住而自爆了。

对当时正陷入次贷危机旋涡中的美国资本来说,希腊的消息真是“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在这之前,美国舆论已经预热炒了一次迪拜债务危机,但是,迪拜太小,根本不能转移世界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注意力,以及全球资本从美国的逃离,美元指数在2009年10月左右,已经快触及历史低点72附近。

现在,机会来了。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立即出手。即便迪拜危机在希腊自爆之后,又在11月曝出更大的亏空内幕,它也好像不受关注,没有什么人再理睬了。

一连串以希腊为主角的大事件,成为针对欧元的“定向爆破”,最终让希腊债务危机演变成了欧元区债务危机。

2009年12月8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

2010年4月27日,标准普尔再次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BBB+降为BB+,发展前景负面,信用评级已降为垃圾级。此外,标准普尔还下调了希腊国民银行、欧元银行、阿尔法银行和比雷埃夫斯银行的信用评级。

2011年6月1日,还没有走出债务重组阴霾的希腊再遭重创,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宣布,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大幅调低3级,从B1再次下调至Caa1的垃圾级。

2012年2月22日,惠誉宣布,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由“CCC”下调至“C”,“C”评级是惠誉评级系统中垃圾级的第11等,也就是最垃圾级。这也意味着希腊将在短期内违约。

接近3 000亿欧元的希腊债务,80%以上为欧元区成员国的金融机构所持有,最大的是法国。随着希腊危机的引爆,那些因为次贷危机从美国逃亡欧元区的资金,再次开始大逃亡,从欧元区又逃向美元。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欧元开始大跳水,而美元则开始了一个强劲的反弹周期。

软硬两手,试图分裂欧元

希腊危机背后的欧元先天缺陷

在赌场里,谁铁定会赢?

答案是赌本无限的人铁定会赢。比如一个人去赌场赌博,下1美元,如果输了,第二次就可以下2美元,如果输了,第三次再下4美元。一直无限下去,假设这个赌徒的赌本是无限多的话,那么只要他赢了最后一把,就等于他全赢了。

从根本上来说,希腊的问题出在它不自量力地与美国金融机构展开了对赌,在金融对赌方面,最终取胜的关键,不在于赌技如何,而在于资本的大小。

希腊的赌本相对于高盛这样的金融公司来说,是太小了。希腊一年的GDP不过2 500亿欧元左右,不及高盛公司总资产的五分之一,更何况高盛是背靠拥有世界美元资本无限创造能力的美国,可以随时以极大的杠杆融资,调动上万亿资金。相对于弹丸小国希腊,高盛就是那个赌本无限的人。

一个问题来了。

希腊所依靠的世界第二大货币欧元,为什么没有美元那样的资本无限创造能力?答案就在于欧元区的一个先天缺陷。

看了下页两张图表,人们难免会惊讶。因为不论是从债务与GDP的比值,以及财政赤字的平均规模来看,欧元区都不应该出现债务危机。出现债务危机的应该是日本、英国与美国,最后才会轮到欧元区。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欧元区出了债务危机?这是因为欧元区有一个美、日、英等国家都没有的问题:货币统一,但是财政却不统一。

在财政与货币权力统一的美国,美国财政部是唯一的国债发行机构,而州政府是无权发行国债的。但是在欧元区,我们看到的情况却相反,欧元区并没有一个发行欧元债券的统一财政机构,而是由各成员国分别拥有发债权。

这就相当于让美国各个州发行美国国债,而且各个州只对自己发行的国债负责。如果这样的话,美国有些州就会发不出去国债,因为有些州的债务负担已经十分严重,甚至已经接近破产边缘,其结果就是,这些州必然会遭遇今天希腊等欧元区问题成员国同样的债务问题。

政府赤字

数据: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政府债务

数据: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货币统一而财政不统一,使得希腊虽然用了欧元,但是它的实际货币发行能力,也就是印钞票的能力,却只能与自己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由于受到《稳定与增长公约》非常明确的约束,希腊央行的印钞能力,也只取决于希腊非常弱小的国债发行能力。

欧元区虽然已经破除了物理边界,但是银行与金融机构仍然存在国家属性,比如希腊国民银行就是希腊政府控股的,其他国家的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存在着相同的情况,更何况各个成员国,都有自己的中央银行,来调节自己的货币政策。

欧元区的这种情况,十分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里根金融自由化改革之前,美国金融业的状况。当时的法规禁止银行大规模地跨州经营,因此资本流动效率相对比较低。

今天的欧元区其实也是如此,由于金融机构实际上存在以国家行政单位为无形边界的条块分割,欧元区的资金流动效率,远远比不上美国。实际上,欧元区各成员国与伦敦金融城之间的资本流动,其效率也比成员国之间的资本流动效率要高。

也就是说,欧元区货币统一,政治、财政不统一的情况,不仅遏制了欧元作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的资本创造能力,同样也阻碍了欧元资本流动的效率。同样规模的基础货币,在美国可以支撑更大规模的资本市场融资,而在欧元区,支撑的融资规模要小很多。

这就相当于两个不同级别的魔术师,美国人可以用9个盖子盖18个茶壶,而欧元区的9个盖子,只能盖12个茶壶。

也正是因为如此,法国与德国强烈推动欧元区搞银行联盟,实际是要破除欧元区的资本流动低效的问题。

第一目标是分裂欧元

我记得在欧元区成立之初的几年,市场上存在一种普遍看法,认为希腊人的行事方式与德国人相仿。然而很少有证据能够证明,欧元区南部国家在采用欧元之后,其行为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

但文化与民族性格密不可分,能否轻易改变还不得而知。如基兰?凯利上周指出的那样:“……如果我生在一个这样的国家(希腊),我会觉得很难将自己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德国式的高税收、高资本积累、辛勤工作的方式。周围就是没有这样的氛围。”

这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第N次从文化的角度,论证欧元必败。

此前与此后,这位已经退休的曾经的美联储掌门人,多次放出话来,他认为欧元区注定失败,并走向分裂,其原因在于南北欧文化差异过大,导致北欧持续补贴南欧的过度消费。因此,合理的情况是欧元区按照文化相似性,分裂成几个部分 ,“把几个国家的货币合而为一的前提是文化相似,如德国、荷兰和奥地利”。

格林斯潘不是唯一认为欧元要分裂的美国经济界人物。

这个唱衰欧元的美国有影响人士的名单拉出来的话,是相当之长。金融大鳄索罗斯,股神巴菲特,与巴菲特、索罗斯齐名的投资大师罗杰斯,美国最新锐经济学代表人物保罗?克鲁格曼,准确预测过美国次贷危机的宏观经济大师“末日博士”鲁比尼,等等。

他们一直对欧元十分悲观。鲁比尼博士2012年5月在媒体上发表的一个观点,可以代表这串名单上所有人的想法:

欧元区不会在今年瓦解,但如果以未来三到五年而言,可能会有一些欧元区国家最后决定离开欧元区,最终导致欧元区瓦解发生。并非只有希腊,还有许多欧元区国家未来几年内必须被迫整顿公共与民间债务,预期终将有一个以上的国家离开欧元区。如果只是小小的希腊退出,还能掌控大局。但如果是意大利或西班牙退出,实际上就是欧元区瓦解。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对高手而言,对手的任何一个错误,都要将之无限放大,从而可以获得最大的打击效果。

希腊债务危机引起了连锁反应,演变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之后,让欧元分裂瓦解,就成了美国对欧元区的第一战略目标。

不过,这样的战略目标,美国政府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像格林斯潘这样的前美联储高官,提出文化决定论的学术观点,已经算是比较露骨的了。

这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阳谋,是国家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换作任何一个国家,处于今天美国的位置,恐怕都会这么去考虑。

正如在本书第一章中所分析的那样,欧元对美元利益的挑战所在,首先就在于欧元流通与贸易结算自身,用欧元的国家越多,就意味着美元金融寄生的世界链条,被挤压得越小,美国资本的利益就必然受到损害。

美国精英出的是一个馊主意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拯救欧元呢?毫无疑问,答案是欧洲央行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同时宣布容忍通胀率有所上升。即使推出这些措施,欧洲大部分地区可能依然要面临长达好几年的高失业率,但至少那是一条可以预见的复苏路线。

这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欧元区债务危机出的主意。 这个主意,其实反映了美国分裂欧元的一个战略路径。那就是要让欧元区犯下一个更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目前看来,很可能是欧元区在没有财政统一的情况下,大规模发行欧元债券。

克鲁格曼没有明说直接发行欧元债券,而是让欧洲央行出面购买政府债券,实际上是让欧洲央行为所有国家的债券提供信用担保,这就相当于变相的欧元债券。而美国“末日博士”鲁比尼就更直接一些,他在2012年6月28日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指出:“若欧盟各国领袖无法就发行欧元债券达成共识,欧债危机将会加剧。”

而美国对欧元区成员国不同国家的债务问题连续定向爆破,则在实际行动上逼迫欧元区早日发行欧元债券。我们以希腊等欧元区问题国家为例,来看看美国的行动是如何指向欧元区统一债券的。

在希腊债务问题恶化之后,希腊的国债已经发不出去了。2011年9月,希腊1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一度高达104%左右,也就是说当时买入100欧元的希腊国债,一年后可能得到200欧元,但利润与风险是共存的,这个收益率同时也意味着一年后,100欧元面值的希腊国债将可能一分钱都收不回来。因为希腊财政可能破产。

这种情况对希腊经济来说,是致命的。因为陷于经济困境中的希腊,更需要资金来刺激经济发展,才能减轻其债务负担,从而最终摆脱债务危机,但是如此高昂的发债成本,让希腊要么筹不到钱,要么即使筹到了钱,也无法用来发展经济。很难想象,希腊什么样的产业能够一年产生100%的利润,让其能够支付发债的成本?

希腊之外的欧元区其他国家,债务问题虽然比希腊小,但一样面临着同样性质的问题。债务问题的出现,让其资金筹集成本大幅度攀升,这反过来则会压抑其经济复苏,从而进一步恶化其债务或金融问题。

不过,德国的发债成本就很低,2012年6月,德国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一度为负数。但德国本身财政状况良好,并不依赖发债筹措资金。

越是需要资金的国家,越是筹款成本高昂,或者根本筹不到钱,而越是经济情况好的国家,或越是不需要筹集资金的国家,反而越是容易筹到钱,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与欧元区有关发行欧元统一债券的呼声日高。

彻底分裂欧元的陷阱

表面看来,发行统一的欧元债券是解决成员国债务危机的最便利,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财政权,发行欧元债券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如果这样来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话,欧元的先天性政治缺陷,将从一个肿瘤基因,迅速膨胀为一个毁灭欧元的巨大肿瘤。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财政统一的欧元债券,是美国以及一些只顾眼前的欧元区国家,为欧元量身定做的致命陷阱。因为,在没有财政权统一的情况下,若大规模发行欧元债券,将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债券将会找不到偿还的人。

当前欧元区成员国是各自为政,发行各国的债券。希腊发行希腊记名的国债,希腊以后要偿还这个债券的本金与利息;德国发行德国记名的国债,以后负责德国国债本金与利息的偿付。

统一的欧元债券,则是分不出哪个债券是德国发行的,哪个是希腊发行的。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就发行欧元债券的话,那么这些欧元债券到期之后,到底由谁来偿付本金与利息?

这就必然需要一个统一的欧元区财政机构,来负责这一偿还。但是这一机构并不容易设立,因为财政权不仅仅是设立一个欧元区财政联盟机构那么简单。财政权是建立在税收之上的,这就意味着欧元区成员国还要上交税收权,也就是一个具有联盟性质的税收机构。

而这又会触及另外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如果成员国的民众向一个统一的财政机构交税,而不是向各国交税的话,那么就会面临着税率的统一与福利统一的问题,税率统一可能还好办一些,但是福利统一,在短时期内,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因为福利的统一,真正意味着欧元区的富裕国家的民众,必须用自己的钱来补贴相对穷一些国家的民众。法国与德国以及北部欧元区国家的选民,愿意作出这样的牺牲,来换取欧元区的真正统一吗?

在短时期内,这是非常难的。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欧元债券本身,又将成为欧元的另一大致命冲击,并很可能真正击垮欧元。

抢回被欧元挤占的世界资本循环链条

欧元抢走了多少美元的地盘

凭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两条透明的规定,以及欧元货币发行的精致条约,欧元一出世就气势惊人。

从2002年1月欧元正式流通开始,欧元兑美元一路上扬,从一开始的1欧元兑0.9美元,最后上升到2008年时的1欧元兑换1.6美元左右。

欧元的上升恰逢的是美元的一个新的贬值周期的刚开始之际,这可以说并非巧合。作为美国金融战的老对手,欧元区应该对美元走势的长周期有所了解,因此,欧元选在2002年正式全面流通,可以说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机。

此后将近10年的美元贬值周期,给了欧元充分的时间,得以向美元那样,在国际产业链条中沉淀。自启动至今,欧元国际化10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欧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日趋上升。

2002年,在各国公布的外汇储备中,欧元的比重为18.3%,美元为71.1%;到2003年,欧元的比重上升至23.6%,美元降至67.5%;到2008年一季度,次贷危机爆发,欧元比重迅速上升达到26.8%,美元份额继续下降为63%。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弗兰克尔在2008年预言,在15年后,欧元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币。

直到欧债问题爆发,这个预测看起来都是靠谱的。到2009年9月,也就是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前夕,欧元的比例再度火箭般飙升,达到了27.978%,美元则急速下降到61.45%。

欧元区贸易平衡示意图

数据来源: www.Tradingeconomic.com

从2002年开始,一直到2005年,欧元兑美元升值的同时,伴随着欧元区的贸易顺差。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前,欧元在兑美元继续升值的同时,则出现了庞大的贸易逆差。

这说明,欧元开始像美元一样,向外部世界出口自己的货币,换回商品。一个类似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的资本流动模式,在欧元区逐渐成形。欧元区可以像美国一样,享受世界其他国家的铸币税了,这本来是美国的地盘。

将这个地盘重新要回来,打垮欧元让它分裂固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这个战略风险太大的话,那就退而求其次,让各国都知道欧元的问题很大,欧元资产没有前途,大家还是来投资美元资产吧。这就是美国的算盘。

维持一个病恹恹的欧元

2012年12月18日,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上调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将评级从“取舍性违约”上调了6级,达到“B-”级。这是欧债危机爆发以来首次上调希腊的长期主权信誉评级,而且一调就是6级。

然而,就在半个月之前,标普刚刚把希腊的信用评级降至“选择性违约”,离最低的“债务违约”仅一步之遥。两周后,标普的立场就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看起来有点让人难以理解。美国评级机构,为什么在希腊财政状况没有出现好转,GDP仍然在下降的时候,突然一反常态,将希腊的评级连升6级?

对此疑问,标普解释说,这次调升是因为欧元区成员国让希腊留在欧元区内的意愿强烈,希腊政府巩固公共财政和实施构造性改革的信心也很大。

标普给出的理由,让人感叹。根据愿望与信心,来对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进行评级,并一夜之间,连升6级。这种事情,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其实,标普的这个动作,体现出美国对于欧元区的破击战略存在着一个两难之处。这个两难之处就是,一方面,美国盼望欧元区可以出现索罗斯等美国资本代言人所宣称的 “解体”;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又担忧,美国出于解体欧元的战略目的,对欧元进行的一系列金融破击行为,反而会让德国与法国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举借助美国的破击战略,让希腊等问题成员国家不得不让渡财政权,从而造成欧元区的财政联盟,或者部分问题国家将财政权利部分上交,从而构成“部分”有效的财政联盟。

对美元而言,一旦欧元区这样的目标达成,将是最恐怖的噩梦了。

美国对欧元区的破击战略,固然让美国的金融问题得以临时掩饰,但是,如果代价是一个解决了财政联盟的欧元的出现的话,那么美国将得不偿失,欧元将从此成为一个克服了先天软肋的对手,美国的金融问题必将再次暴露,并再次成为世界焦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这条消息的话,就不难懂得美国资本的良苦居心了。

在德国与法国强力压迫希腊上交财政权的关键时刻,在欧元区围绕银行联盟这个曲线财政联盟的通道,进行内部讨价还价的关键时刻,希腊忽然得到了这样一份主权信用等级连升6级的大礼。

不论标普公司的这个转折有多突兀,然而,它带来的结果就是,所有持有希腊债券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少为希腊债券进行减记了。与此同时,希腊也可以用小得多的代价,来取得欧元区以及IMF的经济援助。

而如果没有这份美国评级机构送来的“及时雨”,希腊将可能不得不拿出一份必须让德国满意的财政紧缩答卷。标普这么纵容希腊,希腊的财政紧缩计划,哪天再次“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这正是美国的目的,让欧元区本来就难产的财政联盟,将更加难产。如此一来,欧元的财政联盟软肋,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治愈,欧元将长期成为一个病恹恹的货币。

通过对欧元区的主权债务问题的攻击,美国已经成功地把欧元的缺陷,在世界上做了一通广告。大家都看着呢,只要这点不克服,欧元的影响范围,恐怕也就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挤出欧元,试图修复美元资本的全球循环路径

次贷危机的最重要外部原因,就是欧元对美元资本外部循环链条的挤压,导致美元资本的大创造所产生的美元资本中的一部分,只能在国内寻找财富依附,房地产泡沫因此而起。

美国的大金融战略周期中的“泡沫固化”战略,美元资本无限创造战略,最终都需要通过美元资本的世界财富循环链条,才能发挥作用。

美国的金融战争的各种战略好比是“毛”,美元资本的世界循环与财富依附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这个“皮”,美元资本的无限创造能力,就是一个自我泡沫膨胀的放大器,就会在本土造成冲天的资产泡沫或者通货膨胀。

因此,从欧元手里重新拿回被抢走的美元资本财富循环与依附的世界链条,是美元为接下来的大反转,所进行的最重要的战略准备。实际上,不管是分裂欧元,还是为欧元设置陷阱,还是炒作欧元的缺陷,其最终的战略成果,都要落实到这一点上来。否则,分裂欧元又有什么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分裂欧元的代价与风险太大的话,美国就有可能选择维持一个病恹恹的欧元,美国评级机构一夜之间连续6个等级地上调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就是美国这一意图的体现。

那么,美国会如何判断目前对欧元的战略是否奏效了呢?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分量的变动。

自从欧债危机2009年10月爆发以来,欧元在各国公开的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急速下降,2012年9月,欧元的比例为24.1%,与3年前相比,下降了将近4个百分点,掉到了大概10年前的水平。

不过,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比例的下降,不一定就意味着美元比例的同比上升。欧元下降的地盘也有可能为其他货币让出了空间。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可能性,与2009年9月相比,虽然欧元占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下降了4个百分点,但美元却上升了不到0.5个百分点,目前的比例是61.8%

那么,美元打击欧元战略的成果,被谁摘去了?毫无疑问,在美国人眼里,那就是人民币!

同类推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本书是山东省委党校组织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教材之一,这套系列教材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书中紧密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步骤、途径等。全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国企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内容进行阐述。
  • 到评估事务所拿高薪

    到评估事务所拿高薪

    轻松会计网高手速成手册系列丛书将看似高深的工作彻底平民化,让普通人也能够胜任,同时将专业工作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使稍微具备会计基本知识的人,也可以一看就懂,一看就会。本书是该系列丛书之一,采用全真业务模拟的方式,将复杂的资产评估内容表述出来,详细介绍资产评估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如何撰写资产评估报告,并提供不同类型资产评估报告的范本。本书内容与网站互动,可以从网上下载全套资产评估表格。
  • 大国之道

    大国之道

    本书是一本研究当代中国私人和公共选择基本制度、规则与秩序框架的高水平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全书分宪则理论、财税体制、区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等几部分,对中国当代的私人和公共选择基本制度、规则与秩序框架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是一部既有理论创新也有现实关怀的学术佳著。
  • 阅读革命

    阅读革命

    本书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农村为研究,以“黄土·革命与日本入侵”为架构,通过对“张闻天晋西北兴县农村调查原始资料”等大量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对华北“边缘”地区农村社会或“革命”中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性解读。
  •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了房地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的作用机理以及房地产税负转嫁与归宿,探讨了房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的作用等;最后,提出了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热门推荐
  • 名缰利锁

    名缰利锁

    在西方绘画作品中,命运女神总是蒙着双眼(表示不偏不倚)、脚踏圆轮(象征祸福无常),一手持丰裕之角,一手在抛撒钱币。假如命运具象化后就是这样一位女子,那么作者相信,本书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命运女神的行为作了最好的注解。
  • 古道擎天

    古道擎天

    神仙打架,凡人未必遭殃。一介平凡的少年,无意中被诛仙古剑逸出的煞气入体。无奈中走上与天相争的修真之路。然而,不料天意弄人,妻子坠入魔障,好友嗜杀成性,恩师无故暴毙,一连串的身不由已,逐渐将他陷入命运漩涡之中。仙与妖之间究竟有着何种过往?神与魔之间究竟是谁在操控天地?道与佛又究竟存在何种因果?且随作者走进万古一道,来见证这一幕幕壮观宏伟的仙侠世界!
  • 大牌校花:高校痞丫头

    大牌校花:高校痞丫头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开学前,她遇上了一个不知怜香惜玉的混蛋小子;在家里,老妈还给她找了一个吃软饭的小白脸当爹地;更可气的是,转学的第一天,竟然有绯闻说自己‘不喜欢男人’!一时间,她风靡全校,成为本年度最受欢迎的搞基对象……
  • 宠爱为名之竹马你别闹

    宠爱为名之竹马你别闹

    “你知道吗?在我今天以为就要找不到你的时候,我感觉我被遗弃在世界的尽头,看不见日月光芒,只我一人被孤立在了黑暗之中。”——“你不在我身边,我会化身为一个魔鬼,任谁也唤不回我的理智。”——“傻瓜,我不会离开你,就算你把我丢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找回来的,这辈子我赖定你了。”——以爱为名义犯下的错都是值得原谅的吧?哪怕是天涯海角,我也会找回你。男人抱着一团软糯糯的肉团,对面前仿佛是自己的缩小版说:“这下你满意了吧,别再缠着你妈咪,跟你妹玩去。”说完把软糯糯的女儿递给儿子后,跑到卧房,像一只急需怜爱的幼犬,在女人的脖子上来回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可以翻牌子的LOL

    可以翻牌子的LOL

    英雄联盟赢了之后竟然可以翻牌子???杨小晓看着“胜利”下的8张牌牌陷入了沉思。金钱、技能、古董。甚至是枪械,属性,功法。好像没啥翻不到的。只要是能赢!!!-----“对面的小哥哥,伦家是个18岁的萌妹子,这把是伦家晋级赛,给个机会可好?”“什么?当我翻牌者,杀无赦。”
  • 杯酒映朝歌

    杯酒映朝歌

    这里有朝堂,有江湖,还有一个即将迎来乱世的天下。大楚一统天下多年,却没能将盛世延绵,外有胡蛮作乱,内有党派林立,江湖之上,更是纷争不断。当一个清爽少年郎带着一股子狠劲儿撞入已然四分五裂的大楚,看看他如何搅乱这六域十八州府的风云,鲜衣怒马之时,能否一举天下知。
  • 甜吻99次:恶魔少爷宠翻天

    甜吻99次:恶魔少爷宠翻天

    被一只大灰狼捡回家后,江希妍开始过上了凄惨的生活,她不旦要暖床,还得陪睡。她千方百计的想要逃离,可他却开出了一个个诱人的条件。“嫁给我,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江希妍犹豫了好久,“可他们都说你这颗大白菜被我这头猪给拱了,我配不上你。”男子沉思半晌,“确实是被你这头猪给嚯嚯了,所以你得负责。”江希妍,“……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