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63200000004

第4章 民族灵魂的真实吟歌——论张平创作的审美个性

张平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作家,他创作的原则是为人民大众、为老百姓说心里话。从8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祭妻》《姐姐》《糟糠之妻》《血魂》等,到90年代的长篇小说《法撼汾西》《天网》《凶犯》《孤儿泪》《抉择》以及《十面埋伏》,都先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评论家以题材重大,矛盾尖锐,揭示深刻,冲突激烈来肯定张平的创作风格,指出张平作品的现实意义。那么,张平作品揭示的内涵是对人生价值的意义探索,还是对社会法制思想体系建构的热切期望,抑或消除腐败以高昂民族灵魂的真实吟歌而引发人们思考。要深入了解张平作品的思想内涵,彰显作家的人文理想与作品审美价值的一致性,对张平小说创作的审美个性进行剖析是唯一途径。

一、丰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张平是山西这块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优秀作家,汾河水养育了他真诚坦率的性格,黄泥巴塑造了他朴实淳厚的品德,三晋大地五千年的文化熏陶了他成为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创作立场非常鲜明:为人民大众而创作。作品的出发点是为老百姓说心里话。这无疑把“山药蛋”派的“为百姓服务”和“以人为本”的创作宗旨及精神继承下来了。因此,山西作协主席焦祖尧才会风趣地说张平是“徒弟读懂了师傅”。

一部作品、一个人物形象能揪动百万读者的心,让人一次次品味和触摸艺术生命的意义,除了坚信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主人,更是历史的创造者之外,那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忠于生活,不浮光掠影,不媚世流俗,严格按照历史的客观真实进行创作,这是“山药蛋派”鼻祖赵树理文学精神的灵魂,是赵树理文学创作的准则。张平读懂的正是这一创作准则和灵魂,他清醒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艺术再现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与心声。比如80年代塑造的人物,大多是以人物内心的悲苦之情,衬托出普通百姓命运多舛与生活的不易。小说《祭妻》中的兰子姑娘、《公判》中的叶儿嫂、《姐姐》中大学教授的女儿等等,虽然都浓聚有张平少年时代随父下放农村、家庭生活悲苦的影子,但他却能够通过对个体生命的体悟,以作家敏锐的观察和体验,对原生态的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对丑恶、落后和愚昧等非人性的现实进行批判,由此体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不仅以朴实憨厚的平民意识渴望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更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揭露阴暗,从而产生了社会影响。1991年至1993年《法撼汾西》和《天网》的相继问世,是张平渴望社会清明的成功尝试。作品中的主人公作为基层领导如何以身作则,杜绝以公肥私的正面描写,契合了老百姓渴望“清官”的传统意愿,使老百姓为之拥护。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才会在小说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对号入座,服膺灵魂的煎熬。人们对张平批判腐朽与腐败现象,直面现实为民请命的勇气给予了肯定,但他却因此被推上了被告席,成为权贵们兴师问罪的对象。只是官司并没有给小说作者带来遗憾,远道而登门拜访的宽慰,电话不断的感人声援,跑到北京专程找张平要给予经济资助的支持等等,都给予作家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张平感动也理智,他明白作家不是救世主,只有凭借一腔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热血,凭借作家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敏锐的审美感应和艺术思维以及难以推卸的社会责任感,永不疏离人民的爱憎,在解剖自己思想灵魂的搏斗中解剖社会,才能为人民交出最满意的答卷。

张平始终认为:“文学不关注人民,人民又如何会热爱文学。”这是张平文学创作思想的真情流露,也是他能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真诚表达。他的长篇小说《抉择》内容厚重、深刻,是渴望进步、鞭挞腐败与人民清官情结最完美的结合。他懂得人民要歌颂的是什么,渴望的又是什么,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张平发现老百姓虽然对一些贪官污吏满腹怨气,却从没有失去对党和政府反腐败的信心。特别是城市工业的生力军,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工人师傅们,虽然面对国有资产的流失而痛心,面对下岗再就业的生存竞争而焦灼,但仍然非常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相信党的反腐倡廉决心等,这些都为作家把握时代气息、顺应民心所向,成功塑造李高成、杨诚等这样的反腐英雄人物打下坚实的正义基础和创造了震撼心灵的魅力。他的新作《十面埋伏》更是鲜明生动,感染力强。小说以一个普通监狱侦察员罗维民和一个在押犯人王国炎的智斗为线索,揭露了社会黑势力勾结官场腐败分子形成的黑网,和恶势力蠢然思动而枉费心机的生死搏斗,惊世骇人。评论家称之为“中国当代第一部正面揭露司法腐败,展示司法队伍中权与法、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两种社会力量强力对抗,殊死较量的长篇小说”。这是张平以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继承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又一部鼎力之作;是张平在渴望与批判的焦灼中揭示民族生存艰难的价值体现。他所追求的艺术社会性必将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及完善,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他作品的美感力量,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审美消费和审美体验中,也将产生从感性愉悦到精神享受的审美心理反应。

二、真挚的感情净化与升华

文学创作是一个需要极大地发挥个人创造的领域,而“个人创造”又是建立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之上,会受到时代及社会生活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人文精神在物质刺激面前被驱赶、被挤压,作家的心容易被役使等,都容易动摇个人创造的价值取向。但是张平没有动摇和颓废,他绝对看好自己作品的“畅销”力度,只是绝不能违背他的创作原则:洞察社会问题,关切人类命运。因此,张平没有随市场的驱使而乖巧文学,没有去赶风月浓情的时髦,而是持之以恒继承和发扬文以载道、以诗言志的文学思想,以作品给人以信念和力量,传达出人类探求真理积极向上的精神本源。所以他才会情绪高涨,厚积而薄发,使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充满史诗般厚重。

从80年代的处女作《祭妻》始,张平就把他独特的艺术视角伸向时代变革的最深处,以“文革”时期“唯成份论”的悲剧,描写了一位聪颖能干的“兰子”姑娘,由于成份不好致使兰子嫁到婆家也没能逃脱厄运的追逐。丈夫“赵大大”一家被牵连,因此把怨气统统洒在了兰子的身上,血统论的精神桎梏使兰子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她绝望地愤然告别了人间……故事催人泪下,从对“文革”血统论的批判中,也让我们看到了迷信自戕,影响社会文明进步的愚昧根源。兰子姑娘用生命作为代价,反衬民族劣根性的无情,足以体现作家以可贵的艺术质感,对民族觉醒的大胆探索是成功的。小说《姐姐》中,张平又以胞姐的经历作生活原型,描写了一位大学教授的女儿,因父亲被错划成“右派”而身负“恶”名找不到婆家的悲苦经历,揭示出极“左”路线给予民族及家庭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展示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坎坷与多难。张平刻苦地寻找到着属于自己审美品格的真谛,从而懂得要呼唤人的尊严,必须在社会改革中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由此张平的艺术感觉一发而不可收,《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十面埋伏》一部胜过一部,他将犀利的笔锋,插入到社会生活的最深层次,对社会改革的重大题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挖掘。

张平无愧于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把握住了自己不偏离人心向上的求进轨道,他的小说不仅仅从感情上溶进了人们痛恨黑暗、崇尚光明的求进心理,同时也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前进的规律中找到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无论是《天网》《法撼汾西》中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贾仁贵之类,还是《抉择》中,金粉豪华、暴利盘剥、贪污腐化的“郭中尧”之流,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沙子,早晚都会被淘汰的垃圾。而“处置那些贪官污吏时,铁面无私、决不会迁就姑息,即便是龙子龙孙,关系成网,也决不手软”的好干部刘郁瑞,以及面对集体腐败抑或结发夫妻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面对惊怒上司、施加压力、栽赃陷害、借刀杀人而始终斗志不渝的好干部李高成,都是历史发展的中坚柱石和动力。借以人民拥戴的中坚力量的活力来造福于人类,推动历史车轮的向前涌动,正是一位优秀作家信念的胜利和价值观的完美体现。

当然,要发展就有可能受到制约,而制约必将促使人们反思。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已经证明:“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张平在他的《十面埋伏》中描写黑势力用金钱铺就的监狱特权,竟然让一个在押犯人在服刑的监狱里也能过上花天酒地的生活,就是“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的真实写照,而它的痛彻意味应引人深思!法制思想体系的完善建构不容忽视,这是一位文学艺术家的灵魂呐喊,也是艺术家真诚感情的净化和升华,因此说文学作品的价值,凝聚着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三、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

在众多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张平的作品总能奇峰突起,意蕴超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仅是因为作家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重要的是他能用理想、用真诚来正视民族改革,关心国家的荣辱兴衰,以过人的胆量和气魄实践着他的献身精神。这在市场经济初步形成,受极端自私自利的贪欲支配所造成的一些负面现象——审美观的世俗化,功利主义的膨胀,由钱权交易所造成的社会不公,贫富悬殊,黑势力团伙霸道等等的社会现实面前尤显可贵。

山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学底蕴深厚,这无疑都为张平的创作提供平台,熏陶了他热情奔放的朴实情感,培育了他耿直、坚强的性格,同时使他的作品风格拥有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他在作品《法撼汾西》中,将山西人民爱戴的一位好书记作为原型,而惹怒一些对号入座的人,掀起的一场状告作家的官司轰动全国。那时有人惋惜作家引火烧身,有人为作家愤愤不平。张平为此付出了很多,却也大长了人气。接着他把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从苦悲乡情走向工业改革,始终不渝地对人生价值意义进行探索,对人性给予关注,以更饱满的政治热情表现关系国家命运兴衰的重大题材。在作品《抉择》中,他反映腐败与权钱交易的矛盾冲突,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对权势发起的进攻,是呼唤正义的一场战斗,没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没有真理在胸的凛然正气,没有美好的理想境界,不可能写出这样惊世骇俗的好作品,更不可能威慑到犯罪利益。《天网》在改拍成电影的过程中,作为全国人大常委的谢铁骊导演,因此接到太多的恐吓电话,不得不请警察在现场保护。《抉择》被改编成电视剧,曾拍过《孔繁森》的导演陈国星竟长时间找不到一家让他们进行实地拍摄的工厂。尤其是《十面埋伏》对司法领域腐败现象的真实揭露,使得某些监狱从此谢绝作家记者的采访等。正是文学与现实的有效契合,才体现出张平作品的威慑力是巨大的。

然而,张平作品的局限性也是存在的。比如大多人物直逼生活真实的场景,多少让阅读显得沉重,难以实现文学形象内蕴的模糊性和多义性的轻松。同时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对号入座而困扰创作。文学理论上,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直观的形象,它在一定的模糊性上产生的多义性,才会对读者的心理状态和观念意识产生影响。但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使张平作品在营造悬念、张弛、排比、反问、心理刻画等等的艺术手法是成功的。他出色的语言叙述功底总蕴涵着充足的张力,一系列持续性的反思追问,不仅蕴含着作者对一个时代的特殊理解,同时在故事与叙述之间构成的紧张关系,确实卓有成效地把小说叙述艺术推到了一个高度,为艺术作品的可读性以及所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带来了审美效果。

文学理论家顾祖钊教授在对文学的本质界说中阐述:“文学的初级本质体现为言理(志)、言情、言史三个互补性的侧面;中级本质体现为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性质;高级本质则体现为上层建筑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由于意识形态部分本身都属于历史哲学的一个方面,文学总的来说最终还属于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历史’。”这显然道出了张平作品本质性涵义的价值,在于能为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历史”鉴别意识形态真伪的可行性。西方学人克里玛在评价卡夫卡的《变形记》时说:“再度体现个人内心冲突的非凡能力,使他制造出这样一部作品,他可以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我们生存的最本质问题,将影响外部世界的变化转向我们的精神变化,他的价值就是无法估量的。”张平能让人们在善与恶、美与丑以及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中,从他对艺术独特的审美个性中,对社会历史进步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和新的思考,特别是在对现实生活背后的深层次的民族、社会、文化以及政治体制问题的反思借鉴中,唱响民族灵魂的真实吟歌,让不老的民族音符,不断地涤荡着人们精神领域的污泥浊水,因此,他的作品的价值实在是不可估量的。

同类推荐
  • 人间何处问多情

    人间何处问多情

    《人间何处问多情》中用诗词鉴赏与传奇故事串联起多位古诗词大家的或凄美,或壮烈,或动人的爱情故事。诗词和故事的交织能让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的背景及作者所要传递出的情感,又能让读者对这些诗词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太多的诗词灵感来源自爱情,爱情不仅是诗词的催化剂,更是人间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屠格涅夫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屠格涅夫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三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三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热门推荐
  • 混乱的大陆

    混乱的大陆

    师门被毁他走上复仇道路,恩人之死,他叛逆帝国,帝国内部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如何选择,黑暗种族再度复出他能否救世,行走在混乱中的冰之王者,是祸乱的开端还是末日的终结,复仇的宿命还是活下去的誓言,
  • 淘米水情伴永久

    淘米水情伴永久

    贴进生活,走出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励志人生,解读人情是非冷暖,活出真实的自己。
  • 玛格丽特的珍惜

    玛格丽特的珍惜

    我想表达的是在北京的那三年,关于友情,爱情,亲情的故事。这三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没有是是非非,没有孰轻孰重。只有默默的守护和对他们深刻的回忆。经历再多的曲折和悲伤,莫过于视为我心底最大的珍惜。我爱着,错过着,失去着,被伤害着,可是今天我还是努力的在爱着。无怨无悔
  • 晚风吹过的那个夏天

    晚风吹过的那个夏天

    她张扬,如同她为自己取的名字一般;他温和,就像古人诗中的阡陌公子片段一:她站在一个倒地呻吟的人身边,看着他,说:“这就是我。”他笑笑:“不是,这不是你。”、片段二:她说:“林晚,遇见我,是你这生最大的劫难。”他回答:“就算是,我也心甘情愿。”片段三:他躺在病床上,手无力的握着手机,惨白的脸微微笑着:“我要失言了呢,文夏,我,我爱你...”她站在喧闹的街头,手机那头传来悲哀的哭声,她蹲下,捂着嘴,眼眶不顾一切的开始决堤:“林晚,林晚..”
  • 世态

    世态

    世界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我们的文明究竟是由我们自己创造还是借鉴了他人的做法?亦或者它们全是由一群不为人知的家伙帮我们设定并创造。假如真是经由他手,那我们活在这个大体系中,有些事出格了,它们,会管吗?
  • 浮笙

    浮笙

    一个约定,让你守护我。却因此亲手打破这个美好的梦。误会,让我觉得你好狠。最后让我知道真相,这是否是对我的惩罚。
  • 管理越简单越好1

    管理越简单越好1

    此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管理的简单理论,同时注意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书中集无数成功人士的智慧和经验,相信对广大管理者将大有裨益。
  • 停骖录摘抄

    停骖录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世凶仙

    混世凶仙

    天道崩毁,三凶星现世!赵磐以区区小人物之身,智谋近妖,同修法、体、剑、魔、妖于一身,广纳各仙国绝世仙子,成就混世凶仙之名!
  • 问剑尘心

    问剑尘心

    一个穷的要命的杀手,会在这江湖中遇到怎样光怪陆离的人物,碰上如何千奇百怪的疑案,又会在解谜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这个江湖、关于这个尘世怎样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