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84200000012

第12章 那个重兵把守的地方(2)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电视业私有化、商业化的趋势及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向双轨制和多元化方向转变,制、播分离体制的形成(像英国有1000多家电视制作公司,BBC大部分节目都是向电视制作公司采购,制作公司间竞争激烈),使得无论公共电视还是商业电视,都必须以“消费者(观众)至上”为导向,以收视率赢得市场,所以必须在节目形态上、风格上更加让观众喜欢。电视发展至今,西方的电视媒体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类节目,全都开始向娱乐化转变。

一切公众话语都渐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

3、学者教授电视明星成长记

电视是个名利场,

导演就像魔术师,

进魔术箱之前是“灰姑娘”,

走出来的却是“白雪公主”.

电视台为节目需要打造学术明星

现在,有些文化层次又好读书的人,没有不知道于丹、易中天这两个名字的,他们出的图书更是以百万册的销量称霸一时的图书市场,两人的版税也以千万、百万名列畅销书作者前茅。这两位也成为各种大型社会活动、电视节目的重量级嘉宾,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他们原本是普通的大学老师,在学术和教学上也并没有太多过人之处。但是,他们确实已经成为“学术超人”。有人把他们二人称为“学术超女”(于丹)和“学术快男”(易中天)。

于丹、易中天等一大批学者蹿红,电视就是搭载他们“登天”的“长二捆”、“神州飞船”。帮他们飞天的“一级火箭”是央视的《百家讲坛》,连续十几期节目的露脸,使他们迅速成名。“二级火箭”是推波助澜跟风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使他们名气更加大。“三级火箭”又是电视台的各种大型节目、活动,使他们成为电视台的常客、观众中的熟脸和大名星。

但是“于丹、易中天们”的蹿红,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他们成就于电视,电视也必然会选择他们。

以下本人总结的一点体会,也许会对也想成为公众学术明星的大学老师、学者们有些启示。

要想成为被电视台打造的明星学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综合素质)

1.“会说话、形象好”。我这里说的“会说话”,是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地给大家讲一件事,就是要有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潜质——这是电视导演们选你上电视的最主要的条件(光能说,说得不幽默、没亲和力,就没有电视收视率,导演们也不会选你)。“形象好”不是说长得非得像明星一样英俊漂亮,而是气质要好,有学者范儿、有气场。

2.“擅改编”。就是要有把学术着作改编成大众通俗读物的本领,或已经出版过畅销的通俗读物(这说明你这个专家学者有草根意识和服务草根的本领——电视最主力的观众是草根阶层)。

3.“影响力”。你的讲课或演讲在校内已被学生追捧,这说明你已经具备上电视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

4.“学术力”。你在学术圈里要有一定的名气,不见得是最顶尖的,但也一定是很不错的。

另外,你还要有不惧学术批评、反讽,以及各种羡慕、嫉妒、恨的胆量,不怕当“大款”,不怕当“明星”,甘愿放下身段,能上能下(即能搞学术、又能搞通俗,能把学术的东西变成大众化、普及化)的素质。

具备了上述“基本条件”,其他的,电视导演都可以帮你策划、包装。语言和表情(表演),编导可以指导你调整、修改。不懂得做电视,导演可以传授给你(于丹老师除外,因为她本身就是搞电视研究的学者)。电视导演们需要的是,你有能拿到电视上讲的东西,诸如选题、内容,外加“作料”——吸引人的“段子”、“包袱”。导演得有“货”可挑,或者你能根据电视导演的需求快速创作台本。

另外,教授、研究员、学者们,不要小看那些毛头小伙、黄毛丫头般的不起眼的小导演们,他们也许才疏学浅,没法跟您比学问,但做电视人家可能是一把好手,在这方面人家才是专业的。想出名、成为学术明星,得靠他们,听他们的没错,别小瞧他们这些晚生。

学者们如能上了电视、出了名,得到的实惠,好处是谁都算得过来的。(上电视出名后,马上会有出版社找到你为你策划出书。原来只在本学术圈子有些权威和名气的,过去出书基本上靠科研经费或自己倒贴的,出名后就不同了,立马会因电视的影响力把书乘风搭售,而且会是畅销书。)

谁能上电视都得看电视台导演、主编、制片人的,学者们基本上是被动的,得等待他们来挑选。因为,他们要根据做电视的需求和标准看你是不是做电视节目的“好材料”。

我有个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朋友,他在和我聊天时,说起了他们选“主讲人”的程序和过程。

如果把日播节目《百家讲坛》比做一个流水线,选拔包装主讲人的过程,跟电影导演张艺谋选“谋女郎”差不多,学者们走红过程也与谋女郎们颇为相似。易中天曾说过一句着名的话:你要想在《百家讲坛》讲好,第一个条件就是你甘愿被“修理”;第二是你能够被“修理”。只有被彻底“修理”过的主讲人,才能包装成为符合《百家讲坛》流水线出品要求的杰出“演员”。

《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曾提出过选嘉宾的“三维选人轴”理论:这个选人轴中,Y轴是纵轴,对应这个备选主讲人的文化和学术根基;X轴是横轴,也就是备选主讲人跟大众交流的能力,要口齿清楚、思维缜密,同时最好有幽默感;而Z轴,则是直指人心的,就是这个人要有人格魅力,受观众喜欢。全部符合这3条的学者,才能进入正式的明星打造程序。

第一步海选:首先,栏目组派人在各个大学校园内发布公告,征求主讲人;第二,请人文院系推荐几个好的老师进行面谈;第三,走访大学生,让他们推荐讲课生动有趣的老师。然后是预选、初选、面试,经一轮筛选合格,最后由制片人拍板。

也有的主讲人是熟人介绍。笔者就在一次和纪连海老师做节目的时候,亲自问过他是怎么走上电视的。他说:“这得感谢我的一个学生,他向他的爸爸推荐我,他爸爸又向《百家讲坛》的导演推荐,我就被他们弄上电视了。我这个学生的爸爸叫阎崇年。”

第二步包装、打造:我们说的包装,是指让这些专家、教授先“洗脑”,把过去学术性的语言变成通俗性的语言、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时代感强的语言,或用俚语讲解经典,把讲演、讲座、念讲稿的腔调变成讲故事的口气。讲故事就要有悬念,你的讲解几分钟就为观众设计一个悬念。至于你的穿着是西装、休闲装、还是长袍马褂,因人而异。所有被选中,要进行录制播出的主讲人,都要按“吸引眼球、有亲和力、会讲故事、语言通俗”的电视节目要求被打造,在符合“标准”后,由电视台导演根据你的研究领域给你指定选题,让你准备,然后进行试讲、试录,最后播出。

第三步播出宣传:一般被选中后,又进行试讲、试录,节目组就会录制几集或十几集,然后制作预告片提前预告,直至播出。等连续(《百家讲坛》为日播节目)十几集的节目播出后,主讲人也就“名扬四海”了。跟着,出版社开始“盯上”你,趁你在电视上的“热乎劲”为你出书。电视打出知名度后,书就很好卖!这已经成了出版社屡试不爽的诀窍。

在近几年京城最火爆的电视节目——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养生堂》里,有杨毅、曲黎敏、王晨霞、李智、吴大真、罗大伦、程凯等一批老中青中医养生专家被打造成了明星。这些“中医养生明星专家”,几乎各个着书立说,被出版社追着出书,而且各个捞得个“五位数、六位数”的版税,在各自的医院或诊所的挂号费也成倍涨价。

电视是把“双刃剑”,专家当明星有利就有弊

电视节目可以让一个在业内“不权威”、“不着名”的专家迅速成名,成为观众眼里的权威专家,带来诸如出版“热销书”而大卖、讲课费大涨、门诊挂号费提高等好处和实惠。除了获“利”,可也会有一些“弊”随之而来。

有一个颇为有趣的例子。

某电视台的一个科技栏目组为做一期“蜜蜂与人类健康”的节目,想从国内在蜜蜂研究专业里找最权威的专家,尤其是要找有过科普着作的专家,可经过一一筛选,不是学问好、口才不好,就是讲话太学术,不会讲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都不理想。这个节目组的一个编导是我的学生,他和我聊起此事,我给他推荐了一个专家。那是我偶然翻阅一本健康杂志发现的一个很会做科普的专栏作者,几经周折,编导找到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中青年副研究员,XX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专业刊物的主编。一经接触,编导发现,这是一位理想的“好嘉宾”,口才好,有专业知识背景(博士),办刊物懂科普,讲话浅显易懂,形象也不错。上了节目后,编导觉得是个难得的科普类节目的嘉宾,节目收视率和观众反馈都不错。不久,她被电视人们一一发现认可,其他好几个健康养生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也纷纷邀请她做嘉宾。很快,这位蜜蜂专业刊物的女主编、副研究员就被电视节目炒成了熟脸,成了观众眼里的知名专家。她本人也尝到了在大街上被观众认出来,经常接到咨询电话,出版社联系出书的收获。她还多次对我的举荐表示感谢。

可没过多久,她给我打来电话,大诉其苦,并问我电视台能不能撤下有错的节目。原来,她曾接受一档生活服务类栏目的采访,编导是个经验不足的年轻人。该节目播出后,她陆续接到很多朋友的电话,还听到一些行内专家不好的议论。她之前并没有看此节目,在朋友们的建议下,她从网络上看到了这段采访视频。该节目是某电视台《XX实验室》其中的一期。她一看就吓出了一身冷汗。该节目有几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第一,把她的身份打错了,“副研究员”的头衔被粗心的编导打成了“研究员”(电视台给她提前长了级别);第二,在节目里采访她的“同期声”被“断章取义”,她的话被用来“佐证”记者的错误观点,结论整个满拧,肯定会引发同行的笑话和议论。她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后悔,说自己太大意了,没把住关,让这个小编导把自己的名声给毁了,发誓以后再也不上电视了,不找这个麻烦了。

我安慰她,电视是一把双刃剑,给你带来“利”的同时,也一定会带来“弊”。人出名了还会有人嫉妒呢,不能因噎废食。

公司为商业利益借助电视塑造明星

除了电视台的节目组在电视上打造学者明星,还有另一支队伍在不遗余力利用电视打造明星。2010年,有两位“风云人物”从电视神坛的巅峰一下子跌到谷底,人们惊得瞠目结舌。这两人一个是北京“神医——高级营养专家”张悟本,一个是重庆“养生达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重庆道教协会副会长、缙云山绍龙观住持”李一。

2010年初,张悟本,这个能让北京市场绿豆价格上扬几倍的“神医——营养专家”,凭借《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的鼓噪一时,被称为“中国食疗第一人”、“养生大师”。当年5月底,他却一下子被人戳穿是非法行医,是伪造学历、伪造身份的江湖骗子。

曾拥有IT界老板、着名导演、演艺明星等众多名人弟子的新一任道教“养生达人”、“道教领袖”李一,也在2010年8月,从频繁在各个电视台露脸,不断上演“神话和特技”的“现代神仙”,一下子成了各方面调查的对象,媒体抨击的对象。

这两位其实有很多共同点:一是都出身贫寒——一个是下岗工人,含糊的夜校学历,另一个是高中学历的江湖混混,曾经吃了上顿没下顿;二是两人都有很好的“口才”,能忽悠——这可是当今时代最大的成功武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们都有一个“智囊团”在背后“出谋划策”当推手,并不是单枪匹马“孤军作战”。

说到“智囊团”、“背后推手”,张悟本的推手是号称“中国民间出版第一人”的某知名图书策划人和某文化影视传媒公司。最早看中张悟本的该文化公司,他们想推张悟本已经有三四年了,他们曾给张悟本办过讲座,录制光盘,还求电视台去采访他,但无奈效果甚微,张悟本以及他的奇谈怪论还是不能变成滚滚财源。忽然有一天,这家公司的经营者灵光乍现:要想让一个养生专家出名,必须先给他出书,书火了,每本书就好比是一张广告,人想不火都难。他们这才想到了找上述知名图书策划人加盟。此人看了张的演讲光盘又看了他的书稿,觉得他的书稿内容很新颖,跟当时市面上的养生书都不一样。作为图书策划人,他不仅看中张悟本的养生观点,其实吸引他的还有张悟本身上的商业价值,他决定专门为张悟本重新策划一本书。他的加盟带来了新的动力。

据悉,策划人否定了原来想找的文联出版社,他提出两点,其一,要找一个大型权威出版社的合作,让人觉得该书很权威;其二,取一个好书名,让人过目不忘。于是,一本名叫《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养生书出版了。在2009年11月图书上架前后,展开了一场营销大战。首先搞定了两大图书销售网站,以确保《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长期被放在推荐图书一栏的显眼位置。然后就是打榜,通过大量回购图书或者进行公关的方式,让该书位列一些大型书城销售榜的首位,同时在各种媒体宣传。没多久,该书就成为一部影响力强劲的畅销书。这时,图书策划人们和张悟本的“智囊团”开始攻坚眼下最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媒体——电视。之前是在求着电视台来采访张,还要花钱,书畅销后,电视台开始纷纷主动邀张去上节目。

最早把张悟本推上电视的,是某台一档财经栏目的制片人。在2009年7月,这个节目以“民以食为天”为题,连续制作播出了8期,这是张悟本最早,也是最有力度的电视宣传。我与这个栏目的制片人很熟,此人非常能干,是个典型的“不管黑猫白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的“唯收视率”主义者”。他抓住张悟本这只“黑猫”连作8期(该节目为日播节目,每期20分钟),看中的是张身上的“实用性、服务性、贴近性”。事实证明,这几期节目的收视率确实不错。

电视台的编导们不是卫生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并没有能力判断出“张大师”本人的真假和他兜售“东西”的科学性,他们只是认为,人民日报出版社都出了他的书,他应该“没问题”。而且电视台的同仁们还会认为,他们为老百姓找到了一个好养生专家,为观众做了几期好节目,为群众介绍了不少“食疗的好方法”,做了一件大好事。

我们做电视的圈里人都知道,你的节目推出了一个收视率高的“好嘉宾”,其他电视台的导演或“星探”们就会瞄上这个嘉宾,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当电视台“成功”地制作几期“张悟本”后,张悟本和他的“智囊团”、“背后推手”是最高兴的,接下来的事情就越来越好办了。

2010年2、3、4月,张悟本三上南方一个省级卫视的脱口秀节目《XX全说》。他“诙谐幽默”的言辞,“标新立异”的养生观点,引来更多观众的“追捧”;他不仅借着这两个很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真正走红,也给这两个节目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非权力领导力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非权力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热门推荐
  • 逐剑一江尸

    逐剑一江尸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江湖门派各领风骚,黑影之中,强大邪恶浑浑愈动,青梅煮酒、论剑武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切都以称霸江湖。追求不可一世的强大力量“风灵经”“圣元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域游龙

    天域游龙

    万道争锋谁主沉浮?实习医生无意中穿越到位面交汇,宗派林立,弱者贱如蝼蚁,强者为尊,武道昌隆,妖兽横行的的无尽天域,从此踏上一条登天之路!
  • 科幻世界·译文版(2019年7月)

    科幻世界·译文版(2019年7月)

    本期看点:《电波骑士》(下):【英】约翰·布鲁纳雨果奖得主、《立于桑给巴尔》约翰·布鲁纳,超越时代的赛博朋克经典之作,首次提出“电脑蠕虫病毒”概念。《罗素姆万能机器人-8?》:【美】苏珊·帕尔梅,该剧讲述了一群受奴役的机器人经抗争最终消灭其创造者的故事,轰动了整个欧洲。《刻板中尉》:【美】克里斯汀·凯瑟琳·鲁施,《阿西莫夫》读者选择奖获奖作品,美国科幻作家克里斯汀·凯瑟琳·鲁施短中篇科幻佳作。《艾丽丝·佩恩的时间之旅》:【美】凯特·哈特菲尔德,为了结束一场发生在未来的战争,苏尼加少校回到过去“喜当妈”。《射线枪爱情故事》【加拿大】詹姆斯·艾伦·加德纳,加拿大科幻作家,“极光奖”得主,科幻短中篇一则。
  • 我很有原则

    我很有原则

    “我不需要对别人多管闲事,也不需要别人对我多管闲事”天性不喜欢与他人相处的孤独少年杨简,在妹妹的催促下终于走入了高中校园,贯彻避事主义和懒字诀的他在高中时代频频受到原则挑战,在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事件的他究竟能否守住原则,校园青春喜剧从这里开始.....(由于剧情需要,这个世界的中国在各方面都会与现实不符还请见谅)
  • 今天异世界依然混乱

    今天异世界依然混乱

    高武修真,魔法,科技,荒兽,魅宠,当各种世界合在一起经过几千年演变,会变成什么样,文明是融合在一起,还是格格不入。“对不起剑修先生,你在都市超速飞行,请您出示下飞行执照。”“对不起魔法少女女士,虽然你们立志消灭触手怪,战斗后请穿上衣服,您现在有碍风化。”“请求支援,第三大区,47街战宠随地排泄,现在暴力抗法。”“对不起先生,您的原力光剑是管制品,能不能出示下武器持有证。”这一切源自一颗世界之树。看穿越而来的主角,在这如此混乱的世界,一步步变强,探索真相。
  • 师尊传记

    师尊传记

    “以前,你说的,我信!所以,我去做!现在,你说的,我不再信!只是,我依然会去!”曾经开创出“源轮”颠覆了整个修行路;随后毅然封印“混沌”被所有修者敬仰,尊之为师尊!一觉醒来,面对物是人非,光怪陆离的崭新江湖!身处惊天阴谋的漩涡中心,他该何去何从?他是如何调教出七位,名震寰宇的至尊大能;他又是如何重回巅峰,直面鲜血淋漓的幕后真相;诸位读者,若有闲暇,不妨放下浮躁,随我揭开这卷创奇故事,也许.......能有一丝久违的触动!
  • 踏碎九歌

    踏碎九歌

    在这个世界,真正的高手分为五个境界,遂心黄境,破霄玄境,道玄地境,逍遥天境,太上仙境,一段热血沸腾的故事背后,一个又一个阴谋接踵而来...
  • 都市之透视人生

    都市之透视人生

    本是庸庸无用的姜文昊,却是神奇般得到一双透视之眼,从此他开启不平凡人生。可爱,萝莉,刁蛮,文静,所有女神都来吧。
  • TFboys宠爱那个她

    TFboys宠爱那个她

    本小说是讲了三位女孩与三只的故事,有兴趣者速来!注: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