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37300000006

第6章 中华传统节日(6)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而在这些文学家的故事里,包含着重阳节的各种风俗,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等。这些故事都成了有名的典故,所以这些风俗也为人们所熟知。至于与重阳节有关的文人故事,恐怕要算孟嘉落帽和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最有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了。

孟嘉是东晋时代的著名文人,说起来还是陶渊明的外祖父。他在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兼荆州刺史桓温的幕下当参军。九月九日,大将军桓温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齐,杯盏相酬,兴致很高。突然间,一阵风刮过,把孟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这时已有几分酒意,竟然没有察觉帽子已不在头上。但主人桓温已经看见了,便叫在座的孙盛做文章嘲笑他。孙盛也是当时很著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温的命令,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孟嘉。没料到孟嘉虽已酒醉,但神志不乱,依然文思敏捷。孙盛的文章刚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笔来,做了一篇文章酬答。满座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大诗人陶渊明的重阳故事更有名。陶渊明最爱菊花,简直是个“菊迷”。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今江西)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陶渊明又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多煞风景!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不但用来酿酒,也用来食用。屈原的《离骚》所谓“餐秋菊之落英”,即是一例。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陶渊明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罢。

由于这些重阳掌故的广泛流传,六朝以后文人都很重视重阳节,诗文中以重阳节为题材的,可称节令诗中的大宗。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咏重阳的诗,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杜甫的重阳诗也很多,很有名,如“醉把茱萸仔细看”等,特别提到茱萸。其他不少诗人,凡写重阳诗,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这是一种小乔木,树干可以长到一丈多高,树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祛灾。西晋初期的周处在他所写的《风土记》中,曾说到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宴会;把它称做“茱萸会”。周处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所记的风俗是江南风俗。

比周处稍后的晋朝人陆翻的《邺中记》,也写到当地重阳有登高和佩茱萸的习惯。邺中是现在的河北省临彰一带,可见北方也有同样的风俗。按道理推论,重阳的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至于登高,在秋高气爽、遍地黄花的重阳时节,上山登临游览,欣赏深秋的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重阳节登高之风,在唐代已很盛行。许多诗人为此写了不少诗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云: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

唐代诗人邵大震的一首诗云: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如果说登高游览还只是文人们喜欢的事,那么追究起来,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正是好时机,农民们向来管这种上山采集叫“小秋收”。

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当然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

重阳赏菊饮酒,也是一个传统的风俗。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写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首诗抒发了人老心壮的慨叹之情。至于王勃的“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的诗句,语言隽永,诗意清新,更写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旧时重阳节还饮菊花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据《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重阳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辅料有枣、栗或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高,像座小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有的在重阳糕上还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吧。

地面上最高的地方当数山,重阳节登高,本来也是要登山的。但不少地方是平原地带,周围没有山,那怎么开展登高活动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了,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这样就简单了。顾名思义,“登高”就是上高处登临,那么在当地找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地方就行了。好多地方有塔,不仅高出地面,而且比一般的建筑物都高,因此塔就成了登高的理想场所。另外城镇都有城楼,通常都很高,也是个可去之处。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十、诸神的生日

正月初一至初十为人畜谷物生日。

正月初五,财神诞日。

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初九日为玉皇大帝诞辰。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热闹也最受重视。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或灯节,是民间多姿多彩的节日,也是春节最后的一天,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

正月十九日,是邱真人的生日。

传说正月十九日,是邱真人的生日,十八日凌晨,神仙化装来此,凡有缘分者,可得相会。惹得善男善女们在此彻夜不眠,专为与神仙结缘。次日上午,有“宴邱会”,又称“燕九会”。“燕九会”,是为邱真人过生日的专门庆典。届时,还有许多档花会表演,所以民间有“耍燕九”之称。

正月廿七日为三官生日。

二月初八为祠山菩萨生日。

“祠山菩萨”。有些地方有祠山殿,祀汉张勃治水有功。俗传祠山有“风雨雪火”四个女儿,每年要回家祝寿,一来一往必定刮风下雨飞雪,“火女”来往会发生火灾,祠山不许她来。过去张渚、丁山有庙会,演双人假面古典舞蹈“男欢女喜”。

二月十八日为太上老君生日。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生日。

庙会是春分时节最大的民间集会,也是旧时城乡一年中最大型的庙会之一。

农历三月一日传说是英台的生日定为“双蝶节”。

农历三月十九日为太阳公生日。

潮汕人有用面条和红糖等祭品祭拜太阳公之习俗。太阳公生日实际是古代祭拜日神生日的中和节,而据《唐书》记载,中和节是在唐德宗亲自提倡下兴起的一个节日,说明这一习俗创自唐代,随后传至潮汕。

三月二十三天后诞辰。

民间传统纪念日。俗传三月二十三(一说正月十六、三月十三等)是天后的诞辰,亦称“妈祖生日”。届时有祭祀活动。天后为海神之一,亦称“妈祖”、“天妮”、“海神娘娘”等。

四月初八为佛祖释迦牟尼生日。

吃乌饭。俗传目莲以青精树(一名南天烛)叶浸糯米煮成“乌饭”,瞒过鬼卒救出其母,此俗延传至今。又俗传四月初八佛祖为释迦牟尼生日,各寺院以香汤浴佛,称“浴佛节”。

四月八日民间以是日为牛生日。

耕牛息耕,以乌饭叶渍水浴牛,并以鸡蛋、黄酒、糯米饭等喂牛,有备耕之意。农家以乌饭汁做饭,或制乌饭麻糍。又有以赤豆或豇豆等和米做饭,称“苍蝇饭”。

农历四月十四苏州特有逛庙会风俗,传说这一天为吕祖生日。

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在这天要化身叫花子、小贩,到人间点化世人。因此,市民和四乡农民都要来“轧神仙”,可以借到“仙气”消灾防病、延年益寿、吉祥如意、岁岁平安。吕纯阳是民间信仰中很有影响的八仙之一。道家重视炼丹,相传吕纯阳在医学上颇多贡献,所以被中医奉为祖师。供奉吕祖的神仙庙,每逢轧神仙这天,神仙庙附近摊肆林立,出售花草树苗的最多,不少花草带有吉祥名称,如“万年青”、“吉祥草”、“神仙花”、“龙爪葱”。旧时习俗,仙诞前夕,剪“千年运”老叶铺在路上,让各路来庆寿的仙人路过,可沾仙气。造屋得把“龙爪葱”放置梁上,以为吉兆。

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诞辰。

民间传统纪念日。俗说药王生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届时要举办药王庙会等纪念、享祀药王。

五月十三日关帝。

旧俗以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圣帝君(关公)诞辰;又传为六月二十四日,而此日为关圣帝君诞辰,所谓“六月二十四日生圣(关帝)。圣长,娶胡氏,于(汉)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于平”(《珊瑚舌雕谈摘抄》)。关圣帝君为我国重要神祗之一,信徒颇众,全国各地关帝庙数以千计。每逢五月十三日关帝诞及其他节日,各地都有。关帝庙会,向关圣帝君进香祀奉、顶礼膜拜,官府也是如此。又传是日为关公单刀赴会之日、关公磨刀日。

六月廿三日为马王生日。

大暑将过之日,俗谓马王生日。这一天要宰猪祭祀,希望能够免除牲畜的疠疫。祭马神表明东北各族农业经济对马的依赖性很大。锦州地区历史上是皇家的马场和边贸,大大小小的马王庙遍及城乡。所以各县县志都有马王日的记载,并称“此祭极为重要”。

六月廿四日为雷祖生日。

七夕节为床母、七星娘娘生日。

多神崇拜的社会,树有树神,床也有床神,床神是女性神,所以叫“床母”。民间信仰的床神是女性,所以叫做“床母”,她是儿童的保护神,通常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十六岁以前都要拜床母。

七娘妈就是七星娘娘,是民间将天上七星人格化的结果,也是孩子的保护神,农业社会医学不发达,孩子常因一些疾病而夭折,所以要请求七娘妈保佑未满十六岁(旧时以十六岁成年)的孩子,能平安长大,因此都要配戴七娘妈的香火,等到十六岁的七月七日当天还愿,举行盛大的祭祀,酬谢七娘妈。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地藏菩萨)。

传说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也是地官赦罪日。地藏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民众到地藏菩萨庙用鲜花、水果祭拜。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

月神是女性神,相传为日神的配偶神。我国以嫦娥为月神,代表美丽、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优美的性格。

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庙要演戏酬神,农夫们在田里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绑以金纸,这种竹杖是给土地公走路时做拐杖用,并祈求明年会有更好的收成。

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汤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庭,为人解厄。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十二月十二日为蚕花生日。

旧俗十二月十二日蚕花生日,民间纷纷去先蚕庙,点香烛,祈蚕花茂盛。后庙毁,农家则于是日在家做茧圆(一种米粉制作的有馅圆子或团子),礼蚕神。民间皆以“接蚕花”为要事。请神待佛人家,必列入此项内容,当时佛进酒期间,由骚子先生边唱“蚕花书”,边将蚕神马幛、彩纸做的蚕花及一杆秤、一块红手帕交女主人收藏,称为接蚕花。春节前后,有以“送蚕花”为内容的行乞者,边敲锣舞狮,边送蚕花;也有挑担借助蚕神行乞的人,边敲小锣,边唱养蚕吉语,如“马鸣王菩萨到门前,保佑蚕花廿四分”等,唱毕捧着蚕神像到蚕室里兜一圈,祝蚕花茂盛。农家以为吉祥,给以大米或团子,置蚕花于灶山上。多数人家在过年时请一位蚕神马幛或用红绿彩纸自扎蚕花供于灶前。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本书是百家讲坛和钱文忠继《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等项目合作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重点作品。钱文忠以《弟子规》原文内容包括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并解释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的巨大作用,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

    堪舆是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中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书作者试图从历史文献解读风水,探寻古代原初形态的风水文化。堪舆并不等同于一些乱七八糟的江湖风水,读者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宜拔高。作者更是希望通过参与对堪舆的研究,还堪舆真面目,给予其科学的评价。
热门推荐
  • 曾经的我那时的你

    曾经的我那时的你

    身怀故事,乐于分享,我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 九魅十三妖

    九魅十三妖

    一座空城,寂灭传说。一柄饮血的刀……一艘黑色的船……谁是下一个!是你,还是我。
  • 心态主宰人生

    心态主宰人生

    心态是生命之帆,它决定着我们人生的航向,每个人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乘风破浪,剑达成功的彼岸。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从逆境中崛起,拥有豁达的心胸,才能减少恩怨是非。懂得知足的涵义,才能获得平和安逸,把握生活的节奏,才能拥有快乐健康。
  • 王源520

    王源520

    “我只是把你当哥哥”“哥哥?我知道了”原来你只是把我当哥哥,呵呵,是我自己自作多情了
  • 异界之修罗神皇

    异界之修罗神皇

    本文新发请大家耐心看看。我爱罗一个只爱自己的修罗,在新的世界中如何突破自己的心魔做一个阳光的修罗皇者,与人斗与命斗与天斗其乐无穷。
  • 棋归阙

    棋归阙

    东风怨.袖珠吻秋蝶百草迁.赤澜念山外山梦魇听洛野.万马任平川棋归阙.离鸦泪湿水.思念堆叠.我要的你还能给万物若草芥.悲悯成佛陀玉成月.雪连山苍生见东还--落子惊蝉
  • 人在江湖十八阕

    人在江湖十八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我们,就是江湖。一个叫暮沉的江湖客去找寻内心真正江湖的故事。“十八阕”献给陪伴我三年的大掌门十八区兄弟姐妹;“外上阕”献给和我一起战斗过的朋友、亲人。
  • 天剩

    天剩

    当遮蔽天空的大道死去,剩余的时代还有什么? 新的年轮已经启动,旧的序幕还不曾落下。 一个个人走出,一个个人相遇。各自的主角勾勒,命运的轨迹交错,历史的画卷涂抹,恢宏的序幕揭开……他们的他们,最终又将走向何方? (简介尽力,写作随心,好坏由他)
  • 你我都是飘在天空上的云朵儿

    你我都是飘在天空上的云朵儿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苦厄,或大或小,都在让你成长。
  • 《拽拽校草的霸气女友》

    《拽拽校草的霸气女友》

    晴晴是第一次写哦!写的不一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