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93700000003

第3章 做最会说话的人

林翔的第一句话:选择话题有学问

在林翔还是个大一新生时,一天,他拿了一本学术论著到老师的教研室请教问题。在教研室门口,他再次低头看到书封面上的作者的名字,不由地得意一笑。原来作者叫做“万俟明”,林翔很喜欢看传奇小说,他想起以前在看《说岳全传》一书时,书中有个人物叫做“万俟乔”,他还专门查了查字典,才知道这个姓氏的正确读音应读作“mò qí”。所以,林翔见到这位教授的第一句话就是:“您好啊!万俟教授,我是……”对方听后很是惊喜道,“你怎么会认识我的姓?很多学生第一次都会念错,都叫我万教授。”“这个姓氏是复姓,而且又很少见,想必有来源吧?”“是啊,”万俟教授显得非常兴奋,“这原是古代鲜卑族的部落名称,后来变成姓氏的拓跋氏……”“这么说您系出名门,是帝王之后了,失敬失敬!”……

由于林翔的第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激起了那位教授的谈话兴趣,对他也自然会有很好的印象。所以,他很认真地解答了林翔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后来,林翔经常向万俟教授讨教相关的专业知识,万俟教授也破例地让林翔成为他的科研小组的成员,使得林翔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林翔考取了万俟教授的研究生,并成为他科研小组的骨干成员。

社交艺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人际交往是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形成完美个性的必要途径。对正处于人际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朋友来说,进行适当的社会交往尤为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交往就免不了要与人交谈,若要衡量一次交谈效果的好坏,首先应从双方交谈的话题入手。寻找交谈话题,就成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好的话题可以让双方愉快深入地沟通,不好的话题则可能使交谈无法持续下去,直接影响交谈的结果。所以,在交际中,对每一次交谈的话题都应该精心选择,不能随心所欲张口就来。

通常,一个有技巧的说理者在正确的时机找到合适的话题,并以一个合适的角度切入进去,这样就容易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谈话气氛,驱走因不熟悉带来的陌生感,使交谈得以深入下去。跟自己熟悉的人交谈,由于彼此熟悉,自然不用发愁有没有话题,会不会冷场的问题。但是交际场合里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你认识的人,你就不可避免地要同陌生人打交道。由于双方素不相识、互不了解,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问题,抓不住对方的兴趣点,交谈起来就会很困难。因此,找对合适的话题、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在交谈中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去挖掘一个好话题呢?找到合适的话题后从哪个角度切入进去呢?一般来说,应选择能令话者引以为骄傲的话题。如,与谈话者利益攸关的话题;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耸人听闻的奇闻秩事;刚出现的新奇话题;比较敏感、保密的话题;对方切身经历的家长里短的话题等。从这些话题入手,往往都会得到比较热烈的回应。

多数情况下,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说起总是错不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它代表了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找到对方最得意的事情,肯定他,赞扬他,并适时表示出你对对方的钦佩,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后果。至于对方得意的事情究竟有多大价值,那就不需要你考虑了,因为你引起别人说话的欲望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你能找到对方的兴奋点,谈话时紧紧围绕着这个兴奋点选择话题,你就不用再发愁没有话可说的尴尬了。

聪明的说话者在寻找话题时往往怀着对对方的关切之情进行交谈,经常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人人都需要关怀和帮助,因此关心对方也是个永远受欢迎的话题。例如在与病人谈话时仔细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宽慰病人的心或者把治病强身作为话题,病人体会到你的关切之情就很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谈;同家长谈如何教育子女,如何让孩子考出好的成绩,往往能打开家长的话匣子;同家庭主妇谈如何安排生活、享受生活,往往也能得到很好的回应。

当然,选择话题除了要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对方的“禁区”,不要不知深浅,咬着对方的隐私、缺陷不放;也要避开可能引起对方伤感或误解的话题,否则轻则破坏谈话气氛,重则伤感情,甚至搞得关系破裂,话题难以为继。选择话题还要同场合、情境相协调。不协调的话题不但大煞风景,而且还有可能损害人际关系。

1.与陌生人交谈时的话题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都会遇到陌生人,飞机上的邻座,火车同一车厢上下铺的旅客,地铁或是汽车上站在你旁边的乘客,同乘一部电梯,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同一考场的考生,参加同一次面试等等。常言说得好:“相逢即是有缘。”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好办事。把陌生人变成你的朋友,是一个人高超的社交能力和社交艺术的表现和反应。当你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你会不会与他或她交谈呢?想让他或她对你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吗?这就需要掌握和陌生人交谈的语言技巧。有道是“拥有好口才,陌路也能成知己”。

(1)做好自我推销

自我推销,当然就是指自我介绍,在社会交往中,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总免不了要做自我介绍。青少年朋友在向他人介绍自己时,目光要平视,态度要亲切自然,举止要彬彬有礼,言语要清晰准确。这样别人才能从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到一个自信、自立而又自谦的人物形象。

自我介绍实际上就是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完美精彩的自我介绍,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和性格,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口才。给对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在赤壁之战中,鲁肃见到诸葛亮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子瑜友也。”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字,也是鲁肃的忘年交。短短一句话就拉近了鲁肃和诸葛亮二人之间的距离。

(2)善于找到兴奋点

有的人相处一辈子仍形同陌路人;有的人却是一见如故。想要让陌路人成为知己,就要细心观察,找到兴奋点和关注点。由此,就可以引出话题来。

大学报到第一天,李扬来到新宿舍,找到自己的床铺后,就主动和下铺的新同学攀谈起来:“您好,我是从上海来的,同学你是哪里人啊?”“嗯,云南大理。”“大理啊,那可是个好地方,那可是五朵金花的故乡,还有金庸先生的好多电视剧就是在那拍的。”“是啊,那里有个天龙八部影视城。”“那你是白族吗?”“是啊!”“我听说白族的三道茶很有名的。”“当然了,这个三道茶啊,讲究得是一苦;二甜;三回味……”于是,两个人就这样从三道茶、云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再到金庸小说一直聊了很久,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3)善于寻找双方的共同点

同陌生人交谈,还要善于寻找自己同对方的共同点,这样会使双方产生一种得遇知音,相见恨晚的感觉。

年轻人初次见面时,可以聊一些与形势紧密相关的话题,像男孩子们可以聊一些体育竞技,诸如足球世界杯、NBA比赛等,各个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话题。女孩子们可以聊一些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对主持人的评价等。还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向人家请教学好这门课程方法,请教用什么样的化妆品更好,怎样能避免发胖,等等。对于有业余爱好的人,你就谈谈他的业余爱好,他就会不断地抛出话题。比如,网络、qq广播、聊天、电子邮件、博客,等等。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大量涉猎各个领域,拥有广而博的知识。这样,在和不同的陌生人交往时,你就能有话可说,不至于一问三不知了。

2.与外宾交谈时的话题选择

自从我国打开国门以后,中国人到国外,外国人到中国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和交往。在此背景下,同外宾在一起应该聊些什么话题呢?

我们大致可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选择外宾喜闻乐道的话题

许多外宾对中国这个有着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很感兴趣。有关中国的历史、艺术、饮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都是他们所关注和喜闻乐道的。谈一谈这一类的话题,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中国人与不熟悉的人相处,大多喜欢谈论天气,或询问外地人对本地风土人情的印象。例如问,“你来这里多久了?”“你在这里生活感到习惯吗?”又或是从询问对方的籍贯入手,进而就自己的所知引导对方谈论家乡的风光与特产。同外宾交谈时,这些话题也是可以选择的。

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同外宾交谈时这些问题是必须要注意的。

张彦是一位年轻的实习导游,有一次,她带了一个外国老年旅游团,但老人们似乎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小张便主动和老人们谈起了中国的家庭关系,特别是中国老年人受尊敬的情况。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小张询问各种问题。原本冷清沉闷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小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善于发现谈话对象的“兴趣点”,并能够“对症下药”。

总之,了解和尊重对方,是进行顺利而有成效的交谈的前提。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因公务繁忙,来去匆匆,可是有的中国记者却经常能见缝插针地同他侃上一通,侃的话题就是他酷爱的集邮。一番神聊之后,专访也就完成了。记者们的成功就归功于他们选准了话题。

(2)选择双方都熟悉的话题

与外宾接触和交往,如能找到双方都熟悉的话题,就等于找到了共同语言,有助于大大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如果外宾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应当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否则,非但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3)注意回避外宾忌讳的话题

通常下列话题在同外宾交谈时不宜选择:

①过分地关心和劝诫。中国人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外国人却十分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能将中国式的善意关心和劝诫施之于外国人。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

②个人的私生活。同外宾交谈,不得随便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住址以及其他家庭生活方面的情况。这类话题对中国人来说,是家长里短、习以为常的,但对于外宾来说这意味着打听个人隐私,动机令人怀疑。

③令人不愉快的事。诸如讨厌的甲虫、某某惨案与丑闻、淫秽的故事一类的话题格调低下,与外宾交谈时不宜触及。他们认为,谈论这些“脏、乱、差”的话题既令人扫兴,又不吉利。中国人相见,往往要相互问候对方的身体状况如何,但是最好不要同外宾谈及这个问题,更不宜跟一位外国病人详谈他的病情。像衰老与死亡等之类的话题是不宜与外宾谈起的。

④别人的长短。外宾视谈论人际纠纷和他人的过失为无聊之举。像散布小道消息、评论某某的美丑、他人的好恶、女士的胖瘦、路人的着装打扮等,这些行为都会被外宾视为缺乏教养和不务正业。

⑤了解双方差异,选择适宜的交谈方式。中国人讲话爱绕圈子,往往说了一大堆,最后才让对方明白自己在想什么;而外国人则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但这并不表明任何事情都要直统统地问,尤其是,遇到关于工作的话题时,他们喜欢用最简洁高效的办法直接表达,比如,对你的工作或做事办法直接提出建议等。不少中国人在社交问题上往往不拘小节,随便说话,一涉及到工作、生意等正式场合的话题,就开始绕圈子。在与外宾交谈时,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应值得重视。

尽管情人节、圣诞节,近年来已被中国的年轻人广泛了解,国内也有类似的庆祝活动,但西方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如感恩节、万圣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对外国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许多人未必知道,就像外国人不太理解中秋节、重阳节和端午节对中国人的意义一样。

了解西方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有利于和外国朋友在交往时产生共鸣,而不至于出现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了解国外公司的用人制度、国外公司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培训和提拔人才、员工之间如何沟通等,对于即将走入职场的大学生和那些希望进入外企工作的人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外宾的政治主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个人爱好,不要妄加评议。例如,当着英国人的面讥讽他们的女王陛下,评说一位收藏家是玩物丧志,都是失礼的。应当指出的是,在交谈中,一旦遇到外宾回避或不愿继续的话题,切忌纠缠不放,打破砂锅,我行我素,而要立即转移话题,必要时要向对方道歉。

上述几条基本原则,仅供青少年们在同外宾打交道时参考。原则不是模式,重要的是在交往中灵活运用,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应对自如。

交谈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润滑剂。敢于同陌生人、外国人交谈,并善于巧找话题,就能更好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效地扩展人际交往的领域。

父亲的告诫:说话时机有学问

有一位叫迈克尔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父母亲担心他在学校会欺负人,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教他怎样与人为善,学会忍耐。结果同学们都以为他光长个不长力,经常欺负他。迈克尔对父亲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父亲没有理会他。

两年后,迈克尔又对父亲说了自己受委屈的话。这时,父亲感觉时机成熟了,就平静地对他说:“你不必揍他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为了维护自尊,你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欺负了。”

迈克尔记住了父亲的话,当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照例设法戏弄他时,迈克尔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先用语言警告他们,结果越警告他们越放肆,迈克尔才“被迫出手”,把其中两个紧紧摁在篮球场上,但没有打他俩,只等他俩告饶为止。后来,迈克尔和那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他就是如今路人皆知的“飞人”——迈克尔·乔丹。

试想,如果乔丹的父母亲一开始就允许他对欺负他的同学“自卫还击”的话,尚未练得一定素养的他岂不对那些人早就大打出手?我想,乔丹的父亲之所以会选择那样的时机教导乔丹“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知道怎样把握好分寸了。

某宾馆服务员小罗第一天上班,被分配在酒店A楼5层做台班。由于刚经过3个月的岗前培训,她对工作充满信心,自我感觉良好,一上午的接待工作也还算顺手。

午后,电梯门打开,走出两位来自香港的客人。小罗立刻迎上前去,微笑着说:“您好,先生。”看过客人的住宿证后小罗接过他们的行李说“欢迎入住本酒店,请跟我来”。小罗领他们走进房间后,随手为他们倒了两杯茶,说“先生请用茶”。

接着她开始一一介绍客房设备,这时一位客人说:“知道了。”但是小罗没有什么反应,仍然继续介绍着。还没说完,另一位客人在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一张百元人民币,不耐烦地递给小罗。

“不好意思,我们不收小费的。”小罗嘴上说着,心里却想,自己是一片好意,怎么会被误解了。这使小罗十分委屈,她说了一声,“对不起,两位好好休息,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叫我,我先告辞了。”

后来领班林姐告诉她,两名客人刚下飞机也许感到很累,想早点休息;或者他们是酒店的常住客,对房间设施都已十分熟悉。因此,学会看准时机很重要,这样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满意的服务。

这件事给小罗的触动很大,她说:“以前总以为只要做到微笑服务,礼貌待客就行了,看来,我只是死守着培训时学到的东西,却缺乏灵活性,时机的选择真的很重要。”

说话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夫者存亡,嘴舌有责。”这“嘴舌”作为一个人存亡的不可忽视部分,当然与权与责不可割断。但人有说话的权利和责任并不说明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胡言乱语。

孔子曰:“待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就是说,陪君子说话容易有三种失误:还没轮到自己说话却抢先说了,这叫急躁;轮到自己说了却不说,这叫阴隐;不察颜观色而说话,这叫瞎子。

这里的君子指长官、前辈等,用朱熹的解释,指“有德位之通称。”其实,就是一般朋友。同学、同事之间说话,这里的几点也都是适用的。

孔子所指出的三个毛病,的确也是我们一般人容易犯的,第一个毛病是急躁而爱出风头,没有耐心听人说话的涵养;第二个毛病是阴隐,该说话的时候不说,给人以城府很深,人很阴的感觉,尤其容易失去朋友;第三个毛病是不长眼势,说话不看人家的反应,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这是炮筒子一类的人,尤其不能从事与人交往、接待、洽谈等方面的工作。

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半句多,如何把握好说话的时机,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周游列国,劝说君王,所以对如何与达官贵人们说话很有心德,很有体会。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里的一段话正好是他的经验之谈。对我们来说,当然不仅仅是对付达官贵人的问题,诸如商务谈判、公关工作、一般社交,都需要掌握谈话的艺术。孔子的经验之谈不是正好提供给我们借鉴吗?

我们从小就接受过有关“说话要注意分寸”的劝勉,但“分寸”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就连教导过我们的父母亲、学校老师也未必能概括性地解释清楚。至于那些被人认为城府极深、老于世故一向以“嘴严”而著称者,他们会说,“分寸”就是说话“滴水不漏”,把话说圆!

当然,“滴水不漏”可以做到自己不吃亏。但如果一个人活着只想着自己不吃亏而叫别人吃亏的话,那么他话说得再漂亮又有何用呢?因为只想着自己而不想着别人本身就是不讲分寸。就分寸的本义而言,它就是一种不偏不倚、可进可退的中庸哲学。说话时把握好分寸,正是这种哲学的实际应用。说话关系到为人处事,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得和谐圆融,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各种不良的后果。

和为人处事一样,时机的“分寸”也是无所不在的。为人处事讲究的是要视时机、视事件、视人物(对象)和视场合而定。说话时机的分寸同样如此。

因此,在与人相处中,如果说话的时机把握不好,他的话就很难打动他人,也更难做到愉快地与人交往。既然是交往,那么在语言上就应该与人为善,同时也应该学会维护彼此的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必须把握好每一句话说出口的时机。时机是分寸的调和剂,摸清这种调和剂的真义,你对说话时机把握的能力也就得心应“口”了。

说理要瞅准时机,才能一蹴而就。适当的说话时机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里,利用有限的几个语句,充分地表达自己完整意愿的能力。

说话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行为,并不是你一味地灌输,对方被动地接收,而是双方的相互交流。所以它经常会受到诸如说话对象、设定时间、周边环境等种种限制。如果该说的时候不说,你就失去说理的最佳时机。如果不照顾说话对象的心态,不考察周边的环境气氛,不到说话的时机却抢着说,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无根无据、信口开河般地乱说一通,就更加不可取。所以一个具有高超谈话技巧的人,应该能够很快地发现听众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能够说得适时适地,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他能把听众想要听的事情,在他们想要听的时间之内,以适当的方式说出来。他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缓缓说话,什么地方做有效的中断;也知道该在什么地方加快速度,把听众带入高潮。

大多数人都不懂全力以赴地把握时机,以致造成终生追悔莫及的遗憾。不论是在运动场上、商场上,还是其他事业上,适当地把握时机都是迈向成功之途不可缺少的要素。把握时机说话非常重要,这个过程需要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积极进行准备,等待条件成熟,但绝不是坐视不动。所以说话之前要仔细地思考,什么时候应该说哪句话,什么时候绝对不能说哪句话。恰到好处时,一句话可能比平时说一千句还有用。

口才一点通 说话的时境

说话时机是由说话的时境提供的,即由说话时的自然、社会、心理、语言等诸多环境提供的。要把握准说话的时机,就必须注意:

1.时境的客观性

人的说话行为只能在具体的时境中发生、进行,谁也无法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摆脱它、超越它,说话行为也只有与具体的时境结合并保持统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说话要注意场合”,就是提醒你应注意说话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不要违背、超越它对你的限制。有位商人受同事妻子委托——劝说该同事戒酒。一天这位商人正在酒馆里喝酒,刚好那个同事进来,于是这位商人马上劝告说:“你不能喝酒,一喝就耍酒疯,谁也受不了!”那个同事听了气愤地说:“好啊,你瞧不起我!我有钱,我就喝,谁也管不着!”说着便掏钱买了菜和酒,赌气地大喝起来。这位商人劝告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所选的时间、地点不对,造成了说话内容与说话时机之间的尖锐矛盾。如果换个场合相劝,也许会成功,至少不会使对方误解或反感。

2.时境的变化性

某研究所的两位研究员,休息时坐在研究室里边喝茶边议论现任所长的毛病,并商量如何调动工作的事。突然,所长推门而入,两人急忙住口,大家都感到很尴尬。这时,一位研究员倒了一杯茶,递给所长说:“这是我新买的‘龙井’,您尝尝,我们正在品茶呢。”所长接过茶一起品评起来。这位研究员的随机应变恰到好处,不露一点破绽,就使说话时境与说话行为之间的变化同向发展,同步同趋。

3.时境的整体性

构成说话时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是以其整体性对说话行为发生作用的。因此,说话时要顾及时境构成的各种因素,从全局出发,切不可顾此失彼。有时从时境构成的这个方面看是相适应的,而从另一方面看又是不相容的。清朝初年大兴文学狱,有位秀才读书时书页被风翻动了,他信口吟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从自然环境看是相适应的,但从政治环境看,却触犯了清朝的禁忌,因而被杀了头。

沉默带来的财富:适时沉默有学问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自动发报机之后,他想卖掉这项发明以及制造技术然后建造一个实验室。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不知道能卖多少钱,爱迪生便与夫人米娜商量。米娜也不知道这项技术究竟能值多少钱,她一咬牙,发狠心地说:“要2万美元吧,你想想看,一个实验室建造下来,至少要2万美元。”爱迪生笑着说:“2万美元,太多了吧?”米娜见爱迪生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说:“我看能行,要不然,你卖时先套套商人的口气,让他先开价再说。”

当时,爱迪生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发明家了,美国一位商人,听说这件事情后愿意买爱迪生的自动发报机发明制造技术。在商谈时,这位商人问到价钱。因为爱迪生一直认为要2万美元太高了,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只好沉默不语。

这位商人几次追问,爱迪生始终不好意思说出口,正好他的夫人米娜上班没有回来,爱迪生甚至想等到米娜回来再说吧。最后商人终于耐不住了,说:“那我先开个价吧,10万美元,怎么样?”

这个价格非常出乎爱迪生的意料,爱迪生大喜过望,当场不假思索地和商人拍板成交。后来,爱迪生对她妻子米娜开玩笑说没想到晚说了一会儿就赚了8万美元。

我们总是不愿意在接受别人批评的时候保持沉默,不愿意让对方把要说的内容说完。事实上在我们人生的很多关口,譬如面对一个自我赞扬的环境,面对一个据理力争的争论,面对一个强词夺理的上司等情况下,沉默虽然不会创造爱迪生的8万美元,但它同样会让我们看到刹那间的前程和退路,沉默可以给对方和自己都留余地,沉默甚至可以挽救我们。

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言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副好口才,能言善辩,应对如流,确实能够展示自己的风度、才干,获得交往的预期效果。

但是,在许多场合,滔滔雄辩、侃侃而谈的好口才却不一定能派上用场,甚至还会存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风险。这时,缄口不言,闭着嘴巴不说话,反倒更利于与人打交道,更能收到交往的预期效果,这就是不需要说的场合。

在一个人情绪失控的场合下,任何情况的安慰都难以使当事人接受,不如等对方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再同他交谈为好。

有些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喋喋不休,唠叨不止,殊不知这样正好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处在尴尬情况下,与其聒噪不停,甚至说错话,倒不如保持沉默。宋代词人黄升在他的词中这样说:“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正长。”这是不无道理的。

庄子曾经说过:“大辩不言”,“至人之用心若境,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就是,最有口才的人,往往表现在善于闭着嘴巴不说话。其心里像镜子一样明亮,虽然清晰地映照着事物,但却任何事物来去而不加以迎送。因此能够自若地应接事物而不劳心神,最终战胜事物而自己却无任何损伤。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效果,是不能笼统地以“说”与“不说”这一形式来衡量的。“说”与“不说”从表面看来,是两个互为矛盾的概念,就其实质而言,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获得最理想的交往效果。但从人的接受心理来看,从说话的场合来看,有时候“不说”却能收到“说”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不说”,不是不会“说”,而是会说而不说。它是为了某种需要而有意为之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的办事、交际的策略。事实上,在特定场合下,它是一种更好的进攻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管是哪一种“说”——聊天、座谈、辩论、询问、质疑、发言、讲课,等等。对言者来讲,都是以声音这一物质形式对听者施加刺激。这种刺激被听者感知以后,会迅速产生理解的反射,继而作出决断,促成自己应对的行为。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就是这种应对行为。于是俗话中就有了“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之说。

反过来,交往之中如果本该说时却偏偏不说,这就等于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掩藏起来,让对方莫测高深,也就无从产生理解的反射。并且还会让对方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引起一系列的疑问和猜测:对方是默认、赞许、同情、反对、胆怯、恐惧、轻视、尊重、怀疑、动摇、铁心、抗拒?由于对方的不说,自己什么都无法知道,于是引起自身的不安、惶恐、烦躁,导致自信的丧失,情绪的低落,意志的动摇,斗志的锐减。

思想观念的迥异,或追求利益的不同,往往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势力的团体或派别。这些团体和派别之间不时发生摩擦或竞争,甚至是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式下,要尽可能地避于其外,不能轻易地表露态度和心迹。否则,就很容易参与到其中,惹火烧身,自食后果。

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中,你完全可以不必说那么多的话,以你的沉默来表达不满,这会让他们感到不安,从而反省自己。通过这种毫不费力而又不伤和气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才是真正明智的选择。

法国有句谚语:“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好了常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适时的沉默像乐曲中的休止符,它不仅是声音上的空白,更是内容的延伸与升华。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语言,是一种不用动口才的“口才”。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故作“迟钝”未必不是聪明人,“迟钝”的背后隐藏着过人的精明。有人推崇一种“大智若愚”型的艺术——意在多听、少说,甚至不说,显示出一种“迟钝”。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少开口不做无谓的争论,对方就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反之,你可以探测对方动机,逐步掌握主动权。这时候的沉默,实际是“火力侦察”。

老一辈人总是谆谆教导我们:“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自古以来国人就恪守着“言多必失,语多伤人”的古训,把缄默奉作练达的安身处世之道。今天,我们也应谨记这些古训,该沉默时一定要三缄其口。沉默,是一种态度,沉默,是一种特殊语言。沉默,也会为你赢得无数财富。

卡耐基和警察的故事:说服他人有学问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培训专家,他居住的地方,几乎是在纽约的地理中心点上,从他家步行一分钟,就可以到达一片森林。春天的时候,黑草莓丛中的野花白茫茫一片,松鼠在林间筑巢育子,马草长得高过马头。这块没有被破坏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园。卡耐基常常带着雷斯到公园散步,雷斯是他的小波士顿斗牛犬,它是一只友善而不伤人的小猎狗;因为在公园里很少碰到行人,他常常不替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卡耐基和他的小狗在公园里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他好像迫不急待地要表现他的权威。

“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他呵斥着卡耐基道。“难道你不晓得这是违法的吗?”他进一步说道。

“是的,我晓得,不过我认为它不会在这儿咬人。”卡耐基回答道。

“你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子。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我再看到这只狗没有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在公园里跑来跑去,你就必须去跟法官解释啦!”警察厉声说道。

卡耐基客客气气地答应遵办。

可是雷斯不喜欢戴口罩,卡耐基也不喜欢它那样,因此决定碰碰运气。事情起初很顺利,但接着却碰到了麻烦。一天下午,他们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又碰到了一位警察。

卡耐基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警官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没有托辞,没有藉口了。上星期有警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道,“我晓得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么一条小狗出来玩玩。”

“的确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道,“但这是违法的。”

“像这样的小狗大概不会咬伤别人吧,”警察反而为他开脱。

“不,它可能会咬死松鼠。”卡耐基说。

“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他告诉卡耐基,“我们这么办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跑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结了。”

卡耐基感叹地想,那位警察,也是一个人,他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因此,当他责怪自己的时候,惟一能增强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宽容的态度表现慈悲。

卡耐基处理这种事的方法是,不和他发生正面交锋,承认他绝对没错,自己绝对错了,并爽快地、坦白地、热诚地承认这一点。正因为是站在他那一边说话,他反而会为对方说话,整个事情就在和谐的气氛下结束了。

在日常生活中,说服已成为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说服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要想成功地说服他人,不仅需要有巧言善辩的口才,亦需要攻心为上的技巧。

1.设身处地的说服谋略

卡耐基常租用某家饭店的大礼堂来讲课。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增加三倍。卡耐基便去与经理交涉。他说:

“我接到通知,有点儿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如果我要是你,我也会那样做。因为你是饭店的经理,你的职责是尽可能地使饭店获利。”

紧接着,卡耐基为他算了一笔账:“将礼堂用于办舞会、晚会,当然会获大利。但你撵走了我,也等于撵走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他们光顾贵饭店,是你花五千美元也买不到的活广告,那么,哪样更有利呢?”最终,经理被他说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即在于当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那样做”时,他已经完全站到了经理的角度。接着,他站在经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笔账,抓住了经理的诉求:赢利,使经理心甘情愿地把天平的法码加到卡耐基这边。

有家电视台,每周设置一次关于人生问题讲座的节目,收视率比其他时段的节目要高出许多。收视率之所以偏高,当然有诸多的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观众们欣赏节目中的巧妙答话。大多数有疑难问题而上电视请教的观众,在开始时会对解答者所做的种种忠告提出反驳或辩解,并且显得十分不情愿地接受对方所言。但久而久之,于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解答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颔首称是,看着电视画面,觉得比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还要好。

凡是电视台的主持人或问答者,无一不是精挑细选才产生出来的,所以光是听听他们的说服方式也获益不少。对于不易说服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对方认为你与他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通常出现在这类探讨有关人生问题的电视节目上的观众们,以离婚女子占多数。此时,负责解答疑难者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是你,我会原谅他,而且绝不与他分手。”

你千万别认为话中的“如果我是你”只是短短而单纯的一句话而已,殊不知它能发挥的效力是多么不可限量!而这也正是由于人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可爱的”心理所导致。

如果你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无意间使用了一些不太妥当的言词,由于你巧妙地运用了这句“如果我是你”的话,结果就会弥补你言词上的过失。不仅如此,它还能促使对方做出自我反省,并最终会感觉到惟有你的忠言,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2.一语中的的说服智慧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前出塞》九首之六中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其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两句可以说是透着大智慧、大谋略,说的是行军作战要先除敌之首恶。马易射,马倒,人不降则毙;王擒,敌不败则溃,两个“先”字,开人胸臆,提出了对敌要有方略,智勇并用。后来,这两句话也用来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处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那么,说服他人自然也是这样。

对于那些善于操纵说服技巧的人来说,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比与对方不停地周旋更有效,它会使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淋漓尽致,足以成就大事。

汉代著名丞相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上林苑是一处专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贿赂,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于是萧何被捕入狱,同时被审查治罪。廷尉(汉代的法官)为了讨好皇上,只要是皇上认定某人有罪,廷尉不惜用大刑迫使犯人服罪。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的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是否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是陛下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而不谋的情况下,去贪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

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感到非常惭愧。于是,立即下令赦免了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国安邦的大功。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汉文帝竟然也相信起来,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就在周勃即将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尚未即位,而先皇留下的皇帝玉玺在他手上,并且统帅主力部队北军的时候,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现在他已经罢相回到自己的小封地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才想起谋反呢?”

听了薄太后这一席话,文帝所有的疑虑,全都没有了,并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可以想象,倘若没有人在此二人大难临头的时候站出来为他们辩白,讲明事实真相,分析得入情入理,他们二人能免去大难吗?一语中的说服法的言语威力是何其大呀!

3.以情动人的攻心说服术

“以情动人,润物无声”说的是一种说服的方略,也是一种说服的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攻心”。攻心说服最基本的要点之一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被说服者信服。

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据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理。所以,应该故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如果我们知道免不了会遭受责备,何不抢先一步,自己先认罪呢?人心是很奇特的,当对方发觉你已经承认错误时,便不好再多加指责。如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一开始你就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鲁莽”,或“我说的话虽是过分点”。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对方也不会因此而当面指责你。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他会以宽大、谅解的态度对待你,忽视你的错误。如果能反复使用,则更能加强效果,还会使对方轻易地听完你的要求,并乐于接受你的要求。

戴尔·卡耐基认为,在与他人相处时,在与他人交换意见时,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有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样做,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4.以德服人的说服力量

《孟子·公孙丑上》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世上的人千人千面,千变万化,每个人都面临着适应人生,适应社会的问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大千世界,抱定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的态度来适应人们个性的不同。即便是对冥顽不化的人,也要以诚相待来使他受到感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我之德化,来启人之良知。对于一般人来说,坚持我之美德与之相处,终可德化落后之人,保持真诚平和的人际交往。

正如偌大的星空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一样,社会中的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大小强弱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在每个小小的空间里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习惯。然而这个世界实在太小,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却又非常多。每个人的生存空间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纵横交错、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所以要想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得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相互照应,尊重他人的处事方式、生活习惯,与人方便,维护平衡,寻求和谐,共同创造良好生存环境,体现出我们宽宏大度的胸怀。

世界是拥挤的,但是只要心理空间博大仁爱,你看这同一个世界的感觉就不一样。心中塞满了苦恼、私欲、小家子气,那么你拥有整个宇宙也觉得空间太小,太压抑。人人都拥有一个博大仁爱的心理空间,懂得尊重他人,能忍受痛苦、委屈,就会减少碰撞和摩擦,世界就会在心中变大,矛盾减少,欢乐增多,阳光灿烂,生存空间也就自然显得宽阔了。

后汉时期有名的义士陈重,是一个非常大度能自我牺牲的人。有一次陈重同宿舍的人回家,误将邻舍人的裤子带走了,裤子的主人怀疑是陈重拿的,陈重没有分辩一声就买了条新裤子送给那人。传说陈重一生中做了许多这样的事,他的一个同僚负债累累,有一天债主前来要债,陈重就不声不响地帮他还清了债务,而且事后闭口不谈此事。

自己明明没偷,人们却怀疑自己,陈重不但默认了,顶着小偷之名还了一条新裤子,还诚心诚意地破财替人赔偿,是不是太窝囊了呢?其实不是,陈重只是暂时牺牲了名誉,破了点钱财,消除了邻居的怨气,换来的却是平安和永久的信任,因为误会总有消除的时候。

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对其子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里所说的为与不为,就很有朴素的辩证法。小恶虽小不以为然,酿成大恶就悔之晚矣,所以不能因其小而为之。小善也是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小善就会变大善,所以虽小善也要为之,而且对他人的所作所为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从情感教育入手,从诚意出发,促使其自觉改掉小恶,完善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与人为善的美德。

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却留下了美名。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

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可这时,飞起一只鸟惊吓了曹操的马,马一下子踏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要求惩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拔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后来军中有人建议“割发代首”,于是曹操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自己的头发替罪。曹操断发守军纪的故事也被传为美谈。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说服他人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人口服心服。

女王的丈夫:说话语气有学问

在《维多利亚女王》这部电影里有这样一组镜头:

维多利亚女王很晚才结束工作,当她走回卧室门前时,发现房门紧闭,于是她抬手敲门。卧室内,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问:“是谁?”“快开门吧,除了维多利亚女王还能是谁?”她没好气地回答。听到屋内没有反应,她接着又敲,阿尔伯特公爵又问:“请再说一遍,你到底是谁?”“维多利亚!”她依然高傲地回答。可屋内还是没有动静。她停了片刻,再次轻轻地敲门。“谁呀?”这次维多利亚柔声应到:“阿尔伯特,我最亲爱的丈夫,是我,维多利亚,你的妻子,请给我开门好吗?”门开了。

有理不在声高,无理寸步难行。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欣赏“理直气壮”却忽视“理直气和”的好处。由于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把握不好说话的语气,常常会导致不愉快的事发生。其实,对于别人的无知、粗鲁,以声势压人经常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以柔克刚则经常会让你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位顾客在茶馆里喝红茶。“小姐!你过来!你过来!”顾客高声喊道,等服务人员过来后他指着面前的杯子非常气愤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真对不起!”服务小姐赔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跟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小姐把红茶放在顾客面前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顾客意识到是自己的错,马上闭了嘴,匆匆喝完茶就走了。

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土,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斥责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她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交朋友!”

说话语气对说话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把握好语气,说话让对方容易接受、愿意接受,才是说话之道。说话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它不是靠提高音量来实现的,而是靠语气的得体而取胜的。当然,说话语气的运用要分对象、分场合、分时间。不同的情况,要运用不同的语气,这其中的分寸,就需要发话者灵活掌握了。比如在谈心聊天时,说理者的语气要和缓、委婉,不能声色俱厉,咄咄逼人;在劝导别人时要以征询意见的口吻引导对方,少用否定句,多用设问,如果过多使用“你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类似这种态度鲜明、刺激性很强的句子就可能不太合适了。

但在生活中,到处都是得理不饶人,无理也要狡三分的人。俗话说:“饶人不是痴汉。”因此,当双方的争论已到剑拔驽张的时候,占理得势的一方应当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风范,不要过分地穷追猛打,将对方逼入死胡同。虽然说“理直”就“气壮”,但有理也要有礼,有理不在声高。有理再加上得体的语气,才能使说出的话容易被对方接受。

孔明智激张飞:说话对象有学问

《三国演义》的六十五回写到这样的故事:

东川张鲁遣虎将马超攻打葭萌关,守关之将告急。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与马超对敌。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回不来,那就急速派遣翼德去迎战吧。”

诸葛亮说:“主公先别说这件事,让我来激激他。”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大叫而入,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有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把云长从荆州唤回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若知虚实,你哪能安然无事?马超神勇无比,天下皆知,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发弃袍,差一点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了也未必能敌他。”

张飞说:“我愿立军令状,这就去迎战马贼,若不能胜他,甘愿受罚。”

激张飞立下军令状后,诸葛亮就派他为先锋前去解围。张飞威猛鲁莽,马超勇力过人,二人在葭萌关酣战了一天一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非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来,马超被诸葛亮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或说他难当此任,或说他贪杯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扫除他的轻敌思想,更加激发其斗志和勇气。

针对关羽自负的性格,诸葛亮则常使用“推崇法”。

马超归顺刘备后,关羽提出要从荆州到四川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局面,诸葛亮便给他写了一封信进行说服: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一争高下。依我之见,马超虽然神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驾齐驱,怎能与你“美髯公”相题并论呢?再说,你担当镇守刑州的重任,如若有失,罪莫大焉!关羽看了信后说:“孔明知我心也。”就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头。

俗话说:“按病开方,对症下药。”意思是说,去医院看病,每个病人的体质和病症不尽相同,作为大夫应该因人而异,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开出有效的药方,对症下药,方能够药到病除。我们在社交场合中与别人交谈也可以借鉴这条原则。

交谈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感想和情绪,而是一种合作的程序。人们说任何一句话,都希望能够对听话人产生适合己意的作用和影响。但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听话对象存在着民族、地域、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地位、阅历、文化修养、兴趣爱好、语言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就迥然有异。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口吻也应当有所不同。说服他人,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洁、眼神犀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性格急躁;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性格开朗;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性格稳重;那些安静、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性格孤僻;那些目中无人、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骄傲自负;那些懂礼貌、讲信誉、实事求是、尊重别人的人,往往谦虚谨慎。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说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因此,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即使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学者邓析子在他的《转辞篇》中,就主张“依类辩故”。战国时期知名的纵横家鬼谷子也曾在他的《鬼谷子·权篇》中精辟的总结出与人交谈的方法。他说:“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意思是说,游说有智识的人要靠博闻多见的言辞,游说博闻多见的人要靠条理明辨的言辞,游说明辨事理的人要依靠言辞中要点明确,游说高贵的人要依靠言辞中有气势,游说富人要靠我们谈话时豪气冲天,游说贫穷的人要靠言辞中以利引诱,游说低贱的人要靠我们谈话时态度谦恭,游说勇士要靠我们谈话时表情果敢,游说愚蠢的人要靠我们把利害讲得明明白白。这就是游说之术。但是,人们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跟聪明人交谈时,就用这些技术去启发他;跟愚蠢者谈话时却用这些技术去教导他,这就很难达到游说目的了。“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总的来说就是在辩、说的时候,要区分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表达形式。

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交谈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对方的面子。反之,了解了对象的情况,即使发表一些大胆的言论,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一个人要想使自己说出来的话引起对方的重视,或取得对方的认可,必须把握好与说话对象的交流分寸——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1.看性别说话

性别不同,对言辞的接收程度也有差别。俄罗斯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说:“男人靠眼睛来爱,女人靠耳朵来爱。”这就指出了性别对于接受是有影响的。无论言辞涉及的内容,还是言辞表达的程度、声调都是如此。

说话者必须依据性别来选择说话内容,努力使自己的言辞迎合接收者性别的需求。一般地来说,男士的话题大而广,通常涉及时事、政治、体育、文化、社会话题、经济动向等方面;女士的话题则小而狭,通常是服饰、美容、化妆、购物、婚姻、家庭、日常经济,等等。

在言辞接受的程度上,说话者必须依据接受对象的性别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与说话程度。一般地来说,男士较能承受率直、干脆、粗放的话语;而女士则喜欢委婉、轻柔、细腻的话语。

2.看教养层次说话

教养是指接受对象的一般文化和品德水准,包括文化程度、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涵养气度等。教养层次的不同,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我们曾经讲过孔子的学生劝说农夫的故事,子贡虽然才华横溢,雄辩滔滔,但他忽视了他所面对的接受对象是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这一点,结果自然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而那个新学生,仅以直白浅显的道理就轻易说服了农夫。所以,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就要认清自己的接收对象教养层次如何。盲目表达不仅达不到说话的目的甚至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3.看性格说话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辞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与之谈话时不妨侃侃而谈;性格内向的人则多半“沉默寡言”,与之谈话时则宜循循善诱。

4.看对方的心境说话

不同的交流对象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不同的心理特征会对应于不同的修辞手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地来说,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交流对象比较适宜使用积极的言辞,如:比喻,夸张,仿拟,比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性格内向、郁郁寡欢的交流对象则比较适宜使用一些消极的修辞手法。

有一些性格内向的青少年,在交谈中对积极的修辞手法反应迟钝,对用一些婉转,夸张,双关以及华丽辞藻的描述方式甚至有抵触情绪,一旦不注意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败。对这一类的人,在谈话过程中应该直截了当,少用曲折表达。人际交流中常常会有“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情况,说话不注意洞察对方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发生意外的问题。

《红楼梦》一书中第八十三回写到:

大观园中一个婆子教训自己的外孙女:“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这话恰好被黛玉听到,她误以为婆子是在骂她,于是,大哭大叫道:“这里住不得了!”

婆子的话原本是不让外孙女到大观园中来,但黛玉不这么想。她那种寄人篱下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使她产生了误会。所以,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起来感觉完全不同。

5.看地域说话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在认识、观念、习惯、风俗上都有区别,对说话者的言辞接受,就会有所不同。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应当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由于长期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每一个社会团体总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团体的一些特征,而这个特征当中心理特征是比较突出的,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团体心理”。比如,我们按这种团体心理把中国人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方人总体心理特征是比较细致、体贴,从而也比较委婉;北方人总体心理特征是比较粗犷、大方,从而也比较直接。这就要求在对待南方群体的交流对象要多运用一些避讳、婉转、省略的积极修辞手法;而对于北方群体的交流对象则多运用一些消极的修辞手法,把话讲得简单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6.看文化背景说话

随着社交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的交际对象也将会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特点,使我们说出来的话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协调一致。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向外国友人宣传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决定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此,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一份厚达16页纸的说明书。周恩来总理看后批评工作人员说话不看对象,周恩来总理建议,只需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句话果然奏效,赢得了外国朋友们的高度赞赏。

《世说新语》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个叫许允的人在朝中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觉察后,派虎贲卫士去抓他。

他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夺理,难以请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派人审讯许允时,许允直率地回答道:“陛下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是最了解的,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甘愿受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发现他们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他一套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根据封建王朝制定的个人荐举制的任官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他都合乎皇帝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知晓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经典范例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与人交谈,或是去说服别人,对待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说话方式与说服方法,这对于说服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同类推荐
  • 活着是一种修行

    活着是一种修行

    这是一本让当下社会中的人们转换心念、远离烦恼的幸福顿悟书和心灵安顿书。本书从生命、信仰、抉择、自我、挫折、欲望等最受人们关注的人生关键问题着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精彩分析和诚恳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收获心灵的宁静,在繁华纷乱的世间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 孙子学院——孙子的兵战谋略

    孙子学院——孙子的兵战谋略

    孙子是世界军事史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国,而且对中国之外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大影响。而《孙子兵法》一书自问世以来,就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封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军事家、政治家甚至是医学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其自身的实践。《孙子学院》正是以孙子的兵法谋略为底料,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试图将孙子的兵法谋略与现代商战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广大读者朋友编写一本商战谋略全书。
  •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不找借口”是每个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与生存智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不找借口的人;而遇到问题或困难总是找借口推脱者,必定是失败者。本书围绕“不找借口”展开论述,利用24堂课的承载方式,为读者详细阐述了“不找借口”的理念。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人脉掌控术

    人脉掌控术

    最简单,最神奇,最有效,最实用,全世界高端人士都在用的人脉圣经。练就瞬间攻心术,成为社交中的王者。爬山,要懂山性;游泳,要懂水性;做人,就要懂人性。只有掌握厂他人心理运行的轨迹,才能轻松走进他人内心。打造自己的入脉关系网。神奇的心理术,我们不可不知!
热门推荐
  • 都市妖魔洗剑录

    都市妖魔洗剑录

    “如果有来生,我定补偿亏欠你的一切,下辈子换我追你。”以上是后面的剧情,我叫猫九,对,我是生活在人类都市里千千万万个妖怪中的一个猫妖。刚出生那年我父亲九尾猫王被杀,死后将怨恨和全部力量输送给了我,那时我才出生九个月零九天。二十五年后,为了救我学生安琪,嗜血破了封印,二叔告诉了我的身世,我便决心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复仇。一路上腥风血雨,快意恩仇,对抗命运的捉弄,九死而后生,终于修炼成九尾猫妖化身成魔。原本从没想过爱情的我爱上了我的学生安琪,对她许下誓言:下辈子,换我追你。
  • 攻心为上:狡猾医妃

    攻心为上:狡猾医妃

    原本是医学界冉冉上升的小星星,享誉内外,可是没过几年舒服日子,以身试药,灵魂穿越。穿就穿吧,还穿成个爹不疼没娘爱,处处受打压的大小姐?拜托,人怎么可以活的这么窝囊!看她打刁仆,整恶妹。还顺道收拾那害死亲娘的恶心爹!皇帝的私生子,只要他开口,整个天下都是你的。什么?没那么简单?还有哥哥弟弟穷追猛打,姐姐妹妹也来者不善。皇家嘛,最不值钱的就是骨肉亲情。这位小姐姐有些厉害啊。不如咱们结个盟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对安心宝宝急症处理

    绝对安心宝宝急症处理

    本书收集了常见的儿童急症,文辞明了易懂,对儿童父母、教育人员、医护人员、甚至专业的医师而言,具有使用价值。
  • 腹黑竹马呆萌妹

    腹黑竹马呆萌妹

    【宠文-纯爱-青梅竹马】那一年,他一岁,她刚出生,口中不停的叫着:“轩……轩……轩”。她成了他的跟屁虫。那一年,她三岁,他四岁,他一脸严肃的说:“别怕,有我呢!”那一年她七岁,他八岁,他牵着她的手,说:“我发誓,我慕夜轩许你一场婚礼!”那一年,她十三岁,他十四岁,他说:“自信的你,最美!”那一年,她二十三岁,他二十四岁,他单膝下跪:“希儿,嫁给我好吗?”多年后,她一脸不满的说:“人家求婚都拿戒指,玫瑰,但你为什么只拿一个布娃娃就把我买了!”……
  • 个人诗歌散文

    个人诗歌散文

    填充日常生活中的空白,静待思维的花朵慢慢开放
  • 我的玄幻系统

    我的玄幻系统

    炎国川南市的川南大学有一个名叫夏七的大一学生,夏七家境贫困,每天仅靠打小工赚钱养活自己!本该平平淡淡过一生的夏七却偶然获得了一个系统,名为玄幻系统,这个系统本来的宿主不是川南大学的夏七,而是另一个位面的夏七,因为空间波动,再加上两人同名,所以玄幻系统才降生与现在的夏七身上!就这样得到玄幻系统的夏七摆脱了穷的一生!夏七也遇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爱情!他也要去守护它,爱护它……当然夏七也不会忘记修炼,终于练至金丹境界,本该飞升的夏七突然发现地球与另一个位面相连……
  • 诡思夜巷

    诡思夜巷

    一场游戏,一个任务,赎罪与救赎。诡异令人捉摸不透,夜间里小巷逐渐敞亮。被迫的罪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自己,为了他人,来吧诡思夜巷,静候你们的归来。
  • 生活可谓尝尽苦难

    生活可谓尝尽苦难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 魔鬼总裁倔强妻

    魔鬼总裁倔强妻

    暑假回家,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得不做他的情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