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93700000009

第9章 好思维决定好口才

“合纵”与“连横”:创意思维让语言更加鲜活

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是鬼谷子的两个得意门生。他们原本是一贫如洗的穷酸书生,身无分文,却能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游说,建功立业。他们分别提出了“合纵”、“连横”的构想。

面对当时的形势,苏秦在各国奔走,纵横捭阖,以“合纵”主张身佩六国的相印,左右当时的天下形势10多年。苏秦死后,张仪又是凭借着高超的口才技巧,以天下为舞台,以“连横”创意游说秦王,为秦国匡合六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创意”是一个外来语,其含义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创意思维就是具有创造性意念的思维方式。创意语言并不是靠语法规则或某些修辞手段的固定模式创造出来的,它来自于言谈者的语言修养、灵感和创新思维。只有培养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使讲话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的操作能力得到综合的开发和利用。

语言会显示出我们头脑中关于目的和手段的潜在的思维框架,能够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激发问题意识与目的意识、超越线性思维、丰富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回归人的开拓性、创造性。

对青少年朋友来说,如何卓有成效地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的需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智力品质,它是在客观需要的驱动和伦理规范的要求下,在已有经验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以及新获取的信息的基础上,统摄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利用大脑的有意识的悟性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敏捷转换和灵活选择,突破和重新构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获取的信息,以具有超前性和预测能力的新的认知模式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并进一步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对青少年朋友来说,强调创新思维方法的技巧和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针对大脑某一机能所特意制作出来的思维强化训练,我们完全可以养成淡化思维定势的习惯,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激发问题意识与目的意识、超越线性思维、丰富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回归人的开拓性、创造性。

古人云:“击石不断,火头始出;功夫不断,悟头始出。”创新思维训练,不仅是一个爽心益趣的思维娱乐活动,它更是一个启迪益智的开发思维创新能力的活动。它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发掘我们的创新感觉、培养创新意识、锻造创新能力、发展创新精神,从而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从容应对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并由此而发现、发展着人的综合创新素质。

语言会显示出我们头脑中关于目的和手段的潜在的思维框架。美妙的创意语言并不是靠语法规则或某些修辞手段的固定模式创造出来的,它来自于言谈者的语言修养、灵感和创新思维。它必须能恰如其分地诉诸听众的社会意识、审美情趣、生活要求和个人性格。一些优秀的创意语言,或妙语连珠、怡人耳目;或一语惊人,振聋发聩;或精炼含蓄,发人深思。对于领导者来说,语言若能充满新意,能十分有效地增加个人魅力,把员工紧密地团结在周围。这就是创意语言的魅力之所在。

宋代大文人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婆婆之邀,写过一首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人们听后馋涎欲滴,争相购买,从而使得老婆婆生意大增,馓子供不应求。

创意口才并不是天生的,是不断训练及培养的结果,也是岁月累积的成就。思维是口才的基础,口才是思维的表达,没有创新思维的人,是无从谈起“创意口才”的。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说:“创意是历史永远有效的契机。”在口才领域里,同样如此,创意是一个人言谈深受众人欢迎的重要动力。为何口才需要有新意?一方面是为了所说的信息有价值,不同于流俗;另一方面是为了所说的话有魅力。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为大自然不喜欢雷同和重复。

那么,在日常交流中,青少年朋友如何才能形成创意口才呢?古人有诗云:“绿阴不减来时路,更添黄鹂四五声。”在众人熟悉的绿阴如画的景色中,又传来黄鹂的欢快叫声,别有一番情调,更能吸引人心。同理,如果我们能在平实的言谈中,巧妙地掺入一些新的东西,就能使我们的言谈充分地体现出迷人魅力和积极影响。

法国的丹纳曾经说过:“一切典型永远可以推陈出新,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而且真正天才的标识,他的独一无二的光荣,世代相传的义务,就在于脱出惯例与传统的窠臼,另辟蹊径。”言语交锋碰撞摩擦出的火花是酿造新思想、打破思维惯性的原动力,是形成创意的摇篮。下面来介绍一下创意口才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流时的一些运用技巧,助你不时地产生一些灵感,让自己的语言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充满迷人的魅力。具体方法如下:

1.善说“未必”

勇于质疑,对那些约定俗成的说法或是似是而非的论断敢于提出质疑,不随波逐流,不轻易盲从,努力发现事物背后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善说“未必”,不人云亦云。在论辩中,运用此种方法,可有效地反击对方的论断,取得主动。同时,这种探索事物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也可使你的讲话深刻锐利,富于表现力和创新性。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的医学之父,有一次,他与某人进行了一场辩论,那人说:“如果医药能解救人的生命,那么人为什么还得死呢?这说明医药是不起作用的。”

希波克拉底反驳说:“未必。医药不是长生的符咒,它只为患病的人解除痛苦,如果你认为医药没用的话,那当然可以不就医。”

那人说:“如果我不就医的话,要医生有什么用呢?”

希波克拉底说:“你是你自己,其他人未必和你想的一样。”

希波克拉底在这段论辩中,巧妙地加以反驳,把那种以偏概全、以个体代替所有人的荒谬论点,用一个“未必”就从容不迫地驳倒了。善说“未必”的好处在于使我们发现事物的多重属性,不拘泥于某种成规定论。当我们面对某一个观点时,我们要多说几个“未必”,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这是培养出创造性口才的方法之一。

2.摆脱时空束缚,大胆假设

在与他人谈话中,我们会受到外界的很多因素制约,不可能漫无边际的交流。例如,客观环境、教育背景、生理状况等等,都在制约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因此,在谈话中就需要不断地打破这些制约,增强头脑的超越性,摆脱具体时空的束缚。最好的办法就是向自己提出一系列的“假如”,然后试着回答它们。这些超越现实的想法,听起来很荒谬,但却往往是孕育创意口才的温床。

电影的发明者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曾经是一对摄影爱好者,他们在发明电影的过程中,向当时国家组织的摄影家团体申请资金,面对别人的质问和耻笑时,就运用了“假如”技巧,巧妙地化解了尴尬和说服了他人。

当时有人质问他们说:“你们究竟想做什么?”

卢米埃尔兄弟回答道:“假如胶片会动的话,我们是说假如胶片能动,连续不断地形成一段图像的话,那会对我们很有好处。”

那人不以为然地说:“仅仅只是假如吗?如果不成功呢?”

卢米埃尔兄弟回答道:“假如第一个类人猿不敢设想它能站起来走路的话,那么我们人类今天还会趴在地上。”

卢米埃尔兄弟用以反驳对方的话成为电影史上的名言。他们很好地利用了“假如视角”,去说服顽固不化的对手。

其实,不论是伟大的发明家,还是成功的演说家,其高明之处往往在于能发现新的改进生活的方法,哪怕这些方法仅仅只是个设想,是“假如……”,但恰恰就是这假如成为创造性的来源。同样,如果现代的青少年在面对新事物或新观点的时候,大胆假设,摆脱时空束缚,更多地使用“假如视角”,去观察它们,评价它们,就会培养出创造性的口才。

诋毁机智避祸:应变思维让口才变得灵活机智

清乾隆年间,杭州的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此人聪明机灵,心直口快,喜欢议论天下大事,对朝廷多有不敬之辞。

乾隆皇帝对此早有所闻,巡视江南来到杭州时,为找茬儿惩治他,于是乔装改扮成秀才来到了净慈寺。

乾隆随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说法,显然叫“篾青”。诋毁正准备答话,蓦然,从乾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脑子里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就是“灭清”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叫‘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会答“篾青”,便以对清朝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不料被诋毁巧妙地绕过去了。乾隆不甘心就此罢休,随即将竹片调翻过来,指着白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又叫什么呢!”“这个嘛,”诋毁心里想,“篾黄”与“灭皇”同音,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计策,于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的这一招又以失败而告终了,心中不快却又不好发作,而机智的诋毁和尚则接连躲过了杀身之祸。

说话者一定要机警、灵敏,有随时可以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包括超前应变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调节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在说话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冷场、尴尬局面,或谈话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就不要再继续谈下去了,要立即转化话题。对于那些有意要伤害自己的人,则一定要见机行事,不能落入对方的圈套。

我们所说的应变思维是指能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通过正确的判断,科学的分析,及时巧妙地处置各种复杂变化的情况的思维方法。从思维能力角度看,应变思维属于思维的爆发力,是思维运动中的一种喷薄状态。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应变思维是好口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主要是指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应变性在讲话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一切讲话的进行,不一定完全按照事先预定的步骤发展,必然隐藏着一些不可预知的东西,讲话者如果冷静机智,应对得当,便会使讲话过程更加生动,从而优化传播效果。

在各种讲话场合中,出乎意料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对讲话者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具备较高讲话水平不仅需要“被迫应变”,利用敏捷的反应和机智的处理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更应该“伺机求变”,面对偶遇的外界刺激,积极回应,提高思维效率,沟通潜在知识信息和潜意识,生产出常规思维所不能创造的高质量的精神产品。

拥有良好的应变思维能力可以将往来应酬处理得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可以积极回应偶遇的外界刺激;可以机智地处理不可预料的突发场面。总之,如果没有灵活的应变技巧,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时,可能就会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地步。

应变思维是好口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青少年如果具备良好的应变思维,讲话时冷静机智,应对得当,便会使讲话过程更加生动自然,优化传播效果。

然而,良好的应变思维能力并不是生而能之的,而是要经过艰苦的积累和训练,它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作为依靠。知识是思维的原料,知识和经验是思维的最初动力、基本手段和最后结果。高超的讲话水平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同时,要想使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具有流畅、变通和创造的特性,不仅要注意知识和经验数量上的积累,更要注重提升它们的质量,以期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和价值。

应变思维的产生是信息瞬间对撞的结果,而只有抓住不同信息间的联系才能使这种对撞有可能发生。寻找联系的途径就是发现新思路的过程,也是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的过程。思路的打开和逐渐丰富,必然建立更多的不同信息对撞的通道,时常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突破思维的瓶颈。

1.借题发挥,巧转话题

借题发挥,转换话题,是指根据说话时的情景或者是身边的事物等作为话题去转变,但必须要做到“巧”,才能使得对方无言以对,心服口服。

在社交场合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应急技巧,就很可能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地步。

曹可凡是上海东方卫视的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素以睿智幽默闻名。在一次上海国际电视节群英音乐会上,当应邀演出的法国著名歌星多罗黛正款款地走向舞台中央时,音响设备却不知何故“哐”地轰天一响,场上的场面顿时十分尴尬,在法国主持过少儿节目的多罗黛小姐以其特有的幽默举起双手作了个打枪的手势,担任现场主持的曹可凡灵机一动,当即发挥道:“多罗黛小姐,刚才是上海观众对您的到来表示欢迎,鸣礼炮一响。”话音刚落,全场观众一片掌声,一场尴尬轻松化解。

2.以假乱真,虚实参半

以假乱真,虚实参半技巧,是指在交谈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乱真,运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策略,巧妙地转换话题。

明初时期,有一个知府姓曹,自称是曹操的后代。一天,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一戏。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奸诈阴险的嘴脸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的祖宗被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白原因,差役就把原因告诉了他。赵生便随差役走进曹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顿时大怒,拍案喝道:

“尔等小民,见本知府怎不下跪?”

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驾而迎?”

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

赵生冷笑一声说道:“大人既然知道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

曹知府闻言,自知无理,只好放了赵生。

赵生就是运用了以假乱真的技巧,把曹知府的荒谬、无理取闹如法炮制,运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策略,使对方的谬论不攻自破,巧妙地转换了话题。

3.巧变角度,妙转话题

巧变角度是指运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体验的不同,把对方的话从多方面加以理解,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考虑来进行阐述,进而达到转换话题的目的。

约翰·洛克菲勒是世界著名的大富翁,可他在日常开支方面却很节俭。一天,他到纽约一家旅馆去投宿,要求住一间最便宜的房间,旅馆经理不解地问道:“先生,您为何要住便宜的小房间呢?您儿子住宿的时候,总是挑最豪华的房间呀!”

约翰·洛克菲勒答道:“不错,我儿子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父亲,可我没有啊!”

这个例子中,约翰·洛克菲勒就是运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将自己有钱的问题巧妙地改换成父亲是否有钱的问题,从而转换了谈话的方向,使自己顺利地摆脱了窘境。

4.将错就错,找回面子

人在许多时候应多为自己打算。有些人并不会体谅你的处境,某些人更是见到你陷于尴尬局面便乐不可支。所以,打圆场不但要替人解围,更得要为自己找台阶,脱离窘境。自找台阶之术,不可不修。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因说错话而陷入尴尬困境的情况。这或多或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的影响。因而错话说出以后如何进行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使错误能够及时得以补救,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最要紧的是需要掌握必要的纠错方法。

曾经有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去某合资公司求职,一位负责接待的先生递过来名片。大学生神情紧张,匆匆一瞥,脱口说道:“滕野先生,您身为日本人,抛家别舍,来华创业,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道:“我姓滕,名野,地道的中国人。”大学生闻言后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片刻后,他振作精神,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您的名字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许多为人治学的道理,让鲁迅受益终生。希望腾先生日后也能时常指教我。”滕先生听后点头微笑,最终录用了他。

5.急中生智,柔中带刚

两位外科医生碰到了一个棘手的病症,一位训练有素的护士在休息时间向他们提出了一项高明的治疗方案,她说:“为什么你们不试试这个方案呢?”但一个外科医生马上打断了她:“因为我还记得你上星期填错了一个病人的病历卡。”这名护士羞得满脸通红,无以对答。

在我们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喜欢在公共场合,有恃无恐地出你的丑,或是公开你的隐私,或是阔谈你干过的傻事和闹出的笑话。如果这时你生了气,他就会说:“这只是开开玩笑,你太神经过敏,太缺乏幽默感了。”

爱德华·格罗斯是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家,对人们处于尴尬境地时的各种表现研究了20年。他指出:“人们在公开场合被羞辱,通常并不认为是玩笑,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人的感情受到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十分愤怒,表现得张口结舌或者满脸羞红。但是我们可以有另一种比较聪明的解决办法,保持沉默,或者设法改变你的处境。”

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巴里·舒兰克说:“完全没有必要去追究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否别有用心。相当可能的情况是他或她压根没有意识到你会受到伤害。当你向他指出失礼的言行后,这位呆头呆脑的冒犯者通常会向你致歉。”

怎样摆脱窘迫的处境呢?我们要依情形而定。如果你的上司在你的同事面前三番五次地责备你时,你可以心平气和地严正指出:“我们是否可以私下谈这个问题?”

同样地,伤害你的人是配偶或亲密的朋友,你可以说明你觉得多么尴尬、为难甚至是痛苦,远比以同样的方法去回击对方要好得多。如果这人继续不分场合地使你窘迫不堪,你可明确地指出:“我觉得以后很难再信赖你。”

如果有人故意羞辱你时,你也可能采用比较激烈的方法。有时,你必须使这种羞辱立即停止下来。你说:“你已经使我难堪了,你不介意告诉我这都是为了什么吧?”或者说:“你似乎心烦意乱,是不是我有什么事使你不高兴?”

不管怎么做,避免动怒,千万别发火,如果失去了泰然自若的态度,你只能使对方占上风,使别人对你产生不满情绪。

相当多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靠急中生智和幽默感。

有两位作家之间的交锋。一位作家刚完成一本书,正沉浸在人们的赞美声中,另一个作家对他有些妒嫉,不顾别人们的劝说跑去对这位作家说:“我喜欢你的这本书,是谁替你写的?”“我很高兴你喜欢,”作家回敬道,“是谁替你读的?”

所以,急中生智,既柔中带刚,又不失风度,这往往是最好不过的回击办法。

总之,谁都有可能碰上难下台阶的情境,但只要能多想办法,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也并不是太困难的事。要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台阶下,以上五种方法可以看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要在窘境中及时地调整思路,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改变眼前的被动局面,想方设法争取主动。这样就能比较自然地在窘境中给自己找到一个可下的台阶。

马克·吐温偷走了两元钱:

用聚敛思维锤炼你的语言

有人问马克·吐温,演讲词是长篇大论好,还是短小精悍好,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在某个周日,我到礼拜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苦难的生活。当他说了5分钟后,我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他接着讲了10分钟后,我就决定把捐助的数目减至25元;当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后,我又在心里减到5元;最后,当他讲了一个小时,拿起钵子向听众哀求捐助并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2元钱。”

通过上面这个故事可意识到说话还是短一点、实在一点好,长篇大论、泛泛而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效果反而不好。

聚敛性思维是一种以目标思维为指向的系统性聚变创新思维,它是在大量发散思维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来选择最有价值的设想,在目标思维引导下,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决策目标的高效聚变创新思维,好比一个人面临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要设法找到一条通向目的地的最佳路线一样。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甚至一举多得的奇效。

一般人在演讲时,常常喜欢用长篇大论,这是很常用也是很容易见效的演讲方式;也还有一部分人,充分发挥聚敛思维口才,把自己的意思浓缩成简短的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其关键的意思,这种演讲方式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印象深刻。

因此我们说,语言在精而不在多,口才最差的人可能就是喋喋不休的人。讲话者要做到运用聚敛思维把话讲得简洁平易,质朴自然。要想真正的把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能很快让对方明白你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说,讲话时,要充分发挥你的聚敛思维,做到语言简洁精练,质朴自然,富于美感。

首先,在讲话之前,一定要明确就什么问题而讲,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讲,然后要明白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要求等。

其次,在确定了主题后,就要围绕主题选材,与主题无关的词汇、语句,即使再优美、再精彩,也要坚决舍弃,一些常识性或即时性的意思大家都懂,就没必要在讲话中重复。如果讲一些似是而非、可有可无和漫无边际、人家已讲了若干遍的陈言套话,除了令人生厌外,还会窒息人们的思想,与时代主题格格不入,对讲话效果也是极为不利。

说话简明扼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会使你的听众感觉到你的自信心。当你使用很多不必要的词语时,听起来就像你想掩饰什么,或者对你自己说的话没有把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聚敛思维锤炼我们的语言呢?

1.长话短说,言简意赅

所谓长话短说,即是以简驭繁。老舍先生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的多。”话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简洁。

在中外各国历史上,许多伟人的谈话,每一句都是话语如金,言简意赅的。

毛泽东同志是最善于长话短说的。他用“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来比喻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艰巨而漫长;他用“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来赞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说明妇女在国家建设中的巨大力量。

1863年7月1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华盛顿的葛底斯堡打响了。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北方部队大获全胜。

战后,宾西法尼亚等几个州决定合资在葛底斯堡建立国家烈士公墓,公葬在此牺牲的将士们。1863年11月19日,公墓举行落成典礼,美国总统林肯应邀到会演讲。这对林肯总统来说,有很大难度,因为这次仪式的主持人是当时在美国被公认为最有演讲能力的著名教授埃弗雷特,此人尤其擅长的就是纪念仪式的演讲。而林肯只是出于总统的身份,才被邀请“随便讲几句话”的。

在这次典礼上,埃弗雷德教授那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可谓精彩绝伦。在这种情况下,林肯总统该如何演讲才能和听众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关系,并赢得他们的认可呢?林肯总统决定以简洁取胜。结果林肯总统大获成功。尽管他的演讲只有10句话,从上台到下台不过两分钟,可掌声却持续了10分钟,林肯总统的演讲不仅赢得了在场的一万多名听众的热烈欢迎,而且轰动了全国。当时的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情感深厚,中心突出,措辞精炼,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埃弗雷德教授本人也在第二天就给林肯写信道:“我用了两个小时总算接触到您所阐明的那个中心思想,而您仅用了两分钟就说得明明白白。”

后来,林肯总统这次出色的演讲手稿被收藏在图书馆,演讲辞被铸成金文,存入牛津大学,作为演讲辞的最高典范。

林肯总统这次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给予了我们一个启示:简洁精炼的语言会使说话人更具有魅力。

如果说写文章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么,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说话则应提倡“有话则短,无话则免”。

2.组织恰当,条理清晰

要做到说出的话意思集中、富有条理,在讲话前就要开动大脑的聚敛思维为自己的话排列出一个顺序,把你的思想简化为能让人理解的形式,如年表式的、因果关系式的、一般和个别的、依次排列的等等。谈话时要注意前后联系,过渡转折要顺理成章,不要牵强。

“我既然是个医生,就一定什么病都会治,可是我什么都不会,我从前懂得的,现在全忘了,一点也不记得了。上星期,在俱乐部,大家谈话时谈到莎士比亚、伏尔泰,他们的著作我什么也没有读过,可是我却装出了读过的神气,于是我就想起星期三治死的那个女人来,于是我就跑出去,就喝起酒……”

这是俄国作家契科夫的话剧《三姐妹》中的一位叫做契布蒂金的医生说的话,他是想诉说自己过着多么无聊的生活,处境多么糟糕,可是由于契布蒂金是一个百无聊赖、精神颓废的人,什么事情都对他无所谓,结果他说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情,让人听起来漫无边际,听者也毫无反应,整段话说下来让人不知道他想说什么,这就是明显的讲话思路不集中、条理不清楚。

在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梦幻·泪与笑》中有这样一段话:

第一个影子说:“生活没有爱情,就像一株没有花朵的树,爱情没有美,好似没有芳香的花、没有种子的果……生活、爱情和美,是绝对独立的,又是无法分离的三位一体。”

第二个影子说:“生活没有反叛,好似四季缺了春天,反叛而无真理,则像春天降临在干旱的沙漠里……生活、反叛和真理,这就是不可分离的三位一体。”

第三个影子说:“生活没有自由,就像躯体没有灵魂,自由没有思想,则似飘零的游魂……生活、自由和思想是不可分离的三位一体。”

三个影子一起说:“爱情及其结晶,反叛及其成果,自由及其产物,这是主显示的现象,而主则是理智世界的良知。”

纪伯伦在这一段话里想要论证“三位一体”的神圣性,他通过三次三位一体的论证来推出主的神圣,条理清晰,因果关系紧凑。三个影子的话处于一种平行结构,三个影子的合声又将他们的观点串起来,进入升华的阶段。这篇文章不失为一篇精彩的、富有集中性的聚敛思维的口才范例。

3.凝字炼句,打动听众

浩如烟海的俗语中,有一些是人们极其常用,又对人际交往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短语,若能在适当场合适当地使用,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这些短语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聚敛思维在语言上的运用形式。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如能经常使用这几句用语,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它们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简短演讲亦打动过人心。很多人在演讲时,常常喜欢用长篇大论,利用语言的触角去把握住每一位听众,这是很常用也是很容易见效的演讲方式;也还有一部分人,充分发挥聚敛思维口才,把自己的意思浓缩成简短的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其关键的意思,这种演讲方式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印象深刻。

我国著名学者马寅初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有一次,他参加中文系老师郭良夫的结婚典礼,贺喜人群发现马校长也来了,情绪顿时高涨了起来,并鼓掌欢迎他即席致词。马校长并没有打算要讲话,只是置身于喜庆环境里又不能有负众意,于是他灵机一动,说道:

“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从新郎的大名就能看出,他一定是一位好丈夫。”刚刚听到这句话大家都很莫名其妙,可是一联系新郎的名字,大家才恍然大悟:良夫,不就是好丈夫的意思吗?于是在场的人都开怀地畅笑起来。

马寅初先生用新郎的大名适当地联想,把自己对教师的良好祝愿、希望郭老师人如其名做个好丈夫和自己的风趣幽默,用一句话全都表达了出来,可谓是最充分地表现出了马寅初先生的优秀的聚敛口才。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这些名人的幽默与智慧,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他们或用简洁的语句,营造出了和谐轻松的气氛;或用短短的演讲,表现出坚定的语气,从而展现了他们高强的聚敛思维口才能力。

“同你一样有福气”:

逻辑思维让你更有力地破斥诡辩

一个地主买了一块肉,让长工拿着。长工没有留神,肉被野狗叼跑了。

地主生气地大骂长工,让长工把肉追回来,可那几条野狗早已经不见踪影了,长工无奈地说:“东家,我们长工一年到头吃不上一回肉,你就一次没吃上,这有什么要紧的呢?”

地主怒气冲冲地说:“你们吃不着肉,是因为你们没有那个福气。”

长工听了,不慌不忙地笑着说:“这么说,刚才那几条野狗同你一样有福气啦?”

逻辑思维又叫做抽象思维,是一种基于抽象概念的思维形式,通过符号信息处理进行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进行活动的思维方式。

只有语言的出现,逻辑思维才成为可能,语言和思维互相促进,互相推动。那么,深邃的思想在讲话中产生的逻辑力量究竟有多大呢?这是很难用数字来计算的。

斯大林在评价列宁演讲时曾这样生动地比喻:“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代表说:‘列宁演说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失败。’”

在讲话时,逻辑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思维显得严谨、有条理,使结论令人信服。有时也通过歪曲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达到论辩的目的,我们称这种逻辑思维方式为诡辩。古人云:“诡中有巧,巧中有诡。”诡辩是指违背正常的逻辑思维,似是而非的辩论方法。它常常和不正确的立场、观点相联系。

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你的大脑动起来,快速、灵活地运转你的逻辑思维,可以让你讲话不再感觉无从开口;使你的逻辑口才具有严密性、条理性;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破斥别人的诡辩,把自己的思想明明白白地表露出来。

诡辩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如何认识诡辩手法、掌握破斥诡辩的方法,是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实现有效沟通的必备技能。正常有效的沟通必须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则和规律,也必须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运用逻辑思维破斥对方诡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巧设圈套,请君入瓮

巧设圈套,请君入瓮是根据对方提出的论点所形成的态势,借题发挥,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给予对方反驳,使之转势为被动。这种方法表面上是顺应对方的话题,而实际上则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最终使对方陷入圈套而无法争辩。

齐景公喜欢射猎,派烛邹掌管射猎用的鹰。由于不慎,鹰跑掉了。景公大怒,下令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的罪过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将鸟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了这件事,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数列完了,晏子请示景公要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在这里晏子运用的就是请君入瓮的方法,在我们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几点问题:

第一,要设好圈套。在设圈套的时候,要先揣摩对方的心理状态,然后以进攻者的姿态发问,或假设其事,或虚言夸张,设好“口袋”,诱使对方上钩,为后面做好准备。

第二,巧妙的引诱。在引诱的时候,可以采用障眼法,巧布疑阵,不露痕迹,以免被对方识破而功亏一篑。当对方不轻易上钩时,便辅之以激将法,来尽快诱使对方进入你的圈套,这是“请君入瓮”的关键所在。

第三,反击要有力。一旦对方已经进入“口袋”,就应不失时机地扎紧口袋,迅速出击,瓮中捉鳖,不给对方以回旋的余地。

2.以迂为直,避开二难

以迂为直,避开二难,即避开对方二难推理顶来的两个犄角,重新构造一个与对方结构相同的二难推理,却推出与对方相反的结论,从而把对方顶过来的犄角再顶回去。

据《前汉演义》记载,当项羽击败汉兵,逼近广武,与刘邦夹涧而屯兵之后,为了逼迫刘邦与他决战,便采用了一个激将的办法:

他将刘邦的父亲太公置于俎上,推至涧旁,厉声大呼道:“汝若不肯出降,我便烹食汝父。”面对此情景,刘邦陷于“二难”境地,如果出战,则会全军覆没;如果不出战,则父亲就要丧命。总之,或者出战,或者不出战,或者全军覆没,或者父亲丧命。这时,张良献上了一计,叫刘邦也对着项羽喊话说:“我与汝同事义帝,约为兄弟,我翁就是汝翁。必欲烹汝翁,请分我一杯羹。”项羽听了此言,怒不可遏,但因叔父项伯有言,激将之计终于未能得逞。

在这里,刘邦就是运用了以迂为直法,与自己的“二难”相联系,找出对方的“二难”所在(杀:不义;不杀:对方不肯投降),重新构成某种关系,把自己从“二难”中解脱出来,逼迫对方无法施展计策。

3.将错就错,以谬制缪

运用逻辑思维,破斥诡辩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错就错,以谬制缪。先承认被反驳的诡辩论题为真,然后据此必然推出荒谬的结果或对方不能接受的结论,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对方引到自己否定自己的尴尬境地上来,最后有苦难言,丧失了反驳的余地。

有位教书先生在课堂上呼呼大睡,醒来后,不好意思对学生诚实以告自己睡着了,便对学生们撒谎说刚才他在梦中见到了周公。谁知第二天,有个学生学他的样子也在课堂上睡觉,这位先生觉得他在藐视课堂,非常生气,就用戒尺把他敲醒,然后问道:“你怎么大白天在课堂上睡觉?”学生回答说:“我也在梦中见到周公了。”先生问:“周公对你说什么了?”学生搔搔了头认真地说:“周公对我说,昨天他没有见到你。”这位先生自知理亏,没再追究。从这以后,这位教书先生再也没在课堂上打瞌睡了。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这种方法能借助对方的进攻力量回击对方,对方的进攻力量越大,反击的力量也就越大,往往能使对手猝不及防、自取其辱。

“为什么要收我们的小费呢?我们可是一点也没有吃过。”琼斯指着账单问酒店经理。

“可是水果天天放在你们的房间里,你们不吃可怪不了我。”经理说。

“哦,我懂了。”琼斯一边说,一边从账单中减去200美元。

“这是干什么?”经理见了急忙问道。

“因为你吻了我的妻子,每天得减50美元,我们住了四天,对吗?”琼斯回答。

“哪有这回事,我根本就没有吻过你的妻子。”经理大声嚷道。

“可她是住在你的酒店里啊!”

还有一则故事也巧妙运用了这个方法:

一个小男孩在面包店里买了一个面包,发现面包比平时小得多,于是对老板说道:“这个面包怎么这么小啊?”

“哦,这样你拿起来就方便了。”显然,老板是在诡辩。

小男孩也没有再争辩,留下一点钱就要离开,老板赶紧大声喝住他:“嗨!你面包没给足钱啊!”

“哦!不要紧,”小孩说,“这样,你收起钱来就方便了。”

这种针锋相对地反驳可谓妙不可言。

晏子使楚:逆向思维是辩解口才的动力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后世称为晏子。有一次,晏子以齐国大夫的身份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楚王立即羞愧难当,无言以对了。

又有一次,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在楚王耳边耳语一番,楚王听了抚须大笑。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当然,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于是,楚王问道:“此人是干什么的?”

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

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时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

楚王听后苦笑着说:“德才兼备的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现在是有些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楚人和楚王挑起事端,展开矛盾冲突,而以晏子不畏强权,随机应变,从容自如地挫败了对方而结束,体现了晏子的聪慧和机敏。

当时楚强齐弱,晏子又身材短小,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之举,显然含有欺辱的意思。但“晏子不入”,显示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他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大前提: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小前提:今臣使楚;结论:不当从此门入。楚人只好“更道,从大门入”。针锋相对使晏子在第一个回合中取得了胜利。

接着,楚王又问:“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面对此问,显得从容不迫,他先是申明齐国国都之大,人数之多,然后又说:“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这话逻辑严密,绵里藏针,表面上是在贬损自己,而实则是在讥讽楚国,使楚王无言以对。

至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话,更是暗指楚王治国无方,机智犀利。

晏子以自己的机智善辩,凭藉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武器,不战而屈人之兵,运用守为攻的逆向思维方式终于使楚王不得不对自己刮目相看,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所谓逆向思维法,就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引导启发思维的方法。所以,逆向思维也叫做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逆向思维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它可以让人们豁然开朗,在困境中找到安慰,在得意时看到不足。

逆向思维与讲话时的思考方法紧密相关,许多场合的讲话都离不开逆向思维。而运用逆向思维辩解是对付对方强大逻辑最有效的武器。

逆向思维的辩解口才相当于数学上的反证法,在逻辑学上叫做归谬类推,它是推理的方法之一,由证明与该事物或事件相矛盾的判断是不真实的来证明事物的真实性,是一种间接论证方法。

交际中常常有人问一些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或者是遇到需要为自己和他人进行辩解的情况,如果你想要有力地回答、有效地辩解,一定要学会熟练地运用逆向思维,在讲话的过程中将对方故意抛给你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巧妙辩解,达到反守为攻的效果。

运用逆向思维辩解时,先从事物的反方面去考虑,或先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然后从这个假设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先前的假设,从而肯定了己方观点。但要注意的是,自己在归谬类推中的逻辑力量要同样强大才行。

《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魏文侯并吞中山之后,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并标榜自己是位仁君。而大臣任座认为,魏文侯只封地给他的儿子,却不给他的兄弟们,所以根本算不得仁君。魏文侯听了非常生气,大怒下斥退了他。这时候一位名叫翟璜的大臣赶紧对魏文侯说:“臣以为大王的确是位仁君。因为有人说‘君王仁义,下臣耿直’,刚才任大夫敢于直言,足见大王之仁。”魏文侯听了,又羞又喜,连忙差人请回任座。

翟璜用的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辩解方法,先假定魏文侯是位仁君,然后说明任座的行为是对的,使得魏文侯能正确对待意见。

1.归谬制人,巧妙辩解

这种方法就是先不直接反驳对方的观点,而是运用逆向思维假定对方的观点为正确的,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推论,将它推向极端,推出明显的荒谬结论使其难堪的一种方法。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富翁,一天他突然死了。他的妻子同管家商量,要用活奴给他陪葬。富翁有一个弟弟,是个有识之士,就反对嫂子和管家这样做。他嫂子坚持要用活人陪葬,便对他说:

“你哥哥死了,在地府无人侍奉,我们怎么能够忍心看他一个人受苦,一定要用活奴陪葬,谁阻拦都不行。”

他弟弟一看嫂子这样说,便改口道:

“还是嫂子和管家考虑事情周全,用心良苦,可见嫂子同兄长夫妻情深,管家对主人忠心不二。既然要用活人陪葬,不过,让别人去服侍兄长,我们都不放心,倒不如嫂子和管家去陪葬,兄长定会非常满意的。”

其嫂和管家哪个都不愿意去死,用活人陪葬一事只好作罢。

归谬制人法的运用,要注意相同性质的谬论的可比性,若将两件不相干的事拉扯在一起,便收不到以谬制人的效果。

2.一因二果,反守为攻

在讲话的过程中,有时候对方会故意抛给你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时逆向思维就发挥它的作用了,你可以从同一种原因出发,然后引申出互为对立的结果,达到反守为攻的效果。

著名的爱尔兰戏剧家乔治·萧伯纳在讲话时运用逆向思维就做得十分恰当。

有一次,萧伯纳的脊椎骨出了毛病,需要从脚上取一块骨头来修补脊椎缺损。手术做完后,医生想多捞些报酬,就对萧伯纳说:

“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新手术啊!”

萧伯纳明白了他讲这句话的目的,就笑着说:“这好极了,请问您打算给我多少试验费?”

萧伯纳与这位医生都是从同一种“从未做过的新手术”作为讲话的出发点,可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考虑的方向却是不同的。医生是想用这句话得到更多的报酬,而萧伯纳则从医生提出的“从未做过的新手术”逆向思考,认为自己的身体成了试验品应得到相应的试验费,以此来反击医生,最终起到了反守为攻的对立结果。

3.“反问”让你更主动

在交际中常常会有人问一些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或者是遇到需要为自己和他人进行辩解的情况,如果你想要有力地回答、有效地辩解,一定要学会熟练地运用逆向思维,有效地进行“反问”对方。

从前,有一个地主待长工很刻薄,半夜里就催长工去干活。长工说:“等我缝完了衣服就去。”

“天这么黑,你怎么看得见缝衣服?”地主冷笑地说。

长工立刻反问道:“既然天这么黑,又怎么能干活呢?”

一句反问,驳得地主哑口无言。

4.逆向顺应胜过强制命令

在一些情况下,强制性命令只会让人们产生叛反心理,而使对方的行为变得变本加厉,结果适得其反。如果能利用逆向思维,给足他们面子,事情的结果就会向着自己的意愿发展,这样才能将其控制在股掌之中。

沙克先生退休后,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刚住下来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安静,但不久就有三个年轻人开始经常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判。

“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听后很是高兴,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功夫”。不料三天后,老人对他们忧愁地说道:

“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三个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去踢垃圾桶。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大声嚷道:“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这位老人的逆向思维真是令人佩服,他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呵斥那几个年轻人,而是抓住他们“年轻气盛”的特点,运用逆向思维,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步步地顺应他们的心理,最后再到掌控他们的心理,结果自然收到了奇效。如果这位老人不是运用这种方法,而是强制性命令他们“停止这种游戏”,这些年轻人的反叛心理也许会驱使他们把这种游戏继续得更频繁、更持久。

口才课堂 逆向思维的类型

1.结构逆向思维

指从已有事物的逆向结构形式中去设想,以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一般可以从事物的结构位置、结构材料以及结构类型进行逆向思维。

2.功能逆向思维

指从原有事物相反功能方面去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思维方法。

3.状态逆向思维

指人们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逆向方面来认识事物。

4.因果逆向思维

指从已有的事物的因果关系中,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在电的发明史上,从奥斯特的电能生磁到法拉第的磁能生电,它们之间就有着因果逆向思维的联系。

一幅画上的千军万马:

用形象思维为语言插上想象的翅膀

韩信在投奔刘邦之后,并没有得到刘邦的信任,因此,韩信愤然离去,于是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被追回来之后,刘邦还是心存疑虑,就想试探一下韩信的智谋。他拿出一块五寸见方的布帛,对韩信说:“给你一天的时间,你在这上面能画多少兵,我就让你带多少兵!”站在一旁的萧何见此情景,急得暗暗叫苦。可是,韩信却一反常态,毫不迟疑地接过布就离开了。次日,韩信就把画好的布帛交给了刘邦。布帛上无一兵一卒,只是画了一座城楼,有一匹战马刚从城门口露出头来,还有一面帅旗斜出城门。刘邦看后,大吃一惊,他从这幅画里似乎看到城楼后面的千军万马。韩信通过这一幅富有想象性的画,赢得了刘邦的赏识。韩信这才得以挂帅出征,为大汉江山基业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形象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借助形象来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即思维主体以事物的典型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方法,即运用形象作为思维形式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

形象思维会为语言插上想象的翅膀,拥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语言将会极大地丰富,让人听来兴味盎然,丰富生动。言谈中融入形象思维,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感染听众,使自己的言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形象思维,让你的语言更有震撼力

在整个形象思维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生动感人的具体形象。所以,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画家心中要有视觉形象,才能描绘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音乐家心中要有听觉形象,才能创作出感人悦耳的乐章。离开了形象,形象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语言表达方面,形象性是指说话人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形象,是用形象进行思维加工的;在思维活动的对象上,也是用形象材料进行加工的。

美国争取黑人自由平等的不倦战士弗·道格拉斯的演说辞《论奴隶制度》是这样写道:

“在这种时刻,需要的是灼热的烙铁,而不是令人信服的论据。啊,假如我有那种能力,假如我能向这个国家进一言的话,今天我将要倾泻出急如湍流的辛辣嘲笑、无情指责,令人无地自容的讽刺和严厉的斥责。因为现在需要的不是光而是水,不是柔和的阵雨而是雷电。我们需要暴风骤雨和地动山摇……”

这段话的气势如排山倒海,雄浑壮阔,而它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形象,如“烙铁”、“湍流”、“光”、“水”、“阵雨”、“雷电”、“暴风骤雨”、“地动山摇”等,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形象地表达出讲话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启发、影响听众的目的。

2.形象思维,让你的语言更富感染力

形象思维还有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这就是情感性。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

文学艺术家在创造典型形象的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强烈感情渗透在里面。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静夜思》一诗中写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月夜思乡的意境中,诗人即景抒情,情寓景中,使月夜之形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文坛泰斗巴金先生也曾回忆道:

“我在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我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

由此可见,形象思维与情感是分不开的。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作过一首五言绝句《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把空山、深林、日光、青苔这些形象,动用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了“空谷足音”的幽静境界。诗人用这首优美的诗作抒发了自己恬淡闲适的情愫,让人读了以后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3.形象思维,让你的语言更具幽默性

言谈中,抽象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容易使讲话的语言变得枯燥、抽象,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紧密配合,谈话的气氛就会显得过于凝重,太理性化,缺乏活力和幽默感。

古往今来,幽默的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突破常规的想象和联想,如:东施效颦、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等,这些寓言故事都是运用了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想象和联想,来给故事增添生动和幽默的。

从前有一个财主,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到野外游玩,在回来的路上迷失了方向,他左看看,右瞧瞧,突然看见前方有一个农妇在田里干活,便骑马走到农妇跟前,大声问道:

“老太婆,你知道往李家庄的路怎么走吗?”

农妇见财主不仅不下马,而且说话还十分无礼,就说道:“对不起,老爷,我没有时间和你说话,因为我们家的马刚刚‘哞哞’地叫,生下了一头小牛,我得赶着回家去看看。”

财主一听,哈哈大笑,说道:“笑话,真是笑话,马怎么会生下牛,而且还‘哞哞’地叫?”

“老爷,我也不明白,这畜牲怎么不下马,而且还‘哞哞’地叫?”农妇说道。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足以见到这位农妇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联想、想象的能力。农妇的话表面上看是在说马下牛的事,实际上是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手法,笑骂财主的无礼,财主乍一听没有察觉,可细细回味才发觉吃了哑巴亏,但有气也只能往肚子里面咽了。

在有些场合,运用巧妙的形象思维,既能把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出来,言此而意彼,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更体现了这种幽默技巧里饱含着的说话者的智慧和较强的联想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反应敏捷、善于想象和联想,勇于打破常规,幽默的基础就被我们牢牢地打下了。所以说,形象思维会使你的语言更具幽默性。

一口救命铁锅的启发:

用类比思维增强表达的丰富性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故事。

在一次战役中,德军向法军的一个阵地发动了猛烈地进攻,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双方死伤无数,法军阵地更是损失惨重,一位法军炊事兵急中生智,把一口大铁锅罩在头上。战斗结束后,阵地上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后来,一位法国军官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军用钢盔。

这位聪明的法国军官正是采用了类比的思维方式。虽然,这项发明比起火箭、大炮、航空母舰算不了什么,但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思维碰撞,却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创举。

类比思维是一种跨越多种思维的综合性思维方式。又称取象比类、援物比类。通过对某一事物的客观存在的规律的认识,引发出对另一事物所存在的客观规律的认识的思维方法,其实质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灵感、悟性。这种认识方法虽然具备某种或然性、不确定性,却往往是对另一事物进行突破性认识的。

类比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人们为了变未知为已知,往往借助于类比方法,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相比较,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比较,进而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推移到另一对象中去,产生新的理论或知识。这种类比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类似这样的故事可谓不胜枚举,类比思维不仅是人类发明的重要思维基础,而且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思维基础。人们借助于类比推理了解了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到了许多事物具有的共同的特点。

在口才运用当中,时常需要利用类比思维在事物与属性、抽象与具象、感性与理性之间穿梭,将两个或两类事物放在对比中来进行思维和表达。

类比是出于我们缜密的推理,时而源自于灵动的感悟,时而表现为步步为营的说理论述,时而转化成诙谐幽默的妙语连珠。让听众的思维随着你的语言运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达那些听众本来并不熟悉甚至并不感兴趣的信息。

在讲话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丰富的类比关系内隐于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事物当中,直接外化于我们的语言,这对于活跃我们的类比思维,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事类喻,巧妙表达

在讲话过程中,我们的类比思维有时不必那么具象,完全可以把丰富的类比关系内隐于一个抽象的概念当中。但是这个抽象概念必须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听众没法通过一个他们不熟悉的事物去理解另一个不熟悉的事物。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把这些事物的属性内隐于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事物当中,直接外化于我们的语言,这就产生了一些奇妙的语言技巧——比喻。比喻方法对于活跃我们的类比思维,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

庄子有一天正在涡水垂钓,楚王派了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见到庄子后,他们对庄子说:

“我们大王久闻先生大名,想请先生同他分担国事,希望先生能够出山,上为君王分忧,下为黎民谋福。”

庄子淡然地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被杀死时已经有三千岁了。楚王把它珍藏在竹箱里面,盖上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两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呢?”

两位大夫说:“当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啦。”

庄子说:“那么,两位请回吧!我也一样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庄子的类比通俗易懂,而且思想深刻,可以让我们从中领略到比喻的巧妙之处。

一次,作家刘绍棠到某大学讲演时,有位女同学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道:

“既然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那您为什么总唱赞歌,不唱悲歌呢?难道社会没有阴暗面吗?”

看到这一尖锐问题,刘绍棠想了一下,便问那位女生:

“你喜欢照相吗?”见女生点头,刘绍棠反问道:

“你脸上有光滑漂亮的时候,也有长疮疤的时候,那你为什么不在脸上生疮疤的时候去照相呢?”

刘绍棠的这一反问,把自己的观点就寓于类比之中了,他把文学作品的表达与年轻人的照相巧作类比,让人听后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在类比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甲类似于乙或者什么像什么,这两者都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或者称之为非对称性。也就是说把一个生疏的东西通过找出关联事物之间的映射匹配,指向听众熟悉的事物。

2.委婉含蓄,迂回表达

委婉含蓄,是一种巧妙运用类比思维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讲话当中,我们很想表达一种内心的强烈愿望,但又觉得难以启齿时,不妨借助于类比思维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委婉含蓄是一种情趣,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韵味。巧妙运用委婉含蓄,好像什么都没有说,但实际上什么都说了。

委婉是运用类比思维迂回曲折来表达本意的方法,说话者故意说一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话,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这种说法往往能够避免尴尬,达到意想不到的说话效果。

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语言是出了名的委婉、含蓄而又有智慧的。他过人的机敏是无人可及的,真不愧有“一代外交大师”的称号。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垂头丧气?哪里像我们美国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

周恩来总理回答道:“因为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而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所以要低着头走路。”

3.巧用谐音,效果新奇

谐音其实是指类比思维中的字面相似性中的一种。字面相似性,既不是事物属性之间的类比,也不是事物关系之间的类比。它完全是基于对词语中的相同语素进行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段和措辞技巧。它主要包括仿词、双关语、拈连等。这里所说的谐音是指谐音双关。

乾隆年间,纪晓岚与和珅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

有一次,两人在一起喝酒,和珅指着一只狗问:“是狼是狗?”

纪晓岚一听,就机敏地意识到和珅是在辱骂自己,于是,他泰然自若地还击道:“垂尾是狼,上竖是狗。”

“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珅自以为聪明,运用谐音攻击纪晓岚,没想到纪晓岚却给和珅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口才一点通 类比思维在口才应用上的两种视角

1.求同视角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共性,只不过有些事物的共性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事物的共性需要认真观察与仔细研究才能发现。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任何事物或观念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同点。思维中如若抓住了这些相同点,便能够把千差万别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增加事物的多样性。

2.求异视角

由于每一个具体事物都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因而任何事物之间都不可能完全相同,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点。新颖独特的事物往往具有特殊的价值和生命力,那些千篇一律的事物大都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成功者都是专门去探索别人不曾走过的路,这才独辟蹊径,卓然不群。所以,求异视角,就是寻找到常常被人忽略的、认为“完全相同”、“毫无二致”的事物的差异点,从而突显出自身的特点。

有一家黏合剂商店,推出一种新型的强力万能胶。店主想为这种胶做广告,但他明白,如果像其他万能胶的广告一样,只是一味地宣传这种胶粘得如何牢固,是难以引起人们注意的。于是,店主把一枚价值数千元的金币用这种胶粘在门口的墙上,并当众对顾客说:“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扣下来,这枚金币就奉送给他。”这一句话的小小广告引来了许多人尝试和围观,结果这种万能胶真的很畅销。

这位黏合剂商店的老板在这里采用了两种“求异视角”,一是抓住自己产品的特异性,二是抓住广告形式的特异性,因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将求异视角运用到口才艺术中,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些厂家在宣传自己的产品的广告语中,不是一味地吹嘘自己产品的优良品质,而是故意暴露产品的某些“不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力地宣传自己的产品。例如,电脑的广告:“这部电脑的惟一缺点是不能为您冲咖啡。”冰箱的广告:“我们的冰箱只有一个不足——那不是烤箱。”人们听后先是感到惊愕,以为是自揭其短,继而是大笑,觉得妙不可言。把握差异性,的确大大激活了口才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朱总理的“消气”功:

发散思维是即兴口才的源泉

下面是朱镕基总理在1999年4月访问美国的第一站洛杉矶华人欢迎会上的即兴致辞:

在我来美国之前,我向我尊敬的朋友,美国驻华大使萨瑟先生,请教这次访问我应该怎么办?(笑声)。他给我的忠告:“Keep always a smiling face!(保持一副笑面孔)”(大笑声)。这对我很困难……(被笑声打断)。因为香港人说我是“朱铁面”。“朱铁面”是一个long face(注:长脸,在英语中,还有一个意思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笑声)。更加抱歉的是,我今天不但没有笑脸,而且哭起来了(笑声,掌声)。我非常感谢大使先生,因为他在我来以前就到美国来,他到了我所要去的每一个城市。他告诉我,他要向当地的人民介绍我,使我能够受欢迎(笑声、掌声)。他说,他准备被打得鼻青脸肿,见到我的时候,脸上包着绷带(笑声、掌声)。在我来以前两天,我一个上午会见了两批,一共是20个美国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一个代表团是Mr。Thomas所率领的,一个代表团是Mr。Ralph所率领的。那我就告诉他们了,你们这样反对中国,我怎么去呢?(笑声)。你们的大使都要被打得鼻青脸肿,我去了怎么办?我这个中国人(掌声)。他们说:你一定要去,因为我们美国人喜欢你这个new face(新面孔)(掌声,大笑声)。我说,我能保证我这个new face不会变成一个bloody face(血流满面的面孔)吗?(笑声,掌声)。但是我今天到了洛杉矶,我放下心来了。如果美国人都像你们这么欢迎我的话,我大概还是一个new face(笑声,掌声)。

我在洛杉矶受到了市长先生和他的夫人、州长先生和他夫人的热情的欢迎。在今天中午的午宴上,我也受到了洛杉矶人民的欢迎,我表示十分地感谢,感谢你们的真挚的情感(掌声)。

就可惜上帝大概不喜欢我访问美国,昨天天气很好,今天就变脸了,下着大雨(笑声)。但是,刚才陈远先生解释得很好,他说,这场大雨,给加州、给洛杉矶带来了财气和福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就愿意作出牺牲,给加利福尼亚州的人民带来美好的希望(掌声)。

今天中午凤凰台的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我要对华侨说几句什么话呢?我说,我此行到美国,一个是给美国人消消气,很多美国人对我们有气啊,我来给他们消消气。另外,我来给华侨们打打气(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非常尊敬海外的侨胞、美国的侨胞,包括来自祖国各地,包括来自香港、澳门的侨胞,我们非常尊重你们,非常爱护你们,因为你们为当地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你们宝贵的贡献。我们希望你们团结、自强、文明、守法,为美国的繁荣和发展继续做出你们宝贵的贡献!(掌声不断)。

在这段即席演讲中,朱镕基总理的思维“触角”穿行于中西文化的历史时空中,表现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显示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话语中的许多隐喻、引申义都有较深厚的中西文化背景,或是成语,或是熟语,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成语、熟语的运用采用的是中西文化交叉互训的手法,发散思维拓展了语言本身的内涵和张力,难怪会让听演讲的人们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讲话者高水平的语言表达,其思维过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思维轨迹的多向发展。讲话者所面对的现实情况是复杂多样的。当一种思维不能满足要求时,创新思维活动可以通过注意力的适时转移,灵活分配,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真正打开自己的眼界,并在宏观及微观上对事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思维方法称做发散思维。

有人这样说:“创造能力=知识×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存在的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

口才是即兴的、随身的、灵感的,而发散思维则是即兴口才的源泉。发散思维的扩张与突破,能将多种学科、多种知识于碰撞中顿悟,于汇总中吸纳。讲话者只有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还有开阔发散的思维和灵活多变的头脑等综合因素作支撑,才能成功地驾驭自己的语言。因此,说话者不仅需要严谨有序的思维,也需要跳跃的灵感、广泛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开放性的头脑,才能拥有一个包容大千世界的思维空间,从而挥洒自如,雄辩天下。

由于发散思维是一种多向发展的思维形式,因此它能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它可以针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在思考中,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传统,所以能够使人的思路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束缚,摆脱旧有的联系,克服心理定势,跳出“常识”的框架。以前所未有的新视角去观察、分析事物,探求不同的、特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新的创见。

发散思维要求打破常规,寻求变化,是对一个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我们在各个角度之间跳跃,是为了使我们的思维发散开去,有意识地去揣测、发现多种可能性,让我们的思想丰富和视野开拓起来。有了这样的发散思维,我们说出的话才会丰富生动、富有新意和创造性。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当面对尴尬的场面时、遇到惊慌失措时,甚至是思想观念有差异时,讲话者都要保持清醒敏锐的头脑,立即运用发散思维,调动自己的知识和语言储备,紧扣题旨情境,深化主题,升华格调。

1.切合情景,烘托主题

云南丽江大地震后,《综艺大观》电视栏目组在昆明作了一期专题节目。有个环节是向大家介绍震后出生的第一个孩子(震生),他曾经收到南京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一万元捐助。原串联本台的设计是:“震生,你是丽江地震后最幸福的一个婴儿,你要感谢帮助你的人,感谢有了他们的帮助你才能健康成长。”

彩排时,主持人倪萍看到孩子好奇的张望镜头的样子,她灵机一动,有感而发:“来,震生,阿姨抱抱,咱们转过脸来,让坐在电视机前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看看,瞧,得到你们捐助的小震生长得多好、多健康!”这时,孩子突然大声地“啊”了一声,全场热烈鼓掌,倪萍高兴地搂紧孩子说:“来,给捐助你的亲人们鞠个躬,告诉他们,我会使劲长,将来好报答他们。”孩子似乎听懂了,又神奇地“啊”了一声,现场许多观众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显然,倪萍的即兴发挥要比原来的设计更自然、更亲切,她把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孩子的关系,没有了“你要感谢”这种略带“说教”显得隔膜的口吻,以孩子及孩子母亲的语气来感谢亲人,再加上孩子神奇的呼应,立时触动了观众的心,通过一个可爱的孩子,歌颂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

这个即兴发挥,源于倪萍对主题的把握,更得益于她现场的细致观察和灵敏感受,也和她平日里与老百姓的感情、与生活积累有关,因此,她才能捕捉于细微,即兴于瞬间。

2.紧扣题旨,借题发挥

当面对尴尬的场面时,要立即运用发散思维,调动自己的知识和语言储备,紧扣题旨情境,深化主题,升华格调。

美国政界要人凯升,首次在众议院发表演说时,打扮得土头土脑。一个议员在他演讲时插嘴说:“这位伊利诺伊州来的人,口袋里一定装满了麦子呢!”

这位议员的讽刺挖苦和台下的哄堂大笑并没有使凯升面红耳赤,凯升也没有针锋相对予以回敬,而是顺着对方的话题,很坦率地说:“真的,我不仅仅口袋里装满了麦子,而且头发上还藏着许多菜籽呢。我们住在西部的人,多数是土头土脑的。”

他的坦率和真诚赢得了听众的好感,由被动变为主动,于是,他话锋一转,乘势进行借题发挥。他说:“不过我们藏的虽是麦子和菜籽,却能长出很好的苗子来!”

语言虽然含蓄,但针对性很强,明确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长处,演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借题发挥”的口才艺术,运用得好,不仅能把被动改变为主动,使窘迫变得自如,还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所以能获得很大的成功。

3.有意岔题,反守为攻

在某些很特殊的情况下,如国情不同,民族文化心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甚至思想观念的差异,讲话者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出乎意料的,而且是比较棘手、比较敏感的,处理不好,甚至有伤国格,有失立场。因此,讲话者必须保持清醒敏锐的头脑,内紧外松,找准对方的破绽,使对方有意无意的挑衅不攻自破。

上海某电台与美国洛杉矶某电台曾经联办了一档越洋直播节目《上海—洛杉矶友情双通道》,这是以音乐、友情为主的综合专题节目,每周一期,双方主持人轮流负责策划,中间双方进行通气,后来洛杉矶的主持人慢慢有些松懈。接近年底的一期节目,轮到对方主持人负责策划,可是对方却迟迟没有与中方主持人通气,中间催过几次都未见回音,到播出当天的例行准备时,对方才说,他们要谈谈当年的“十大新闻”!此时已经来不及与他们理论这档节目该不该上他们说的“十大新闻”,主持人与导播编辑当机立断,请来一位资深的国际新闻记者,准备助阵。节目开播后,那位洛杉矶的主持人自顾自随便聊起了所谓的“新闻”,第一件就是什么华人偷渡的事,中方主持人不等他说完,就插空问道:“请问,你评选十大新闻的标准是什么?”

对方主持人说:“也没有什么一定的标准,就是两个城市跟华人有关的事。”

中方主持人说:“请问,你评选十大新闻的程序是什么?”

对方主持人说:“啊,就是找几个朋友一起聊聊。”

中方主持人笑着说:“按照新闻行业的惯例,那只能作为私下里的谈资,还是请你听听我们上海的新闻吧!”

于是,那位临时请来的资深的新闻记者热情洋溢地讲述了国内的热点新闻,那位洛杉矶电台主持人也赶快偃旗息鼓,不再自找没趣了。他不自由主地跟着中方主持人的“指挥棒”转,连连赞扬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成绩,等等。

中方主持人就是以发散思维,采取从不同侧面找到突破口的策略,看准时机,主动出击,岔开话题,举重若轻地扭转了局面,达到了反守为攻的效果。

4.巧释逆转,自圆其说

讲话时,出现失误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出现失误,也不必惊慌,更不可患得患失、强词夺理,而要开动你的脑筋,调动你的发散思维,巧释逆转,自圆其说。

在一次知识竞赛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一名女生抢着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

在慌忙中她把三者的关系正好颠了一个倒,引起哄堂大笑。女学生意识这一点后,立刻补充道:“笑什么?这说的是新‘三纲’。”

她接着解释说:“现在,我们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主人,而领导者,不管官有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孩子都成了父母的‘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现在,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遍地流行,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话音未落,同学们对她的这种巧妙应变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上例可以看出,如能巧妙地随机应变,对突然出现的变故作一番别出心裁的解释,不失为是挽救危局、变逆势为顺势的一个良策。但巧释逆转的语言技巧不仅需有机敏冷静的头脑,还要有渊博扎实的知识做基础,平日里须多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5.顺水推舟,反败为胜

当对方有意无意的恶作剧或设下“圈套”时,讲话者要能“明察秋毫”,既要宽容大度,不动声色,又要沉着应战,借用对方话题驳斥对方,对方的进攻力量越大,反击的力量也就越大,往往能使对手猝不及防、自取其辱,最终使对方折服。

财主巴依听见乡亲们都夸阿凡提布染得好,心里很不高兴,于是就挟了一匹布前来刁难阿凡提。

他对阿凡提说:“我要染的颜色普通极了,它不是红的,不是蓝的,不是黑的,又不是白的,不是绿的,也不是青的,我要染成不是任何颜色的颜色,你明白了吗?”

阿凡提一口答应下来:“没有问题,我一定照您的意思染就是了。”

巴依非常惊讶:“什么,你能染?人说话可得算数?我哪天可以来取呢?”

阿凡提说:“就到‘那一天’来取吧!”

巴依追问:“‘那一天’是哪一天呢?”

阿凡提说:“‘那一天’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不是星期三和星期四,也不是星期五和星期六,连星期天也不是。尊贵的巴依老爷,你就到‘那一天’来取吧!”

巴依听了不禁目瞪口呆。

不是任何具体颜色的颜色,是无法染成的,阿凡提如果说染不成,就会遭到巴依的奚落,如果和这种无理取闹的人讲道理,将会纠缠不休。于是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巴依在不是任何具体日期的日期来取布,采用顺水推舟的方法,把巴依出的难题交给巴依自己去解决了。

有时候,说话者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抓住对方的话茬儿,让对方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种方法也是顺水推舟、借敌胜敌的技巧,借用他人之力,为自己所用,引诱对方深入,将其引向荒谬的极端,把对方逼到一个自相矛盾的角落里去,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天,苏格拉底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正巧有一个过路人,他就问道:“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能向您请教吗?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忠诚老实,不欺骗人。这就是道德行为。”

苏格拉底又问:“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但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这可以说成是不道德的吗?”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那人说。

“与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成功了。这种欺骗能说是不道德吗?”苏格拉底接着发出反问。

那人回答:“那是在战争中无奈才这样做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就不能这样。”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苏格拉底停顿了一下问道,“儿子生病了,却又不肯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好吃的东西。请问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那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呢?”

那人被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能做到道德。”而他恰恰说出了苏格拉底要说的话。

在这里苏格拉底就采用了顺水推舟的技巧,使路人说出了苏格拉底想说的道理。

6.顺势牵连,委婉表达

为了避免对方的抵触或反感,可以顺着对方的说法,接过来后变换思路,做出新解,巧妙而鲜明地表达出应该倡导的思想,启发对方走出线性的、消极的思维。

一个数学教师刚走上讲台,同学们忽然大笑起来,使他感到莫名其妙。坐在前排的一位女生小声对他说:“老师,你的扣子扣错了。”

教师一看,果真第四颗扣子扣在了第五个扣眼里。局面有些尴尬,迅即这位教师煞有介事地对学生们说:“老师想心事了,急急忙忙赶着与你们——来——相——会。不过,这也没什么好笑的。昨天我们有的同学做习题时,运用数学公式就是这样张冠李戴的。”

这位老师先用幽默的语言为自己解了围,紧接着,又顺势把这意外事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连了起来,借此作比,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类似错误,既显得自然,语言又形象,很快解除了尴尬的局面。

一次,有八位日本客人来到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山东蓬莱观光游览,当导游从“八仙桌”讲到“八仙过海”的故事时,有位日本朋友问道:“八仙过海飘到哪儿去了?”

这是一个难题,没有人考证过。导游一看眼前的八位日本客人,立即灵机一动,答道:“我想,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交往,八仙过海,东渡到邻邦日本去了吧!”日本客人一听,高兴得笑起来。

导游的回答十分巧妙,巧妙就巧妙在把眼前的情景、巧合的数字(八仙过海、八位日本客人)顺着客人的问话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自然地连了起来,使回答既得体又意味深长。顺势牵连的应急艺术确能有效地使人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但必须注意“牵”得要自然,“连”得要巧妙,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应对就强调一个“快”字,许多现实的话题催促着我们要立时做出适应性的回答。即兴口才在日常讲话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没有谁会为日常说话准备一部演讲稿吧。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中,必须要求讲话者能够敏锐快捷地相时而动,做出得体的应变性表达;要能够出语快速,出口成趣;要能够即兴一番妙语,可以化困境于无形,妙语服人等等,这就需要讲话者有着高明的快速应对的“语智”了。当然,这是长时间努力培养、锻炼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口才课堂 发散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

这是发散思维量的指标,就某一问题,要求你作出足够多的概念和构想,数量越多越好。这个量的多少是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的。知识越丰富,观察、分析、归纳、联想、类比的领域也就越宽广,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和新结论产生的机会也就越多。

2.变通性

这是发散思维“质”的指标,指思维发散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你能够从一个领域跳跃到另一个领域去思考。比如:从社会的领域跳跃到自然的领域;从历史的领域跳跃到未来的领域等。

3.独创性

这是发散思维的本质,它反映思维发散的新奇部分,指对“刺激”能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更重要的是,能想出别人没有想象到的问题。

同类推荐
  • 寂寞是一种修行

    寂寞是一种修行

    浮躁社会的智慧活法,把寂寞当成一种修行!人生无处不寂寞,寂寞是人生的底色。漫漫人生路中,把寂寞当成一种修行是一种智慧,让你从从容面对喧嚣的尘世,获得心灵的宁静。周成功编著的《寂寞是一种修行》分品味寂寞、感恩寂寞、超越寂寞、享受寂寞四个部分去阐释与寂寞为伴的心态,引导人们直面寂寞,品味寂寞,在寂寞中静思,在寂寞中沉淀,在寂寞中审视自己、发掘自己,直至在寂寞中获得超越与救赎。《寂寞是一种修行》适合所有在这个浮躁社会里想要修炼心灵的人阅读。通过平实质朴的语言来探索人生的真谛,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引导人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 小故事大感悟

    小故事大感悟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无数的故事发生。翻开本书,更是进入一个故事世界。我们关注的不是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而是故事背后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而这些,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悟的。
  • 御人有道

    御人有道

    本书介绍做人处世方法,主要包括“踏实做事,本分做人”、“人情练达,适时变通”、“大智若愚,难得糊涂”、“退一步海阔天空”、“礼在人先,事在人为”等。
  • 让你感动一生的小故事

    让你感动一生的小故事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需要很多让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深省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可以给我们以启迪与感动。
  •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其实就是人性的特点,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看法。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越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个人都有弱点,但弱点不等于缺点,如何让弱点变成优点,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找到正确的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从而发现为人处世其实不难。
热门推荐
  • 下次我们只当路人

    下次我们只当路人

    在抛弃渣男后好运爆棚,成功把自己的爱豆追到手,然后遇到了腹黑霸道大总裁,幸福被拆散看来此生注定孤独!
  • 末日械皇

    末日械皇

    这原本只是一个平凡人的世界,如果不是那一道天幕裂痕,就不会有这一场战争。
  • 30未婚

    30未婚

    30岁,是女人的分水岭,完成质变的过程。在30岁以后是否还能拥有爱情,这是每个大龄剩女每天都在拷问自己的内心。婚姻不是选择题,也不是判断题,而是一道需要自己用勇气回答一升的综合课程。婚姻不是人生的终点,但为了奔向这个终点,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用力奔向婚姻。
  • 爱情跑单帮

    爱情跑单帮

    啊~~什么样的工作是可以无拘无束,还可以到处去旅行的呢?如果能将旅行和她最爱的血拚购物结合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终是人间终是你

    终是人间终是你

    每个来到世界的人都渴望着能够寻找到与自己为终的人。
  • 棺山太保

    棺山太保

    当爷爷准备把棺山太保的名号,传承给我的时候…………
  • 曼珠沙华的诡异约定

    曼珠沙华的诡异约定

    在未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魔法,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有命定的十二个女孩,他们的魔法超出了常人的范围,但在这些女孩中,有一位被诅咒的女孩,他从小生活在阴暗的世界里,没有人见过他,只知道这个女孩的魔法足以毁天灭地,在一次任务中,被派去其他女孩的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带着儿子穿越远古

    带着儿子穿越远古

    杨米从没想过会倒霉的穿越,还是远古时期,带着儿子她该怎么生活下去?还好有条特殊通道,差什么跟孩子爸要!!!!
  •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梦里花落知多少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梦里花落知多少

    人生仿佛是四季的轮回,生命的状态便是这四季的写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不必为沐浴春风而得意,也不必为置身冬季而叹息,人生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是我们必经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