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0000000015

第15章 鲁迅研究(2)

而正是这样的文化传承和影响,晚清和五四新进的知识分子,在王韬、严复、林琴南、梁启超等人开风气之先的影响下,开阔自己的视野,把自己学习探究的目光投向西方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文艺启蒙思想。历史激荡的反复推进和薪火相传的积累,王国维和鲁迅他们把晚清文艺启蒙思想,推向理性反思和审美批评的更高层面。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学术有了新的拓展和变化,特别是对传统文论提出了挑战。使以前经学思想约束下的文学批评逐渐取得了独立的地位,不仅打破传统感悟式的“诗话”“词话”和“点评”的自然状态,而且带来审美批评的哲学关照。虽然,这种文学批评形态的成熟,还要经历批评实践的历史积累,但在王国维那儿,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成果。虽然有些学者会说,从清代,从章太炎师承发展迩来的鲁迅学术兴趣和小说研究,却不是传统的儒家经学和国学承传。他从经学传统偏向杂学,最后选择了文艺启蒙的小说创作和小说史研究。鲁迅为代表的这种疏离传统政教思想的学术追求与文学创作,却也预示了新的文化价值和主流文学形态。王国维也和鲁迅一样,在晚清维新造成声势之时,首先感知传统学术发生的转变,通过日本这座文化桥,接触到来自西方的伦理思想和新学知识,又从叔本华等西方近代哲学家那儿得到生命的启发,成为开近代学术、近代文艺批评新风气的批评家和优秀学者。《红楼梦批评》开了文艺思想转变的先河,在全新的理念基础上,对传统诗学发抒新见,《人间词话》成为传统诗论范畴“意境”的集大成者。特别是文学观念转变之后,《宋元戏曲考》,不仅是新的文学观念下研究“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结合清代朴学传统在新的时代产生的新成果,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成为肇启现代学术研究的扛鼎之作。

跨越新与旧的时代巨变,像鲁迅这样具有传统和现代双重思想和意识的文人知识分子,其实是矛盾痛苦的,更不要说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中审美无法超越社会功利的怪圈。一方面维新改良的时代要求,使他们坚决地要用西方文化的价值和认识取代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完成社会启蒙的功利目的,另一方面他们又急切地渴望回到文学本身,能够在文学审美的立场和非功利的意义上批评和创作文学。但是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和近代以来的忧患意识形成强大的思潮和力量,制约着所有追求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所以随着维新启蒙的时代主题的确立,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出现了文学的自觉和觉醒,但是严酷和急迫的现实不可能给文学,特别是现代小说创作留下更多的独立空间。社会与民族要求于文学的时代承担非常沉重。在晚清活跃的小说创作中,新与旧杂呈,庸俗和呐喊同在,粗制滥造和随意写作到处存在,表现出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前的混乱和喧哗。所以身处晚清的鲁迅,一方面感受到新的气息迎面扑来,另一方面也对现实的状况和文学的杂乱迷惑而不满。《新生》的失败和《域外小说集》的被冷落给予鲁迅的打击,一度使鲁迅文艺改良的社会热情和理想追求低落消沉。正如钱理群先生指出的,鲁迅沉默了近十年,其实这十年恰恰是作为小说家的鲁迅,一直在观察和思考,在佛经、抄碑和阅读钩沉的消磨中积蓄力量。这种较为持久积蓄的创作热情和艺术磨炼,直到五四才有了展现的机会。但新与旧的矛盾,文学功利和审美的冲突,以及时代承担的诸多困惑,却是贯穿了晚清和五四前后甚至是作家一生的创作和文化实践。

讨论晚清对于鲁迅思想和文化选择的影响,还要深远地追溯中国学术发展到清代的变化,特别是近代的嬗变。这是一个更加复杂艰深的问题,不是本文主要涉及和所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但作为一个了解晚清人物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前提,也要了解大概的脉络。清代的经学形态从来没有统一过,号称朴学的清代汉学主流,不仅相对于朱熹理学而言是异端,即使相对于两汉经学也是彻底的反动,具有了一种科学精神和理性思想。“清代代表性学术是考据之学。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纠正明末空谈心性之弊而倡征实之学。当时,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学术具有启蒙性质,故于前世经传之研究,往往择善而从之,尚无汉、宋界阈。然既欲求真、求信,上溯往古,说经自不免侧重汉儒,实已开汉学先声。至清中叶,缘于文化高压,学者不敢多所发挥,于是偏至发展考据之学,以其宗汉,又称汉学。学者继承清初征实学风,以考据事实为鹄的,以‘实事求是’为根本方法。因对经书追根究底,故研经而旁及古代天文、地理、典章、制度、文字、音韵、训诂等等。考据之学以其开拓之广、方法之进步,影响一代学风,是不能不予以足够重视的。”但是,经过太平天国的大动荡,面对日益紧张的中外文化和政治的冲突,康有为、章太炎的批评指责不是没有道理的,复古派也好,桐城派也好,在清代的政治钳制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难以保持冷静的学术心态和救世信心。另一方面,中国学人又无法完全认同西方。鲁迅自己也认识到这种现代性追求难以避免的矛盾,并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议论中国当时的改革“根史实而见于西方者不得已,横取而施之于中国则非也”。一针见血指出了此种文化分裂和盲目追随西方最大的文化隐患和社会弊端。

鲁迅作为最后一代有过正规四书五经蒙学基础的读书人,在西学流布的清末民国初,倾心西学知识和新文艺,内心深处又不能忘记传统。不论是文学史的小说研究,还是搜集考证先贤著作、碑帖金石,却也是从纯正的人文精神的严肃意义上拾遗、披阅被一般学者所忽略轻视的东西,从而形成小说杂学的逸兴和创获。无论怎样,外来文化打击下激荡嬗变的近代文化,特别是近代维新人物的时代张扬,从不同方面共同影响了鲁迅。严复、梁启超、林纾同时影响了青年鲁迅,严复打开了西方科学与民主新学思想的窗户,使鲁迅在晚清(思想发展的早期)有了非常坚定和深刻的科学思想和启蒙思想;梁启超的小说“新民”说和《新小说》鼓舞了鲁迅喜欢稗官野史的自然兴趣,特别是梁启超的国民性批判和文艺启蒙的说法赢得鲁迅极大的认同;林译小说和林纾的成功,不仅涵养了鲁迅对西方文艺的最初兴趣,又坚定了鲁迅成为一个小说作家(要注意晚清以来的作家们对翻译和创作是一样看待的)的文化选择和人生理想。当然,章太炎先生对于鲁迅影响更大的是学术兴趣和反清排满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而王国维从时代的文化选择和学术兴趣上成为鲁迅最有力的参照。正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影响,文艺启蒙的文化选择和小说杂家的学术兴趣,使鲁迅成为一个颇具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启蒙文学家,震惊五四文坛。

2005年3月写于上海一隅斋

2006年4月广州鲁迅研讨会交流

原稿(13000字)见《2006年绍兴鲁迅研究》

鲁迅思想文化个性的历史文化寻绎

我们在批评鲁迅的时候可以从小说家的鲁迅提升他伟大的文学家的地位,可以深入阅读、体验感悟其贯注作品内里诗性的蕴含。从这样的路径上我们肯定文学家鲁迅的语言修养和艺术张力,以及涵养高超的艺术审美的创作主体的诗人情怀诗人性情。但我们要回到真正研究和具体评价一位历史伟大人物,我说我们还需回到最为真实和具体的言说层面来展开我们的梳理和批评。因为这包含了更为深层的文化因素和现实状况,纯粹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在现代中国(不无内在无法摆脱的传统制约)很难生根,能在中国赢得合法存在和广泛影响的思想,必须像鲁迅一样在其小说和杂文以及他所喜欢的编辑著译活动中渗透与存在。这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转变的意义,应该说还借助于晚清的开放和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努力。小说家的鲁迅,或者说,鲁迅是一个小说杂家。这样的界定是从两个方面的深入而细致的考察基础上得出的,我们可以从中外历史的文化发展和晚清思想文化影响对于鲁迅的塑造来作一些简单论说。

文学艺术之源于祭祀鬼神和劳动游戏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西方的史诗神话和英雄悲剧,中国的历史叙事和言志诗歌一直占据着文学主流正统地位,不论是西方从神话宗教分离的小说还是中国源于历史叙事的小说杂记,都是文化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事情,神话传说、骑士故事、人间悲剧、志怪传说、历史演义、文人笔记,中外小说的原始形态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积累和演变过程。“西方小说是从史诗——经过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传奇作为过渡——发展而来的。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诞生于17或18世纪,19世纪发展到高峰,20世纪又有不少新的试验和动向。”西方的文艺复兴也好,中国的民间文艺的发展也好,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群体生活的活跃,与人们日常消遣紧密联系的小说戏曲形成巨大的文化潮流,并不断与社会上层文化特权形成对抗和互动影响,这样的结果是上层文人不得不重视、考察日益活跃的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具体活动,而大众文艺活动和不断上升的审美要求吸引一些优秀的作家文人来搜集整理,进而创作并促进各种通俗文艺的迅速发展。像唐代《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枕中记》《长恨歌传》等传奇故事的流传发展和戏曲改变,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蒲松龄收集民间素材创作的《聊斋志异》,罗贯中、施耐庵整理《三国演义》《水浒传》传说故事使之最终成书的过程,等等。

鲁迅作为最后一代有过正规四书五经蒙学基础的读书人,在西学流布的清末民国初,倾心西学知识和新文艺,但身心又不能忘记传统,但是如果从传统儒家的经学和古代典籍的注疏之学来看,鲁迅的文化兴趣和爱好多少有些偏离正统。不论是文学史的小说研究,还是搜集考证宋以来金石学之发展,却也是从纯正的人文精神的严肃意义上拾遗、披阅被一般学者所忽略轻视的东西,从而形成小说杂学的佚兴和创获。鲁迅始终对中国古代文化保持了自己的看法,可能章炳麟的影响使年轻的鲁迅进一步稳固和自我修正了这种看法,并一生未能中缀这样的兴趣和研究。从早期的阅读佚书杂编,以及从日本回国后用心于辑录、校勘乡贤遗文古籍,发展到北京时期搜集金石拓片和研究佛教思想,《古小说钩沉》《会稽郡故书杂集》《岭表录异》谢承《后汉书》等,就是他这种喜好和努力的辛勤成果;而1920年8月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到1927年辞去中山大学教学工作,形成了鲁迅小说研究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的最精彩的收获,先后撰写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汉文学史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学术史论著,还有辑校出版的《小说旧闻钞》和《唐宋传奇集》;包括一直到晚年还在校订的《嵇康集》,与郑振铎合编印行《北京笺谱》,说明了鲁迅思想文化深层的个人倾向性。对于一些学术正统的静守和伪饰的厌恶,对于精神自由和个人性情的重视,在鲁迅身上形成独特的文化追求和内在深刻的矛盾品格。鲁迅在学术的研究上,受到清代学者的影响不小,却也不为传统或者说清儒所囿,批评传统文化,又在前人的学术理路上寻求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这是鲁迅内在的思想文化个性最为人们忽略或误解的地方。出于正统,偏于小说杂家的追求,与传统紧密相联系又有个人的发挥和思想,以及基于此形成的不无矛盾的文化选择和理念,影响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

这样的选择和理性,一方面是个人的性情使然,另一方面是晚清的思想文化的特殊情境所孕育。明清以来的小说戏曲的发展和繁荣,使始终以诗文为正宗标榜的许多传统文人不得不重视和承认被贬为文学“邪宗”的小说戏曲的实绩。而且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的繁荣,在知识分子从庙堂回归个人文化身份、追求自由性情的内部分化中,更是承担了重要的文化价值转换的纽带。这种接近并参与各种民间文艺的思想和文化倾向,在晚清已经达到了很大的影响程度。

同类推荐
  • 像夜菊那样绽放

    像夜菊那样绽放

    《像夜菊那样绽放》是《雪殇》作者高宏的心灵感悟随笔,年少的回忆,心情的驿站,挚爱的心思,水样的人生。不管是在阳光户外,还是在黄昏的雨巷,我们可以透过玻璃杯对着浮浮沉沉的茶喃喃轻语,也可以和知己友人一起倾听天籁之音,在作者的笔尖,我们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是那么的美丽,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徜徉其间,与如茶的女子一起享受茶语时光。
  • 阳光照在民心河上

    阳光照在民心河上

    本书首次以长篇纪实文学的艺术形式,全景式、大跨度、多侧面地描绘了2002年以来,河北省以“为发展排阻清障、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主题,在各行各业广泛深入开展的民主评议活动。河北省的民主评议工作起步早,范围广,方法新,措施实,效果好,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有益探索,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这项被热情地称颂为“民心工程”、“阳光工程”的崭新举措,赢得了燕赵大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著名青年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春雷和作家李乾清,历时一年多时间,深入到河北省11个市和数十个厅局采访,认真构思,精心创作,实事求是地记录了民主评议过程中,河北各行各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激情展现了阳光照耀下的燕赵大地上,一幅幅鲜活感人的时代画卷。“民主评议”就像温暖灿烂的阳光,在“民心河”上荡漾……
  •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邹进诗选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邹进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寂静的芬芳

    寂静的芬芳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作品,分第一辑,寻美山水部分收集了24篇游记散文,通过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一种美好的山水情怀,用山水景观讴歌了对美好自然的赞歌。第二辑,寻美生活部分,收集了36篇作者对生活的纯真写照和美好的祝福,生活的笔触,紧紧围绕作者的生活环境,表现了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
热门推荐
  • 离歌行之长生有泪

    离歌行之长生有泪

    三世纠缠,只为能够和她相伴终生,无奈世间无常,阴谋不断,不过哪怕付出再多,也在所不惜。
  • 非正常人类研究事务所

    非正常人类研究事务所

    早在一百万年前,四大天神文明就已经发动了对地球的战争,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征服了几乎整个星球,直到战线推到现今欧亚大陆的东方,在新疆以东的被称为华夏的腹地,受到了强大的阻力,天神文明元首、神军最高统帅昊天上帝被镇压。这一百万年来,天神文明开始用柔和的方式渗入地球,现今科技文明的几千年前,他们先后潜伏到地球,寻找被封印的昊天上帝,企图再次发起战争。人类终于开始反击,以非正常人类研究事务所为首,连续启动屠神计划,直播屠神!
  • 仙侠奇缘之天门仙引

    仙侠奇缘之天门仙引

    仙引上古野史载,有‘无名氏’作《天门仙引》奇文;然天地难预测,世事不可料;天门小‘引’诗序在,‘引’后奇文佚无踪;有后人于无意间偶读《天门仙引》诗序,觉引文诗句颇多玄奇神妙,忽而灵光闪过,欲续作《天门仙引》奇文以传世。故此人自号曰‘天门木木’迹于名山大川中,踪于星宇诸天外;结交天下英豪士,偕与世间俊杰游;阅山海经文,览诗书礼易;学百家经典,习诗词歌赋;听传记奇传,诵齐谐奇书;观应谐之录,读般若古经。‘天门木木’以丹青神来之笔,天马行空之妙想奇思,引经据典,文思泉涌而出,开始创作《天门仙引》谐录奇文……。如此,由上古《天门仙引》诗序引出一个浩大玄奇神妙无双的缥缈传奇世界……。
  • 青春手札:丁香物语

    青春手札:丁香物语

    片段一:他阴沉着脸忍着心中强大的怒气一把揪着她的领子把她抵在墙上,他的眼眸充斥着猩红,他掐着她的脖子对着她咆哮着:“分手?我都没说分手,你他妈有资格跟我说分手?”片段二:“为什么不吃药?”她皱着眉头对他说药又多又苦她不想吃,他二话不说抓起她吃的药塞进嘴里吞了下去:“我吃了,不苦,你吃吧。要是还苦的话我带你去吃马卡龙。”片段三:她被他打到躺在地上,她蜷缩在地上哭泣,可是他像是没看到依旧用脚往她的身上踹......“分手吧。”她艰难地开口。他愣了下跑回房间把门锁住,再出来时,他的眼睛已经红肿,他冲过来抱着她久久才放手“好......你走吧。”你问我有多爱你,大概就是,再遇见你一百次,也会沦陷一百次
  • 抗战之狙杀爆敌系统

    抗战之狙杀爆敌系统

    我身后再也没有和平,再也没有儿女情长,再也没有舒适安逸!我面前已经是战争!只有泣血的河山,即将国破家亡!我已没有了选择,只能拿起手中的枪,杀鬼子,浴血奋战!抗日,抗日!我是谁?我是中国军人!
  • 悍妃难养,王爷纳命来

    悍妃难养,王爷纳命来

    她叫慕容久久,让黑道组织闻风丧胆的特警队长,执行任务时,被早已叛变的队友一颗子弹送上了西天。穿越后,她是亡国郡主,倾城绝色,却背负了国仇家恨。愚公尚且可以移山,她不信自己搞不垮这个新朝廷。于是,她没事了就捣捣鬼,算计算计人,可临了却把自己给算计进去了。嫁给拓拔玄似乎也不是坏事,他有才有貌,人间极品。可是,这王妃当的也恁窝火了,连洞房都没入就没了新郎官,怎个状况?面对阴奉阳违的下人,无端挑衅的小妾,鸡蛋里挑骨头的贵妃婆婆,她阴森森的笑了。﹎﹍﹍﹍他叫拓拔玄,是北齐最年轻,最睿智,最残暴的玄王爷,他战无不胜,威名远扬,让所有人忌惮。在他心里,只给一个女人留了位置,别的什么人,哪怕出身高贵,哪怕貌若天仙,哪怕才华横溢,他都不闻不问。他肯屈尊降贵娶一个一无是处的野丫头,其实有他的目的。娶进门就将她置之不理,用得着的时候再拎过来,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玩心计,谁是他玄王爷的对手。﹎﹎﹎﹎﹎“王爷,休了我。”她将休书拍到拓拔玄的案几上。“爱妃,我才走了不过半月,玄王府就鸡飞狗跳的了,你就想不负责任的一走了之?”他撕掉休书,唇角噙笑:“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别闹了,赶紧的回去闭门思过。”
  • 银发魔帝的独宠﹕嚣张帝后太嗜血

    银发魔帝的独宠﹕嚣张帝后太嗜血

    这是一场柔中带刚的惊心游戏,这是一场用心编织的爱情美梦,当这场梦醒来时,时间的齿轮将正常运行,曾经的美好将化作冬天飘洒的雪花,那样美,却一触极化。亦如他们的爱情,美得惊心动魄,却只是一场触及不到的美梦。。。新文【绝色王妃是杀手﹕邪魅王爷别太狂】
  • 顾清之快穿

    顾清之快穿

    她遇上了一个不靠谱的器灵,被投向各种奇奇怪怪的界面,发生了很多事情......“天啊!!请一刀解决了金玖玖吧!”顾清忍无可忍的大喊道
  • 回到明朝当土豪

    回到明朝当土豪

    明朝末年,大地动荡,一座擎天大厦将倾之际,却从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以一己之力保住了大明基业。他立志实业救国,所以兴办工厂,造福百姓。他扬言踏平鞑虏倭寇,所以秣兵厉马,南征北战。他为人低调不奢华,做事踏实不浮夸。他东踹倭奴北踢鞑子。南虐猴子西坑番夷。广殖海外,开疆扩土。YY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我愿与大家共勉之。且看李承如何在血雨腥风鱼龙混杂的明朝末年闯出一片天地,创造一个日不落的大明帝国。
  • 帝临道

    帝临道

    百万年前,九州坠落,异族窃取大道,把持纲常,万界人族沦为刍狗,陷入黑暗。百万年后,时有少年出九州,剑斩世间不平,携九州,乱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