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3800000006

第6章 嘶鸣战马(2)

“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这段话表明,在中国历史上,马构成了一系列中国历史的风景画,一匹匹战马四蹄翻动,牵动着整个中国的神经。比马援早一百多年的晁错,更是被人们熟知的人物,他看到汉朝战马少,战斗力低,就给汉文帝说:“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陈子昂在《上军国机要事》说:“陇右马群,是国民宝,防备远策,良宜预图。”朱元璋看了唐代韦偃画马的画,大笔一挥,告诫“历代创业之君未尝不赖马之成功”。

中国版图辽阔,政权结构复杂,需要战马的数量十分惊人,把那么多战马集合在一起,其艰难可以想像。因此,战马对于历朝历代来说,几乎成了一个宗教式的朝拜对象,全要诚惶诚恐地去牧养。好不容易把一个个规划制定出来,但由于认识不一、政权更迭,过了不久自然会发出种种变更。这一连串的难题,强烈地摆在历代帝王和一切问鼎九州的政治家面前。难题归结到一点上,需要确立一种能够长久有效的获取战马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哪里?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战乱状态。

养马是一种。养马、用马,关系军国大事,牵涉的范围,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民间。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安宁祥和的期盼。我一直在想,历史上一切比较明智的统治者都会重视战马,他们重视战马既有行政权力又有经济实力,而且规模空前。秦、汉、唐政府对这些牧场投注了太多的政治抱负。他们懂得,只要有战马,才能让这么强悍的敌军不敢觊觎,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得到生息。就这样,一场没完没了的接力赛开始了,他们对战马的牧养进行了一朝接一朝的连续性攻坚。

中国向来有“南船北马”之说。秦人依靠养马崛起,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可以说,秦人养马业的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文景颁行“马复令”,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而且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马政机构。从汉初至武帝时有厩马四十余万匹,“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这一制度保证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大量马匹的消耗。

唐朝,牧马是富国强兵的根基。《新唐书》记载:“马者,兵之用也;监牧,所以蕃马也,其制起于近世。唐之初起,得突厥马二千匹,又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徙之陇右,监牧之制始于此。”贞观时期,由国家经营的马坊称“牧监”。张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但懂得工程学,还是一位文学家,唐玄宗执政期间的许多重要文件都是在张说参与之下完成的。他在《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一文中,对监牧的日常操作有精辟的归纳:

一是“日中而出,日中而人”。牧放与饲养的分界线,“日中”是昼夜平分之意,也就是每一年的春分、秋分时节。前一“日中”指的是春分,牲畜就应放出来草场上牧放;后一“日中”指的是秋分,牲畜就应收牧,即入舍饲养。

二是“禁原燎牧,除蓐衅厩”。当原野新草萌发时,要注意保护草场,禁止践踏火烧,这就是“禁原”;“燎牧”是当草场冬天枯萎时,就应烧野,让来年牧草旺盛。“除蓐”,也是缘于古制,《周礼》夏官圉师中即有“春除蓐”的说法。蓐者,指马在厩中睡卧的垫草,到了春天,就要将陈蓐除去;马厩也要清理干净。

三是“洁泉美苏,庌凉栈温”。给马匹饮以清洁的泉水;饲以精美的草料。夏天要给马搭盖凉棚,冬天要保持马厩的温暖。

四是“翘足而陆,交颈相靡”。让马跳跃追逐奔跑,让马之间相互亲昵惬意,让马在经常的运动中、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宜其性也”。

贞观初年,有人发现一匹隋朝开皇年间从大宛进献的战马流落民间,这匹马送到西安,唐太宗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并派人精心调理,“饲以钟乳”。后来,这匹马产下了五匹马驹,长大后都成为战马。

这些官营监牧的一些规范性的操作总结,这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再加上有效的政策法令,还有层层机构的监督检查,使唐初以来,各监牧的牧马数量,在短短的四十年间,拥有战马七十万匹。难怪,张说会发出“秦汉之盛,未始闻也”的赞叹。

元代牧场,周回万里。到了明代,采历代马政制度所长,官督民牧,划定草场范围,发展军队养马。清初为防止汉人反抗,在中原及江南农区,禁止农民养马,废除明代官督民牧制度。除八旗、驿站、文武官员外,其余人员不准养马,违者没收马匹、畜主受杖责,违禁贩卖马匹者处死。于是,农民只能以牛耕田。因此,清代马医没有重要著作,相牛治牛病的书却大批出现。

引进是一种。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复杂。马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唐太宗、唐高宗多次派人从漠北、西域和中亚采购引进良种马。史称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开元年间,唐朝每年从突厥买马三四千匹。开元二十四年买马达一万四千匹,付给马价绢五十五万匹。唐朝盛行饮茶之风,逐渐向回鹘民族蔓延,回鹘“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茶叶有消食、解乏功能,饮茶到了“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程度,西北少数民族以奶酪、肉类为基本食物结构,对茶叶需求的迫切性已经超过了对绢帛的需求。唐代中后期割据政权林立,国无宁日,唐朝为了平定叛乱,急需马匹。当唐朝使臣提出要和回鹘以茶换马时,遭到了对方拒绝,回鹘提出以一千匹战马交换一部由陆羽撰写的《茶经》。陆羽,唐代茶叶专家,这时陆羽已经作古,《茶经》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索马刻不容缓,朝廷有关部门只好任命使臣千方百计地寻查此书。举朝上下十分着急,皮日休献出了一本《茶经》手抄本,总算换取了回鹘的马匹,解决了唐朝需要战马的燃眉之急。

历代人看宋史,几乎都为其武力衰弱及对外屈辱而长叹。赵宋立国之初,汉唐产马的三个基地,陇右、河套和东北,恰巧这三个地方,全都被西夏、蒙古、女真人控制,如何保障军马供应成为宋朝政府十分伤脑筋的问题。

在与辽交战时,北宋主要从西夏购买战马来对付辽国。当与西夏交战时,大量购买辽国马匹来对付西夏。当与两者同时关系紧张时,只好购买西南马。史学家认为,利用民族关系制衡因素来保障战马供应,是北宋在当时客观环境中的一种创新,也是最佳选择。

宋代失去的不是战马,而是烘托战马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财政拮据和战马短缺成为困扰朝廷的两大难题,解决这两大难题就成为最大的政治。面对善骑的劲敌,有人总结出一套骑兵无用论,曾经与西夏交战多年的范仲淹是反对加强骑兵的,他指出“自古骑兵未必有利,沿边市马,岁几百万缗,罢之则绝戎人,行之则困中国”;沈括则从另一角度分析,以为“契丹,马所生,而民习骑战,宋则利弓弩,舍我之长技,勉强其所不能,以敌其天产,未闻可以胜人也”;宋祁说得最干脆:“臣料朝廷与敌相攻,必不深入穷追,驱而去之,及境而止,然则,不待马而步可用矣。”因为组建骑兵需要大量马匹,而宋朝的战马全要通过贸易得来,需要耗费巨大的投资。“计一骑之费,可赡步军五人。”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忽然都在事关社稷江山的问题上大唱反调,实在令人不解。

有人计算过,以放养的方式来蓄养马匹的话,一匹马所需要的土地空间可以供二十五个农民种地养活自己。怎么办?王安石就想出了个化整为零分散饲养的办法,取名叫“保马法”,送战马给百姓养,要打仗了就紧急召集,再由部队领回当战马用。白白从政府得到一匹马,农民肯定很高兴,但事情不那么简单:战马到了农家不适应,最终王安石自以为利国利民利军的好政策变成了大家诅咒的一项恶政:养马死了要赔,变成负担,农民不划算,官府却当硬指标强行摊派,怨声载道代替了欢天喜地,战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可以给全社会尽可能多的农民递送鼓励性政策,但新的法令渐渐变形,结果王安石被贬,做了个闲差,写下了“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的诗句。

战马这种统摄全盘的战略工具,在赵宋一朝层层损减,国因马强,茶因马贵,一匹马的价格上涨了十倍多。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宋朝设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互市。于是,宋代就成了一个落魄的朝代。没有了战马,宋朝军队逐渐以步兵为主,只好将全国的精锐集中于京畿。

进贡是一种。唐太宗时起,以出骏马著名的西域地区就不断向宫廷贡献良马,骨利干遣使献良种马百匹,唐太宗亲自命名,制定了一整套评马的标准。

就在这种整体氛围中,出现了一批非子、造父这样出色的养马专家;王良、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专家,形成各种各样的流派,成为一种独特的职业。特别出名的孙阳,人们敬仰他的选马技术超群,喻为伯乐。他把一匹马的全身比作君、相、将、城、令,完全依靠战争的需要,进行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成了一位名垂千古的能人。

于是,在战场和草原上经常奔波着一个个行色匆匆的兽医,涌现出了一批学术价值很高、影响深远的名著,滋润着中华文明史。比如唐朝人李石著的《司牧安骥集》,在宋明两朝作为官版印刷,广泛发行。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日本人翻译出版了这部名著。到今天,《司牧安骥集》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兽医著作,浸润着现代科技工作者的心头。

“唐家创业扫群雄,马上得之为太宗。”

位于陕西礼泉的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依山而起,气势恢弘。陵前东西两旁分列六匹骏马的浮雕,是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一九九一年九月,我怀着敬慕的心情,来到了昭陵。朝北眺望,青峦环护之中,有一峰孤耸回绝,昂然崛起,这便是李世民狩猎时为自己选择的墓地。

“六骏”是李世民在建国战争中先后乘骑过的六匹战马。据《金石录》记载:“右《唐昭陵六马赞》。初,太宗以文德皇后之葬,自为文,刻石于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乘六马,为赞刻之。皆欧阳询八分书。”《全唐文》收录了李世民亲笔为这六匹战马撰写的赞诗。宋朝元佑四年,游师雄题《六骏碑》,记述了六骏当时的次序和形状:

飒露紫,西第一,紫焉骝,前中一箭。公元六一九年四月,王世充夺取了政权,割据关东地区。第二年七月,李世民进军洛阳,开始平定王世充。在王世充被围将败的紧要关头,河北的窦建德自称夏王,占据河北和山东,领兵十万,为救王世充而大举南下。李世民清楚,河南、河北的王世充、窦建德才是最狠最辣的两大敌手。六十一年,与王世充会战北邙山。彼此刚刚列阵对峙,一道紫色的闪电掣动数十精骑直透敌营,王世充愣怔过来,才发觉一匹紫色的马背上伏的正是李世民。满营惊骇,戈矛四合,慌忙围追堵截。李世民神威抖擞,挥刃酣战,坐骑突然中箭,哀嘶晃摇,危急万状;大将军丘行恭飞骑冲阵,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他一手挽住紫马,一手挥刃和李世民一起巨跃大呼,砍开一条血路,突阵而出。《旧唐书·丘行恭传》记载了这一故事。李世民赞它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砻三川,威凌八阵。”李世民特命将拨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上,表彰丘行恭的战功,画面刻画了丘行恭欲拔不忍的爱马之心,战马由于生理上的剧痛,本能地向后微缩。

特勤骠,东第一,黄白色,喙微黑色。六一九年三月,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大举南下,攻打并州,致使晋州等地失守,关中地区震动。李世民挥戈东进,趋龙门,渡黄河,在鼠雀谷与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连打八场硬仗。李世民二天不食,三日不解甲,跨着此马率三千五百精骑,杀得刘军失魂落魄,向北逃窜。李世民赞它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拳毛騧,西第二,黄马黑喙。窦建德被押送到长安之后,李渊将他处死,结果使他的部将刘黑闼又起兵叛乱,恢复了窦建德原有的地区,李世民又领兵将其击溃。这次战争中丧失了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的“拳毛騧”,战马身带九箭,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李世民赞它是“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青骓,东第二,苍白杂色,前中五箭。鏖兵八个月,王世充不支,窦建德忙率十万大军奔赴救援。李世民临机转戈,围洛打援,派骁将抢占虎牢关,生擒了窦建德。王世充无望,只好投降。一战而克二敌,胜则胜矣,不幸又倒下“青骓”、“什伐赤”两匹坐骑。“青骓”是前体一箭后体四箭,李世民赞它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东第三,纯赤色,前中四箭,背中一箭。马往前突,迎飞的利镞斜扎体后,显示着马驰的神速与争斗的惨烈。李世民赞它是“瀍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白蹄乌,西第三,纯黑色,四蹄俱白。唐军初取关中,薛仁杲父子迅速进据陇右,觊觎长安。初战,唐军失利。六一八年六月,双方重新结阵。李世民避其锐气,固守六十天,直待其粮草殆尽而狂躁如狼时,才让少年兵卒诱之于浅水原,亲率劲旅从后袭击,薛军崩溃,四散如流。李世民不容这些骁悍之徒作丝毫喘息,不听舅父窦轨的阻拦,催动四蹄蘸雪的“白蹄乌”衔尾进击,穷追三百余里。石刻白蹄乌怒目腾空,鬃髭迎风,空旷的黄土高原上仿佛闪烁着四蹄交递所拉开的一道道雪练,蹄击大地,响动着雨点似的鼓声。李世民题赠的赞语是:“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安蜀。”

一千三百年后,一个日本人来到了昭陵,用照相机留下了六骏全貌,专家一对照,游师雄的记载颠倒了。到现在,我们得感谢这个日本人,否则,我们将一错再错了。

李世民,他的一生是何等辉煌。十六岁时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十九岁时父亲李渊在长安称帝,二十岁承担平定各方势力、统一全国的责任。他南征北战,等于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二十七岁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登上帝位,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千年称颂的好皇帝。

他经常骑着马,在王公大臣的簇拥下,到秦汉时期就有名的风景区九嵕山引弓射猎,锻炼身体,放松一下心情,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里。他经常去“牧监”视察,对着备受朝廷上下关注的战马,他想了很久,谈论他当年征战疆场的情景。他是在战马上取得天下的,没有自己心爱的六匹战马,天下又在哪里?他思考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宋真宗亲自审阅并作序的《册府元龟》里看出个究竟。贞观十年十一月,唐太宗对侍臣说:“朕自征伐以来,所乘戎马,陷军破阵,济朕于难者,刊石为镌真形,置之左右,以伸帷盖之义。”

话说得实在让人佩服。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死后,他让善观天象的大师到九嵕山察看地理。大师回来后,说九嵕山风水妙不可言:席踞渭北,气掩关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背依群山及泾水,前有群山环卫,开阔的关中平原和浩浩渭水互为映衬,的确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李世民决定在这里建陵,他在寻找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

同类推荐
  • 锦绣王孙

    锦绣王孙

    自遇屏间俏面容,相思入梦梦惺忪。每步沉鱼荷底怨,常寻落月柳前踪。诗成绮韵三千首,人在珠帘第几重。一醉疏狂君莫怪,今生为怕不相逢。几度凤仪入梦轻,此怀谁可诉分明。灵犀能到何伤远,红叶飞来每触情。
  • 元

    本书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全面反映元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
  • 庶子定国

    庶子定国

    大济六年,济国连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强,引万邦来朝。济国皇帝居安思危,本想亲游天下体察民情,但碍于百官劝阻只得作罢,指派唯一的亲弟弟庄王,代天巡守。庄王领旨,率领队伍自南向北遍走济国一十二州,历时一年而回……
  • 三国破土重生

    三国破土重生

    开局破土而出,眼前一片废墟,这。。这是洛阳?这居然是三国世界?!董卓我一枪杀之,吕布见面就逃,曹操我耗死你,我重生之日起,便是这乱世大风将起之日。
  • 这不是真的三国

    这不是真的三国

    刘和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却发现和自己了解的历史完全不一样!什么?袁绍意图谋朝篡位?刘备居然一点也不老实?想要匡扶汉室的是曹操?这根本不是三国啊!!!
热门推荐
  • 我的失婚女神

    我的失婚女神

    失婚失业大龄女青年林晏舒遇上冰山霸道总裁文屹。林晏舒:“总裁,能不能帮我手撕前夫?”文屹:“怎么撕?”林晏舒:“打压他业务,收购他公司,把他踢出董事会,流落街头,行乞为生。”文屹:“……”林晏舒:“总裁,看着我干嘛?(*?▽?*)”文屹:“我想看看你脑子里进的水会不会从你的眼睛里溢出来。”林晏舒:“(╥╯^╰╥),总裁,你不爱我吗?”文屹:“看来我们要就‘爱’这个字的定义重新达成一次共识。”后来:记者:文总,听说林导演又准备开拍新的电影,是从来没有挑战过的题材,您已经斥资八千万,是不是真的?文屹:两亿。记者:……林导演从来没试过这个题材,会不会有什么顾虑?文屹:就像女人爱宝,男人爱车,正常喜好,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支持就好。记者:好贵的包。再后来:记者:文总,听说您已经收购徐氏集团的小甜汤品牌,是准备进军餐饮界吗?文屹:某些员工总喜欢乱认老板娘,我就把他买回来,将错就错好了。记者:……
  • 情深何以见得

    情深何以见得

    叶海棠本以为,可以平淡过去这一生,但事与愿违。父亲的不喜,弟弟的误解,母亲的无能为力。造就了她这可悲的一生。
  • 古武高手在校园

    古武高手在校园

    天才少年林欢,为了寻找十六年前,父母亲身亡的秘密,毅然走出了深山,卷入都市江湖的漩涡之中。总之,这是一场充满了各种激情的都市大戏。生和死的交锋,爱和恨的缠绵,皆在本书之中!!!【作者君的第一本书,写的有些不好,请谨慎入坑】
  • 死后

    死后

    由基因深处所觉醒的异能,火焰,心灵,磁力……“门”带给人类的究竟是毁灭还是强大。当你人生最后一次闭上你的双眼,再次醒来看到的又是什么?一切尽在死后!——慢手求精流新人作家死劫作品!
  • 穿成校园女神

    穿成校园女神

    一觉醒来,发现之间穿成《校草心尖宠》的女配林南竹,一遭变女神,而自己竟然是女汉子,怎样才能保住女神称号。
  • 《风云大帝》

    《风云大帝》

    天地闭,贤人隐,生民膏血涂草野,乱贼与豺狼盈天下。值此野蛮峥嵘之世,吾侪贤隐江南,但求一心之净。积跬步,蓄雄心,待星火燎原,吾当起吴钩,战苍穹,屠尽天地狗,杀绝千万贼。。
  • 我真不想当老祖

    我真不想当老祖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见一群错误的人。有老祖的名,却没有老祖的命。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叶不凡表示很无奈:我也想低调,可金手指它不允许啊!
  • 初夏.未至

    初夏.未至

    如果没有相遇,就没有单思;如果没有单思,就没有相爱;如果没有相爱,就没有分离。我想起了你,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你。暗恋是长满荆棘的玫瑰,美丽而带刺。爱你是卑微的,但爱你的心是无尽的。相爱是糖,可是甜到忧伤。
  • 再见美好的他

    再见美好的他

    唐可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女生,原本相貌平平的她并不引人注目。谁知,转学来的校草江昊居然“盯”上了她!……
  • 吻十八岁的你

    吻十八岁的你

    莫子轩小的时候有着一个天使一般的女孩子在他搬到哪里的日子,一直保护他,没人和他玩自己就陪着他,给他讲自己的故事,可谁知道在他离开的那天她出了车祸,之前的记忆和与他在一起的的记忆都忘了。没想到长大后却会在同一个学校一起上学,却不认识对方的两人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