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7200000002

第2章 山西戏曲名家在摇篮中孕育成长

山西是戏曲艺术的摇篮,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这话一点不夸张。早在北宋年间,山西南部就有了滑稽戏、歌舞戏、百戏技艺、傀儡戏等具有萌芽状态的戏剧艺术,并且在民间广为流行。当时的泽州(今山西晋城)曾出过一位有文化的说唱艺人孔三传,他在唐宋大曲和鼓子词一类单宫调说唱的基础上,首创了“诸宫调”说唱艺术,用传奇、灵怪故事编演诸宫调说唱本,在汴京瓦舍中献艺,曾经名噪一时,为元杂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我国历史上的宋金时期是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金代杂剧形成两个系统,一个是燕京杂剧,一个是河东(今山西省南部)杂剧。当时,河东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一些与戏曲文化有密切联系的事业得到了发展,一是当时各地纷纷将因战争而至湮废的庙宇进行大规模的翻修,并陆续创建了一批新庙宇,这些庙宇成为金代杂剧作场的主要场所。二是河东印刷业兴盛,成为金代主要刻书中心。当时稷山县的竹纸和平阳府(今临汾市)的白麻纸是极好的印书材料,刻书业的兴盛,为金代杂剧剧本的普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三是撰写说唱词曲之风盛行,很多文士贵胄都参与其中,这些都促成了杂剧在河东地区的兴盛。侯马金墓、稷山县马村、化峪、苗圃出土的金代墓葬中,有很多杂剧砖雕,这些文物的成批出现说明了杂剧在山西南部的活动很频繁,可以看出当时戏剧艺术与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的特殊关系。

历史的发展进入元朝,原来在金代就比较发达的河东仍然将他的繁荣延伸到了元代,河东的繁荣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温床。杂剧在金朝百余年的发展中,受到北方民间诸种演唱艺术特别是诸宫调的直接影响,朝着结构严谨的多宫调体系迈进,最终形成了成熟的元代戏曲,也就是元杂剧。正因为元杂剧形成于山西南部,山西南部的戏曲文物特别丰富。临汾、襄汾、洪洞、新绛、翼城等地,现在还保存有元代的八处戏台,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珍贵戏剧文物。这一时期,山西还出了一批杰出的戏曲作家,如解州的关汉卿(亦有大都之说),襄陵的郑光祖,平阳的石君宝、狄君厚、孔文卿、赵公辅、于伯渊,新绛的李潜夫,太原的乔梦符、李寿卿、刘唐卿,大同的吴昌龄,河曲的白仁甫等人,他们都留有许多不朽的著作。这就是我们山西在戏曲发展中的辉煌一页。

在这块厚重浓郁的戏曲文化土壤中,出现了一代又一代传承古老戏曲文化的伶人,从他们的手中戏曲文化得以繁衍不息,世代相传,成为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并不为社会所重视,无人为他们立传,只有少数一些人,在历史记录的只言片语中留下一丝痕迹,更多的人则已悄无声息地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不为人们所知。直到近代,也就是清末民初,才有史料和口碑相传。

蒲剧是山西最早形成的剧种之一,清朝乾隆年间进入盛期,但那时有哪些名伶,他们的艺事如何,均无记载。直到清同治、光绪至民国年间,蒲剧迎来又一个重要繁盛时期,整个蒲州、平阳地区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名伶,如:“老元儿红”张世喜、与京剧一代名伶谭鑫培齐名的“元儿红”郭宝臣、“老三盏灯”王来来、德艺兼重的“彦子红”祁彦子、花脸行里的三杆旗黄管子、张闷呆、“八百黑”吕长林、“晋南丑”吕庚仁、“堂儿红”李彦堂、任金祥、“白菜心”郧三吉、蒲剧改革家杨登云等。稍后一些又出现了彭福奎、陈根青、孙广胜、王存才、原筱亭、宋友梅、董银午等名伶。当时王存才的“路数”,冯三狗的“乱弹”,孙广胜的“走”被一致称道,他们表演技艺高超,各有绝技,时人有“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宁误打夏收秋,不误广盛《藏舟》”的戏谚流传。他们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艺人,这一批名老艺人为蒲州梆子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到了50年代,蒲剧界又出现阎逢春、王秀兰、张庆奎、筱月来、杨虎山五大名演员,他们当之无愧地引领蒲剧一代风流。

晋剧也称中路梆子,主要活跃在山西省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以及内蒙古、河北等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它之所以能成为山西四大梆子之首,与它流传地域广泛、班社名家不胜枚举、具有广泛的影响分不开。

中路梆子形成后,也就是同治年间,舞台上出现了二八黑、天佑黑、一千红、八百黑、王彩云、云遮月、天明亮、棒杵红等艺人,他们是晋剧史上第一代有成就的艺人,从光绪年间到清末,中路梆子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名艺人有三盏灯、福盛生、玉石娃娃(刘玉富)、十里麻、核桃红、五月鲜、六月鲜、玻璃翠、玉昌红、狗儿旦、晒鞋旦、夜壶丑、没骨头、子都生、草上飞、黄芽韭等,民国初期的十来年,中路梆子又进入第二个辉煌时期。这时班社林立,流派众多,名伶荟萃。盖天红、说书红、李子健、十三红、小十二红、三儿生、十七生、狮子黑、彦章黑、天贵旦、毛毛旦、抓心旦、有福旦、玉兰旦、福义丑等名艺人演技精湛,各有绝招,独领风骚。如三儿生的出汗功、毛毛旦的呀呀腔、天贵旦的咳咳腔、盖蒲州的“十不该”、翎翎生的翎子功、自来香的跷子功、抓心旦的台步功、油糕旦的叠衣功、万人迷的水袖功、红梅旦的喷火功、说书红的茶盘功、有福旦的椅子功等等,都令人拍案叫绝。这些前辈老艺人在唱腔和做派上,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对中路梆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女艺人出现在舞台上,打破了男艺人一统舞台的局面。以丁果仙为首,此外还有筱桂桃、筱桂琴、刘桂英、程玉英、刘俊英、董翠红、董桂花、牛桂英、郭凤英、郭兰英、冀美莲、孙福娥、花艳君、丁艳霞、乔玉仙、张美琴、梁小云、刘芝兰、冀兰香、郭红梅、马秋仙、二奴奴、任玉珍等;男角新秀只有王银柱、郑雅楼、赵月楼、王正魁等少数人。尤其是丁果仙,对当代晋剧风格的形成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路梆子迎来了第三个辉煌时期。除以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程玉英等晋剧表演艺术家为代表的一代人仍活跃在戏剧舞台外,出名的新秀有刘仙玲、冀萍、程玲仙、范翠萍、安冬梅、丁玉英等,到60年代初,又涌现出了王爱爱、侯玉兰、张鸣琴、马玉楼、田桂兰、武忠、刘汉银、郭彩萍、王万梅、阎惠珍、郑忠贤、姬荣生、高翠英、降金元、杜玉梅、冯继忠等一批新人。可以说人才济济,流派纷呈,不愧为四大梆子之首。

北路梆子和中路梆子同宗同源,是蒲州梆子扩展的产物,大致成熟于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同治至抗日战争前是北路梆子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初,蒲州籍艺人仍然不少,仅进京献艺享名的就有“十三旦”侯俊山、“十三红”孙培亭、“云遮月”刘德荣、“盖七省”董瑞喜等等多人,本地名角更是数不胜数,仅留名部分舞台者已达230多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路梆子遭到严重破坏,只有晋绥根据地和内蒙古西部还有一点活动,“二梅兰”雷艳云、“七岁红”马素琴、“海棠花”王秀英等名演员,辗转绥蒙、晋绥地区演出,为保留北路梆子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上世纪50年代初,北路梆子才重见生机,贾桂林、高玉贵、董福、安秉琪为当时的代表人物,之后又有了李万林、翟效安、孙一清等一代名家,现在活跃于舞台的成凤英、杨仲义、贾粉桃、张彩萍等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北路梆子新的领军人物。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因其产生和主要流布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而得名。当地人称“大戏”,也曾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全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时定下“上党梆子”这个名字。上党梆子过去的班社,除梆子外还兼演上党昆戏、上党罗罗腔、上党卷戏和上党皮黄,共五种声腔,合称“昆梆罗卷黄”。近年来,昆、罗、卷已绝迹舞台,只是以梆子为主,有些剧团或唱些皮黄。

清咸丰年间至抗日战争以前,是上党梆子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造就了号称一代戏王的赵清海,以及郎不香、申灰驴、曹火柱、都歧歧、靳伯庐、冯国瑞、王福成等一批名伶。活跃于抗战时期到60年代的驰名演员则是须生段二淼、郭金顺、申银洞、赵德俊、温喜云、王东则、徐执中、李子清等。解放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造诣最高的上党梆子名家有吴婉芝、郝聘之、郝同生等。当今,上党梆子后继有人,张爱珍、吴国华、张保平、郭孝明、陈素琴等成为新一代表演艺术家。

靠着这些一代又一代痴心于戏曲艺术的人们,我们优秀的民族戏曲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同类推荐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庄子心通

    庄子心通

    本书包括:从之初;内圣而外王;自修与待人;三千弱水一瓢饮;大聪明与小聪明;有本才有末等内容。
  • 文化创意策划学

    文化创意策划学

    本书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基本原理、思维方式、运作程序及技术路径等,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阐述。
  • 诸子的真相

    诸子的真相

    本书为“何新文选”系列中,何新解密中国文化三部曲(《诸神的世界》《诸子的真相》《中国文明的密码》)之一。作者何新是中国著名的通才型、智囊型学者。他的研究范围涉及经济、哲学、历史、考古、语言、神话等诸多领域,学贯中西。本书中,他凭借深湛学术功力、颠覆性的视角,解说儒、道、法、墨等诸子的思想真髓,从源头上重新梳理中国文化精神的本来面目!对困扰无数学者的未解之谜,一一予以破译,使人有豁然解悟之快意。同时在本书中,何新厘正了部分经典国学著作中的错讹之处(如《史记》),对部分经典的解读(如《易经》),也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
  • 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

    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

    《世说清语——清朝生活图志》是从服饰、饮食、建筑、交通、信仰、节日、仪礼七处着眼介绍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的历史。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史论结合”。在具体介绍一事一物发展历程的同时,注重从时代大背景去分析,更能加深读者对事物何以如此的理解。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由于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古代王朝,它又处于中西交融的起始阶段,所以读者在现代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多可以从清朝找到起源。这无疑可以增强代入感,增强读者阅读趣味。
热门推荐
  • 感时上卢相

    感时上卢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未来少爷惊天下

    重生未来少爷惊天下

    一觉醒来,她复活了。不,应该说是重生,重生在一个新的世界!新的身体!此时此刻,她才发现,原来这具身体一直以来都是女扮男装。接下来的日子,就看本大爷如何风生水起发家致富吧!男人:你去哪?司空宸玥:怎么,去哪还需要告诉你吗?噢~,去你心里呀!男人:脸微微红……。司空宸玥:哈哈哈哈哈,没想到堂堂北冥少主也有脸红的时候啊!
  • 最美不过说爱你

    最美不过说爱你

    排雷!绝壁甜文:初见时,那抹笑容,印入脑海,久久不能遗忘~多年后,记者采访沐九深第一次见迟浅的时候是在哪里?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沐九深当着广大人民群众面前沉思了片刻缓缓开口。“男厕所……”“同学,买纸不,十块钱一包!”(‘呆萌’小学霸&奶系伪学渣)
  • 从凡人开始下副本

    从凡人开始下副本

    穿越《凡人修仙传》的赵刚意外开启系统,“叮叮叮,凡人修仙剧情开启,任务:青牛镇五里沟打卡,任务奖励:”修炼神识的九幽噬魂决,效果超越炼神术。修炼肉体的七窍血煞决,威力超过梵圣真魔功。修炼法力的六道轮回决,法力深厚程度远超过青元剑诀。虽然拥有各种逆天功法,却总是没等境界起来就被迫和韩立一起下副本。……赵刚:“我太难了!”
  • 在大佬心上撒个野

    在大佬心上撒个野

    我希望,朝暮与年岁并往,与你一同行至天光。
  • 李小云的极品人生

    李小云的极品人生

    在彗星来的那一夜,数个平行世界交叉了。机缘巧合之下,李小云进入了另一个平行世界,并且得到了一块神奇的令牌。就这样,故事开始了。
  • 争天破道

    争天破道

    东大陆M市上方骤现‘黑洞’,灵气复苏的时代再次降临,部分幸运儿纷纷觉醒异能。3年后位面入侵开启,上古历史再次展现在众人眼前。李魂,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子,为了生存、为了守护、为了让自己能更愉快的苟下去,一步一步的踏上强者巅峰。“由我来争天地一丝生机,破万道的阻碍。”
  • 璟承言诺:此生不换

    璟承言诺:此生不换

    三年前,他们是一对恋人。三年后,他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她因他姐姐的事和三年的思念想着对他好点,可他却愿意相信之前强加给她的罪名,对她冷眼相待。几番下来,她已觉得心累,想要放弃了,而真相却越来越明显。他开始慌了,因为他发现她的光芒愈加,身边围绕着不同出色的男人,且从未伤过她心。不能确定的是,自己伤她那么多,她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爱着他。
  • 寒旅馆

    寒旅馆

    这是一个大侦探米克诺兰受朋友委托去一家名叫“寒旅馆”的地方调查失踪案的故事。在调查过程中,大侦探诺兰揭开了旅馆的秘密……
  • 武咤星河

    武咤星河

    “还差9500万联邦币,就能得到那套‘少林光明拳升华版’了。联邦武状元,我的!艾若娜女神,我的!古武与新武终极对决代表,还是我的!通通都是我的……艾玛我曹!只有不到二十四小时了,得抓紧将钱败出去,走你!”说完,宋有康驾着定制版‘囧囧’飞车,冲入灯火辉煌的闹市中心。……武侠版败家子开山之作,赶紧邂逅,都到碗里来!折天会客厅:25521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