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7800000004

第4章 愤世嫉俗骂强梁

辜鸿铭在西方获得赫赫之名,多半由于他那机智有余、火花四溅、酣畅淋漓的英文实在太出色,他那专搔痒处、专捏痛处、专骂丑处的文化观点实在太精彩,令欧洲学者为之心折,敬佩有加。罗家伦说,“善于运用中国的观点来批评西洋的社会和文化,能够搔着人家的痒处,这是辜先生能够得到西洋文艺界赞美佩服的一个理由”,这算是说到了点子上。辜鸿铭在中国获得盛名,则是由于他怪诞不经的言行实在太离谱,他桀骜不驯的态度实在太刺目,“他的灵魂中没有和蔼,只有烈酒般的讽刺”,令中国人的胃口吃不消,眼睛也受不了。他对玩弄以诡辩与谬论“震惊白种或黄种庸人”的游戏乐此不疲,欧洲人能够欣赏他大言不惭、狂狷不逊、立异为高的表演,而中国人则全然不懂得该如何欣赏其中的妙趣。东方人的文化性格过于内敛,东方人的文化土壤从来就不肯容纳异端和叛逆。西方人视之为稀罕的天才,东方人却视之为少见的怪物,这就是根本原因所在。其实,我们只要逾越中国人千百年来自设的重重樊篱,把辜鸿铭简单地视为一个极端有趣(低级趣味和高级趣味兼而有之)并具备一流才智的人,就能够从他自觉和不自觉的喜剧表演中清醒地观察到、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的可爱处和可恶处,以及中国文化的可尊处和可卑处。然而问题是,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蔑视西方的价值观念,他到底是仅仅表现一种东方人的文化姿态,还是确实出于内心的真诚?这始终是一个谜。辜鸿铭太擅长表演了,因此他的言行具有极大的遮蔽力和欺骗性,在一团驳杂的光影中,观众往往莫辨其虚实。

当年,欧美人在中国简直就如同洋菩萨,到处受到尊敬,辜鸿铭却对这种崇洋媚外的现象十分反感,他决定不失时机地羞辱白人,以证明中国人才是真正优越的代表。有一次,他在电影院看电影,想点着一支一尺长的烟斗,但火柴已经用完。当他认出坐在他前排位置的观众是一位苏格兰人时,他就用烟斗和蓄有长指甲的手指轻轻敲击苏格兰人的那颗光头,一副傲形于色的样子,以不容拒绝的口气说:“请点着它!”那个苏格兰人被吓坏了,以为撞见了邪煞,遭遇了中国黑道上的老大。苏格兰人自忖开罪不起,只得乖乖地捣出火柴,抖抖索索地点着辜鸿铭的烟锅。辜氏深吸一口,吐出一团烟雾,同时也吐出了心头积郁的那口鸟气。辜鸿铭在洋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幽默。

某天,辜鸿铭在北京椿树胡同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说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辜鸿铭辩才无碍,他既能在西洋人面前稳操胜算,也能在东洋人面前棋高一着,即便他面对的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那样的高段位选手,他也能赢。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居停期间,他与张之洞有过接触,作为见面礼,辜鸿铭将刚出版不久的英文译本《论语》送给伊藤。伊藤早有耳闻——辜氏是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他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20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的。”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只好微笑颔首。辜鸿铭殊非当时一些萎靡不振的士大夫所可比拟,他生平喜欢痛骂洋人,反以此见重于洋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鞭辟入里,骂在要穴和命门上。洋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到了痴迷的地步。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学者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的讲演,要二元,外国人对他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辜鸿铭的讽刺锋芒,并非专门针对外国人,有时也会“枪口”对内。他在《张文襄幕府纪闻》一书中讲了许多笑话,令人喷饭。其中一则原文如下:“昔有人与客谈及近日中国派王大臣出洋考究宪政。客曰:‘当年新嘉坡(新加坡)有一俗所谓土财主者,家资巨万,年老无子,膝下只一及笄女儿,因思求一快婿入赘作半子,聊以自慰。’又自恨目不识丁,故必欲得一真读书、宋玉其貌之人而后可。适有一闽人,少年美风姿,因家贫往新嘉坡觅生计,借寓其乡人某行主之行中。土财主时往某行,见美少年终日危坐看书,窃属意焉。问某行主,知是其里人欲谋事者,遂托某行主执柯。事成,美少年即入赘做土财主家娇客。入门后无几何,土财主召美少年曰:‘从此若可将我家一切账目管理,我亦无须再用管账先生。’美少年赧然良久,始答曰:‘我不识字!’土财主骇问曰:‘曩何以见若手不释卷终日看书耶?’少年答曰:‘我非看书,我看书中之画耳!’噫,今之王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亦可谓之出洋看洋画耳!”辜鸿铭讽刺清廷派亲王和大臣去欧美各国考察宪政,不是以“走马观花”四字去笼统批评,而是讲个土财主觅个文盲婿的笑话,以“出洋看洋画”五字去冷嘲热讽,令人喷饭之余,对于现实的观照更为清醒。

生逢乱世,很少有人像辜鸿铭那样愤世嫉俗,推倒一世雄杰,骂遍天下强梁,他性喜臧否人物,出语尖酸刻薄,不赏脸,不留情。慈禧太后去世后四年,辜鸿铭写过一篇《慈禧的品行、趣味和爱好》的文章,赞扬慈禧太后“胸怀博大,气量宽宏,心灵高尚”,“是一位趣味高雅、无可挑剔的人”。但这并不表明,他对慈禧太后就没有微词。鄂中万寿节时,湖广总督府大排宴席,燃放鞭炮,唱新编爱国歌。辜鸿铭对同僚梁星海说,有爱国歌,岂可无爱民歌?梁星海便怂恿他试编一首。辜鸿铭有捷才,稍一沉吟,便得四句,他朗诵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话音刚落,满座为之哗然。辜鸿铭对晚清的中兴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亦颇有微词。他认为曾是大臣,李是功臣,曾之病在陋(孤陋寡闻),李之病在固(凡事无所变更)。他还拿张之洞与端方作比较,结论是:“张文襄学问有余,聪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桥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其病在浮。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为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为真小人。”

近世人物中,辜鸿铭最看不起袁世凯,因此后者挨骂的次数最多,也最为不堪。1907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由封疆外任同入军机,辜鸿铭随喜,也做了外务部的员外郎。有一次,袁世凯对驻京德国公使说:“张中堂(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办事的。”言下之意是,他处理公务无须学问帮衬。辜氏听人转述此话,忍俊不禁,立刻以戏谑的语气嘲笑袁世凯不学无术,他说:“当然,这要看所办的是什么事,如果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还不知道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到的。”当时,有一种说法众人皆知:洋人孰贵孰贱,一到中国就可判别,贵种的洋人在中国多年,身材不会走形变样,贱种的洋人则贪图便宜,大快朵颐,不用多久,就会脑满肠肥。辜鸿铭借题发挥,用这个说法痛骂袁世凯:“余谓袁世凯甲午以前,本乡曲一穷措无赖也,未几暴发富贵,身至北洋大臣,于是营造洋楼,广置姬妾,及解职乡居,又复购甲第,置园囿,穷奢极欲,擅人生之乐事,与西人之贱种到中国放量咀嚼者无少异。庄子曰:‘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人谓袁世凯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凯为贱种也!”他还骂袁世凯寡廉鲜耻,连盗跖贼徒都不如,直骂得袁世凯一无是处。

1919年,张勋六十五岁生日,辜鸿铭送给这位尸居余气的“辫帅”一副贺寿联,上联为“荷尽已无擎雨盖”,下联为“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清朝灭亡了,那顶官帽已经全无着落,但还留下一条好端端的辫子,足可笑傲于这个寒光闪闪的时代。撇开这副对联的精神内涵不谈,借喻确实极为贴切生动。辜鸿铭用苏东坡《赠刘景文》一诗中的名句做寿联,与其说是夸赞张勋的遗老骨气,还不如说他是别有深意,纯然作为自我表彰。毕竟张勋带头上演过复辟闹剧,他那条辫子已经臭名昭著,而辜鸿铭的辫子,大家无论是否情愿,确实承认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当新文化运动蓬蓬勃勃之际,称它为“傲霜枝”,虽有点滑稽,但还不算是比拟失伦。

诙谐的人很可能严肃,古怪的人也很可能正直,辜鸿铭生平最看不惯官场里的蝇营狗苟。以段祺瑞为首的安福系军阀当权时,颁布了新的国会选举法,其中一部分参议员须由中央通儒院票选,凡国立大学教授,或在国外大学得过学位的,都有选举权。于是,像辜鸿铭这类闻名遐迩的北大教授就成了香饽饽。有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陈博士到辜家买票,辜鸿铭毫不客气,开价五百元,当时的市价是二百块。小政客只肯加到三百。辜鸿铭优惠一点,降至四百,少一毛钱不行,必须先付现金,不收支票。小政客还想讨价还价,辜鸿铭大吼一声,叫他滚出去。到了选举的前一天,辜鸿铭果然收到四百块光洋和选举入场证,来人再三叮嘱他明日务必到场。等送钱的人前脚离开,辜鸿铭后脚就迈出大门,他赶坐下午的快车前往天津,把四百块钱悉数报销在名妓“一枝花”身上。直到两天后,他才尽兴而归。陈博士早就气歪了嘴巴,他赶到辜家,大骂辜氏轻诺寡信。辜鸿铭二话不说,顺手抄起一根粗木棍,指着这位留学生小政客,厉声斥责道:“你瞎了眼睛,敢拿几个臭钱来收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去!从今以后,不要再上我这里来!”陈博士理屈词穷,又慑于辜氏手中那根粗木棍的威力,只好抱头鼠窜,逃之夭夭。当时,中国的国会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实由贿赂公行造成。辜鸿铭用贿款去吃花酒,杀“猪”杀得风流快活,堪称一绝。

在京城的一次宴会上,座中都是一些社会名流和政界大腕,一位外国记者逮住这个空当采访辜鸿铭,所提的问题相当刁钻:“中国国内政局如此纷乱,有什么法子可以补救?”辜氏不假思索,立刻开出一剂猛药:“有,法子很简单,把现在所有在座的这些政客和官僚,统统拉出去枪毙掉,中国政局就会安定些!”想想看,他这话往报纸上一登,还能不炸锅?还能不招致各路强梁的忌恨?

同类推荐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当代思想史的失踪者:顾准评传

    当代思想史的失踪者:顾准评传

    本书把顾准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是怎样从革命和战争年代中走过来的,又是怎样在林彪、“四人帮”专制统治下捱度过来的,他的思想又是怎样形成的,把他一生坎坷的经历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 秦汉三国皇帝传

    秦汉三国皇帝传

    本书主要撰写了秦朝从秦始皇(公元前247年)嗣秦王位起至三国吴灭亡(公元280年)止,共500多年的历史故事。以单列皇帝(正统)写其全传的形式,全方位介绍了自秦始皇至三国的37位皇帝的生平事迹,采取了相对按时间顺序又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写法,《秦汉三国皇帝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情等方面的故事。以正史为依据,既全面具体又通俗易懂,是一本详细叙史的好书。
  • 土司王朝(上)

    土司王朝(上)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武陵山地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田氏家族,在群雄逐鹿中原之际偏安一隅。但是,随着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到来、清军入关、大明灭亡,容美再次陷入了历史无情的旋涡之中。几代王朝更替,土司田渍霖忧愤而死,田既霖在对嫂子梅朵无望的爱情中抑郁而终,田舜年遭长子背叛,而渔翁得利的田明如最终成为了容美最后一位土司……爱恨情仇中,展开一幅湘西少数民族雄奇诡谲的风俗画卷,写就一部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
  • 雕弓天狼:成吉思汗传

    雕弓天狼:成吉思汗传

    本书从身世、磨难、婚姻、情义、征战、方略、用人、志向、亲情、功过十个方面对成吉思汗的一生进行了概括,试图从不同侧面挖掘成吉思汗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深刻剖析人物心理,还原历史事实,通过一个一个小故事,向读者展现一个完整的成吉思汗形象。
热门推荐
  • 繁星似锦

    繁星似锦

    那一夜星空闪烁,叶微梦境里的一男一女穿着皮衣皮裤皮靴,男的俊,女的美。他们好似并肩作战的战友,有着高度的默契,围绕他们一周的一个个魁梧大汉纷纷倒下,只是梦境里倒下的敌人流淌的不是鲜血,而是西瓜汁,哈哈哈,叶微仔细辨认,确定不是鲜血,遂与盟友握手分离约定他日相逢定好好饮酒畅聊。醒后的叶微感叹于梦境里帅哥的谦谦君子之风以及最后破坏整个梦境的西瓜汁。但从未想梦境里的帅哥有朝一日可在现实中偶遇,并成为自己的余生想要相守的丈夫。
  • 殒狱

    殒狱

    剑荡九州,葬封三界。这里的故事从殒狱开始,也将在殒狱结束。为神为魔,尽在一念之间。
  • 横扫大陆之星空恶魔

    横扫大陆之星空恶魔

    求道之路如人生的起起伏伏,不停的追求力量是为了什么!为自由?为金钱?为美女?还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守护?
  • 流天纪

    流天纪

    天地间,只留下一个约莫十四十五岁的孩子在抱着无头尸体哭泣“我一定要找到你!红玉之匕,血腥之刃!”
  • 黑鞑事略

    黑鞑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国之我本猖狂

    三国之我本猖狂

    东汉末年,乱世并起,群雄割据,独霸一方!宵小少年,只凭手中一杆寒枪,在这乱世之中驰骋沙场!他战吕布,败徐晃。他夺城池,戏诸侯!神力于身,所向披靡。他一声怒喝,能吓退百万雄兵!谁敢与我大斗三百回合?赵信答曰:“鼠辈,三百回合,小爷嫌少!”
  • 成功文库-青少年成功必备的10种习惯

    成功文库-青少年成功必备的10种习惯

    说了就要做,做诚实守信的人,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诚实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而是以诚待人,以心感人。
  • 我的存在只为遇见你

    我的存在只为遇见你

    你喜欢我,那我就喜欢你,你不喜欢我,那我还是喜欢你,我喜欢谁跟你没关系,那我喜欢你是我的事,和你自然也没关系。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剪子

    剪子

    我,喜欢钱。乱世,我要钱。这乱世长河,我要我的那份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