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0500000006

第6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精心策划,兵变陈桥

可以说,没有赵普的精心策划,赵匡胤不会如此顺利地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

作为亲信,掌书记的赵普是赵匡胤凭军权发动陈桥兵变的策划人。

首先,赵普派人散布谣言,捏造契丹和北汉联合入侵后周的谎报。为赵匡胤率大军离京制造良机。使得赵匡胤既军权在手又摆脱逼宫的嫌疑;其次,当大军进驻陈桥驿后,利用天象煽动士兵,从士兵自身的利益出发鼓动他们“立检点为天子”。最后,赵普以“长保富贵”为由,要将领们听从指挥,并派人通知在京城的石守信等大将策应,与将士们一起将假装不知的赵匡胤龙袍加身。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逝,其年仅7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为帝,是为恭帝。赵匡胤当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在此期间,他还把一些重要将领拉拢到身边,以盟誓结义的古老方式,与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将领结义为兄弟。后周“主少国疑”的局面,也正好为赵匡胤废周自代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他的授意下,时任掌书记的赵普等人精心策划,紧锣密鼓地作好了兵变的准备。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普等派人散布谣言,说北汉和契丹会师南下,派兵进犯。后周宰相范质、王溥等仓卒之中不辨真伪,急派赵匡胤率兵从大梁(今河南开封)出发,北上防御。大军行至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时便驻足不进。军中有一通晓星象之人名叫苗训,他指点门官楚昭辅等人观察天象,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似乎两个太阳正在搏斗。古时候,人们认为太阳是皇帝的象征,另外出现一个太阳,就预示要出一个新的皇帝。谣言遂因此不胫而走。当晚五更,军士们聚集于陈桥驿前,议论纷纷。赵匡胤的亲信煽动兵士们说:“现在周帝幼小,不能亲政,我辈冒死为国家抵御外敌,又有谁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不晚。”这时,一直在幕后策划的赵普、赵光义等走出来假言规劝将士们不要这样做。他们名为劝阻,实为激将。果然群情汹汹。赵普等见已时机成熟,就派人连夜赶回大梁通知城内的守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让他们在京城统军策应。黎明时分,北征的将士们披甲执刃,团团围住赵匡胤的军帐。此时,赵匡胤正悠闲地卧于帐中饮酒,佯作不知。赵普与赵光义推门而入禀告外面的情况,赵匡胤这才慢慢起身出来。将士们一见便高呼:“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未及开口,就有人把象征着皇权的黄袍裹在他身上,高呼万岁。参加兵变的士兵们不等他分辩,就簇拥他上马。赵匡胤手揽缰绳对众将士说:“我有号令,尔能从乎?”众将士纷纷表示愿听号令。赵匡胤就说:“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骛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众将闻言,俱下马跪拜,整肃军队进入大梁。

赵匡胤进城后,令军士们各归营帐。片刻之后,手下将领簇拥宰相范质等而来。赵匡胤一见即痛哭流涕,假惺惺地说:“(我)违负天地,令至于此!”但没等范质等开口说话,一个名叫罗彦环的将领即手按利剑对范质等人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只好“降阶列拜”,承认赵匡胤为皇帝。

陈桥兵变异常顺利,全赖赵普等人谋划之功。从散布北汉与契丹进犯的谣言,到观天象、唆使军士拥立赵匡胤为帝,而后里应外合、兵不血刃进入大梁都城,整个兵变过程安排得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甚至连加身之黄袍和禅代诏书都已事先做好准备。赵匡胤对将士们的约法三章,也是赵普等人谋划兵变的既定策略,有利于稳定局势,巩固统治,也有利于日后北宋的统一事业。陈桥兵变,系由赵匡胤指使、赵普等人精心策划,一手导演而成。这其中,赵普运筹帷幄,居功至伟。赵匡胤如愿以偿登上皇帝宝座,晋封拥戴他的有功之臣,忘不了给赵普加官进爵:“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战略定策,一统中原

赵普根据形势,为了一统中原提出:“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战略正确是迈向成功的良好途迳。面对北方强大的辽国,与其先攻强敌,不如“先取西川,次及荆、广、江南,则国富饶”,然后再北攻辽国。这样不仅统一了南方还壮大了北宋的经济实力,使日后能与辽国持久的作战。

北宋王朝建立后,迅速平定了后周残余势力的反抗,使宋成为北至燕山,南达淮河,东临大海,西过黄河的大国。

内乱虽平,但中原分裂局面依然如故。在北宋的南边和西边,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平等一些割据小朝廷各霸一方;在北边,契丹、北汉窥视中原。此外,还有不少地方豪强势力拥兵自立。如何扫灭群雄、一统中原?宋太祖赵匡胤对此事一直萦记于心,寝食不安,其心腹智囊赵普也同样在考虑,酿策腹中……过去,宋太祖每遇难以决断之事,便亲到赵普宅第与之商议。因太祖到他家过于频繁,赵普每次下朝回家后都不敢更换便装,以便随时侍候。有一天夜里,天上下起了大雪,赵普猜测宋太祖可能不会来了。哪料到忽闻叩门之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惶迎拜”。这次宋太祖雪夜来访,还邀约了其弟赵光义,要与赵普一起商议征讨南北各国、统一中原的大计。赵普赶紧嘱咐夫人置酒迎驾,不一会儿,夫人端上热气腾腾的菜肴。君臣三人围坐在炭炉前,一边饮酒,一边吃着烤肉。赵普的夫人给他们斟酒,宋太祖也以大嫂相称,君臣亲密无间。宋太祖在席间说明了来意,叹息着说:“吾夜不能寐,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胸有宏图大略的宋太祖当然不能高枕无忧。他进而提出了“计下太原”的方针。太原为北汉的国都,背后有契丹人的支持,显然是一个硬钉子。宋太祖提出这个方案后,三个人都一言不发,静静地饮酒。赵光义催着赵普发表意见。赵普对此早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他仔细分析了形势后,提出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指出,太原正当西北两面,如果攻下太原,则大宋将独力支撑局面,抵挡西北两面的劲敌——契丹和北汉。而南方诸国都较为弱小,容易征讨,并且南方还比较富裕,平定南方后可以大大增强自身的实力。到那时,再挥师北上,“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赵普言下之意,若按此计办,攻取太原、削平北汉将易如反掌。宋太祖原来没有想到这一点,听了赵普的一番对局势的精妙分析和据此提出的战略方针,甚为嘉许,便笑着掩饰说:“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这天雪夜定策后,北宋即着手对付南方诸国。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由其子周保权袭位。当时驻扎衡阳的大将张文表起了取而代之之心,起兵反叛。周保权一面派兵抵抗,一面向北宋求援。于是北宋制定了以救援周保权、讨伐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一举削平荆南和湖南两股地方势力的征讨方案。次年,北宋依计出兵,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先后灭掉了荆南、湖南两个割据政权。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后蜀派人与北汉勾结,企图夹击北宋。不料派出的信使却将此信献给了宋太祖。这样,北宋西讨便师出有名。经两个月的征讨,就灭掉了后蜀。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北宋以“救此一方民”的名义派兵越过五岭,讨伐南汉。很快,南汉灭亡。此后又向南唐大举进攻,开宝八年,宋军攻进金陵城,南唐国主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北宋的南征,有如摧枯拉朽,未费多大气力就基本结束了延续几十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原和南方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统一。这是宋太祖与赵普等人制定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战略方针取得的巨大成功。若无“先南后北”之策,中原的统一将要延长若干年,且后来形势的发展尚不可知。赵普在北宋鼎定中原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战略家眼光,非常人所及,功不可没。平南后雄心万丈的宋太祖为使汉唐旧疆的北汉划入大宋版图,曾在灭蜀后两次出兵讨伐北汉,均因契丹的出兵增援而无功而返。

赵普在宋太祖两伐北汉失利后,即主张罢息干戈,对契丹暂时采取守势,全力治理国内,等候时机,再图北汉。有一天,宋太祖召见赵普,拿出幽州地图给他看。赵普心知其意又在北伐,便佯作仔细观看,并大加赞叹,说此图肯定是大将曹翰所作。宋太祖就问他何出此言。赵普回答说:“方今将帅才谋,无出于翰(曹翰)。此图非翰,他人不可为也。翰往,必得幽州。然既取幽州,陛下遣何人代翰?”宋太祖听后默然无语,打消了北伐的念头。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宋太宗又一次发动北征,却屡遭败绩,骑虎难下。赵普先后两次上书,要求“罢将士伐燕之师”,并劝宋太宗“端拱穆清,啬神和志,自可远继九皇,俯观五帝。岂必穷边极武,与契丹较胜负哉”?

历史上曾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不论传说虚实与否,赵普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为大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却是不争的事实。

同类推荐
  • 逐鹿天下从种田开始

    逐鹿天下从种田开始

    塞北生活了八年的孤儿想要回到中原,他如何才能回得去?九死一生回去,却要被当成细作杀了?!!!本想龙腾万里来着,奈何编辑却让先种田,好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从读书开始,可是人家读书红袖添香,主角读书却是麻烦不断,杀人案,邪教,码头混混纷纷跑来。“今天又是作者让我单身而且倒霉的一天,我记下了。”主角在小本本上写道。
  • 独立空间

    独立空间

    赵国盛一个从西藏工程部队退伍回来的老兵,在回乡修路时发现一个独立的空间,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故事。在抗战中发展工业,作国家的眼睛洞悉国际形势,为民族拓展生存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弥补遗憾,用自己的忠诚与无数的优秀儿女一起保卫祖国的陆地、天空、海洋。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天堂国度,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每一支华夏血脉都有一个愿意用自己生命去守护的传承,他的名字就是中华民族!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她一直在我们的血脉中传承不熄,生生不灭!
  • 皆在清波里

    皆在清波里

    兄妹俩偶然间穿越到春秋末期,见证了三家分晋。泠泠兮,汩汩兮。汾水南,去不返,逝者如斯安可返?愿为长歌梦一曲,白云千载去悠悠。杏花春雨伴清酒,泛舟湖上听杨柳。春风不改旧时波,残垣之下草木深。升彼阿兮面观清,水扬波兮查冥冥。简襄功烈随风去,绕梁唯留渡歌声。剑拔三晋烽火起,大浪淘沙适者存。南征北战勇者胜,纵横摆阖仁者赢。莫回味,乱世红雨沉江底,尽是英雄美人泪。折戟沉沙问天道,苍天不言时自归:自古璞玉少成器,欲为和氏多琢磨。
  • 汉末之王家天下

    汉末之王家天下

    汉失其鹿,群雄共逐之。王雄黄粱一梦,梦穿千年,一个蝴蝶小小的煽动,会给三国带来怎样的风暴呢?震惊!统一三国的竟然是他!!!
  • 三国之司马天下

    三国之司马天下

    三国终结者,司马家族成为历史最后胜利的赢家。围绕司马攸及其家族,述说司马炎如何登上帝位,消灭东吴,统一天下,西晋又为何只经历短暂统一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鬼瞳

    鬼瞳

    佛经里记载,在这世界上有五种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肉身之眼,晦明不分,见影不见暗,眼之见并非物之实,而我之眼,则为可见之物之本,因为我的眼睛能见鬼!
  • 你是我最爱的毒

    你是我最爱的毒

    “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他是皇帝最得意的皇子,她是四书五经样样精通的宰相府千金,年少时的相遇,让他深陷其中,他中了一名叫林乐瑶的毒,唯有她能解
  • 我说参同契(下册)

    我说参同契(下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海贼之一剑横空

    海贼之一剑横空

    “从前我没的选,但现在我只想做个好人。钢骨,卡普战国鹤还有你们后面的那三个家伙别追了,我害怕(jpg)。”
  • 小丑异界

    小丑异界

    “呼啊,呼啊……”疼痛通过伤口疯狂地撕扯着神经,再加上爬行的动作使伤口进一步撕裂,他几次疼得快要晕过去,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为什么!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种怪物!为什么!
  • 穿越离国当王妃

    穿越离国当王妃

    21世纪的普通女孩窦千穿越了,还好,新身份不愁吃喝。老爹是个宠女狂魔,虽说原主混蛋了些,但自己没办法啊!改偷换面,重新做人。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但是那个啥?你当初不是嫌弃小爷我吗?现在想回头晚了。“不晚不晚,浪子回头金不换吗。娘子。。。我来了。。。”
  • 镜天择

    镜天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方然杀出一条血路,回首前尘时,才恍然发现却原来天道有情。
  • 深渊边的文明

    深渊边的文明

    当一切的一切化为尘埃,你所熟知的世界不再存在。是否还有勇气,为了最初的信仰,为了生存的希望,为了保护所爱的一切,献出热血与生命?我们所憧憬的未来混沌一片,美好的生活不复存在。恶劣的环境逼迫人类为了生存而斗争,“全球航天联合总部”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新发现的宜居星球,能否拯救崩溃边缘的人类文明?人类的未来,当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剑捅穿这民国

    一剑捅穿这民国

    新书已上传:后蜀山时代的日子。 清末民初之交,天地大变,灵气散尽,天门即将彻底关闭,自此以后,仙凡永隔。 人间的最后一缕仙机,落在了原慈的身上。 只是世间虽无仙踪,但山野大泽间,却还有妖物藏匿。背着一柄再也飞不起来的飞剑,担负着仙界交给他的那个任务,少年走下了昆仑山。本来,他只是想在世间斩妖除魔之后,就去仙界和师父汇合的。没想到最后却不得不一人守一城,一剑挡一国,最终将整个人间都踩在了脚下。这是一个关于人间最后一名修者,调教整个世界的故事。 嗯,这不是一本正经的仙侠文,更不是正经的历史文,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