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60500000015

第15章 清康熙帝的婴儿太子——胤礽(1)

胤礽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他在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然而,因康熙教子失当、兼之康熙朝后期党争纷乱,致太子人格分裂,历经两立两废,终以幽死禁宫收场,被追封为亲王。

无忧童年,代理国政

特殊的身世与地位,使得胤礽在康熙帝的50多名儿女中格外突出。因此康熙对胤礽十分宠爱,甚至是溺爱,康熙说“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因此即使是日理万机,康熙仍坚持亲自抚养这个生而丧母的孩子。

康熙十七年十一月,5岁(虚龄)的皇太子胤礽出痘。痘疮又名天花,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在当时为不治之症,一旦出痘便使人无比恐慌。出于爱子心切,康熙帝下旨从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自十二月初九日止,各部院衙门奏章俱送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待太子痊愈,康熙还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这一喜讯。

康熙十八年,康熙又特命修葺紫禁城东面斋宫与奉先殿之间的明奉慈殿,改为毓庆宫,作为皇太子东宫,以示恩宠。

由于康熙帝毕生以孝道治国、齐家,故他也十分希望皇太子做一位如他一样的孝子:

康熙十九年五月初三日,在仁孝皇后去世六周年之际,康熙特命胤礽至陵寝为无缘谋面的母亲致祭,以尽孝道;康熙二十年在送仁孝、孝昭二后的梓宫至陵寝之前,康熙又命太子前往致祭,至后又读文大祭。之后亦不乏遣皇太子致祭先皇后陵事。

在胤礽九岁时,为完成曾祖母孝庄太后游览五台山的心愿,遂同皇父陪伴老祖母往游;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病重时,十三岁的太子更是衣不解带,陪着父亲一同悉心照顾年迈的曾祖母,宿于慈宁宫外,康熙亦不忍视;对待皇父的训令,太子更是严加恪守,不敢懈怠。

幼年时代的胤礽是跟随皇父康熙帝一同生活的,康熙亦为太子的启蒙老师。康熙是位学识渊博之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寄予了很高期望,为此他亲自厘定了全面、周密的方针与步骤。

当胤礽还很年幼时,康熙便开始了对他的精心培育。康熙帝特别关心皇太子的成长,比对众皇子的教育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康熙曾当众讲明自己一天中有两件要事,一是问太皇太后安,另一件即是过问皇太子的学业情况。胤礽六岁以前,是由皇父“亲教之读书”。康熙“在宫中亲为东宫讲授四书五经,每日御门听政之前,必另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复讲一过,务精熟贯通乃已”。由于皇太子天资聪颖,且勤奋刻苦,毫不懈怠,因此学业进步很快。康熙自己说过“皇太子从来惟知读书,嬉戏之事一切不晓”,因此太子能熟练运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

正在孝陵祭拜的康熙得到克复云南的捷报后,遂召集众臣进前,亲自宣读汉文捷报,又命年仅八岁的太子宣读满文,胤礽小小年纪,毫不畏惧,其声清朗之极令人叹服。

胤礽六岁就傅,皇帝为他选择了名儒张英、李光地、熊赐履为师;稍长,又特召著名理学家汤斌为詹事府詹事。

胤礽的读书处最先为皇城毓庆宫内;之后,康熙亲定皇太子读书处为畅春园无逸斋(无逸斋位于康熙所住澹宁居旁,康熙不喜奢华,故命于无逸斋外种上庄稼,以告诫太子稼穑艰难之意),其辅导老师有汤斌、徐潮、高裔、熊赐瓒、耿介、达哈塔、尹泰等:康熙帝对太子教育甚严,无论寒暑从无间断。太子亦勤学好问,对待学习认真严肃,从无懈怠,史载皇太子读书“自初读至终篇,为时甚久,目不傍视,身不斜倚,无惰容,无倦志,正襟端坐,口诵手披。诸臣仰睹睿容,罔不欣忭。”

勤奋好学的胤礽曾说:“温故知新,尽人以合天,方为不负所学,不可以讲完而忽之。”对所读书籍,譬如四书中《大学》,《中庸》,五经中《礼》,《易》,又《贞观政要》等政学理论等,读过数遍即能背诵不漏,但他仍按皇父要求每篇必背足一百二十遍方罢——他读书“声韵清远,句读铿锵,反覆抑扬,讽咏不辍”;他讲解书义亦是要言不烦、精妙绝伦:“皇太子于书义无所不贯,即讲一、二句而通章关键俱灵……贯穿精妙,出人意料之外,乃知皇太子天纵聪明,学力深至。”“皇太子睿质岐嶷,学问渊通,实宗社万年无疆之庆。”;在书法方面亦有极深造诣,所书汉字、满文,随侍官员赞曰“皇太子书法于端楷中有飞动之致,兼晋、唐人之长,真一笔不苟。”“皇太子书法精工,笔笔得体,虽钟、王不是过也”等语。而在读书时太子的“谦冲温和”更令师父们受益:按礼制,为太子讲课的官员必须要跪着授课,胤礽不忍看着年迈的师父们下跪,遂特许他们就座,并十分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赐予膳食。有一次,老病的耿介由于中暑倒在了无逸斋内,太子见状,亲扶起,令起回家养病,并嘱托以后方可坐下授书。

才华横溢的皇太子让博学大儒们惭愧不已,故有汤斌几次三番以学问浅陋为由辞请不敢担任太子辅导的重任。因此在为太子择定老师的问题上群臣一再推辞,深怕博学的太子考倒了自己,最后弄到康熙帝不得不动用特权,改推举为直接指定太子辅导老师的地步了。

十三岁的胤礽在刚刚竣工的文华殿为满汉大臣讲学,此后,胤礽又多次在文武大臣面前讲解儒家经典,因已苦学多年,又经过反复训练,少年太子毫不怯场,深得众人赞誉。

在武功方面亦为优异。胤礽娴骑、擅射,出于众皇子之上,“射法熟娴,连发连中,且式样至精,洵非易”;其马上功夫出众,能左右开弓。这样的出众本事早在他幼年时便形成:胤礽五岁时随父往景山射猎,连发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其八岁时,在射猎时遇到野兽扰驾,他勇敢地同伯父福全一同射死野兽,康熙龙颜大悦。

优异的学业,使得胤礽得到上下一致好评:“皇太子聪明天纵,睿学大成,皇上犹亲为谕教,惟圣祖神宗之家法是遵,惟天人性命之精微是究,以及五经、诸史、睿法骑射靡不博洽贯通,殚精人妙。”

太子稍长,康熙向他传授治国之道,传授皇太子“告以祖宗典型,守成当若何,用兵当若何;又教之以经史,凡往古成败、人心向背,事事精详指示”。进入青年时期,康熙帝开始在实践中锻炼他,对他充分信任,寄予莫大希望。因此在皇帝屡次外出时,一般都会将太子带在身边,“望其谙习地方风俗,民间疾苦”,以便作为日后治邦安民的参考。太子“从上行幸,赓咏斐然”,其外出视察时不乏与文人骚客的诗词唱喝,渔阳山人王士禛即是其中一位。其相关诗作,在江南文人笔记中多有提及,但大多载于《钦定熙朝雅颂集》,《晚晴簃诗汇》中。

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之际,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他命22岁的皇太子胤礽坐镇京师处理朝政:“代行郊祀礼;各部院奏章,听皇太子处理;事重要,诸大臣议定,启皇太子”。此时期也是玄烨与胤礽父子之间感情最深厚、融洽的时期。他曾上奏皇父曰:“臣从来依恋膝下,习以为常。今自三月二十一日,奏章近二十日未畿回示,臣心寝食不宁,正在悬念之际,四月十一日辰刻,捧接谕旨。……臣展诵时,不胜忭喜,罔之所措。又,塞外所产草物付来观看。臣在京闲居,皇父慈爱,将塞外之物远道寄来,臣何以克当!……”

由于皇太子不负众望,克尽厥职,“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康熙帝也很满意,他给皇太子的朱批说:“皇太子所问,甚周密而详尽,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与朕心相同,朕不胜喜悦。且汝居京师,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故朕在边外,心意舒畅,事无烦扰,多日优闲,冀此岂易得乎?朕之福泽,想由行善所致耶!朕在此凡所遇人,靡不告之。因汝之所以尽孝以事父,凡事皆诚恳敦切,朕亦愿尔年龄遐远,子孙亦若尔之如此尽孝,以敬事汝矣。因稔知尔诸事谨慎,故书此以寄。”“尔如此孝顺父亲,诸事挂念在心,朕亦祝尔长寿无疆,子孙同尔一样孝顺,亦如此恭敬尔。”

这时的胤礽贤明、敦厚,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完美皇太子,因此他深得朝臣赞许,更是皇父的骄傲。康熙屡次外出,皆不忘问候留在宫中的爱子;有时胤礽可能对于给皇父写信的事不太重视,康熙便十分焦急,在他心中,太子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有一次,他甚至给太子的书信中说“此间尔请安文书隔绝,朕内心不安。”当康熙帝亲征准噶尔之时因“对尔不胜思念”,故谕京中皇太子将其“所穿棉、纱、棉葛布袍四件、褂子四件寄来,务送旧物”,以“为父思念尔时穿之”。而且他身体健硕,眉清目秀,一表人才,颇具令名,甚至连当时在清宫供职的法国神父白晋,他在给其国王路易十四的报告中也对胤礽大加称赞:“可以说,此刻已二十三岁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中华帝国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婴儿太子,首立首废

满族人进关后,一切都效法汉人,在立太子上也效仿了三代帝王,直到胤礽的出现。他不但在清史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两立两废,害得活了那么多年的康熙都有些烦躁不安了,但这位明君却不死,还活着。而他在活着的同时还“培养”了无数个儿子来充当无耻的小人,胤礽无法抵挡,也无处躲藏,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失败,然后回光返照似的崛起,最后又失败。

事实上,鉴于清朝前几代帝王的“文成武德”,我们无法猜测胤礽执政后的功绩是否会超过雍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光明磊落地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雍正绝不如他。

胤礽被立为太子,其时才两岁。这是清以来诸帝中第一次打破旧制,明立太子。但他也是清朝最后一位被明立太子的皇子。

康熙对这个小太子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在他略懂事时,就亲自为他讲书。胤礽也是聪慧异常,四岁时便能熟读四书。两年后,康熙又请当时的大学士张英和李光地任皇太子师傅。并建“无逸斋”当其书房,还规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一有时间,康熙就会去“无逸斋”,用各种问题考查太子。太子的回答常能让康熙满意,在胤礽十岁左右,康熙便决定培养他的从政能力,常常带着他四处出巡,熟悉各地风俗习惯与当时的百姓疾苦,为的是让太子知道江山稳固之不易。

康熙的宠爱和大力培养,太子的聪慧好学,使得其少年早成。文武兼备,更为难得的是,太子体格健硕,相貌堂堂。在康熙身边,每当遇到康熙所不能解决或是左右为难的问题时,太子会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来,总让康熙心花怒放。

太子十七岁那年,康熙在亲征噶尔丹的途中忽然病倒。人一遇到病自然就会想到自己最亲的人,他派人去招太子和皇三子来塞北行宫请安。而两个儿子见到父亲的时候,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神情来。太子见到康熙的清瘦模样,却毫无悲戚之情,仿佛是看着别人的老父亲生病一样。皇三子却是泪痕满面,恨不得替父亲生病。

康熙当时就想,我带兵在外打仗,胜了还可以,若是不胜,这份忧愁谁来替我分担。我叫你们来不过是想分担一下我的忧愁,而这个胤礽却没拿自己的这份意思放在心上。我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心血,我现在得了重病,你居然没把我当回事!这个儿子是不是木头?

这种想法是康熙从父亲的角度来考虑的,但他充当父亲角色的同时还充当着皇帝的角色,这个角色如果对胤礽的态度进行评价,事情就大了。康熙后来以皇帝的身份评价太子,愤懑道:“此人绝无忠爱君父之心。”

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件小事。我们知道得病的人神经脆弱,敏感,别人平时的一举一动可能根本引不起自己的注意,但自己生病时,这种举动就被他完全地吸收在眼里和心里了。当时的胤礽不过十七岁,对于生老病死或许懂得一点,但绝对不是很深。况且,在他印象中,父皇永远都是那么健康,精神矍铄,老而不死的。康熙将这件事记在心里甚至达二十多年,可见其小题大做之能事。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是很看重孝道的。

康熙本人就是个孝子,他侍奉孝庄文皇后近三十年,至爱尽诚,恭敬有加,有始有终。但他要求太子也如此,未免有些过分了。他能做到孝,人人称赞。但如果要求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就是己所欲,施于人了。况且,太子孝顺与否仅凭这一件事就妄下结论,史上称其为明君,实不敢苟同。但胤礽的这件事情的确在康熙心上留下了不好印象,却是事实。

太子似乎和噶尔丹前生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还是康熙第三次征噶尔丹,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比如行郊祀礼、处理各部院的奏章,如果是很重要的事就必须要诸大臣议定。

该年六月,康熙大破噶尔丹,返回京师,胤礽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康熙。第二年,康熙又出兵宁夏,还把朝中事务交归太子管理。

但就在康熙回到京城后,听到这样一件事:太子似乎疯了,见谁打谁,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宫女侍卫,一律屈服在他拳脚之下。康熙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只是因为这样一件事就训斥太子或是给太子加上一个什么罪名,未免有些不入情理。打大臣算什么,他还经常处死大臣呢。

可这件事也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啊,既然不想治主人,那就打狗吧。于是,康熙惩罚了太子身边的几个人。由此以后,康熙对太子的宠爱在渐渐消退。但太子的疯病却越来越厉害了,首先表现在行为上,时时刻刻出手伤人;在起居上,白天睡觉,晚上生龙活虎;在饮食上,仿佛是饿死鬼托生,一顿要吃七八碗饭,饮酒必须要醉。由上可知,胤礽过的是醉生梦死的生活。可这样一个人居然害怕打雷,一听到雷响,就如老鼠一样四处逃窜,魂不附体。

康熙巡幸塞外,他总能发现胤礽偷偷地在帐篷外向里窥探,这让康熙觉得太子是不是想谋反。当时正巧皇十八子允祄重病,康熙回京城试探,可康熙一想到太子的所作所为,居然对大臣们说了这样一段话:“胤礽的病没有事,一个小孩子得病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你看看我,上有皇太后之忧,下系天下臣民之望,多难啊!”

这显然是一番气话,意思是太子盼望他早点死,可他还不能死,因为上有一个老皇太后,下面还有一群臣民。

同类推荐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戴高乐巴顿》对戴高乐、巴顿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一)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 杨我国威

    杨我国威

    《杨我国威》讲述了从杨威出生到2012年参与伦敦奥运会体操转播这32年来的生活,分为上中下三篇,文字朴实而真诚,就如同他本人一样,亲切、平和、真诚又不失“80后”特有的那种幽默,同时包含了很多他从未吐露过的绝密故事和第一手珍贵老照片,值得一读,值得收藏!
热门推荐
  • 魁炎重燃

    魁炎重燃

    方耀一个大学生穿越到玄灵大陆,初到即巅峰,浩劫将至,本应以救世主的姿态拯救,不料其盲目差点坠入深渊,炎火重生,一切才刚刚开始。
  • 草原风霜

    草原风霜

    白霜因为受到欺凌,生活不下去,妈妈让白霜去找爸爸,遇到了给她无限宠爱的男人,白霜的生活从此而改变。
  • The Scapegoat

    The Scapegoa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我爱上了我的抱枕

    我爱上了我的抱枕

    你是否做过一些毫无实际的幻想,手中抱着的等身抱枕会复活,宠溺的和你牵着手度过这一段短暂的岁月?你是否想过要穿过次元的差距,来到一个人的身边,和他/她永远的在一起?你是否想过带着他/她来到最好的朋友身边,骄傲的抬起头介绍?一切一切的幻想,在这里实现。我爱上了我的抱枕。其实还可以这么翻译:我爱,上了我的抱枕。
  • 电影狂魔

    电影狂魔

    这是一个黄金配角重生平行世界崛起的故事。他是最佳流行的才子歌手,东西方乐坛皆有他一席之位;他是最具才华的鬼才编剧,诸多奇思妙想屡屡震撼世界;他是最畅销书的青年作家,作品销量常年占据畅销书榜首;他是最会赚钱的天才导演,以小博大的能力让诸多导演艳羡不已;他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也是最慷慨的慈善家,他的名字响起的角落,都会比其他地方多出一丝美好与希望。
  • 35岁前有所积累,35岁后才能薄发

    35岁前有所积累,35岁后才能薄发

    本书从定位、职场、创业、竞争、惜时、防败、理财、交际、激情、借力等,告诉那些想要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循规蹈矩的人,创造奇迹的往往是那些前期注重积累的人。相信在这本书的指引下,你一定能够信心满满地踏上人生征途,去缔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 跟着异界生物打boss

    跟着异界生物打boss

    一块石头意外激发了“反向召唤系统”,被召唤完成任务后可获得奖励,郝大富于是就这么被召唤到各个奇异的世界里,完成一个个神奇的任务。“从黑夜里归来,世间一切的主宰,您的奴仆在这里用最真诚的语言祈祷您赐予伟大的力量帮助吾等度过灾难……”“大家晚上好啊,哎哎哎,那边的朋友,火烧着你的衣服了”站在召唤法阵上的郝大富一只手摇摆着,向面前的黑袍人说道,而面前的黑袍人正用目瞪口呆的表情来迎接这位怎么看怎么不对的“召唤物”
  • 涅槃生异世

    涅槃生异世

    一代绝世神医,竟为军队里的气氛而隐姓埋名,愿当一名小小军医。一朝废材嫡女,竟是天才,隐藏实力,只为不拿走他的第一天才称号。军医没想到军队里的气氛会变。嫡女没想到他偷找强者把她的灵力封印。军医没想到她会被敬佩的长官杀害。嫡女没想到他为永保天才称号而找人侮辱她。一朝穿越,她不在隐藏,睁眼的刹那光芒又迷了谁的心。解封印,御灵兽,炼丹药,铸神器。带着世上独一无二的空间灵器扮猪吃老虎,最后获得美人心的又是哪位?
  • 空轨同人

    空轨同人

    空轨的同人。作者多名,我只是其中之一,作为代表将我们讨论后的情节发表~~~所以,如果看到有风格不一致,水平不一的情节,也不要大惊小怪哦~~~好了,懂得的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