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11200000025

第25章 让我寻找(2)

如果只是一个体力劳动者,而不是一个尽可能多地吸纳了传统文化积累的人,也只会是普普通通的众生,难以成为杰出的智慧人物。杰出的智慧人物往往爱山水,爱自然,喜欢田园生活,不害怕辛苦的劳作,同时又离不开思索和悟想。思不难,悟比较难一些。这种悟虽然不是佛教上说的“开悟”,还不至于那么玄妙,但也是可感而不可言的内心所得。思就是常常想一些问题,想得多了头痛了,就停下;一停下,可能就悟出一些生僻的道理来了。这些道理可不是平常的思想,它是很能解决个人问题、人生问题的。而通常人生的苦和难,就是因为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才一点点堆积起来的。

智者是因为选择了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才成为智者的。选择本身也是一种智慧,这智慧引领他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而他在这道路上又能越走越深入、越彻底,直到走上了一般人绝难抵达的好去处,于是也就可以称为智者了。生活中,人与人的差别的确是很大的,从历史上看,圣人之类确是有的,但却未必为当时的人所能认可和达成共识,而是过了很久之后、最好是几代人几百年过去了,人的情感能够平静下来超脱下来,渐渐想得明白了,没有近距离的刺激和火气了,才愿意承认他们的。

人性是很奇怪的,它在近距离中往往是挑剔的和愤愤不平的、排斥的。一个近在咫尺的杰出人物顶多是得到一些较多的肯定,能这样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更多的时候倒有可能遭受极大的否定,甚至让其备受煎熬,一生充满了磨难。这方面的例子总是举不胜举。孔子一生如何,大家都是知道的,他的奔波之苦、几次经历的死亡威胁,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所以我们现在一说“智者”之类,往往就要说古代如何如何,这是因为愤愤不平的嫉妒之火熄灭了,不再为了一时快意和其他而使性子了,问题于是也就容易谈得清了,讨论起来更方便,每个人的本来面孔也就看得见了。

平时说的“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是经过了一种长期的观察和经验、历时长久才得出的结论。古代心智发达的人士,他们的确是寻山逐水而居,饮清泉,食地粮,没有过分的口腹之欲,只求一个朴素自然和新鲜。腐败的食物他们不吃,一般人也不会吃;只是许多的腐败一般人不会察觉罢了。水、空气和吃物,都有极新鲜和不太新鲜、以至于开始腐败这么几个层次和阶段,只不过智者在所有这些东西入口入身的时候,变得极其敏感和挑剔而已。他们无一不热爱体力劳动,筋骨韧壮而柔性,衣裳随意舒适,这有利于举手投足。可以设想,在入口入身之物的选择上是如此,那么入耳入眼之物当然也是同样。如《高士传》上说了一个叫许由的人,他因为听了不好的话,就跑到河的上游好好洗了一遍耳朵。这可能是一种稍稍夸张的记录。但这个故事也道出了一种真实的心境、一种追求、一种人生智慧。看起来对人的这种种要求未免太苛刻了,实际上也是非常朴素的。

智者一切方面都力求简单一些,使用“减法”生活,不在人生之途上不停地添载和叠加什么,因为那样他就走不动路了。洗耳朵就是一种减法,洗去了不洁之物,洗得心上轻爽。新鲜的饮食也是一种减法,不让腐败和陈旧在躯体里积存,以此来求得肉体的轻爽。智者当然是饱读之士,但所读却绝不局限于墨写的文字,不是天天去搬动竹简和纸张之类。对他们来说,阅读的方法太多了,天地万物都是书籍,劳动其实就等同于翻动书页,锄地差不多也算书写,间苗简直等于减删文字。把一块田园收拾得可心可意,绿莹莹的,当然可视为一大篇锦绣文章。这也不仅仅是巧做比喻,一个有情怀的人心里一定会有这些吧。

一些变馊的空气、食物,也包括人,智者是要远远躲开的。他们深情专注的眼睛怎么会落在馊物上。这不是傲视群众的那一类行为,而是一个人珍惜生命价值的朴实做法。直截了当地离开,拒绝,选择,只不过是重新组织一下自己的生活。亲近另一些可亲近之物,也是投身到平凡之中,那里也是群和众,他并没有孤独。

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都不是智者的生存状态。智者尽可能地宽松和知足快乐,并且有日常的劳作,有不断采下来的瓜果和不断结识的朋友,有足以糊口的物质收获。智者的小日子和许多人的大日子不太一样。那些大日子倒有可能是孤独的,而小日子是自足的快乐的充实的。小日子不温不火,不伤害自然,并与自然唇齿相依。这是一种相亲相爱的田园感觉。

古代没有多少大工业,所以也就不能指责他们有落后的农耕思想。农耕和田园牧歌那时还是一种客观实在,是那个时期确定存在的幸福,也成了后来相当多的现代人苦苦寻觅的一种境遇。可惜难得。不同的生活方式就会培育出不同的人格品质,古代的智者在口耳鼻舌身诸多方面,不过是追求鲜活清新的,这也是合乎生命规律和现代科学的。

民族镶了金边

我们怀念和想象曾经在半岛地区以及其他地区里生活过的一些人。这是一部分特殊的人物,他们或者特别执着于一种思想,或者有着奇异的幻想,所言所行实在太与众不同了,所以怎么也难以消失,最后也就被记录下来了。有了他们,很久之后或从相隔遥远的地方回望这个地区,首先就会想起他们的言与行,他们的身影。比如孔子孟子,比如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有了他们,有了他们的思想和诗章,这个民族就变得熠熠生辉了,仿佛被镶了一道金边似的。

任何民族都是如此。有人说“吟唱诗歌不会劳而无功”,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诗是广义的,它也包含了思想与各种艺术门类。列举一下我们的邻居,那个地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吧,一想到那片辽阔的土地,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到这一串长长的名字。有这些人的吟哦和沉思放在那儿,这片土地也就闪烁出金色的光泽。不仅是俄罗斯民族如此,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如此,当远处的人、另一个时空里的人回望它们时,都不可能忽略这闪闪的光泽,因为这是耀眼的光,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整体,它正透过其边缘放射出自己的光辉。色泽即精神,这是投射到远处的一种能量,是包裹之物,也是它的形象即面容,它的气质和风采。

无论孔子当年有多么奔波和懊恼,他的鲁国都因为他而光芒四射了。后来大一统的国家包含和消化了鲁国,孔子也就成了偌大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人物。每逢谈论起几千年的历史,民族自豪感一旦洋溢起来,我们就会脱口说出一句:诗书之国。正是如此。一个诗书之国无论遭受多少困顿和挫折,还有什么好自卑的?还有什么不可能克服的?一个民族的巨大难测的张力,难道还不能让人从中感知?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一切,能够更充实更集中地传递出它的全部信息?

他们的哀伤也是一个民族的哀伤。他们代表了同时代的人,甚至是不同时代的人,在一起经历时光的奥秘。民族的道路曲曲折折,几千年过去,难免会出现各种奇迹,他们本身即是最大的奇迹。任何国家都难免遇到各种灾难,各种动荡,各种荒唐和愚蠢,各种善良的人和正义的人。比如那些曾经分割大地执一方牛耳的所谓国王们,一个个有的残忍,有的荒淫,有的宏图大略,有的昏庸无能;有的仁慈,有的粗暴,有的还像孩童一样有趣;有的杀人不眨眼,有的多愁善感儿女情长。反正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那个时代都得忍受下来,与之相处。时光之母生下一些孩子来,就得眼含热泪扶养他们,无论她愿意还是不愿意。

这期间只有一些特别的观察者与思想者,他们才稍稍具有超越的目光,并且正在用这目光去打量一切。他们当时的各种言说和感慨叹息留下来,让后来人能够真实地回返到过去,如临其境。无论是怎样的风格和气质的不同,这些沉思者或吟唱者都能隐隐透露出心底的怜惜。他们怜惜苦难的大地和人生,虽然生逢其时,对自己的时代却像对待一本不忍卒读的大书。正是这种出自人性深处的怜悯,才使一部纷繁的民族史有了生命的体温,有了人的气息和灵魂。

我们读到当年淳于髡对齐威王用心良苦的一次次规劝,读到孟子对一个个君王臣子们不厌其烦的剖示和辨析,更有孔子对那些寡人们的引导,都会产生出一种蕴含了幽默感的焦虑。这种焦虑是古今共通的,而幽默却是后来人才能读得出的。除了淳于髡之外,一般的智者和哲人都是庄重深邃的,而国君们由于拥有决定权和采纳权,所以在交谈的现场就显得有些放松了,有时还咿咿啊啊的心不在焉,即“王顾左右而言他”,胡乱搪塞,有时又权作繁忙政事之余的休息和另一类娱乐,就像找人下棋差不多。他们不知道在胸藏万壑的圣哲们眼中,这一番心思就像孩童一样单薄浅近。圣哲是在怜悯中与之周旋的,没有这深长的怜悯,也许早就躲得远远的了,或者去做一个山中隐士也说不定。

一部《楚辞》和《论语》,差不多从两个方面概括了中华的心。绮丽完美和花团锦簇,更有忧愤和狂喜,有越乎凡众的放肆和想象,这就是屈原啊。而孔子强大的探究力和强大的克制力,一种永不妥协的固守和实践精神,又是另一条道路了。这两条道路都通向了一个追求,那就是真正的浪漫和完美。一个民族竟然会发生这样的大奇迹,这样的大拥有,那么其他任何困苦可能也就不在话下了。

关于这金光闪耀的镶嵌,可以一直历数下去。民族与民族之间是不同的,但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荣耀。这当然不是唯一的荣耀,但我们说过了,它是金边,它是这个方面的唯一。近代国学大家王国维曾经列举了四个大文学家,说的是屈原杜甫苏东坡和陶渊明。如果把陶潜换成李白呢?如果再列举下去呢?如果除了文学再加上思想和哲学呢?这样扳着手指数下去,就会有一个长长的名单,它们连接起来,会像一条金链那样,能围着我们的民族绕上三匝。

这是多么美好的回望。我们有时也的确需要生活在这频频的回望之中啊。

探究心和好奇心

作家的两颗心是重要的,一是诗心,二是童心。杰出的作家,这两颗心是永远怦怦跳动的,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失去,不会因为世俗生活的压力而丢弃。好的作家有一种极其淳朴的保存力,这决定了他与其他生命的不同。在踏入坎坷的人生之路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向各种东西妥协,而妥协的过程就是忍受污染和腐蚀,渐渐的,童心丢失了,接着诗心又给毁掉了。一个人保持好奇心,保持对崭新世界的那种鲜亮的感觉,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真的会有一部分人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他一生的挣扎和奋斗,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留这两颗心。

前边说过的苏东坡——他的大半生处在穷困潦倒的境地,有时处在朝不保夕的生活里,却能保留那么多儿童的趣味。他研究菜肴、丹丸,保存有好多的药方;他跟和尚道士们在一块玩耍,吟诗弄文;晚上月亮好,他会带一壶酒驾船出游——最有名的前后赤壁赋就是这样留下来的。他对大自然,对小鸟,对人间的一切趣事都保有探究心和好奇心。可如果是一般人处在他的境地,早就绝望了,忧伤而死了,但是他还抱着那么大的情趣生活着。一方面可以说他的生命力十分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被童心和诗心给挽救了。

那是既淳朴又简单的一颗心,一颗干干净净的心。

优异的生命往往如此:当思考起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他会拥有特别的缜密和专注,考虑其全部的综合因素,这时候他是沉重和谨慎的;但从那个思维领域里出来,看到一朵花、一个孩子、一只动物,又立即会焕发出一种天真单纯的气质。这看起来绝然不同的两个方面会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李白如此,杜甫也如此。屈原诗中一再写到那个周身披满了鲜花的男人,是多么可爱。他把君王比喻成“美人”,不停地倾诉和吟唱。屈原也是一个特异的、单纯的生命。

李白有一首诗很能打动我们:“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踏歌”就是高抬两腿踏出节奏,边踏边唱。李白和汪伦的年龄都不小了,却是这样对待朋友,这样告别。

今天如果有个朋友用此方式为我们送行,那他不是一个精神病也是一个半傻——不是真的人家傻,而是我们远离了童心的纯洁和质朴,已经难以有那种即兴的焕发了。可是一个诗人应该有,所以当一些杰出的诗人做出一些常人看来不可理解的、突兀的举动,其实是很真实朴素、很自然的表现。

让我寻找

又一次向朋友推荐了一批书,说你一定要读、一定要读。接上就是脸红:我自己也没有读全这些书。不过我心里清楚推荐的时候没有什么炫耀的意思,这是肯定的。

那些书是太重要了,我认为不读不行。好像真是个明白人。

虽然没读,但早晚读它——心里总把希望寄托在早晚上。其实早晚都会有别的事情。

这种情形使我不安,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的重大缺陷。由此我联想到更多的方面,认为绝不仅仅是懒惰和拖沓。那样就太简单了。

我觉得现在越来越缺乏一些执拗坚定的人。自己似乎也在凑合着什么,对所从事的事业做到“好像爱”也就行了。可大家又分明是越来越忙,越来越累,好像什么都不甘落后。我不理解一个很棒的作家或学者同时又可以是一个外交家、一个商人、一个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都表现出独到才能的奇人。

同类推荐
  • 真水无味

    真水无味

    本书是作者是记录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的随笔。真实地记录了作者面对一件件小事时的内心活动,反映了她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传递着正能量,驱逐着负能量,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今天的中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 奥斯维辛之后

    奥斯维辛之后

    奥斯维辛是纳粹希特勒所设的一个很有名的集中营。书名借用“奥斯维辛之后”,即指人类一次重大灾难之后。作者的视野从中国扩展到外国,“以天地之心为心”,对国际事物见解独到。这些涉外文字,时生悲悯,时生义愤,还有不少疑窦,形成“国际题材”的随笔杂文。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
  • 后虬江路文辑

    后虬江路文辑

    本书作者阿垅,曾经像你我一样,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他出生于二十世纪头十年,经历过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到六十岁为他的生命画上了终结号。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的人生历程不算很长,而生命质量却不同于一般的“百代过客”。他的家庭环境并不具备先天的优越性,但他自小好学不辍,十几岁开始写旧体诗词,二十岁自学英文,同时发表文学作品。日本入侵中国时,阿垅考入了黄埔军校,并于1937年在上海参加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八·一三”战役,直到负伤回到后方。阿垅不仅是一名抗战军人,还是一名为抗战呐喊的文化战士,他当时写了不少著名的报告文学(如《闸北打了起来》、《斜交遭遇战》等)和抗战诗篇。
  • 风干的影子:冯忠华新闻作品选

    风干的影子:冯忠华新闻作品选

    了解中国的煤矿工业,如果不知道潞安矿务局的王庄煤矿,就不能算真正了解中国的煤炭工业。而我对王庄煤矿的认识,则是伴随着与冯忠华同志友谊的加深而不断深化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中国煤炭报》社工作。在众多的来稿中,时常见到山西潞安矿务局王庄煤矿冯忠华同志的稿件,简明扼要的重要消息、精彩纷呈的新闻特写、活灵活现的人物通讯……让我印象颇深。两年后在一次煤炭系统的会议上与忠华相逢,面孔陌生,然名字极熟,一见如故,双手一握,自此成了一生的朋友。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黄斌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黄斌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热门推荐
  • 瑶台雪

    瑶台雪

    本文讲述了楚国公主慕容雪与陈国九王陈子卿之间相遇相知,相恋相依,到相误相负的一段华丽而苍凉的爱情故事。
  • 宿主其实不可爱

    宿主其实不可爱

    【男女主1对1】【双洁,身心健康~】#快穿局局长白云历练回来了!#消息一放,萝卜头们驾到。小小的萝卜头们用萝卜头钻进人群中,安全到达白云身边后,用耳朵听着白云对别人的回答。然后萝卜头们紧抓白云的制服下摆,开始了他们的专题访问~——萝卜头一号:姐姐玩的开心吗?——白云:……嗯……吧……『微笑脸带着僵硬』——萝卜头二号:姐姐不夸夸我们吗~——白云:……谢谢你们……『仍在僵硬微笑』她的拳头快忍不住了,这些小兔崽子!——萝卜头三号:闻到杀气,兄弟们,快跑!萝卜头们快速奔跑,结果在离白云七米的地方被抓……萝卜头们看着眼前的妖孽男人,纷纷龇牙咧嘴,齐声道,“妖精,你谁!?放开我们!”被困在天网中,三人眼前的男人转身,一改邪魅气质,化身小奶狗,委屈巴巴地对白云道,“老婆,你快夸夸我~”白云瞧着眼前这人嘟起嘴的可爱样子,开心笑了一声。然后对着一脸懵的三胞胎说,“我男人,你们姐夫。”【甜文,甜文,绝对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史莱姆大魔王

    史莱姆大魔王

    这是一只小小史莱姆,通过自己不断努力,逆袭魔王逆袭勇者逆袭巨龙逆袭公主逆袭王子,最终成为一代大魔王的故事。“在虚幻与现实之间,游荡着无形无质的恐怖;”“那是生与死的结合,通往着毁灭与重生之路。”
  • 九天升神记

    九天升神记

    真灵是灵魂诞生的基础,也是自我意识存在的根基,一个青年无意间得到了宇宙间第一件真灵类武器,从此走上了覆灭宇宙间最强大种族——巨灵神族的道路,看他如何驰骋九天,最后成就无上真神。
  • 梦向北川

    梦向北川

    此书是《跟着本书游天下》系列丛书之一。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如画。那里,是离心灵最近的地方。那里的风景是美丽的,是生动的。每一处,你都是美妙的音符,我们聆听着动听的音乐。每一处,你都是精彩的图画,我们欣赏着恢宏的画卷。这里给予了我们美丽多彩的视觉盛宴,也给予了我们丰美的精神盛宴。
  • 王者荣耀的穿越之旅

    王者荣耀的穿越之旅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洪淇终于挤过高考独木桥,步入了人生最快乐的大学时光,怎么少掉游戏,可,可,这是怎么回事.....他不过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打个游戏.....怎么进去了??书友群:746395277
  • 谁与我同醉之创业传奇

    谁与我同醉之创业传奇

    独饮一壶酒,谁与我同醉,这条路必定孤独。杨军,一个一穷二白的大学生,为了摆脱平庸一生的命运,用自己的坚持和信念,在90年代的北京,在手机零售的领域,书写着自己创业的故事与奋斗的历史。
  • 梦转空间轮

    梦转空间轮

    她本来是个健康活泼的女孩子,却因一次意外被带到了一颗不知名的小行星,被改造成了一个失去记忆的机器人。在这一次原本很简单的任务中,差点丧命,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相处多年的好姐妹?!友情,亲情,爱情的碰撞,哪个对她更为重要?!
  • 末世之叛逆佣兵

    末世之叛逆佣兵

    在维生舱中休眠了60多年的王杰,醒来后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地面上丧尸横行,各种变异生物占据了人类曾经的家园;而在天空之中则游曳着巨大狰狞的外星战舰;更有无数的匪帮以劫掠为生。毫无技能的王杰为了养活自己,选择加入大公司做佣兵,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战士。丰富的职业,还有眼花缭乱的技能和武器系统……一脸惫懒的王杰在脱衣女郎胸口塞入最后一张星币,不由得感慨一声:”是时候去打怪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