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64300000007

第7章 楷书的用笔及结构(1)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是一种端庄、工整的字体,由隶书演变而来。“楷”即“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一种可以作为楷模的法书。由于楷书便于书写,字体端正,因此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当今汉字的通用字体。唐代张怀瓘在《书断》卷上“八分”中说:“本谓之楷书,楷书者法也,式也,模也。”孔子曰:“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故凡有法度之书皆可称“楷书”。

楷书不仅是现代汉字中的正式字体,也是当今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字体。对于现今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学好楷书是学习行书、草书及至篆隶的基础。所以不管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书艺的角度看,学好楷书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初学毛笔字者来说,楷书更是首选字体。

学习楷书必须要了解楷书结构与用笔的法度与规律。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原则与法度,才能深入认识和把握某家某帖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临摹。

(第一节)楷书的用笔

用笔,通常也称为笔法。在中国传统书法中,它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并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所造就出来的点画形态及其艺术效果。用笔是构成书法艺术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人的字写得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志。不同的字体用笔要求各不相同。在篆、隶、楷这三种不同时代的正规字体中,楷书的用笔最为复杂和丰富,要求也最为严格。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形质是精神的物质基础,如果楷书的点画形态不合法度,虽然可以“成字”,但是在书法上是毫无艺术性可言的。所以自魏晋以来,历代的书家和书法理论家都非常重视对楷书的探讨与研究,留下了大量的书迹和论述。前面所说的“永字八法”,就是出现在隋唐之际而一直被后世所沿习的楷书技法。它是以“永”字作例子,侧重讲解楷书基本笔法的教学方法。

楷书的点画形态非常丰富,变化也很多,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就是其中最基本的八种。

一、点画

点画,是形态上最小的笔画,但写好点却并非易事。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点的书写也要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完整的过程。另外,点的形态非常多,最为常见的就有方圆、长短之别,藏锋、露锋之异,左倾、右侧之殊等等。古人非常重视“点”,“倘一点失所,犹美人之眇一目”,可见写好一个点画的重要性。任何一个笔画,均可看作是点的延伸。在历代楷书法帖中,它们往往因其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和书家风格的各异而呈现许多细微差别,下面择要介绍点画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其变化。

1.方点

方点是一种有明显棱角的点,如“求”字的末笔,“定”字的第一笔、第二笔。方点的基本写法是:以写左侧圆点起首,稍稍顿笔之后,根据所需倾斜的方向和角度,或向右下方、或向左下方折笔运行一小段距离再驻笔提收。

2.圆点

圆点是不显棱角,不露锋芒,含蓄浑劲的点画。圆点有左侧、右侧、藏锋、露锋之分。写左侧圆点要以逆锋之势从左上方下笔,随即向右下方顿笔稍驻,然后回锋提笔收结。收结时,如果笔锋不外露,便是藏锋左侧圆点;如果回锋提笔收结时让笔锋从点的腹部顺势带出,就是左侧露锋圆点。作右侧圆点的方法与作左侧圆点基本一样,只是方向相反。圆点虽然是充分利用毛笔的圆锥形造就出来的点画形态,有意取其圆润,但又不能作成圆珠之形而失去与其他点画所应有的向背呼应的情态。

3.长点

可视为左侧圆点的拉长。基本写法是:笔尖着纸之后,随着笔的运行不断将笔下按,当达到所需长度时稍微顿笔收结。长点往往用以代替某些字的斜捺。

点在“永字八法”中称为“侧”,取倾侧之意。点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作何种形态,均应以倾侧取势方显精神,若写成正立之形,则呆板失势。

二、横画

横是点的延伸。由于起笔、运行和收结的不同,横画有方圆、长短、曲直等不同形态,这里主要介绍方笔和圆笔两种形态的写法。

1.方笔横画

方笔横画是以逆锋之势下笔后即向右下方按笔,似作切割之状。不作回转,随之将笔略微提起并引之右行。待收结时向右角略微抬笔,再向右下方径直顿笔稍驻,令横画的起止两端呈方割之形。例如“主”字的三横就是方笔横画。

横画起止的方与圆是相对而言的。在实际的书写中,往往没有绝对的方和绝对的圆。所以我们也不应该特意去求方,或特意去求圆,只要起收得法就行了。要写好横画应特别注意运笔过程中的三种变化:一是行笔的提按变化;二是运行轨迹与方向的变化;三是运行速度的变化。横画无论长短,都不是笔在纸上的横拖,其形态也不是等粗细的线条。因此,要想表现出方笔横画这一笔道的形态和力度,笔的运行必须根据结体的需要,沿着事先拟定的轨迹和方向进行,并有提按起伏、迟速快慢的变化。

2.圆笔横画

圆笔横画的写法是向左逆锋下笔,在按笔的同时让笔尖向反时针方向稍加回转,然后引笔向右运行,结煞时向下方顿笔稍驻,与左圆点的收笔相同,使横画的起止两端呈圆弧形。

三、竖画

竖画是点的纵向延伸,主要有悬针、垂露、和带有钩画的竖三种。

1.悬针

起首如作左侧方点,然后引笔以中锋垂直下行,收结时随着笔的提起而顺势出锋,使整个竖画形如钢针之悬。“神”“师”二字右旁的长竖即为悬针。写这一笔时一定要运用中锋,并使其中段饱满,不可写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

2.垂露

以作左侧点之法下笔,然后引笔下行(可直行,也可向左或向右作弧线运行),收结时顺势稍驻,或略微顿笔似作点的收结。使竖画的下端形如露珠之垂。

3.带有钩画的竖

带有钩画的竖写法与垂露基本相同,只是收结时连带着钩画的形态,例如“侧”字的最后一笔。

竖画在“永字八法”中称为“弩”(永字没有悬针和垂露,只有连带着钩的一竖),取其劲力之意。竖画,特别是连带有钩的竖画,当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竖立,形虽曲而质含无穷之劲力。带有钩画的竖书写时不能太直,太直的效果就像立在地上枯死的树木,虽挺直却没有生气活力。

四、撇画

撇画是自右上向左下斜出的一种笔画,其形态有诸多变化,如长短、曲直、轻重等,从“爱”“度”“徒”“近”四字所使用的各种撇画,便能窥见一斑。撇画以其倾斜度的大小,可分为竖撇和横撇两种。“爱”和“近”的第一笔是横撇,其他的撇画都是竖撇。横撇都是很短的,所以写时以左侧点起首,然后折笔向左(略微偏下)撇出。竖撇因有长短之别,其写法较之横撇也略有不同。

长的竖撇在“永字八法”中称为“掠”。掠的本意是拂掠的意思,说明写长撇时,行笔既要轻盈、敏捷,又要沉着,将力量一直送到笔画的末端(不能侧倒笔管,用笔尖撩拨的办法来完成),这样才能取得既潇洒利落,又不失于飘浮的效果。短的竖撇在“永字八法”中称为“啄”,意思是写这一笔画时应当如鸟以喙啄食一样,下笔要沉着有力,抽笔出锋要快速果断,以取其严急之势。这与写长撇是有所不同的。

五、捺画

捺画以其倾斜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斜捺和平捺两种。

斜捺是一种坡度较大的捺画,也称竖捺,如“爱”“度”两个字的最后一笔。写斜捺大体是以作横点之势起首,随即引笔向右下方略作外拓弧形运行,在运行的同时,逐渐将笔下按,待到收结时将笔上提并顺势向右出锋。

平捺是一种坡度较小的捺画,也称横捺,如“徒”“近”二字的末笔。写平捺多以作斜点(左侧点或右侧点)起首,下笔较重,然后稍事提笔,向右运行一段很小的距离,随即转向右下方作小斜坡运行,同时将笔轻轻下按,待到中段以后停止按笔,并减小运行轨道的倾斜度(有时甚至可以径直向右平行),收结时提笔顺势向右出锋。

平捺中心线的运行轨迹大致呈“~”形,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一波三折”。

捺画在“永字八法”中称为“磔”。磔的本义是肢解牺牲,引申则有张裂、拓展等意思。以磔名捺,首先在于说明捺画在楷书结字中的作用与隶书的波磔一样,能使字的体势向外拓展、开张(与以内偃取势的篆书相对而言),从而显出舒展、宕逸的神情。其次是说明这一笔须写得刚劲利刹而有气势。磔的本义既是肢解牺牲,而肢解牲体必以刀劈,此即暗喻写这一笔要有挥刀运斧之雄健。南方俗称捺画为“刀撇”,看来并不仅仅因为这一笔的形状像一把大刀。

六、钩画

钩画的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竖钩、斜钩和横钩三类,下面分别作介绍。

1.竖钩

竖钩是竖行笔道连带出来的钩。钩锋左向的叫左竖钩,钩锋右向的叫右竖钩。右竖钩用得少,其写法大致是两种,一是左竖钩的反作,一是竖与挑的结合,两种写法都较为简单,这里就不作介绍,只介绍左竖钩。左竖钩的形态有三种:(1)顿折钩钩的拐弯处向右下方突出,状如人的脚后跟,例如“制”字的末笔。这种钩的写法是:竖行笔到作钩处,略微顿笔作垂露收笔之势,然后趯笔向左上方出锋。

(2)方折钩趯钩的拐弯处呈方割之形。这种钩的写法是:从上往下行笔到作钩处时向左下方折笔,然后将笔略微上移,再趯笔出锋。

(3)圆折钩钩的拐弯处呈圆弧形。这种钩的写法是:竖行笔快到作钩处时,即作圆弧拐弯向左,然后提笔顺势出锋。

无论写哪种形态的竖钩,都应注意两点:一是钩锋不要过于斜出,即钩锋与竖画的夹角不宜太小(一般不小于60度),二是钩锋不宜长。

2.斜钩

斜钩是倾斜的弧形笔道向圆心方向带出的钩。按方向的不同,又分为左斜钩和右斜钩两种。

左斜钩只用于个别的字(如“母”字的第二笔)和某些字中撇画的变体,即本来是撇画,有的书家却将其写成斜钩,例如柳公权就常把“凡”字、“成”字的第一笔写成左斜钩。左斜钩的写法与左竖钩中的方折钩和圆折钩基本相同,只要把带钩的竖画变作圆弧形即可。

右斜钩最常见,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戈”字钩,其基本写法是:以作左侧点起首,下笔稍重,然后引笔向右下角作弧形运行,待收结时略微驻笔,再趯笔向上出锋;第二种是“凡”字钩,它的起笔处往往与横画相连,其写法是:写完横画之后稍稍向上角抬笔,随即向右下角顿笔,再折回向下作弧形运行,与作“戈”字钩相似,只是笔道弯曲的弧度比较大罢了;第三种是“心”字钩,“心”字钩略似“凡”字钩的平写,但钩柄较短,而且起首多露锋尖利,钩柄的部分由细而粗,所以下笔之后需要逐渐将笔下按,直到转向右为止。它的弯曲弧度也比较大,并且钩锋必须指向字心。这三种斜钩,其弧形的笔道一定要写得圆活而刚劲有力,像弯钢丝一般,行笔要果断而稍快,慢而迟则滞涩失势。

3.横钩

横钩是横行笔道向上或向下弯曲出锋而形成的钩。向上的横钩常见的写法大致有两种:一是行笔到作钩处略微停驻,再向上超笔出锋,如“也”字的末笔;一是行笔到作钩处不作停顿,而是拐弯向右上提笔顺势出锋,如“尤”字的第三笔。向下的横钩实际上是横画与一个收笔出锋的左侧点的有机结合。具体作法是,行笔到拐弯处时转向右下方顿笔稍驻,然后向内趯笔出锋。

钩在“永字八法”中称为“趯”,趯与跃同意,谓作钩之时,先蹲锋(略为驻笔)蓄势,再向预定的方向快速提笔顺势出锋。如同人要跳跃,必需先要下蹲蓄势,然后方能一跃而起。趯在“永字八法”中虽然具体指的是竖钩,但是作其他类型的钩,也多有需先蹲笔蓄势的过程,所以以趯名钩,是抓住了作钩的要点的。

七、挑画

挑画是自左下斜向右上并出锋的笔道。例如“抚”和“氏”字的第三笔。挑的写法是以作斜点起首,然后引笔向右上直行,速度要越来越快,在运行的同时,要将笔逐渐上提,令其顺势出锋。

挑在“永字八法”中称为“策”,取策应之意,是就这一笔在结字中的作用而言的。挑画只用在字的左方或左下方,向右上斜出,写这笔时,其斜度的大小和锋芒之所向,必须与右边的有关点画或部分相呼应。

八、折画

折是由横到竖或由竖到横转折过渡而形成的笔道形态。

由横到竖的折画有方折和圆折之分。横向行笔到转折处时,将笔向右上方略微抬起折向右下方顿笔。然后再稍稍折向内侧下行。这样横竖的转折处便呈方割之形,是为方折。如果右行笔到转折处不作顿挫,而是径直引笔圆转而下,这样横竖的转折便自然圆活,是为圆折。如“国”字的第二笔是方折的典型,“而”字的第四笔是圆折的典型。倘若在转折处稍作顿挫,但不明显,便可形成方圆相兼、不方不圆的形态,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用笔方法。

由竖到横的折画,一般都作圆转之形,不作方折,如“也”字的第三笔、“尤”字的第三笔,只是转折处的弧度有大小之别。

这两种类型的折画,都很忌讳写成横与竖的生硬相接,像三角形的两条边线相接一样,这是没有生气的“死折”,应尽力避免。

以上我们介绍了楷书的八种基本点画形态及其写法的基本要领,目的在于使初学者对楷书的点画用笔有个大致的了解。楷书的点画形态是极为丰富的,上文所介绍的八种仅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部分而已。但只要学会了以上八种基本点画形态的写法,尔后触类旁通来写其他点画就比较容易。

(第二节)楷书的结构

毛笔楷书的风格千变万化,但不管怎么变,它们之间总有共同的特点,这些共性就是楷书结构基本法则规律,简称为楷书结构法。古代书论中研究毛笔字结构的技法理论颇多,如唐代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明代《李淳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九十二法》等,其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法则:一、重心平稳中国汉字造型虽各不相同,但有点像建筑物似的,一座座都要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地屹立起来,要求端正平稳,同时还要注意笔势的变化。

如颜体“國”(国)字、柳体“闡”(阐)字(如图16上行),方方正正。

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有直立的竖画支撑。如果将两边的竖画写歪了(图16下行),就像房子的柱子已歪,重心偏移,房屋就非倒塌不可。所以起支撑作用的竖画(重心)要直立。但“國”和“闡”的竖画都不是笔直的,而是有一定弧度的,这叫向背之势。从重心的角度看,向背之势不仅不减力,反而使其产生了受力的弹劲,似乎有了动感,重心更平稳。

平稳,是指字中起到支撑作用的笔画与该字的重力线相吻合,符合力学平衡的原理。

上面谈到的字两边的竖画固然重要,但竖画也并不是非直不可。如柳体“中”字(见图17),两边的短竖都是斜的,但很平稳。因为“中”字起支撑作用的是中竖而不是两边的短竖,如果将短竖也写正了,反显得呆板。但中竖不能歪,若写歪了必倒无疑,因此凡是有中竖的字,中竖都不能歪。此外,中竖的位置也十分重要,要在字的重心支撑点上。如颜体“率”字(见图17),多么像杂技演员额头上顶着的一根棍子,棍子上架着几层酒杯,看似危险,实则对称均衡,千钧之力落于一点。

同类推荐
  • 织染雕刻(下)

    织染雕刻(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5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

    本书用四十篇文章,分析了收藏在美、欧、日等国主要博物馆中的四十余件(组)文物。并将国外与国内、国外与国外、相关文物之间与单件文物自身被收藏的辗转过程,从而探索出前人未能解决的疑问。
热门推荐
  • 跌进兽世:种田生崽撩美男

    跌进兽世:种田生崽撩美男

    上一秒还在“兽人探索史”课上昏昏欲睡,下一秒就穿越到了兽人时代的原始丛林中!幸运地被捡到部落的她,因为一本无所不能的历史书被尊为兽神使者!原始兽人世界的雄性颜值逆天,禁不住美男的诱惑的洛南溪,决定违心地冒充兽神使者,带领部落走向辉煌!被兽人当神供着的日子不免有点消受不起,可是每每想落跑,都有美男挡路!那啥,这个器大活好长得帅的,你别老纠缠我!史书必加:原始雄兽有三好,器大活好颜值高。
  • 高三不再见

    高三不再见

    现在是高二,可以说已经一脚踏进了高三的大门,而我却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光已经匆匆流逝了。在这接下来的日子,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无悔的青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琳琅星

    琳琅星

    泪水被闪电映衬的瞬间,眼里已是愤怒的火焰
  • 店铺营业中

    店铺营业中

    此店铺营业时间不定,无主角,每个故事都是精品,敬请期待~售出孤独:21∶00-3∶00(晚上不自觉就会觉得孤独)售出快乐:13∶00-15∶00(快乐是短暂的)售出青春:6∶00-12∶00(青春几乎弥漫了你整个前半生)售出牵挂:0∶00-24∶00(总是有人会为你牵挂)售出坚强:7∶00-18∶00(早中晚,假装坚强)排雷:1.故事长短不一2.不一定每个故事都是本人所写3.不喜勿喷
  • 不负镇山河

    不负镇山河

    山河壮阔,却是累累尸骨铺就盛世。饥荒年间,尸骨遍野,护着我的老乞丐死了。我无处埋他,只能一把火烧干净。我也快死了,因为能吃的草根已经被人们全数扒光,几乎掘地三尺,老乞丐为了不然我被人杀死吃掉,只能带我离开,去城外躲着饿红眼的人。大雨倾盆,雷声震响,破庙四处漏雨“要死了啊,对不起,爷爷,我没有能活下去。”六岁稚女,瘦弱不堪,麻衣裹身,缩在角落,垂手落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契约夫君

    我的契约夫君

    22岁的安风,一天加班后回到家中时,看到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男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