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57400000030

第30章 回归路上(2)

有了上述三条重要经验,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里,虽然林彪妄图篡权,在他的授意、指挥下坏人当道,群魔乱舞,把全国搞得民不聊生、乌烟瘴气,但我们时时不敢忘记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高瞻远瞩,不敢忘记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这要作为第一条来突出。而工宣队是“党”派来的,秉承了“党”的旨意,他们的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作为第二条来书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并在实验班接近结业时,不失时机地把上述五方面的基本经验写成总结报告,向宁大第一分校领导以及校本部领导作了口头和书面汇报。第一分校和校本部的领导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这让我们舒了一口气,其实我们不求表扬,只求在“教育革命”试点中不犯“穿新鞋走老路”和“方向路线性”的政治错误。

作为个人,我不仅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口头表扬,还受到了实际奖赏:出差。在实验班的工作即将结束时,大概是为了下一步更深刻的“教育革命”吧,学校派我和一名工宣队师傅到北京、上海、河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与兄弟院校交流“教育革命经验”。在那个年代,能受到学校领导派遣出差外地,是极荣耀的事情。我在工宣队师傅的带领下,离开了宁夏初冬的冷凉,走向想象中温暖如春的南方。

走出了家门,与兄弟院校交流,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外地的兄弟院校几乎异口同声地对我校的教育革命经验大加赞赏。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地处边陲、名不见经传的宁夏大学,竟能有这般振聋发聩的好经验,走在了全国的前头。

边远落后的宁夏,“文革”中的每一步都不会走在全国的前头,都是北京、上海等地运动达到高潮时,我们方才兴起;外地的劲儿败下去了,我们才达鼎盛。这正如巨浪向前推进时力度递减一样,所以宁夏的局势总相对稳定些。我校的教育革命试点与其说是先走一步,倒不如说是沾了局势相对稳定的光。

那时全国的农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灾区,处于一片混乱和凋敝的景况。南京农大是农业部属重点大学,1958年没有响应毛主席号召彻底搬到农村去,这次赶上了发生在“文革”中的全国农业院校第二次下放搬迁,比较彻底地搬迁到江北农村,校部只留下些老弱病残。我们不知这种情况,进了地处南京市东陵的农大校门,校园里行人稀少,冷冷清清,只有路旁、楼前那些常青类树木,虽未受到园丁、花匠的浇灌和修剪,却依然伸展着绿油油的枝叶,显出一些生机,这与接待我们的学校留守组织头头的精神面貌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既然到了这里,有组织接待我们,当然是郑重其事地托出了我们的全盘经验。经验交流之后,他们连连感谢我们的“传经送宝”,称颂我们是他们的楷模,因为至此他们还什么也没有做。

我们到了河南郑州,走进河南农大校门。与南京农大一样,空荡荡、死气沉沉的。问后得知,这所学校也是乘“文革”之风迈大步,“两步迈到许昌去”。我们再无心去找人接洽,在校园内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我们又去了浙江杭州市。从西湖边上掠过,进了浙江农大的校门,是造反派的头头代表学校接待了我们。这倒让我们感到新鲜,因为别的地方都按毛主席的指示实现“三结合”了,这里仍是造反派头头说了算。当然,这头头也说了,学校的老干部不肯、也不敢站出来,军(工)宣队的人不了解学校,也不往前站,学校处于群龙无首的乱糟糟局面。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在主人的接待下非常详细地作了汇报,当然也受到了“传经送宝”之类的赞扬。

最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到访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那里被盛情接待了三天。这所大学在文革前就为毛主席所肯定,宁夏大学在1965年曾派两名教师在这里学习了一年。学生在这所学校里半工半读,不花家里的钱;而学校办学,也如毛主席所称赞的是“自力更生”“不花国家一分钱”。师生们上午上课,下午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吃的所有饭菜都是自己的劳动果实。师生们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看到伙房里摘菜的人没有丢弃一片绿的菜叶,甚至半黄半绿的菜叶也要掐下那绿色的一半。

江西共大赞扬了我们的经验。而让他们更感高兴的是,我们不远千里,从边疆地区来到这里“传经送宝”,并学习由他们在全国首开半工半读先河的办学经验,这使他们增添了一份荣誉感。

离开共大前一天的晚饭后,学校一位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老师带着两位女学生来看望我们,并送来了一脸盆刚蒸好的红薯。寒暄之后,女学生掀开脸盆盖子,殷红的、清香的、热气沁人肺腑的红薯,皮儿没有一点破损。由于发自内心对共大师生劳动果实的珍惜,吃红薯时我们没有剥皮,而在座的师生也并没有提醒我们剥皮,想必是我们的吃法符合了他们的常规吧。

共大师生的艰苦朴素是现在人难以想象的。接待我们的那位老师身穿的一件夹大衣,竟有30个补丁,有的地方是补丁摞补丁。他介绍说,共大的师生出差去南昌市,市民看到他们黝黑的面庞,健壮的身体和穿着的朴素,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共大的学生。我问那位老师说:“您是上海人,回到上海时,还穿这件夹大衣吗?”“对啊,艰苦朴素是美德,不是丢人的事。”我当时顿觉失言,暴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艰苦朴素的道德情操上,我矮了半截。在那个年代,穿带补丁的衣服是司空见惯的事,我自己不也穿吗?但我的低矮,是因为我很在乎此事。那位老师是无比精明之人,他通过我面部显出的一丝尴尬洞悉了我的内心世界,机敏地转换了话题:“明天我们就要分别了,我还是建议你们徒步翻山,用一天的时间,爬过我们背后的山峰,就是井冈山。毛主席、朱总司令当年会师的地方,怎么说也应该去看看。”我又从侧面瞟了工宣队师傅一眼,他仍木然不语,我立即明白,接着说:“我们下面取经的任务还紧,得赶紧上路奔下一所学校了。”其实我内心里是矛盾的,我想去,但工宣队师傅不表态,我说要去,在政治上容易上纲上线的年代里,这次出差就不是交流教育革命经验,而是授人以柄,轻者说你居功自傲,忘乎所以,以取经为名,行游山玩水之实,弄不好被扣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本性难移”的帽子。

我们按出差前呈报学校批准的行程计划走完了全程,回到学校时,已是冰天雪地的寒冬季节。其实,这次整个的南方之旅,使我深深感到那冬天之外的肃杀冷清。虽然,我们到访过的只是十几个省市的高等农业院校,但它们代表着当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代表着整个国家的面貌。祖国的各行各业,犹如经历严霜的草木,一片凋敝;祖国的万里江山,在隆冬寒雪覆盖之下,失去了生机。我虽然把这次由外省兄弟院校取得的“经”,以及他们对于我校经验的赞扬等作了口头和书面汇报,领导满意,实验班教育革命试点工作也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但我却难以因为领导的表扬而有一丝的高兴。相反,在脑海里,依然是寒风的翻卷,是风吹败叶的飘零,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雪地玄冰。我常常禁不住打起寒战。啊,冬天,严酷无情、一片肃杀的冬天!

但是,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言:“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科学的春天

在1970年实验班教育革命试点的基础上,宁大第一分校请示校本部批准,在“教育革命”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开门办学。当时分别在引黄灌区的平罗县和南部山区的固原县就地招生,就地培训,各招生30名,学制一年。教学上基本采用了实验班的经验,所不同的是走出了校门,教师们也常常住在教学点上。那时,老师们在学校憋闷了多年,都想教书,试试自己的身手,所以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下到点上。我没有被派去,心倒静了下来,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历史赋予我重任,国家给予我厚望,我应该去做什么?我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我应当有什么成就?这时,我既想到教学,也想到科研,教学与科研应是大学教师的双腿,有双腿才能走路。在教学上已有了多年的实践,内心里暗暗涌动着一个愿望:我要在科研领域里有所成就!

在天天学《毛选》的年代里,《实践论》的观点对我影响至深,我得益于它的正确指引,在科学研究上首先慎重选题,作好起跑前的准备。我打算从调查研究入手,首先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状况、存在问题、实际需要等。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选择某一最迫切需要,我又力所能及的课题。为此,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又下到我1964~1965年两次带毕业班生产实习的吴忠县古城公社古城大队驻点。我吃住在大队,蹲点于回民聚居的第三生产队,从春天种小麦之前下乡,直到秋收打碾入库之后才结束。这段时间像农民一样,没有星期天,每日两餐。每隔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

因为头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帽子,我下乡驻点不敢忘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努力争取“脱胎换骨”。在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中结交农民,与那些较年长、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交朋友,学习他们的生产经验和优秀品质。我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劳动上我体力不及他们,技能上则可与一般农民相比。就以水稻插秧来说,这是女社员们的专长,我可以达到她们的中等水平。站在田埂上的农民“把式”们常称赞我插得又快又直又合格。

我以古城大队为点,掌握了宁夏引黄灌区各种农作物的生产全过程和基本经验。除此,还深入研究了两个课题,一是春小麦高产经验,这是古城大队老农经验的总结;另一属理论研究性质的,我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全过程两个周期,写出《水稻幼穗分化初步研究》论文,刊于《宁夏农学院学报》创刊号上。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也是宁夏在水稻幼穗分化方面的第一篇论文。这篇论文为我以后研究春小麦幼穗分化起到了指导和借鉴作用。

我在下乡驻点时,宁夏农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于1972年正式成立挂牌。自此,农学院脱离了宁大,成为与之并列的厅级单位。虽然免不了一番隆重庆祝,但我那时正忙碌于乡下的调查记载,没有参加庆典。

有了两年下乡调研的基础,我选择了“春小麦高产研究”这一课题。春小麦是遍布宁夏山川的最主要作物(水稻只种在宁夏引黄灌区),但产量却低下。从1973年开始,我住在学校的实验农场专门从事春小麦的科学研究。

此时,全国的“文革”已接近尾声,但极左思潮仍是主流,到处泛滥。学校的老师们早已厌烦了“文革”,唯恐避之不远,所以不是下到农村教学点,就是下到实验农场基地。到农场搞科研成了教师们的自觉行动。我是下农场最早者之一,与教研组的几位同仁组成了研究小组,设立了春小麦高产试验,以及密度、肥水、品种等各种试验,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文革”成了身外之事。

经在乡下两年的调研,又经两年的实地试验,在1974年,春小麦高产研究获得巨大进展,我们在学校农场的两块春小麦高产试验田的平均亩产都突破了千斤。正巧打场的那天学校的领导去农场视察,这领导深入实际,参与打场、监视过秤,确认我们的产量是可靠的!

这一产量结果轰动了全校,也轰动了全宁夏。因为这是宁夏春小麦第一个亩产过千斤的记录,是对宁夏春小麦产量历史性的突破!它破除了人们对于春小麦千斤高产的迷信,显示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产的巨大潜力。因为在此之前,引黄灌区春小麦的亩平均产量一般在300~400斤,高产田也只500~600斤。

我们创立了春小麦的高产记录,还总结出千斤高产的技术体系。在此后的几年里,我们都会确定一块高产试验田,请自治区业务行政部门和技术部门有关专家现场验收,反复验证了千斤高产及其技术体系的可靠性。试验农场的气候、土壤、肥水等自然和生产条件在宁夏引黄灌区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们的高产记录和技术体系对于整个引黄灌区的小麦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此后的几年里,中卫县东园公社沙渠大队和国营连湖农场等单位相继出现了春小麦亩产的千斤记录。

研究成果首先得到了自治区农业厅的肯定,1977年获得农业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在1978年1月自治区科学大会上,我们的研究成果荣获重奖(那时我国尚未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该年,兼任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副总理视察宁夏时,自治区科委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作为重点汇报。方副总理惊奇在塞外会有春小麦千斤高产,大为赞扬。在自治区科学大会之后,我受到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联名表彰,奖状上赫然写着“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1978年3月,学校推荐我作为宁夏农学院唯一的代表、自治区30名代表之一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这是中国科学界的一次群英会。出席这样的大会,并亲自聆听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是一生中享有的最高荣誉。大会开幕那天,代表们的座次是按姓氏笔画排列的。我得益于王姓的笔画少,被排列在人民大会堂一楼的第四排,还是中间的位置,有幸近距离亲眼看到那么多的中央领导,有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汪东兴、乌兰夫、纪登奎、方毅、王兆国、陈慕华、郭沫若……

同类推荐
  • 黟山传

    黟山传

    束发少年,身处江东。面对蜀汉灭亡,晋国日益强大,怎能坐视不管?新皇登基,抚恤人民,开仓振贫,减省宫女,江东真可复兴?晋吴隔有长江天堑,吴国可还有周瑜、陆逊等英才?黄山将士,随我一起防卫江东!
  • 瓷情

    瓷情

    德国工厂主丹尼尔从他的雇工印尼工人口中得知,在印尼的一个岛屿有沉船留下的古代珍宝。于是开始了探测打捞,打捞出的六万件中国古瓷和金器震惊了世界。广州光塔路居住的一老人正在看央视的“国宝档案”,这一消息引起他的注意。他翻出了历代传抄的家谱,终于和沉船对上号。就是一千多年前的他祖上贩瓷乘坐的阿拉伯蓝月亮船。还有祖上的婚姻悲剧,他们的爱情和生命都和中国瓷相关。事情发生在唐朝元和年间。大食少年李彦荣的父亲李素因有军功,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李素带领全家从京城来到广州,做了广州都督府别驾。李彦荣喜欢瓷器和艺术绘画。在广州墟市淘货瓷器,碰到了卖瓷配花的本城瓷器商人巩仁的女儿阿花和他的女伴,李彦荣深为阿花的穿着和俏丽容颜所打动。阿花也同样为英俊的大食小郎打动,二人情窦初开,心有灵犀。后来李彦荣确认阿花就是瓷商巩仁的女儿,二人相认,私定终身。后为两个家庭认可祝福。巩仁被人勒索陷害,家道败落,临终时遗赠李彦荣一笔重金,让他继续他未完成的瓷器贸易。阿花守孝一年期满,和李彦荣成婚,为赚取财富并寻求波斯画料,李彦荣跟随月亮号阿拉伯三角帆船出海,中途沉没。阿花在独子抚养到十八岁后,思念亡夫,不忍独活,跳海殉夫。
  • 由我而史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由我而史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当事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应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书写者,这是新历史合作社自始坚持的理念。“历史嘉年华2013”以“我写我历史”为主题,从名人到普通人,纷纷登台分享“我的历史”。作为“历史嘉年华2013”及新历史合作社年度特刊,我们将看到的这一组文章中,有文学家之手笔,有治史者的反思,也有中学生的探寻,但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再将自己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掩藏于宏大的叙事之下,而是作为“一个高贵的人”,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
  • 我在大明当天官

    我在大明当天官

    我叫冯镗,并不想做神仙。因为一次不小心的算卦经历,我撞进了毛骧的夹袋,成了大明首任锦衣卫指挥使的首席智囊。我并不觉得与有荣焉,因为毛骧,实在是太皮了。直到被皇帝发现,一手挖到身边,塞进钦天监,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悔不该当初。古人云:人当信天道所存,顺之则昌。皇帝也说:他是奉天承运皇帝,君权天授。可我觉得‘天’真的很没有地位!钦天监秉承天意,我是钦天监丞,地地道道的天官,日子过得却还不如在锦衣卫逍遥快活。我所在的部门,是整个大明朝唯一不许辞职、不许调岗、不许跨部门升官、不许后代改行、不许告老还乡,就连双亲去世也没有资格奔丧守孝的地方。“陛下,天高地阔,欲往观之。”“说人话!”“世界那么大,臣想去看看。”“朕听闻,天上星,地上国。如此说来,就请爱卿夜观天象,想看哪里就好好的看一看吧。”“……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不要说了,岂不闻,天机不可泄露?”“……MMP!”
  • 枫起三国

    枫起三国

    平庸的现代大学生穿越到三国,铸就千古流传的故事。涛涛历史长河埋没了多少人才,他可能就是现在的你,可他穿越了时空,创造了他平凡一生伟大的成就,有所爱就有所担当,美女如云却独爱一人,英雄各为其主,沙场争锋,兵不厌诈,阴谋阳谋,眼花缭乱。
热门推荐
  • 国风召南之江有汜

    国风召南之江有汜

    江有汜⑴,之子归⑵,不我以⑶!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⑷,之子归,不我与⑸!不我与,其后也处⑹。江有沱⑺,之子归,不我过⑻!不我过,其啸也歌⑼
  • 特种兵之神级背包

    特种兵之神级背包

    意外来到特种兵的世界,陈安,誓要打造最强、最狂的战神。放入“仙人掌”,能够抗干旱,适应任何恶劣环境生存,堪称:沙漠骆驼;放入“壁虎”,双手能够在玻璃上、垂直的墙壁上如履平地,来去自如,更有“再生”能力。咳咳,有一天,陈安送的是当红明星的写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世烟雨严妻逆袭

    一世烟雨严妻逆袭

    《后来大佬又抢亲了》已发,欢迎大家阅读。 “来之不易,定当珍惜!” “我也是!” 雨中的相遇是偶然还是人为?一场错过的爱情,一场没有结局的结局…… 被一场偶然牵扯,进入彼此的生活。婚后她丢下一纸单方面签字的离婚协议。四年后归来时,她已深受万千人的爱。在看见她的一瞬,他却发现依旧是她的手下败将......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混混成长史

    混混成长史

    有人因为混而成为巅峰的神,也有人因为混而坠落万丈深渊!不一样的混混人生,为你讲叙一个混混的黑道成长史!揭示黑道潜规则,描绘进取之人生,是青年人入世进步的启蒙力作,是中年人反思共鸣的生活再现!黑道却如罪恶的无底深渊,且看一名混混如何逍遥法外,叱咤风云!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为你讲诉小混混们如何一步步上位,一切尽在刀光剑影之中。
  • 临间魔迹

    临间魔迹

    这个和平的世纪里出现了违反这个时代该出现的东西——恶魔!崩溃的城市,荒凉的大地,干枯的河流,恶魔带来了末日般的灾厄。不愿就此毁灭的人类奋起反抗,至于最后人类与恶魔的战争谁胜谁败?
  • 专属于你的微笑

    专属于你的微笑

    她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孩子.别人都说她胆小,就连她的死党也觉得她应该改掉胆小的毛病.那天,她和他相遇了,他以为不会再见到她了,后来他却发现,原来他们在同一所学校.....
  • 三国之我是袁术

    三国之我是袁术

    生为富二代,死亦世家子。自己一个现代富二代,没什么追求,没什么遗憾,却无缘无故的穿越到三国,成了袁术这个悲催货,袁述表示自己亚历山大。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一个高贵的世家子,怎么能败给曹操刘备孙权这些小人物。看老子如何拳打曹操,脚踢刘备。至于孙权,你还是和你哥乖乖的当老子的干儿子吧。 群:602403937
  • 湛蓝核心

    湛蓝核心

    宇宙无垠无际,已知与未知的存在都是命运的一部分。宇宙中没有平凡与不凡,只有彰显自身的存在,才会拥有所谓的不凡。“湛蓝核心已装载,弑徒号,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