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6100000044

第44章 廷议兵制(1)

天宝年末,唐玄宗诏命杨国忠举荐的王承业为河东节度使后,众将士因他是杨国忠的亲信而看轻他,部下武将渐养成骄奢之心,倨不为礼,他们上奏说王承业“军政不修”。特别是颜杲卿死后,河东诸将纷纷上书弹劾王承业,说他坐视不救,致使常山陷落。晚年的唐玄宗已昏聩无政,就听令杨国忠派侍御史崔众为太原节度使,收缴众将的兵权。但太原众将不但不交兵权,反而纠合起来,诬奏崔众说他克扣军饷,军中沸腾,如不及时处置,将会引起兵变。不明事理的唐玄宗也不分青红皂白,就派中使谢元光到太原杀了崔众,复以王承业为河东节度使。王承业复职后,众将更加看不起他,进而肆意侮辱。王承业无奈,只得忍气吞声地维持着那种局面。时已移屯河东晋阳的李光弼与太原邻军看到太原这种状况,心中愤愤不平,但太原既不属他管辖,愤也无用。等到唐肃宗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敕命李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人赴太原时,李光弼即刻到任,大会众将,令他们交出自己所部的军队,由自己统一掌管。众将骄横已惯,他们仍然倨不为礼,抗拒交兵,仍像对待王承业那样。李光弼大怒,命左右将他们一一拿下,剥夺了他们的兵权,且将他们下狱,并说:“等上奏朝廷,再以军法处置。”自此,李光弼采取一系列措施号令军中,违令必斩,太原军中人人战栗。虽李光弼施行严令竣律,军中都雷厉风行,太原军一时整肃。

李光弼和郭子仪都认为,河东(唐开元十八年,治所移治太原,位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历来是军事上控制关中的门户,居于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之间,扼守叛军来往于二京之间的要冲,史思明意在必得,官军若扼守河东则两京可图,因此郭子仪才令李光弼率军镇守太原。而李光弼入太原后,属下原朔方军都随郭子仪回到了灵武,自己现有的景城、河间及太原军大都是乌合之众的团练兵,且不满万人,军中实无多强的作战能力。所以李光弼一经整肃后,就率将士于太原城外四周环筑宽堑深壕,他日夜督工。将士们十分辛苦,其将佐纷纷进言说:“平章若固守太原,应当大修城池以备守御。如今却于城外广挖壕堑全长达百余里,岂不是空劳将士?”李光弼解释说:“太原城周回四十里,贼军未到却只修筑城墙,那是敌军未临城下就已先自困于内。诸将不必心疑,到时壕堑自有用处。”于是又督将士在壕堑临城的一侧再增土垒,以图自固。

这时,史思明果然发大军来争太原,他率军于博陵,高秀岩发兵于大同,牛廷玠自范阳出兵,总共有十万大军齐攻太原。史思明轻蔑地对高、牛二将说:“攻取太原,如同指掌间事,既得太原即长驱直入西向攻取灵武及河、陇地区。”他率二将及十万大军到达太原,却见前有又宽又深的壕沟阻隔,只得下令停军,派军士填壕。但凡他派军所填之处,李光弼就派军杀散填壕的叛军,连夜又把被破坏处修复好。史思明虽有十万大军屯于壕外,却前进不得。无奈,他就派出三千胡兵到山东(今崤山以东)和范阳调取大批云梯、攻城车等来太原,他停军在太原城下等待。谁知,三千军派出后杳无音信。却原来这三千胡兵护送攻城器具刚到广阳(治今北京西南),就被广阳别将慕容溢和张奉璋率大军袭击,三千胡兵一个不留地全部被杀死,只害得史思明在太原城下空等。

史思明此举却帮李光弼赢得了时间,他就派出将士到城外壕堑内,从四面打地道直通叛军军营,史思明等却毫无觉察,就更不要说防备了。史思明见十万大军围太原一月有余,却毫无进展,就在军中广选骁骑勇将一万人组成机动队,授计于他们说:“我若率大军攻城北,你们就偷偷潜入城南;我若攻城东,你们就悄悄绕到城西。只要有机可乘,你们就攻入城去。”军中就按他的计策而行,但李光弼号令严整,虽史思明试攻多次,其机动队于相反方向寻找空隙攻城。可城中的巡逻将士不管守卫之处有无叛军攻城,都高度警惕,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松懈,史思明的机动队根本无机可乘。所以,史思明在太原城下不能前进半步。

史思明见偷袭不成,就改变策略,天天派出将士到壕边骂敌,以图激李光弼出城交战。李光弼是何许人,哪能上他这种当?他就在军中重金招募有技能的人,哪怕是稍有与众不同的一技之巧,都能为他所用,以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其中求得原安边军中有个叫钱工三的人,这人十分善于打地道。他可根据骂阵敌军所在的位置,于原有地道中再打地道过去,可不偏不移地到达敌军脚下。每当史思明派将士骂阵,李光弼都派钱工三领人将地道打入敌军脚下。叛军正在仰面向城上叫骂,他们脚下突然塌陷,叫骂者就被地道中的太原军抓住脚脖拉入地道中,然后押解回城。李光弼随即令将俘获者押上城头一一斩首,向叛军示威,然后再根据情势或将对守城有碍的地道段填死,或按需要留作自用。这又使史思明军中人人自危,每当被派出时,他们都低头看着地,惟恐脚下突然塌陷。

史思明见此计不成,就又在军中造云梯、冲车攻城。李光弼仍命钱工三率人于敌军来攻方向打地道等待。史思明军刚冲到城下,脚下就塌陷,攻城者或被俘或被杀。凡被俘者,李光弼仍依前处斩。史思明见此招不灵,就又筑土山与城墙同高,想派大军前赴后进,强行攻城。但这时,唐军已掌握制造火炮和使用火药的方法,而叛军依然只会用冷兵器。李光弼就令军中把火炮摆上城头,填充火药和砂石,对准叛军所筑土山发炮,往往一炮能击毙二十多名叛军,史思明军损伤达十分之二三。史思明无奈,只得下令军中后撤数十步,停军于火炮射程之外,远远地围住太原城,阻断了所有通道。

叛军围城日久,李光弼就派使到达史思明军中,送上亲笔信,说城中已弹尽粮绝,又无援军,实在无法固守,请求史思明暂缓攻城,他本人于五日内准备好一切,然后率军民出城投降。史思明看信信以为真,心中大喜,就答应了李光弼的请求,既不攻城,也不为备。其实,这正中了李光弼的缓兵之计。李光弼就令钱工三率人打地道直通敌营,然后用木头支撑,以防地道塌陷。五日后,李光弼率将士登上城头,刀枪耀目,甲胄鲜明。顷刻城门大开,官军将士五千人出城,作投降状。实际李光弼已命钱工三率五百人从地道中进到敌营脚下。史思明军真以为太原军投降,一个个手拄兵器,注目观看。这时,钱工三令人于地道中先从离城远处往近处依次撤去支撑的木柱,一时间史思明军营中地面纷纷塌陷,死者千余人。史思明军大惊,顿时乱作一团,太原城中鼓声震天,伪作投降的太原军为前锋,李光弼率军出城为后队,一起发起攻击,俘获及斩首叛军万余计,史思明领其余各部大败而逃。适逢安禄山病重,其长子安庆绪派人召史思明回守范阳,只留蔡希德等围太原。

当史思明率十万大军围太原时,李泌劝唐肃宗收西北边境各镇兵赴行在,以便于适当的时机进取扶风,唐肃宗就下敕书,命河西节度副使、特进李嗣业率五千人马前往灵武行在,留节度使梁宰领其余将士镇守河西镇(治凉州,今甘肃武威)。李嗣业见唐玄宗率朝臣到达了成都,李亨于灵武即位,却并无国书、玉玺,而河西又处于成都和灵武之间,到底听命于谁为好?再说安禄山居然在洛阳称帝,史思明军又围太原,这局势究竟如何发展?就想暂不率兵赴灵武,看看局势发展再说。李嗣业持自己的这种心意去和梁宰商议,他说:“上皇在蜀,蜀郡和河西为近邻,如发五千军赴灵武行在,上皇若有急征调,则河西已无兵可出了。某以为不如暂不发兵赴灵武,以备上皇应急所需。”谁知梁宰和李嗣业心意相同,他认为官军自灵宝西原败迹以来,河西军好不容易才收集、招募了数千人,今五千军赴灵,河西军又为之一空,实不愿出兵。今听李嗣业之言,就点头同意,二人都认为应暂按兵不动。

从天宝十一年就已为河西绥德折冲的段秀实,见肃宗制书已下数日,河西毫无动静,并不见有发兵的准备,他心内着急,就去见李嗣业,问何日出兵。李嗣业说:“某已和节帅商议,河西军暂不宜出,若陛下敕书再下,另行商议。”段秀实一听,大是不满,就谴责李嗣业说:“哪里有君父告急而臣子却不奉敕赴召的道理!特进常自诩为大丈夫,大丈夫处世首先应急赴国难,哪还能不赴君父之难,等连下敕书催促方才发兵之理!如此看来,特进于国君危难时宣召都迟疑不决,这哪像大丈夫所为,还不如小儿和女子那样有见识!”听到段秀实的责备,李嗣业羞愧满面,当即道歉说:“承蒙所教,实是某之过,我立即去禀报节帅。”就同段秀实一同去见梁宰,当面把段秀实的话一五一十地说给梁宰听。梁宰也认为段秀实所说有理,就如数发兵,以李嗣业为主将,以段秀实为副将,领五千军到达灵武。唐肃宗大喜,又下敕书到安西(治今新疆库车)征兵。

安西,又称安西四镇,或称碛西,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始将安西镇改称安西都护府,辖其境内的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及其余军、城、守捉。安西都护府的都护本是封常清,封常清被召回守潼关时,唐玄宗诏命安西节度判官李栖筠为监察御史、安西行军司马,权摄安西都护府军事。李栖筠是唐宗室族人,接到唐肃宗敕书后,因安西这时还太平无事,就挑选精兵七千,留副将及其余军守安西。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对七千精兵晓谕道:“安禄山、史思明乱我中华,荼毒百姓,他们每到一地,大掠百姓,十室九空,然后就强迫年轻男子为挑夫,把所抢得的财物及女子都押送、运回范阳,其余老弱残废大多被杀。听说,叛军将士奸淫掳掠不说,他们还将我大唐子民的婴儿挑在枪尖上,以婴儿及其父母的惨痛号哭为乐,真连禽兽都不如。谁无父母兄弟?谁无妻子儿女?如我等身临其境,该当如何?我等身为军人,卫国守土安民有责,岂能容忍贼军焚我家园,杀我百姓!”说着泪流满面,将士们群情激昂,振臂高呼:“不为国杀贼,誓不为人!”李栖筠又说:“我今奉国君敕命,率尔等勇赴国难,收复二京,建不世之功。国家有难,我等七尺男儿,岂能坐视!”将士们高呼:“我等愿随大夫卫民报国!”李栖筠道:“我等既为热血男儿,理当义无反顾。”就下令:“出发!”他即一马当先,头也不回地向东进发,催促人马日夜兼程,不日到达灵武,就轻身入朝去拜见唐肃宗。唐肃宗大喜,立即擢李栖筠为殿中侍御史。

唐肃宗见西北军一路路到达灵武,喜不自胜,就约李泌巡视各军。其时,灵武新军、旧军都有,尤其是新军将士,见唐肃宗身着黄袍,头戴天冠,无论出警入跸,都同一领白衣的道装打扮者骑马则联辔,坐车必同乘,好生奇怪,就向朔方军将士们打听。知道者就告诉他们说:“着一身道服的是李泌,人称‘白衣宰相’。”也有人们说:“穿黄袍的是圣人,穿白袍的是山人。”这些议论不时传入李亨的耳中,对他触动很大,他一路思索着回宫,当即想出了一策。

第二天,他在前殿召见李泌说:“昨日出巡,回宫途中,先生可听到将士们私下在议论什么?”李泌淡然一笑说:“议论天子出警入跸,将士们深受鼓舞。”唐肃宗说:“先生不必遮掩,将士们议论道:‘白衣者,山人也。’朕以为在朝为白衣,甚是不妥,先生应着紫衣以绝群疑。”李泌说:“不可。臣本是衡山修道一布衣,理应道装素服。紫衣者,乃有功于朝者,陛下赐三品以上大员着紫。臣无有寸功,安得服紫!”唐肃宗说:“先生不可自谦,国家处此艰难之时,卿赴灵辅翼朕,多出奇谋,安得谓无功!”李泌急忙说:“陛下睿智,臣得入朝,上天使然,臣不敢违背天命。有朝一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臣得以回山修道,正也上应天命,臣安敢入朝服紫!”唐肃宗满脸严肃地说:“先生差矣。既然卿说朕得先生辅翼乃天命使然,先生又口口声声自称臣,为臣者哪有着白衣之理,这和上言岂不矛盾?如今国家正当艰难之时,先生也正为国家之急前来就朕,朕也不敢屈先生之志为官为臣,只是暂且服紫袍以绝群疑,先生且不可以天命为辞推托。”说着又命李辅国以盘托出紫袍,立让李泌穿上。李泌看事已至此,也不好再推托,只得在大殿上将唐肃宗所赐紫袍穿在外面,又向唐肃宗拜谢。唐肃宗笑道:“且慢!卿既已服紫,岂可没有职称?”说着,就从怀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敕书说:“先生虽已服紫,若无一个名号,怎么去处理军国大事?卿既不愿接受右相之职,朕就以卿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大惊说:“这如何使得,再说自古以来,并未曾有过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之职。”李亨笑道:“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一名号是朕特为先生而设,先生可暂用它参与军国大事,这也并不妨碍先生将来修道,只是用它来暂济艰难时事。朕也不敢一定要先生为相为臣,等到叛贼平定,任先生自行高志,不敢勉强。”李泌说:“此话当真?”李亨又笑说道:“想不到先生这样不相信朕?士尚讲‘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朕既贵为天子,岂可言而无信?”李泌口称不敢,只得向唐肃宗跪拜接受,这就为李泌以后辞相回山修道埋下了伏笔。

说起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确实自古以来没有这种官职。不过李亨确实动了一番脑子,他感到自己一时也离不开李泌,出于目前这种形势下,既要不能太勉强屈李泌修道之志,又要想法在平叛期间留住他。至于天下平定后如何,到时再说,这正是他所说的此一时、彼一时也。又因李泌对右相之职坚辞不受,李亨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名号,既让他辞不得,也可让他以此名号处理军政大事,又可名正言顺,李泌果然不便再固辞。唐肃宗又由李泌的这一名号想到李辅国一路辛苦随他到灵武,在劝进、迎取李泌等方面有功,就又封李辅国为副侍谋军国、元帅府副领军长史。李辅国真乐得手舞足蹈,连忙谢恩。

同类推荐
  • 主角

    主角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语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与老道。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说”。作者上承中国古典文学及思想流脉,于人世的大热闹之中,写出了千秋万岁的大静。而经由对一个人的遭遇的悉心书写,让更多人的命运涌现在他的笔下。忆秦娥五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及其心灵史,也成为古典思想应世之道的现代可能的重要参照:即便内忧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尘之思,但对人世的责任担当仍使她不曾选择佛禅的意趣或道门的任性逍遥,而是在儒家式的奋进中觅得精神的终极依托。作者笔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却在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小说遂成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
  • 我们的青春无处安放

    我们的青春无处安放

    许成发大学毕业后与女友一起来到沿海的南都市上班,由于房价太高始终不敢结婚,导致最后分手,许成发回到故乡青石桥镇的计生办做临时工。在家乡他的感情与事业同样不顺利,夹在两个多情女子中间难以取舍,报考公务员也遇到不公正待遇,想回南都,原单位的职位已被新来者占据,心灰意懒的他最后选择了出家……《花城原创:我们的青春无处安放》用写实笔法直面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呼唤公平正义,拷问现实社会如何安放一代青年的青春、爱情、工作、乡愁、灵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光停止的夏天

    时光停止的夏天

    盛夏,气候怪异的一天,鲜血从一个二十年如一日平静的家庭里流了出来,把一对表面上相敬如宾的夫妻的潜在危机暴露在烈日中,也慢慢揭开了这座城市的边缘生态:一个外地女大学生为何误杀了供养她十年的援助者?一对郎才女貌的年轻夫妇为何无法摆脱对彼此的猜忌?一个癌症晚期的老人如何为了寻梦而走完最后一段人生旅程?一个老实、刻板、循规蹈矩的销售员在经历一场艳遇后如何在绝望中动了杀机?一个幼年时无意纵火烧死自己母亲的少女能否原谅她的亲身父亲?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女高中生和流浪的天才少年作家之间又产生了怎样残酷的恋情?
  • 文革手抄本《13号凶宅》

    文革手抄本《13号凶宅》

    民国年间,北平粮钱胡同13号居住的钱大户一家,一夜之间,全家老少13口皆身首异处,死相恐怖。从此这处宅院如中了魔咒,留下数桩悬案,旷废多年。文革期间传言凶鬼再现,四邻人心惶惶。接着,几个神秘的陌生人先后来到了阴森的13号。
  • 谍战澳门

    谍战澳门

    太平洋战争中,澳门虽因葡萄牙保持“中立”而未被日军占领,但在日军的高压下沦为其情报基地和军需转运站。灯红酒绿,繁华如昔的澳门,谍影密布,波诡云谲。侵港日军垂涎深藏在九龙半岛地下秘密油库里的飞机燃油,但无法获得油库坐标图而不得其门。当探知设计师藏身澳门,日军谍报机关在澳专设“华务课”全力搜寻,各路黑帮纷纷介入,中共东江纵队侦查员也奉命入澳,展开夺图大战……东江纵队与“飞虎队”的情报合作,在中美军民联合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热门推荐
  • 想陪你度过余生

    想陪你度过余生

    “洛星辰,你穿成这样是想勾搭谁啊你”“我想勾搭你啊沈哥哥~”上高中那年,腹黑的洛星辰与的闷骚沈浪互相看不对眼,每天见着面就挖苦对方,全校都以为他俩有着深仇大恨,直到有一天看见沈浪把洛星辰按在栏杆上亲,还说了一句“对不起你太可爱了我没忍住,宝宝我还想亲”“亲尼玛了个比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错过后的重逢

    错过后的重逢

    初中青涩的初恋,他与她,本是班上的学霸,她比他成绩略好,两人之间磨出爱的火花。她却因种种原因放弃了,选择了离开。十年之中,她的真实身世浮出水面,他也变成了称霸商界的总裁。十年之后,两人再次相遇,又将如何……
  • 狐后狠绝美

    狐后狠绝美

    她是修炼千年的九尾狐,一心想褪去狐身,经三十三道雷劫,未果,元神被打出本体,意外坠入人间,再睁眼,竟成了这东陵国的皇后。宫人私下议论,皆说她不过是新帝登基为稳固朝纲,权衡势力,不得已才册立丞相幺女为后,空有皇后之名,却无皇后之实,不过是用来拉拢丞相府的一枚棋子,皇上根本就没把她放在心上,这皇后宫里就跟冷宫似的。有名无实?冷宫?简直笑话,她来了,她就要让那些人睁开狗眼好好看看什么叫名副其实、名正言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想你我想你想我

    我想你我想你想我

    在每个女生初中的时候大概都偷偷暗恋过一个男生吧,他或许很高很帅或许又很普通
  • 魔力学园

    魔力学园

    当手握毁天灭地的力量,作为一个学生,该如何抉择。如果没办法舍去自己的一切,那么就按自己所想的前进吧。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不要辜负自己的内心。
  • 小子好逑

    小子好逑

    架空世界,得到从地球穿越过来的知识,在这个宗师遍地走的世界能干什么?想赚钱?公主殿下帮你坑她爹的国库;想打仗?公主殿下带你上战场遛遛;想当皇帝?公主殿下就是储君啊!公主说:“你敢开后宫我就剁了你!”秦华引颈泪目:“你动手吧。”公主凶猛,君子好逑。一个“穿越者”的自我修养,应当如钢铁般直面人生,以及……她们的柴刀。(不系统、不虐主,文风轻松,带点玄幻、科幻色彩的架空历史文。)
  • 狂神诀

    狂神诀

    流落凡间无人知,开启灵窍重修神。狂神诀出神鬼惊,涤荡七界妖魔恨。载歌起舞终不悔,只羡鸳鸯不羡仙。上天入地逞我能,风动七界独称尊。大汉国公主、狐狸精、精灵少女、九天玄女、嫦娥姐姐、雅典娜……全部纳入后宫。
  • 劫后情

    劫后情

    他是阉人,却并非宦官,他在宫中待了六年,可想而知那是怎样的光景。他有至高的权利却从未使用。朝廷变乱,皇帝被囚,他不知所踪。有人猜他成了新皇宠臣,也有人猜,他同样以色服人,更有人猜……当然这是所有人都希望的结果,他为祸乱上已被皇帝秘密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