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08200000014

第14章 征战原则

【原文】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1)而已矣。”——《梁惠王章句下》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2)?’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3)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4)。’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5)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6),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7),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8)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梁惠王章句下》

【注释】

(1)运:朱熹解为“民将转而望救于他人。”此解为厄运之意。

(2)后我:把我放在后面。

(3)吊:问候,此指抚恤。

(4)徯我后,后来其苏:徯,等待。后,指商汤。苏,复活,复苏。

(5)系累:捆绑。

(6)重器:宝器,古代君王所铸造的作为传国宝器的鼎之类。迁其重器,意味着灭亡其国家。

(7)旄:同“耄”,古时八九十岁的老人称耄,这里泛指老人。倪,同“儿”,儿童。

(8)置君:择立君主。

【译文】

齐国人讨伐燕国,大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建议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建议我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同样强大的国家,五十天就攻克了下来,仅仅凭借人力是做不到的。如果不吞并它,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我看还是吞并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如果吞并了燕国而它的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做过这种事情,周武王就是这样。如果吞并了燕国而燕国人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代也有人做过这种事情,周文王就是这样。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同样强大的国家,百姓用竹篮装着食物、用瓦壶盛着美酒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意思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生活困境罢了。如果胜者的统治,使水更深,火更热,那胜者也会重蹈败者的厄运。”

……

齐国讨伐燕国,吞并了它。别的诸侯国谋划着去救助燕国。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攻打我,我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有凭借方圆七十里土地就统一了天下的,商汤就是如此。没有听说拥有方圆千里土地还害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天下的人都信赖商汤。他向东方征伐,西边的民族就抱怨,向南方征伐,北边的民族就抱怨,他们说:‘为什么不先解放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面呢?’人民盼望商汤,如同大旱的时候盼望雨云一样。商汤征伐期间,做买卖的商人照常工作,耕田的农夫照常劳作。商汤诛杀那些暴君,抚慰那些深受其害的百姓,像降下了及时雨,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说:‘等待我们的君王,他的到来,带给我们新生。’如今,燕国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大王率军征伐,百姓都认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百姓用竹篮装着食物、用瓦壶盛着美酒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奴役他们的子弟,毁掉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能行呢?天下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扩大了一倍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会引发天下诸侯动用武力来干预。您赶快发布命令,遣返被抓的老老少少,停止抢劫燕国的宝器,与燕国的人协商,择立一个新君,然后从燕国撤离,那么还来得及使各国停止动武。”

【述评】

孟子的战争观

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第一句话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中亦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老子》也强调指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者,是乐杀人。”可见,“兵”也就是战争,在古人的眼里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对它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把握。

战争构成战国时代的主要风景特色。“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章句上》)。在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中,百姓无疑有如俎上之肉,任人宰割。当时的思想家都对人民所承受的巨大苦难寄予无限的同情,也都不遗余力地挞伐战争的罪恶,希望能够救民于水火之中。孟子身处于这样一夕数变的时代中,深切地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痛苦。正是由于孟子的切身感受,孟子对于战争的观念和他的其他的政治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战争观念以仁义为理论内核,有着浓厚的民本主义思想。

孟子有一著名的论断,那就是“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孟子的这一观念直指诸侯列国之间的政治状态,即诸侯的战争缺乏道义的价值判断,因为诸侯之间的征战多为利益之争,缺乏“吊民伐罪”的道德基础。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可以看出,孟子对于当时的战争状态是及其不满的。

但是战争就是战争,它的目的性有时高于正义性。人类就是通过战争达到了自己欲望的满足的。所以战争的主导者有时难免会陷入一种目的追求的迷狂。在这两章的内容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失去理智的齐宣王和一个谨慎的军师孟子的形象。

这一次战争是齐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打破了原先国家之间的稳定的政治局势。

在战国中期,秦国与齐国并立于西东,天下诸侯引领望之,畏惧莫敢与争锋,两国之间也视对方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从齐威王至齐宣王,齐国被公推为五国合纵盟主,联合抗秦,将强秦压制于函谷关以西,不敢东向。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遣兵攻入燕国,“五旬而破之,杀燕王哙,醢子之。”但是齐国军队占领燕国后的残暴行为,不仅进一步激化了燕、齐矛盾,遭到燕国人的坚决反对,而且也引起了其他各诸侯国的不满,致使他们“将谋救燕”,结果在三年之后,齐军被迫撤离了燕国,齐国在军事、外交上皆陷于被动。当时,楚怀王排斥亲齐派大臣屈原,不听屈原联齐主张,急功近利,轻信张仪,自毁齐楚联盟,致使强秦攻其西,强齐破于东,楚国无力应付,自此衰落。齐楚联盟解体后,齐国转而支持北方的赵国兼并中山,赵国灭中山之志已久,齐国助赵,可谓是顺水人情。赵兼并中山之后,其实力略与秦齐两国相当。齐国联赵是为了更好地遏制秦国东出。至齐缗王时期,齐国吞并了以商为本、富庶繁荣的宋国,并逼楚国割淮北之地,国力大增,赵、魏、韩、燕四国望风朝于齐,齐国盛极一时。

就在齐国吞并宋国不久,燕国为报亡国之仇,联合赵、魏、韩、秦四国起兵讨伐,大败齐军。自此齐国一蹶不振。

我们可以看出,齐国的这场战争打乱了自己的外交政策,也使整个国家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达三年之久,好比越战中的美国。孟子是一个好的思想家,是一个好的辩手,但却不是一个好的战略家。他低估了战争所带来的恶劣后果,也没有预见到齐国外交局势的变化,当然更没有预见到这一次战争改变了齐国的命运。

孟子在这次战争中的言谈不像其他场合那么斩钉截铁,有点耍滑头的味道。大约他也知道这是需要负历史责任的吧。在齐宣王问要不要占领燕国的时候,孟子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取决于燕人高不高兴!其实细细考虑,孟子是支持齐宣王占领燕国的。在《战国策·燕策》中涉及这一问题时,孟子直率地对齐宣王说:“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而在这篇文章中,孟子很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他认为燕人高兴,就占领它。他说:“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既然是如此欢迎,当然是说燕人很高兴。所以可以占领。一个“避”用得很妙,站在燕人的立场上说明,占领是为他们提供庇护。

但是孟子同时也提出,作为战争的结果,战胜方不能重蹈败者的覆辙,不能暴政害民,要为他们抚平战争的伤口。否则,也会遭受覆灭的命运。可以看出孟子并不反对正义的战争,只要战争符合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可以发动的,这也是他民本思想的延伸。

也许,齐宣王听到孟夫子“可以占领”的建议后,高兴过了头,忘记了孟夫子后面的话。齐国军队占领燕国之后,杀掉了燕王,把作乱的相国子之做成了肉酱,手段极其残暴,尤其是齐国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计划联合讨伐齐国。齐宣王这才害怕了。

孟子这一次却很干脆,他分析了之所以燕人从原来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到现在的群情激愤,主要的原因是齐军“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的侵略者的作风让燕国人忍无可忍,也让其他国家愤愤不平。最后,孟子又直陈意见,要齐宣王悬崖勒马,赶快撤军,避免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出现。

这一次,齐宣王没有听孟子的,结果呢!燕人叛乱,齐国大败,不过这是后话。

同类推荐
  • 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一本关于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的有趣小书,系统地展现了不为人知的那些关于厕所的故事。
  • 壮文论集

    壮文论集

    这些学术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公开发表过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中个别地方做了一些修改、订正和补充,但不作重大改动。限于时间和个人的条件,还有若干领域自己来不及研究,例如,壮族和国内及国外民族发展民族文字的情况对比,壮文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对比,都只好暂付阙如。壮文本身的完善问题、借词问题、壮汉翻译规范问题,也未能予以展开。本论文集只着重围绕推行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给政府部门、推行单位、研究专家和广大群众提供参考。
  •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艰苦朴素(上)

    艰苦朴素(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乐舞与书画(和谐教育丛书)

    乐舞与书画(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热门推荐
  • 成商记

    成商记

    李遥出身贫寒,在一路的荆棘中,不断的挣扎,沉溺,又挣扎,又沉溺,不断的反复,终于确定自己所想。我们不过都是命运手中的棋子,有时候不是你想怎么选,是上天给了你怎样的选择机会。
  • 遗落九天

    遗落九天

    黄金盛世出鬼才,浊乱之世岀妖孽,此间少年人,唯我辈翶翔
  • 一起闯过的兄弟

    一起闯过的兄弟

    一声兄弟,一生兄弟。学校就是一个小小的乱世,谁也不服谁,谁都想扛起学校这面大旗。打来打去,纯属瞎胡闹,但是,社会的进步,谁又能否定,混混也是局部的乱世,有人混其一生碌碌无为,有人混之一时,受万人敬仰。所谓的是非黑白,自在人心,时代不同,是非便不同。不怕事,不惹事一直是我们的宗旨,敢特么动老子兄弟,管你是天王老子,也要给你崩下几颗牙齿来。从刚开始的懵懂无知,踏入这条不归路,和兄弟有过热血,有过反目成仇。可是谁都不能否认,爷爷都是从孙子走过来的。这是一部半纪实小说,献给曾经年少轻狂的年代。希望大家会喜欢。
  • 系统你个猪队友

    系统你个猪队友

    沙雕女主为何穿越古代?神秘黑夜里的幕后又是谁?这背后究竟是人格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 人类的黎明

    人类的黎明

    因先天性疾病成为植物人的黎明,被父亲注射一种神秘的基因后获得强大的力量,醒来之后看到世界丧尸纵横,历经友人的背叛,爱人的别离终于下定决心要创立一个新的世界!
  • 乱世枭雄谱

    乱世枭雄谱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么你一定会遍体鳞伤。哥写的不是书,是寂寞!
  • 全能小姐之冷魅天下

    全能小姐之冷魅天下

    她冷魅,来自地球,是世界第一集团的总裁,既是商业巨头,就因买了一套神奇的首饰,带着无数地球的珍宝穿越到了异世。看她是怎样崛起的。她无所不能,但是......自从遇到那个腹黑男之后。。。。。。片段一:某男看着她,腹黑地笑了笑,“小魅儿,你就从了爷吧。”片段二:某男怒气冲冲地冲了过来,像是醋坛子打翻了一样:“你信不信我把你身边的一朵朵桃花,通通掐死?”
  • 谁偷走了天下

    谁偷走了天下

    故事从丞相寿宴开始,预示着危险即将到来,当夜公主与宫女悄悄逃出内宫,不知去向,叛军企图动荡朝政,危情一触即发,丞相寿宴看似平和的表面下却是波涛暗涌。权高位重丞相的安危不容有失、赵子平只能想方设法护卫丞相安全、企图谋权的幕后黑手有着不可告人秘密。幕后黑手一步一步布下天罗黑网,让赵子平陷入绝境,赵子平是否能扭转乾坤,让国家避免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
  • 快乐de作文

    快乐de作文

    小学或初中里的作文,当然是作者写的啦(也会有一些不是小学和初中里面的)
  • 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

    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王蒙的《悬疑的荒芜》,陶丽群的《一塘香荷》和郝炜的《淑婷》等,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