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66800000046

第46章 闲坐说玄宗

乡村手艺人生存状态素描之四:铜匠

找到岳魁刚是因为老冀。这是因为很偶然地听说给他做工的人中,有几个人是铜匠。老冀本来是个公务员,退休后,自己办了一个三峡植物园,聘了一些人,把三峡工程蓄水要淹没的荷叶铁线蕨、梳花水柏枝、三峡蚊母树等一些珍稀植物抢救性的挖回来,移栽在自己的植物园里。我打电话给老冀,问他那里是不是有几个铜匠。他说是啊。于是他亲自开车,把我送到铜匠岳魁刚、岳魁金家里。

打铜,我小时候见过。我们家曾经打过一个铜耳锅。打这个铜耳锅的时候,母亲就会说到吊在火头的那把浑身结着一层烟壳的铜炊壶,说是某年某年,用多少粮食换来的。那两年,一家人多吃了一些草。

母亲为何宁可让一家人多吃一些草而要添一把铜炊壶?

铜炊壶烧水很快,相比鼎锅和瓦罐,也好看、卫生(置不起铜炊壶的人,一般用鼎锅烧水。鼎锅是用铸铁制成的,是当年可以买到的商品,因为锅底和锅壁厚,锅上端是敞口的,因而受热很慢,而且取水不便,要取水,必须把瓷缸伸进锅里,而这时火星或灰尘也趁机落入鼎锅里了,因此烧出来的水总有一股铁腥气、烟垢气,而铜炊壶,因为有弯曲的长长壶嘴,取水方便、也卫生)。

而更重要的是,铜炊壶在当时就是一户人家的一件大家当。它甚至还是一个庄户人家殷实和面子的标志。

当时,一般的家庭会有这几样铜器:铜炊壶、铜茶罐、铜耳锅、铜汤匙。富裕的人家,会有铜脸盆。它们取代了铁鼎锅、陶锅、铁耳锅、木盆等等,使庄稼人的生活变得轻盈闪亮起来。特别是用铜炊壶烧水,用铜茶罐泡茶,简直就是乡村生活的一道风景。

客来了,主人家在火塘里添些柴禾,把炊壶提到灶房里盛上水,挂到火头烧着,然后把铜罐拎出去洗涮一下,放在火塘边炙烤,待铜罐烤干,就抓上一把茶叶放进去烘焙。主人让铜罐在火边烤一会儿,再拿在手中摇一摇,摇一摇再烤一阵,再摇一摇,如是者三,直到铜罐里茶叶发出一阵浓郁的茶香。而这时,炊壶里的水也烧开了。主人就提起炊壶,小心翼翼地把开水冲进铜罐里。只听哧地一声,一股白汽从铜罐里升腾起来,屋里便堆积着浓酽浓酽的茶香。

这种用铜罐泡制出来的茶膏脂般浓酽,十分芳香。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称作功夫茶,是不是山村里一种简朴的茶艺,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有了铜炊壶、铜茶罐,这种最日常的生活也便有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母亲坚决地要请铜匠打一只铜耳锅,是因为铜耳锅比铁耳锅好看,而且体积和容量也比铁耳锅小一些。这样,就有另一个好处,待客时体面(假如要弄一点好吃的菜待客的话,较少的分量就会把一只铜耳锅装得满满当当;而且那熠熠闪亮的铜耳锅放在桌上,也令整个餐桌显得干净而鲜亮)。

那时候我们家里不会有打制铜耳锅的铜,也没有钱买铜匠的铜,母亲把一把断了把的铜汤匙,箱子、衣柜上的铜饰件(在更早的年代里,姑娘出嫁时做嫁妆,都要请铜匠打饰件,这是钉在箱子、柜子门上的一种饰物,有各种不同的造型,有的上面还镂有精美的图案,这可见早年手工艺人的制铜工艺了,有些饰件,可能是母亲从衣柜上拆下来了。这应该说是母亲嫁妆的一部分)、铜锁聚在一起,放在一个小竹筐里(谁知道积攒了多少时日?),用秤称过,估计差不多了,就去请铜匠。

那个铜匠姓韩,是我们的本家,长得高大魁梧,而且很胖。我至今仍记得他赤裸着上身打铜的时候,挥动锤子或是拉动风箱时,肥厚的肚皮以及腰间的赘肉一抖一抖跳动的样子。他身上搭着一条毛巾,右手拉动风箱,左手不断地拿毛巾擦脸上滚滚而下的汗水。他把炉子支在我们屋场一户姓周的人家家里。

一天,韩铜匠来我们家吃过早饭,就把母亲收集起来的那些铜提走了。到晚上,这些破铜器就变成了一只亮晶晶光闪闪的铜耳锅了。

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情。这次本想去找这位老铜匠,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下落。

岳魁刚和岳魁金、岳魁甲、岳魁同四兄弟都是铜匠。没有铜打以后,他们在老冀的植物园里做点事情,而且自己也学老冀,到巫山一带去挖树蔸子(中华蚊母树),然后移栽在门前屋后和自留地里(中华蚊母树可作盆景,因此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接到老冀的电话,岳魁刚和岳魁金就在家里等着。

他们住着一栋砖预结构的房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那时能建砖预结构的房子,可见家境不错。我问他们为什么当时能建这样的房子,岳魁刚媳妇嘴向岳魁刚一翘:这都是他一锤儿一锤敲(鄂西方言读kao)出来的。这就说明这个行当在当时是很来钱的。

四兄弟都是铜匠,我原以为是家传,一问才知道错了。原来他们的父辈并不打铜,而是排行老二的岳魁刚去跟师学艺,然后,再传给老大、老三、老四。岳魁刚说,他学艺是1978年,那时还在搞集体。他之所以要学打铜的手艺,是因为那时在集体做工,一天的收入仅得一块钱,而做手艺可以拿到七八块。他去找队长,说要学打铜,队长要他按规定每月交三百块钱(交钱才能记工分,有工分才能分粮食,这是当时的体制。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粮食不是拿钱可以买到的,农村人口,是按工分分粮,城镇人口,则是凭供应本子,或粮票),他答应了,就去找师傅。

学了三年,出师(手工艺人学成时的专业属语)了。而这时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几兄弟就先后跟他学起打铜来。

这是八十年代初期,俗称钢精壶、钢精锅、钢精汤匙(铝制品)等一些炊具餐具已在市镇和较发达地区使用了,而一些偏远山区则因为休养生息,渐渐有了一些实力,于是打铜的生意在这样一些地方悄然勃兴起来。

岳魁刚说,他们那时绝大多数时间在南漳、保康、兴山、谷城、竹山、竹溪、巴东、神农架等一些地方做。这些地方喜欢铜炊具是有理由的:他们做饭和取暖的燃料一般是木柴,铝制品显然没有铜制品好使。

打铜的工具主要有:风箱、砧子、锤子、钳子、化铜罐、试铜槽、剪子、锉、钻子、秤、机车、灯盏等等。风箱是木制的,约有五六寸宽、一尺多高、一尺多宽,内部分成几个部分,最下面是风箱,上面是两个小屉,主要用于放置一些小工具和原料(如锌、硼砂),再就是充当师傅的钱柜。最上端,四周镶了边,让镶板高于顶端,从而形成一个斗状的没有盖板的盒子,这主要是方便操作,如锉铜,而被锉下来的铜末就落在这个斗里(有俗言云:“铜匠不落铜,锉达眼睛红”,是说锉铜是铜匠赚取东家铜料的一种方式)。而在风箱的两边,分别用两篾片夹起来,再用一根横梁把两边的篾片联结在一起,这样挑或者拎就很方便了。

因此,铜匠行走起来,一般就是这样一副模样: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风箱,一头挑着装着锌和衣物的包裹,头上戴着草帽,有的还在风箱上挂一把雨伞。岳魁刚说,那和逃难一样。

铜匠与别的匠人做艺不一样。是流动的,又相对固定。他们不可能像木匠、篾匠一样,给谁做工,就在谁家里吃住,作业点也摆在东家的客厅里。他们是流动的,又相对有一个固定的作业点。这主要是因为:一、他们随时随地要带上很多很多锌,特别到远处做艺的时候。因为在偏远的地方,要买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只好随身带着。一般他们会带上一百多斤。而锌是不能带入东家老板家里去的。东家不懂兑锌是打制铜器时必须配兑的原料,而认为是掺假。因此,他们到一个地方,就要找个熟人,以便有一个放置锌的地方。二、打铜的第一步工作是先立炉子。这个炉子他们叫八卦炉(四个角上砍一刀,把四个角变成八个角。他们称之为八卦炉,是因为铜匠认为,他们的祖师爷是太上老君,而把炉立成八卦炉,就会得到太上老君庇佑,不会遇到有人架火),虽然立起来并不复杂,但他们并不是走一家立一家,而是能让一个屋场、甚至一个小队(假如他们居住并不十分分散的话)的人都会到这家里来打铜。铜匠本人就会把这一家变成一个作业点,直到把这个村子上的活做完。

这样的事情,在城市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是不太可能的。谁喜欢一个铜匠在自己家里给别人做工,成天敲敲打打,烟飞灰漫?可是在那些偏僻的乡村,这就不是一个问题。这自然有铜匠自己的工作,譬如,对东家态度好一点,有时送给东家一只铜簪,一个小汤匙,有时候,给伢儿一点小玩意儿等等,总之,炉子一旦立在谁家里,铜匠就会和谁处得很好。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地人的淳朴。他们对这些不会计较。所谓人情大如天,他们即使心里不愿意,也不愿意得罪村邻。

炉子立好,铜匠就开始打铜了。首先是化铜,把“夫食子”(木柴燃烧后的一种炭)放进炉里,用火引燃,然后坐在一个很矮很小的小板凳上,拉动风箱,炉子顷刻间就会亮起来。再后,把一些破铜器放进化铜罐里化起来。

化铜应该说是打铜的第一道工序。这里的关键是兑锌。兑锌多少要看东家提供的铜是什么样的铜,是紫铜、还是黄铜、白铜,而同是某一种铜制成的器皿,其配比也不一样,因而化铜时兑锌的分量也就不一样。如有一种铜钱,当50的和当20的就不一样。因而这全靠铜匠的经验。化铜的第二个难题是加锌。我们已经知道加锌会被认为是掺假,而一掺假,东家就不会信任了,在一个山村,假如有人认为你掺假,那你这活就做不下去了。而有的东家为了防止铜匠“掺假”,会在化铜的时候,一直守在炉子边上。这时要成功地把锌兑进去,就要费一些脑筋。“老板,能不能帮我倒一杯茶去!”他这样说。山里的人毕竟是淳朴的,匠人给自己做艺,能不倒杯茶吗?于是倒茶去了,这时铜匠迅速地把放在风箱的小屉里的锌拿出来,丢进化铜罐了。

打铜赚钱,赚就赚在锌上。锌的价格只有铜的一半。但如果锌兑多了,打制铜器的时候,铜就会裂口,这样就很难把东西打好了。偏多,打出来的铜器带红色。

化铜还有一个火候问题。要看到罐子里都放亮了,看到渣子在里面旋转。其实,这可能就是沸点吧。

铜化好了,倒进一个模具中冷却。然后按照需要开始正式打制。如打耳锅,就将铜冷却成一个圆饼形状,然后用琢(方言念zhua)锤(一种丁字形的铁锤,形似挖地的镐)打制,一点一点地展开。慢慢打制出一种形状。

岳魁刚说,他们会打的铜器主要有:炊壶、酒壶、锣、唢喇、钵(一种响器)、各式烟袋、耳锅、汤匙、面盆等等。在这些铜质器具中,最难打的是唢呐。唢呐的喇叭口,要有弧度,弧度要合适,否则,吹不出声音。这是其一。其二,唢呐要美观,让人从外面看不到焊接点,就要在铜管里面焊接管缝。铜匠焊接(俗称烧焊)和铁匠不一样,因为炉子的位置相当低,炉面离地面只有二十公分高,而焊接的时候,铜管要放在炉里烧着,这时,人就要趴在地面上,头侧睡在地面上,手里的焊接原料才能伸进铜管里去。

铜匠常年远走他乡,有时半年,有时一年回家一次,因此,铜匠们十分喜欢在作业的地方认“干爹”、“干娘”“干女儿”、“干儿子”。一旦有了这层关系,陌生的他与他们之间便有了某种亲缘关系。他们就有了一个在异地他乡的落脚之处。他们便把沉重的配料锌放在那里。而在一时找不到活做的时候,也就落在那里吃住。

有些铜匠时间住久后,与他们有了感情。因此,对于铜匠,便有这样的俗言口碑:“十个铜匠九个嫖,一个不嫖是个苕。”(后来,汽车和公路出现后,人们把这一说法张冠李戴到司机头上)这种说法,只不过是对铜匠“好色”的夸张,与实际的情形大相径庭。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品味出打铜的艰辛,以及铜匠特殊的生存智慧。

岳魁刚谈到这里的时候,我问他是不是这样,他抿嘴而笑,停了一下,说了一句:“我师傅倒是这样。”他接着说,他师傅有一个相好,那个相好的男人在学校里做饭。师傅就一直歇(下榻)在她家里。那个相好,对他师傅相当好。师傅把自己的孩子带过去,相好帮着照看。有时候,他们这些徒弟一时找不着事做,也到师傅的相好那里去蹭饭吃。师傅的相好竟然乐颠颠地。

现在回忆起这些事来,他们脸上有一种庆幸或者说甜蜜的感觉。毕竟这一切都是打铜带来的呀!

九十年代,他们的生意渐渐少了。原因主是要铝制品的普及,再就是铜的金贵,铜价涨了好几倍。过去4块钱一斤,现在涨到20多块,如说一只铜脸盆,现在单铜钱要150元左右,工钱要200元,就是350元。而一只塑料面盆只有几块钱,搪瓷面盆也只要几十元。因此,人们便不怎么打铜了。

没有人请他们打铜了,岳魁刚他们只好回到村上种地了。虽然他们明知道时代向前行进,他们从事的这个职业也会越来越落寞,但他们却没有把风箱,砧子这些工具,这些帮他们挣来了砖预结构楼房、这个帮他们挣来媳妇、帮他们成家,给他们生存和快乐的“朋友”(衣钵)丢弃掉。他们把它束之高楼,像某个荣誉一样珍藏着。

铜匠这个职业也几乎消失了。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些闪动在农家的熊熊炉火,听到那些叮叮当当地敲打声。而农家的餐桌上,火塘里,也鲜见那种铜质的充满富贵气和精致生活味道的金黄器皿。

——那好像是一个梦。

2007年8月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曾巩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曾巩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集中展现了蒙田内涵颇丰的人文主义思想,共三卷,是世界上首本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三大哲理散文经典之一,此后几百年间被译成多种文字风靡于世,经久不衰。《蒙田随笔》一书精选50篇享誉世界的经典随笔,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深刻地揭示了人生中的各种困惑和难题,堪称一本“生活的哲学之书”。蒙田在文中不断地自我剖析和反省,为我们答疑解惑、破除困境,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积极和智慧的人生态度,也教给我们一种生活的艺术。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怎么这么有钱啊

    我怎么这么有钱啊

    叶风,获得了无敌神壕系统,既有实力,又有钱,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美女明星:“风哥,我要嫁给你!”各国首富:“风哥,我跪求投资!“武术泰斗:“风哥,我跪求拜师!”……
  • 微狐不归

    微狐不归

    “有人说别离本就是为了重逢,无论分手的时候是多么决绝与无奈,无论分隔后世相隔千山万水或是音讯渺茫,只要缘分再现,命运自会做出安排。”“要是男女之间,没有了那一刹那像流星闪过的冲动,那世间便再也没有了令人心神向往的传奇。但是,美丽的传奇故事,总在最美好浪漫的时候结束。”女主:聂小微。狐族,微:即黑色,狐中王者的象征,神兽九尾的继承人“我跨越千年来此,真的只是为了,继承你的身份?”男主(曾用名之一):陈世寻(尘世寻),几生几世地追寻着你,只为了、、、
  • 超能狂少

    超能狂少

    既然身怀超强能力,那就为世界做点贡献吧。纵横都市,唯我独尊!一个自恋、骄傲、爱面子的极品男,要给一切最好贴上“王权”的标签!娶最好的老婆、赚最多的钱、获最高的荣誉、有最强的影响力!欢呼吧、尖叫吧、呐喊吧、仰望吧!小爷王权来了!
  • 武意纵横

    武意纵横

    一把剑牵连出万年隐秘,且看他如何洞悉真想,披荆斩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坑神的大冒险

    坑神的大冒险

    坑神大人中招了!混蛋亲闺女给我等好了!我先去异界升级,等我升完级我就回来取你狗命!下面马上即将开始坑神的大冒险第二卷《我的异界打开方式不对啊!》本书第一人称,主角逗逼反派高智商,打脸装逼不落俗套,假如不喜请立马点×。另外,每日2000+更新请勿吐槽手速,时有断更只有通告没有存稿,怒求龙套要求请看作品相关!新人新书,求点击推荐!
  • 异世大陆之飘渺传

    异世大陆之飘渺传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还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咱们缥缈传里见分晓!
  • 重生之总统夫人请稳住

    重生之总统夫人请稳住

    “夫人”总统在书房有事,要不您等会在进去,“你给我起开”穆颜欣推开碍事的管家一脚踹开门向书房走去。管家:您这刚从精神病院出来没几天,就这样作死真的好吗?厂库里:穆颜欣浑身无力的被绑在椅子上,又看了一眼,同样被绑在不远处的女人,面无表情的问道:“宫翼枫,我只问一句,救她,还是救我”宫翼枫:“救她”
  • 一眼七日,一剑万年

    一眼七日,一剑万年

    人世界存在多少措手不及的意外,就有多少筑人心梦的契机。兜兜转转,缘来是你,我执剑于这世间,竟只是为了最后与你一起共眠于这壮阔河山之下。给我七日,还你长眠为伴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