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60600000016

第16章 梦中不知身是客(3)

诗歌中间两联是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多是讲人生之理,生活之道。三岁儿子也许听不懂,也许略有所知,但是做父亲的不放心,必须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儿子,确保他一生平安。儿子啊,我想让你从小便跟随老师识字习文,但是又担心你学会文章,误了前程。我对你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待在家乡掌犁使锄,耕田种地,过得温饱就可以了,千万别因羡慕人家穿绫罗绸缎就嫌弃自己家境贫寒。这些话凝结着诗人的人生智慧和伤心泪水,流露出一个父亲的款款深情。

天下父亲都是一个想法,希望儿子从小便识文断句,吟诗作文,希望儿子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发家富贵,希望儿子有地位,有功名,风光体面,可是诗人又从自己的宦海沉浮之中,从他人的坎坷仕途中发现,很多时候,舞文弄墨,骋才使性,也很危险,甚至给自己带来血光之灾。苏轼吟诗作文,授人以柄,几次落难,含冤莫白,耽误了自家大好前途;杨修恃才傲物,张狂无忌,冒犯主公,被处极刑……从文危险,为民不易,诗人深感担忧,并把这份深远的忧虑告诉三岁的儿子。

思来想去,最稳妥的生活还是做个农人,掌犁使锄,自食其力,过得温饱,过得踏实,少了那些官场凶险,少了那些文章纷争,无须看别人的脸色点头哈腰,更无须为功名权位劳心劳力。耕田种地,养家糊口,能够过日子,简单一点,清贫一点,安宁、舒心,有什么不好呢?做父亲的希望儿子生活幸福,这是最好途径。还有生活中最不称心、最看不惯的也许是人富我穷,诗人告诉儿子,千万别那样去想,富贵有富贵的苦恼,清贫有清贫的快乐,各有所得,各有所失,想通了这一点,心境就淡泊了。有心如此,令人感动。诗人替儿子考虑这一切,儿子也许不太理解,但是我们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站在社会的角度上去看,句句出自肺腑,句句皆为真经。生存智慧和父爱真情交融在一起,感慨忧虑与人生幸福结合在一起。

诗歌尾联记录了一个细节,一个典型、感人的细节。也许因为诗人离开儿子已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他时刻牵挂儿子,如今,回到儿子身边,当着家童的面问,自己走了以后,这小孩到底哭过多少次啊?家童说不出来,也说不准确,哭哭闹闹、吵吵嚷嚷对于小孩来讲,不是太平常了吗?谁去统计过呢?世上可能也没有这样的仆人啊!可是诗人不这样想,因为他牵挂儿子的一切,他随时牵挂儿子的一哭一笑,一病一痛,吹风伤寒,睡觉不好,吃饭不多……一切都过问,都关心,所以他要问家童,一遍一遍地问,详详细细地问,刨根问底地问。这一“问”,问出了父亲的牵肠挂肚,问出了父亲的心细如发,问出了父亲的慈母心肠。

父亲心中永远装着儿子,不管在家还是在外,最放不下心的就是儿子的成长。儿子的一举一动,一哭一闹,始终牵动着父亲敏感的心灵。这首《寄小儿》让我们看到一个慈母一般心细的父亲,如水一般温柔的父亲,替儿子深谋远虑的父亲。父亲的心啊,细腻复杂,又喜又忧,有期望,有牵挂,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提又不能,放又不舍……真是“可怜天下慈父心”。

路见不平一声吼

社会不公,遍地皆是。诗人站出来,像侠客一样,帮扶弱者,痛斥强人,谴责社会不合理,抗议世道不公平,这种出自良知和道义的声音最为宝贵。他们的诗歌是匕首,直刺权贵的心脏;是号角,鼓舞良知正义;是火种,点燃抗争的火焰。

看武侠小说的时候,笔者特别欣赏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行侠仗义、济困扶危的侠客;读唐宋诗歌的时候,笔者对于那些控诉不公、伸张正义、悲悯弱小、挞伐权贵的诗人特别钦佩。他们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心灵充满浩然正气。他们以笔作枪,以诗代言,向不公平的社会挑战,向腐败的官场挑战,为底层人鸣不平,为社会的公正合理而奔走呼号。他们的诗歌是匕首,直刺权贵的心脏;是号角,鼓舞良知正义;是火种,点燃抗争的火焰。

织者不得衣。宋代诗人张俞的诗歌《蚕妇》是千古名篇,因为它的怒火熊熊,也因为它的良知昭昭。诗歌如此写道: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蚕妇,进了一趟城市之后,回来不是欢欣鼓舞,心花怒放,而是伤心欲绝,泪湿衣巾。为什么呢?原来她发现,像她这样种桑养蚕、缫丝织布的蚕妇,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却衣衫破烂,生活贫困,而那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阔佬却一个个绫罗绸缎,养尊处优。这太不公平,太不合理了!她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也许她受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认知局限,还弄不清楚个中原因,但是她毫不畏惧地抗议这个社会的不合理,客观上启发人们去思考深层原因,去批判这个让底层人活不下去的社会。作为诗人的张俞,只是如实地记录了蚕妇的遭遇和感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借助典故修辞,就用大白话,平实道来,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诗人的良知和正义、勇敢和担当。一颗心在燃烧,一场怒火在蔓延。

渔者不得鱼。大政治家范仲淹写过一首小诗《江上渔者》,描写打鱼人的艰辛生活、危险处境以及诗人内心的不满。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中列举了两种人的生活境况。江上来来往往的人,都爱鲈鱼的滋味鲜美,但是,能够吃得起鲈鱼,能够以鲈鱼作为家常菜的,都是一些有权有势的富贵人士。一是因为鲈鱼肉鲜味美,捕捉不易,价格昂贵,一般穷人吃不起。穷人即便捕捉到了,也不轻易拿来自食,总想把它卖个好价钱,换点生活用品什么的。二是那些捕鱼人,他们出没江波,风雨无阻,历经多少危险,克服多少困难,好不容易抓到几条鱼,却不敢把鱼吃掉,因为他们以捕鱼为生计,要养家糊口呀,舍不得,也不敢吃掉鲈鱼,一不小心可能就吃掉他们一两个月的口粮啊!你看,一边是吃鱼者美滋美味,奢侈享受;一边是捕鱼者提心吊胆,险象环生。两相对比,有力凸显诗人对渔民的同情和关怀,对富人的不满和批判。

陶者无片瓦。宋代诗人梅尧臣写过一首小诗《陶者》揭示底层瓦匠的悲惨处境。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陶者烧制砖瓦,几乎挖尽了门前的泥土,自己却住在茅草棚里,屋上无片瓦可以遮风挡雨。那些十指不沾泥的富人,住的却是高楼大厦。鱼鳞似的屋瓦,排列得整整齐齐。前者出卖苦力,从事最繁重、最肮脏的活儿,却连一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后者不劳而获,白坐白吃,享受高居华屋的美好生活。这社会太不公平,太不合理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能够看到这种不合理的现实,并把它表现出来,传达自己的良知和反思,以便让更多的人正视这个问题,关心底层人的处境,这的确是一种悲民悯民的情怀。

耕者不得食。唐代著名诗人李绅写过《悯农》诗两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农民们开荒拓土,播种耕耘,到了金秋时节,应是硕果累累,粮食满仓,可是,不少人家却是空空如也,惨遭饿死,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粮食都拿去抵租税了,有的人家可能连租税都抵不完,哪里还有饭吃?劳动者辛勤劳动,流血流汗,获得了粮食丰收,却被心狠手毒的官府征缴殆尽,连自己活命也成大问题,人间惨剧应了孔子“苛政猛于虎也”那句话。诗人李绅摆明这种触目惊心的现象,却不直接揭示原因,未直接表达不满,可是读者却从字里行间找到了答案。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类似这些揭示社会不公正、不平等现状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也是这样,一个老大爷,辛辛苦苦在南山砍柴烧炭,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天寒地冻,忍饥受寒。诗人写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手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诗句很感人,情意很悲凄。一个老人,无人照顾,烧炭维持生计,没有一点温暖,生活万分难艰。那些皇宫使者欺行霸市,连抢带骗,凶巴巴地夺取这位可怜大爷的一车炭,这哪里有温情,这又哪里是人生活的社会呢?一群冷血动物!一副狼子心肠!

社会不公,遍地皆是。诗人站出来,像侠客一样,帮扶弱者,痛斥强人,谴责社会不合理,抗议世道不公平,这种出自良知和道义的声音最为宝贵。时过千百年,今天的社会已经消除了等级制度,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呼唤有良知的文人,有担当精神的知识分子,像古代这些勇敢的诗人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一点一滴地汇聚同情和善良、愤怒和控诉,那么,这力量就会大得足以改变这种现状。

风吹浪涌慈悲心

淮上遇风

范仲淹一棹危如叶,傍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言为心声,心忧天下,范仲淹是一个忧念家国、情系天下的大政治家,也是一个心怀悲悯、心细如发的父母官,他的一首小诗《淮上遇风》最能看出诗人的慈爱百姓、怜悯疾苦的情怀。

诗人乘船经过淮河,江上突遇大风,波涛滚滚,万分危险,小船像一片树叶,随时有被惊涛骇浪吞没的危险,岸上的人看到这个场景,无不为之担惊受怕,捏一把冷汗。诗人呢,当然也感到恐慌、不安全,但是诗人更担心的是这样的兴风作浪,有多少行舟之人像自己一样惶恐不安,甚至遭遇灾难。他劝诫自己,日后到了平地大道,置身安全境地,可千万不要忘记了陷身困境的人们啊!

你看,诗人自己经历过这番危险,自己刻骨铭心,更以这份忧念之心扩展到其他人身上,忧念他人就像忧念自己,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对苦难中的人民给予同情和理解,对遭遇种种危险与不幸的人们尽力体恤和帮助,有心如此,热忱如此,善良如此,的确感人肺腑。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理解和体恤,特别是处于危难之中的人们,你给他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份和蔼的微笑,一双援助的大手,他会心灵震撼,感激不尽,感恩你的善良,感恩生活的好意,感恩同情的力量,进而传播善良,传播仁爱,世界不就变得更加美好了吗?

杜甫也是菩萨心肠,怜悯弱小。他离开成都草堂的时候,把草堂转让给一位吴姓亲戚居住,没想到这位吴姓亲戚一搬入草堂,就在周围插满篱笆,围上一棵枣子树,为何这样做呢?原来,草堂旁边有一邻居老妇人,无儿无食,生活艰难,常到杜甫草堂来打枣子。老妇人无奈就跑去向杜甫诉苦,杜甫同情这位可怜的老妈妈,谴责亲戚无情无义,见危不扶,写了一首诗《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多能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诗人劝告吴郎,不要太较真了,做人要有点良知,有点同情心,你看这位老太太多么艰难,多么可怜,你不关心她,帮助她,反而不让她扑枣,未免太苛酷了吧?动乱年月,大家都不容易,你还是尽力帮帮她吧。声泪俱下,苦口婆心,多少赤诚,多少慈爱,不知吴郎是否因此感动,我们已经为老太太、老诗人洒下同情的泪水。

老杜还有非常有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诉说自己的苦难遭遇:屋破,风吹,暴雨如注,床头尽湿,妻儿子女几乎无处安身,家人衣食难继,惶恐不安,老杜不安愧疚,但是他更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读书人的痛苦,发出强烈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推己及人,忧念天下寒士,大悲大悯,感天动地苍生!

还有李白游五松山,投宿农家,感受到农家生活的艰苦,竟然不忍心吃下一碗农家老妈妈特意为自己做的珍贵米饭,推辞再三,感激涕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在权贵王侯面前桀骜不驯的李白,在农民老妈妈面前如此谦逊,如此善良。还有白居易为卖炭翁鸣不平,为炎炎烈日下劳作的农人鸣不平……心怀慈悲,忧念苍生,同情疾苦,扶助弱小,这是中国文人的人道情怀,也是正直文人的良知发现和责任担当。

回到范仲淹遇到的那场大风,回到杜甫遇到的那场大雨,回到李白遇到的那碗米饭,再回到白居易遇到的那轮烈日,我们读到了仁爱和悲悯,我们读到了善良和高贵。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不能切实地帮助那些陷身困境、生活绝望的人们,但是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应有的同情和关注、尊重和理解,我们可以给予我们应有的善良和关爱、悲悯和体恤。

遗憾在于,当今社会,欲海滔滔,钱潮滚滚,世态炎凉,人心冷漠,有太多的忽视和不屑,有太多的麻木和冷酷……拯救心灵,拯救自我,或许是当下人们的生存要务吧。

满眼都是中原泪

盱眙北望

戴复古北望茫茫渺渺间,鸟飞不尽又飞还。难禁满眼中原泪,莫上都梁第一山。

同类推荐
  • 啸天说诗一:大风起兮云飞扬

    啸天说诗一:大风起兮云飞扬

    在古典文学的各类文体中,“诗词”是篇幅很短小,语言很精炼,技术含量优选,从而被人们认可为很难读懂,很难鉴赏的一类文体。鲁迅文学奖得主、《唐诗鉴赏辞典》主撰稿人周啸天先生应我社之约,将其历年精心撰写的古典诗词鉴赏文章汇编出版,本书为其一。周啸天先生对古典诗词研究精深,他的鉴赏心得可谓字字玑珠,如此精彩的古典诗词鉴赏文集,必将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其传世是必然的!
  • 水样的春愁

    水样的春愁

    浪漫才子郁达夫的作品自成一派,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本书以郁达夫生前写的“自传”为基础,后加入了他参与创造社,与王映霞的书信和抗战后发表的爱国作品,用郁达夫的作品记录了他的一生,也是喜爱郁达夫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作品。另外,书中所藏的30幅照片,很多都是不可多得的,一定会让读者认识一个更完整的郁达夫。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本书是一部随笔集。文中,作者作为一个猎人,以行猎的路线为线索,带我们探访俄国的村庄,欣赏俄国的自然景观,也听了许多或悲伤,或快乐,或有趣,或引人深思的故事。此外,你会认识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无论是地主、贵族,还是农奴、家仆、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会让你对那个时代的俄国,有一个全面、新奇的认识。
  • 一个人的微战争

    一个人的微战争

    本书是一部富有浓郁军旅特色的散文集,全书共四十一个不同的小故事。从那些最不经意的地方入手,折射当代军营生活的侧面——面对冒烟的炸弹、战友的暴毙,思考武器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思考战争的命运,书中处处透出悲悯的情怀。陌生化是该书一大特色,作为一名曾经的武器操作手,作者巧妙地把人带进一个个陌生的领地,阅读该书犹如一次陌生的心灵旅行。书中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处处都似一个人的微战争,让人看到那最不经意背后的人性光辉,看到不一样的军营,以及军营背后神秘而真实的生活,一切未知等待读者亲自揭秘……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猛虎与蔷薇,前者阳刚,后者阴柔。阴阳两极,刚柔相摩,是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提笔写一个“人”,一撇一捺,左右均衡,人才可以在天地间站稳。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所感所思,文字精美,思绪淡然。其内容横跨中西两种文化,具有鲜明的古典融合现代的特色,可谓当代《枕草子》。
热门推荐
  • 潘朵拉在朝歌

    潘朵拉在朝歌

    潘朵拉,众神用粘土制造、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每一位神灵赠予她一样特别的礼物,维纳斯给了她妩媚,赫尔墨斯教给她使用语言的技能,雅典娜赋予她无上的智慧,她拥有无穷的魅力,而宙斯,却给了她魔盒,让她毁灭人类。2600年,一个疯狂的人,站在这样一具拥有无上魅力的机器人面前,望着她美丽的瞳孔,输入指令,回到过去,改变历史,让我们的对手统统陷入奴隶制社会的泥潭!这样,我们就能够在科技领域领先!我们的地位,将无可撼动!带着毁灭任务的你,代号是,潘朵拉!
  • 武斗天王

    武斗天王

    内容简介:一代武学大宗师的李向荣,炼制出为自己逆天改命的丹药,但是却招来天劫,一缕残魂附身在异界,依靠着自己的武学和异界的玄功展开最真实的碰撞,自己的炼丹之术与异界的炼药师的技术展开了大比拼。你们的玄功很强?我的中华武学更加强大!你的炼药师很崇高?能够炼制出易筋伐髓的洗髓丹吗?能够炼制出增加修为的大还丹吗?设定:武斗士、武斗将、武斗帅、武斗王、武斗魂、武斗君、武斗圣、武斗尊、武斗帝、武斗天王
  • 穿越之漫画大师

    穿越之漫画大师

    笑天穹是一个学习绘画的死宅,偶然之间带着无数经典漫画穿越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人类创作出一部作品之后,就会在脑海之中形成一个虚幻世界,当其他人阅读这些作品之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念力融入这个虚幻世界之中,当得到了足够的念力加持之后,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有可能由虚化实,真正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之中。于是笑天穹在这个没有漫画存在异世传播起了一部部经典漫画,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收集足够的念力,将所有二次元萌妹子孕育出来。
  • 嫡妃贤良

    嫡妃贤良

    姨娘庶妹一朝得势,嫡母嫡女惨遭身死,她是异世一抹幽魂,却意外穿越到苏府嫡出大小姐身上,肩负复仇之责,是宿命?是天意?落花随流水,她想安逸一生却被迫卷入权势之争。他是南轩小皇叔,残酷邪魅,笑容如妖,不为人知的背后,他却是顶着残破身子苟延残喘,她扰乱了他的生活,却暖了他的一生。片段“你只要在我有需要的时候助我。”“哦?若是你的需求比较特殊……”男子眼角浮现暧昧之色:“我倒是也可勉强应了你。”女子淡然一笑,转身离去。身后某男人站在原地,笑容依旧妖孽,可面具下眯成一条缝的凤眸却散发着浓浓寒意,想着刚刚女子眼里带着浓浓的怀疑,嫌弃,不屑的目光看着他的某个部位,某个部位……
  • 穿越之腹黑夫君养成记

    穿越之腹黑夫君养成记

    别人穿越都是翻云覆雨,不然也是种田经商;她怎么办?飘在空中无语问天:连个身体都没有的孤魂野鬼能有啥作为?还好,终于有个看得见鬼魂的“学生”来陪她度过几载春秋!“学生”很腹黑,不但学会怎么站在众人之巅,还学会看着“先生”发痴,学会怎么勾动“先生”一颗彷徨的心!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盛世风华

    嫡女盛世风华

    一份诏书,万分恩宠,一场战役,一句“得昭阳者得天下”终是脚踏皑皑白骨,手执利器,方能无恙……于她而言天性顽皮只能是一时糊涂罢了是哪处的温暖,又是何人之手,才释了这冰霜,执子之柔荑,一路携手前行?**皇帝赐婚他却指着人群中不太显眼的她“儿臣要娶之人,在此”那时,她只是邻国皇妃之妹**当她白发冰眉之时,颤颤巍巍拿出玉笛笑意盈盈对他说“我能给你的只有这个了”他只是把及笈之钗别在她白色发髻平静说出八字“你若死,我绝不独活。”看这命运不同的公主和纨绔皇子如何艳压京华
  • 英雄联盟—虚空降临

    英雄联盟—虚空降临

    一部真正意义上符合英雄联盟官方历史背景的宏大战争题材小说!我这一生...原来...所追求的...咳咳...不过是平庸...繁琐的生活......命运的齿轮...让我们相见...一切...那么可悲...若有来生,待我长发及腰...你一定...会娶我的...对...吗.......—卡特琳娜.杜卡奥
  • 求道长生录

    求道长生录

    遗孤少年入宗门,坚毅不屈寻长生,修罗异族欲复出,仙、罗两方………
  • 末世之逼良

    末世之逼良

    顾景原本以为自己这坨炮灰要死了,没想到一夕重生回到末世前一年半,带着上一世的玉项链,意外获得空间。买买买!囤囤囤!在囤货的过程中,世界的画卷再次呈现在他的眼前,等下!似乎跟上一次不太一样……会发光的怪老头、前世纠葛的雷系异能者、神秘黑眼睛的预言家、还有萌妹脸金刚身的力量异能者。顾景五人艰难求生,卷入一系列事件中,逐渐解开末日面纱。
  • 拳震山河

    拳震山河

    一笑惊骇浪!一拳震山河!一人一拳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