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85600000005

第5章 篆刻艺术的兴起及发展(1)

第一节明代文人篆刻艺术的兴起、发展

篆刻艺术是由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而来的。印章艺术与篆刻艺术的分界线以赵孟頫、吾丘衍和王冕三人作为标志。也许有人会问:“印章艺术就是篆刻艺术,何必要分开呢?”不错,从艺术形式上来看,印章艺术就是篆刻艺术,简单地说,都是刻印。但从艺术的内涵上来看,两者却是不同,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实用艺术,后者则是欣赏艺术。

我国的篆刻艺术经过中古长期的沉寂之后,明清流派印章的崛起,使篆刻艺术走出低谷,形成了可与秦汉相媲关的第二个高峰。

一、印材以石代铜,为解决“篆”与“刻”时的分离提供了条件

篆刻是书法与雕刻的兼施并用。古代使用的印材硬度很大,难于镌刻,印章的制作一直是由书法家书篆,再由印工刻铸而成。“篆”与“刻”的分离,严重地妨碍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同是书篆,在面积较大的纸上与在方寸大小的印面上有很大差别。书法家只管书篆,引不起他们对篆刻的兴趣,推动不了他们对篆刻艺术的深入研究。另一方而,由于文字的演进,印工多不通晓篆书,因而对篆刻常失去严肃性而变“诬”,失去艺术性而流于“俗”。

印材以石代铜,为文人自篆自刻提供了理想的物质条件。谈到采用石印材为谁首创时,往往把它挂在元末明初的画家王冕(号山农)名下。从出土实物来看,古代石印虽少,但在战国、秦汉、魏晋时确已有之。王冕用乳花石刻的印章,实物未见流传,从他的书画作品上可以找到印迹。线条朴茂、遒丽,颇有刀味,从中可以看出汉印对他的影响。可惜他隐居于偏僻的九里山中,用石刻印之法未得流传。

明代文彭对石印材的应用与推广起了重要作用,此后石印材为篆刻家广泛采用。

石印材的应用,既为文人自篆自刻提供了理想物质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篆”与“刻”时相分离的矛盾;又是明清以来篆刻艺术特有的“刀石味”形成的重要基础。石印材吸引文人竞相耕石。艺术是人创造的,文人有学识、善思考,通过技法追求意境,努力创新,力矫时弊,一扫“诬”“俗”之气。石材的广泛应用,既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又促进了明清篆刻艺术表现技巧的变革。可以说是篆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二、印谱、印论的繁荣,促进了篆亥时艺术的发展

临摹可以说是学习传统篆刻艺术的唯一方法。对秦汉优秀占印汇集成谱,始于北宋杨克一的《集占印格》,但此谱早散失。有人统计从此至元末明初250年间,只有十六家汇辑印谱。而且存印不多,又系翻摹,不免形神隔膜,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古印的风貌。

明代以来,汇辑印谱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从隆庆辛未(公元1571年)至明末的60年间,以秦汉原印钤拓的大型印谱,有顾汝修的《集占印谱》,范大成的《集古印谱》,郭宗昌的《松谈阁印史》等,这三部印谱共集占印五千三百余方。

这些用原古印钤拓的印谱,准确、美观地再现了秦汉古印的本来而目。对后学者继承篆刻艺术的优良传统,纠正流传中的陋习,推动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明代以来以木板翻摹的占印谱就更多了。这类印谱虽难以传真,有失古印之真髓。但它生产快,流传广,有利于普及。同时翻刻本身也是临摹古印的一种方式,亦有助于学习篆刻的优良传统。

古玺、汉印虽艺术性较高,在当时只是持信的工具,并不被视为艺术品,所以不会有印学产生并流传下来。石印材的应用,使一些有艺术修养的文人参加了篆刻的全过程。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如不开展印学的研究,篆刻有重新回到纯制作的老路上去的危险。自第一部印学论著《学古篇》在元代产生后,明清的印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从1569年徐官的《古今印史》算起,至明末70年间就有20多部有分量的印论问世。对篆法、笔法、章法、刀法、情趣、意境,乃至对古印的临摹,继承与创新,艺术批评等方面,都有较深刻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负有指导作用。印学论著的发展,对明清流派印章的崛起,有一定的推动和指异作用。

三、名家倍出,形成了许多流派

文彭(公元1498年——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他饱读诗书,能书画,精研文字学,朝廷考试得明经第一,后来做国子监博士。文彭的父亲文征明是位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也能篆印,文彭在家庭的熏陶下,就具备了这个主观上的条件。他在未得到能作印的石头前,曾在象牙印材上自篆,自己刻不动,只能请刻工李文甫为他镌刻。后来,他意外得到了四筐青田冻石,从此就自己刻印了。篆刻家可以亲自镌刻,既方便又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文彭用青田石治印,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铜印时代,进入了以文士为主体、个性为特征、名家辈出的石章时代。由于文彭的影响,加上石质印章本身具有的优越性,以石治印便在文人中很快地流行开来,给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文彭在南京做官时,有一天路过西虹桥,看见一个老农正在跟人吵嚷。老头赶着一头瘦驴,驴背上驮着两筐石头,还挑着两筐石头。文彭走上前去一问,原来是老农要买主多付一点挑力钱,买主不给。文彭看了后就说:“你们不要争吵了,我拿出石头的价钱,再加倍给你劳力工资,卖给我吧。”运回家里一看,尽是青田老坑出得灯光石。那时,这种灯光石是用来雕制妇女首饰的,尚不知能刻印章。文彭拿来自刻印章,效果很好,从此就自篆自刻起来了。

谁能料到,这位老农运来的四筐灯光石,竟带来了篆刻艺术的春天。据说北京有个大官,因不易得到文彭的篆刻,就把他调到北京做两京国子监博士。文彭刻的印在当时流传很多,但没有辑成印谱。后世所流传的,伪作极多,鱼目混珠,很难分辨。据清代魏锡曾说,文彭在诗笺上所盖的两枚“文彭之印”、“文寿承氏”是真的。但据明代周公瑾在《印说》中说,文彭刻印以白文为多。真伪之争,至今莫衷一是。

文彭的篆刻在理论上继承吾丘衍的《三十五举》,以汉印的质朴为目的,但又未脱离当时印风的影响,他的篆刻秀丽典雅,风格妍媚清新。他的朱文章法疏朗,在宋、元圆朱文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篆法略呈方,显得质朴浑厚。他另一种朱文,纯用方折结构,可能是受汉印的影响。由于他刻印讲究六书,篆文不涉怪诞,又能向秦、汉玺印汲取营养,因而他的印章在当时确使印坛面目为之一新。同时文彭首创印章边款,冻石便于镌刻,印章的边款也可以由作者自己镌刻。他的边款是先在石面上书写行楷书,再依字迹用双刀刻成。在文彭、何震的倡导和影响下,一时篆刻之风大起,文人、书法家和画家都参加篆刻创作,开创了文人自篆自刻并与书画三足鼎立的局面,文彭成为文人篆刻流派的先导。文彭还创立了明代的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或称“三桥派”,该派的健将主要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等。他的篆刻作品,在当时没有编过印谱,原作存世极少,而张灏在万历年间把所藏印编为《承清馆印谱》,收有文彭刻的白文印十九方,但这些印章原石,至今未曾发现。作为书画地位均很高的两京国博,文彭对篆刻的提倡与参与,对于初创阶段的篆刻艺术,其意义是巨大的。

何震(公元1522年——1604年)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徽州府婺源县人(今属江西省)。他常住南京,是文彭的学生和朋友。他们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印学文字。何震的篆刻初学文彭,后来文人界兴起一股“汉印热”,何震就力攻汉印。他学汉印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多方面探索,受到印坛的赞赏,成为印坛上一面新的旗帜。后来得到朋友的帮助推荐,到北方各地游历,据说他遍游边塞,大将军以下的官吏都以有他的刻印为荣,于是何震的篆刻身价百倍,印名大震。在文人中,学习何震篆刻蔚然成风;全国篆刻艺术的中心,也像旋风意义从“吴门”席卷到黄山一带,形成“黄山派”,也称“徽派”或“皖派”,何震就是“徽派”的祖师。

何震对古篆的精髓领悟较深,在理论上,倡导治篆“应以六书为准则”,作品以印无讹笔著称。当时,金石篆刻界风行怪异与杜撰之习,他为纠正印坛的靡俗浮滑、恢复篆刻端厚苍润的格调,广结师友,深究古籀,终于自辟蹊径,成为名满海内的治篆大师,时人誉为“近代名手,海内第一”,同吴派领袖文彭共领一代风骚,人称“文何”。何震治印的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书法与刀法的一致,“刀随意动,意指刀法”。他擅长运用单刀法,刀锋洒脱洁净,风格猛辣劲逸,但绝无粗陋浮噪之弊,尤其是仿汉满白文印章,气势磅礴,风神摇曳,令人拍案称绝。何震的篆刻作品在审美趣味上同中国画的大写意形态有一致性,方寸空间,布局精妙,刀法淋漓,回味隽永。何震去世以后,门生程原征集到恩师篆印五千余方,由其子程朴精选一千余方,编为《雪渔印谱》4卷,成为海内外金石后学观摩的范本。何震生前著有《续学古编》2卷。

“笑談间气吐霓虹”石章(明)何震

学何震一派的著名印人有吴正旸、吴忠、刘梦仙、梁袠、沈庆余、胡正言、邵潜、程原、程朴等。

苏宣(公元1553年—1626年以后),字尔宣、啸民、朗公,号泗水,安徽歙县人。他原在文彭家设馆教书,很有学问。在文彭的影响下,学习篆刻,勤奋研究文字。开始学文彭的的印,也学何震的印,后来为了开阔眼界,寓居松江顾从德、嘉兴项元汴两位大收藏家家中时,曾纵览秦汉印章,“知世不相沿,人自为政”,由此而领悟到篆刻创作要有变化。于是将《石鼓》、《季札》等碑刻上的韵趣用于篆刻,文字之间故作剥蚀的痕迹,很有金石味。如“苏盲之印”从汉印中来,很有自己个性,刀法老辣,书味盎然。“我居古人实获我心”印刻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印文用古篆,每一笔划的首尾二端都呈尖状,笔势飞动,印文结构重视变化,两个“我”字用不同的写法,以避免印章上部左右二角雷同;他采取冲刀、切刀并用的方法,劲力所到之处石花斑驳,古趣盎然。

他的作品爽朗蕴蓄,韵味深厚,作品比何震更接近汉印,有一种浑朴、雄健的风格,被人们称许,形成“泗水派”。在当时,文彭、何震和苏宣被称为“鼎足而立”的三大家。这一派著名的有程远、何通、徐东彦、姚淑仪、顾奇云、程孝直等。苏宣的篆刻辑有《印略》三卷,共两册传世,对日本的篆刻有很大影响。

梁袠(生卒年不详),字千秋,江苏扬州人,居住南京。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曾辑印谱《印隽》四卷阅世。其篆刻师法何震。多为临摹何震印件,从中可以窥见他习何震的大致面貌。清代评论家周亮工说,梁袠的作品出于自己心裁的很好,摹何震的却不佳。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篆刻到了梁袠的时候,“词句印”数量很多,竟达到“无语不可入印”,大大推动了“词句印”的发展。因为这种“词句印”是篆刻艺术向前发展的主流。

韩约素(生卒年不详),自号钿阁女士,初为歌妓,后归为梁袠之侍姬。开始,她常替梁袠整磨印石,使印石光亮如玉,后来学习刻印。韩约素身处文化环境,加之她资质颖慧,自幼识字,能弹阮咸琴,又会作曲,所以,她从梁氏学习篆刻便较为得心应手。她的作品或意境横阔;或苍劲淋漓;或浑然湛凝,边款也具风韵。正是“梁家小妇最知音,方寸虫鱼竭巧心。他日封侯祝夫婿,不须斗大羡黄金。”(清·吴骞《论印绝句》)。

韩约素不轻易为人操刀,即使答应了,也要历数月才得。当时欣赏她作品的人很多,如果能得到她的篆印,必定如珍宝一样收藏。

更有趣的是,韩约素性喜刻佳质冻石,如果有人拿差一点的印式给她刻,她总是皱着眉头说:“欲侬凿山骨耶?(想叫我刻石骨头吗)”这句话成为印坛美谈。在明代篆刻家中她是难得的一位女性,作品水平虽不高,却值得传录。

金光先(生卒年未祥),字一甫,安徽休宁人。少年时就爱篆刻,曾到苏州请教过文彭,汲取文彭笔意;又到过南京,与何震讨论印学。他对篆书很有研究,对铜盘、石鼓、秦碑、汉碣上的文字留心学习,能暗中忆摹。后来,他专攻汉印,追求汉印的古朴神韵,又有自己的面目。他对篆刻提出“先字法,次章法,次刀法”的理论,为明代摹汉印树立了一面旗帜。著有《金一甫印谱》。

吴忠(生卒年不详),字孟贞,安徽歙县人,住南京15年。自幼爱篆刻,学何震篆刻30年。他的作品杂在何震印中,当时人们不能分辨。著有《鸿栖馆印选》。

赵宦光(公元1559年——1625年),字凡夫,号寒山,江苏太仓人。隐居不仕,对古文字很有研究,著有《说文长笺》一书。创有一种草篆书法,在书法史上很有地位。他的篆刻作品流传不多,著有《赵凡夫印谱》六册,都是摹古印的。

同类推荐
  • 世界微型小说佳作精选

    世界微型小说佳作精选

    本书从浩瀚如烟的世界微型小说中,精选了国外作者那些最经典,最引人入胜的精品,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展示了一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微型小说宝库。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爱因斯坦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爱因斯坦传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雪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雪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

    黄兴主编的《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是一部收录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优秀作品的文集。《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在2014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选取获奖的作者的新作,结集出版,分为A、B两卷,本书为A卷。按类别分成“少年派:你是我遇见的另一个自己”“时光绘:乱世年华”“伽蓝雨:村庄与墙”“流光舞:心之所向在远方”“摩羯记:蝉鸣少年与恋桃镇”五个章节。这些作者多数为90后,文章均为小说和散文,文风多样,可读性强。本书可以当作作文“圣经”,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冰川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冰川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冰川的内容。本书介绍的关于冰川的各种知识,以及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冰川。本书分为10章,共介绍了陆地冰川、海洋冰川等10个著名冰川。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梦公主

    守护甜心之梦公主

    她,一个外表天使,内心恶魔的14岁女孩。在经历了爱情的友谊的双重打击下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公主。“呵呵呵,边里唯世,名不虚传的伪君子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问问我流血的心!”虽然性格冷漠,但还是招所有人喜爱哟!如果喜欢,请支持璃馨的文文。
  • 都市极道王者

    都市极道王者

    极道,是杀戮、邪恶、黑暗、无恶不作的代名词,走上极道巅峰就是达到权利的巅峰。普通学生林邪意外获得强大无比的极道系统,在系统的协助下走上一条极道之路……只遵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规则,臣服于我的人才有生路逆反我的人只有死路一条,建立极道帝国称霸世界踏至极道巅峰。极道巅峰,吾欲为王!(保证保本绝不断更,请大家尽情收藏推荐)
  • 声律启蒙·弟子规

    声律启蒙·弟子规

    本书以采撷我国历代诗词歌赋篇章中的常用对偶语汇为基础,介绍对仗用语的基本知识和美化语言的艺术与技巧。
  • 欢迎来到精神病院

    欢迎来到精神病院

    我姓范名建,乌龙院精神病院唯一男护士兼娱乐圈九流外围剧务。遇到老神棍黄世仁的那天,我被雷劈了。自称是天字第一号神仙的他,告诉我拯救三界的伟大使命就全拜托我了。在他的关照下,一帮精神不正常的历史名人前赴后继地侵犯着我的屌丝生活。其中包括:韩剧脑残粉、中晚期抑郁症患者、娘炮关云长,吝啬症重度患者、鸡贼本事天下无二的洪武帝朱元璋,狂躁症及时光妄想症患者、造反未遂的流贼领袖李自成,晚期花痴症患者、受虐狂四阿哥雍正,条件性暴露癖患者兼酒吧老板潘金莲等等等等……我的任务,就是鞭打他们、蹂躏他们,让他们呼唤,让他们嚎叫,顺便领着这帮二货走上那条光辉璀璨、声色犬马的娱乐圈星光大道。(小张继《导演万岁》之后,呕心沥血的一部集电影娱乐、乱穿、鸡贼猥琐流的爽歪歪新作,敬请支持!)
  • 劫灭之神

    劫灭之神

    神落九天,仙家争位。邪神横行,鬼仙乱世。一个大时代即将展开!本是小人物的秦武发现能与未来的自己对话,因此改变了他本来的命运轨迹,开启了从默默无闻到时代之神的蜕变过程……
  • 诛逆天下

    诛逆天下

    我有一颗凡尘心,诛尽妖魔镇神灵…
  • 都市神手

    都市神手

    这是一个开发··研究··熟练··精通的过程·······身为高中生的主角,书包里莫名出现了游戏世界里的限量版道具,经过研究使用之后,他发现被修炼的双手拥有了神奇的力量。无论男女老幼,但凡是肉体所铸,他都能像捏橡皮泥一样对其改造,无论是伤口还是伤疤,无论是皱纹还是痘痘,只要出现在人身上,双手都能解决。除此之外,双手对工具的驾驭能力也突飞猛进,大到维修火箭,小到扔扔飞镖,只要工具在手,疑难杂症绝不再有。·····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双手是本书,力量胜大脑。
  • 妾本佳人:冷面皇妃太难撩

    妾本佳人:冷面皇妃太难撩

    传闻,天香院内有位灵汐姑娘,美貌倾城绝世。传闻,天香院有位灵汐姑娘,琴棋书画,样样堪绝。传闻,天香院内有位灵汐姑娘,舞技卓越,无人能极。传闻,天香院内有位灵汐姑娘,今夜即将拍卖初夜,京城的豪门公子都不惜一掷千金来赢得美人心。所有的传闻漫天飞舞,却从来没有人知道,她就是八年前没落的流云王朝最受宠爱的七公主。萧灵汐,沦落到天香院的前朝公主,曾经的高贵出身,现在的卑微无奈,她的心门,只向曾经的青梅竹马--慕容绝而敞开,而现在,慕容绝已登基为帝,一切的一切都被打乱,当约期成了无期,再见面,还会有当初的心境吗?
  • 九曲神墓

    九曲神墓

    百万中难得一见的古墓,万千中的人才,谁能脱颖而出,探索这道古墓,使其重现人间。谁又能阻挡这重重迷雾,阴狠毒辣,使其万人死亡。每一步都是重重杀机,谁能站在巅峰没人可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