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0900000006

第6章 怀乡:女性创作的集体记忆(1)

乡愁:魂牵梦萦的家园情结

乡愁,作为一种最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感,它不仅连缀着人们有关故乡、祖根、家族、亲人的历史渊4,也蕴含着诸多童年经验、生命岁月的成长记忆;特别是对于那些背井离乡,飘流四方的人们来说,乡愁更成为心底柔软而不敢触摸的情感所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文现象的表现,乡愁又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它不分国家、民族,也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它所传达的是人类某种共通的、永恒的精神感情。中国的乡愁文学传统一向46流长,无数羁旅人生的歌唱真挚感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8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诗篇不知唱2了古往今来多少游子心头的故乡明月。当我们纵观古今中外文坛的时候却发现,很少有地方像中国的台湾地区那样,在20世纪后半叶的文坛创作中,能够如此集中地、如此强烈地、高密度地一再复现乡愁的文学主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

台湾乡愁文学创作在20世纪50年代文坛的凸显,不乏中国文化传统的孕育,更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作为一个移民岛,2300万台湾人几乎都是大陆移民和他们的后代。移民岛的特色决定了文学的乡愁特色。台湾的乡愁文学早在1949年以前就已存在,那是台湾人在日据时代的高压统治下,对祖国和原乡的孺慕之情。一如巫永福的诗歌《祖国》,钟理和的小说《原乡人》等等。40年代末随失败的国民党政权迁台的200多万大陆军民,构成了近代中国最大规模的“政治流亡”和“移民潮”,并带来他们漂离故土、流寓他乡的人生经验。初到台湾,面对四海茫茫的孤岛生存,无论是笃定政治立场主动前来的,还是被无可左右的命运裹挟而来的,或是由于种种复杂的现实原因选择了台湾的,历史骤然转折之际与人生仓惶迁徙之中造成的命运归宿,也使这些大陆迁台的“异乡人”,在海峡两岸长期的政治隔绝中,充满了归乡无望、骨肉分离的痛苦,并患着强烈的思乡“病”。当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大力推行“反攻大陆”的所谓“国策”时,他们便利用了大陆迁台军民的思乡心理,制造出“反攻大陆回故乡”的政治神话。这使得50年代特殊文艺生态环境中出现的怀乡文学,创作伊始就具有了一种复杂的背景和斑驳的面貌,其乡愁的诉求,也有着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层面,人们对它的评估和研究,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事实上,怀乡文学在这一时期台湾文坛上所处的位置,非常微妙。一方面,就官方的主导话语而言,他们有意将“反共”与“怀乡”同时纳入50年代的意识形态中,企望凭着这种强势的政治话语与柔性的“怀乡”情感的特殊结合,来对大陆迁台民众起到或政治鼓动、或激励“战斗”、或安抚心理的作用。所以,官方文坛竭力赋予怀乡文学以“战斗”色彩和政治性格,期望通过一种“反共的怀乡文学”,来传达这样的意识形态话语:若要返乡,必须“反共”;只有“反共”,才能返乡。如此以来,受到官方文坛主控的怀乡文学,其乡愁主题和表现传统被历史失败者的政治情结与复仇情绪所缠绕,原乡的土地反而成了政治言说的场域,这在部分男性作家的怀乡诉求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正如白先勇所说:“这些作家笔下的人物大多与现实脱节,布局情节老套公式化,故事的主人翁不管如何饱尝流放的痛苦,总是会重临故土,与大陆上的家人团2结局。这些作品满注思乡情怀,但这种悲伤的感受老是陈腐俗套,了无新意。”另一方面,从真实的普遍的文坛情形来看,最能代表怀乡文学成就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创作,恰恰越出了官方所预设的“中心”轨道,并以一种有意无意中形成的疏离姿态,从大陆台迁军民的原乡情感和文化记忆出发,于文坛的边地带开始了怀乡文学的写作。这在台湾女作家那里颇具代表性。

50年代怀乡文学的创作者,多是军中作家和女性作家。以前者来论,当初随国民党政权来台的一批少年兵,在无根的岁月里,“他们失去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却获得以乡愁为血液,以流亡为骨架,以憧憬为粮秣的生命。”在疗饥似的文学阅读和写作滋养下,这批少年兵日后成长为著名的作家。小说家方面,有朱西宁、司马中原、段彩华等;诗人则有洛夫、罗门、痖弦、管管、杨唤、商禽、辛郁、张默等。由于特定时代台湾的政治环境以及军中作家所受的“军中教育”,他们最初的怀乡写作也曾带有偏执而强烈的政治情绪,一如司马中原的长篇小说《荒原》和《狼烟》,在怀乡框架中所融入的那种“战斗”主题。

随着国民党“反攻大陆”政治神话的幻灭,军中作家当初狂热的“战斗”情绪逐渐冷却下来,思乡忆旧的情思也随之涌起。出自于一种民间记忆和童年经验,他们更多地以故乡传奇和村野趣闻,再现富有文化意蕴和民俗风情的乡土生活。朱西宁的《铁浆》、《狼》所塑造的乡土中国的“血气汉子”形象,司马中原的《狂风沙》、《红丝凤》、《乡野传闻》所萦绕的浓烈乡愁,段彩华充满象征意象的《花雕宴》等,皆为风格鲜明的怀乡佳作。

对于大陆迁台的新移民女作家来说,她们在台湾文坛上的出发,多是从绵绵乡愁的诉说起步的;她们在怀乡文学这一波创作潮流中所充当的,是主力军的角色。也许因为女作家并非“战斗文艺”正规部队的5故,也许因为女作家对家园、亲情、人性以及美好事物格外敏感和珍惜的原因,她们笔下的怀乡文学,往往避开了“战斗”主题的缠绕和政治话语的介入,或以旧情往事的眷恋,抒写漂泊人生的乡愁,如张秀亚的《三色堇》、琦君的《烟愁》、谢冰莹的《故乡》当为代表的创作;或以故乡人物的怀念,描摹悲欢离合的人情世态,回眸女性生命岁月的成长,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於梨华的《梦回青河》、聂华苓的《失去的金铃子》等。然而,女作家这种普遍的乡愁诉求,因为不同程度地疏离于官方倡导的“战斗文艺”路线,不仅不能以主流创作面貌得以彰显,反而被排斥到文坛的边位置。在主流批评家眼中,女作家“所写的差不多是身边琐事。读她们的作品,仿佛不知道是在这样惊心动魂的大时代里。”“和‘反共文学’相比,以怀乡为主的题材显得不够‘积极’,在不重视文学性的‘战斗’时代只能成为支流。”由此可知,新移民女作家笔下相对纯正的怀乡文学写作,与官方所倡导的“反共怀乡文学”路线之间,相距甚6,所以,按照主流文坛的价值评估标准,她很难得到当时的重视和肯定。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沉淀,今天能够在文学史上留存的,正是女作家笔下这种具有纯正文学素质的怀乡作品。

台湾学者齐邦媛明确指出:“光复后十年间,台湾文坛上质量最丰的是被称为‘怀乡文学’的作品。”怀乡文学,抑或被称为乡愁文学或回忆文学,它与“战斗文艺”几乎同时产生,盛行于50年代末期。怀乡文学的内核是一种“乡愁意识”或“怀乡意识”,它“在50年代台湾所创作的小说中,藉由人物的对话、独白、回忆、想像、比喻、梦想或描述,来表现出思念家国、思念故乡或思念先前的心理。”而依此心理所创作出的主题与写作方式,即谓之怀乡文学。

台湾新移民女作家在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怀乡文学,作者的身份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飘流者,创作的视角是对旧情往事的怀想与回眸,所以生活素材的发掘来自于原乡的土地,贯穿始终的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乡愁,作者所要传达的是有关家园、乡土、亲情、友谊、人性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忆念。在这种乡愁书写中,题材的过去时,和情感的现在时形成巨大的反差;时空的转换,地域的迁徙,让人生的流浪有着时代的跨度,也见证着乡愁的浓度与深度。现实生活里的人物、事件、物品、地理、景色、气侯,常常让作者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引发出怀乡的创作动机,也带来温馨而不无感伤的乡愁情调。琦君的《末著尘的白雪》,写大陆旧邻之女张丽薇的到来,让主人公世宽在“他乡遇故知”的相逢中,滋生出怀乡的情绪;张漱菡《意难忘》中的家书,琦君《百合羹》中的百合羹,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中的金铃子,都让人缅物怀乡,心向往之;琦君钟情的江南雨天,林海音的北平城南胡同,皆变成亲切的忆念。这其中,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对于离散亲人和故乡的渴盼,又成为乡愁书写的一条主线。往昔犹如梦,故乡是支歌,虽然这梦并不2满,歌声里也含有忧伤;但无论走遍天涯海角,月是故乡明,情是乡愁深,怀乡是台湾女作家萦绕在心、挥之不去的家园情结。因而,新移民女作家的怀乡是从个人的原乡经验和生命情感出发,在群体崛起于50年代台湾文坛的时候,又以乡愁主题的共同诉求,传达出这一代飘洋过海、6离故土女作家的集体记忆。

忆旧:身居孤岛的人生回眸

忆旧,作为一种人生情结和写作视角,它贯穿了台湾新移民女作家50年代的怀乡小说创作。“广义地说,一切文学都有回忆的成分在内。文学不只是记录,而更是对人生的观照与反省,从观照与反省中的了悟、悲悯,广而深的了解与同情,才是伟大文学的素质。“对于新移民女作家而言,仓促迁台的流寓人生,使得思念大陆故乡的孤岛回望定格为一种乡愁方式,也成为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故乡题材的过去式,与作家怀乡情感的现在时,又让她们在人生回眸的历历目光中,见证着怀乡书写的时空跨度和情感落差。故国、家园、昔日,童年、旧情、往事、乃至文化传统,这种回眸式的人生书写,带来了新移民女作家怀乡小说的回忆文学特质。琦君、张秀亚、林海音、钟梅音、艾雯、徐钟佩、谢冰莹、刘枋、邱七七、张漱菡、王文漪、繁露等女作家在这一题材领域的写作,又多以情感化的小说和叙事性的散文为主要表达方式。

对故土人物的忆念,首先构成了新移民女作家怀乡忆旧的着眼点。“怀人”的篇什,是以“爱”的主题的流贯,人性发掘的独特,温馨而感伤的情调,以及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心灵言说方式,呈现出女性的人间悲悯情怀。

在这“千里怀人”的故乡回眸中,上至父母祖辈,下至兄弟姊妹,家人亲情的悲欢离合,割舍不断的血5关系,成为感人至深的一幕。种种挥之不去的情感记忆,正像女作家琦君所说的那样:

每回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8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父亲的形象,是新移民女作家笔下出现最多的的形象,同时也是怀乡书写难以处理的题材之一。许多女作家面对父亲题材时,都不免有无形的压力。在过去的时代里,或因旧式大家庭的制度森严,女儿与父亲接触机会甚少;或因父亲功名显赫,让女儿心存畏惧;或碍于父亲的社会形象,做女儿的不便书写家庭的私生活;或由于父亲的人生挫败,让做晚辈的难于直抒其言。所以,能否突破心理束缚,在自由、真实的境界中来写作,这是刻划父亲形象的重要前提。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新移民女作家那里,看到了性格各异、真实生动的父亲形象。刘枋以“女儿不才”的内疚心理写《父亲,原谅我》,在女儿眼里,神情潇洒的绅士父亲,“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由过去到今天,以至永远。”在《父亲的悲哀》一文中,钟梅音以沉重的笔触写到父母失和的家庭中,节俭克己、沉默寡言的父亲,内心却涌动着对子女的亲情厚爱;琦君则透过儿时的童心稚情看《父亲》,从昔日威风森严的军官,到退职后平和、慈祥的老人,父亲的形象在女儿心中经历了一番真实的演变。特别是徐钟佩笔下的《父亲》,写一个被放逐于家庭亲情之外的老人寂寞的一生,读来令人感伤、惆怅。父亲因为平生没有煊赫功名,遭到生性好强的母亲旷日持久的冷遇。“父亲把一生的哀9,化成一脸宽恕姑息的笑”,直到“他咽最后一口气,床边家人环泣,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享受了大家的爱和关切。”还有张秀亚的《忆父》、《父与女》,林海音的《我们的爸》,邱七七的《遥忆父亲》等等,上述作品,情深意切,贵在真实。父亲的真实性格人生,在女儿对父亲的忆念和对父亲形象的审视中,融入了深刻的人性内容和家族议题。

母亲形象的塑造,是新移女作家的最为亲和与普遍触及的题材,其中又以琦君作品中的描写格外动人情怀。琦君著作等身,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作品集多达34种,50年代有小说集《琴心》(1953年)、《菁姐》(1954年)、《百合羹》(1958年)等问世,。琦君写的最出色的是忆旧文,而母亲永远是她笔下最重要的人物。同样是写母亲,琦君在不同篇什里涉笔母亲性格的各个侧面。《衣不如故》着重写母亲的素衫旧衣,节俭持家;《母亲新婚时》表现母亲对爱情生活的一往情深;《母亲》刻画了一个农村妇女善良、淳朴、仁义的美德;《一朵小梅花》写母亲对父亲的宽容大度;《髻》流露出母亲对丈夫纳妾的无奈和幽9;《母亲那个时代》呈现了母亲勤劳的本性;《母亲的偏方》反映了母亲颇富民间智慧的生活能力和干练性格;《毛衣》则写出母亲对女儿无尽的关爱。琦君的母亲,勤劳、节俭、容忍、慈祥,她集中传统中国妇女的三从四德于一身,为家庭、为他人奉献了一切,自己却走不出悲剧的命运。在女儿眼中,“母亲一生辛劳,从没享过一天清福,哥哥的突然去世,父亲的冷淡与久客不归,尤给予母亲锥心的痛楚”。但她无9无艾地容忍着丈夫半生的冷落,全心全意地养育女儿成人成才,最后长眠于一生孤独守望的寂寞桔0。琦君对旧时代女性命运的透视,温婉感伤的笔触背后,又郁积着无言的怅恨与愤懑。

琦君:《母亲》,《琦君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89页。

同类推荐
  • 当我们谈论东野圭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东野圭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东野圭吾的小说能在当代引起人们的共鸣,其原因在于他的小说不偏不倚地说中了人们的种种内心困惑。《当我们谈论东野圭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作者指出,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表达了一种理想,那就是慰藉卑微者饱受死亡威胁的心灵。这种理想属于所有对生命困境有真切感受的人类个体。他笔下的卑微者与现代化的社会形成对立,反抗科技理性及与之相伴的监控制度。《当我们谈论东野圭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就是利用东野圭吾的小说给我们找答案的书,告诉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幸福。
  •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它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鉴赏几个版块,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由此增强内在的人文修养。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李商隐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李商隐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诗人生活

    诗人生活

    每首诗歌都倾注着我发自内心的情感。或许你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许你有同样的体验,或许你会产生同样的情感。只要遵循内心,只要一路向前,只要每天都设立更好的目标,你就能头脑更聪明,内心更光明,心态更年轻。只要一切都全身心投入,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只会有更多值得分享,只有会更多值得讲述。因为我们是人。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热门推荐
  • 欢无应许

    欢无应许

    “莹烛之光,不及你半分”终将埋没的星星,雪影也随之而去。然不及微风带动红缨,安于林中。终是影子斜斜的靠在白松上,不染极半分污秽。“我祝你,心想事成。”“你,我的。”“打第一眼见你,我就欢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寒门教父

    寒门教父

    独立调查人陈恪接到一项特殊的委托后,乘坐装有超级流体反重力引擎的时空船舱来到了明朝崇祯末年,面对一个终乱纷纭的陌生世界,他能完成资本和技术的积累,实现金融和军事的扩张,并最终加快文明的进程吗?
  • 笑了

    笑了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逆天重生:呆萌小徒弟

    逆天重生:呆萌小徒弟

    她,原本是二十三世纪的京都夏家大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惨遭奸人所害。一朝重生,穿越成了一个弃婴。他,是神界的墨央上仙,却,宠她如命。……【上仙要吃肉】“柒柒,你就变回来嘛,我又不会吃了你!”夏柒柒给了某男一个白眼,她要是真变回去了,你会把我吃的连渣都不剩吧!【再从柒柒变成了某男的小萌物徒弟后,就过上了,白天卖萌,晚上撒娇的日子!】
  • 请珍惜撒在身上的光

    请珍惜撒在身上的光

    三年的时间改变了什么?冷傲的楚夕岚、单纯的卓惜言、不知是好坏的南宫玥、传言狠辣的楚越凌、还有电脑另一端看似陌生的收信人莫......伏笔众多,环环相扣。但不管过程如何,对于最终她说的,“如果有一天我们老了,就找一处小屋住下,你说子女绕膝、儿孙满堂的生活多么安逸”他微笑以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有千千结

    云有千千结

    16岁的云苏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当时的顶级明星——江暮休时,便立志要混进娱乐圈,和江暮休双宿双飞。毕业后进入了和江暮休一个经纪公司,却屡遭江暮休嫌弃,云苏便开始频上综艺,频接戏,终于在和江暮休一次合作中互生情愫,互表心意,但是没想到,云苏却因为和江暮休的恋情曝光被私生饭各种虐,而江暮休为了保护云苏,单方面选择了分手,两人的感情一度陷入了危机......
  • violet深渊

    violet深渊

    “裂缝也打开了,该走了……”淼不经意地望着这个曾经被称为故乡的世界,眼眸透露出些许留恋。该走了……
  • 不烦恼的生活

    不烦恼的生活

    禅一样的文字佛一般的生活快乐来自于积极的心态/朝着阳光开一扇窗/剔尽人生的浮华/放下你心中的执念/若无闲事{丰心义,便是人间好时节/闭上眼睛看世界/贪心不止,烦恼无边/烦恼都是自家牛/放下即是快乐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从来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得见——《大涅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