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5800000031

第31章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程序之三——特别案件审理程序(1)

(第一节)宗室案件

一序言

所谓“宗室”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至于“宗藩”,其义较广,与“宗室”有别。明代皇帝的嫡长子立为皇太子,其余诸子立为亲王,诸女则立为公主。亲王子孙之封爵,《大明会典》定曰: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至十岁,皆封郡王。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郡王受封,并郡王嫡长子袭封者,亦行册命之礼。如无嫡长子,以庶长子承袭,次嫡庶子俱授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授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子,授奉国将军。奉国将军之子,授镇国中尉。镇国中尉之子,授辅国中尉。辅国中尉以下,俱授奉国中尉。

至于亲王女之封爵,《大明会典》定曰:

亲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县主。镇国将军女,封郡君。辅国将军女,封县君。奉国将军女,封乡君。中尉之女,俱称宗女。世子女与郡王女同。世孙及郡王长子女与镇国将军女同。长孙女与辅国将军女同。

明太祖子孙繁衍甚众,至明末,约有宗室一万七千余人。据《春明梦余录》载:“玉牒所载,亲王二十四,郡王二百五十一,镇辅、奉国将军七千一百,镇辅、奉国中尉八千九百五十一,郡主、县主、县君七千七十三,庶人六百二十,而未封、未名者,与夫齐府之余,高墙之庶,皆不与焉。”

关于宗室之管理,洪武时期即定有若干禁令,宣德以后,禁令渐多。至嘉靖末年,更制定《宗藩条例》以管理之。万历十年(1582),更名为《宗藩要例》。《大明会典》定曰:

国家稽古法,封同姓,王二等、将军三等、中尉三等、女封主君五等,具载祖训职掌诸书。其后宗庶日蕃,禁防浸备。诸凡奏封等项,稽核尤严。嘉靖末年,定为《宗藩条例》。万历十年,删订画一,钦定名曰《宗藩要例》。

二审理与裁决明代宗室案件之审理与一般民人案件不同,宗室享有特权,其逮问须先奏闻皇帝,其审理常由皇亲会议。《大明律》第3条(八议)第一项明定“议亲”,所谓“亲”是指“皇家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宗室系皇家袒免以上亲,属于“议亲”之范围。宗室犯罪原应依《大明律》第4条(应议者犯罪)规定处理。

《大明律》第4条(应议者犯罪)规定:

凡八议者犯罪,实封奏闻取旨,不许擅自勾问。若奉旨推问者,开具所犯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闻,取自上裁。(议者,谓原其本情议其犯罪,于奏本之内开写,或亲,或故,或功,或贤,或能,或勤,或贵,或宾,应议之人所犯之事,实封奏闻取旨。若奉旨推问者,才方推问。取责明白招状,开具应得之罪,先奏请令五军都督府、四辅、谏院、刑部、监察御史、断事官集议,议定奏闻。至死者,唯云“准犯依律合死”,不敢正言绞、斩,取自上裁。)其犯十恶,不用此律。

关于宗室犯罪之逮问、审理与裁决,除《大明律》第4条规定外,另有其他特别规定,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敕令:

凡皇亲国戚有犯,除谋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上述洪武六年明太祖敕令系对皇亲国戚有犯而下。至于亲王有犯,其处理方式与其他皇亲国戚有犯之处理方式不同。洪武六年定:

亲王有过,重者,遣皇亲或内官宣召。如三次不至,再遣流官同内官召之。至京,天子亲谕以所作之非。果有实迹,以在京诸皇亲及内官,陪留。十日之间,五见天子,然后发放。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

上述洪武六年明太祖之敕令,部分内容陈义过高,实际上难以落实。弘治九年(1496),明孝宗对于亲王及郡王及各府将军有犯,下达了新的敕令:

亲王所行未善,长史等官从容谏止,至再至三不听,事情重者,密切具奏。其郡王所为不合礼度者,教授劝正,如其不听,启亲王密切戒免。

如再不听,亲王具奏。事情轻者,降敕切责。若干宫壶重事,差内官、皇亲前去体勘,至日处治。

亲王有过,专罪辅导官。郡王有过,专治内使教授。其亲王府辅导官,务日请王讲读经史。王子亦要读书习礼。

各府将军,该府亲、郡王自行禁治。若互相容隐,不行禁治,许镇巡等官,将所为不法事会本具奏,上请区处。

关于宗室有犯之处理,嘉靖十五年(1536)奏准:“宗室有犯事情轻者,照常奏请。犯该杀死平人,及事情重大者,从重奏请定夺。投充拨置之人,查照见行事例问拟。”

关于宗室案件之审理,应视案件轻重而有不同。其轻者,多由三法司审理,奏闻皇帝裁决。其重者,多先差内官、皇亲前去体勘,逮赴京师后,由多官会审,奏闻皇帝裁决。至于多官会审之形式,种类繁多,并无固定之组成方式。参与会审之官1或多或少,并无一定。

关于皇帝裁决宗室案件之刑罚或惩处,亦与一般民人案件不同。大体言之,除宗室犯谋反、谋大逆及谋叛罪外,宗室犯其他罪行之刑罚或惩处,较一般民人为轻。兹就宗室犯反逆等罪及其他罪行之案件分别举例说明如下,以明宗室案件之逮问、审理与裁决:

(一)宗室犯反逆等罪之案件例一:宣德元年(1426)八月壬戌朔,汉王高煦反。明宣宗亲征,高煦出降,“为官军所执以献,文武群臣列奏其罪,请正典刑。”甲申,遣书报赵王高燧曰:“……朕以祖宗付托之重国家生民之计,不得已,亲率六师往问其罪,师临其境,尚拥乌合之众,敢行抗拒。赖天地眷佑宗社之灵,罪人即得。

以亲亲之故,不忍弃绝,令同官眷居于北京,以全始终之恩。其余同恶者,明正典刑,胁从者,咸释不问。”

例二:正德十五年(1520)十一月己丑,“赐宸濠死。先是,有旨召皇亲、公、侯、驸马、伯、内阁大臣、科道官俱至通州议宸濠狱。于是,列上其罪状言:‘宸濠大逆不道,宜正典刑,拱、觐、宸、宸澜、宸、宸淆、宸渢、宸汲、宸汤、宸及已死拱栟、觐铤、拱槭、宸助逆皆宜同罪。亦戮如法。’上曰:

‘宸濠等得罪祖宗,朕不敢赦,但念宗枝,姑从轻悉令自尽,仍焚弃其尸。’”例三: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月癸亥,代府和川王府奉国将军充灼等谋反,“奏闻,上命械充灼等来京至午门前,命司礼监、驸马、五府、九卿、科道、锦衣卫官会审具服。……充灼、俊桐及充、俊、俊、俊槂、俊桭俱令自尽,仍焚弃其尸;俊弃、俊掖虽不与闻逆谋,而亲造火箭意欲为何?降为庶人,送高墙禁锢;张文博等三十人俱依谋反律弃市,枭首于边;代府长史孙质等论死系狱,余悉如议。”

(二)宗室犯其他罪行之案件例一: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丁丑,“命廷臣、太师英国公张辅等会问辽王贵烚淫秽事,具得其实……乃诏皇亲、驸马议,宜遵祖训召王至京治罪。

上是之,降敕符遣驸马都尉赵辉同内官召王至,仍录所谕诸王,令其议拟以闻。”次年三月庚申,“上召王诣京,三法司、六科、十三道等官交章劾之。

上以示王,王输情服罪。诸大臣承诏,论其罪应死。……降敕谕之曰:‘……重以尔得罪祖宗神明,虽奉国祀,谨遵祖训,削去王爵,降为庶人,令尔归守辽简王坟茔。’”

例二:嘉靖二十四年(1545)九月丁丑,楚世子英燿弑父,“诏司礼监太监温祥同驸马都尉邬景和、刑部左侍郎喻茂坚、锦衣卫指挥使袁天章会镇巡等官往按其事。……于是祥等奉敕削夺英燿位号,收其宝册,拘之城内,会巡抚车纯、巡按伊敏生验治徐景荣等各词服,论罪具奏。上复令法司集廷臣杂议……议入,制曰:‘英燿悖逆天道,主谋弑父,罪恶无前,复载不容,既经差官勘实并多官会议明白,皆欲明正典刑,朕不敢赦,其命公朱希忠祭告皇祖,斩之于市,焚弃其尸,不许收葬。’”

例三:嘉靖二十八年(1549)四月丁未,崇阳王显休殴死奉国将军显桍,“诏司礼监太监黄锦、刑部右侍郎傅、锦衣卫指挥佥事鲍瓒往按其事,悉实。狱具,法司议复以请,得旨:‘显休殴死从兄,罪恶深重,令抚按会同该府官勒令自尽,荣湑、显榉、显虆禁锢高墙,余悉如议。’”

按《大明会典》定曰:“(宗室)凡过犯有重轻,轻者治其党与,重者发高墙或间宅,子孙降为庶人,或俱禁住。其后或以庆恩,子孙间得开释云。”证诸上述案例,《大明会典》所定,大体上正确,惟亦有稍有出入之处。

(第二节)职官案件

一序言

所谓“职官”是指文职及武职官1。文职官1简称为文官,武职官1简称为武官(《大明律》则称为军官)。职官案件是指职官犯罪案件,与一般民人案件不同,其审理程序亦有异于一般民人案件。

洪武年间,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尚未确立,一般职官案件由法司审理。重大职官案件则多先命群臣会讯,再由皇帝亲鞫,《明史·刑法志》曰:

“太祖尝曰:‘凡有大狱,当面讯,防构陷锻炼之弊。’故其时重案多亲鞫,不委法司。”依《明史·刑法志》,重大职官案件(如职官反逆案件)多由皇帝亲鞫。惟依《明实录》中有关史料观之,皇帝亲鞫前,多命群臣会讯。兹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洪武三年(1370)秋七月丙辰,中书省左丞杨宪诸事不法,“太史令刘基并发其奸状及诸阴事,上大怒,令群臣按问。宪辞伏,遂与炳等皆伏诛。”

例二:洪武十三年(1380)春正月甲午,“御史中丞涂节告左丞相胡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等谋反及前看杀诚意伯刘基事。命廷臣审录,上时自临问之。”

例三: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庚子,“监察御史复请按问太师李善长罪,并其从子佑伸。上不得已,下佑伸狱。会善长家奴仲廉等亦发善长素与惟庸往来状。……上曰:‘太师辈果有是耶?’命廷臣讯之,具得实。群臣奏善长等当诛。上又不许,复令诸司官谳之。亨等皆具伏。”

例四: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乙酉,凉国公蓝玉谋反,“玉乃密遣亲信召之,晨夜会私第,谋收集士卒及诸家奴,伏甲为变。约束已定,为锦衣卫指挥蒋所告,命群臣讯状具实,皆伏诛。”

皇帝亲鞫职官乙事,至洪武三十年(1397)始部分废止,仅行于武臣死罪案件。洪武三十年六月辛巳朔,“上谕刑部官曰:‘自今论囚,惟武臣死罪,朕亲审之。其余不必亲至朕前,但以所犯来奏。’”永乐以后,皇帝亲鞫重大职官犯罪案件之事例仍有,惟不多见耳。

明代文武职官如有重大功勋,皇帝得封其爵位。《大明会典》定曰:“国初因前代之制,列爵五等。非有社稷军功者不封,子男后革。所封公侯伯,皆给诰券,或世,或不世,各以功次为差。”公侯伯等爵位均系荣衔,有爵位者无论是否担任文官或武官,亦属广义之职官。兹附述于此。

二审理与裁决《大明律》第3条(八议)规定,八种具有特殊身分之人犯罪时,朝廷得斟酌情节,减免其刑或赦免其罪。八议之条始自曹魏,历代刑律均有此条文,《大明律》亦然。八议之人在实体法上有其特殊待遇,在程序法上亦有其特殊待遇。三品以上文武职官1属“议贵”范围,《大明律》第3条(八议)第七项明定,所谓“贵”是指“爵一品及文武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者”。

三品以上文武职官1适用《大明律》第4条(应议者犯罪)之规定。(详见前节)《大明律》第5条(职官有犯)规定:

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请旨,不许擅问。六品以下,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取问明白,议拟闻奏区处。若府州县官犯罪,所辖上司不得擅自勾问。止许开具所犯事由,实封奏闻。若许准推问,依律议拟回奏,候委官审实,方许判决。其犯应该笞决、罚俸、收赎纪录者,不在奏请之限。若所属官被本管上司非理凌虐,亦听开具实迹,实封径直奏陈。

《大明律集解附例》本条纂注释曰:“京官兼大小而言,指四品以下及未入流者,若三品以上,则应议之人矣。有犯兼公私言,下条准此。奏闻请旨,谓径直参奏请旨提问也。闻奏区处,谓问完奏知候旨处分也。区是分别事情,处是决断其罪。”

《大明令》刑令民官犯赃条规定:

凡六品以下官1,(除)犯赃罪至徒流者,台宪就便断罪外,其余干系处重罪名,并五品以上,追问明白,奏闻区处。杂犯六品以下,行省、按察司断决,五品以上,移文会议,申台奏闻。

据笔者考察,《大明律》第5条(职官有犯)是有实际效力的条文,而《大明令》刑令民官犯赃条的规定,永乐以后,似成具文。按洪武十三年,已废行中书省及御史台。洪武十五年,更置都察院。《大明今》之规定与实际上的官制并不符合,已无法遵行。

(一)文职官1案件中下层文职官1案件,多系由刑部或都察院审理,奏闻皇帝裁决。兹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宣德五年(1430)三月丁卯,山西越城县知县张秉有罪案发,“行在刑部论,于律当斩。上曰:‘县令民父母,当爱民如子,今以私意杀一家二人,是民贼也。无故伤人畜产,食人瓜果尚有罪,况杀人乎?斩之如律。’”

例二:宣德六年(1431)九月乙亥,“温州府知府何文渊以乐清县知县徐文朴贪酒酷刑,杖杀无罪之人,械送至京。上命刑部罪之如律。”

至于上层文职官1案件,则多系先由法司会同群臣鞫问,再由法司定拟判决意见,奏闻皇帝裁决。兹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宣德三年(1428)六月己亥,行在工部尚书吴中有罪案发,“锦衣卫指挥王裕知而不奏。事觉,命法司及群臣鞫问有验,法司论中监守盗官物,结交内官,当斩;裕不奏,当连坐。上曰:‘中,皇祖旧臣,姑宥之,但罢其少保职,仍罚尚书俸一年,下裕于狱。’已而宥之。”

例二:正统五年(1440)秋七月戊申,武安侯郑能有罪案发。“指挥张广等发其事,六科十三道交章劾之。上命多官鞫问,法司论罪赎斩,例当发充军。上曰:‘能于法虽述,但念前人之劳,姑降为事官,发独立功赎罪。’”

同类推荐
  • 医学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医学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导言、医学法律关系、医学立法、医学法的实施、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法概述、公共卫生监督的法律制度、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等。
  • 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研究

    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研究

    《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研究》着重强调的正是西方先进的刑事法律思想对彼时中国的深刻影响。如果说中国近代刑事法律制度萌芽于清末,那么,其形成与巩固则在民国。可见,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不容抹煞的。因此,以历史发展眼光客观地阐释与评价民国刑事法律制度无疑为当今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是本书编写的初衷,亦是作者的最终目的。
  • 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家庭法律知识大全

    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家庭法律知识大全

    本书将我国的宪法、国家赔偿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基本内容进行了阐释。
  • 小法官普法:做个守法小公民

    小法官普法:做个守法小公民

    连带赔偿责任,是指各个责任人对外都不分份额、不分先后次序地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承担责任。在权利人提出请求时,各个责任人不得以超过自己应承担的部分为由而拒绝。依连带责任内容之不同,可以将连带责任划分为违约连带责任与侵权连带责任。违约连带责任即当事人共同违反合同规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侵权连带责任即当事人共同侵权行为造成损害而产生的连带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最新修正本)

    第二次修改的法官法是旨在建立省以下法院人员统一管理制度,改革法官选任制度,建立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严格法官惩戒制度等。
热门推荐
  • 针路图

    针路图

    本书以潮汕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为背景。自明清以来,潮汕人凭借巨型的木帆船——红头船,以一本世代相传的本书纵横海上,闯出了一条经商贸易的海上通道。本书以陈家的本书为象征,以陈、林、蔡三家在近百年的商海风雨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历程为经,以陈家三代媳妇蔡雁秋、温雪菲、林绿依的情感纠葛为纬,展示了自清末至民国以来发生在南中国海滨这片以潮命名的土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此岸到彼岸,多少热血男儿风潮激荡,多少痴情女子魂牵梦绕。
  • 清渣李大娘

    清渣李大娘

    某天夜里,梨子村里的李大娘做了个梦,梦里自己竟是月老座下的红线童子。旁边站着白白胖胖的散财童子,看模样,竟是有些像自己那让人讨厌的老伴。李大娘睁开眼睛,房间里安静的不像话,窗外乌黑麻漆的一片,好似有些吓人。李大娘一个激灵回头,一张阴沉恐怖伸着红舌头的脸就这么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啊~鬼啊”李大娘大脑一片空白,呆愣片刻后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尖叫,然后两眼一翻,晕了过去。始作俑者的陈老头心里一咯噔,完了,忘了老婆子年纪大了,不经吓了,连忙摘下脸上的吓人面具开始救人,掐人中,心脏复苏,人工呼吸,不管有没有用,只要是他会的,陈老头统统都给用上。一番鸡飞狗跳的折腾后,传说中的系统,就这么来了……
  • 火影世界生存日记

    火影世界生存日记

    来到火影世界,发现自己姓千手,但有双转生眼是怎么回事?
  • 嗜血武龙

    嗜血武龙

    武林天才少年来到都市做保镖,遇到傲娇大小姐,无辜的秘书和善良的夏姐还有她的好友富秋宁,他是如何见招拆招,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呢
  • 战国之滨

    战国之滨

    战国时代,一个意外让基层干部余汉唐穿越到了一个小部落的少主身上,使得没落了一千多年的夏朝后裔部族在北方草原崛起,收二胡、败赵军、立夏国、灭中山......一路高歌猛进,红色战旗插遍大江南北,造就不世奇功。
  • 星球畜牧场

    星球畜牧场

    只有十万人的地球,却有十亿猛兽的地球,宇宙殖民者的放牧场,地球人的血泪路。秦默该如何生存下去?虚幻变成现实,电影、动漫中的人物向秦默走来。卡卡西向您报到!叶问向您报到!金刚狼向您报到!一边玩去!我想要雏田!纲手!黑寡妇!崭新纪元开启,宇宙时代的角斗士,人族大兴的领导者,被殖民的地球终将走向反击的道路!
  • 皎阳

    皎阳

    这是一个狗血的故事……“只要带着这个,我们就一定能再见”
  • 年年琼花乱

    年年琼花乱

    经历风雨再次相遇,不管怎样,这一次一定要将你圈在我身边,一辈子不离不弃。(整片小言纯属瞎扯,各位吃瓜群众也只当玩赏。)
  • 雷锋的故事

    雷锋的故事

    本书介绍了人民的好战士雷锋的生平、资料和先进事迹等,语言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可帮助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激励其奋发向上,实现人生理想。
  • 重生之郡主好轻狂

    重生之郡主好轻狂

    一场梦,一段情,一获重生。让那早已沦为家家户晓的三无小郡主,突然现身了?只不过~在众人看到她本人后,却发现,这小郡主...好像跟传闻中的那个人,不太相符合!除了相貌平平外,那牙尖嘴利,闲着斗斗黑心白莲花,闷着踹下草包无脑贱男的人,到底是谁?不仅如此。一个转身,她居然从三无小郡主,骤然成为了那名扬四海,才貌双绝,并且炼丹,驯兽,阵术无一不通的奇才?随带再养二只小忠犬在身旁,生活过的无比自在。※※※※※※直之某一日。某个帅的人神共愤的妖孽,突然寻上门。“落儿落儿,你快看,这是本座特意寻来的千年灵芝草,送你如何?”“...”不如何,灵芝草她院中随处可见。“落儿落儿,这是本座特意捉来的上古神兽,赠你如何?”“...”不如何,崽而已,她后山多的随手可捉!“落儿落儿,这是本座特意寻来的极品酒浆,一同赏个月可好?”“...”赏月?没兴趣,月亮不天天在她头顶嘛?看都看厌了。“.....”某帅的人神共愤妖孽无奈,为什么他家未来的夫人怎么难追?有谁能帮帮忙?在线求急!!【宠文,女强,1V1,男主爱作死,药石无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