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67800000005

第5章 家规

“富不过三代”是中国富人阶层的千年魔咒。从古到今,很多家族似乎都逃不过这种命运轮回。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草根起家,治学、治家、治军、治国,都是一把好手,所以名高天下,官居极品。但家道越是兴隆,曾国藩越是心怀忧惧。为什么呢?作为读书人,他特别警惕孟子的一句话: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下》

泽,指的是名声、德望、财富、运道;斩,就是断的意思。孟子的意思是:即便品行再高的君子,传家最多不超过五代。

孟子谈到的这种现象,民间的表达更形象生动,叫“富不过三代”。曾国藩基于忧患意识,引用流传极广的俗谚民谣解读“五世三代”之说:

一代苦,二代富,三代吃花酒,四代穿破裤,五代宿街头。——民谣

父祖辈辛辛苦苦打拼,从窝棚搬进别墅,从农民工变成CEO,算是脱贫致富;到了第二代,还注意苦心经营,量入为出,所以保险柜里装满了地契文书、债券银钞,墙壁里藏得是黄金白银、珍珠玉石,成为富豪;到了第三代,富豪变成了土豪,子孙认为家有金山银山,吃不垮,喝不完,用不尽,所以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无所不为;到了第四代,不用说,只能返贫。穿的裤子,要么洞里见肉,春光外泄,要么破须飘飘,移步生风,特别像今天流行的牛仔裤;到了第五代,只能破帽遮颜过闹市,晚上露宿街头,成为丐帮的新生代接班人。

纵观历史,春秋末年的范蠡,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派传承人,三次积累起巨额财富,三次捐资散财,赈济贫困,成为天下闻名的“陶朱公”,被后人膜拜,成为著名的“商圣”,还被供上神坛,成了中国五大“财神”之一。但他的财富、品格、智慧没有能够传递给后代子孙。

两千多年后,红顶商人胡雪岩崛起江湖,成为巨富,也还算是忧国忧民,仁义行商。后来御赐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紫禁城骑马,恩荣无比。但如天财富,瞬间败亡,最后凄惨离世。

今天这样的家庭有没有?有。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超级富豪家族在不到三十年之内极速返贫。里面不乏商界大鳄、钢铁大王、地产老板、煤炭暴发户。

为什么发家容易传家难?为什么富不过三代?这些问题正是曾国藩苦苦思考和竭力避免的。曾国藩穿越历史,寻求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真正诀窍,就是要打破所谓“五世三代”的魔咒。很幸运,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发现,并不是财富本身有问题,而是人心、人性有问题。没有规范约束,人就会放纵心性,人生就会失去目标感和责任感。有钱就肆意挥霍,炫富享乐;没钱,就灰头土脸,自甘贫贱,甚至不要脸,不要命,拼死一搏,梦想再次暴富。

网络流行段子形象地把这种现象解读为:有钱,任性;没钱,认命。

石崇是西晋时期的首富,但惊天巨富一代而尽,还搭上了身家性命。

石崇是官宦子弟。父亲石苞,是当时的第一美男子,深得皇帝信任,官居太尉,家里从来不差钱。石苞死之前开始分家产。奇怪的是,石崇五个哥哥都分到了不薄的家产,唯独作为小儿子的他什么也没分到。石崇的母亲不服气,找石苞理论。石苞说:“你急什么急?我们这小儿子,从小聪明能干,他自己知道怎么挣钱发家!”

知子莫若父。正如他爹所料,石崇后来成了巨富、首富。但他的财产怎么来的呢?估计他爹投胎转世都想不到:抢来的。

史书记载:石崇担任荆州刺史,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兼军区司令员,既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还是最大的强盗首领。他抢劫使团,绑架客商,让自己登上了富豪榜第一名。[19]

有了钱干什么?任性。石崇和皇室成员、土豪们炫奇斗富,把极为名贵的蜡烛当柴烧——那时候的蜡烛都是从动物油脂里提炼的,不是今天可以批量生产的化工产品;后院美女数百人,全都穿金戴银,彩衣飘飘,像今天的“韩风”一样,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潮流风向;上一次厕所,所有的衣服都扔掉;客人来了,就让美女劝酒,劝不下酒,当场砍头,跟宰杀牛羊没什么区别。

任性的结果:本人被杀,母亲、儿女、妻妾无论男女老幼,满门抄斩。

有钱任性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有,还不断常态化。土豪嫁女,非要组建个劳斯莱斯车队,手指、手腕、手臂、脖子上金项链绕一圈又一圈。上亿家产,不到两代就折腾得一干二净,还负债累累。明明是城市贫民窟,一旦拆迁征收,上千万元补偿费到手,很多家庭就认为几代人吃喝不愁,孩子读书也没什么用处,放任子女飙豪车,进夜店,逛赌场,吸毒品,不到三五年,钱没了,人也废了。

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初五,曾国藩在济宁给他大弟曾国潢写信,提到了一个观点: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shì)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曾国藩家书》

祖先遗产中,最重要的不是金玉珠宝、田地美宅,甚至不是爵位荣誉,而是家规。凡是家道兴隆、世泽绵远的人家,凭借的不是一时的官位爵位,而是依托长远的家规;不是依靠一两个人的暴发,而是依靠家规凝聚人心,共同维持。

很幸运,曾国藩找到了破除“富不过三代”魔咒的诀窍。是什么呢?通过特定的规则约束人性、人心,使之归于正道,这是人类文明高于其他动物种群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隐形密码。

对家族而言,这隐形密码就是家规。

曾国藩所说的家规是什么?

家规,又称家法、家范、家矩,就是家族内部的自治规范,通过设立特定的行为规范抑制恶性,开发善性。

曾国藩认为,只有家规才能有效调控人性和财富之间的关系,家族也才能打破魔咒,实现财产的有序积累和有效传承。

与石崇的家族悲剧不同的是,很多家族成功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比如,浦江郑氏家族是中国有名的“孝义门”,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炊(chuī),前后长达360年。连天战火,朝代更迭,但江南郑氏却内守家规,外赴国难,在元代赢得了“一门尚义,九世同居”的官方赞誉。

郑家是如何打破千年魔咒的呢?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召见浦江郑氏后代子孙郑濂,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家家道昌盛,孝义和睦,到底有什么秘诀?郑濂想了想说,没有。如果有,那就是:“谨守祖宗成法”——没什么诀窍,就是认真遵守祖宗留下来的家规。朱元璋大发感慨,对左右大臣说:

人家有法守之,尚能长久,况国乎!——(明)郑崇岳:《圣恩录》

一户人家有家法家规可守,就能世代昌盛发达,何况国家!

这次对话产生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家法影响了国法。明代成为法治国家,来自朱元璋的法治理念,而朱元璋的治国策略,又直接受郑氏家规的影响;另一个是朱元璋对郑家以家规治家的典范性和影响力赞不绝口,亲赐“江南第一家”匾额,还礼聘郑家子弟担任皇家讲习官。

郑家家资巨厚,绝对是大财主,放在今天,上福布斯榜、胡润排行榜绝对没问题,能够代代相传数百年的奥秘就是:用家规约束心性,规范行为,抑恶导善。比如,家族子弟不到三十岁不得饮酒;出门拜客办事,二十五岁以下三十里以内只能步行;平时只能穿布衣麻履;不得攀比斗富,不得嫖娼宿妓,不得下棋赌博,不得看戏听曲。

总括来看,凡是有家规的人家,对人性和财富关系都有着极为理性的认知,致力于破除人性中的魔性,破除财富的魔力,让人性和财富处于一种合于道义的互动状态。

具体措施有四个方面:

第一,矫性,也就是矫正性情。古人认为,人禀天地之气,既有善根,也有恶性,只能通过特定规则才能化解戾气,开发善性,孩子也才能趋于正道。否则好逸恶劳,小时好吃懒做,长大贪钱贪色,如荒郊野草,斜七歪八,贪婪暴虐的本性一发不可收拾。

古代家规中有两个著名结论:一个是“三岁看老”——从小孩三岁时的表现就大致知道这户人家家规、家教如何,这孩子未来品行和命运如何;另一个是“慈母败儿”——母亲一味骄纵孩子,必然断送孩子一生。

这既有草根阶层的经验总结,也有皇家教育的惨痛教训。

北齐后主高纬的弟弟琅邪王高俨(yǎn),聪明绝顶,深得父皇和母后的钟爱。哥哥当了太子,弟弟什么待遇都要和太子看齐;哥哥当了皇帝,他看到了进贡的冰块和时新水果,回到宫殿就大吵大闹,说:皇帝都有,凭什么我没有?到了十几岁——

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nǐ)乘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骄狂无礼,从衣服到用具,再到游乐项目,什么都要和皇帝哥哥享受同等待遇。[20]最后任性、骄狂到什么程度?他认为宰相不听话,居然敢杀掉宰相。

后来,这位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被职业杀手残忍杀死,四个遗腹子生下后,也全部被处死。

琅邪王死之前拼命喊叫,要见哥哥和妈妈,这说明他并没有长大,还仗着父母的恩宠,还属于撒娇任性的年龄。

父母的娇宠断送了琅邪王年轻的生命,还死得特冤、特惨。颜之推有感于琅邪王身为皇子,却没有家规约束,专门将他的悲惨遭遇写进《颜氏家训》,作为经典个案教育子女。当然,他谴责的不是琅邪王,而是他的父母。

第二,正心。要求子女对财富要持守正确的认知、采取正当的手段。

如何对待贫穷?范仲淹传递给后代的经验有两个方面:

一是忍穷保身。范仲淹幼年丧父,算是一穷二白,度日艰难。今天有个成语叫“划粥断齑”,讲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每天晚上熬好粥,冻起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把野菜切成小节,撒上一点盐,这就是菜。[21]忍穷、耐穷磨炼了范仲淹的坚强意志,锤炼了他的良好品格。为人清正,为官清廉,既赢得了良好声誉,也免去了无数的灾难。所以,老年的范仲淹不无得意地教诲子弟们说:

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宋)范仲淹:《诫诸子书》

我这辈子风波不断,就是因为能够忍穷,所以才免去了灾难祸患。

二是俭素持家。身登高位的范仲淹制定了严格的家规,比如全家的饮食标准有一条:“食无重肉”——没有客人,桌上只能有一道荤菜,有生之年从不违规破例。

如何获取财富?范仲淹的原则是:取之有道,绝不收受不义之财。范仲淹穷困不堪的时候,有个术士据说懂点铁成金之术。术士生了急病但孩子幼小,在生命垂危之际,把两锭白金和炼金秘方交给范仲淹,说一锭白金留给孩子,另一锭白金和秘方归范仲淹,但孩子就托付给范仲淹照顾了。这白金固然值钱,但最值钱的是秘方,今天叫作技术秘密,是知识产权。但范仲淹将白金和秘方全部密封,等术士儿子长大后,完璧归赵。

矫性、正心,解决了这些对待财富的心理取向,那具体的行为规范怎么来对应呢?接下来就是第三,立身。没钱是否就认命?身处卑微是否就自甘贫贱?今天很多贫家儿女声称大学毕业即失业,放弃高考,放弃大学,不断融入向下竞争的恶性生态圈。所谓向下竞争,这是学术语言,通俗地说,就是当生存资源有限,人们就会无视道德法律,本能的反应就是攻击同类,掠取食物。

而范仲淹认为,命由己造,运由人兴。穷人家的孩子不能因为贫穷就自暴自弃,甚至为非作歹,当然也不能一辈子忍穷耐穷,还得积极努力,脱贫致富。怎么脱贫致富?两条路:要么习劳,辛勤劳动;要么力学,勤奋求学,都能改变命运,这才是正确的立身之道。

有钱是否就任性?不行,要守之以法,用之以义。

先看守之以法。唐中宗时期有个县令叫李恕,他家的家规《戒子拾遗》有个规定:凡是子孙参与赌博,浪荡家产的,就砍下一根手指头。这确实很残忍,也违背人道,按今天的观点,还侵犯人权。但李恕怎么解释的呢?

忍痛伤心,折一指足以保一门,所全者大,故不隐也。——(唐)李恕:《戒子拾遗》

砍下子孙的手指头,子孙忍痛,父母伤心。但一根手指头可以遏制子孙辈任性挥霍,保全整个家族,所以明确写进家规,毫不隐讳。[22]但砍手指头这种行为今天不行了,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再看用之以义。具体来说,就三个方面:奉亲、赡族、济世。宋代公务员都是高薪,范仲淹一家几位高官,生活节俭到极致,那么剩下的钱到哪儿去了?除了奉亲养子——上报父母养育之恩,下尽抚养子女之责,既没放贷生息,也没投资获利,更没有藏在坛子里,埋在树根下。他家的钱就两个去处:一个是设立义庄,专门救济家族和地方的贫寒家庭,这是赡族、救贫;二是创办义学,救贫只能救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还必须脱贫。义学就是专门解决家族和老家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走上脱贫之路,这是济世。

范仲淹信奉的是儒家的推恩理论,将爱心、感恩之心从父母推及家族,从家族推向社会。他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传给子孙一种智慧:善于处穷,习劳勤学,必然能致富;善于处富,推己及人,必然能免祸致祥,不仅自己家族发达昌盛,还带动一个地方的道德净化,社会稳定。

范仲淹是仁者,也是智者。所以,当无数家庭感慨“富不过三代”的宿命,范氏家族却兴盛发达近千年!

第四,应世。在人性和财富关系上,矫性、正心、立身的问题解决了,处世的基本原则自然就明确了。

比如交友。历代家规无一例外地禁止子弟和两类人相交:一是啃老坑爹之辈,任性浪荡,挥霍家产;二是心中眼底全是金钱的势利之徒,有钱就酒肉兄弟,没钱就一拍两散。

比如婚姻。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被称之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都在家规中要求子弟保持寒素家风,对富贵豪强人家坚持不结姻、不结缘的原则。他们担心的是什么呢?这些人家子弟有钱就任性,无钱就认命,有钱就当土豪充大爷,无钱就卑躬屈膝当孙子。这类人进了家门,不仅乱家规,败家风,还会给家族带来无穷无尽的后患和隐忧。

这是士大夫家族的古老传统。宋元以来,浦江郑氏的家规对缔结婚姻有专条规范,其中一大原则就是:不得与豪强之家议婚。理由很简单:这类人家一般没有家规约束,有钱有权有势,一脸土豪气,满身铜臭味,一旦到家,不是鸡飞,就是狗跳,绝非佳偶。

比如做官。《郑氏家范》明确规定:子孙做官不得贪赃枉法,辱没家族名声。否则,生则削谱——从族谱中消除姓名支系,死后不得归葬祖坟。在古代,这是最严重的精神震慑和伦理处罚。总括宋元两代,郑氏子孙高官显宦近50人,没有一个因贪赃枉法而罢官入狱。

由此可见,家规是解码“富不过三代”魔咒的不二神器。很多像石崇家族那样因为家规的缺失而灰飞烟灭:因为父辈没有教诲他们如何对待人性和财富的关系,只好放纵心性,“富不过三代”是宿命,是必然,而范仲淹家族、浦江郑氏家族却能通过家规,破解人性密码,破除财富魔力,矫性正心,所以千年不衰,万古流芳。

一个家族能否富过三代,不仅影响一个家族的命运,还会直接影响天下的治乱,民族的兴衰。从这个意义上讲,家规不仅是破解千年魔咒的终极密码,还是中华民族的无上瑰(guī)宝!

同类推荐
  • 茶之书

    茶之书

    冈仓天心以一己之力,纵横捭阖,为我们阐释了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茶道文化所蕴含的美妙意境。——《纽约时报》在所有讲述茶道的书中,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冈仓天心的著述不仅是空前的,今后也很难有人超越他。 ——《东西》杂志我们可以欣赏日本茶道的美,我们可以共同品味艺术殿堂里的人类思想与艺术的精华,然而,当冈仓天心满怀深情地守护“大和之心”时,难道我们不也应当好好守护我们的“中华之心”?——蔡春华(学者,冈仓天心研究专家)《茶之书》,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书,能让日本人以及东方人认识自己的文化。——李长声(学者,日本文化观察家)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谈判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谈判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教你如何谈判成功:谈判人员的交流技巧、通用的谈判技巧、谈判桌上的基本策略、标准谈判手段、反击对方的手段、遇到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等。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 妈祖文化三十年

    妈祖文化三十年

    本书分引领篇、弘扬篇、传播篇、交流篇四部分。通过对30年来妈祖文化发展历程中许多亮点、要点、重点的深度记述,提炼该阶段妈祖文化发展过程所留下的闪光记忆,探究其深层的意蕴和内涵,并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走向。
  • 小窗幽记(中)

    小窗幽记(中)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热门推荐
  • 灵虚道祖

    灵虚道祖

    万千洲域,各显神威。神域凌天战神显神威,煌煌之威不可触。武域之内武帝之威,一枪破苍穹。南蛮之地,万墓之主无人识。魔域之主万法神通,震天慑地……灵墟道祖,无量法则。震天慑地,洞灭虚无。吾愿掌苍穹之灵,灭万世之妖。
  • 不死新娘

    不死新娘

    前世,心爱的女人杀死他的父亲并另嫁他人,他死前许下毒咒:他要她永生不灭,孤独终结之日,魂飞魄散之时!又因拒绝投胎,他被五殿阎罗一脚踢进了轮回眼,没有喝孟婆汤的程闻度,阴差阳错地拥有了两世的记忆!今生,他腹黑而诡谲。当程闻度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个已经活了427岁的女人,她替他扫清障碍,为他违背天命不惜数次越界,而他送给她的礼物就是一场婚礼!当你命不久矣,活下来的唯一方法就是娶了你的挚爱并看她死去,永无轮回。你还会让她做你的新娘吗?
  • 原来你还在,谢谢你还在

    原来你还在,谢谢你还在

    如果说那时他没有握住苏筱的手是他一生最后悔的事,那么当她回头看他时,是他一生最幸福的事。也许那时握住她的手就没有后来那刻苦铭心的回忆了......只要她偶尔回头看看就足够了,只要还能握住她的手就足够了。苏筱,一辈子的的你一人足矣,追求奔跑,还好你停下来休息,还好你还在.......她不愿向我们敞开心扉,伪装的倒是开了不少,真的想要让她打开那扇.....却带上锁,而且还锁上加锁,也许别说钥匙孔了,那扇门可能连门把都忘了按,纯粹是个傻孩子。他说:那就强行撞开。他说:得你一人足矣。他说:没有抓住你的手是我一生的遗憾....他说:苏筱,放过自己....也放过我...他说:原来你还在,还好你还在。
  • 我最恨的人

    我最恨的人

    轰隆轰隆的雷声无情地将天空撕开一道口子。地面上一辆红色的跑车疾驰而去,紧跟着的还有四五辆黑色的轿车。“该死关键时刻掉链子”上官逸爵愤怒的说“安安看见那边的假山了吗?”我说“看见了四哥”.....
  • 神仙爱上我

    神仙爱上我

    神仙菲鸟遇见小偷余鱼又会发生一场怎样的爱情故事?苹果521验证真命天子,带着昆仑宝镜穿越时空,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揭晓!
  • 冰雪公主的腹黑未婚夫

    冰雪公主的腹黑未婚夫

    沐紫嫣,堂堂沐家大小姐,才貌双全,家室显赫,居然被被逼婚?说出来都没人信!而且,结婚对象居然是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陌生人?好吧,在这个未婚夫面前,沐紫嫣承认自己输的很惨:打又打不过,还动不动玩儿扑倒,骂也骂不过,还动不动玩儿各种咚,床咚,壁咚,地咚,样样在行,天呐,还有没有天理了?
  • 血耀苍穹

    血耀苍穹

    光明与黑暗的结合,光明之子和黑暗血使打破西界自古以来的规则,所诞下的混血婴儿,在母亲耗尽生命的保护下,来到了神秘的东方开始了新的征程。入宗悟道,斩妖除龙,翻覆东域,勇闯西界,在伙伴们的帮助下,纵横东西两界,在追寻自己身世的同时,也渐渐发现了隐藏于东西两界的秘密。道力,圣力,魔力,撼天动地唯我身之血力;亲情,友情,爱情,从未改变的是我心之真情。瞳之所向,心之所往,剑之所指,血耀苍穹!新书求推荐,求收藏~~~小白努力写文,保证不TJ不忽悠,给大家呈上精彩的文字~o(∩_∩)o~求支持~
  • 庶女的宠妃升职记

    庶女的宠妃升职记

    好好好!她是草包!好好好,她是怪物!好好好,她是废材!好好好,她不是人————哎哎哎,不是人个屁呀!真是越来越过分,她之前懒得与人争论与人抢夺,不是他真废物,而是她懒得与人争啊!现在好了,好爬上她头顶?不好意思,姐今天,要开始戒懒了。
  • 妖警事件薄

    妖警事件薄

    这个世界,很大。
  • 普希金诗选

    普希金诗选

    多年的流放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也有更多的机会游览祖国河山,抒发自己的郁闷的心绪。但同时他也绘制了一幅幅祖国山川的瑰丽的风景画:广大的乡村,浩瀚的草原,茂密的森林,静静的顿河,雄奇的高加索群山,自由喧腾的大海,南方迷人的夜晚,北方漫天的风雪……在它的作品里,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无怪当时就有人说,读了普希盘的诗,俄罗斯人的压抑的感情仿佛才得到了解放,俄罗斯人仿佛从普希金的诗中才以识了自己伟大的祖国,认识了祖国的美。这至少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