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5000000019

第19章 尘土莫寻行止处 烟波长在梦魂间 (2)

做文章如此,而做人亦是要这样,我们不光有自己行事的方式,我们更有在花草天地日月光华下行事的背景,在做美人之前先做一朵桃花,我们的人生自有桃花的芳菲,而能桃李花开覆井栏,朱楼落日卷帘看;在做才子之前先做一株翠竹,便多得一些竹子的逸清,而能狭径花障迷,闲庭竹扫净;在做一个相思人的时候,就先把对方看做一坛青草,便能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垣的金文的画意是用土围成一圈就成墙垣—— ,小篆围得更是漂亮—— ,像那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圆楼。相同意义的“墙”字里,小篆是 。这个啬部首的甲骨文是 ,意似粮食收入谷仓形,“来”字头是小麦,“回”(lǐng)是仓库,所以“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

垣总给人感觉是正襟危坐的,该是那皇宫大院,该是那高府深墙,所以它又成为官署的代称,掖垣一词便指皇宫的旁垣。杜甫在《春宿左省诗》里,写自己在左省这个中央机构值夜时,望见宫墙之上风景里的几分旖旎:“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宫墙里开放的花朵依依隐入傍晚渐渐暗下的光线之中,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啾啾私语飞过;夜空里群星光临照耀千门万户,而月近天庭,所以沐浴到的光也更多;值夜的自己辗转睡不着觉,听见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又听那风吹檐间的铃铎声,就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心里不安,多次探问夜漏几何?

在皇宫墙垣下,诗人杜甫因“月傍九霄多”的激动而兴奋紧张得无法安睡,而小家小院的墙垛则多了些人间的风情,让苏轼呆在墙外怔怔地想半天,想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无缘之情——“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疆的金文很复杂 ,现在的简化字仍然跟远古前的这个金文差不多。两个田三个横线表示田界,弓是丈量划定田界的工具,这个疆只与土地有关,所以加了个土字托底。

拓土开疆,经天纬地,这就是中国文明的发端。

每一次与外族的打仗无一不是为了疆界,一个国家的疆界就是这个国家的战场,也就有了英雄喋血疆场的抱负。

耿的一曲《塞上曲》说的就是在国家之边界的疆场生活,即使平安亦难掩生命难全的忐忑,即使战事消停亦难抹心中那一痕血迹——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塞的甲骨文是往洞穴里塞东西,到了小篆 塞的东西就更多,就像灶台里塞满柴火的样子。

塞本义是阻隔、堵住,后来就引申为险要之处而有阻隔之用的要塞、边塞。当长城被建造用来阻隔外敌的侵略后,那长城之外就被称为了塞外。辛弃疾一曲著名的《破阵子》将浩然之气赋予了塞外之险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塞外是英雄拔剑而立的地方,是思妇殷殷期盼待归人的远方,是不归人埋骨扬灰的最终归处。

我曾数次到过古长城塞外之地,那长城早只剩一逶迤黄土包,多少人喋血在此,多少人青春埋尽,多少匹黑马在此啸西风,而最后曲终人散,亦不过剩一抔长土,成中国文明长河里多少代人青春的坟墓热血的丰碑。

埋的甲骨文,把牛埋到土坑里,那些小点表示纷纷扬扬的土落下来。到了小篆 就变成指狸这种小动物埋藏在草丛里,瞪着大而美的眼睛,越过草间窥视你。到了楷书则意义明确,直接用“土里”表示成“埋”。

古有埋玉之典故,意思是埋葬有才华的人。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的《伤逝》里云:“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你庾亮仙去了,就像玉树埋于泥土里,让人情何以堪!

又有那英年仙逝的才子陆云公,让人哀悼他:“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

这些悼亡的赞美很美,人虽然被埋了,却出这埋美之语,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美在不经意之间,在拐角之处,就撞见桃花芳菲。

尘土莫寻行止处烟波长在梦魂间至的甲骨文 ,飞到此地,而为至。李峤有诗:“羽客乘霞至,仙人弄月来。”说的就是这个画意。又有诗云:“结友一言重,相思千里至。”——千里之外的相思突然之间扑楞楞飞到眼前,相思之切,如雾中寒雁至,然后“沙上转蓬轻”地停在你的心中,当相思已过时,还留蓬蒿轻轻地摇动……

老的甲骨文是一个老人扶杖而行,那蹒跚而行的背影后长长拉着的是无声的岁月。

在中国古代六十曰耆,七十曰老。《管子》云:“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到了老的时候,一切美好都已成了回忆,一切的过往都似水非水,似月非月,都是一弯水底月影,一行月下水痕,而面对的未来却是步步进入暗无天地。

这是一段绝望的等待,等待上那一道奈何桥喝一碗忘川水,然后把这辈子爱到骨血里的人忘成灰烬,把这辈子辛苦经营来的人生忘成前世,把这辈子努力实现了的理想忘成虚空,把自己的身体忘成魂魄……

老亦意味着博大的爱,所有的爱到得这白首时候也就接近了尽头,所以老人之爱有着不能企及的高度,那曹操杀了杨修后,见到他的父亲杨彪,问他为什么这么瘦,杨彪说:“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此话让人潸然泪下。

又有两个人从陌生人到爱人到爱到白头偕老时,这爱就成了亲情,亲情之大,及天及地。亲情的爱,由上而下,这种由上而下的爱如水流长如山高深。

孝是指子女对老人之爱,是由下而上的爱,中国的文明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礼记》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

——孝子容貌敬慎,如执持玉之大宝,如小心奉盈满之物,一个心里有孝爱的人亦会显爱于颜容,显爱于气质,好人有好色。

在孟子眼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中国文明的最高理想,对老有孝对小有爱的文明的精神,才能让这个文明能够在每一个人身上承上启下,维系文明的脉络更新换代。

这种孝爱就像金文 一样,就是一个孩子伸手扶助老人的高度。不过以前中国所强调的孝爱里,这伏在孩子头上的更像是压。而小孩子的“子”的形象则是 ,是一个孩子张开双手扑向父母爱的怀抱。

相传,在文明之初,舜对父母之孝的原则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不陷父于不义。

后来中国文明所行之孝里在实践着老吾老的境界之时,却逐渐收紧而成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绳索,渐渐地形成了鲁迅说的中国的旧见解:“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牺牲,自己无力生存,却苛责后者又来专做他的牺牲,毁灭了一切发展本身的能力。”

但是,生命的继续乃在于发展,譬如那进化的路上,单细胞动物有内在的努力,积久才会繁复,无脊椎动物有内在的努力,积久才会产生脊椎。所以鲁迅说:“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

中国文明在前期岸夹桃花锦浪生的奔腾之后,进入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境地之时,从家庭开始乃至整个文明,总是在回望,那回眸绿水波初起的时刻,自己的前行渐渐地凝滞,而绿波芳草暂停舟,渐渐失去了万水夭夭泄为桃花溪的生机浪漫。

所以,鲁迅在谈论《我们怎样做父亲》的时候,才提出为人父母的正道:“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但是,叛逆的青年们却又矫枉过正,中国文明经历过几次运动之后,我们不仅推翻了父母的权威,也推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碑。我们将这潭深千尺的桃花水冻结在了冰山之地,而在其脚下另开辟了与全球现代文化相差无几的人工大运河,滋养中国大地上的生灵。曾经风撼芳菲满院香的中国文明,只能化水成云,化云成雨地远远袭来,润泽每个中国人的衣钵。

行在这同样的柳堤芳草径上,梦却断在了辘轳金井边,我们只能见到人工的匠气,而再不见中国文明里的艺境、天女散花般的浪漫、凝石成玉的时间的厚度。

现在的孝字,落到现代的家庭里,依然一样的形状,却是不一样的意义,已经变成子女对父母的爱,再高也高不过举手之高度。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中国家风 家训 家规

    中国家风 家训 家规

    家国一体,家国同源,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家风、家训、家规在岁月的积淀中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本书以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治家家书、家训、家规中的格言、俗语等为引子,以一个个历史小故事展开说明,用一段文字进行评述,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体悟古人的家教风范,从而获取有益于当代家庭教育的精神滋养。家风、家训、家规,是千百年来先贤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并弘扬它们,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 聊斋志异全鉴(典藏诵读版)

    聊斋志异全鉴(典藏诵读版)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 大盆地生命的记忆:巴蜀文化与文学

    大盆地生命的记忆:巴蜀文化与文学

    本书立足于全球化浪潮荡激下中国文化的坚守和再造,主要以人类文化学、地域文化学的视角。梳理巴蜀大盆地生命产生以来,在物质、精神创造上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并于中揭示大盆地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生命记忆。同时把巴蜀文化文学历程中一些重要时段和重大现象置于当时全国乃至于世界格局中去透视,从考古、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揭示文学的发生发展诸多动态原因,透视人类精神活动及其外化表现的一些规律,以此思考中国文化与文学盼重构和未来发展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冥剑太子妃

    冥剑太子妃

    我有玲珑酒一壶,山月为枕,薄露作被,温一壶往事,与你共浇杯。……人的一生是万里河山,来往无数过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改他江流,有人塑他梁骨,大限到时,不过立在山巅,江河回望。再轻唤一声:“这一生不能与你同生,能与你同死也不错。”
  • 核心重构

    核心重构

    纪元2217年,量子技术达到新的突破。虚拟现实技术得到彻底的革新。岗元教授发明了将人脑与系统建立联系的量子信息通道。此技术将人的体感信息与量子系统建立连接,达到使人的意识传入游戏系统的技术。纪元2219年,各大虚拟现实游戏公司成立。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款量子虚拟现实游戏《CoreReconstruction》由知名公司BlackPhaseSet,中文名·黑相集所运营。在《CoreReconstruction》中玩家可以通过思维进行游戏数据转化从而构造自定义的游戏世界。但因为人脑思维能力要求远远高于正常人水平,想一个人构建虚拟的游戏世界难以实现。所以便成立了专门针对构造为游戏提供世界核心的的相关公司。但前不久,一个虚拟游戏世界的服务器发布引爆了整个虚拟现实技术的焦点,一个网名为rainyseason,中文·雨季的人发布了服务器【Strator】中文·斯特拉托尔,据说此服务器是由rainyseason一人所构造。于2219年3月8日与BlackPhaseSet达成协议收为其名下所运行的服务器,从此没有了雨季的消息
  • 异世茶师

    异世茶师

    叶子说:自身的命理不可违,但也不意味着认命!一边是暗界荼城王族,一边是在人界暗生的情意。身负维护空间和平的使命,究竟能不能强大到使命与情意双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行有常

    仙行有常

    淳朴少年,身具怪异灵根,于无助无望间,偶得意外机缘,踏上茫茫仙途!从此以后,历经仙路风雨,见证道途悲欢,成就无上仙道,诠释仙行有常!一路走来,屡有仙缘奇遇,不乏热血豪情;梦想奋斗成功,诸般历程兼备;亲情爱情友情,各种真情无缺;心中更有誓愿,不做一人孤仙!
  • 庶难从命

    庶难从命

    她是一个庶出的小姐,错信喜欢的人的谎言,让她命丧黄泉。然而老天却让她重新回到了三年前,重新活了一次,她会如何选择?
  • 朱墙绿瓦

    朱墙绿瓦

    这深宫之中埋葬了多少女人的性命啊!平行世界中的不同故事。
  • 重生之强势修仙

    重生之强势修仙

    叶雨泽前世因一群仙尊联合手来陷害他,落入凡间重生在他前世20岁那年顺便报复前世曾经羞辱过他的人他前世的女友是个拜金女为了和泽俊兰在一起毁了他整个人生但这一世他来复仇了
  • 战燃之魂

    战燃之魂

    麒麟悬崖部落被青龙青云部落血洗,仅存一少年,少年想救,但没能力救,被打晕。披上黑袍,戴上黑帽,隐匿在黑暗之中,仇视着青龙。
  • 秦苏志

    秦苏志

    甄情为了解除秦苏小的禁制,亲手献上自己的心血,请求楚意为她医治。国师佚文为挽救凤元,过度窥探天命而化作婴儿完成返璞归真.......逝去的灵魂将被人铭记,活着的将会带着逝者的希望努力生活,而秦苏小等人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