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9300000038

第38章 史观的偏激与限制(2)

同时,他提出“直寻”的概念,要求诗人对事物之美有真切感受,并以自然明朗的语言加以表现。强调诗歌语言“音韵铿锵”,自然流畅,这对后来的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影响很大。韩氏谓其“殊无哲理”实为片面之见。况孙过庭致于书学,而钟嵘他类于诗歌,譬如歌唱家之于相声家,风马牛不相及。且同一门类,艺术造诣相当之人,若以客观、公允、科学论,亦是不可比的,只能说你收之东隅、失之桑隅,我失之东隅、收之桑隅而已,诗史上的杜甫与李白足以证之。

四说刘勰。他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上第一个有庞大体系的理论家。他在《文心雕龙》中认为,人对于外物的审美观照是一个物我交融的过程,“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其情感融入审美对象,由对象产生兴会,获得审美感受。作家心际之审美活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时间、空间上拥有了相当的广阔性,可以突破直接经验之限制,这种审美观要比孙过庭的美学观轮廓得多了,其影响也深远得多了。而且,对于独立的各艺术门类都有涵盖性和包容性。况刘勰首开“意象论”之先河,成为其后品评中国各类写意艺术作品优劣之“玄机”。鉴于韩氏评判刘勰颇感碍口和羞色,限于篇幅,笔者不再赘言。

由是观之,韩玉涛先生谓在当时哲学上顾恺之为“矮人”,谢赫“也不行”,钟嵘“殊无哲理”,就是刘勰“也差一些”,这样的论断是十分错误的。美国著名艺术史学者阿诺德.豪塞尔在其名著《艺术史的哲学》中说,从艺术史的研究上,一些理论家往往从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来演绎艺术的发展过程,不是把艺术当做哲学的附庸,便是把艺术变成一堆缺乏内存联系的材料。豪塞尔精辟的见解,无疑是对有如韩玉涛先生这样偏好妄断错误观点的有力回击。

《书后》第三部分,可以说是此文之余波。韩先生似乎在给他本人的文章设计了一个豹尾。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唐代书史研究的尖端,不是颜真卿,从北宋苏黄以来,颜真卿备极哀荣,走尽了红运。吃香的,恰恰是他的“吏楷”,而唐人对此,是不理会的(参拙著《大唐草书歌注》)。可以说,颜楷,是封建后期书法的正宗,是理学时代书法的正宗,就是说,其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审美价值,它是与万恶的理学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对这个庞然大物要分析……张旭问题解决不了,颜真卿还会继续尸位素餐。苏轼那么聪明,在张旭与颜真卿的研究方面,也数祖忘典,瞎说一气。

这里,韩先生犯了一个和前面类似的错误,即扬此抑彼。对颜真卿的评价,历来褒多贬少,且是肯定其艺术成就的。笔者尽管和韩先生所说的一样,赞同韩氏“中国各类艺术中最自由的、最写意的,莫过于狂草了”的审美观,但笔者并不否定有艺术价值的一些楷书,若按韩氏论断,他否定颜真卿、赵孟頫及北朝碑版(这在两文中态度是明确的),那么,韩先生是否能拿出一部像样的书法史让大家瞧瞧?至于后学者取法谁人谁帖,还望韩先生予以指点迷津。

在笔者对书法的研究中,曾彻底抛开柳公权的政治因素,将柳字偏旁裁下来,另贴于同旁字之上,发觉丝毫不损伤柳字之结构与比例,也可以按诗文集字,亦不影响柳字之“筋骨”,这样的挪移和重新组合能不伤柳楷之精神,可见其艺术性之弱。柳字之艺术性几与美术字等同。相反,颜体则不然,用同样“制作”的办法竟得不到一丝相同的结果。细品之下,颜体于一点一画虽坚正匀静,但颜字能“随字形异”,字之手足敢于变“异”,在有限的楷书“界内”能做到从“字”到“画”的无定式化合。难怪在颜体这块艺术领域内,走出了苏轼、黄庭坚、何绍基、刘墉等大家,从颜体变异而出的书家更是不计其数,而习柳能成为书家者则无一人。因此,韩氏没有理由去否定颜真卿,学术领域一切无根据的立异之说,必成悖论。

至于韩氏说唐代书法“尖端”不是颜真卿。他在此文中虽未指明是张旭,但从行文及推崇张旭的程度可知,他认定张旭为唐代书法的“核武器”。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怀素为狂草最高水平,这不是笔者唐突造次,是张旭的学生,怀素的老师颜真卿及李白、韩偓、窦臮、许瑶、朱长文、贯休等人所默认的(参拙作《“以狂继颠”“真颠”考释》)。韩氏所谓“(颜真卿书)它是与万恶的理学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照和学术文风,其指向是十分恶劣的。理学,不是万恶不赦的,这里不论。

颜字(不指人)究竟在理学那儿遭受到了什么流毒?文天祥为了保持民族气节而自杀,那么,他的书法是不是也会自杀?这种没有丝毫联系的断语,竟能出自一位文化学者之手?出现这种学术心态失衡的原因,完全是作者主观感情的介入(这和下文中所涉“碑”是清代异族统治下清代小学的“附庸”妄论一致),读其文分享不到清真的学术气,还真让人悲哀!恕笔者不敬,文中对苏轼“数祖忘典,瞎说一气”的评价,加于韩先生头上,委实很得体。

无独有偶,在《风骚》文中,刘正成先生出引韩氏观点又有如下盲见:韩先生对清代书法的批评是十分激烈的,他在盛赞傅山、郑板桥、金冬心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攻击康乾二帝推崇董、赵所造就的“馆阁体”,“乌、光、方”“没有个性”,使“书法的生命,岌岌可危”,于是碑学兴起。他认为,清代碑学是“在异族统治下畸形发展的清代小学”的“附庸”。他认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提出“卑唐”“备魏”,甚至比包世臣“窄小得多了”“在十几个南北碑中翻来复去,终于没有构成他的体系”“碑学所造就的,是一批奴才……”关于碑学的理论性建构,可以说自傅山“四宁四勿”说便露其端倪,郑板桥、金冬心尾随其绪,并付诸于实践,直至阮元《南北书派论》《南帖北碑论》的诞生才始豁然。

从碑学的兴起和对帖学的碰撞与交融,才实质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美学意蕴,这是古代书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变革,也是书法艺术更深层次的推进与飞跃。

韩先生一方面礼赞郑板桥、金冬心(他们的书风都属碑系的),另一方面却在否定碑学。从书法艺术的表象上来观照,韩氏是没有错误的:郑板桥、金冬心在书法的承传上所表现的叛逆精神与创造价值可歌可泣,但是,郑、金二人在书法理论上虽然没有呐喊“尊碑”,但他们的书迹已比较早熟地通过创作意识融合,把自己“尚碑”的审美意志纳入其中,这是韩氏没有看到的,由是而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

碑与帖的争论,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学案,历经数百年直至现代才有了客观、公正的定论:碑与帖,是构成中国书法艺术的两类同等重要的艺术元素,偏向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从有清一代以来的书法艺术实践就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设若韩氏“碑学造就的是一批奴才”之说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完全否定伊秉绶、邓石如、康有为、赵之谦、于右任等书家的艺术成就了,继而可以彻底或者至少三分之二地否定当代书法的发展了,斯如此谬,不知诸位读者发何种感想?

韩氏说碑学是“在异族统治下畸形发展的清代小学”的“附庸”,这个结论是韩氏不谙史学和艺术史观的浅陋之见。事实上,清代统治阶级倡导的朴学思潮,营造了有清一代浓烈的学术氛围。梁启超先生早就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评价过了:自康、雍以来,皇帝都提倡宋学——程朱学派,但民间——以江浙为中心,“反宋学”的气势日盛,标出“汉学”名目与之抵抗。到乾隆朝,汉学派殆全胜……露骨地说,四库馆就是汉学家的大本营,《四库提要》就是汉学思想的结晶体……也可以说是:朝庭所提倡的学风,被民间自然发展的学风压倒。

这个评价是很有见地的。在这期间,金石、碑版的相继出土,助长了考据学的思潮。阮元、包世臣等一大批汉学家则在训诂、校勘和整理资料的同时,则捕捉到了“碑版与书法”这一充满内在联系且不可分割的审美艺术命题。这一发现(提倡),就足以奠定阮元、包世臣等人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因而,“异族”统治时期非但没有从政治指向上阻碍住考据学的发展,却从夹缝中意外地健壮了书法,加速了碑学体系构建的步伐。可以说,在近现代书法史上,简牍书风、敦煌书风、砖文等书风的兴起,都与碑学建构所阐释的启蒙作用是分不开的。“碑学——异族统治——清代小学的附庸”,只能说明作者混淆了政治与书法艺术的界限。关于碑版,对于朴学家来说,吸收的是文字意义(小学史料);对于书法家来说,吸收的是充满了丰富意味的汉字结构之美。这种价值取向,次序上绝不是同时吸收,而是双重意义上的汲取。故而,韩氏之谬说完全是在混淆了史学与书法概念界限之后的虚妄之论,是站不住脚的。

综观《书后》及《风骚》两文所涉问题可知,韩玉涛先生的论断是极其偏颇的。他奢望不顾史实地立个惊人之论,这有失学术规范,也有违学术良心。在当代的书法情境中,他还期冀帖学一统天下,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他对书法浮泛的审美感受及史识上的欠缺所导致的偏激妄断,必将有误读者。笔者草草撰此拙文,或有不当之处,祈望广大读者指教。笔者始终相信,举凡能洞察艺术之道理者,皆在于真诚,而非学位。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服装设计漫谈

    课外雅致生活-服装设计漫谈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音乐之最

    音乐之最

    本书由98篇短文组成,介绍了许多情趣盎然的音乐知识和意味深长的音乐史料。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 如何听爵士

    如何听爵士

    爵士乐的精髓何在?我们该如何品鉴大师级的演奏?即兴演奏就是随意发挥吗?为什么听、如何听、听什么、听谁的,有关爵士乐的种种疑问,你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美国杰出音乐史学家、资深爵士乐评论家特德·焦亚在本书中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赏乐之道,他从爵士乐的核心谈起,扩展至爵士乐的结构、历史、流派、名家赏析,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听爵士”,只要用心聆听,定能深入爵士乐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揭示其魅力所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搬龙师

    搬龙师

    十年前由于我的任性,选择了离家出走。然而就是这一次离家出走,我的整个人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加入这个职业我不知道对我是好是坏,至今我也没有能想明白。但是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十年后,我决定把我的经历在这里叙述出来,如果你胆小,小心被吓死。如果你胆大,小心被吓尿!
  • 希望之剑牙狼

    希望之剑牙狼

    从上古开始,人类就被笼罩在“黑暗”中,直到将黑暗斩断的剑出现,人类不再惧怕黑暗。
  • 万世秦疆

    万世秦疆

    作为重生的韩信,面对羞辱的裤裆,是钻,还是不钻?不想钻,怎么办,那就拔剑比划比划吧!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既然穿越了,这么悲催的韩信,我不做!兵精将勇,强弓劲弩,既然重生了,这么强大的秦国,我要了!混迹淮阴,远逃长城,北使匈奴,南安百越。面对残暴的秦二世,韩信果断举起了青铜剑!在陈胜兵临潼关的时候,随章邯出战,一步步成长为秦军统帅;巨鹿之战后,死守咸阳,等来的是刘邦项羽六十万大军……
  • 游戏它抢了我对象

    游戏它抢了我对象

    爆料一:影帝疑似已有女友!某顾姓男子:哈?什么女友,明明是我老……(被强制性闭嘴)爆料二:惊!影帝的女友竟是电竞小辣椒吱神!爆料三:顾影帝打游戏很菜!爆料四:跟吱神一起打游戏的顾影帝很菜!爆料五:顾影帝和吱神疑似出现感情危机?!……某林姓女子:姓顾的你长本事了?敢拔老娘网线?某顾姓男子:谁让你打游戏不理我的?你下次再不理,我就,我就,我就不交电费!某林:哦,那我去俱乐部打。某顾在线卑微:哈?那破地方有家里的电脑配置高吗?环境有家里舒适吗?网速有家里的快吗?有人给捏肩喂东西吗?乖咱不去,我给你把网线插上,我陪你玩。……【食用须知】随缘坑,短篇坑(毕竟我要打游戏的嘛小声逼逼……)小说风格会偏轻松愉快一点(主要我一旦沙雕起来自己都拦不住请不要对我的文笔抱有太大幻想(也就幼儿园毕业水平吧……)小说以全息为主,尽量少用AD(物理攻击)这类词,如果用到会加括号科普,所以看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再深入探讨一下……然后我个人对团队比较看重,会比较偏爱各有千秋,强是肯定的,但一枝独秀可能不太会写
  • 超级掌门系统

    超级掌门系统

    携带兑换系统,穿越仙侠世界,叶羽建立了一个最小修真的门派。招募天才当弟子,抓捕神兽充实灵兽园,种植仙田……财侣法地一个也不能少!踏破万界神魔,追求无上大道!
  • 31天新娘:冷枭的薄情毒妻

    31天新娘:冷枭的薄情毒妻

    他是神秘的黑暗人物,残酷腹黑,人命如草芥,却视她如命。她重活一世,只为讨回当年的债务。他如恶霸,抵死纠缠。“大哥,大嫂正在和别的男人在结婚。”教堂中,男人紧捏钻戒,阴鸷的眸光带着嗜血的愤怒,一声低吼:“把她绑过来。”“林小姐,你是否愿意嫁青阳先生为妻?你是否愿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不愿意。”她心脏狂跳,却直接掐断牧师的爱情宣誓。他眯起危险的眸,看向牧师,慢条斯理:“没关系,你继续问,问到她愿意为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年秋天有你

    那年秋天有你

    你的生命中,一定会出现某个人,他会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那年沈雨桐就认识了这样的一个人,和他在一起,她就会感到十分开心。她所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都被他一语点破。只是相处不过一个月,那个人就走了,并且再也没有出现过。
  • 血染三国

    血染三国

    无意之间,穿越到三国,恰恰到了尚未正位的江东小霸王孙策身上!天助我也!管他《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我有洞察先机之能,再加上这副傲世肉身,谁敢争锋?不自量力!有我孙伯符,定将历史改写!艳艳惊才,尽收帐下;良妻美眷,还不投怀送抱;沙场纵横,扫清宇内……三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