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9600000047

第47章 整顿吏治,严惩贪污

在中国封建社会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倡廉惩贪的态度一直是坚定的,他在整顿吏治、严惩贪污方面是做得最好的一个。

朱元璋出身贫苦,作为农民,他痛恨贪官污吏对百姓的欺压和剥削;作为红巾军领袖,他最忌恨那些官吏们擅权弄法,贪污受贿,侵政害民;当上皇帝之后,他仍疾恨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元朝吏治的败坏,覆亡的教训,使这位由乞食游僧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明太祖,头脑格外地清醒,他意识到“不禁止官吏的贪暴,百姓就无法生存下去”。“此弊病不革除,就不可能达到善政。”倘若没有清明的吏治,社会就不可能安定,啁敝的经济就难以恢复,大明王朝的统治就无法巩固。洪武初年,不少官吏犯有“掌钱谷的盗钱谷,掌刑名的出入刑名”的腐败现象,朱元璋对此深恶痛绝,他一方面制定了一整套的法规限制他们,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吏治,严惩贪污。朱元璋整顿吏治是从严格考核官吏开始的。1368年(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大明令》时,就制定了考核官吏的制度。他规定:各地府州县官员任期为三年,期满要到京师接受考核。考核的目的是看地方各级官员是否称职,主要是看官员三年中的政绩。因此每位地方官都要带上自己三年任职期间的政绩文册,以此作员)在九年任职期间,每三年考核一次,三年称为一考(初考),六年叫做再考,九年叫通考。就地方官员而言,府、州、县的属官,先由本衙门正官进行初考,府、州、县正官由上级正官初考,随后再层层上报核实,最后再送吏部考核。各省的布政司、按察司的属官也是先由本衙正官进行初考,然后再报吏部考核。而布政司和按察司的正官及副职,需经都察院初考,再报吏部复考。茶马、盐马、盐运、盐课、提举司、军职首领官,皆由布政司考核,再送按察司复考。各衙门根据官员任职期间功过事迹撰造文册,再报送吏部,经过吏部考核后,写出考核评语,评语分为上中下三等,一是称职,二是平常,三是不称职。依据评语决定各级官员的升降。1370年(洪武三年)朱元璋规定:府同和一考无过失的,可以升做知府;知县二考无过失的,可升做知州;县丞一考无过失的,可升任知县。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又规定,府、州、县官三年为考满,评语是平常和称职的,在相同晶级内调用,评语不称职的正官、副官要降级,不称职的首领官要降为吏。

比较容易控制的是东官,因为他们工作在皇帝的周围。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制定的《六部职掌》规定: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法、封勋、考核之政。户部掌天下户口、田土、贡赋、经费、钱贷之政。礼部掌天下礼议、祀祭、贡举之政。工部掌天下百工、山泽之政,这些均为考核京官的依据。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又颁布了《诸司职掌》,对中央自王府、六部、都察院及以下各部门官员的设置和主要职责都作了具体规定。同年还规定,京官四品以上均九年任满,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决定升降。六部五品以下的官员任满三年,由本衙门正官按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作出评语,经监察御史考核,再由吏部复考。在京的军职文官,均由监察御史考核。

对官吏的考核除了考满之外,还有考察。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令御史及各道按察司举报有司官员有无过错,奏报黜陟,对官员的考察自此开始。没过多久,他将这种考察推行全国。考察分为京察和外察两种,京察是对京官的考核,主要是指中央各机构和两京所在地的顺天府和应天府的各级官员。根据他们的具体表现再决定升降。洪武年间考察没有定期。外察是针对地方各级官员的。开始时由监察御史、按察官随时举察上奏。从1378年(洪武十一年)开始,朱元璋令吏部在殿堂上考核人京朝觐官员的政绩,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建立的朝觐考察制度。初期,朱元璋要求地方官每年朝见天子一次,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定为三年一次。具体规定:各布政司、按察司、盐运司、府、州、县及土官衙门的流官,在入朝的前一年年底,都要按《授职到任须知》编制文册,然后和原领敕谕、《诸司职掌》的事迹文簿,亲自带到京师上缴,作为考察的凭据,同时规定,不论路途远近,均限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京,既不许预先离职,也不许过期迟到,都要在第二年正月朝觐皇帝,朝毕后,由吏部会同都察院进行考察,京察和外察的考核结果,报朱元璋裁定。京察与外察都被称为“大计”。凡是在大计中受到处分的官员,以后不能再用。

考满与考察是朱元璋整顿吏治、巩固明王朝封建秩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满与考察,总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各有各的侧重点;考满主要是与官员的升迁相联系,而考察多以官员的罢黜为主,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使明初对官吏的考核制度更加完善。

在考满与考察的过程中,朱元璋特别强调要考核出官员的实际从政能力,突出考核官员在任职期间的业绩,但反对虚言浮夸,更憎恶那些欺下瞒上的作风。朱元璋提倡官员做事要廉洁奉公、尽心尽职,为人实实在在。洪武初年,朱元璋急于安定社会秩序,为恢复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他非常注重各级官员安抚百姓的作用,他在《大明令·吏令》中强调,以户口增大、田野开辟作为各级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也是考核府、州、县各级官员的重要标准之一。明朝初年,地方官员来京朝见时,他告诫官员说:“天下刚刚平定,百姓财力俱困,就像小鸟初飞,树苗初栽,不要拔去鸟的羽毛,撼动树的根苗。廉洁能够约己爱民,贪赃必会害民肥己,你们要引以为戒。”“设官为民”成为朱元璋倡廉惩贪的宗旨之一。

他一方面严格地考核各级官吏,用法规约束他们,另一方面在倡廉的同时,也考虑到养廉问题,明朝建立的前一年,即吴元年(1367年)七月,他曾任命二百三十四名郡县官吏,并特意发给他们优厚的派遣费。如发给知府、知州、知县文绮四匹、绢六匹、罗二匹、夏布六匹,府、州县佐贰官为长官一半。其道里费,知府赐白金五十两,知州三十五两,知县三十两。同知发给知府的五分之三。朱元璋讲:新授予的郡县官,多出自布衣,为了避免他们到地方后侵扰百姓,因此赐他们道里费等,以善其廉,可见其用心良苦。1372年(洪武五年),他又下诏,命考核官员首先要看学校、农桑等实政。朱元璋对那些为政清廉、安抚百姓的官吏,经考核优异者,大加表彰,晋级提升。如嵩县典吏刘某,任满人觐,朱元璋接见他时,发现他穿得衣服非常的朴素,便对中书省大臣们讲,当官的因衣食原因向老百姓搜刮的大有人在,而嵩县典吏如此贫困,难道不是为官清廉的人吗?于是下命以布帛赏赐给他。又如宁国知府阵灌,在地方设立学校延聘教师;访民疾苦,禁止豪强兼并;不筑堤,保民田亩;用刑宽恤,安抚百姓。朱元璋以此为榜样,颂行全国。再如济宁知府方克勤,鼓励农民开恳,三年不收税,在任期间,他恳荒兴学,户口增长数倍,一方富足,而他自己身穿布袍,十年不换,十分简朴清廉。1375年(洪武八年)他人朝,朱元璋赐宴嘉奖。还有新化县丞周舟,业绩突出,有廉洁勤政的好名声,被升为吏部主事,后因新化县百姓的请求,朱元璋又命他回原县继续治理地方。当时这种清廉白励,廉洁奉公的官员还有不少。1371年(洪武四年)?刑部从狱中囚犯御史台管勾宇文桂处得到书信百封,送交朱元璋过目,其中有一封是王升托宇文桂转交给他儿子、平凉知县王填的信,信中教导王填:“凡事须清心洁己,以廉自守。”

又说,“读书之人,慎勿以富贵为念……治民为仁慈为心,报国以忠勤为本,处己当以谦敬,学业更须勉力。”朱元璋看后非常高兴,认为王升是位善教者,在贪风遍布之中,能看到这种家训,更难能可贵。朱元璋为王升这种劝善惩恶,移风易俗的品质所感动,于是下令中书省遗使带诏书前往宣谕,将其释放,并赐白金一百两,绢十匹,附子王枚川椒五斤,以表彰其贤良。同时,又命免其全家徭役。朱元璋破格提拔王兴宗一事也很典型,龙凤七年(1361年),朱元璋攻取婺州后,任命自隶出身的王兴宗为金华知县,当时文武重臣李善长等表示反对,认为王兴宗出身微贱,难当此任,朱元璋认为:王兴宗跟随自己多年,此人勤廉能断,一般人比不上他。果然王兴宗任职三年,政绩卓著,远近闻名。朱元璋又升他为南昌通判,不久又改任嵩州知州,再迁怀定知府。有一年,地方官人觐朝见,朱元璋逐个考问,轮到了王兴宗,明太祖说此人公勤不贪,不须问。又任命他做苏州知府。1377年(洪武十年),朱元璋又升他为河南布政使,成为封疆大吏。1387年(洪武十六年),国子监生陶?重仲被朱元璋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为人清廉正派,弹劾从不避权贵,他曾弹劾刑部尚书开济违法乱纪行为,使开济伏法被诛。随后,朱元璋提升他为福建按察使,到任后,又诛杀贪官污吏十人;他兴学劝士,抚恤军民,鼓励农桑,政绩卓著,朱元璋为此下诏表彰。

朱元璋对各级官吏违法乱纪、玩忽职守的,严惩不贷。他告诫文武官员,“称职”的可升迁,“平常”的可复原职,“不称职”的必降,贪污受贿的一定惩办。如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礼部右侍郎凌汉因不修职事,而被降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朱元璋对平日较为廉洁的官吏,犯有一般的过失,他还能宽恕,最多是降职或是罢官。而对贪墨之徒,他深恶痛绝,不仅动用刑狱,严加惩处,而且常常法外加刑,凡遇贪官污吏,分割百姓,重判决不宽恕。如户部尚书赵勉夫妇,双双贪污受贿,案发后被诛杀。又如:福建东流江口河泊所官员陈克素勾结同业户人,侵吞本所渔税一万贯,又勾结东流、建德两县官吏王文质等,强行敛钞,又多达数万,案发被处死。又有进士秦升、张子恭等奉命到昆山县查勘水灾,接受了当地教谕漆居恭等的宴请,并接受他们的贿赂钞币一千一百贯,随后将昆山县二万二千六百亩庄稼已成熟的田地虚报受灾。事发后,朱元璋令其白尽身亡。

建国以后,朱元璋抱定治理乱世的决心,采用重刑整顿吏治,肃清贪污。在他制定的《达明律》中,专门列有《受赃》一篇,对贪官的惩治要比《唐律》严厉的多,规定:受财柯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处以绞刑;坚守自盗仓库钱、粮、物者,不分从首,并赃论罪,一贯以下者杖八十,至四十贯处斩。对监督法律执行的御史犯有赃罪,加重判刑,并不得赦免。

1376年(洪武九年)之前,各级官吏犯罪谪发风阳屯田的就有一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犯贪赃的官吏。罪行严重的,则处以墨面纹身、挑筋、挑膝盖、剁指、断手、刖足、抽肠、黥刺、搁、劓、阉割为奴、枭首、凌迟,以及诛族等各种刑罚,采用严刑峻法严惩贪官污吏,是朱元璋整顿从善。朱元璋允许百姓告官的这种借助人民力量约束官吏的做法,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罕见的。

但朱元璋至死也没弄明白,官吏贪赃枉法,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及封建官僚体制本身所固有的,此制度不根除,贪污受贿总要发生。他曾对身边的大臣感慨地说:我欲除尽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他大惑不解以至愤怒至极,他诏令天下“今后犯有贪赃的,不分轻重全部杀尽。”说明朱元璋对贪官污吏那种刻骨铭心的仇恨。

朱元璋对违法犯禁的官吏,还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集中清洗打击。尤以“空印案”和“郭桓案”规模最大,两案连坐被杀的多达七八万人。

空印案发生在1375年(洪武八年)。按当时的规定,各部政使司和府、州、县每年都要派计吏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所有的钱粮以及军需等款项;府要报布政司,布政司报部,层层上报,再经户部审核,户部所掌握的数字必须与各布政司收支项总和的数字完全相符,才能报销结账。如有不符,表册就要驳回,重新建册。那么距离京师远的布政司和府州县,有的在六七千里地以外,近的也有三四千里,重新造册后还要加盖原衙门印信,来回往返一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有的甚至误了报账的日期,为了减少麻烦,省去来回往返的时间不知从何时起,各地方计吏便形成惯例,都事先带上已经盖好官印的空白表册,在遇上户部挑出毛病,须重新造册时备用。各地的计吏年年如此,谁也没有把此事看成什么问题。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对此事吏治、荡涤官场恶习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以猛治国的具体体现。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他制定的《醒贪简要录》规定: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要斩首示众,还要剥皮实革。把府、州、县衙门右侧帝的土地庙,作为剥皮的场所,叫做“皮场庙”。而且在官府大堂的公座帝,也摆着填满稻草的人皮袋囊,使在职官吏时常感到心惊肉跳,对贪赃枉法者起到威慑作用。朱元璋采用的方法之绝,实属罕见。其目的是防范和警告官吏们不要犯法,要廉洁奉公。

朱元璋亲自指导和参与制定《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编辑的案件后,关于官吏贪赃枉法,酷剑害民的占了一半以上。他向世人们证实了朱元璋整肃吏治的决心,同时也揭露出各级贪官污吏的罪行。《大诘》中所指出的严刑峻法其残酷性足以证明了朱元璋对贪赃枉法者的憎恶。《大诰》还规定,所有贪污案件,都要层层追查,顺藤摸瓜,直到全部弄清案情,将他们一网打尽。朱元璋还告谕中书省官员,如遇大赦令,凡犯赃罪的,罪虽然可赦,但仍征其赃。绝对不能让他们在经济上占到便宜。朱元璋还在《大诰》中规定,凡各级官吏违背朝廷诏令的,或聚敛扰民,互相勾结,包揽词讼,教唆害民的,允许百姓联名到京状奏,带着《大诰》进京,甚至可以将贪官污吏绑缚京师。各级地方衙门对于进京面奏的百姓,不得阻拦,即使百姓没有带文引路条,也一律放行。如有阻拦,官吏要处以族诛。这充分说明朱元璋想借助民间百姓的力量惩治贪官污吏,逼迫官吏弃恶发生怀疑,他怀疑地方官吏们串通一气作弊骗他,于是非常愤怒,下令将户部尚书周肃以及各地方衙门掌印官全部处死,副职以下官杖刑一百,发配边地。此案牵连被杀或被戍边的官员多达数万人。其中也有不少人成了刀下冤鬼。

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发生了郭桓案。郭桓当时为户部侍郎。就在同年,御史余敏、丁廷告发北平布政使司官吏李或、按察使司越全德等人,勾结户部侍郎郭桓营私舞弊、侵盗官粮。朱元璋下令逮捕审问追查,使案情有了重大突破,经审讯查明,郭桓等收受浙西秋粮时,将一百九十万石米卖掉,没有人国库。郭桓本人还接受浙西等四府五十万贯钞。他还串通承运库官范朝宗盗窃金银,并串通广惠库官张裕擅自支取六百万贯钞。除此之外,他还盗卖库存和未入库的税粮,以及渔盐各种税收,共折米两千四百多万石。案情严重,又涉及众多官员,朱元璋怒不可遏,下令将牵连的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斩首,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全部处死,追缴赃粮七百万石。供词牵连到各布政使司官员均被处死,株连入狱被杀的多达数万人。

郭桓一案的发生,给明太祖朱元璋刺激非常深,在气愤之余,他想到自己惩治贪官污吏数十年,收效甚微,屡杀屡犯,这么大的案子竟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真是叫人不寒而栗。他深有感叹地说:“为民除害,愈力D害民。必欲除奸,更生奸甚”。朱元璋气愤难平,他决定加大打击力度,再狠一些。他诏令全国说:今后,凡大赦天下,惟有奸贪不赦。同年十月,他编定的《大诰》颁行天下,《大诰》可以说是历史上空前严峻的一部法典,除了残酷的五刑之外,他还扩大了凌迟、族诛的范围。并且把早已废除的肉刑也列入法典,如挑筋、断指、刖足等无所不用其极,其目的是打击贪赃枉法的官吏,使之畏法而不敢胡作非为。

明太祖朱元璋在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方面,在历代帝王中是做的最好的,无论是功臣勋旧,还是皇亲国戚,只要是犯法,毫不宽容,照样处死。如永嘉侯朱亮祖出镇广东,他收受贿赂,并强行放走被番禺知县道同捉起来的犯罪的土豪和亲戚,并且诬陷道同,使之含冤屈死。朱元璋明白真相后,下令将朱亮祖及儿子、府军指挥使朱暹一起鞭死。又如淮安侯华云龙在北平私据元丞相脱脱的旧宅第,并强迫士兵和百姓为之翻盖一新,建的非常奢侈华丽。朱元璋得知后立即撤了他的职,并把他调回京师,后死于回京途中。以上均是朱元璋的元勋爱将,只要犯了他的法令,都要伏法。

朱元璋处死驸马都尉欧阳伦一事,尤其能体现出他不徇私情的品质,洪武年间,朱元璋在边境地区,实行茶马互市贸易,主要是用内地的茶叶交换边区的马匹,以供急需。他曾诏令兵部禁止私贩茶叶。但私运茶叶到边境地区贩卖的事情却屡禁不止。驸马都尉欧阳伦不顾朝廷禁令,多次派家奴去陕西偷偷运私茶出边境贩卖,牟取暴利。1397年(洪武三十四)四月,正值春耕大忙季节,欧阳伦派家人周保去边境贩茶,强迫陕西布政司发公文叫下属府州县派车替他往河州运私茶。周保等人所到之处,—横行霸道。他们征派民车数十辆经过兰县(今甘肃兰州)河桥巡检司时,周保等人对巡检司官吏拳打脚踢,百般刁难,巡检司小吏忍无可忍,向朝廷告发,朱元璋得知后,气愤至极,他下令处死周保等人和布政司官员,而且将驸马欧阳伦赐死。还嘉奖了兰县河桥巡检司小吏。当时无人不知,欧阳伦乃安庆公主的丈夫,安庆公主是马皇后亲生的女儿,朱元璋平素最宠爱的女儿,欧阳伦已做了十几年的驸马,但是他触犯了法令。朱元璋不顾儿女情长,使之服法处死。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也足见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之恒心。

朱元璋整肃吏治的斗争前后进行了二三十年之久,在这段时间,大批贪赃枉法的官吏遭到鞭笞、剥皮、挑筋、刖足甚至抄家灭族的惩罚。在《大诰》四编中罗列的案件,仅凌迟、枭首、族诛者就有几千起,弃市以下的也有一万多起。由于诛戮过重。根据记载: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等地的行政官员,从1368年(洪武元年)至1386年(洪武十九年)竟没有一个官吏能做到期满的,他们均未及通考便被罢官或斩首。不少衙门,因被杀的官吏太多,而无人办公,于是朱元璋不得不让犯罪后判刑的官吏,带着镣铐回衙门办公。连许多没有过失的官吏,其中有不少是清官循史和有用的贤才,由于受到两次大案的瓜葛,做了刀下之鬼。

由于打击面过大,用刑过于残酷,使许多无过之官也惴惴不安,久而久之,不少官员为保全家性命,为官不求进取,但求无过,整日唯唯喏喏,无所作为。甚至有的人做官之后,也借口各种理由辞官不仕。如曾为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方略的朱升,曾为朱元璋说降徽州,保全婺州,推荐刘基、叶琛、章溢三位贤人,尤其是在鄱阳湖战役中救过朱元璋的命,明王朝建立后,他又参与制定了各种礼仪制度,其文治武功堪称卓著。

吴元年(1367年)七月,朱元璋自称吴王后,一次宫廷乐队入见,自击石磐,他让朱升辨识五音,朱升错将宫音误为徽音,朱元璋为此大为恼火。朱升很识时务,他明白自己曾在元朝做过官,很容易惹得朱元璋对自己怀疑,1369年(洪武二年),便告老还乡,隐退林泉。又如陈遇,此入天资聪明,精于象数之学,曾在元朝做过温州教授,后弃官归隐。朱元璋占领应天之后,给他官做,他坚辞不受。朱元璋称帝后,曾三次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他又不干。到洪武三年(1370年)时,朱元璋派他到浙江廉察民情,归来后赏赐他大量金帛,并请他做中书左丞,陈遇仍推辞不做。第二年,朱元璋又先后任命他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太常少卿、礼部尚书,他仍然坚辞不受,朱元璋拿他无法,又改让其子出来做官;陈遇又推托说,儿子年幼,学业未成,日后再说,说什么也不做官。其实,朱升、陈遇等人,不是不愿做官,也不是没有这种能力,而是他们头脑冷静,识时务。

他们均看到了朱元璋性格猜忌多疑,用刑过滥;为保全身家性命,采用韬晦之策,隐退不仕便是最佳选择。

虽然朱元璋在整顿吏治过程中,存在着打击面过大,用刑过滥等偏差、过失,也确实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但他起到了“整顿一代之作用”的效果。在朱元璋实行的严刑酷法面前,一大批贪官污吏遭到无情的惩处和打击,官场的风气为之改观,明初的吏治日趋清明。这对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明王朝的巩固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连清官海瑞也说:“我太祖视民如子,只要有丝毫的侵吞强夺就用残酷刑罚。数十年民得安生乐业,千载一时之盛也。”的确如此,朱元璋整顿吏治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洪武年间的吏治较元末清明的多,这是有目共睹的。

同类推荐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

    “圣人出而黄河清”,孔子带着这样的祥瑞之兆出生于山东曲阜,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聪敏好学,20岁时已是鲁国有名的学者。他为政之时,鲁国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百姓知礼守法,安居乐业。他盛年时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虽不被当世所接纳,却不改初衷。晚年回归故乡之后,理诗书,制礼乐,著春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他一生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林书豪的崛起是一个伟大的传奇故事,这甚至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的意义”。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评价林书豪的疯狂表现所带来的“linsanity”。林书豪的崛起当代最好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的特质,从他的身上发现值得自己效仿的闪光点,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从他的经历中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 鲁迅传

    鲁迅传

    采用迄今为止鲁迅生平创作研究的全部成果,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一生生活经历、思想变化和创作历程,进行了力求的准确的叙述和尽量客观的评价。
  •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罗伯特·波义耳的故事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罗伯特·波义耳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出发、介绍罗伯特·波义耳——这位出生于英国的、“物理学奠基者、化学之父、气体科学创始人”的生平及伟大贡献。
热门推荐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重生文艺人生

    重生文艺人生

    :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摇滚之父”吴悠!:请问你认为什么是摇滚呢?吴悠:就我来言摇滚是一种态度.:可以说的准确点吗?吴悠:我先问一个问题,石头和鸡蛋那个硬?:...............吴悠:刚才我还有听到说鸡蛋硬的现场观众大笑。吴悠:其实大家都知道,肯定是石头硬,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
  • 摘花阁主

    摘花阁主

    摘花阁,武林第一阁。窦枭烨,摘花阁阁主,十七岁接任摘花阁,五年之内统一江北武林,南攻计划指日可待。却一夕之间,众叛亲离,身中箭毒木,被众人逼入死角。从来都是运筹帷幄、气定神闲的冷血阁主如何绝处逢生,是如困兽一样待死还是如涅槃的凤凰翱翔天地?
  • 没有光亮的星辰

    没有光亮的星辰

    [这里是“scp基金会”的同人文,但除了里面的scp与一些设定以外,本书作者墨染筱暮作了大部分修改,看此作品请把此书当做一个不一样的scp世界观的作品看待]这一切发生的事物究竟从何而起,怪物又从何而来,为何需要收容与保护,scp到底是谁创造的?易木恒决心要解开这一切的迷题。
  • 王者峡谷的第99次日记

    王者峡谷的第99次日记

    在神秘的王者峡谷里,发生着各种各样奇妙而搞笑的事。
  • 鬼密码

    鬼密码

    由于某些原因鬼密码正式更名为无影杀在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对于给读者造成的不便作者深表歉意
  • 死亡QQ群

    死亡QQ群

    凡是骂“侍郎是坑比”的,都被一个未知存在拉进了死亡QQ群……一次次轮回,在死亡的边缘舞蹈。【谨以此书献给曾经同行的小伙伴们!】侍郎敬上!
  • 红鼻子的樱桃老师

    红鼻子的樱桃老师

    谨以此书献给在校园中快乐生活的孩子们!樱桃老师每天为身边的孩子们讲好听的童话故事,故事里讲着孩子们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听童话故事中,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渐渐养成。没有严肃的说教,没有硬性的要求,孩子们在听故事中明辨了是非,学会了做人。
  • 轮回大厦

    轮回大厦

    无意间买到一块与众不同的手表,回家路上乘坐的电梯竟然可以无限上升,最终到达的那一层究竟是什么地方?每一层的房间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每次打开房门,出现的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骷髅岛,神奇宝贝,生化危机……进入、回归;无限的轮回等你开启。买到手表,究竟是偶然,亦或是……只要收藏到位,本书绝不断更!
  • 剑唐记

    剑唐记

    在这方世界上,没有绚丽夺目的魔法,也没有花俏艳丽的仙术。有的只是将武技衍化至巅峰,然而,唯有引魂入体,方能将武技发挥出最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