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6400000004

第4章 大家“酒范儿”

梅贻琦先生可谓大家,被清华人誉为“终身校长”。抗战时期,清华、北大、南开组成西南联大,梅先生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兼清华大学校长。

清华人没人不“拜”梅校长的。

梅先生细高、长脸、高颧、大耳,虽戴眼镜,两眼仍神采奕奕。一身君子气,座上皆鸿儒。

梅先生喝酒是大家风范。喝酒如雅士吟诗,儒家读经,不紧不慢不慌不乱,儒而有道,凡给梅先生敬酒者,梅先生无一不应,笑而有礼,你说喝多少就喝多少,你说怎么喝就怎么喝,你说喝好了就打住。

梅先生嗜酒,但见过梅先生喝高了的人极少。据中国著名考古大师李济说他见过。

我以为梅贻琦先生“酒范儿”中的君子度其原因有二:一是自身修养颇高,二是酒量颇大。和一般人喝酒如左手托泰山,右手抱婴儿。

1947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三十六周年校庆。又逢抗战胜利,清华学子和各种名人在清华大学体育场欢庆。有说摆了二十桌酒席的,有说摆了十桌酒席的,查不到准确记录。但群情激奋,满场欢乐,为母校庆生,为抗战庆胜。给梅校长敬酒的人排成一长列。梅先生一脸由衷的微笑,双手捧杯一一共饮。还是梅先生的饮酒风格,敬酒者喝多少,他喝多少,然后又一一到每桌还礼,同喜同贺。

梅贻琦校长那天喝了多少酒说法不一,有亲历者云梅校长喝了足有四十多杯,也有人说至少喝了三斤酒。

酒席毕,梅贻琦还陪同北大校长胡适、西南联大训导长兼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走出体育场拍合影留念。

校长有句名言,至今振聋发聩:“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校长中,包括北京的清华大学和台湾的清华大学,君子之饮者,再无梅贻琦也。

20世纪初,中国出了两位大家。“南陈北李”。

江南(安徽安庆)的陈独秀,江北(河北乐亭)的李大钊。

陈独秀可谓中国之大家。现在我们给陈独秀的“桂冠”,我历数至少有十顶:伟大的革命家、卓出的政治思想家、伟大的思想启蒙家、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毛泽东曾经衷心地崇敬过他,自称深受陈独秀的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陈独秀就不可能在那个年代有了共产党。

中国出了个陈独秀。

但陈晚年人生坎坷,生活凄惨,屡遭不幸,我历数陈头上的“帽子”,亦不下十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头子、葬送第一次大革命的凶手、叛徒、特务、托派头子,甚至汉奸等。因反对党中央的政治路线,被开除出党,又被国民党关进大牢,几乎死于非命。

出狱后,一无所有的陈独秀飘零回到老家,穷困潦倒,靠卖文勉强维生。对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国民政府甚至共产党的组织送去的金钱,陈独秀一概不受,全部退回,宁可受穷受困,但朋友送来的酒全部照收不误。

陈独秀嗜酒。人之困闷之极,何以解忧?何以诉说?陈独秀喝酒是独自一人喝独酒闷酒。陈喝酒是喝文酒慢酒,有时候能从傍晚喝到黎明。月夜如水,江水如天。陈独斟独饮,无声无语。陈独秀为何而酒?为何而醉?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唐山话乐的读音为lào。李大钊娶的是乐亭老家媳妇,夫人赵纫兰比他大六岁,且小脚无文化。但夫妻相敬如宾。李大钊在北京买的四合院,专门为夫人盘了炕。李大钊喝酒亦有规矩,在家只喝一种极便宜的乐亭“土酒”,即乐亭出的一种高粱烧酒。我专程去乐亭找过这种“乐亭白”,老人们还有些印象,县志上都没有记载,失传消亡了。李大钊不是喝不起好酒,当年李大钊是北平最著名的大学教授,工资加讲课费,一个月大洋要开四五百块,而当时在北京一个四合院也不过卖五六百块大洋。

李大钊极少应酬。回家吃饭,夫人总是四个家乡小凉菜上桌,一壶家乡“乐亭白”,两个唐山瓷酒盅摆好。李不喝闷酒,他要和夫人聊着说着外面的见闻,边说边笑边喝酒,夫人在家闷了一天,他要给夫人解闷。

喝多少酒?是由赵纫兰管着,当赵纫兰把自己杯中酒喝完时——她只饮一杯——就撤酒上热菜上热饭,看似简单有哲理,大家喝酒有学问。

章太炎是公认的大家。只说一句:鲁迅是其弟子。

章太炎做过大官,当过袁世凯国民政府的东三省筹边使,是个权力很大的正省部级官员。

章太炎做过大学问,堪称国学大师,四书五经无所不能,天下学问,可问一人。收鲁迅、周作人为弟子。

章太炎有一“雅号”:章疯子。血气方刚,疯劲上来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神不怕,最厉害的是不惧权势。

章太炎喝酒出名,是酒后骂袁出名。

他做了袁世凯的官,袁世凯也极欣赏他的才,也想借助章太炎的名,推行他的专制统治。但章太炎不吃他那一套,他发现袁世凯不是“中国的华盛顿”。他“误上贼船”后,勃然大怒大疯,竟然一身破衣烂衫,蓬头垢面,手摇团扇,其疯状如同济公和尚——关键是扇下系着袁世凯亲授给他的二极大勋章——径直奔袁世凯的大总统府。章太炎谁敢挡?袁大总统不敢见,章太炎就大闹总统府。不但在总统府内大厅当中跳着脚大骂袁世凯,而且抡起手杖将大厅内的器物砸了个稀里哗啦。章太炎的胆儿真够大的,东三省的张作霖见袁大总统时都不敢堂堂正正坐在沙发上,只是颠起屁股,恭恭敬敬地坐个小沿儿,累得张作霖出了一身透汗。袁世凯仿佛欠下章太炎了,他把章太炎软禁在北平龙泉寺,依然待若上宾,吃喝随意,每月还发给五百元工资。要知道那个时期,北京二环以里的小四合院一套不过四五百元。下边侍者私下说,这位拄着拐杖的干巴老汉八成是大总统他爹。章太炎每餐必酒,必陈年好酒,两位侍者左右伺候给斟酒,讲究酒要斟满,满到齐沿,又不允许溢出一滴。

章太炎真行,酒一沾唇就开口大骂袁世凯,酒喝得越多,越好,越高兴,骂语就越妙语连珠,历数袁氏罪状,其言要杀“袁皇帝”,把下边监视他的人都吓得冷汗涔涔。喝到微醉时,“章疯子”又是摔盘又是砸碗,还邀侍者共饮,吓得人们齐说不会饮!大家都盼着“章疯子”赶快喝醉了,因为章太炎喝醉了,仰天一睡,鼾声如雷,再不骂他们的大总统了。

原来大家醉酒和凡人醉酒一样。

称鲁迅为大家恐怕没有人提出异议。

鲁迅给后人的印象是抽烟凶,烟手不离。其实大先生亦是喝酒的好手。鲁迅喜欢饮酒,饮他们家乡的绍兴黄酒。

鲁迅每有喜事必有一醉。每逢有朋自远方来必以酒相待。学生请鲁迅先生相聚必敬酒。鲁迅喝酒是以兴致心情论。高兴了,可以连喝几杯,可以主动敬酒,也经常举杯为敬,干杯为敬。鲁迅很懂得酒场上的规矩。

学生们都愿意请鲁迅先生小酌。因为这时候,鲁迅先生左手持烟,右手擎杯,会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让人受益匪浅,让人有与君一席酒,胜读十年书之感。

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也可算中国文学界的大家,北大著名教授,著作等身。虽然晚节未保,但似乎并未动摇他在中国文学界大家的地位。坦率地说,鲁迅的长相不敢恭维,想当年身为其学生的许广平年轻漂亮,看上鲁迅绝非以貌取人;而其三弟周作人更让周家惭愧,矮个儿、秃额、扁脸、小眼,但确实有才。

周作人深爱日本,留学日本,娶的日本媳妇,喜欢日本料理。周作人嗜酒,和他家大先生不同,他什么酒都喝,且酒量不小,未曾听说他喝醉。但他对日本清酒情有独钟,周作人也是日本酒的品酒专家。

胡适先生喝酒有故事。

想当年,胡适先生曾和曹诚英恋爱,又闹着要和家乡的老婆江冬秀离婚,两边都如火如荼。胡适发妻江冬秀极有个性,把住婚姻底线严防死守,手执菜刀对胡适说,你要离婚,我就先杀了同你生的两个儿子。胡适不敢,又极苦闷,就借酒浇愁,一个人喝苦酒闷酒,曾一气喝下十碗酒,不是十杯,竟不醉不晕,提笔给江冬秀的大姐写信,文字、条理丝毫不乱。胡适先生酒量乃海量,非一般文人能比。

20世纪20年代,胡适先生时任上海的中国公学校长,有些教授同人向胡适请教何为“四而”?胡适之学问可谓学贯中西,但这“四而”却把这位大学问家考住了。胡适好脸面,答应待考。私下打问方知,上海泥城桥开了一间酒馆,其名牌“四而楼”,引得一些去酒楼喝过酒的人议论纷纷,但终无一解。胡适反复琢磨终不得要领,到底是什么典故?什么出处?似乎四书五经中俱无。胡先生学风好,择一日,便登酒楼探所以。又不能问得太唐突,便坐下喝酒。这可能是胡适先生一生中唯一一次在商家酒楼自斟自饮。悄然问酒楼的伙计,何为“四而”?没想到酒楼的伙计笑而答道:三壶不下楼。原来来此专程打问“四而”之客多矣,故酒楼有一规定,非叫三壶酒不得告知。胡适哈哈大笑,难得悠闲,难得消遣,难得一醉。一人饮酒犹如独自喝茶,也有味道。

胡适万万没想到,“四而楼”取自《三字经》。胡先生请教:《三字经》中未见“四而”出处。答曰:《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有四个而否?取其四而也,意在一本万利也。胡适先生大笑,几乎喷饭,酒步走出四而楼。胡先生一生少醉,这可能是胡适难得的一醉。

闻一多先生名成于西南联大,功垂于西南联大,不朽于云南昆明。

闻先生潇洒自由,桀骜不驯,有风度,也有派头。在西南联大给学生上课也叼着他的烟斗,冒着烟来,冒着烟讲,还要问他的学生“哪位吸”?极虔诚极平常。那时候不讲究“二手烟”,他一人吸烟,全教室“受惠”。但学生无一怨言,大家都盼闻先生上课前能喝上酒,酒气四溢和烟香飞腾并举。因为闻先生酒后上课文采飞扬,联想丰富,思维敏捷,信手拈来,全不拘一格,讲得龙飞凤舞,彩蝶满天。

闻先生酒量大,当初在青岛大学任教时,曾和梁实秋等人组成“醉八仙”。据梁实秋讲,他们经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轮流坐庄,三十斤一坛的花雕搬到席前,罄之而后已,薄暮入席,深夜始散”。有一次胡适先生路过青岛,看到他们如此豪饮,吓得把刻有戒酒二字的戒指带上,请求免战。

闻一多先生不愧为诗人、狂客、酒侠,血气方刚,一腔热血,让人敬佩。他曾在课堂上朗声放言:“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

和章太炎并称“疯子”的还有黄侃“黄疯子”。据我考证,黄侃是古今中外谱儿摆得最大,派端得最匀的教授,因为黄教授是闻名遐迩的“三不来教授”: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黄侃脾气大,恃才自傲,目空一切,疯劲上来,何惧之有?有一次他正和“章疯子”章太炎等几人谈话,因陈独秀突然来访,就回避在隔壁另间。陈与章谈到人才问题,陈说自明清以来,湖北无人才,倒是苏皖人才辈出。陈万万没有想到隔墙有耳,黄侃正是湖北人氏,一听此言,勃然大怒,不顾旁人劝阻,破门而入,直冲陈独秀,面对面质问:湖北无人才,但此地有我在;安徽多人才,未必是足下,如若有疑问,可当场一试。疯劲上来了。好在陈独秀知难而退,知黄侃不是好惹的。

黄侃喝酒有讲究,绝不喝闷酒,绝不喝无名酒,绝不去陪酒。要有名人请,请在名楼,有名厨,备有名酒。

据说当年黄侃在中央大学教书,中央大学校长为款待黄教授,留住人才,特地在教授室置一小沙发,供黄侃休息。黄教授也理所当然地端坐其上。其他教授都知道黄的为人,也知晓他确有学问,没人和他较劲。谁知有一日他上课回来,正逢词曲大家吴梅教授完课后回休息室,坐在小沙发上。黄侃进来时一看,小沙发上有人,便有火气,即兴师问罪:你凭什么坐在这里?没想到吴教授绵里裹针地朗声回答:我凭词曲坐在这里。

黄侃深知,在中国词曲方面吴为专家,他不能匹对,窝了一肚子火,扭头便走。回家破了一次例,喝了一顿闷酒。

被后人誉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的张季鸾,眼里不容沙子,谁的账都不买,脾气大是出了名的,蒋介石都不怕,何俱他人?他曾把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一的国民革命军上将刘峙指为:“中央军之有‘峙’者,犹人之有痔也。”骂得够狠的。张公喝酒脾气也大。凉酒不喝,热酒不喝,不凉不热的温酒方可。温到什么程度则完全取决于张公的心情和环境:顺了,凉点儿烫点儿也凑合;不高兴了,心气不顺了,温了也嫌烫,温了也嫌凉;借酒发脾气,会摔杯泼酒,会拍桌。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有两位大家,一位是美术界的张大千,一位是政界书法界的于右任。二位皆美髯公也。中国人的胡须分三类,像鲁迅留的叫髭,周恩来留的胡须称须,张大千、于大佑留的胡子称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髯公”就是关云长。

张、于二位堪称“中华民国”时期的“美髯公”。他们曾在敦煌共度一个中秋。两人都好饮,又赶上中秋月圆,摆酒豪饮,但当时有猜测,张大千和于右任该如何饮?是仰头抛髯而饮?还是分髯露嘴而喝?还是手端酒杯从下巴下,胡须下“兜底”入口?确实不知当时两位大家是如何对饮的,可是中国饮酒史上的遗憾。

袁世凯二十四岁带兵入朝,征战十二年,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奉召回国,显示了袁世凯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才能。他让李鸿章等眼前一亮,也让光绪皇帝看到了希望。朝鲜是袁世凯的发祥之地。

袁世凯不但在朝鲜连娶两房朝鲜皇室的公主,而且还养成了喝酒只喝自家泡制的药酒的习惯,从此以后,再也不喝其他酒。

袁世凯的秘制酒是陈年老酒中泡制上上等的拇指粗的高丽野参,还要加上天上飞的叫白头鸟,地上爬的叫五爪龙,海里游的叫公海马,泡制五年才启封。

据说,袁世凯精力充沛,生龙活虎,一天到晚绝无丝毫疲劳懈怠,晚上还有娇妻美妾,全靠他的袁氏秘酒。

据说,他调回国任北洋大臣在小站操练新兵时,只有过大年,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不喝他袁家秘酒,而喝高粱烧酒,为的是和北洋兵同庆同喜,同甘共苦,一个大锅吃肉,一个酒碗喝酒。初五一过,只喝他泡制的药酒。

据说,有一英国外交官看见袁大总统喝自家泡制的好酒,十分好奇,也十分渴望尝尝袁大总统天下独一的酒。那天宴请外国外交官,袁世凯也特别高兴,破例赏他三杯,没想到这位英国使臣半夜就折腾上了,鼻血不止,热汗如淋,浑身燥热,五脏翻腾,方知袁大总统的酒不是凡人能承受得了,那酒看得喝不得!

严复了不得!

梁启超先生曾恭敬地称严复“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能让梁启超先生重看的人物不多。胡适先生也曾仰望严复,他称赞严复先生“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是严复先生翻译了《天演论》。

严复先生曾和孙中山先生面对面探讨如何革命,拯救中国。

严复先生不嗜酒,他是无事无愁无烦无喜不喝,严先生喝酒小饮、文饮、官饮则罢,如果喝上闷酒、痛心酒则其酒必醉,其醉则大醉、深醉。严复先生想当初已任北洋水师总教习,总想名正言顺地当状元,没想到名落孙山,连个举人也没考上。结果严复喝得酩酊大醉,卧床不起。

严复先生名气愈大,酒醉闹的动静也就愈大。据说有一次严复先生喝大了,深醉之中非要去找袁大总统“说明白”,别人不敢拦,又没法儿拦,谁都知道袁世凯想借助严复先生之威望,希望严复先生入“筹安会”,帮助他称帝,因此对严复先生百依百顺,要官给官,给钱给钱。严复先生见袁大总统如见其学生。倒有一仆人聪明,慌忙来报告,袁大总统正在开紧急会议,请严复先生小歇后即亲自前来登门拜访。严复先生这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浓浓的酒气,倒头便睡。待睡醒时,有人问何时见大总统?严复一脸严肃地说,他当他的总统,我忙我的学问,见什么见?

严复先生酒后连袁大总统都不怕,但他怕那根“小辫子”。

民国时有两根“小辫子”,一根长在“辫帅”张勋头上,一根留在北大著名教授辜鸿铭脑后。

辜鸿铭的辫子,不仅留在他脑后,也留在民国史上。辜鸿铭不仅中国人称大家,连外国人也顶礼膜拜。老外曾有言为证:来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能不看辜鸿铭。

辜教授精通九国语言,头戴十三顶博士帽。有一次给学生上课,因其脑后拖着条小辫子而遭到学生们的哄笑。辜教授耐心而平静地等同学们笑够后才说,我这小辫子要剪掉容易,你们心中的小辫子要剪掉难!

辜鸿铭真厉害!他死去快九十年了,我们现在许多人心中依然有条小辫!

辜鸿铭先生也喜欢喝酒,喝酒有派。

辜鸿铭先生号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仁在北洋,“四洋”干部。其实辜鸿铭先生还有“一洋”,是食在“顺杨”。因“顺杨搂”音暗合“顺洋楼”,故辜鸿铭也称“辜五洋”。据说辜鸿铭每有闲暇,总是自己踱着方步,去离住宅不远的顺杨饭庄吃饭,且只吃顺杨饭庄的杨大厨师的菜,佐以一壶温热的古越老酒。

饭庄中有人小看这位拖着一根小辫子,穿得油里麻花的老头子,就没给杨大厨下单,由别人炒了菜端上来。辜鸿铭还是依然有滋有味地吃,有拍有节地喝,结账时放下双份的饭钱,吩咐店小二买点儿东西代他去看看杨大厨,说杨大厨家中可能有事。惊得“顺杨楼”满堂皆惊。

严复先生喝酒碰上辜鸿铭。

酒过三巡,辜鸿铭先生突然发威,把酒杯重重地蹾在桌上,惊得满桌宾客皆慌。辜鸿铭说,当今之日,恨不能杀二人以谢天下!眼睛里果然有几分杀气。有人悄然问道,不知辜大教授要杀何人?辜鸿铭把刚刚斟满的一杯酒平端起,并不招呼任何人,一饮而尽,然后拍案骂道:“杀谁?必杀严复和林纾!”两指一点严复,厉声说道:“自严复《天演论》一出,国人只知物竞天择,而不知有公理,以致兵连祸结;自林纾《茶花女》一出,萃萃学子就只知男欢女悦,而不知有礼仪,于是人欲横流。以学说败坏天下者,不是严林又是谁?”

不知为什么,严复先生忍了,但双手颤巍巍再也没有端起一杯酒,这位连袁世凯的账都不买的人在众人面前板起脸,听着辜鸿铭这位福建老乡,又同为当时学贯中西的一流大家痛批,一字未出,一语未道。回到家中,严复先生喝了一顿大酒,闷酒,又醉得稀里哗啦,灵魂出窍。酒醒如重生,他也未记恨报复辜鸿铭先生。

而辜鸿铭也去了“顺杨楼”,饭庄内的人都奇怪,这位古怪的老先生今天晚上叫了两壶酒,沉着脸,一言不发,一笑未有,喝完晃晃悠悠地迈着方步走了。

辜鸿铭可能有些后悔,不该当着那么多人公开指骂自己的那位老乡,严复毕竟也是位大家。

傅斯年是大家。没有人不服气。据说傅在北大读书时因到图书馆借书与图书管理员毛泽东发生口角,争执激烈时,傅斯年曾经打了毛泽东一个耳光。(见中国铁道出版社《老北京那些坊间趣事》)。有人说是因为傅斯年喝酒所致,其实不然,傅一生滴酒不沾,一生只沾过一次酒,却喝得酩酊大醉。那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傅得知日本人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了,其喜欲狂,看见别人都喝酒庆祝,就立即买了一瓶酒,像喝水一样直灌下去,然后和庆祝胜利的人群一起上街欢呼,可谓声嘶力竭,欢喜雀跃,比年轻人还激奋。但却君子形象不改,喝一整瓶酒,一口未吐,虽然深醉大醉,一点儿丑未出,但从此一口酒都不喝。傅斯年了不得!

我们这代人知道柳亚子先生大都是因为毛泽东有三首和诗答词。“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的诗词传得多远多广,柳亚子的大名就传得多远多广。毛主席尊称其为先生,可见柳亚子也可称大家。

柳亚子不知为何曾改名弃疾,字稼轩,想必很敬佩辛弃疾,故自称柳弃疾。但他没有辛弃疾那股冲腾的热血、激昂的热情、无畏的精神,所以在实践中的碰壁终于使他又足踏原地,改回叫他的亚子先生。

柳亚子有诗人的气质,诗人的情绪,诗人的感怀,诗人的酒醉。

柳亚子先生不平则酒、则醉;喜则酒,悲亦酒;忧则酒,乐亦酒;兴则酒,哀亦酒;有诗必有酒,有酒必有诗,醉则有好诗。

柳亚子先生心有不平、不公、不舒服则饮酒抒忧抒愁抒闷抒其不平。比如他在1949年写给毛主席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一看柳亚子先生的诗,估计亚子先生是喝酒了,很可能微微有醉了,一肚子的牢骚直吐向毛泽东。毛泽东正在百忙之中,1949年4月正值解放大军挥师过长江,江南正在决战之中,新中国尚在筹建中,毛泽东还是给柳亚子写了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最后两句是: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柳亚子一看毛泽东的和诗,兴致高过丈,于是又给毛主席附诗一首,后一句是:

倘遣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

据说毛泽东看后轻轻地说了一句,颐和园是人民的。如果属实,我相信,柳亚子先生要“名园长属我”的诗也不过是说说而已,但我可以肯定,柳亚子先生是酒后之言。好像自1950年后毛泽东再未和柳亚子先生唱和过诗词。

毛泽东堪称伟大诗人,但毛一生轻易不动酒。直到1927年春,毛泽东在《菩萨蛮·黄鹤楼》中才第一次写到“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那年毛泽东应为三十四岁。三十二年后,毛泽东重返故乡韶山,特意请他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先生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毛泽东极真诚、极热情地给老先生敬酒。毛禹珠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则答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三年前我去江苏常熟一幽幽小巷踏访翁同龢故居。翁老先生应为大家无异,八个字盖棺而论:“天子门生,门生天子。”屋小神灵在,一幅翁先生手书“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立马让人肃然起敬。大家风范!

翁同龢晚年在家亦喜品酒。一小壶酒也能喝得有滋有味,有史有据。那时常熟虞山脚下原有一家酒店叫王四酒店,我去踏寻时早已无踪影,据说翁先生最喜王四酒店自家酿的桂花酒,曾酒后挥毫而题:

带经锄绿野,留露酿黄花。

你能看见翁先生的笑容,你能闻见桂花酒飘香。

老舍先生酒量大,也喜欢喝酒。每年菊花盛开时,老舍先生都要请北京文联的同志去家中赏菊喝酒。据说只见客人喝高时,未见主人喝醉过。老舍豪饮是出名的。那时还有著名作家赵树理,赵树理先生也喜酒善饮,常常自己买酒请基层干部和老乡们喝酒,据说也有句话,只见客人扫醉归,未见主人尽兴时。这两位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喝酒划拳,且拳划得“贼精”。不能说从未输过,但绝对是输少赢多。老舍兴致上来还常常能打关,一般不出三拳即“过关”。但赵树理亦有一绝招儿,两手出拳,左右开弓,让人眼花缭乱,忙中出错。老舍先生和赵树理先生曾经在北京老舍先生家中喝酒,有人记得是老舍先生的生日酒,酒至兴头,两位大家、文豪、“酒徒”豪饮后就斗拳一论高下。据说那拳划得山呼海啸,地动山摇,划得你来我往,杀得昏天黑地。赵的双拳左右开弓,让老舍难以适应,虽为伯仲间,终有胜负。有在席上的人总结,说赵喝酒不见得能喝过老舍,但老舍拳没赢过赵。

大家有大家的风范,“酒范儿”。

七年前,乔羽乔老爷住在钓鱼台为钓鱼台国宾馆写馆歌。他请我去钓鱼台品酒赏月。不知为什么,每当我走进钓鱼台,总难免想到当年毛泽东的高论:钓鱼台无鱼可钓。但那日我们却有鱼可食,吃的是东南糟鱼。

乔老爷七十多岁,精神矍铄,才思敏捷,挥洒自如。一人仍能饮多半斤标有“钓鱼台”的陈酿。

乔老爷酒兴高,谈兴更浓。他是山东济宁人,爱喝清香型白酒,汾酒是其所爱,每每我至,总要携一瓶老白汾酒。乔老爷说当初他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写歌,给他的报酬就是两瓶汾酒。那时候人情如酣酒。他到杏花村写歌,题一首诗:“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处有酒能醉人,我今到此偶夸量,三杯入口已销魂。”他的特别待遇是畅开怀喝,随便喝。乔老爷酒后文采飞扬,意气风发,返老还童。

乔老爷讲,诗歌要有酒助兴,它和写理论文章做报告不同,《难忘今宵》就是醉后之作。乔老爷说,他一生喝过多少酒?见过多大的酒阵?恰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但有一次却刻骨铭心,终生不忘。

那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从朝鲜凯旋,周恩来在北京举行盛大招待会,欢迎志愿军的英雄模范。据乔老爷说摆了一百桌,由周恩来总理带着各方人士,每桌都要走到,每桌都要敬酒。

乔老爷说,从头桌开始敬酒,一桌不漏,桌桌敬到,那些可都是出生入死,拼过命流过血负过伤的战斗英雄,酒都敬得认认真真,毕恭毕敬。敬到最后的,只有两个人,唯总理与吾也!

让我听得心潮澎湃。

不知不觉月上枝头,湖水倒映,天上繁星。

乔老爷高论:给英雄敬酒、给老师敬酒都必须心诚如一,酒净如心。给领导敬酒就不一样了,可谓心情复杂,可谓居心叵测,可谓表里不一,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乔羽可谓大家,其高论可谓“开篇一壶酒”,酒深道理更深。

同类推荐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青春的地标

    青春的地标

    “微小说”是“微博”的伴生物,它在微博上上传、阅读,可视为“微博小说”的简称。微小说和随之出现的“微童话”“微寓言”,初步构成了“微文学”的三副面孔,和“微信”“微电影”,共同把“大时代”“小时代”,推进到“微时代”。
  • 看完烧毁

    看完烧毁

    在日趋庸俗化、功利化的阅读环境中,有质量、有深度的文学性书籍,更值得我们努力像市场推广,《杂花生树》作为一套优质的文化散文丛书,堪称一阵吹进心灵的清风!《看完烧毁》一书,正是这阵清风中,非常雅致的一缕。
  • 鲁迅诗歌全集(现代文学经典文库)

    鲁迅诗歌全集(现代文学经典文库)

    本书为作者及几为同仁对鲁迅诗歌的一个注本。作者以现代旧体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着弄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鲁迅诗歌读本,旨在尽力提醒偶遇的人们鲁迅的诗歌是很美的,这是不能错失的华章,然后,提供一点可有可五的提示。全书共分三部分:旧体诗、民歌体诗、新诗,对鲁迅诗歌全集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
  • 复乐园

    复乐园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动手做事,轻松顺畅的手上动作中所包含的经验,其价值就算是集合世界上所有的格言也难以超越。这个星球依然年轻,充沛的精力不过是需要引向正确的位置而已。海难,飓风,海员农民叹为天命,但灾难触及到了我们的良知,提醒我们自己的罪过。
热门推荐
  • 新世界霸主

    新世界霸主

    十九世纪,英国是在军事与工业的基础上,成为了世界霸主;二十世纪,美国是在经济与军事的基础上,取代了英国;那么携带二十二世纪科技与军事,跨时空而来的程珏,能完成他的穿越历史使命吗?美国你有最引以为傲的航母战斗群是吧,老子一发常规炮弹就能把你干掉,你发射弹道导弹,我有激光拦截,逼急了,要发射核武器来打我,好啊,我让它在你自己的国家领土内爆炸,看你还笑得出来不!从此,这个世界多了新的霸主,程珏也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号,空间侠。欲知后事,请一起来支持新世界霸主吧!
  • PHYSICS

    PHYS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世阎罗

    傲世阎罗

    愤世嫉俗的小生,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真传,从此走向拯救万民的道路。
  • 我家哥哥们来自未来

    我家哥哥们来自未来

    五个来自未来的少年,身怀绝技,在华夏混得风生水起。突然有一天,被一只小包子强势插入生活,自此,五兄弟开启了宠妹妹的属性。
  • 命运无常:我在爱你等你

    命运无常:我在爱你等你

    她,曾是学校最为羡慕的女神,纵多屌丝的梦中情人,富二代眼中的最佳情人,然而一次以外,遭人嫉妒,被人用硫酸泼脸导致毁容,一夜之间从白天鹅变成丑小鸭,
  • 陈秋岩诗集

    陈秋岩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我爱美男

    重生之我爱美男

    既然老天给我一个重生的机会,我定会好好感受生活,一定要活得自由,随心所欲。小编是个新手,这篇文就是练练手,写的狗血请大家手下留情,不要打我,么么哒!!!
  • 阿巴东的葬礼

    阿巴东的葬礼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赖医王

    无赖医王

    中医世家汤家传人汤成,按照和爷爷的约定从特种部队退役,回家继承汤家医术,担负起中医复兴的重任!没想到汤家针法结合跟战友学习的内功之后,竟然让汤成学会了传说中的绝世医术——运气施针!于是,汤成凭借着绝世医术,做实业,赚取财富;做教授,传授医术;中西医交流,扬威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