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6400000005

第5章 喝酒的名堂

中国人讲究“师出有名”。

名正言顺,中国儒家重要思想之一,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

酒亦如此,中国人喝酒忌讳“喝闷酒”。“闷酒”即“苦酒”,“闷酒”醉人,“闷酒”伤人,无名之酒,酒家大忌。

中国的酒文化直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出生入死”之中。甚至未生先有酒,入土酒未干。

讲究的中国人家,从女人一怀上孕,就要先摆一桌“喜宴”,有些地方称为“香火酒”“血脉酒”,一般不请外人,亲戚家人关起门来喝喜酒,预示此家此门要添丁增人。孩子一出生,如果真是“丁”,就要张灯结彩,开门办酒席,大户人家、官宦人家还要请戏班子、乐器班子,酒席讲究院里院外,院里的是贵宾佳客,院外的搭席棚,办的是流水席。

之后还有“满月酒”“抓福酒”“百日酒”“周岁酒”,酒伴随着人的一生开始,到了上学要请“拜师酒”,学成要办“谢师宴”,且不说中了状元要大喜三日,酒不下桌,像范进那样的穷书生,可谓穷得一穷二白,家徒四壁,中状元以后也要摆上三桌酒席,各路绅士、财主,官家送酒席的络绎不绝。送的酒席能从屋里摆到院外,从院门一直摆到大街。升迁要有“贺酒”,贬逐也要有“送酒”,坐牢也要把酒送到狱中称“难酒”。就是临上刑场,刽子手要喝三碗“送人酒”,而死囚入刑场,临死前狱牢也要摆一桌简简单单的“送行酒”。“带酒上路”!悲怆之中有豪气,透出“二十年后还是条汉子”。

酒席摆得大的,还是朝廷。皇上登基,改朝换代,更始元号都要大摆三日酒宴,君臣讲究同喜同醉,酒席歌舞升平,可谓从日出喝到日落,从星起喝到星没。

皇帝荣归故里,全村全乡甚至全县都要摆“回龙席”,喝得天翻地覆慨而慷。有刘邦为例,酒喝到昏天黑地时情不自禁击节长啸: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没文化,能随口吟出如此豪气万丈的诗,足见其得意之情,足见其酒尚酣时情亦酣。沛县的老百姓口口相传多少代,他们与皇帝共同喝过“荣归故里酒”“与民同醉酒”“光宗耀祖酒”。沛县出了个高皇帝。

皇帝为臣子摆庆功酒席的,历史上可能高不过清雍正皇帝为大将军年羹尧摆的庆功宴。但年羹尧威风凛凛、气势汹汹地跨过了极限,也难怪年羹尧,他一个奴隶出身、没有文化的粗莽汉子,疆场杀敌,纵马冲锋可谓将军,但他不懂政治,更不懂文化,他哪里懂得“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高处不胜寒。结果让皇帝把庆功宴摆到德胜门外,皇帝及百官到德胜门外为年羹尧洗尘接风,把酒庆功,此酒宴古今未有,年羹尧死期还远吗?

警世恒言:不能把庆功酒喝成断魂酒。

但中国酒名堂中确有断魂酒、断头酒、敢死酒、亡命酒。

据我考证,秦始皇当年扫荡关东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秦国的军队能打仗,能打硬仗、恶仗、大仗,士兵敢拼、敢杀、敢死,可以用视死如归来形容。可以考察出土的秦之兵马俑,几乎都不披重甲,不戴头盔,不穿军靴。原因是嫌其妨碍冲锋的速度,怕被别人争先杀敌,“恐落其后”。秦军每临大战,阵前并无粮草,唯有烧酒,战鼓未响之前,每人都空腹暴饮,呼之为“敢死酒”“杀敌酒”,又称“立功酒”“封侯酒”,个个都喝得双眼喷火,血往上涌,士兵嗷嗷叫,摩拳擦掌,急不可待,仿佛不是以命相拼,而是赴宴领饷娶媳妇。军号一响,如巨石下山,冲锋陷阵,以杀敌斩首论功。

自秦之后,中国军队每临大战,上阵士兵都要喝一碗“敢死酒”“断魂酒”。到东西两汉,军中酒为必备。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时,曹操在关云长临上阵杀敌前,敬关羽一杯酒,满军帐将士无人不晓,那是“亡命酒”“送行酒”“断头酒”。曹操借酒为关羽送行,是让关羽马革裹尸,死而无憾。

中国军队形成一种民族传统,仗打到“玩命”的关键时刻,要组织敢死队,阵前列队,一人一碗“敢死酒”。喝了这碗酒,命随酒走!这种传统一直传了两千多年,一直传到今天。我听一位朋友讲述过他的亲身经历,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以酒祭命的故事。

剃光头,全副武装,阵前列队。老山反击战前他们连队整整齐齐站了三排。出发在即,很多人都禁不住牙齿相叩,仿佛和死神面对面相视,相隔不过三寸。发碗,一个人一个青花大瓷碗,由团首长亲自给斟酒。酒汩汩地、突突地倒在战士双手捧着的大碗里,碗里的酒倒映出一张张年轻的脸。那叫“送行酒”,又称“断魂酒”,老兵呼之“上路酒”“敢死酒”,一口气喝完,直直把一大碗烧酒倒进胸腔,身上马上庄重起来,竟然不再情不自禁地哆嗦了,热血沸腾,举起左手向祖国宣誓,向军旗宣誓,何惧之有?

当后来部队要换防撤走时,他又来到那场血战中牺牲的战友墓前,陪着已经牺牲的战友喝了一下午酒,从来不喝酒的他,竟然喝了大半瓶的酒。他说,只有喝着那辣嘴辣胸辣心的烧酒,我才感到阴阳两界是相通的,我才感到黄土里埋的兄弟能听见我说的话……

中国以酒祭奠亡灵的传统该有多少年?今年清明节我去墓地祭奠父母,看见成群结队的后人都带着鲜花、缎带、水果、点心、酒献给已故的亲人。他们都虔诚地把酒慢慢地斟满酒杯,然后轻轻地端起来,呼一声亲人请饮,深情地把酒洒在墓前,他们都坚信,那祭奠的酒魂在阴间的亡灵点点滴滴都会感知到。

祭酒有名堂,祭酒有文章。

毛泽东曾赋诗: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在中国,红白喜事最讲究酒宴。

相亲要喝相亲酒,定亲要有定亲宴,娶亲要摆迎亲席,喜宴讲究人家,官宦人家、大户人家、土豪人家要摆三天大宴,还要摆三天流水宴。三天大宴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上午是几套响器班子,即乐队吹奏,从早晨花轿未进门要一直要吹到日落西山,换班上阵;晚上是大戏,要唱到启明星高照。菜是八凉八热,八大碗八大盆,酒管够,喝得越多越喜庆,喝醉的越多越吉祥。喜宴上不说醉,说美,喝多了要说喝美了。后面还有认亲酒、回门酒。

白喜和红喜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喝酒的讲究更多,有“别亲酒”“起杠酒”“破土酒”“入土酒”,七日后还要请所有“出白事”的人大喝一席“拜谢酒”。

红白喜事外,还有一个最热门、最抢眼的就是做寿宴。在中国五十岁过生日就称“大寿”,须大办。过去的年代,人们寿命短,五十以后,凡逢五逢十皆大寿,到八十称米寿,那就需要天、地、人共庆。连《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过五十大寿,还讲究摆“百鸡宴”,遑论官家商家?

当年吴佩孚正大红大紫威名远震时在洛阳过五十大寿。那场面摆得排山倒海一般,洛阳城不再洛阳纸贵,而是洛阳房贵,所有宾馆饭店全部爆满,满街满城都是为玉帅祝寿的各路高官贵贾,可谓高朋满座,高官云集。厨师是从北京、天津、郑州请来的。有人调侃,说吴大帅祝寿那三天,洛阳的狗全都醉了,因为它们都喝的是玉帅寿席上洒下来的酒水。据当地报纸报道,河南黄河大鲤鱼绝市,被玉帅府全包了,三天三夜的寿宴几乎让黄河大鲤鱼绝种。玉帅大寿除了“寿戏”唱了三天三夜,与众不同的是“寿帐”排了三房五院,写得堪称“墨宝”,其中最著名的是自谕“南海圣人”的戊戌变法首领康有为的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以我之见,送寿联拍马屁的康有为此联堪称魁首。吴佩孚的寿宴是做到顶了。

外国人喝酒讲究的是酒席的品位,主酒未上之前先喝三道开胃酒,两道餐前酒,主酒上完又要喝调胃酒、餐后酒。中国人一般不讲究那么多层次,“三杯过后尽开颜”,少见有“三中全会”的,中国人一般不喝杂酒,混着七八样酒喝,在中国酒家看来那是大忌。

外国人讲究绅士派头。

中国人给酒增加了更多的名堂。

不知从何朝何代起中国人以喝血酒盟誓。血酒有两种,一种以公鸡血滴入酒盅,一种则以指血滴入酒中。有专家说中国在东汉时期即有滴血为誓,喝血酒应起源于东汉末年。到明末清朝,喝血酒拜把子,喝血酒对天宣誓已经很普遍,只有喝了血酒才代表同心同德,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五花八门的帮会、团体、组织,进门拜见,先要利刃割指,或破臂滴血入酒一口气喝干,方能显诚心诚意,永不叛变。长征中红军经过凉山州冕宁县,刘伯承代表红军和彝族头领小叶丹喝下鸡血酒,彝海结盟使红军突围走出死境。刘伯承元帅不喝酒,但那碗血酒非喝不行。不喝下那满满一碗鸡血酒,不足以表白红军的情义,也不足以和小叶丹结盟。小叶丹认血酒。

元朝以后,中国开始盛行上马酒、下马酒,隆重时由蒙古少女手捧掐丝法兰盘,上面放着三个不大不小的银碗,银碗中闪闪发亮,那是斟满的美酒,客人下马,要先饮这三碗酒。我估计了一下,大概有半斤左右。上马酒亦然,为客人送行还要载歌载舞。

蒙古族人大多信萨满教,敬酒讲究先敬天再敬地然后敬祖宗。蒙古族人喝酒豪气,尚有成吉思汗的遗风,讲究以碗筛酒,起碗即干。蒙古族牧民喝酒是其主要的业余生活,一切都在喝酒中进行。蒙古族人喝酒是大碗喝酒,但吃肉不是大口吃,而是用刀削下一条条细肉条,小口慢嚼。

蒙古族人喝酒真诚得让人惊心动魄。我们在一位叫道日奇格的蒙古族人的蒙古包里住宿,领教了蒙古族的“迎宾宴”。手抓肉、酥油茶、奶豆腐、油梁子摆满两炕桌,最后这位腰围足有四尺五的蒙古大汉手提一个白塑料壶放在客人面前,是骑快马跑出二十多里地刚刚打回来的白酒,足足有二十多斤。我说焉能喝这么多白酒?这些烈酒足能醉倒一个排的解放军!道日奇格说,进了蒙古族人的毡房,肉要吃饱,茶要喝好,酒要喝美,人要喝倒。如果客人没喝好,主人已醉倒,那他一定在自己彻底“麻翻”之前让家人骑快马请一位“酒神”前来。“酒神”极豪爽,先问喝了多少,然后斟满酒站立在地上喝完,这才爬上毡毯说,现在我们可以坐下重新喝酒了。如果客人醉卧毡房,全家高兴,但第二天肯定不会再劝你喝酒了,蒙古族的“迎宾宴”已经结束。

新疆维吾尔族人劝酒的名堂是浓歌艳舞,载歌载舞,让人着实招架不住。维吾尔族姑娘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婀娜多姿的特色舞蹈都紧紧围绕着敬酒展开,你不喝下她们手中那碗酒,她们就一波跟一波地又唱又跳,直到半劝半灌地让你干了那碗足有二两的伊犁特曲。但歌舞并未因此而停,维吾尔族人民真的是太热情了。

有一年去黔东南,方知侗族同胞的热情一点儿也不亚于维吾尔族。侗族兄弟们迎客进山寨,亦是歌舞伺候,让你看看侗族民族风情。接客酒席排成一字形长桌,最长可以排半条街。劝酒的方式是以诚相待,敬酒的人先干,但是把空盏放在你面前,等待你干完再继续进行,你的办法要么滴酒不沾,要么非醉不可。如果你认为可以假喝、少喝、不喝,以少当多,以假乱真,那你就错了,你会发现,侗族兄弟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是醉眼,也不容沙子。那样,就会有几位身着侗族民族服装的姑娘前来劝酒,鉴于你之前喝得太伪太虚,她们采用做游戏的办法,她们先来,让你用筷子夹一块很大的肥肉,她张开嘴,你把夹着的肥肉放在她嘴里,她要是咬住了就不喝酒,然后她再试你。此事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也很公平,只要你咬住肉就结束让你头疼的一碗白酒。谁知道,这些侗族姑娘皆快手,伸进你的嘴去时显得有些笨拙,仿佛你不经意就可以咬住,没想到那夹着的肥肉从口中退出时比耗子见了狸猫窜得还快,三碗酒喝下去了,你牙都没沾上点儿荤腥……

那年我去爬泰山,接待我的山东朋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泰山酒席课,原来登泰山难,过泰山酒场亦难。他先在桌子上摆三只喝葡萄酒的高脚杯,每只杯中的白酒都倒过“中央”,记得好像是53度的泰山大曲。然后极兴奋、极热情、极诚挚、极亲切地说,三杯酒都有名堂。这第一杯酒叫敬山酒,第二杯酒叫拜山酒,第三杯酒叫登山酒,这三杯酒不干,泰山难登,山神不允啊。说得慷慨激昂的,说得虔诚理道的。又极大度、极朋友地为自己斟上三杯酒,都比给我斟的满一些,言之,吾乃泰山山民,陪兄弟走一程,登山,拜泰山神!我估量这三杯白酒足有六两,喝下去莫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恐怕坐观天下都难矣。人家说得很客气,来者皆兄弟,谁喝都行,但必须有一人端起,一口气喝干。

中国酒文化中不知何时渗进一股逆流:痞子文化。喝酒入席讲究三杯敬起,头三尾四,敬酒要三、六、九,端三、敬三、碰三,即先给你端三杯,你要干了;然后恭恭敬敬给你敬三杯,你要干了;最后再碰杯陪干三杯,三三见九杯。还有打一圈,一手执酒壶,一手端酒杯,和在座的席上人一人喝一杯,喝到最后要斟两杯,自己左右手各执一杯,自己给自己碰,自己给自己敬,名曰圈要圆。不能因为自己而不画满不画圆。三圈过后,要喝一罍子,也有称改敬“豪华”的,把酒倒在分酒器中,一过中央大概就有二两,一端一碰干到底。这种酒痞文化一时曾风靡大江南北。痞子文化所向披靡。

泰山的人没想到,我们朋友中有一员大将,实在按捺不住,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摆开十个杯子,一一倒过中央,然后对着满席主宾慨然宣布,要搞“十全十美”,且不要别人陪着,只要大家看着。为敬泰山,为拜泰山,为登泰山,他从“一全一美”一直喝到“十全十美”,满座皆惊,再无碎语。此人系新华社宁夏分社副社长陆维新,现在已然退休,但宝刀仍未老。

李白,诗仙也,有歌《将进酒》,我考证李白吟诗之时已然“十全十美”矣。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请君为我侧耳听……

同类推荐
  • 乐嘉:谈笑间

    乐嘉:谈笑间

    《谈笑间》乐嘉最新作品,嬉笑怒骂,乐嘉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风趣犀利的文字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婚姻、家庭、职场等方面的独特见解。本书在帮助读者认清自己读懂别人的同时,也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包含性格色彩在内的,充满智慧与个性的百分百乐嘉,是乐嘉最好的代言产品。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狄更斯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狄更斯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古国沧桑话西游:《西游记》与山西娄烦论文集

    古国沧桑话西游:《西游记》与山西娄烦论文集

    在娄烦,近些年来最热的话题是花果山、孙行者。地方学者考察了马家庄一带的明清古庙花果山神庙,在仅存的无梁殿前看到石柱上有“东胜神州地,悟空旧居址”的对联。庙前槐树上的明代铁钟上有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像。又有傅山先生的文集里也提到娄烦为孙行者故里之事。此外,当地还有大圣堂孙大庆先起兵后被招安、为僧的传说。结合唐宋时期这里是马监管理的马场,有的观点认为弼马温的故事取材于此。
  • 流云散记

    流云散记

    本书是已故著名文史学家孟超先生的作品集,书中包含了孟超先生在解放前发表于各类进步报刊上的说文论史的文章共计49篇,包括对历史人物如李隆基、秦桧、武则天、杨玉环、黄天霸、贝多芬等人的解读;对京剧《珠帘寨》《四郎探母》《鸿鸾禧》等的评论;对当时时事的论说;对外国文学作品如《大雷雨》等的分析。
  • 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间》是一部旅游散文集。作者施立松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温婉的笔调,把自己旅行中的景、人、物巧妙地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用诗意般的文字带着读者们走进那些或有名、或无名的山水间,领略美和温暖,关注爱和失落,获得全新的心灵体验。
热门推荐
  • 遇见奇怪的你

    遇见奇怪的你

    这世界好奇怪,人与人之间总是不断地伤害或被伤害。
  • 最高命令

    最高命令

    “没办法,这是首长的最高命令。”他似笑非笑的看着我说道。每个人都有善变的面具,在僵硬的世界里苟延残喘,我只不过是解放他们。因为无能为力,所以顺其自然。因为心有所属,所以随遇而安。
  • 热爱祖国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热爱祖国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地醒之路

    地醒之路

    武者要觉醒六识,全部觉醒者,人们称他们为地醒者。
  • 有女赖上世子爷

    有女赖上世子爷

    她携记忆投生来要一世相守,扮俾常伴其右,奈何天定凤命,可他君绝衍偏生不是皇孙贵胄。说好的许她一世相守,即便逆天改命这一世她叶子凝也要嫁他!前尘已晓,奈何是她。天定凤命又如何?“为了你叶子凝我君绝衍就做这帝主又如何?”帝星动,天命改,不过破乾坤而归原。
  • 商用心理学

    商用心理学

    站在客户的角度,洞察客户的行为;摸透客户的心理,激活商家的大脑。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而在如今的商场中,“商事之最难在于知心”,几乎每销售出一种商品、每签下一笔订单、每推出一种新产品,都是一次商家与顾客心理的较量。且看《商用心理学》如何教你在这场利益的争夺战与心理的较量中获得优势,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为无往而不利的强者!
  • 英雄颂

    英雄颂

    战争创造了英雄,英雄代言了寂寞。少年叼着一根七块钱的红塔山从红塔走出,受到月神眷顾的他即将在这红塔大地谱写一曲英雄之歌。争一时之荣耀,陨一世之辉煌。叹悲歌,年少轻狂,怒斗苍穹。谁是最后的胜者,谁是最后的寞者。谁将回头望,那遍地的尸骨,猩红的血肉。惟有我,唯独我一人孤站山头,唱这曲英雄颂……他是罗家枪传人,他为爱而战、为荣耀而战。他冷,却不失温柔。他追求‘齐天’。不为扬名立万,只为自己心爱的女人……
  • 如果这是宋史5

    如果这是宋史5

    宋史里有一个时段是学者的噩梦,读者的干柴。说噩梦,因为它是说不清的,历代研究宋史的学者限于资料、时代的特殊性等原因,没法全面真实地展开它。而读者们,也会因为它内容的枯燥躲着它走。这就是王安石变法阶段。
  • 迷秘秘密

    迷秘秘密

    青春的疼痛往往让人刻骨铭心,它亦是我们成长的阶梯,也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好的礼物,我叫米沛,这是我的故事...
  • 暴力冥神

    暴力冥神

    回家陷入了继承人风波,为了反抗,谁曾想,引狼入室导致父亲的死亡,家族的毁灭。心中一直复仇,却不知道自己卷入了神与神之间的斗争,凭借着自己的拳头,在这充满阴谋的旋涡中不断挣扎。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