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1200000070

第70章 十大建设

到1970年代初,台湾的工业、农业、贸易、工商业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前后,台湾的经济已有相当的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农业停滞不前,农民收入降低。50年代初,台湾当局在土地改革的同时,利用“美援”发展农业和工业,提出“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经济方针。经过60年代的发展,台湾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到7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已大大超过了农业生产总值,农业开始呈现出滑坡的趋势。具体表现为:(1)农业生产率下降;(2)粮食自给率下降,尤其是杂粮几乎全部依赖进口;(3)农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大为减少。农业生产年增长率在1971年之后产生了停滞现象,1971年的年增长率仅为0.5%,而同期的经济增长率为12%。农产品价格偏低,造成农民家庭收入降低,农民家庭所得占非农业家庭所得的比例,由1966年的69.7%,降低到1970年的60.15%。

其次是工业基础设施落后。到了70年代,各种基础设施的“瓶颈”已是十分严重,港口、道路交通、通讯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仅对各项基础设施做小修小补已难以为继。在电力方面,经济起飞时期发电量增加了2.5倍,而工业用电增加了2.8倍,住宅及商业用电增加了3.6倍。因此,对于严重的电力缺口,当局唯一的办法只有实施限电以弥补电力的不足。在交通运输方面,铁路、公路、船舶、港口、码头等方面的设施严重不足。交通设施严重超过设计最大负荷,交通拥堵十分严重。各种机动车辆增长了数十倍,而道路长度只增加7%,西部公路干线重要地段每天交通流量达3万多辆。基隆、高雄港的待港时间比60年代延长了10多个小时。长程运输依赖的铁路货运紧张,在高峰时间,基隆、高雄两个火车站平均每天有54%的货物无法运输。空运方面,由于经济增长而导致运输量大增,1953年至1973年的21年间,客运部分增加100倍,货运部分则增加五至六倍。基础设施落后的同时,工业原料也不足。许多工业原料诸如石化工业所需原油、钢铁工业所需原铁,都需依赖进口,而经济的发展亦促使产业必须自国外进口更多的原料。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加,新工业中心形成的同时,新的城镇也随之兴建起来,而住宅、道路、水、暖、电等设施没有相应的跟上。基础设施的落后已严重影响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三是石油危机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成本。20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高速增长,物价稳定。1973年阿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了对付美欧各国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来支持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将石油由每桶2美元提高到每桶10美元,涨幅高达五倍。国际油价上涨,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工业成本上升,也使得全球物价上涨。台湾进口物资价格上涨,造成外汇支出增加,台湾制造品也不得不上涨。从1961年到1971年,平均每年的物价指数增长为1.6%,消费物价指数为2.9%。但是1973年物价指数上涨22.86%,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了8.17%;1974年物价指数上涨40.58%,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了47.47%。台湾经济的增长率由1973年的12.8%,下降至1974年的1.16%。

另外,石油危机爆发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为保护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大打“贸易战”、“货币战”,对输往本国的农副产品、工业制成品采取配额限制,增收平衡税、倾销税,推迟发放输入许可证,不给予最惠国待遇等,从而阻止国外产品进入当地。台湾主要以农副产品,包括香蕉、菠萝、西红柿,以及热带水果为主,工业品主要以加工类日用产品如鞋帽、纺织品、食品、家电、木质家具为主。这些产品在输往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美元的贬值和气候原因导致粮食危机使得台湾经济雪上加霜。这对于刚刚上台执政的蒋经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蒋经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蒋经国为了应对农业危机,提出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更大地发挥农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1972年8月17日,蒋经国在“行政院会”上,指示拟订办法,鼓励农业生产和减轻农民负担。9月29日,蒋经国又在“立法院”强调:

今年上半年的工业成长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4%,而农业之生产由于气候关系,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1%,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尽管许多人说,这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有此说法,就可以放心。因为只有工业与农业同样地发展,我们的经济才能稳定下来。尤其我们现在有40%的农民,所以,我们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一定要加以重视。

蒋经国还提出,加速农村建设是今后最重要优先的工作之一,并要求动员全岛各级机构和民众的力量,帮助推行这一新的运动,使这一运动像以前“土地改革”一样的圆满成功。为此,台湾省市政府纷纷成立小组,配合经济部和农复会,自1973年至1979年6月底,投入约200亿元,实施了加速农村建设的1440个项目。1975年2月4日,蒋经国在农民节大会上再次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他说:“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国家经济就没有基础,所以我希望农友努力生产,增加收入,以改善生活,同时应力求新的技术,以达到最高、最理想的农产品生产目标。”

为了发展农业,蒋经国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关注农业,注意到农民的痛苦,并重点要做到四个方面:“(1)如何帮助农民提高生产;(2)如何降低农民生产成本;(3)如何减轻农民负担;(4)如何预防灾害。此为政府在农业方面必须做到的四个重要工作。”

针对当时台湾基础建设落后问题,蒋经国于1973年12月25日宣布,在《第六期经济建设计划》之外,在五年内完成九大建设。他说:“政府已下定决心,以五年为限,列入管制,克服困难,加速完成南北高速公路、桃园机场、台中港、苏澳港、北回铁路、铁路电气化、大钢厂、大造船厂和石油化学等九项建设,来强固我们的经济基础,稳健我们的经济发展。”1974年9月,蒋经国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时,又加上核能发电,共十项建设。这就是后来的“十大建设”。

“十大建设”包括兴建岛内南北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花莲到苏澳的北回铁路、台中港、苏澳港、桃园机场、核能发电厂、高雄钢铁厂、高雄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建设项目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七项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后三项为重化工业。总经费在初时估计约需要50亿美元,即1974至1978年间平均每年10亿,相当于当时外汇储备的40%,流通货币的60%。由于当时正是石油危机造成物价上涨、民间投资意愿低落之际,“十大建设”所需经费庞大,需要大举借款,因此这一决策受到国民党内外许多人的质疑。在巨大的压力下蒋经国力排众议,提出“今天不做,明天将会后悔”,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十大建设”完成。

南北高速公路(中山公路)北起基隆,南至凤山,贯通台湾南北,连接高雄、基隆两港,全长约373公里,这是蒋经国亲自筹划的台湾第一条高速公路。1969年,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的蒋经国带领“行政院”经济及交通专业人员,开始进行南北公路的可行性研究。当时韩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所以,蒋经国决定应该效法美、韩等国建立一条贯通台湾南北的高速公路。然而,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必然会遭遇许多困难,当时曾参与工程建设的陈世圯先生回忆说:

除了施工规划和天然灾害,当时最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就是土地取得,高速公路的宽度是40公尺,绵延南北,民众对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征收相当反感。台湾当时是农业社会,农民安土重迁,土地等于是他们的根,被征收之后根都没了,民怨可想而知。另外,依据民间习俗,“对路冲”是非常犯忌讳的,即使当时台湾民众都相信能体谅政府公共建设造成的不便,但土地取得仍是非常困难。记得当时有一位年轻有魄力的桃园县县长,就是现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生,用无限的耐心与民众沟通,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该县的土地征收,深获经国先生赏识。

为了能早日完成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蒋经国指示不再分期分段招标,全部交由“荣工处”及“中华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另外他还对工程提出了两点希望:“第一,工程要力求安全、坚固,但不必讲求美观。第二,兴建的过程中,在行政与管理方面,要防止一切浪费,根绝任何弊端。”工程从1971年8月开始,到1978年10月底完成,总投资新台币429亿元。南北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得南北车程由原来的八个小时缩短到四个小时,不仅拉近了距离,提高了运力,降低了成本,而且使台湾岛南北真正连成一体。“1952年,台湾的铁路货运占货运总量的95%,公路仅占5%;铁路客运占客运总量的56%,公路占44%。1972年,铁路货运占货运总量的63%,公路占37%;铁路客运占客运总量的34%,公路占66%。而到了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之后,公路客货运占客货运总量的比重已分别上升到70%和76%。”

在北回铁路建成之前,台湾全省的铁路有两条:一条是西部从基隆到屏东的西部纵贯线,这条又延伸绕过台湾北部顶端,到宜兰的苏澳;另一条是从花莲到台东。这两条铁路并不相连,往来交通主要靠苏花公路。而在这两条铁路沿线已探明的石灰石、大理石、磁铁矿等矿产储量等超过200亿吨,但由于东部交通不便,台东部的矿产资源、农产品都运不出去,使得东西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为了平衡东部的发展,“十大建设”中的北回铁路,就是要把这两段铁路衔接起来。其中,花莲到苏澳这一段,因为山壁近邻太平洋,又是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极不稳定,因此施工难度非常大。1973年12月6日,北回铁路修筑刚刚开工之际,蒋经国特别指示:

北回铁路的兴建,对于台湾省东部的建设,及苏澳港的功能,均极有裨益,且可使台湾全岛的经济活动,联系更为密切,意义极为重大。……此一铁路经过崇山峻岭,工程设计必须配合地质条件,慎重行事。

1974年5月底,蒋经国前往宜兰县视察北回铁路和苏澳港工程。期间,他指示宜兰县政府,应“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竭尽所能来支持这两项工程”,因为这两项工程完成后,“无论在交通、经济及其他方面,必能获得长足的进步,而民众的生活,也必获得重大的改善”。

北回铁路自1973年12月开始动工,至1980年2月通车,历时六年之久,全长88.1公里,总投资73.2亿新台币。“自1975年北回铁路南段(新城至花莲)通车后,花莲港的年吞吐量由1975年的80.5万吨上升到1978年的219.6万吨”。

桃园机场原名中正机场,2006年9月6日正式更名为桃园机场。桃园机场兴建之前,台北的机场在松山。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松山机场已不能应对台湾日益繁忙的航空运输和未来发展需要。航空客运已由1961年的13.4万人次增加到1978年的627万人次,增长了46倍。航空货运也自1961年的0.57万吨增加到1978年的13.8万吨,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率为21%,客、货运均超过松山机场的最大负荷。另外,1969年波音公司发展出大型747客机,虽然可以在松山机场降落,但必须加长跑道,而且停不了几台,所以也一定要扩建机坪。当时的民航局长毛瀛初认为松山机场的面积太小,且无法再行扩建,必须另谋它处兴建新机场。为此,毛瀛初面呈蒋经国,提出兴建新机场的建议,并为蒋经国所接受。台湾当局延请美国专家费雪到台湾担任机场择地的规划,最后选中了桃园。

在评估桃园机场的建设可行性时,遭到了多位“立法委员”的反对,使蒋经国承受了不少压力,但他认为兴建桃园机场“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的国际地位与服务品质”,因此他力排众议,坚持兴建桃园机场。1973年,桃园机场正式动工。在施工期间,蒋经国曾先后三次前往视察桃园机场。参与桃园机场工程建设的王仁民说:

桃园机场从开工到兴建完成,经国先生曾来视察过三次。我们的感受蛮深刻的,因为他很关切“十大建设”的品质与进度,每次到桃园机场视察的时候,都会详细地询问我们正在做哪些东西?施工进度是超前还是落后?他甚至会到现场看实际施工的情况如何。经国先生对工程品质的要求很高,所以他鼓励我们,要我们严格监督施工品质。

桃园机场基本上是由台湾技术人员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一项大型工程,因此兴建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技术问题。例如,当时机场在建加油设备时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航空加油是一项相当精密的技术,由于传统油车的加油速度和量都不足以应付国际机场的营运量,所以当时所有国际大型机场都配有“油栓加油”的系统和设备,但台湾所有石油公司都不具备这项技术。为了安装“油栓加油”的系统和设备,当时承建的“中油”公司希望向外国石油公司购买这项专利,但却遭到各家石油公司的拒绝。为了解决这项技术难题,“中油”公司把脑筋动到了驻守清泉岗机场的驻台美军身上。因为清泉岗机场驻有空中加油机,具有“油栓加油”的系统和设备。为此,“中油”公司派出18名技术人员在台湾空军后勤署的帮助下,以空军学员的名义安排进入清泉岗空军基地,向美军学习“油栓加油”和空中加油技术。在美军技术人员的培训下,18名“中油”员工终于掌握了“油栓加油”技术。

1979年2月26日,桃园机场正式启用,成为当时亚洲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之一。桃园机场启航那天,很多民众,包括很多外籍人士都欢欣鼓舞地去现场参观,新加坡、泰国、日本也都派记者前来采访,后来新加坡、泰国、吉隆坡及菲律宾还派人来观摩桃园机场的场站设施。

至1978年,蒋经国发起的“十大建设”陆续竣工。当时台湾舆论称:“经国先生的苦心和参与,是十项建设顺利完成的主要因素。”这种观察,可谓一语中的。曾参加“十大建设”的叶万安先生说:

没有一项建设是没有困难的,还好十项建设遭遇的困难,在蒋院长的支持下,都能克服了。……因为经国先生经常亲自视察各项工程建设,他的视察有两个作用:一是慰劳工程人员,给他们鼓励,问他们有没有困难,有困难的话,他会交代有关单位解决,很有效率。第二是产生的无形压力,对于被视察单位和相关单位都发生作用,对他们当然有压力。……他不只听简报,还要实地亲自去看工程,就是无形的影响,所以不要以为他视察很轻松,其实不然。

“十大建设”是蒋经国主政台湾前期的主要政绩,它的提出、执行与完成贯穿整个1970年代。“十大建设”的实施,既延续了国民党在台前20年的经济累积,也为1980年代台湾经济飞越奠定了重要基础。1977年9月,蒋经国在“立法院”报告时认为:“十项建设的进行,在经济不景气期间,产生了无比的积极作用,不但刺激了各种相关事业的生产,也吸收了大量的国民就业,大大冲淡了经济呆滞的严重性。从十项建设看经济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升级的远景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更具意义的,是这十项工程,对我们是一项信心与毅力的考验、智慧与经验的磨练。”对于“十大建设”的意义,曾参与兴建“台中港”建设的欧来成先生说:

“十大建设”对台湾经济、海外贡献和人力培训这几项发挥了相当大的推动力,可以说经过“十大建设”时期,台湾的“国力”有了大幅度的跃进。因为“十大建设”几乎全部是由国人自行设计、施工,最多也就是请国外顾问指导。既然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和那么大的挑战性,当初不分“国内”、“国外”,相关专家学者和留学生全部回到台湾投入建设,这对“国力”和对人才的培训有相当的帮助,也奠定台湾后续的经济发展。

在台湾经济发展史上,“十大建设”代表的是一个相当重大的转折点。它到底对台湾的影响有多大?这可以一句话简单形容:“没有‘十大建设’,就没有今天的台湾经济。”

经济发展往往与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相伴而生,“十大建设”不仅带来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也给台湾的政治和社会带来新的元素。经济发展使得人民的知识能力和经济资源大幅提高,原有的严密社会控制系统和政治结构已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与冲击。

同类推荐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 如戏人生:洪昇传

    如戏人生:洪昇传

    洪昇是清朝著名的剧作家、诗人。洪昇的《长生殿》是清初时期伟大的戏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在洪昇人生资料缺乏和稀少的情况下,尽力搜索,然后沿其人生轨迹及交友游历和诗文著述线索,进行参照梳理考证,清晰简约而流畅深入地叙述了洪昇曲折的人生经历。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一)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一)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思维

    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思维

    本书是一部讲述周鸿伟成长成功经历的书籍。作者以严肃的态度,轻松的笔触,向我们全面地展示了周鸿伟一路走来的跌宕起伏。作者从周鸿伟年少时期的成长讲起,重点则是周鸿伟在商场上厮杀,透过惊心动魄的商战,展现周鸿伟独有的才智。
  • 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即现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
热门推荐
  • 姐姐被宠成帝

    姐姐被宠成帝

    凌御寒是一个出生在孤儿院的女娃娃,孤儿院的老奶奶发现她的时候看到她手上的铁环带有这御寒这两个字,加上老奶奶姓凌就叫她凌御寒,在孤儿院到6岁被人领养,但领养的人并不是真的想领养她,因为这对养父母不忍心自己的女儿去那个地方就把她当做替代。
  • 虫虫来了

    虫虫来了

    二十一世纪的小混混楚昊天,因买了一个不知名的珠子而遭雷劈,穿越到了修真大陆,又在修真大陆偶得天地奇宝万祖虫令,从此开始了一场不一样的征服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人进化我修仙

    别人进化我修仙

    一名少年穿越平行世界,他会兴起什么风浪呢?这是一个充满.........的故事。不喜勿喷
  • 我的专属小女仆

    我的专属小女仆

    女仆,这个社会上最萌的职业之一。安落雪,一个名字听上去又文静又淑女的女生,其实是一个天生就大大咧咧,一分钟不说话就全身发痒的调皮鬼,凭着粘人的个性以及较好的女仆知识,死皮赖脸要求在女仆社工作的叔叔帮忙,当上了元气女仆社的小小女仆,实习后,多次被主人辞退的安落雪,居然凭着一个安静的名字被冰山少爷——冷宣扬,他的的爷爷录取,居然还融入了贵族的世界里,认识了四名王子般遥远的美男,五人之间会发生什么呢?原来名字的魅力也是如此之大呢。冷宣扬:一个从小就被视为天才的少爷,拥有无尽的家产、至高的权利和一张完美的脸。但却因为母亲的早逝而得不到快乐,除了冷酷还是冷酷的他,得知被爷爷强迫安排了一个贴身的女佣,会有什么反应呢?他将怎样面对这样一个小女仆呢?
  • 阴阳小道士

    阴阳小道士

    杨真晚归回家的时候,一不小心踏入了阴阳驿站,吃了死人饭喝了黄尸水,村里的阴阳先生说我活不长了,除非学道,跟随阴阳先生数十载踏入红尘除妖灭邪,《阴阳宗术》的秘密,传世名画的诅咒,湘西的长生墓等等
  • 权杖师

    权杖师

    乱权大陆历年来动荡不安,自一代权杖宗师阮棨去世,以夏侯、洛熠为首的两大家族迅速崛起。瞒天过海,暗渡陈仓……洛熠一族主张真正的和平。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夏侯一族追求完全的主权。有权杖师捍卫荣誉,有权杖师背叛杀戮。为了抵抗不惜使用禁术而走火入魔的夏侯枭,洛熠淳与东方炫决定联合最出众的几大家族,征召了几个少年少女开启他们的进阶之路。在黑暗势力未殃及整个大陆以前,他们需要变强,变得足以与之抗衡。
  • 开局一条鲲升级全靠吞

    开局一条鲲升级全靠吞

    开局一条鲲舒爽全靠吞。你丢进去一本书进化成了学神鲲横扫八荒六合睥睨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你又丢进去一张百元大钞进化成了财神鲲解锁吸财纳金天赋每个呼吸都是财源滚滚的味道。你看到了一个篮球。等等,别这样,我劝你冷静。“鸡你太美,哦贝贝,登登,鸡你太美。哦贝贝登登。”还好,只有24小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误惹复仇拽女王

    误惹复仇拽女王

    她是上帝的宠儿,是堕落在人间的天使。她高傲,有她高傲的资本;她神秘,有着许多人向往的身份。可在她的世界里,没有友情,没有爱情,一片黑暗,有的只是那原本不属于她的亲情和无限的恨。她为了复仇来到了这里,当她遇到了他,她会做出什么选择?